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水浒传中解读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从水浒传中解读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鲁智深离开了五台山继续颠沛流离,一天因为觉得风景好,多走了一段路,结果找不到住的地方。有时候随心一些,不那么循规蹈矩,的确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然而如果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一些,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不将未来命运交给运气来决定。就如同这天的鲁智深,要是严格遵守路程,也不至于荒郊野外找不到去处,但如果鲁智深是循规蹈矩的人,也就没有后来的故事了。因此如何选择,还是看各人的性格来决定。现代社会,最流行的学问要数成功学。有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凭借辛勤的汗水;有的故事则说,成功需要清醒机敏的头脑;有的说路只要坚持下去就是胜利,有的说选择永远比坚持重要;有的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有的说偏执的人才能获得成就;有的说模仿那些成功的事业就够了,有的说必须自己披荆斩棘开辟出一条新路。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从这些例子来看,成功的路是因人而异的,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行的成功学的根基,都是以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作为案例,且不说有没有管中窥豹之嫌,就单凭这么多种案例,你该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哪一种呢?
鲁智深到了桃花庄,借宿的时候和庄客发生了争吵,最后刘太公出来平息了事情。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老百姓办事常会遇到的尴尬。鲁智深想借宿,庄客不让,原文里面描写庄客不怎么可爱,没什么礼貌,那么庄客的无礼是怎样形成的?这里来做个猜想。首先不让鲁智深留宿这条规定肯定不是庄客自己本身的意愿,而是上级下达的指示,庄客只是实行命令的工具。然后对于庄客而言,本身还要承担其
他工作任务,鲁智深到庄前看到的是他们在急着搬东西,而这个时候鲁智深出现了,并找庄客问话,这个时候庄客的工作就变成了两个,第一个搬东西,第二个回答咨询并拒绝,还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我们来看这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上级直接下达,需要在规定时段看到成果的工作任务,不管想不想做必须完成,如果没有完成,肯定会影响自己在上级心中的评级;第二个任务是一个额外任务,如果鲁智深这货不出现,那么根本就没有这回事,这个工作做得好不好,上级都不会看到,对于鲁智深这种路人而言,也不可能给经办业务的人员送个好评搞面锦旗什么的,反而是在浪费自己完成上级任务的时间。那么这两个业务对于一个普通的庄客而言谁更重要呢?结果不言而喻。况且在庄客看来,已经回答了鲁智深的问题,庄上歇不得,同时也是为了他好,免得晚上山贼来了生事,害了他的性命,因为后文说道刘太公已经把女儿送走了,山贼来了找不到人,会做出什么事情,后果难料。然而本来因为山贼的事情够心烦了,还加上鲁智深一直纠缠,于是果断不耐烦,对鲁智深大爷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了。当然,金圣叹先生的看法是,庄客是借新女婿的势。这里也要做个题外说明,就是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件的,那是别人的看法,我想写的只是自己想到的而已,是对是错放在第二位,重要的是能自己动脑筋,有自己的思维。
受到庄客的无礼,鲁智深这暴脾气如何能忍,马上就要闹起来,这个时候就只有领导(刘太公)出来特事特办了。这也是一种特色。到某些地方办某些事情,不看你有没有理,只看你会不会闹,有些事
情,可能真的是闹大了就解决了。你看后来刘太公说因为自己敬重佛门,应该留智深师傅歇息。下面的人不知道,不要和他们计较。如果真是如此,为何开始不对下面的人说呢?当然,也可能是忘了,毕竟有人来抢自己的女儿,谁还去想得到那么多呢。真相如何,难以揣度,但是如果作为领导,事先确实没有让和尚进来的想法,而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说这些话,确实是不妨的。而且我们如果想得更阴暗一点,还有这么一层恶意,好心让你离开不肯,非要留下来,万一真的出了什么事,只能说因果报应了。当然,希望世界上善良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吃饭的时候,刘太公便给鲁智深说了事情经过。以鲁智深的侠义性格,这种路见不平的事情那是必须拔刀相助。不过虽说鲁智深是个粗人,也有粗中有细的地方,给刘太公说自己在五台山长老那里学了说因缘,可以凭三寸不烂之舌把事情解决了,刘太公便答应把这件事情交给他去做。如果一开始就实话实说我替你去教训土匪一顿,可能反而会被担心惹祸的刘太公扫地出门。因此无论到什么地方想办成事情,还是不能少了说话的艺术。第一顺着别人的身份来说话,也就是见人人话,见鬼鬼话;第二抬出权威来增强说服力,拉大旗扯虎皮。然后鲁智深酒足饭饱,带上了装备,等到土匪头子进了房间后,把人家一顿胖揍,又把赶来救援的小喽啰打得鸡飞狗跳。土匪留下狠话后屁滚尿流地跑了,刘太公被吓得魂飞天外,好在鲁智深帮人帮到底,留下来把问题解决了再走。这时候鲁智深又表明自己的军官身份,并展示武力,安定大家的心。先说自己是有本事的和尚,现在说自己是
退役军官,可见鲁智深做事情也颇有章程。不过这里有个疑惑,鲁智深武力值的确很高,即使水平能把那些山贼甩上几条大马路,但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人,怎么如此有自信能够打赢一群山贼?就说踢足球,C罗和梅西这两个人的水平是世界上顶尖了的吧,你只让他俩加起来上场,最多在配个守门员卡西利亚斯,怕是也打不过中国足球队吧?虽然三个的身价可以完爆中国足球队,但怎奈双全难敌四手的道理。光看前来抢亲的就有四五十个人,剩下的肯定还有更多。人一旦上了数量,站着让你打都觉得累。鲁智深是个粗人不假,但肯定不是蠢人,为何相信自己一定能摆平此事?这里先分析敌方,也就是这伙山贼。首先,一般山贼的头目,应该是山贼队伍中武力值比较高的人,不然不能服众,毕竟山贼没文化没见识没纪律,你就算是诸葛亮也只能被他们当成狗头军师看,不能用来当领导。鲁智深从自己打跑的这货来看,山贼总体的武力值应该威胁不大。其次,山贼是一个善于打顺风仗的群体,平时都是利益结合,纪律涣散,一旦面临挫折,容易出现逃兵,只要摆平首脑人物,余下的都是小菜。然后再分析我方。首先是鲁智深,他的侠义精神是他帮助刘太公的根本原因,即使是打不过,他也不会袖手旁观。然后别忘了,刘家庄里的庄户虽然也不是什么精兵强将,但是也是一股力量,即使不能干主力,在边上痛打落水狗,下个套绑个人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这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只是缺少一个可以作为领导的人物,鲁智深当仁不让地充当起了这个角色,这样对阵山贼,自然有几分把握。
山贼大队人马杀来了,然后发现是熟人,打虎将李忠,那个倒霉的惦记人家闺女的是小霸王周通。李忠见到是鲁智深,称兄道弟,这也是畏惧其武力的缘故,就和当年史家村的情景几乎是一模一样,打不过你,就结交你。我当不了你的对手,那么我就要当你的朋友,在社会上想要混出个头,如果自己不具备翻云覆雨的能力,那么这点自我调整的本事则必须要有。这下大家既然是旧相识,鲁智深也就帮刘太公解决了闺女的事情,最后的结果是皆大欢喜。然后鲁智深就留在山上旅游,李忠和周通好好招待。李忠周通这样的人,虽然自身武力值不高,但他们通过成立山贼集团这样一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能量,用聚拢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不足,这是有智慧的发展道路。不过李忠毕竟是小家子气,对鲁智深招待不怎么好,大约也是早年的小农意识思想在作祟,虽然日子好了几天,但是思想没有转变过来,以前上街买手艺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出手羞涩一些还情有可原。但如今出来创业,也算积攒了一些资本,不想着笼络人才,广结善缘,还和以前一样存钱吃利息的心思,生怕到手的鸭子又飞了出去,少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魄,注定难以做大做强。鲁智深看他们为人吝啬,就干脆要走。在当时社会,送朋友走的时候赠送盘缠应该是一种社会人际往来的风俗,但是送行酒的时候,两个人摆出大批的金银器皿,却要送鲁智深自己下山去打劫的东西。然而,谁知道打劫能不能成功呢。如果失败,自然回山后有话说,送的东西可能就少点。如果成功,谁知道打劫来的财货多不多呢,如果多,分你一点也没什么,如果少,也算你鲁智深倒霉。反正自己原有的家产是不会分你的。这点小心思被鲁智深看破后,对这两货有了意见,干脆趁他们走的时候把山寨洗
劫了。李忠和周通回来,自然气愤。人是李忠引来的,这时候李忠只有说,我们追上去讨,周通知道打不过人家,顺坡下驴地说算了,反正也打不过,日后还好相见,这都是无可奈何的套话了。李忠这时候提出把自己的一份给了周通,总算是有几分笼络人心的手段,而周通也对李忠感激涕零。本来好好的一份交情,因为这样而分道扬镳,真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是身份变了,性格不合的人,始终也难走到一起。
第二篇:从水浒传中解析婚外情
从水浒传中解析婚外情
(一)宋江-阎婆惜-张文远
背景:宋江路遇阎婆惜丧亲,便施舍几两纹银为之发丧。阎婆见状便想为日后生计做打算,将婆惜许配给宋江做妾。初,宋江不从,后因可怜婆惜,又因阎婆反复说劝,无奈之下应了这门亲事。婚后,宋江极少登门,阎婆惜独自在家。而宋江的学生张文远久慕婆惜,便常去与婆惜饮酒,谈天,唱曲,最后日久生情„„
原因分析:
(1)宋江年过而立之年,而婆惜年芳二八
(2)宋江以可怜的成分占多,感情似乎没有,且并非出于自愿
(3)宋江显得“木”了些,而张文远却懂得讨婆惜欢心
(二)武大郎-潘金莲-西门庆
背景:潘金莲出身贫贱,在富家做丫鬟,因长相出众,被富豪相中。此事被富豪原配得知。原配立志要赶金莲出府,并为之找一个最丑的夫家。因此,如花似玉的金莲就嫁给了炊饼武大。一日,西门庆被金莲的插竿打到,便魂不守舍。西门庆买通王婆,王婆用计给二人创造机会,因此才有了后来多次的苟且,老实的武大也由此引来了杀身之祸。原因分析:
(1)武大与金莲的婚姻并非出于自愿
(2)武大的长相不敢恭维,出身也似乎贫寒些
(3)西门庆的有钱有势,死皮赖脸,王婆的阴险狡诈,贪财多事
(三)杨雄-潘巧云-裴如海
背景:潘巧云原为一寡妇,后嫁与杨雄。有几日,恰遇前夫祭日,巧云便请僧人为前夫超度。巧云与裴如海(和尚)早日相识,裴如海便主持了这场祭祀典礼。杨雄是官府的官人,经常出差,且夜班甚多,无暇顾及家里。在祭祀期间裴如海便与巧云发生了奸情。
原因分析:
(1)杨雄在家时间不多,使得巧云独自在家烦闷
(2)和尚不守清规,见缝插针
(3)病关索杨雄也许真的是“病关索”(巧云后来言道:与你多年,还不如
与师兄那几日快活。)
(四)卢俊义-贾氏-李固
背景:卢俊仪是河北地区的大员外,与贾氏结婚五年有余,李固则是卢家的管家。梁山想请卢员外入伙,便引出“吴用提反诗,卢员外入狱”的惨剧。而举报人是李固,员外入狱后,李固便想方设法置员外于死地,霸占员外家财及贾氏。贾氏也是弱女子,见此状,无奈也与管家有了苟且。
(1)员外落魄,贾氏无有依靠,前所未料
(2)李固的贪心,霸占卢的家财,哄骗贾氏
(五)宋徽宗-李师师-燕青
背景:李师师是一名歌妓,似乎是被宋徽宗包养了。燕清则是为招安之事与李见面洽谈,走事却偷了李的萧。两人二次见面是燕清出征前的辞别,二人饮酒谈心,琴萧合奏,很是投机。第三次见面则是在征方腊后,二人情投意合,私奔去了。
(1)皇帝三宫六院,无时间陪李师师
(2)燕清风流倜傥,不像徽宗那样昏庸无能
(3)燕李二人,郎才女貌,志趣相投
总结:
当今社会不存在强迫婚姻,都是自由恋爱,相爱了才结婚。不过男同胞们也不要过于自信,也要吸取以上的教训,不断的自我完善。在此,我为已婚男人总结一下要注意的:
(1)做丈夫要多体贴老婆,培养共同语言,爱好,多抽出时间来陪。不要总以
为有了事业就什么都有了。
(2)做男人不要太“木”,要懂得幽默,所谓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坏,其实
指的是幽默,风趣。
(3)找老婆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过于攀高,可能会摔的狠些。
(4)“病关索”也要注意啊,男同志们自己去解决好了,我也不多说了。(5)给女人安全感,不要让她们觉得自己是一个漂流在海上的纸船
(6)不要像徽宗似的,三宫六院。人家皇帝钱多,时间多,所以多些女人也无
所谓。不过绿帽子多也是理所当然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男人总是盯着美女,老婆漂亮,难免被别人盯上。在此,我恭喜那些娶到丑女的男人们。
歪批施耐庵:
一切的艺术,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源自“荷尔蒙”。我写的东西也是源自这个。《水浒传》可能也是源自这个东西。这部书是写宋代农民起义的,中间却穿插了几个婚外情的情节,而且文笔细腻,风格各异,结局也不同。
他在书中曾描述过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的过程。文字中对老虎的动作神态描写相当的细致,这是对老虎多次的观察才写出来的。
反过来再说混外情,作者写的如此细腻,难道是观察所得?一件两件可以观察或道听途说,甚至想象。但是在一部书中曾经出现五次,而且件件文笔细腻,风格各异„„
再推断一下,小说的人物都是虚构出来的,姓名也是想象出来的,很多里面的人物也用复姓,重复的姓氏也不多见(有亲缘关系的除外,如宋江&送青,孙立&孙新„„)。在水浒这本书里,两个婚外情的女主人公,姓氏却巧合的相同,都姓潘。
在次,我大胆的推断了一下,作者可能有过婚外情的经历,而让作者伤心的那个女人,应该是“潘氏”
第三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林冲在途中听说了小旋风柴进在附近,于是想去寻求帮助。柴进这个人也的确有魄力,即使是犯人也要资助。这基本上是一项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投资,以当时的情况,谁知道你会不会被折磨致死呢?犯人的品行能够保证他知恩图报吗?以后犯人熬出狱了,能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吗?这其中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但这也是一项最好的投资,常言道锦上添花那如雪中送炭,而这世间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但雪中送炭确实可以收获最大的感激。虽然回报的几率渺茫,不过雪中送炭的对象多了,只要里面有一个发达起来,那便成为了不起的投资。水浒传里描绘的很多富人,都有结交天下好汉的行径,这大概有三点原因。第一,蓄养门士是当时的风气;第二,富人需要这些本事不同的人为己所用,文可出谋划策,武可保家护院;第三,这是出重人轻财的富人思维,人脉就是财脉,虽然投资总有风险,但只要基数足够大,回报是必然会有的。
柴进与林冲会面的过程,也是有一系列手段。且看柴进的表现:滚鞍下马,飞近前来,就草地上便拜,这一套姿态,显得诚意十足。落魄之人,受尽苦难屈辱,一旦见到这么一套礼节,对自己这么尊重,那一颗心立马就会倒过去了。我们总说重视人才,要知道对人才不光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但是作为人才,也必须要有真本事才值得人家这样去做。譬如柴进,先前不知道林冲是谁的时候,柴进是纵马前来,问林冲是谁。晓得林冲身份后,才下马参拜。进庄子的时候,庄客先是托了肉饼酒米加十贯钱出来,后来才被柴进喝退,并单独为林冲杀羊备宴席。由此可见,柴进面对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态度的,这正是能力决定获得待遇,名声决定他人眼光。
不过,就算是人才,也不能处处傲慢无礼,否则始终不招人待见。你看,柴进和林冲正吃酒吃得兴起,洪教头出现了,衣冠不整,态度傲慢,林冲拜见也不答礼,让他坐上首也不客气,柴进对这家伙也不喜欢。柴进为了杀洪教头的威风,不惜花钱让林冲脱了枷锁,还拿出大笔赏银,让林冲教训洪教头一顿。可怜洪教头做人做到这个份上,连自己的老板都不待见自己,实则是傲气逼人恨的缘故。人为什么要骄傲呢?第一那是确实有真本事或者好身份,大多数人的能力地位不如他强,长期处于顶层的优越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骄傲。洪教头大约不是属于这种的。第二是盲目自大,坐井观天,缺乏对自己与社会的了解,自以为是。第三则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古代的故事中经常见到,说起来也和人的心理有点关系。这种心理我们今天叫做犯贱,人家对你态度恭敬轻言慢语,你往往会瞧不起他,觉得这人看起来没什么本事;而人家对你威风八面,你却往往觉得这可能是个高人,因为高人总是脾气古怪性格高傲的。这点又从古人写的各种小说传记里得到印证,没看过也不要紧,想想你从小看的那些古装电视剧就知道了。往往高人出场的时候,都是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要么大声唱歌,要么摆个造型吟诗,要么做点奇特的动作,要么表现得要多猖狂有多猖狂,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洪教头做出的傲气,也许是一种刻意的表现,目的是引起重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过要用这个方法,自己得的确有真本事才玩得转,否则大刀一旦耍到关公头上,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洪教头输给了林冲后,柴进大喜,众人取笑,可见这家伙是多么的不得人缘,只好羞颜满面,灰溜溜地走了。在老祖宗传下的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的吉卦,其余的卦象,都是没有完全的吉与凶,要么是吉大于凶,要么是凶大于吉,这便是告诉我们,无论如何,谦虚谨慎是不会错的。而此时柴进见到林冲战胜洪教头的本事,立马加大投资,又是留宿,又是送钱,又给介绍信,还打算过几日给林冲送冬衣。找到一个好项目很难,看准了,就得毫不犹豫地加注。
林冲辞别柴进,到了牢诚营,在等待发落的时候,狱友们过来串门,告诉他一大番话,中心意思就是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果然,差拨过来的时候,开始林冲没拿钱出来,马上破口大骂,用语是贼配军,顽囚,贼骨头,威胁要让他粉骨碎身,气势穷凶极恶,骂的林冲是一佛出世。等到林冲奉上钱后,马上变了笑脸,说林教头是遭人陷害的好汉子,现在暂时受苦,以后必然发达云云。再加上林冲拿出柴进的介绍信,更是受到青睐。那一百的杀威棒,也让林冲装病躲过,还要帮林冲去掩盖事实。送钱前后态度变化如此巨大,难怪林冲感叹,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了。水浒中真有人生百态。这些事情,不去看它,不去宣传它,并不代表没有。我们从小为孩子们心中描绘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孩子们长大后进入了社会,发现为什么一切都和当初说好的不大一样?纯真美好的梦被血淋淋的现实撕得支离破碎,这也许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社会失望的根源。也许孩子们需要的是没有丝毫污染的世界,但就没有人害怕物极必反的反噬?笔者不是教育家,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只有承认世界的不完美,减少一些被拔高的期待,也许才会有更加平稳的心理过渡,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第四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雪夜上梁山
林冲醉倒在雪地里,刚才被他打跑的庄客找来了援兵,正好把他绑了吊在门楼下,正巧这是柴进的别院,被柴进解救下来,一时间感慨万千。住了几日后,官府悬赏林冲,这时候林冲主动向柴进提出投奔他处。林冲这个决定是有义气的,不给恩人柴进添麻烦,同时更是明智的,在这场全民搜捕的行动里,林冲在柴进这里人多眼杂,就算柴进仗义,也有走漏风声的危险。况且,由自己主动提出,既成全了名声,又顾及了情义,还可以得到柴进的一些物质上的资助,要是等到柴进主动提出,恐怕不仅面子上不好看,两人的情义恐怕也会到此为止了,这资助即使有也会少的可怜。况且,林冲与柴进不过是江湖相遇,柴进为林冲做到了这样的地步,已经是仁至义尽,哪里还能对人家得寸进尺?柴进果然一口答应,并且推荐林冲去梁山。柴进这样的人物,黑白两道都吃得开,各路神仙小鬼都有打点,凡事在明里暗里都找得到路径,这样的人很难不成功。在看柴进送林冲出关的手段,故意给军官说我这有林冲,你为何看不见,军官因为和柴进相熟,也是一笑而过,并不检查。这个桥段在今天也许并没有多大新意,各路电视小说里都有类似情景,但确实是一招经典的手法,因此才能百试不爽。但这招之所以能够实现,还是由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该有的程序没有能够得到落实。今天我们的各项规定都强调落实二字,便是由于这由来已久的虚浮作风。但这落实二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在天高皇帝远的古代,尤其难以实行。然而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利用高度发达的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林冲到了梁山泊开的黑店,打听去梁山的路径,同时忧愤题诗,引出了此处的接头人朱贵。这里的情节是大多数看水浒的人都不会太多注意,或者说在有意无意之间将它忽略了的。那便是朱贵对于梁山酒店的介绍。这里原本是什么场所?且看朱贵的原话: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这番话点出了这家酒店的本质,也点出了梁山的本质,黑店,土匪。这里干的是抢劫杀人的买卖,是谋夺他人生命财产的罪恶行径。这样的行径,被水浒的情义标杆所忽略了,引来的是拍手称快。为什么?想了想当时的社会和现在的社会,得出仇富二字,有钱人必然是坏人,杀富济贫是咱们应当干出来的事情。但这样的解释,又觉得有失偏颇,即使仇官仇富在今天看来貌似有成为大众心理的趋势,但似乎依旧没有能够达到事物的本质。继续苦思之中,突然想起两个荧屏镜头,一下便有了豁然开朗之感。第一个镜头是致命魔术里的,魔术师把装鸽子的笼子拍扁后,从另一个地方拿出鸽子的魔术,大家都拍掌叫好,只有一个小孩子哭着说,那只鸽子死了。是的,开始那只被装在笼子里的鸽子,其实是被拍在了笼子下的机关里,被里面的尖刺杀死,后面出现的鸽子其实是另一只早就准备好的。魔术师的内心独白中说道,人们希望被骗。每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后面都有一只冤死的小鸟。第二个镜头来自权力的游戏,乔佛里这个小皇帝的婚礼上,他用一把剑展开了装满鸽子的大箱子,很多鸽子飞起来,人们看着这代表和平的鸽子欢欣鼓舞。这时候镜头移到那个被斩开的大箱子里,里面是几只被剑杀掉的鸽子,无人注视。这三处场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候,颇想问一句致命魔术里面经常出现的话:你仔细看了吗? 林冲到了梁山,所谓不遭人嫉是庸才,林冲由于本领高超,让原本的山寨大头领王伦生出了警惕之心。他知道自己几兄弟的本事都比不上林冲,林冲进来,造成客强主弱的局面,自己的地位不保。就算有柴进的面子在,也要拿点钱把林冲打发走。后来是几个小弟都劝谏,看见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团结了,又想出一招,叫林冲送个投名状,杀个人头来表明心迹。王伦的想法在人们看起来不免小家子气,但从日后宋江入主梁山,这些梁山元老的地位一落千丈便可看出,他的顾虑其实是不无道理的。作为山贼这样的身份,没有国家法律来保障你的权利,全凭自己的本事来决定地位,这时候一个本事比自己几个人加起来都大的人出现了,地位危机就在眼前。只要林冲一起歹心,董事长的地位多半不保。这种时候,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林冲)的人品上,希望他人不要来抢自己的基业。这种把希望寄托于别人人品身上的事情,一个山贼的世界观怎么可能做得到?而且,作为一个需要权力的管理者,这更是决不能有的愚蠢想法。今天我们看觉得王伦是小人,只是出于爱林冲的想法罢了。然而,林冲的人品就一定靠得住吗,他真的会安心当小弟?也不一定见得。王伦要他去杀人来当投名状的时候,不是也去了?这时候的林冲,怎么形容呢,说是破罐子破摔吗,还是说他干一行爱一行,马上就进入了角色?不管怎么说,管你是什么人呢,我要生存,就必须杀别人的头。为了自己的生命去任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人还有底线可言吗?况且林冲入伙之后,每日干的是什么事情?五个好汉打家劫舍耳。即使林冲当年义薄云天,乐于助人,那又如何?还是那句老话,人,是会变的。大多数人,始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的情景,从古至今,遍地都是。譬如今天的黑心药品食品等,那个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去管他人的死活?抛开这些道德败坏的现象,我们看看自己身上,难道就没有这样的表现?就说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一件事情:找工作,我要找到一个饭碗,必须打败他人,让其他人都得不到这个饭碗,这样我就能生活,至于其余的人,哪怕你得不到这个工作就要去讨饭,那也是事不关己,只怪你们没我有本事。得到工作后,只有自己成功的喜悦,只有战胜他人的豪气。又如同新人进了单位受到老人的打压,又何尝不是王伦林冲之间故事的翻版?新人要出头,老人要保位,两者的矛盾冲突是很自然就会发生的。这并不是为了去贬低谁,而是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才知礼节。人穷命短的时候,只能是独善其身。只希望达而富贵之日,不要忘了兼济天下。
第五篇: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的中年人生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的中年人生
中国人有句俗语:“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年少气盛读水浒,总喜欢那些血气方刚的英雄:武松、鲁达、李逵......快意恩仇,以为这样的人生才精彩。而谈到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除了一开始被他的名号唬住,心里头总有些不待见,就这么一个“怂人”也能称之为英雄?直到而立之年才发现,绝大多数的我们,都活成了林冲的模样。“少不读水浒”,并不是说年轻人不适合读这部名著,而是因为有些事情你不曾到了一定年纪亲身经历,永远也不会明白。人到中年,无非一个字——“怂”。
这一天,在家闷闷不乐的林冲被好友陆虞侯邀请去酒楼吃酒,因为发小的缘故,他权当好友帮忙解闷散心,却未曾想到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高衙内想要对林娘子用强,如果不是林娘子和丫鬟锦儿机敏,恐怕早已酿成悲剧。可即便如此,由于危机暂时得以化解,林冲最终还是选择将这口气囫囵地吞进肚里。人到中年脾气的确越来越小,但是林冲真得就是一个懦夫吗?看看那个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高衙内就知道,林冲并非浪得虚名。不怕官,只怕管。高衙内的帮闲富安有一段话说得让人背脊发凉:“衙内怕林是个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他见在帐下听使唤,大请大受,怎敢恶了太尉,轻则便刺配了他,重则害了他性命。”即便是放在当下,上个班虽说没有性命之忧,但是你的顶头上司吩咐你办事,即便你有万般的不情愿,也得摆出一副笑脸相迎的模样。人到中年,失去了跳槽的勇气,工作就是你的命脉。所以,你可以看到林冲明明知道自己和高家已经牵扯进很深的恩怨,依然对高俅唯命是从,甚至被人陷害,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仍旧一副懵懂无知的模样。有人说他很傻很天真,可谁又看见,一个中年男人背后的隐忍和委屈。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失去它,他的遭遇只有更惨没有最惨。中年,是一种责任。他需要这份工作,因为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才能够完成对家的守护。人这一生中,你可能会遇到无数艰难得无法走下去的时刻,对于中年人来说,当一大家子需要你照顾的时候,你却失去了经济来源,这恐怕会成为你一辈子也无法忘却的阴影。
从白虎堂被押解出来的林冲,就是这样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而且还是一位备受冤屈,即将被发配充军的囚徒。那一瞬间,林冲心里肯定也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毁了吧?于是,在临行之前,他做了一个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休妻。林冲休妻,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槽点”,有人还腹诽,林冲这不是把自己的妻子往火坑里推吗?那高衙内知道你休妻了,还不更加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请仔细听一听林冲的解释:“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今已写下几字在此。万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头脑,自行招嫁,莫为林冲误了贤妻。”再设身处地地看一看他当时的处境:这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啊。前途渺茫,生死难料,临别前他唯一想到的是给自己的妻子一个自由身,免去自身的连累,凭借妻子的聪慧,或许能找到一个比他林冲更能给予她周全的男人。这是一个落魄的中年男人用尽所有的力气,写下的最后的深情。人到中年,生命中属于“自己”的位置会一步步向后移,他们的卑微,他们的懦弱,只因为他们爱得太过深沉。人到三十而立,可是人到中年的林冲却经历着一生中最为凄惨的时光。六月盛夏,发配前的棒伤复发,一路上两位解差董超、薛霸还对他百般凌辱、虐待。按照常理,若林冲想要反抗,依着他那力压群雄的武艺,即便有枷锁束缚,收拾起两个三脚猫功夫的衙役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无论董薛二人如何刁难迫害,他都是逆来顺受。以至于最后被董薛二人欺骗,捆绑在树上,即将命丧黄泉的时候,竟然“泪如雨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果救得小人,生死不忘!”年轻时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很是费解,本应是一个大英雄,即便是死,也应该是慷慨就义,怎会沦落到向两个小人摇尾乞怜?直到多年以后,不止一次看到一个又一个嚎啕大哭的中年人,而其中是自己时,才明白:有一种悲伤,叫睫毛再也承受不起眼泪的重量。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林冲还心怀“梦想”,如果能够活下去,他还是有机会和自己的家人团聚的啊。金圣叹曾言:“四字(泪如雨下)写尽英雄尽头。”以至于后来,林冲大难不死,又得到柴进的关照后,对生的希望就更加浓烈起来:他唯唯诺诺,逢迎讨好差拨、管营,无非就是四个字“明哲保身”。这是一个中年人的“圆滑与世故”:贪生,是因为活着才有希望;怕死,是因为我们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活着。
林冲的结局我们都很清楚,最终他躲过了高俅的追杀,“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教头雪夜上梁山”。我们惊艳于林冲大杀四方,淹没进雪夜的背影,却怎知其深藏心头的逼不得已,如若能够回到那一年岳庙还愿前的岁月静好,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后半生交给浪荡的江湖。而他和妻子的分别,便是永别,这也成了他永远无法愈合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