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宏观经济形势

时间:2019-05-12 03:1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宏观经济形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篇:山东宏观经济形势

20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发展预期,保障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已胜利完成,“十三五”时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就是指总供需基本平衡、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状态,增长符合预期,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主要表现为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稳、居民收入稳。

增长稳。首先,总量增长处于适度区间。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45712.59亿元,增长8.0%,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月度增幅波动中持续上行,特别是三季度以后由7.3%提高到7.9%,1至10月累计增长7.5%。其次,内需增长基本稳定。1至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各月累计增幅处于14%—14.8%之间,1至10月累计增长14.2%。商品房去库存化取得新进展,下半年以来销售面积增长回稳,由前2个月下降24.4%回升到增长6.3%。第三,财政金融平稳运行。截至10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03.4亿元,增长10%。税收比重比前三季度提高1个百分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全省各级共动支、盘活以前年度各类财政存量资金2023亿元,占存量资金总额的85%。1至10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20.5%,支出进度达到83%。各类融资活动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山东省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6660.9亿元。其中三季度增加1611.3亿元,同比多增1917.8亿元,改变了前两个季度连续同比少增趋势。

就业稳。稳增长也是稳就业。截至10月,山东省连续第十二年实现就业“双过百万”,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07.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2.6万人。前三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3.32%,低于4%的控制目标,也好于全国。特别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的政策在去年得到全面推开,效果好于预期。前三季度,全省实现创业23.1万人,带动就业72.9万人。2015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6.98%。

经济稳、就业稳,老百姓收入才能稳,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超过”的目标就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截至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同期的2.29∶1缩小为2.26∶1。这主要是因为山东省居民平均收入增长速度持续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比上半年快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与上半年持平。在城乡居民收入构成项当中,15年财产净收入增长最快,人均增幅达到11.8%

物价增势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低位运行,涨幅处于1%到2%之间。1至10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2%,涨幅与前三季度持平,比全国平均低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7%。

稳中有进、稳中有好,就是指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市场环境显著改善,环境质量总体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民生保障有力。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开始加速。到15年三季度,三次产业比例已经由2014年8.1∶48.4∶43.5调整到7.6∶46.8∶45.6,其中,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的比重差距由2010年17.6个百分点缩小到2个百分点以内。特别是随着新业态、新模式迅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规模快速壮大。前三季度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万亿元,增长20%左右,预计全年可突破1.6万亿元。“好品山东”网络营销平台建设提速,目前平台上线企业已突破2.5万家,全年可带动企业交易额500亿元。工业方面,落实“敲开核桃、一业一策”的要求,山东省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作为引领工业转型方向的装备工业,1至10月份增加值增长了7.3%,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多年来制约山东省发展的许多短板得到进一步加强。像基础设施投资,1至10月累计增长17.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了15.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0%,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13.8%,部分高技术服务业如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等的投资增幅高达30%至70%以上。民间投资增长14.2%,占比达到8成以上。

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15年以来,山东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累计取消、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35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制度全面建立。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省级公务用车制度等改革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工作有序推进。省对市、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涉农资金专项整治、“三补合一”农业补贴政策改革进展顺利。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在全省推开,供销社改革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速。截至去年9月份,全省村镇银行、民间融资机构分别达到117家和761家,比年初新增17家和81家。“新三板”挂牌251家,比年初新增154家。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鲁信集团、山东国投2家企业改建和山东发展投资、经济开发投资、土地储备开发投资3家公司筹建工作基本完成,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和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启动运营。省级17只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扎实推进。加快推进PPP项目运作,推动民间资本“唱主角、挑大梁”,已签约项目总投资近800亿元,其中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约720亿元。12月初,省政府设立了总规模达1200亿元的PPP发展基金,未来3年将实现基金放大15倍的效果。

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6%。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1.2%。重点监测的70项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中,有53项下降。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持续收到成效,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均达到年度减排目标的进度要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173.8天,同比增加21.4天。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蓝色经济区五大产业联盟聚集骨干企业300多家;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累计开发未利用地51万亩,新增8.8万亩。前三季度,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0.7%和10.2%,高于全省平均1.6个和1.1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呈现良好趋势,预计到年底城镇化率可达到56.3%。

民生保障持续改善。1至9月份,全省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92亿元,增长16.6%,占比达到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54.7万套,基本建成25.9万套,分别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1.7%和110.7%;棚户区改造开工47.4万套,完成率达到101.7%。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去年基础上翻了一番,达到8.45亿元;道路畅通、危旧房改造、教育医疗等12项扶贫重点工作进展良好。累计投入130亿元推进“全面改薄”工程,投入以奖代补资金20亿元积极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进展顺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新增养老床位3万张。84.3%的行政村和85.1%的社区初步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从去年的情况看,经济增长低于预期,新旧动力转换接续尚需时日,未来经济稳增长压力不减。从总需求角度分析,外需下降过快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年初前两个月同比增长9.5%,回落到1至10月份同比下降3%。同时,由于新兴消费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4月份以来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始终徘徊在10.5%到10.6%左右。特别是以往对稳增长起关键作用的投资,15年增长明显乏力。主要原因:一是新开工项目规模偏小,大项目储备不足。前三季度全省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都低于预期,同比分别下降29.9%和29.5%。二是到位资金偏紧,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6100.7亿元,增长11.8%,低于全部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利用外资、国内贷款分别下降了14.7%和4.2%。

第二,企业经营困难不容忽视。首先是生产领域通缩程度的加深降低了企业预期。截至去年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已连续46个月和43个月同比下降,同比、环比降幅均呈现扩大趋势。工业通缩惯性延续,会降低实体经济的生产和投资意愿,不利于改善市场预期。其次是经济效益持续下行压缩企业盈利空间。总的看,当前实体经济仍处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程中,1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产成品存货分别增长了13.2%和13.1%。同时,主要成本费用高企不下,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增长依次比主营业务收入高0.4个、8.4个和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1至10月累计利润下降2.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了2.2个百分点。三是结构调整过程中形成的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用工成本、化解过剩产能、节能环保以及技术改造投入加大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一定程度的长期压力。

第三,行业、地区发展分化明显。当前地区趋异、行业分化的动向明显,一些行业下滑过快在短期内可能会积累更大下行压力。虽然高技术行业增势良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增长9%,但由于这些新兴产业比重不高,尚不足以对冲传统行业的颓势。分地区来看,工业起步晚的一些西部地区由于新上项目较多,发展后劲还比较充裕,但在东部一些市,受基数较大影响,增速回落压力逐步显现。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由于节能环保约束较大,也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第四,当前宏观“放”与微观“紧”的矛盾凸显。15年以来,央行持续降准降息,本希望资金面能够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与金融机构选贷难、放贷难并存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市场低迷、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使得有效贷款需求不足,银行找不到好项目,另一方面,由于金融风险上升,信用环境恶化,银行又不敢轻易放贷。企业担保圈、联保圈和资金链风险隐患仍然较大。经济持续增长

具有坚实的支撑基础和条件

当前,全省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部分指标波动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国家和山东省的政策效应开始发力显效,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不减,转型升级朝着预期迈进,各种积极因素不断集聚积累,为稳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基础和条件。

(一)主要供需领域逐步企稳,为稳增长注入新动力。首先是工业经济企稳态势有所显现。前三季度全省工业行业41个大类有38个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2.7%。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产量有72种实现增长,增长面60%,比上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下半年以来有所回暖,1至10月份增长7.6%,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3和0.1个百分点,与前三季度持平。

其次,投资出现积极动向。个体私营投资趋于活跃,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1%。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支撑投资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力量。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逐季加快,1至9月份,120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投资55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8.1%。62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52个。三季度全国知名民企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签约落地率增幅明显,新落地项目154个,新增到位资金1282.4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回稳,前三季度,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17.1和6.8个百分点。

第三,部分重点消费领域出现新气象。刚需类、家居和文化品消费增势稳定,旅游、信息、文化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较旺,住房销售增加持续带动家电、家具、家装等相关领域消费扩升,住宿餐饮业持续回升,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平稳发展。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为稳增长打牢基础。一方面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所占比重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落后产能持续压减,过剩产能在市场倒逼机制作用下得到一定程度化解,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同时,山东省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成为稳增长的生力军。前三季度,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0.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26%。“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互联网+”孕育的新生动力集聚成长。

(三)创新驱动力逐步提升,为稳增长增添新活力。科技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保持全国前6位。去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到1304亿元,列全国第三位,预计2015年该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2.3%。前三季度,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22%和47.9%。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78件,增长30%。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园区已达到63个。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年初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

(四)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为稳增长开辟新空间。加快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将有力促进山东省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1至9月份,全省登记承接服务外包合同10088份,同比增长27%,合同金额57.2亿美元,同比增长33.6%;执行金额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全省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额、执行额均实现了倍增。

另外,先行指标持续增长,也在释放出积极信号。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3.4%,货运量增长3.5%。到10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7040.1亿元,比年初增加7180.2亿元,同比多增1968.6亿元。总起来看,近期山东省有望走出阶段性底部,全省经济运行将呈现“平走企稳”的基本走势。对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 思考和建议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一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建议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短期波动与中长期趋势的关系。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向好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看好”。中央领导同志的这些重大判断,为我们正确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指明了方向。

“形”和“势”分别从短期和中长期的时域内刻画经济运行的基本形态。其中,“形”是短期波动形态的写照,“势”代表着中长期运行的基本趋势。考察经济运行,既要注意审其“形”,合理运用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熨平周期性的波动,保持好增长姿态,防止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更重要的是谋其“势”,关注发展的长远趋势,牢牢把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机遇,不为暂时的波动所困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打牢促进经济增长的根基,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全国经济大势一样,山东当前经济运行同样具有“形有波动,势仍看好”的特点。山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劳动参与率的下降,包括资本装备率上升和边际效率的回落,还有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饱和等制约因素,使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长已经不可持续。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是有所谓“极限”的,由高增长向中高速过渡是经济规律使然。但山东省经济上升的趋势更为显著,例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度加大,人口素质迅速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差距缩小以及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带来的高效率。经济运行中这些上升下降因素的此消彼长,汇聚成山东省经济长期趋势向好的内生性力量。只要始终坚持以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调结构、转方式,加快结构性改革的步伐,牢牢地将经济运行控制在合理区间,就能继续保持“势仍看好”的趋势,无须过于忧心“形有波动”的困扰。

第二,准确把握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改善需求管理的关系。最近,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供给侧领域改革的重大政策,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这些重要举措锁定各类新兴领域和创新领域,目标直指创新和扩大有效供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创新。

现阶段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进入了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需要致力于解决一系列事关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在保持总供需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第三,准确把握扩大内需和“双向开放”的关系。发展经济只有立足内需才能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发展的立足点必须建立在内需持续扩大、民生不断改善的基础上。

当前我国传统低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降低。还应当看到,新形势下,在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我国对外投资“走出去”的势头十分强劲,出现了双向投资并驾齐驱的新格局,“双向开放”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出特点。只有把进口与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统筹协调起来,把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布局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第四,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追求的是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首先要甩掉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在思想观念上摆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二要真正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所在,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要敢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并把提出的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四要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个长期任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五要真正把深化环境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抓在手上,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第五,准确把握稳增长与惠民生的关系。我们必须在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创业就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山东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一系列重点难点民生问题上,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谋求新的更大突破,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六,准确把握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的关系。从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看,山东省处于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城乡区域发展相对均衡协调,工业体系完备,消费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等方面具有深厚潜力。

同时,当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不足和“短板”也比较突出。例如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结构偏重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的情况。基础设施方面,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已经较大改善,但互联互通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亟待完善。在绿色发展方面,一些地方生态质量严重下降,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饱和。在民生方面,全省还有300万左右省定标准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任务艰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严重不足,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也都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农民工总量占全省就业人员的三分之一多,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57%以上,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山东省“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能否如期实现,做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人口全覆盖、区域全覆盖”,重在全面推进,难在破解短板。我们必须坚持把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既在补短板上用力,又在增优势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篇:宏观经济形势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

研讨宏观经济形势

《 人民日报 》(2012年07月17日 02 版)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华春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16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出席会议。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新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座谈会邀请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介绍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还邀请了来自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安徽两省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厉以宁、郑新立、张国宝、刘明康等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学者分析了宏观经济总体形势,并就今后一段时间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与会代表认为,应该关注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中显现出的新变化、新问题,变挑战为机遇,避免经济下行成为趋势。要注重创新,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防止一味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导致投资怪圈重演。

代表们认为,摆脱经济下滑的主要对策在于鼓励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可以减少企业要素成本的压力,而产业升级是更有效的摆脱经济下滑的对策。要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尽快建成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让新兴产业能够更多地利用资本市场。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上的障碍,鼓励民间投资。要推进土地确权以调动农民的创业积极性,调整城镇化的思路,让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第三篇:2014宏观经济形势

2014宏观经济形势

发布日期:2013-11-07 浏览次数:282 编辑: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趋稳向好,不是企稳回升。

“稳”是经济增长底部趋稳,“好”是经济结构调整在优化。向好的具体表现是服务业发展要好于制造业,服务业继续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制造业波动激烈。要密切关注房地产业,我国各个行业都经过了调整,而房地产业的调整尚未发生,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调整尚未结束。因此,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表述是稳中向好、基础不牢。

2、2013年经济运行和政策特点

面对今年超出预期的经济下行走势,新一届政府采取了新的政策,主要有:

①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②长短结合,出台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的政策措施,力求稳中求进。稳是增长,进是结构升级,是改革深化;

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稳定市场预期,如确定经济增长的合理运行区间和政策框架,放弃单一的货币、财政总量刺激政策,转为稳定总量政策,在货币、财政存量上做文章。

总体来看,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点是不刺激、促改革、去杠杆。不刺激的政策不是永恒的,是暂时的;深化改革,通过减政放权的改革措施求发展,激发市场活力。去杠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措施,中国经济的最大泡沫是房地产

二、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展望

从长期趋势来看,我国经济仍处于调整期,或称“第二轮调整型增长期”。不会形成新的上升趋势,周期性、阶段性调整仍未到位。调整未到位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经济增长未到底;二是经济结构调整远未到位完成,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2014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着下行压力。投资有继续向下的压力,最主要的是房地产。房地产不调整我国经济不可能见底,明年房地产会有很强的下调压力。消费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放慢,消费不足仍将继续。

2014年支持我国经济向上的因素主要是出口状况稍好以及今年的政策效应与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今年已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落实、去实施,虽在目前还暂时看不出效果,但在明年会逐渐体现。如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效应会在明年发挥作用。关于改革,预期金融改革会加快,城镇化改革明年应有实质性的进展,资源品价格、环境税的改革等。

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CPI在2.5%-3%之间,不会持续在3%以上。

第四篇: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浅析

一、全球经济维持异常低迷的复苏状态。

全球经济活动减弱并进一步失衡,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在结构脆弱性尚未得到解决的背景下,国际经济在这一年中遭受了一连串的冲击。发达经济体的前景,虽然增长仍将继续,但路途坎坷多舛。新兴市场经济体前景的不确定性再次增加。

二、中国“硬着陆”可能性不大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没有硬着陆的风险,但从工业增速以及PMI数据等种种迹象显示,经济下行风险仍存在。预计2011年中国经济增幅将达到9%以上,经济增长适度放慢。从增长态势来看,中国经济只是温和回调而非硬着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未来5年平均经济增速仍会相当高(8%以上)。

三、通胀将从高位持续缓慢回落

当前中国经济物价总水平从高位逐步回落。三季度三个月份CPI分别为6.5%、6.2%、6.1%,呈高位运行缓慢回落状态。受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调、流动性不断收紧、粮食取得丰收、翘尾因素不断减弱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物价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影响物价上涨的一些长期的因素没有根本消除,对此不可忽视。预计四季度CPI和PPI同比分别为5.2%和5.5%,均较三季度的6.3%和7.2%回落。预计今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5.5%左右,明年全年的通胀水平在3.5%左右。

四、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初见端倪

技术推动型经济增长已经在某些行业显现出来,如设备制造领域,在价格上升远远低于总体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下,其产量增长、盈利和投资增速均大幅超越产业平均水平,体现出明显的技术推动特征。工业盈利拐点初现,预计全年工业盈利增长23%,装备制造业盈利继续超越行业水平。

五、货币政策不会出现全面松动

尽管最终很可能出现紧缩货币政策调整的情况,但这不是经济政策和提振市场信心的核心所在,只有面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症结,如地方投融资平台、铁路投资问题、资源垄断等,进行现代财政制度和公平竞争导向的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四季度不会出现大范围的货币政策转向。在今年5月份警示货币政策超调倾向时,北京已阐明货币政策往往加大而不是平滑经济和市场波动。国务院日前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和财税扶持措施,这类针对性的货币政策调整才是及时和必要的。

第五篇: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发展网 记者薛歌 9月1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这是宁吉喆自履新以来,首次公开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详细介绍与解读。

宁吉喆副主任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介绍,他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基本面未变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首先,从主要指标看,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是稳的。

宁吉喆副主任分析道,中国GDP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7%一年的增量也要达到7000亿美元,甚至还多。所以虽然是7%,但是在增量上超过了过去10%。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应该是走在前列的,超过两三万亿美元的主要经济体。

第二,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

四是物价涨幅平稳。中国的物价跟农业形势关系很大,今年的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夏粮已经是丰收了,秋粮也丰收在望,为价格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五是对外贸易规模基本稳定。大家可能也注意到,7月份我国出口、投资、工业等部分领域增速有所放缓,这总体上属于经济运行的正常波动,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季节性因素和基数的作用。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对我出口带动作用减弱、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

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结构性改革促进增长动力转换接续 宁吉喆副主任强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不能仅盯住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波动,而要更多关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37%的迅猛增长,所占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投资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服务业投资快于二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均明显快于高耗能行业。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半壁江山。同时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的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

三是区域发展“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逐步形成。地区间经济运行态势有所分化,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GDP增速,地方生产总值增速总体上还是好的。各地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对接,“三大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

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系数和强度肯定是能够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的目标。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

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面积大,发展的潜力、回旋余地和韧性都比较大,总的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宁吉喆副主任总结道:我们的发展仍是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具体来说,一是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延伸,区域间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东西之间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各地方的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

二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的协调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提出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今后五年要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还要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我们人口多,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是产业升级的势头很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智能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是前景光明。特别是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人口的红利正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红利。

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且经过努力,这个“长远”就会转化为现实。

四、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宁吉喆副主任指出,总的看,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的预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国际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给世界的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按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紧发展第一要务,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以更加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预调、微调,着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宁吉喆表示,在宏观调控上,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政策上也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手段,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困难的局面。

二是以更加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更加注重狠抓政策落实,巩固经济企稳势头,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宁吉喆谈股市:发展市场就是要能够经受住波动

在发布会中国发展网 记者薛歌 9月1日,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这是宁吉喆自履新以来,首次公开就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作出详细介绍与解读。

宁吉喆副主任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介绍,他强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一、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基本面未变

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首先,从主要指标看,宏观经济运行总体是稳的。

宁吉喆副主任分析道,中国GDP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7%一年的增量也要达到7000亿美元,甚至还多。所以虽然是7%,但是在增量上超过了过去10%。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增速应该是走在前列的,超过两三万亿美元的主要经济体。

第二,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上半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

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高于经济增速,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同时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四是物价涨幅平稳。中国的物价跟农业形势关系很大,今年的中国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夏粮已经是丰收了,秋粮也丰收在望,为价格稳定提供了重要基础。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

五是对外贸易规模基本稳定。大家可能也注意到,7月份我国出口、投资、工业等部分领域增速有所放缓,这总体上属于经济运行的正常波动,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季节性因素和基数的作用。出口下降主要是受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对我出口带动作用减弱、多数新兴经济体增长下滑,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

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结构性改革促进增长动力转换接续 宁吉喆副主任强调,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看待中国经济形势,不能仅盯住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波动,而要更多关注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网络零售等新型消费模式实现37%的迅猛增长,所占比重已接近10%,旅游、信息、文化、健康等服务消费持续升温。投资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2%,服务业投资快于二产投资,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均明显快于高耗能行业。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增速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半壁江山。同时工业内部结构加快调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品的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

三是区域发展“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正在逐步形成。地区间经济运行态势有所分化,东部地区、南部地区以及大部分中西部地区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GDP增速,地方生产总值增速总体上还是好的。各地加快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对接,“三大战略”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四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上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系数和强度肯定是能够完成甚至是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的目标。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好转。

三、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未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备较强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面积大,发展的潜力、回旋余地和韧性都比较大,总的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还处在深入推进阶段。宁吉喆副主任总结道:我们的发展仍是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

具体来说,一是区域发展的空间广阔。随着交通基础设施,高铁、公路信息基础设施向中西部延伸,区域间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东西之间合作推进,产业转移,各地方的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望形成一批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

二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的协调发展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提出解决“3个1亿人”的问题,今后五年要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还要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我们人口多,里面蕴藏着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

三是产业升级的势头很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互联网+、智能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是前景光明。特别是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人口的红利正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红利。

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而且经过努力,这个“长远”就会转化为现实。

四、中国有条件、有能力巩固平稳发展的好势头,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宁吉喆副主任指出,总的看,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符合宏观调控和发展的预期。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特别是近一个时期,国际股市汇市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出现大幅震荡,给世界的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按照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抓紧发展第一要务,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一是以更加精准的定向调控、相机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强预调、微调,着力防范和化解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宁吉喆表示,在宏观调控上,我们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政策上也有较大的空间和较多的手段,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困难的局面。

二是以更加有力的改革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继续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更加有效的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更加注重狠抓政策落实,巩固经济企稳势头,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快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预研储备,稳定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宁吉喆谈股市:发展市场就是要能够经受住波动

在发布会现场,有记者提问中国股市波动相关问题。宁吉喆副主任谈到了一些个人观点。他表示,中国的股市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波动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是有一定实影响的。

但是在中国的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0%左右,银行等间接融资占到80%左右。可见股市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作用有限。在居民的个人家庭财产中,股票资产也不超过15%。所以说股市波动是有影响,但是影响还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市场就要能够经受住波动。

宁吉喆副主任还强调,下一步要继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股市波动是可控的。

现场,有记者提问中国股市波动相关问题。宁吉喆副主任谈到了一些个人观点。他表示,中国的股市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市波动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还是有一定实影响的。

但是在中国的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股市、债市等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0%左右,银行等间接融资占到80%左右。可见股市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作用有限。在居民的个人家庭财产中,股票资产也不超过15%。所以说股市波动是有影响,但是影响还是在一定范围之内的。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市场就要能够经受住波动。

宁吉喆副主任还强调,下一步要继续采取有针对性的预调微调。股市波动是可控的。

下载山东宏观经济形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宏观经济形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将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提出,未来几个月我国仍具备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分析与展望一、中国经济已经筑底企稳从2012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GDP增长率开始出现回升,从2012年第三季度的7.4%,回升到第四季度的7.9%,这次回升对提升......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出触底反弹的良好增长态势。 美国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经济体,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动力,虽......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徐策2010-11-26摘 要: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态势,经济减速趋势有所放缓。但由于国内外环境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宏观调控的......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一种在多目标下保持平衡的货币政策,可随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微调,不仅能保证经......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1年,在“控物价、保增长、调结构”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国内经济发展仍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速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