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

时间:2019-05-12 03:3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

第一篇: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

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

2015-12-04 06: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十二五”期间,岛城老年人口进入快速增长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7万人,占总人口的19.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本市围绕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了加快实现“老有所养、病有良医”、打造国际健康城市的发展目标,大力加强医养结合顶层设计,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融合发展、全面覆盖”的服务模式,市卫生计生、民政、人社等部门密切合作,做到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

医养结合,青岛探索十余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养老问题越来越被社会关注,特别是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面临“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困境,老人健康难以保障,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开支负担。

单纯的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养老需求。早在2003年,岛城就有养老机构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市北红十字老年护理院院长谭美青告诉记者,当年,他们护理院是全市较早开展临终关怀的养老机构,接收失能、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那时候就我们一家,老人病情重的、轻的,都到我们这儿来,高峰期一年能送走100多位老人。”谭美青说,刚开始做时,市里是没有任何政策的,即使再节省,老人们需要花费的治疗费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费也都不小,到2006年,青岛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正式将老年医疗护理业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社区管理。

2011年市人社局下发通知:重症老年患者可在全市二级和三级医院“养老”,并首先在市南区人民医院试点。市南区人民医院医疗专护病房护士告诉记者,市南区人民医院在青岛西部老城区,医院周围老人很多。记得早在2006年左右的时候,医院里就总有五六位常年压床的老年病号,这些老年病号留在医院里,影响了医院床位周转使用,医院压力也很大。专护政策在减轻病人家属压力的同时,也给大医院减了压,不少享受专护政策的病人,就是从青大附院、市立医院、海慈等大医院ICU病房转出的。

2012年,青岛市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并从今年1月起将覆盖范围扩大到农村。与2012年最初的制度相比,本市参加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居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按规定纳入护理保险覆盖范围,覆盖人群810多万人。

70多岁的退休职工赵晶发生车祸后一直卧床,左侧身子不能动,以前一直在家伺候,今年5月送到青岛乳腺病医院医疗专护中心,按照本市长期护理制度,赵晶可以享受制度中的医疗专护待遇。根据规定,参保职工在专护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护理费,报销90%。“以前没有享受专护待遇的时候,老人身上三处插管,家里除了有专人陪护,还要花数千元的费用,现在享受到专护待遇,除了有专业医护人员护理,花费也大为降低。”赵晶的儿子现在身上的担子小多了。

青岛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面临养老和医疗“去医院养不了老,到养老院就不了医”的困境,他们最需要的是“医养结合”式的长期、持续医疗照护。

据市社会保险事业局统计,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患者个人自负比例仅10%,年人均负担1400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住院难、看病贵”问题。

本市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实施3年来,已有约4万名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平均年龄80.2岁,支出护理保险资金9亿多元,8000多名临终关怀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最后旅程。

长期护理保险在国外被称为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之后的“第六大保险”,青岛的探索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山东已在全省推广青岛经验。

医养联姻,六种类型成亮点

在近年来的探索中,岛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养老机构的发展,医养结合却一直是难点。养老机构如何和医疗机构的合作,是岛城养老发展的瓶颈之一。

医养结合区别于传统养老的重要标志是突出医疗功能,据悉,本市经过探索实践,已建立起“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联结合,养医签约、两院一体、居家巡诊”六种医养结合类型。

所谓“医中有养”是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提供医养结合型医护服务,目前,岛城已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新体系,18家医院实现转型发展。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丁院长对记者说,他们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本身就有很高的可信度,不仅盘活了闲置医疗资源,还解决了老年人有养没医的问题。

“两个机构,一门服务”,在养老机构中建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则是青岛市医养结合的又一特色——“养中有医”。目前,全市14家养老机构,设置医疗床位858张,实现两者的合作共赢。

第三种方式是“医联结合”,即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医院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医养结合机构,提高医疗资源的整体效率,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优质、连续、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青岛市中心医院在医联体建设中进行了有益尝试,张院长表示:“我们中心医院与鑫再康护理院建立医联体,一方面将我们医院长期患病的老人转到这里,另一方面又将这里患急症的老人及时转到我院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救治。同时,我们的专家到这里坐诊、巡诊,又将这里的医护人员送到我院培训,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那么,没有条件办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如何开展医养结合?青岛市给出了“养医签约”的答案,由医院承担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乐万家老年公寓是“养医签约”模式的试点,这家养老机构负责人介绍,他们公寓与附近的医院签约,每天有大夫护士来巡诊,如果老人生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还有胶州市采取的“两院一体”模式,在新建卫生院的同时建立敬老院,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实行“两院一长”,卫生院院长兼敬老院院长,敬老院由卫生院托管。目前,胶州市14处卫生院、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1处规划内村卫生室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形成了配套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医养结合型农村养老新区。

另外,最便捷的类型当属“居家巡诊”模式,因为医养结合不仅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入住老人服务,更重要的是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周边社区居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患病老人提供医疗服务。青岛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承担居家老人的巡诊业务,每年组织65岁以上的老年人查体一次,60余万人受益,为87.4余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查体结果,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对健康老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健康诊疗、慢性病防治等服务。目前,全市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2家镇街卫生院已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

“我老伴身体不舒服,今年,社区的大夫经常来量血压、做心电图,真是解决了家里的大问题。”家住市南的潘女士一直照顾失能的老伴,今年感觉担子轻了好多。

越走越宽,政策衔接是关键

青岛医养结合的路能够越走越宽,与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社会保险等各项政策的有效衔接不无关系。记者了解到,在实现“老有颐养”的目标的进程中,本市进行了有效的制度安排是关键,建立相关部门政策衔接机制。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确保医养结合政策普惠全体老年人。办理住院手续的老人,无论是在医疗机构的专护病房,还是在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均可享受医保住院政策;办理长期护理的老人,无论是在养老机构,还是居家护理,均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全覆盖的医养结合政策,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建立起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人社部门牵头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为平台,面向参保人员中的失能、半失能人员,建立医院、社区、家庭多层次的医疗护理体系,构筑以社区和家庭为主体的“医养康护”一体化的服务平台。长期护理保险对具备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实行日定额包干结算,将失能、半失能老人细分为专护、院护、家护、巡护四种类型,“专护”按床日费170元,“院护”按床日费65元,“家护”按床日费50元进行包干结算,“巡护”药品及检验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和门诊统筹支付。目前,全市658家护理服务机构开展护理保险业务,其中18家机构开展专护业务,46家机构开展院护业务,594家机构开展家护、巡护业务。此外,4000余家一体化村卫生室按规定均可提供巡护服务。

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行,保障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护理权益,缓解了“住院难、看病贵”问题,促进了中小养老机构可持续健康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专业护理服务机构,提高了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了“患者减负担、医保少支付、机构得发展”的多方共赢。

另外,本市还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民政部门牵头为60岁以上“三无”、低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半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45小时;对失能老年人,每月服务时间不少于60小时。区市政府按照城镇每小时15元,农村每小时1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建立非营利普惠性养老机构扶持制度。对达标的新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2000元补助。非营利普惠性养老机构每收住1名本市户籍老年人,每月按自理老人200元、半失能或失能老人300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

《青岛市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若干政策》

为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支持医养结合类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规定,现制定如下政策。

第一条 医养结合服务是指通过医疗机构提供为老、养老服务或养老机构提供相应医疗服务等方式,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资源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应当分别取得卫生计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资质证书和民政部门颁发的养老机构资质证书,专门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第二条 医养结合机构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 法人登记性质应当一致,在享有相关扶持政策方面保持适度统一。医养结合项目不动产权属于法人整体持有、不得非法分割转让,不得以个人名义登记,严禁擅自改变建设用地用途。

第三条支持养老机构开办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凡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申请设置医疗机构许可应在20个工作日内办结,执业登记许可应在28个工作日内办结。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于5日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四条 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应当纳入医保协议或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协议管理范围。

第五条 支持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推进公立医院和专科医院开设老年病科,适当增加老年病床或者转为接续性医疗机构,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比例。相关设施改造经费在每年政府卫生投入中优先安排。

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符合资质要求的,应及时给予办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在建设、运营、保险补助和相关税费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第六条 建立医疗机构特别是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就近的养老机构协作机制,提供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开辟预约就诊和急救绿色通道。

第七条 推广“各类社区和居家养老机构+医务室或护理站”服务模式。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开设的医务室或护理站,可无偿或低偿使用相关房屋和设施设备。

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到2017年健康管理覆盖率达到85%以上,2020年实现全覆盖。

第八条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临终关怀病区、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区域性社会福利中心增加临终关怀功能。对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可参照医养结合服务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第九条 编制全市医疗、养老机构设置规划,适当提高配套标准,做好统筹衔接。新规划建设的居住小区和社区,应按规定保障医疗、养老等相关设施配套。新规划建设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在周边相应预留养老机构建设用地。

第十条 土地供应时可将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作为出让条件,但不得将医养结合机构的资格等级等作为出让条件。

第十一条 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享有相同的土地使用政策,其服务设施用地可使用国有划拨土地或者依法使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

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原则上以租赁方式为主。土地出让(租赁)计划公布后,同一宗用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向用地者的,应当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供地;如只有一个意向用地者,可以采取协议方式。办理先租赁后出让的,可以采取协议出让方式。

第十二条 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经主管部门认定后同意变更为营利性的,其服务设施用地可以办理协议出让(租赁)土地手续,补缴土地出让金(租金)。法律法规规章和《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明确应当收回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除外。

第十三条 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用地设定为医卫慈善用地。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用地按照商务金融用途0.3的修正系数进行地价修订。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用地如需办理出让,土地评估按照工业用途1.0的修正系数进行地价修订。

第十四条 企事业单位、个人经规划批准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且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5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

第十五条 未开发的房地产用地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转型用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符合条件的应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重新核定相应土地价款。

在符合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在建、已建商品住房改造用于医养结合项目的,符合划拨条件的可重新办理划拨用地手续,核发划拨用地决定书;不符合划拨条件的,要签订土地出让补充合同,明确土地分摊、地价款核算等事项。地价款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所在区(市)政府与用地单位协商解决。

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增加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建筑面积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若后续变更为营利性的,应补缴相应土地价款。

第十六条 依法给予医养结合机构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收入按国家税法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按照相关规定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优惠。

对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社会办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征营业税。养老机构在资产重组过程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营利性医疗机构自用的房产、土地,自其取得执业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十七条 依法落实对医养结合机构的收费减免政策。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八条 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含其内设医疗护理机构)或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生活用电价格,按照居民生活用电的非居民用户价格执行。生活用水、用气、用热价格分别按照居民价格执行;实行阶梯式价格的,按照不高于居民第二档阶梯价格执行。

非公立医疗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实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政策。

第十九条 放宽民非类养老机构资产管理政策,允许民非类养老机构出资者拥有对投入资产的所有权,并按不高于同期银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2倍的标准提取盈余收益。

第二十条对于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医养结合项目,允许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部分政府投入形成的资产归政府所有,可按规定不参与生产经营收益分配。

第二十一条 政府办医养结合机构,在兜底保障政府供养对象生活的前提下,可通过招标或协议合作方式,无偿或低偿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第二十二条 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50%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业;其中,支持民办养老服务发展的不低于30%,重点用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发展。

第二十三条 新增医养结合类公共服务产品优先采取政府购买方式提供。实行更加灵活的政府购买服务支付方式,允许分阶段支付购买服务经费。

第二十四条 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企业在通过境内外上市、新三板挂牌、债券市场等方式融资时,发生的相关费用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一定补助。拓宽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民间资本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可利用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依法办理抵押贷款。

第二十五条 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健康云平台建设,加快信息互联互通。开展建设具有“即时照护、远程监管”功能的健康养老信息化服务试点。支持开展各类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无偿或低偿使用社区相关房屋和设施设备。

第二十六条 设立“养老护理员教育培训专项基金”(以下简称“专项基金”),由福彩公益金和政府教育培训类投入按比例分担,主要用于养老护理员队伍的教育培训。

建立养老护理员免费教育制度,对毕业后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学员,学费由专项基金分期返还。

大专院校设置老年护理专业、职业院校设置相关技能培训专业的,由专项基金在相关基础设施配备、实习实训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第二十七条 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计划,适当提高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政府卫生投入中的比重。

第二十八条 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医养结合机构连续工作每满5年,根据其执业资格,由民政部门给予最高3万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资格。

适当提高养老护理员工种积分落户的赋分标准。

第二十九条 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有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可到养老机构规范开展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第三十条 有序引导更多社会志愿服务人员参与养老护理服务,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登记储备制度。

第二篇: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 长护险将成为典型的“医养结合”式社会保障制度

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 长护险将成为典型的“医养结合”

式社会保障制度

文/李致鸿 21世纪经济报道李艳华泰康养老董事长 “受人之托,勤勉尽责。”日前,泰康保险集团执行副总裁、泰康养老董事长李艳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既是泰康养老的经营理念,也是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事实上,关于养老话题的热点不断。3月29日,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将完善待遇确定机制、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和建立缴费补贴调整机制等;而由2018年全国两会衍生出的养老政策,落地预期亦在加强。

对此,李艳华指出,“在社会养老保险中,建议继续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让保险公司或社会化经办机构,更多地参与其中。目前,市场上新建企业年金的企业不多,应该进一步制定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政策,并且切实降低企业负担,为企业年金释放空间。除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外,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化的作用日益突出,应该加快养老保障体系的结构调整。” 李艳华强调,与其它保险公司比,泰康养老最大的优势是“医养GBC模式”,即医养保障覆盖政府、企业、个人。目前,泰康养老政府项目已经覆盖39个城市,服务的企业客户已经超过40万家,政府和企业客户延伸覆盖的个人已经超过6400万人次。

建立大病保险盈亏调节机制

在医疗体制改革中,李艳华认为,“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经办,另一方面可以提供补充医疗的保险产品。例如,在社会保险经办中,可以发挥网点优势,提供异地结算等服务;发挥精算专业优势,为健康管理、支付方式等改革提供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大病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建议,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李艳华认为,“首先是要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其次还要提高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大病保险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保险公司承办,保本微利是重要原则。对于保险业而言,在保本的基础上,更多的是参与这项制度的社会意义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果保险公司长期亏损,将会影响继续承办的积极性,对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风险。由于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和保险公司系统尚未对接,使得保险公司难以在医疗审核控费方面发挥作用。” 为此,李艳华建议,“一是建立盈亏调节机制,遵循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比如对于超过保险公司保本微利范畴的结余,保险公司要全额或部分返还,而由于政策调整等带来的政策性亏损则不应由保险公司承担。二是实现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开放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接口,实现患者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和大病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等实时共享。”

此外,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分级诊疗”成为热词。所谓分级诊疗制度,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李艳华表示,分级诊疗制度要有抓手,泰康保险正在积极推进。“一是建立分级付费机制;二是要有明确的支付标准,这个标准是基于循证医学、临床路径、诊疗规范来制定,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三是支付方式改革,包括病种付费、人头付费、复合付费、DRGs的机制;四是建立构架管理方案,探索不生病、少生病的实现路径。” 长期护理保险契合“医养结合”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呼声渐高。所谓长期护理险制度,即主要是为被保险人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时,侧重于提供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的制度安排。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的原则性要求,明确15个试点城市,标志着国家层面推进全民护理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启动。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际运行情况,李艳华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有三大难点。“一是照护服务的管理,包括服务标准、人才培养和质量控制等维度;二是失能鉴定标准建设,不可简单借鉴国际经验,需要在科学化和运行操作的社会化两个层面下功夫;三是信息化的建设,长期照护不仅是简单的医疗行为,还有众多围绕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防控的生活日常照料内容,因此长期照护的系统群也是要集待遇申请、失能评定、护理服务提供、服务评价、费用结算于一体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李艳华指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会从更深层次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可以成为国家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老龄化带来的不仅是养老资金不足的问题,与之相伴而生的失能人员照护问题,即‘ 养和康 ’ 的问题也是事关国家发展、百姓福祉的重要课题。‘ 长期照护病床一床难求’、‘ 护理人员缺口超千万 ’、‘ 护理服务没有标准化流程 ’ 等焦点问题处理不好,将会引发更深层次社会问题。”

“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后,既能发挥保险的资金补偿功能,也可以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撬动老年医疗照护服务业走向正轨。统计数字显示,15个试点城市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吸引投资72亿元,新增养老机构284家、培训机构44家,直接拉动就业2万人。近年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推进‘ 医养结合 ’,而从广义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将成为典型的‘ 医养结合 ’ 的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泰康保险已经承办江西上饶、新疆石河子、四川成都、湖北荆门、黑龙江齐齐哈尔、浙江嘉兴等9地的长期护理保险,覆盖500万参保人口,协议管理170余家照护机构,培训居家照护人员千余人。预计职业年金将高速增长

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布职业年金招标结果,泰康养老等8家机构入围受托人名单,这标志着全国职业年金法人受托评选工作的全面启动。关于职业年金的最新进展,李艳华透露,“根据我们了解,目前福建、海南、河北、山东已经公布细则,还有多个省份细则已经进入审批阶段。” 李艳华强调,“职业年金是省级统筹、财政拨款,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具有强制性。从本质上看,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是为未来退休养老做准备,以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是关系几千万人养老保命的大事。由于省级统筹、资金集中,对安全、业绩和服务有着更高要求,即职业年金更注重长期稳健和可持续盈利。在职业年金的管理上,国家不再允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受托,表明重视受托人的专业性,受托人的责任更加凸显。”

在职业年金的规模上,“职业年金是财政拨款,缴费具有可持续性,预计将会高速增长。有专家预测,按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4000万人,合计缴纳职业年金费用为工资的12%计算,2019年的累计规模可能会达到万亿。”

此外,对于“十年磨一剑”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李艳华表示,“通过税收激励加快发展第三支柱,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国家层面讲,可以实现对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第二支柱企业、职业年金的补充,进而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对普通民众而言,现在税前列支保费,领取时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可以降低个人税务负担;对保险公司而言,英美等发达国家养老金保险在人身险保费中占比超过35%,而我国退休后分期领取养老金的年金保险,在人身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比不足5%,养老保险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目前,泰康养老已经做了大量的产品、系统、政策研究工作。至于哪类金融机构更适合经营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产品,李艳华坦言,无论哪类金融机构管理,核心都在产品的收益、账户资金的安全,保险公司的投资理念是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原则,强调绝对收益。“选择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一看投资回报的收益率,二看投资回报的稳健性。”

下载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养结合难题的青岛答案-六种类型成为亮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