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点】从四个维度看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舆论反响
【观点】从四个维度看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舆论反响
2014年8月起,根据国务院部署要求,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持续开展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推动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2015年5月起,审计署在加大审计力度的同时,及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努力使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发挥监督合力,取得明显成效,舆论反响积极。
社会各界高度评价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发挥的作用和公开审计结果的重要意义。舆论普遍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运行总体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但稳中有难,稳增长任务还很艰巨。加强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开展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能够更加有效地推动稳增长等政策措施落实,对于保障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世界经济的惊涛巨浪中行稳致远具有重要的作用。公开审计结果,发布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红黑榜”,将各地方、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曝光于社会公众,推动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聚合发力,可以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于推动政策落实“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打通“中梗阻”,保障稳增长等目标的实现,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1提振公众信心的“压舱石”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于新旧增长动力尚未完成转换、内部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外部需求不断收缩、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原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有所放缓,多重困难与挑战并存。为了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党中央、国务院直面挑战,把握机遇,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这些决策部署出台后,各地方、各部门是否严格执行?是否狠抓落实?取得的效果如何?又存在哪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社会各界都很关注,需要权威部门做出回应。
对此,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客观评价政策落实取得成效。审计表明,有关地方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度推进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在项目建设、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型升级,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审计发现,各地区、各部门在稳增长等政策落实中,勇于破解发展难题,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审计公告以树立典型的方式,积极宣传创新举措和有效探索,希望起到带动和示范效应,更好地发挥跟踪审计推动制度创新、助力深化改革的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随着中央一系列调控措施的落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层推进,经济结构持续改善,发展动力持续转换,风险防范持续加强,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坚强保障,前景充满光明。
发展信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专家表示,开展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可谓对症下药。不论是抓紧财政资金运用,还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都有利于增加有效需求,巩固发展势头。通过每个月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公告,社会各界明显感受到,随着各地方、各部门对抓好重大政策落实、重大改革推进、重大项目落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社会各界也认识到,在稳增长等政策贯彻落实方面,干与不干不一样,只要各地区、各部门开动脑筋、创新方法,在谋发展、促落实方面再鼓一把劲、再加一把力,就一定能够走出发展新路子,开拓发展新境界,取得发展新成绩。2促进政策落实的“助推器”
正所谓,施政之要贵在落实。再好的政策得不到执行,也是一纸空文。截至目前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表明,一些地方还存在部分建设项目推进缓慢、财政资金申报使用不规范、简政放权和民生政策落实不到位、清理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土地力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新华社等媒体发问:好政策为何没有落到实处?评论指出,好的政策关键在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政策措施上执行不力,成为改革的阻力。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指出,当前,如何防范经济下行风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至关重要。在此形势下,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是否政令畅通,能否落到实处,无疑需要进行深入、严肃的督查。对此,舆论认为,新常态下的审计,除了要看好百姓的“钱袋子”之外,还要肩负一项新使命,督促中央政策措施在“最先一公里”及时启动,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打通“中梗阻”。
《经济日报》的评论《既是“查账员”,也是“督查员”》指出,审计署开展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披露,向公众展示了审计工作在新时期的更重要角色和更丰富内涵。正是基于此,审计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审计机关不但要当好“查账员”,还要当好“督查员”,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持续进行跟踪审计,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等专家认为,随着经济迈入新常态,审计的功能作用和范围得到极大的拓展,担负起了一种“督查员”“助推器”的责任。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特点就在于,非常全面,能通过审计,找出问题产生的环节究竟在哪里,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也指出,审计署的跟踪审计与国务院督查组也一直保持紧密互动。在跟踪审计报告中列出的“问题清单”,往往会被国务院督查组作为督查线索,带往实地查看,这有效发挥了督查和审计的监督合力。
社会各界对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寄予厚望,审计署也不负众望,交出了优异的答卷。通过加大审计力度,加快审计报告节奏,切实做到了边审计边推动整改,切实做到了推动中央政策的有效落实。从朝阳热电厂项目施工进程提速,到山西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整改落实,再到重庆观景口水库进度加快……一个个实例表明,审计对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促进作用。通过审计,各地方、各部门的资金拨付进度进一步加快,简政放权和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关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一些风险隐患得到及时防范和化解。正如央视《焦点访谈》节目指出,审计机关连续展开跟踪审计,有效发挥着政策落实“督查员”、经济运行“安全员”、深化改革“催化剂”的作用。它有力推动了各部门、各地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有效促进了中央政策落地生根、取得实效。3问责为官不为的“撒手锏”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问责行政不作为”指出,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提速中,简政放权进一步厘清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但在国务院大督查和跟踪审计中发现,个别部门和地方简政放权落实不到位,工作中玩忽职守,存在失职、渎职的不作为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百姓享受的政策红利。一些地方“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突出,让一些利国利民的重要政策悬在空中、重点资金窝在账上、重大工程卡在半路。如7月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发现,18个重点项目“慢作为”问题较为突出,涉及项目投资502.73亿元。其中“慢作为”的典型案例之一,就是山西省70处引调提水工程建设任务未按要求完成,导致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41亿元闲置。吉林省四平市多报棚户区改造新开工任务完成量及整改情况的问题,则更为严重。
对此,人民网指出,虽然这些年改革一直在推进、制度一直在完善,但落实一直是个问题。个别地方和部门的“懒政”“庸政”“甩手掌柜”现象大行其道,使重大事项久拖不决,对稳增长的影响很大。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严肃整改审计发现问题,这事关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是典型的吏治腐败”“要用问责利器祛除不作为的‘病症’,让不作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要坚决整肃懒政怠政等不作为行为,推动争相干事、有作为”。今年6月,国务院组织了第二次大督查,将2015年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发现的问题列为督查的重点事项,要求对督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核查问责。舆论认为,督查和审计,对懒政、怠政,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核查问责,彰显了本届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施政理念,必将进一步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落实也是空招。”舆论普遍认为,严格问责是狠抓政策落实促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华网、央广网、《人民日报》等媒体认为,必须让一些人“出出汗、红红脸”,审计结果的公开无疑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在“出了汗、红了脸”之后,希望有关地方和部门能够切实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使中央的好政策取得好效果。以审计结果曝光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追责问责机制,对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措施中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的部门、单位和领导干部,要严肃追责,坚决惩治,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经济日报》等媒体指出,期待着通过跟踪审计,对懒政、怠政等不作为抓典型、严肃问责,同时总结积极、主动、有效作为的典型,创新激励机制,促进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敢于担当、主动作为。4检验民生成效的“试金石”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需要,是稳增长的一项有力举措,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在当前开展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中,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围绕民生政策落实、民生工程落地、民生资金见效,开展了一系列的民生资金、民生政策、民生项目审计,重点审计了保障性住房、扶贫及社会保障、环境和生态保护、涉农及就业服务等民生领域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专业的审计结果来检验民生政策是否真正惠及民生,富裕百姓。
8月、9月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公告后,舆论关注的一个重点是民生领域相关情况。审计发现,在一系列民生政策落实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的农村危房改造、精准扶贫等一些民生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关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不力,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该问题被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批评。《人民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纷纷刊发评论指出,精准帮扶不精准,搞错对象惹怒众人。马山县执行国家扶贫政策如此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被审计署曝光,是咎由自取。等待马山县相关部门的必将是整顿和问责。媒体追问,扶贫任务完成较好的马山县扶贫效率尚且如此糟糕,其他扶贫任务完成欠佳的地区经得起抽查吗?如果审计署等相关部门改抽查为统一检查,结果又将如何呢?
正如央视评论员所言:“感谢审计署到处找毛病,使得最近扶贫问题成为热点。”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10月10日,马山县政府回应称,“在切实加强整改的基础上将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县纪检监察部门已成立调查核实组,同步介入,严格问责问效”。10月12日,国务院扶贫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广西马山县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回应,“出现问题不回避”“如果敢占便宜,我们不放过任何人”。当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会,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表示,针对马山问题,要“坚决整改”。舆论认为,毫无疑问,马山扶贫造假事件作为民生资金管理的反面教材,其折射出的制度漏洞、监管薄弱、作风涣散、腐败滋生等,也是近年来民生政策贯彻落实中相关问题的集中暴露。以此次媒体曝光和审计整改为契机,将更好地保障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实实在在造福人民。对此,人民网的评论指出,民生政策措施的落实关乎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和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的实现,容不得半点“沙子”。有关部门要彻查严惩,加强监管,确保这些资金既不生“旁枝错节”,也不“变质”成为“福利”。
5展望与期待: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还要持久发力
今年前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分别是7%、7%和6.9%,其中第三季度降到7%以下,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GDP首次破七。经济增速的小幅回落,表明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任务依然艰巨。这也表明,稳增长等政策“落地”“见效”方面还需要继续发力,要将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释放改革红利,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实践和取得效果,以及社会各界的评价表明,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公告是一份中央宏观政策落实的“体检报告”,依据审计开出的药方,能够破解许多难题。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舆论期待审计机关更好地发挥政策跟踪审计独立性强、专业特点明显、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社会认可度高的优势,依法履职尽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有效推动重大稳增长工程尽快实施、重大改革措施尽快落地,重大民生举措尽快见效。
一是持续跟进,强化整改。截至目前的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结果表明,在重大建设项目推进、财政性资金使用管理、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等方面始终存在一些顽疾,亟须重拳出击。这表明,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只能加强,不能减弱,必须一鼓作气,切忌中途泄气。一方面,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思想,狠抓审计经验总结和方法创新,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努力提高审计监督效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跟踪检查审计整改情况的机制,督促各地方、各部门抓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这个“牛鼻子”,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制定时间表,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要重视公告倒逼的方式,让审计“利剑”始终高悬,让舆论监督跟进发力,督促被审计单位不折不扣地狠抓问题整改,下大力气解决舆论不满的屡审屡犯、审此彼犯、审彼此犯等问题。
二是狠抓典型,严肃问责。政策落实打折扣,与一些地方和单位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情况密切相关。当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成了一些干部的“处世之道”。对此,在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中,要继续把整治为官不为作为促进政策落实的有力抓手。要紧紧围绕权力运行、职责履行,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的查处力度,对典型问题深度曝光,使不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的干部被追责,挪位子,以此推动各级干部狠抓落实,破解政策落实中“人”的问题。同时,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中也要发现和总结积极、主动、有效作为的典型,通过正面宣传,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普及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创业干事氛围。
三是虑近谋远,推动改革。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是一项全面、系统、长期的工作部署,不仅仅是为了稳增长,也不仅仅是应时之需,而是为了虑近谋远。从根本上看,稳增长等政策跟踪审计的使命是确保改革真正见效。审计要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目标,既着力于围绕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五个抓手”,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将稳增长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千方百计想办法,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促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等。同时,又要着眼长远,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行动部署,推动修改完善与改革发展不适应的规章制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作者:张莹?彭巨水(审计署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