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2014年度工业发展自检自查报告
五印乡2014年度工业发展自检自查报告
根据巍山县工业发展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巍山县2014年工业发展进行考核的通知》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对年初下达的各项指标认真自检自查,现将汇报如下:
一、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4年我乡实现工业总产值3014万元,超额完成年初下达指标任务,相比去年增加984万元,增长48.5%。
二、工业发展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为做大做强乡工业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乡党委、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纳入富民强乡的大局中,召开会议研究,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落实责任,分工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联系1个发展项目。全面完成《巍山县工业经济发展2014年度目标责任书》规定的责任目标,落实发展目标责任。
(二)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工业经济环境的营造,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个部门协力抓,社会各方配合抓的工作局势。同时完善相关优惠政策,— 1 — 强化服务意识,健全服务体系,为工业经济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整合资源,培养特色产业
坚持“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抓招商引资,抓工业经济,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
(一)存在的不足。一是工业经济力量薄弱,工业经济规模小,支持带动不足,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水平技术低。二是我乡地处山区,基础设施滞后,加之交通不便等因素,直接影响工业发展。
(二)今后发展方向。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强化行政推动力,继续强化招商引资第一意识,鼓励干部带头,发展乡民经济,鼓励外出人返乡创业,继续优化投资环境,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和投资政策导向,完善相关优化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宣传,营造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全乡人民共同努力,各尽所能,各得其利,工业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印乡人民政府
2015年1月15日
— — 2
第二篇: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0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全年乡镇工业完成现价产值257.6亿元、销售收入242.8亿元、利税12.7亿元、利润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9%、61.1%、65.8%和62.9%,完成扬州市局下达目标的111.1%、110.7%、137.5%和167.5%。乡镇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33.8亿元、销售收入124.2亿元、利税6.7亿元、利润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9%、74.2%、96.1%和110.3%。其特点主要有: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为实现乡镇工业经济总量提升、运营质态改善和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的战略目标,2010年我们实施了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创优创新”奖励办法。一年来乡镇工业持续高位放量增长。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分别完成产值257.6亿元、133.8亿元,同比增长61.5%、79.9%,对市辖工业增幅贡献了10.5、10.4个百分点。
全市10个乡镇中月塘、马集、新城3个乡镇工业产销增幅超过60%,真州、新集两镇总产值分别突破40亿元和30亿元。月塘、新集、谢集狠抓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振通电工、金陵船舶、杭万汽配等重点企业的大项目很快投产见效,带动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到2010年底,乡镇规模企业达286个,亿元企业26家,年产值千万以上企业达235个,分别比去年新增28个、12个和33个。振通电工和金陵船舶两企业年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和10亿元大关。乡镇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51.9%,同比提高了2.2个百分点。26家亿元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6.5亿元,同比增长158.82%,占全市乡镇规模工业产值的49.7%。振通铜业和金陵船舶两个十亿元企业完成产值30.7亿元,分别拉动全市乡镇全部和规模工业产值增长19.7和43个百分点。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经济效益的攀升,主要得益于利税大户的贡献。1-11月我市乡镇工业有振通铜业、金陵船舶、新型建材、金派内燃机配件等9家利税超过千万,22家利税过500万的企业完成利税近3亿元,达去年同期的2.5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一半,我市规模最大的乡镇企业振通铜业实现利税高达8610万元。1-11月我市利润超百万元乡镇企业有59家,比同期增加24家,共实现利润2.2亿元,达去年同期的3倍,占同期乡镇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78.6%,金陵船舶1-11月实现利润3334万元。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2010年全市9个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131.6亿元、利税7.7亿元和利润3.9亿元,同比增长77%、65%和60%,分别占乡镇全部工业的54.2%、60.6%和63.9%。新集、月塘、真州三乡镇工业集中区产出规模均超20亿元,分别占所在乡镇全部工业的76.2%、82.9%和55.1%。乡镇工业集中区年内开发利用土地共计3842亩,完成基础实施投入1.3亿元,工业投入44亿元,新建标房面积50.7平方米,年内新增入园企业227个,目前共有入园生产企业892家,其中投产企业715个,从业职工数达4万多人。
开展集中区规划推进和环境治理达标活动,保障集中区科学发展。真州工业集中区围绕化纤无纺和箱包等特色产业,目前已形成了万吨涤纶长丝、短纤和无纺织物的生产能力,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2.5亿元,利税1.5亿元,同比增长40%和34%。新集工业集中区发挥地域优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法盘活闲置标房,全年投入6.7亿元,重点发展船舶和汽车制造、服饰加工产业,集中区完成营业收入28.9亿元,利税1.1亿元,利润59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112%和103%。2010年先后有百家丽造明、苏港造船等3个亿元以上项目和华藤印染、新能源混凝土等一批千万元以上项目落户集中区竣工投产。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已建的4家创业基地累计投入21.2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13.6亿元,累计建成厂房27.8万平方米,入基地企业数达16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就业人数6435人,2010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5.9亿元,利税过亿元。多元化投入,多渠道融资,兴建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全市4家创业基地新建标准化厂房面积17.8万平方米,利用改造旧厂房3.6万平方米,现有建筑物及配套设施面积达23.5万平方米,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6200万元,真州、新集两个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资产总额已达1.8亿元。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联络28个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机构,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政策扶持、经贸合作、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融资担保等方面服务和支持。二是经过努力省开行直贷资金已由3000万元提高到4000万元;不断增强担保公司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资本金由5653万元扩充到1亿元,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85笔贷款担保总额为1.7亿万元,累计担保余额达1.5亿元;开展企业资金需求状况调查,及时向银行提供市场好、信誉佳的企业;会同市人行召开了3次银企签约会,促成154家企业与各主要商业银行签定了资金总额23.46亿元的贷款意向书。三是畅通信息服务渠道,通过经贸网站和《仪征经贸信息》,及时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原材料市场供求变化以及中央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的重大信息。四是实施人才培训,组织7家单位参加扬州市重点企业发展论坛,动员6家企业参加扬州中小局“定位定天下”讲座,落实22名企业高管到扬州参加清华总裁班领导力提升系列讲座,牵头实施了省中小企业“视训365”工程等等,为我市工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五是组织会展交流活动,落实谗神食品、史福特光电、澳凯金属制品等8企业参加对接洽谈活动,促成了6家企业与省内8家大型商贸企业签定了近千万的购销合同和680万元的意向协议。上工业投资项目竣工投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2010年乡镇工业共完成技改投入74.9亿元,同比增长58.1%,占年计划的101.9%,其中大仪、青山、谢集、马集等4个乡镇同比增幅均超过70%,新集、马集年内完成技改投入均超10亿元。全市乡镇2010年在建的479个项目中,已有428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1亿元的金陵造船扩建项目,预计年后完工。真州百家丽的光伏电池和金达无纺的双绒棉、马集永辉公司散热管制造等23个五千万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总投资50.4亿元的166个乡镇千万元以。谢集重点培育壮大杭万汽配集团,完成项目建设投入3.4亿元,为产业集聚发展增添后劲。总投资4亿元的月塘乡振通电工新建项目竣工投产,2010年实现产值20.2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经济增长点。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及时分解落实“双创”工作目标,加强高新产品、高新企业申报工作,全年乡镇工业完成新产品开发任务190个,共申报高新技术产品39项,申请专利805项,授权专利276项,新产品产值率达33.6%。指导帮助企业实施信息化项目,组织了金派内燃机配件、润扬机械等3企业申报省中小企业信息化项目,其中金派内燃机公司获得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构建推广《商务仪征》电子商务平台,引导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已注册200多家企业用户。恒通车材、苏港造船两家均通过扬州市级技术中心认定,旺海数控、威龙活塞环、森泰化工等企业分别与北京化工大学、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启动企业创牌,赛格、润韵已获省著名商标,威龙活塞环申报省名牌产品,组织起重机械厂、宏达科工贸等10余家企业申报扬州市知名商标、扬州名牌。多科特水性涂料公司获得省中小局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资助,另有6个项目获得扬州市“双创”扶持。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0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010年,我局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市“四年小康”的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立足“保增长、调结构”,继续坚持工业第一方略,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推进创新型经济为重点,突出运行组织,以工业“双创”、“三重”、节能降耗、融资服务为抓手,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乡镇工业目标任务为:
1、工业总量:全部工业产值330亿元、销售305亿元、利税16亿元、利润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29.8%、28%和25%,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80亿元、销售166亿元、利税8.2亿元、利润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5%、33.7%、22.7%和12.5%。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4、创品牌,求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结合扬州市“8631”创新计划以及我市科技创新方案,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一是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集中资金、设备和人才,着力在新光源、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等领域和重点骨干企业中建成一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争取全年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二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关键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过程,全年促成产学研项目12个。三是鼓励创新创牌,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鼓励企业重视品牌效益,加强质量管理,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加快培育名牌、创建品牌步伐,全年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3家、高新产品15个、品牌2个。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
第三篇:乡镇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作思路
2012年,我市乡镇工业在仪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扬州乡企局的直接指导下,以优化结构为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狠抓运行监控和招商引资,重视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集聚发展、企业做大做强、产品做特做精的工作思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2年全市乡镇工业发展情况
1、经济总量屡创新高,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2、运行质态明显改善,利税大户贡献突出。
全市乡镇全部工业迅猛发展,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60%,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超70%,呈现了规模工业领先全部工业增长,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乡镇工业领先市辖和全市发展的喜人局面。
3、集中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4、开展创业辅导活动、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积极搭建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厂房场地和公共设施等创业服务平台。真州镇、新集镇、马集镇和市工业总公司等四单位按照资源节约利用、服务便捷高效、要素合理配置、功能配套完善、信息交流顺畅、技术合作共享、人才有序流动、企业集群共生的工作方针,建成的创业基地。大仪镇、市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杭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创业基地正在启动。
(1)(2)(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5、协调生产要素供给,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6、技改投入明显加大,发展后劲不断积蓄。
7、技术创新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稳妥实施。
尽管我市乡镇工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周边地区先进县市区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升级不快。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比重较大,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信息化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发展较慢。二是规模工业产值仅占全部工业的51.9%,规模企业平均年产值不足5千万,两相指标在扬州县市中最低。三是集中区总体水平不高,主导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克服。
二、2012年乡镇工业经济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
2、企业规模:新增规模企业45家,新增亿元企业8家,新增5亿元企业1家。
3、工业投入:工业投入97.2亿元,同比增长29.8%,实施五千万元以上项目54个, 亿元以上项目10个。
4、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全年开发新产品200个,新品销售率33.8%,认定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30个;新增扬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培育市级以上研发机构8家;争创扬州市级以上品牌15个。
<1> <2> <3>
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5、集中区建设:营业收入170亿元,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工业项目投入36亿元,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10个,新增入园企业160个,新建标准厂房40万平方米。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保目标,抓监控,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尽早将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到各乡镇,落实到企业项目。近期要重点抓好一季度指标的分解落实工作,把所有考核目标排细排实、一并下达。二是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问题,排找差距,提出对策措施;同时,经常深入乡镇及企业,组织专题调研,了解掌握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倾向性动态,落实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加强经济预警预测,防止工业生产出现较大波动。三是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增产增收,积极组织名企、名品、名牌参加国内外经贸展销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抢抓订单,增产扩销。四是督促乡镇对所属企业规范统计行为,配合税务、统计等部门加强督查,促使企业真实反映实际产出,做到应报尽报,确保应统尽统。
2、扩规模,调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在汽车船舶制造、化纤无纺织物、电器照明、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大力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新产品,拓展产品发展空间。二是改造提升机械、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依托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外来资金、技术、品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大传统产业规模。三是培植壮大企业梯次群队,选择重点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实行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在项目建设、资金扶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培植一批行业“排头兵”、企业“小巨人”、产品“单打冠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进而带动产业扩张。
3、增投入,攻项目,提升工业发展后劲。一是大力引进和加快建设高水平重大项目,对上年结转的金陵造船和杭万汽配等亿元项目,加大服务协调力度,推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在手在谈的项目,尽快落地落户。重点落实谢集的元胜纺织、青山的东盛国际废品处理等年内开工的十个亿元项目和总投资1500万美元的谢集乡摩泰克汽车电子助力系统等外资项目。二是做好项目储备报批,在项目的产业链开发、集聚开发和整体开发上做好文章,不断充实项目库;对照国家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精心包装谋划,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协助企业报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笼子”,获得政策资金的扶持。三是加快集中区建设,按照“拉开框架、拓展空间、做强基础、不断配套”的要求,鼓励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参与园区开发经营,新增基础设施投入1.4 亿元,提高集中区档次,增强吸附能力,提升项目承载力。
5、把关口,降能耗,推进科学和谐发展。一是强化基础管理。指导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帮助用能企业完善基础台帐、能耗定额和计量统计等工作。二是严控能耗增量。从源头把关,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准入。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先进成熟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节电、节能技术改造,减少或降低能源消耗,全年实施重点节能技改造项目不低于8个。三是推行清洁生产。争取明年再有3家企业通过验收。争取8家企业通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年检、更多的企业进入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程,确保全年节能降耗目标顺利实现。
6、整要素,解难题,营造加快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整合土地、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努力缓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加强宏观经济信息跟踪,定期发布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重大信息、积极的财政政策及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信息、国家产业政策信息以及原材料价格变动等信息,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推进银企沟通,加强银企互动对接,重点帮助优质企业落实和扩大授信规模,全年组织银企签约活动不少于3次,稳步提高银企合作履约率;同时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更多的放贷资金,多渠道扩充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三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培育相关政策,通过一系列培训活动,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创业能人、管理人才和职工队伍。
7、兴调研,提效能,打造创先争优团队。一是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为目标,有计划地开展素质培训,提高机关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工作能力和把握复杂经济形势、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强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基层一线,掌握情况,研究思考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商业欺诈等专项行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认真做好治乱减负工作,治理各类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的行为。四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学习先进单位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大力开展“示范科室”、“示范岗”活动,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努力争创全市标兵文明单位。2012年邮政局个人工作总结2012法庭工作总结财政局创建“五优”机关工作总结2012年科协工作总结档案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2012年教育局教育工作总结2012年地税局税政科工作总结工商所工作总结暨工作计划到 单位工作总结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第四篇:乡镇工业发展汇报材料
2013年黄丰桥镇新型工业化工作汇报材料
2013年,我镇产业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建设、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促使产业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3年上半年,我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新增工业企业3家:攸县鸿茂煤炭贸易有限公司总投资500万元,年产值估计在1500万以上;我镇杨丰村村民兰福军和娄底老板刘荣国共同投资1300万元的的四友环保机砖厂,目前相关合同手续已签订,准备在2013年6月正式开始厂房建设;山西老板张弼和我镇杨丰村村民张新桥共同投资1460万元的湘晋兴达煤坪,基础建设现已完成,6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
二、推进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措施
1、从大处着眼,加强指导。从服务全镇经济发展大局的角度考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工作,对产业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一是成立工作机构,从领导层面重视我镇产业工作。镇党委政府在年初工作会议上专门部署,成立了“黄丰桥镇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专门班子抓工作。二是制定相关工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企业正
1常的发展空间。针对我镇产业工作情况,我们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实施意见,制定了镇产业议事等工作制度,明确了产业工作党政领导人人有责。对重点企业采取支持帮助,每个班子成员与我镇的重点企业进行结对联系帮扶,认真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排解企业与周边群众的一些纠纷。三是采取措施优化企业周边环境,为企业排除干扰因素,确保企业正常生产、健康发展。年初,我们召开了优化企业周边环境专题会议,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安排,采取强化指导的方式,定期到镇单位走访,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镇党委政府把在镇党员中开展的“争先创优活动”与企业发展环境联系起来,要求每个党员在活动中与周边企业联系,帮助企业协调好与周边群众的关系,尽其所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把帮助周边企业正常发展作为党员“争先创优活动”的考核指标之一。由于我们指导服务工作做得到位,我镇辖镇内的工业企业在地理优势并不明显的情况下,一个没走,一个没亏,常期扎根在我镇辖镇内的企业,与我们形成了伙伴关系。
2、从细处着手,注重实效。由于我镇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大都规模小,粗放管理的方式根本不合适,因此,我们强化服务功能,从细处着手,努力为企业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我们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服务工作。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认真落实镇里“兴工强镇”的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凡到我镇辖区内投资举办工业企业的,我镇不但派专人协助办理相关手续,还积极引导企业主找准投资地点,协调周边群众关系,尽量为企业做好服务。
3、从实际出发,争创亮点。由于我镇辖镇内难以发展规模工业,镇辖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作为传统农业经济乡镇的横板桥,虽然具有一些特色农产品和农业项目发展优势,但是没有一个能起龙头带动作用的农业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因此,我们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和扶持我镇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和发展,希望引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三、推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全镇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更谈不上。绝大多数企业既缺乏投入,又没有创新人才和研发平台的支撑,科研实力不强,设备和技术更新速度缓慢,特别是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比较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2、是企业融资依然紧张,影响工业发展增量。争年通过牵头协调,帮助企业争取信贷支持,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但全镇多数企业受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货款回笼慢等因素影响,流动资金十分紧张。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速推进产业工作进程。我们一是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功能和建立创新机制为重点,推动经济环境的发展。要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使新型工业企业能进得来,留得住,安得心,富得
起。二是政府领导要重视,安排专门力量负责产业工作的推进。三是党委政府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再生产资金不足的融资借贷难题,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扶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充足的动力源。相信通过我们的继续努力,我镇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将一年更比一年好。
黄丰桥镇产业办 2013年11月22日
第五篇:乡镇“五五”普法自检自查报告
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及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认真开展“五五”普法活动,按照《乡第五个五年普法工作规划》以及《乡十一五期间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的总体部署,积极组织全乡干部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切实加大普法、学法、用法力度,特别是把各项工作与普法结合起来,在巩固前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增强了全乡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起了法律的权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依法规范和依法管理,全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保障和促进了我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就我乡“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政府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基本方针。为巩固“四五”普法成果,切实做好“五五”期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规划全面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在8月就成立了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了《乡第五个五年普法工作规划》和《乡十一五期间依法治理工作规划》,对“五五”普法工作进行了统一安排部署,形成了普法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了“三个纳入”:即纳入了—2010年各工作计划;纳入了乡党委、政府以及其它相关部门政治学习计划;纳入了综治工作目标考核。专门召开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研究普法治理工作,并在年初制定了普法工作计划。由于领导高度重视,乡“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工作和经费三落实。
(二)坚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1、领导带头学法。以来,党委、政府中心学习小组坚持把学习法律知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每年集体学法在两次以上,学法有记录、有笔记、有体会。结合工作实际,乡领导带头查找在学习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积极改进。牢固树立了依法行政、依法治统的观念。
2、全乡居民和青少年学法。为了搞好普法教育,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印发了“五五”普法有关的《普法读本》、《反对拐卖妇女儿童法律知识问答》、《农村适用法律200问》、《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公民法律知识读本》等法律、廉政学习的有关资料,不断增加“五五”普法所学的法律、法规内容,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开展自学。配备了中小学法制副校长,以法制讲座等各种形式进行辅导学法。在进行辅导学法的同时,还组织学法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我乡居民、青少年法制意识和法律素质以及依法办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坚持开展“三月法制宣传月”、“6.26”禁毒、“12.4”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在每年的三月法制宣传月、6月26日、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结合我乡实际,抽调人员参加实践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一是在赶集日设立法律宣传咨询点,法制人员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并讲解有关法律知识,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法规音像资料。二是组织宣传车沿主要街道进行宣传,散发普查知识宣传资料。三是在文化站门前醒目的位置悬挂宣传标语。整个活动散发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资料共计16000余份。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全乡干群进一步提高了对法律、法规的具体认识,收到很好效果。
4、加强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组长培训。以来,我们充分利用乡党委、政府召开的经济工作会、党员培训会、年终总结会、村“两委”换届培训会等对村“两委”干部及村民小组长进行有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法规知识。
5、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学习法律法规。自“五五”普法开展以来,为增强普法的实际效果,我乡采用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其中以会带训、集中学习、专题学习、举办培训班、宣传车、拉设过街横幅、板报等形式。认真组织乡辖区内的农民工参加乡社保所组织的农民工法律培训班,几年来共组织农民工3323人进行了法律培训。提高了农民工学法、守法、用法律保护自已的意识。
6、切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根据县普法办《关于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乡结合实际,制定了我乡“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以机关、农村、学校为重点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一是法律进机关。我乡充分运用广播、简报、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学法阵地建设,完善机关法制学习制度,搭建资料信息平台,为机关干部学法提供条件,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切实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法律进农村。针对农民最关心的土地管理、道路建设、生活保障等热点问题,我乡组织司法、土地、民政等相关部门,分别以宣传日和专题法制宣传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解答法律咨询200余次,收到良好效果;三是法律进学校。配强法制副校长,并充分利用现场说法、图片展览、法制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寓教于乐,全面提高青少年学法的兴趣,增强守法意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我乡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积极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教育和关爱。一方面对经济困难、农村弱势群体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免费调处纠纷,无偿提供法律援助,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人员的政策、法律教育及安置帮教,通过走访、解答咨询、培训帮扶等活动,积极帮助他们增强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途径,大大降低了重新犯罪率。通过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为促进全乡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7、依法治村工作。首先,我们建立依法治村领导小组由村主要领导任组长,落实专人负责;其次,召开村三套班子成员、党员、村民组长会议,进行全民动员,广泛宣传依法治村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第三,认真组织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开展创建“平安村寨”活动,在创建“平安村寨 ”活动上,积极推进村民民主选举、民主决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五五”普法期间共创8个民主法治示范村,达标率达100%,经过普法宣传教育,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第四,以司法所、乡调委会为主干力量,定期组织村级调委会成员进行法律知识更新、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同时结合村务公开栏,开展民主与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村民自治,民主管理。
8、围绕党委、政府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法律宣传活动。
围绕全乡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直接深入农户开展与中心相关的法律法规,这种法制宣传教育方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约了行政成本。
9、举行五五普法考试。为全面贯彻落实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乡每年都把“五五”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程,举办“五五”普法培训班,积极组织全乡干部职工学习《全州“五五”普法统编读本》等普法教材资料,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让干部职工努力做到学法,为推进全乡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提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水平,为保证法律考试顺利进行,乡党委、政府对每次考试都进行了精心安排部署,对参考人员进行了认真的考前培训和审查登记等考前准备。“五五”普法期间,全乡共有干部职工1050人次参加普法考试,农村居民有5000余人次参加普法考试,合格率达100%。每次考试,全体参考人员准备充分,答题认真。通过每次参考人员的普法学习、对于提高全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弘扬法治精神,进一步推进我乡“五五”规划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是关键。“五五”普法宣传教育离不开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如果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五五”普法就无从谈起。
2、积极主动是前提。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要多请示,勤汇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只有这样,工作才会有起色,如果只注意干好工作这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见缝插针,积极主动才是。
3、配合协作是保证。要搞好“五五”普法工作单靠司法所一家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要加强与综治办、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联系与配合,积极借助外力,共同搞好普法工作。
4、经费保障是基础。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没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宣传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全社会的法治意识需进一步提高。虽然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全民的法治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法治观念淡薄、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的现象还较为突出。
2、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不平衡。主要是:在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难落实,效果不好。一些偏远村委会,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困难,使之一部分农民群众不能接受到教育。对他们的普法教育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3、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是很丰富,群众喜爱的高质量的法制专栏不多,且形式单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文艺节目组织不够,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4、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基础薄弱。目前,在广大的农村普法教育组织难,效果不好。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主要力量的乡司法所,不仅存在着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开展普法教育没有经费,工作难以开展。
5、“五五”普法文书档案工作需加强。在我们这次检查中个别村委会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各类文书档案收集不齐、整理不规范。加之记录本也记的不全,需补课的工作量大。
6、个别村干部重视程度需进一步提高。检查中我们发现个别村干部汇报普法工作谈不具体,工作处于一般状态,成效不大。表现在工作支持配合的不够,认为普法工作是司法所的事。
7、普法经费不足,有待解决。由于“五五”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我乡财政十分困难,经费不足仍将成为制约工作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了普法工作不能平衡发展,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死角和盲区。
8、乡壮族聚居,人多面广,普法难度大。我们调查发现,平时单应付处理纠纷就忙不过来,容易导致一些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于司法人员下去处理纠纷和包村搞中心工作,工作特别忙,有时无暇顾及具体的业务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大普法意识。“五五”普法现在正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要有大普法这个意识,切实加强领导,真正把普法工作拿到手上,摆上议事日程上,搞好指导,抓好落实。
2、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要把普法由过去单向灌输变为与法治实践的双向互动,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在法治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法律的意义、理解法治活动、理解法律与自身及与未来的关系,培养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3、进一步创新宣传教育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实际,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多种媒体,办好法制宣传栏目,提高法律普及效果。同时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普法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多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运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的形式,增强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增强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和渗透性。要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以法制宣传教育为载体,建章立制,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依法治理工作,拓宽覆盖面,注重实效性,扎实有效地推进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抓好民主法制村的示范活动,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乡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还可以采取提问式的方法,搞好培训。
4、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按照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和任务,根据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在法律框架内运行。同时还要结合农村普法难的实际,积极探索普法宣传教育的新路子、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推进“五五”普法工作。
5、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切实解决基层司法所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参谋和助手作用。
6、进一步加大工作配合力度。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配合,要进一步加强协调,相互沟通,切实改变各自为战、今天你搞,明天我搞,配合不力的现象,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普法效果。
7、进一步保证普法经费。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把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标准拨付,确保“五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要长抓不懈。我乡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全面提高全乡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全面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法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转变,全方位推进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