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

时间:2019-05-12 03:5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

第一篇: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专项督查调研

情况报告

2018.4月11日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拉网式全覆盖”自查整改情况,切实强化问题整改成效,进一步推进2018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市联席办会同政府督查室、政协民主监督组相关人员组成专项督查小组,于4月9日-11日对各县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拉网式全覆盖”自查整改情况

根据各县市“拉网式全覆盖”自查情况报告,结合市联席办巡查掌握的情况,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置建房政策标准执行不严。二是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三是后续扶持措施未能及时落实。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台账资料不完善。五是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遗留问题未解决。六是住房建设和搬迁入住进度相对滞后。

根据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拉网式全覆盖”自查整改工作统一部署,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由各地易地扶贫搬迁主管部门牵头,会同国土、住建、扶贫办等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对易地扶贫搬迁进行了“拉网式全覆盖”问题排查,列出了问题清单,针对问题对标对表进行了整改,建房政策执行不严,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资料台账不完善、后续扶持措施未能及时落实等问题已基本整改到位或正在积极整改,行政区划调整的遗留问题已达成了基本处置意见,正在努力推进落实。

目前整改工作存在的难度:一是新化县个别集中安置项目进度相对滞后;二是新化县个别集中安置项目因分年度、分期实施,导致部分配套附属设施进度滞后;三是各地搬迁对象因乡风习俗未能及时搬迁入住,旧房拆除复垦工作进度慢。市专项督查小组针对部分进度滞后的工作进行了现场督查,要求合理安排工期,抢抓工程进度,确保问题迅速整改到位,为迎接国检做好准备。

二、关于区划调整遗留问题的处置

2017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原双峰县蛇形山镇及洪山殿镇古塘村、梓木村、堑塘村三个行政村和原涟源市水洞底镇划归娄星区管辖,该三个乡镇于2016年均已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因区划调整后,涉及到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直未能妥善交接。

为切实推进双峰县、涟源市与娄星区关于区划调整涉及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有序顺利交接,确保问题查摆到位,整改落实彻底,为迎接国检做好准备,市联席办会同双峰县、涟源市与娄星区于4月9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初步协商处理建议:一是由市联席办牵头,双峰县、涟源市与娄星区联席办派专人组成专项工作小组,先对蛇形山镇、洪山殿镇和水洞底镇已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列出问题清单。二是由市联席办会同双峰县、涟源市与娄星区,根据问题实际情况明确问题问题整改责任方,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工作交接有序。三是关于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问题,待全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后,根据省里最终核定的任务指标进行资金核实,完成相关资金的支付或拨付。

三、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情况

2018年全市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3787人,其中:新化县13607人,娄星区14人,双峰县2988人,冷水江市960人,涟源市6758人。

截止4月9日,新化县已完成了8121人的选址,实施22个集中安置项目,其中9个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13个计划项目正在编制实施方案;还有4946人正在进行选址工作。娄星区计划实施1个集中安置项目,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双峰县计划实施14个集中安置项目,项目均已开工,其中11个项目进行基础或主体施工,3个项目正进行三通一平施工。冷水江市计划实施6个集中安置项目,其中1个已封顶,3个正进行主体施工,2个正进行三通一平施工。涟源市计划实施16个集中安置项目,其中10个正进行方案编制、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6个正进行三通一平施工。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把准政治要求,强化政治担当,切实把易地扶贫搬迁这项政治任务完成好,把这项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标志性工程、民生工程建设好,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现稳定脱贫。

2、要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各地各级各部门要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对省联席办交办的问题,“拉网式全覆盖”自查发现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对标对表,逐一整改,确保成效,为迎接国检做好准备。

3、要加大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尽快精准确定搬迁对象,科学合理选址,尽快推进项目实施,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第二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情况,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年工作要点,经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专题调研组分别到部分乡镇(街道)和移民安置点,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20**-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扶贫生态移民)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0**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情况

xx县20**-20**年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个,安置规模为1XXX户5XXX人。10月底完成实际入住XXX户3XXX人,各安置点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一)20**年盘水街道河边村铁厂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0户XXX人,目前,统规统建住房完成1xx套,统规自建房应建44套,实际建设完成43套,搬迁入住XXX户XXX人;

(二)20**年江西坡镇茅背冲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实际搬迁入住2户9人,由于该安置点因选址不当,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全覆盖,通过多次共商,群众搬迁意愿仍不高,经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核价后置换江西坡茶场社区保障房安置,现已共商愿意搬迁纳茶小区的有XXX户XXX人;

(三)20**年楼下镇夹马石坡脚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目前该安置点实际入住XXX户1XXX人;

(四)20**年青山镇百合小区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1XXX人。目前,安置住房已完成220套,实际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

(五)20**年新店镇林场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目前,自建房77套已完成69套,还有8套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公租房安置已全部建成,实际入住XXX户XXX人;

(六)20**年龙吟镇长冲安置点。计划安置任务XXX户XXX人,目前,住房已完成130套,完成分房XXX户XXX人,实际入住XXX户XXX人。

二、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一)搬迁入住情况。xx县20xx年安置规模为8XXX人,截止6月30日,已实际入住8XXX人,各安置点完成情况如下:一是县城惠民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1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1XXX人;二是东城区(江西坡)纳茶小区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3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2XXX人;三是兴义洒金(一期)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2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4XXX人;四是兴义木贾安置点安置任务为XXX户XXX人,已搬迁入住XXX户XXX人。

(二)资金结算及科目验收情况。由于上级资金未全部到位,县城惠民小区、东城区纳茶小区两个安置点住房性质均为购置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未完成资金结算。按照《xx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成立了xx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科目验收工作委员会,但相关程序未完成和档案资料未收集健全,验收的基本条件尚未全面具备,待项目实施单位完善后再行验收。

(三)旧房拆除及“三块地”盘活情况。根据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拟定了《xx县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复绿方案》和《xx县易地扶贫搬迁盘活三块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全县十二个乡镇(街道)进行全面排查摸底,适时启动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

三、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我县20**年计划搬迁4XXX户xx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XXX户11XXX人,共规划建设3个安置点(其中县内安置点1个,跨区域安置点2个)。

1.江西坡布依茶源小镇安置点计划搬迁安置1XXX户5XXX人;2.兴义市洒金(二期)安置点计划搬迁安置1XXX户6XXX人;3.兴义市浙兴商贸城安置点计划搬迁安置1XXX户4XXX人,目前,搬迁人口精准核实已基本完成,年底前可完成搬迁对象的录入、标识并公示和向搬迁对象发布搬迁告知书。

四、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情况

xx县20xx年安置规模10XXX人。其中:“十三五”规划内指标1XXX户5XXX人,“十三五”外新增指标1XXX户口5XXX人。建设安置点两个,其中西城区龙溪石砚小镇安置6XXX人,安置点选址位于南湖街道保冲,由浙江新大集团统一规划、设计、施工。目前,正在按要求完善相关手续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二期)安置4XXX人,目前,工程已进入实质性施工。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调查核实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通知》,通过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入户共商,我县3个深度贫困村、居住在生产发展条件较差村寨的困难群众,愿意搬迁的纳入新增搬迁人口;XXX户以下(含XXX户)、通硬化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困难大、成本高的自然村寨贫困发生率高于XX%的村寨,全部纳入整体搬迁。

五、存在的问题

(一)从事易地扶贫搬迁业务力量薄弱,靠县移民局完成大量业务工作,而移局空编缺员严重,现有行政事业编制XXX人,在编人员仅XXX人,除去从事水库移民业务和工勤人员外,从事易地扶贫搬迁业务人员仅有5人。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领导体制和组织保障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搬迁人口3万人以上的从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人员不少于XXX人。

(二)20**—20**年生态移民搬迁,由于生态移民工作是20**年才从县发改局转移到县移民局的,遗留问题多,安置点搬迁入住率低;由于搬迁对象未全部锁定,有的安置点统规自建房未建设完成,有的安置点基础设施未竣工,有的保障房装修未达到入住条件;各安置点工程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管理不规范,至今未进行工程竣工决算和项目交工验收。

(三)20xx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一是搬迁对象识别不够精准,存在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合户搬迁情况;搬迁家庭人口数与国办系统人口数不一致,有的搬迁人口比贫困系统人口多,有的搬迁人口比贫困系统人口少。存在有20**年已脱贫人口作为贫困人口参与搬迁情况,存在有国家公职人员、“四有人员”参与搬迁情况,还有已购买商品房、廉租房人员参与搬迁情况。20xx年整寨搬迁点有未满足“双50”的要求而被列为整寨搬迁点,非贫困人口搬迁比例大。

二是搬迁入住率低,部分搬迁人员存在两头居住现象。由于现在要拆除旧房,部分搬迁户有回迁现象。

三是安置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如惠民小区幼儿园建设、东城区布依茶源小镇学校建设、洒金安置点附属设施建设滞后,离市区较远,搬迁群众到市区就业及办理相关事务存在困难,且无农贸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等,搬迁户反映极为不便。

四是搬迁群众就业率不高,子女就学收费高。搬迁群众就业得到实际解决就业少,且大多数不稳定,如兴义安置点兴义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劳动力需求条件要求苛刻,大部分就业人员要求年轻化、高学历。搬迁群众子女就学按照兴义市标准收费,搬迁群众难以承受。搬迁群众在xx就学,小学只需缴纳保险费XX元,初中每学期预交XX元生活费,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校每人每学期补助XX元生活费;而搬迁户子女在兴义就学,小学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2XX元每人每学期,初中住宿生活费等费用合计2XX元每人每学期。由于大部分搬迁群众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低、子女多,负担较重,难以支持相关费用。

五是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及“三块地”盘活工作落实缓慢,有工作实施方案,旧房拆除复垦复绿还未实质性启动。无工作开展印证材料,盘活率较低。

(四)20**年、20xx年搬迁对象未精准确定,(“十三五”剩余指标全部安排在20xx年实施),由于整寨搬迁点未确定。(由于在20**年脱贫的、已经得到危房改造的、一人户、二人户和五保户,不能纳入搬迁对象,剩下的贫困户符合搬迁条件的有限。调研中乡镇反应到:各的搬迁指标均是至上而下下达的,没有充分考虑到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完成指标任务存在困难。)乡镇(街道)上报搬迁对象时未严格按照县政府分解的指标任务抓好落实,导致出现搬迁贫困人口或多或少不精准的情况。

(五)“十三五”外新增易地扶贫搬迁整寨搬迁点XXX个,搬迁人口1XXX户5XXX人(精准贫困xx0户XXX人),其中白沙乡新增XXX户3XXX人,高棉乡新增XXX户XXX人,楼下镇新增XXX户XXX人,新店镇新增xx户XXX人,兴中镇新增XXX户XXX人。截止11月25日,涉及的5个乡镇均未上报搬迁人口信息。

六、几点建议

一、建议政府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县移民局空编补员问题,充实扶贫搬迁业务人员;

二、着力抓好20**-20**年项目收尾工作。建议县政府责成县发改局、县移民局牵头,相关部门及乡镇配合,明确专人和时限,及时做好20**-20**年生态移民项目的收尾工作,确保全面收尾销号。

三、建议县政府要求乡镇(街道)列出符合搬迁条件的农户名单和可以符合整寨搬迁条件的自然村寨,摸清家底,再次掀起动员工作的高潮,必要时可抽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参与做动员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搬迁任务。

四、建议县政府责成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明确专人,按要求及时做好“五个三”和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

五、建议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快解决移民就业、安置点房源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等问题,用安置点的示范带动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第三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研报告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政府关于决胜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当头炮”,把深山区、石山区、石漠化地区等不适合发展地方的贫困群众搬出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石龙镇建设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个,搬迁贫困户231户

999

人。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就业解决长远生计。以产业带动促增收。依托加工业、劳务经济等帮助搬迁户实现增收致富。在石龙易地搬迁点规划建设了扶贫车间,带动了搬迁点的就业。以公益岗位促增收,我镇将30%以上的公益性岗位用于搬迁户,解决了部分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二是以就学增强搬迁动力。加强双向摸底,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宣传各种教育资助政策,简化办理入学学籍手续,同步配套学校建设,让搬迁群总子女就近择优入学。石龙镇幼儿园、良山小学、石龙一中等都可为搬迁户子女提供就学保障。

三是以就医推进健康关怀。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健康信息建设和医疗队伍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工程”,让搬迁户享受到健康信息化成果。同时经常组织石龙卫生院进行义诊服务。四是以关怀化解群众乡愁。搬出地村支“两委”经常去看望搬迁群众,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关心和温暖,让他们有依赖、有依靠,引导他们更好更快融入新环境、融入新生活。同时成立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到移民安置点,加强党的凝聚力,带领石龙老乡家园社区进行共建共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二、工作成效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搬出了持续发展的广阔天地。搬迁户的生活水平变化显著,贫困发生率降低,人均年收入提高了,从搬迁前的2500元左右提高到现在的4600元左右。

(二)提升了就业能力,搬出了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整合部门培训资源,优先覆盖搬迁对象,确保受到培训的人员都有一门终身受用的谋生技能。同时组织心理医生对搬迁群众“故土难离”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移民的市民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变成了有技术、懂经营、思发展的新型农民。

(三)改善了群众生产居住环境。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将深山区、石山区等地方的贫困群众搬迁到中心城镇,彻底改变了群众住房难、用电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四)保护了生态环境,搬出了守住底线的发展空间。搬迁户原居住地生存环境相对较差,耕作方式落后,生产效益较低。群众搬出后,一些群众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既保护和恢复了生态,又提高了生产效益。

三、困难问题

(一)旧房拆除问题。搬迁对象对几代留传的房屋念想大,故土难离;同时也担心适应不了今后城镇生活,担心旧房拆除后,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没有生活来源。有的穷窝难舍,想用旧房堆放一些生产劳动工具,对旧房拆除有抵触情绪。还有的认为住房面积大多偏小,难以适应农村家庭人口合理增长的需要。

(二)就业机会和持续保障问题。由于城镇化滞后,就业市场偏小,难以保障一户一人就业。有的综合素质偏低,特别是年龄偏低,特别是年龄偏大、缺乏文化和技能的群众就业难度较大。城乡社会保障衔接不到位,特别是一些老年移民离开了熟人社会极易感到孤独无助。没有就业、就学、就医的后续扶持专项资金,个别户出现了“搬迁即失业”“入住即返迁”现象。

(三)精准搬迁问题。贫困户搬迁对象在扶贫系统上是动态数据,加之是自愿搬迁,要在中长期规划上落实到户到人操作困难。由于很多村只有部分贫困户得到搬迁,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现象。安置点位于乡镇,外部交通、内部基础条件均难以满足搬迁群众发展和就业需要。

(四)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我镇的安置区虽然已全部竣工并完成入住,但安置区周边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主要是物业管理、公共服务等配套服务还未跟进到位。

四、对策建议

(一)盘活好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大资源。推进土地开发和拆旧复绿。推进“三变”改革,统筹搬出地迁入地资源,引导和鼓励搬迁农户流转原有土地,对原有承包地和复垦增加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种植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果林、茶叶、中药材等,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恢复双赢。

(二)创新就业保障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只要就业解决得好,搬迁一户就能脱贫一户。要坚持抓就业岗位,加强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岗位需求和就业需求精准对接。要按照至少一户一就业的标准,清岗腾位、精准对接,谋划好就业岗位,比如,安置点的保安员、保洁员、水电工、修理工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举办专场招聘会,常态化推进招聘工作,让用人单位和搬迁群众双向选择岗位,确保一户一就业。要紧盯初三末端和高三末端这两个节点,加强“两候生”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在安置区、企业、合作社务工,争取吸纳搬迁群众外出就业,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

(三)衔接好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和养老保险三类保障。整合民政、卫计、扶贫等部门资源,对收入水平低于低保标准的搬迁对象,特别是对45岁到60岁的人员,主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或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或城市低保保障,搬迁群众享受国家政策从高,履行国家政策从底。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困难致贫返贫。建立移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搬迁群众老有所养,实现60周岁以上人群应保尽保。建立长期缴费激励补助机制,引导搬迁户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进一步强化最低生活保障,建立健全搬迁户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让搬迁户前瞻无愁、后顾无忧。

第四篇:易地扶贫搬迁[范文模版]

易地扶贫搬迁

学习目标:

学会读写与易地扶贫搬迁相关的字词,了解 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建设标准、补助标准。

学习内容:

读与写

搬迁 自然 水土 地方 村庄 整体 同步 安置 旧房

新家 协议 按期

学与用

一、易地扶贫搬迁的对象

1居住地自然条件恶劣

2需要整村搬迁的村庄

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标准

1城镇安置:

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农村安置:

农村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3平方米。

三易地扶贫搬迁补助标准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0000元,整村寨同步搬迁的非贫困人均住房补助12000元。

签订搬迁及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旧房的,每日奖励15000元

第五篇:对于易地扶贫搬迁调研报告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报告

我区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以“六个坚持”“五个体系”“五个三”统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切实加大安置点项目建设和探索创新后续服务工作力度,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通过集中面上调研、听取相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深入跨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家中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方式,详细调查我区安置人员的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及安置点建设等方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区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从搬迁建设向后续脱贫发展、社会融入管理转变,研究出台《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推动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能致富”。

(一)抓组织建设、优化公共服务,着力解决“稳得住”的问题。

一是社区管理“共治”。设置正光街道、铜兴街道,配齐 配强领导班子。成立安置点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同步推进工、青、妇等组织建设,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综治+社区警务

+司法+”“3+N”大综治工作格局,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80余起。二是服务阵地“共建”。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的原则,建成打角冲、白岩溪、正光3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建立社区“两委”办公室、妇女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20余个服务阵地,100余名干部入驻社区办公,零距离服务搬迁群众。三是公共服务“共享”。根据搬迁群众就学就医需求,新建、改扩建学校11所,增加学位1.2万个,调配教师398名。挂牌督战正光第二幼儿园、白岩溪幼儿园,5月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卫生服务中心6个,配备医生、护士27名。健全三重医疗保障体系,搬迁群众异地就医直报7157人次245万元。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4689人703万元。

(二)抓就业创业、促进稳定增收,着力解决“能致富”的问题。

扎实开展“留雁行动”,逐户走访、摸排,建立安置区劳动力就业信息台账,通过就业创业多渠道促进搬迁群众增收。目前,常住人口有搬迁劳动力4987户11528人(沿河籍1437户3396人)。截至目前,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4987户9196人(区内就业3341人、区外就业5855人,沿河籍搬迁劳动力就业1437户2765人),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一是全力保障就业。针对原来在浙江、广州等沿海地区有稳定就业岗位,因疫情影响不能及时外出的,积极与用工地政府及企业对接协

调,通过“务工班车”点对点输送971人;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有组织输送到昆山就业86人。针对有意愿留在市内就业的,根据情况分类安置。加快裕国菇业项目建设,动员搬迁群众承租大棚,目前已签订承租意向协议807户,建成大棚450个,投产86个,带动就业86户,已出菇大棚12个。5月初投产120个大棚,预计今年建成大棚1000个、投产600个以上。通过园区企业、项目工地、城区服务业等岗位吸纳2150人就业;通过开发环卫等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204人;通过开发安置点“四员一长”(信息采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邻里互助关爱员、社会治安巡逻员及楼栋长)就业扶贫援助岗位解决就业728人。二是积极支持创业。通过安置点商业部分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实行“基地+车间”发展模式,引进藤制品厂、制鞋厂、制衣厂等扶贫车间10个,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就业236人,其中沿河籍搬迁劳动力82人。出台“免租+创业一次奖补5000元”等扶持政策,鼓励搬迁群众通过开小卖部、理发店、小餐馆等实现自主创业51户。三是开展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就业意愿人群,开展电工、家政、保安、缝纫等技能培训。目前,开展培训3465人次,培训后初次就业率达到65%以上。

(三)抓文化建设、注重思想引领,着力解决“快融入”的问题。

围绕安全用电用水、安全出行、爱护环境卫生、爱护公共

设施开展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组织开展文艺活动进社区80余场次,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投入30万元建成矮屯安置点乡愁馆“春晖感恩文化阵地”,讲好历史故事、留住乡愁记忆、常怀感恩之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择岗主观意识强,劳动就业需进一步加强。

搬迁人员90%以上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年龄大、无技能、随意性强,劳动就业不理想。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通过对响塘龙安置点调研了解到,登记有50余名搬迁户的 就业意愿是保安,就业部门协调南长城培训学校提供了30个保 安岗位,在通知他们培训和应聘时,只有1人前来参加,导致岗位流失。黔东中学提供了5个保安岗位,适用于50到59岁之间的大龄人员,但因搬迁户不愿参加培训,导致用人单位不得不在开学前自行招人。二是主观意识强烈。部分易地搬迁户对用工企业要求较为苛刻,根据前期调查统计,对上岗就业月薪的要求有70的搬迁户填写3000元以上,但自身无文化、无技能,且年龄偏大,企业无法满足,造成推荐不成功。如,《读者报》为易地搬迁户提供了20个要求很低的岗位,月薪为1800元每月+全年发行量提成,有9人报名,但是企业去接人时,报名求职人员要求“包吃、包住、包接、包送”,甚至还有要求带着七十

岁的母亲一起去工作。

(二)搬迁户思想顾虑多,优惠政策需进一步明晰。

一是归属感不强。据入户调查了解,在一些入住的搬迁户中,有故土难离的观念,从农村到城市,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极不适应,对现居住地归属感不强,对户籍迁转问题,仍处于观望态度。二是思想顾虑多。一些搬迁户担心户籍迁入我区农转非后,失去原所拥有的“三权”,搬离后没有技术和手艺,单靠打工难以维持生活,因而不愿拆除旧房。还有部分群众搬迁前一栋房子属于两户人家,而搬迁的只是其中一户,造成旧房难以拆除。三是优惠政策需明晰。由于搬迁户从农民转换成居民,搬迁地政府已经将部分搬迁户的低保取消,由于跨区域,缴纳医保和社保的金额和年限不同,造成搬迁户现在对自己的医保和社保情况不知,相关优惠政策不明了。如,现有房屋所有权问题,今后物管费、电视费、室内装修等问题等,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不知该如何宣传解释。

(三)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增加,医疗救助压力较大。

一是低保资金支出剧增。根据扶贫政策,即符合条件的对象应同等享受城市低保,因迁入对象在原居住地均为贫困群众,大部分属原住地的农村低保对象,加上原居住地的农村低保标准远远低于我区城市低保标准,如果按迁入本区总人口50%的对象符合城市低保条件测算,全区新增城市低保对象12792人,按

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405元计算,需增加低保资金支出将达6200万元以上。二是相关救助政策落实难。但按照相关救助政策规定,申请救助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在本辖区范围内常年居住,符合相关救助政策条件才能给予相应的救助。因救助对象流动频繁、户籍未及时迁入,相关救助政策难以落实。

(四)城区教育资源承载有限,就学压力巨大。

目前我区教育面临巨大压力。一是主城区教育资源承载已达上限,“大班额”化解难。目前中心城区小学平均班额58人,最大班额89人;初中平均班额53人,最大班额73人;高中平均班额61人,最大班额89人,大班额化解率小学为53%、初中75%、高中10%。二是主城区流动人口逐年剧增,学位存在不足。从2014年至2019年,外来进城随迁子女在城区就读学生每年不断递增,2016年达19155人,公办就读17938人,占常住户籍就读的54%,按增长幅度测算,老城区必须每年新建2所小学,两年新建一所初中才能满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三是学校编制紧缺,财政投入大。要满足5.5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员子女全部入学,安置点周边学校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6所,共缺教师编制1802个,预计需投入经费42亿元。

三、推进易地扶贫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一是纠正群众思想观念,激发搬迁户自主创业就业愿望。

加强对搬迁户的思想引导,建立定期的走访机制和宣传平台,随时发布用工信息、搬迁户创业就业故事和创业就业扶持新政 策,激发他们劳动就业的愿望。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提高搬迁群众就业培训实效。根据搬迁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如开办夜校、家庭学校、企业上岗实训等。针对其职业技能偏低、就业困难等问题,大力开发保安、家政保洁、月嫂、烹饪等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提高就业率,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三是多渠道全方位推荐就业。对安置点附近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园区新兴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全面调查更新,按协议优先安排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对个体工商户用工进行摸底,实行大数据管理。引进一些“高大上”制造或代加工企业,扩大就业吸纳能力;与帮扶城市昆山市搭建企业和搬迁群众供需劳务对接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加大对原有公益性公益岗位清理工作,同时争取市级重点支持,重点用于安排搬迁贫困户中的“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二)强化宣传服务,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

一是开展亲情服务。结合搬迁户实际,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消除他们思想顾虑,积极为搬迁移民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险、就业、入学、医疗保障等咨询服务,开放参保经办、户籍迁移等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便民服务工作。在安置点建设

中,同步规划建设乡愁馆,以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二是扩大政策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措施,特别是搬迁前的正确宣传,让广大群众了解国家扶贫搬迁的优惠政策;组织工作队 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解答疑问,消除顾虑;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从最困难、最迫切需要搬迁的农户开始,让群众真正看得到搬迁的好处。三是加强后续管理。提请市级层面统一建立迁出和迁入地联席办公制度,以响塘龙为例:联合办公工作组入住移民搬迁服务中心,服务对接跨区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存在的问题。对困难搬迁户今后房屋产权、用电、用水、用气、物业管理等相关费用,研究出台具体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快建立进城落户易地扶贫搬迁人员“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完成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为搬迁对象户口的迁出解决后顾之忧。

(三)落实社会保障,实现医疗救助全覆盖。

一是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组织力量对区内和跨区域搬迁户入住对象城乡低保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及时向上汇报对接政策。严格应保尽保政策,确保易地扶贫迁入群众与当地群众同等享受救助政策。二是加大医疗救助资金投入。提请市级财政对我区安置工作财政补助资金的政策倾斜,加大对我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的补助力度,在统筹部署脱贫攻坚工作时,安排一定的扶贫资金用于民政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兜底,在— 9 —

跨区域扶贫搬迁对象计划安排时,统筹做好低保资金和新农合的预算补助分配,以缓解我区社会保障资金压力。

(四)整合教育资源,满足搬迁子女入学需求。

一是统筹安置区教育配套建设工作。提请市级层面出台我 市新建改建居住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预留教育建设用地,从政策层面保障新建扩建居住区教育配套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好中小学、幼儿园,无偿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使用,以缓解人口增加后学校入学压力。二是市区共建,加大对安置点周边新建(改扩建)学校的扶持力度。简化规划、用地等审批程序,使新建(改扩建)学校建设能提前启动,按时完工,确保搬迁人员子女有学校读。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请市级财政对我区的学校建设经费保障的政策倾斜,加强我区师资力量统筹,确保新建(迁建、改扩建)学校的教师编制补充。三是积极探索推进学区教育。为使搬迁户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也为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多校划片,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通过学校联盟划分大学区的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

(五)健全工作机制,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一是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提请市级层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统筹,加强与沿河、松桃、印江三县驻碧工作组的对接和协调,做实双向联动,强化信息精准、思想统一、工作同步。

充分发挥易地搬迁服务中心平台作用,建立联合办公工作组,整合区人社、教育、卫生、民政、移民、扶贫、安监、工商、税务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合力。二是建立统一大数据台账。由安置点辖区属地管理,负责统一入户调查摸底,各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联络员,统一制成服务卡发放到搬迁对象手中,让搬迁对象的诉求随时有应答。三是实现安置区的自我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安置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安置区自我管理。四是落实同城同待遇的政策。在区内搬迁户安置点配套建设中,协调统筹资金按照外县搬迁的装修及设施配备的标准建设,让区内分散安置的搬迁户也能拎包入住,以有序推进我区易地扶贫搬迁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下载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市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调研情况报告(2018.04.1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镇易地扶贫搬迁情况的调研报告[大全五篇]

    为了深入了解我镇移民搬迁工作的情况,按照孙县长在9月12日会议上的要求,我镇组织专人对我镇易地扶贫搬迁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研,通过走访我镇的安置点,入户与群众交谈,了解情况,......

    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调研报告

    全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州政协2008年工作计划,州政协秘书处、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州直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2003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附件 福建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 为加快易地扶贫搬迁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问题,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XX镇2019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重要决策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搬得......

    易地扶贫搬迁规划

    四川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四川省自2001年被纳入全国易地扶贫搬迁首批试点省区以来,在国家发改委的关心和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搬迁群众自......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精选合集)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XXX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 我叫,是 村 组农民,全家现有 口人,承包耕地 亩,由于我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条件低下,在最近乡上、村上和......

    易地扶贫搬迁申请书

    申 请 书 花桥镇人民政府: 我家居住在 村 组,现有人口 人。由于现居住地地处山区、水源匮乏、交通极不方便、且现有房屋无法居住,家庭人均收入低,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改变......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推荐)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3篇 一: 北社乡地处平顺县西部台地,周边北依潞城,西邻郊区,西南与壶关结界。全乡辖25个行政村,36个自然庄,国土总面积102986亩,耕地面积27414亩,5081户,16085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