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用社年度中间业务工作总结(精选)
信用社年度中间业务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社上下紧紧围绕市办提出的中间业务考核目标,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大宣传,发挥优势,努力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已开办代理移动、联通、网通、国税、地税、保险、代发工资、代理《XX科技报》等多个业务品种,中间业务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差距,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稳定和争取了黄金客户群体,促进了门市业务“人气”的增长,带动了我市农村信用社存款工作的开展,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56.4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86 %,与去年同期同比多增收 33.13 万元,占比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完成全年计划的225.76%。
一、中间业务开展情况 ㈠、信通卡业务
1、信通卡业务,通过代发工资、POS消费、门市“一卡通”业务的宣传开展,信通卡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全辖信通卡累计发行1.49万张,卡存款余额4852万元,卡存款占个人活期储蓄比例为23.%,有效卡占比达50.61%,较去年底提高
0.56 个百分点。
2、POS消费,通过信通卡POS刷卡消费宣传及综合考核等措施的开展,全员及客户持卡、刷卡消费意识普遍增强,全年实现信通卡POS刷卡消费5410笔、消费金额 1644.26 万元,信通卡平均消费 0.3 次、消费额 936.84 元。实现POS交易手续费收入2.6万元。超额完成了全年消费任务。
3、POS特约商户建设,今年以来,我们本着创建良好的信通卡
用卡环境为思想,让真诚感动客户,靠服务赢得市场,在POS特约商户拓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特约商户拓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特约户拓展居全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已拓展POS特约商户34家,安装POS机37台,其中10月份安装到位移动POS机一台,促进了信通银联卡业务及POS消费的开展。
4、ATM运行管理,我们将ATM日常维护责任到人,每天早晚对ATM进行一次测试,出现故障维护及时,已安装运行的2台ATM自动取款机运行良好,共受理ATM取款业务 2.07万笔,实现ATM跨行手续费收入 4.29 万元,有力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形象,方便了广大客户群体非营业时间取款需求,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㈡、代理业务
1、代收话费,按照市办统一安排步署,我们在2003年开通移动、联通话费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与市网通公司多次磋商,于4月初开通了代收网通话费业务,通过宣传横幅等形式进行了代收话费业务宣传,邀请了网通公司工作人员对信用社一线员工进行了服务礼仪、服务规范、代收话费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并于第二季度将代收话费业务纳入了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全年实现代收移动、联通、网通话费8.55万笔,金额610.96万元,实现代理手续费收入2.33万元,扩大了农村信用社门市综合业务服务功能,提升了农村信用社服务形象,同时也取得较好的服务收益。
2、代征国税
我们在2003年底实现入住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的基础上,于2004年4月实现了实时网上电子征收税款业务,已签
订个体双定户委托代扣税款协议630 份,实现电子征收个体私营企业增值税905笔、代扣代缴国税税款 26万元;进入10月份,在网络中心大力支持下,与市国税局合作开通了“税库银”业务,仅第4季度就实现代理征收转帐解库税款1859笔金额1559.68万元。
3、代理地税业务
在9月底市办与市地税局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的前提下,联社积极与地税局协调沟通,由于我们网点布局占绝对优势,被地税局确定为首批入选的开通代理电子征税、双委托业务的两 家金融机构之一,止年底,共签订电子申报、双委托协议1399户,实现电子转帐征收成功划转税款776笔、586.89万元。
㈢、代理保险业务
自年初以来,联社与中保财险、中保人寿、太保寿险公司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协商制订了季度代理业务拓展活动企划方案,制定了阶段活动奖励计划,并成功举办了两期业务主管参观学习活动,各社充分发挥客户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各项代理保险业务,全年下达各项代理保险计划270 万元,完成263.64 万元,完成计划的98%,其中:办理机动车险270部163.95万元、贷款人人身意外险8111笔92.53万元、企业财产险5户5.01万元、农作物收获期保险2.19万元;全年实现代理保险手续费总收入57.24万元,其中:纳入帐内核算23.47万元,支付市场经理劳务费21.17万元、联社统筹12.6万元;共受理信贷人身意外险理赔 4 起,待决理赔案金额近20万元,避免了信贷资金风险。
二、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拓展力度不够,业务市场份额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还不到营业收入1%,没能很好地体现以新业务的开展带动整体市场份额提高这一市场优势;
2、信通卡业务宣传营销力度不够,休眠卡占比较高,没能够充分发挥“一卡通”吸储、POS消费方便快捷的结算功能;
3、POS特约商户建设缺乏市场调查和整体规划,县域内持卡、用卡人群相对较少,加之银联交易手续费相对较高,商户存在消极情绪,存在无效POS现象。未对拓展的POS商户资源与广大客户资源进行“信通银联卡”系统推介。
4、各项代理业务开展缺乏相应的宣传营销,业务开展停留在原始的粗放管理阶段,面对客户缺乏相应的产品包装和媒体宣传造势,未注重整体服务形象的塑造和品牌效应。
5、在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中缺乏对市场经理的保险知识培训,在办理代理企财、机动车险等险种时因不能及时计算出应投保额,相应增加了客户等候时间,给客户带来了不便;加之市场经理缺乏保险理赔等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相应带来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制约了保险代理业务的有效开展。
6、缺乏系统的中间业务核算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目前开展的代理业务未制订具体的规范的业务核算管理办法,各项代理资金收付、重要空白凭证、手续费收支入帐比例缺乏统一的核算制度。
三、##年工作计划和建议
(一)工作计划
1、进一步修订年度中间业务综合考核办法,以考核促发展。2加大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增加代理手续费收入,探讨大额贷款保险合作业务,进一步加强推广小额信贷人身意外险。
3、密切与网通、移动、联通公司的合作,拓展合作领域。
4、加大信通卡业务拓展力度,面向黄金客户群推介“信通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5、加强ATM管理,大力推行“自助银行”建设;加大特约商户、合作商户拓展工作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商户资源,创建良好的ATM/POS用卡环境,促进卡消费结算业务的持续增长。
6、充分利用全辖开通代理国税、地税业务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各项业务的开展。
(二)工作建议
1、进一步提高员工对发展中间业务重要性的认识,由于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市场和在经营中的战略地位及经济效益性认识不够充分,忽视了对中间业务发展的有效管理,致使信用社中间业务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缺乏整体性及规模性市场营销,影响了中间业务的良性发展。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认识要贯穿于中间业务发展的整个过程。员工在思想观念认识上要实现经营理念向现代银行转变;在经营意识上从“副业”向“主业”转变;经营模式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在经营态度上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面向市场客户资源,在经营作风上从“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上述认知上的提高,最终在措施和行动上推动中间业务的健康、快速发
展。
2、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核算管理体系
基层没有专门机构主动地研究市场和客户需求,对上级推广的中间业务,只强调一个“有”字,零散地分布在业务、会计等不同的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存在自发性、随机性特点,各职能部门、不同业务之间难以衔接,缺乏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使中间业务的管理缺乏统一性、连贯性以及业务推动的有效性。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中间业务的组织核算管理体系。在中间业务的拓展上,要以效益为中心,全面整合中间业务,制定统一的核算和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首先,建立统一规范的核算体制,完善中间业务的会计核算,保证中间业务核算的真实和完整,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作用。其次,督促健全内部经营机制,可考虑改变传统业务部门的职能,自上而下成立一个综合业务部门来统一筹划、协调发展、规范管理各项中间业务。第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保证制度落到实处,确保符合《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确保中间业务得到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份额。面向市场、面向客户从发展的战略高度层层制定中间业务营销策略,打造“农村信用社”品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协调。整合全联社业务资源,加大对中间业务的营销。采取与资产负债业务灵活组合、捆绑营销、综合服务的模式。充分发挥营业网点和市场经理的营销作用,推动中间业务的开展。特别是要进行市场细分,面向不同消费群体丰富“信通卡”品种,以信通卡“一卡通”业务的市场营销为载体带动整体代理业务的发展。
4、重视中间业务关系营销,实现中间业务服务和创收的双向提高。中间业务关系营销的根本目的是在利用我们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安全的服务的同时,不断增进客户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客户建立互动的长期关系,使客户成为信用社永久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应不断在结构、功能、形式等方面入手,整合、规范和优化多种产品,通过不断给客户带来新的利益与需求的满足,提升客户的价值,赢得客户的长期合作与支持。
5、进一步加强各项代理中间业务重要空白单证的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各类中间业务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纳入会计检查、审计项目,有效规避因重要单证丢失引发的不必要的风险。
6、加强对省辖、市辖通存通兑业务的管理,随着省辖通存通兑业务的开通,业务量逐年增长,由于未对通存通兑业务考核,代理社无任何效益可言,致使个别柜员拒绝办理省辖业务,影响了信用社服务形象。建议对跨市地通存通兑业务收费,将通存通兑业务量、收益纳入中间业务考核,提高一线人员办理该项业务积极性,增加中间业务收益。
第二篇:信用社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中间业务调研报告
信用社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中间业务调
研报告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都是靠信贷业务来服务农村经济工作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央惠农政策的不断扩大,靠单一的信贷产品服务三农,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式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应该抓住机会,早谋划,自我创新,推进科学发展。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就是首要的选择。
一、中间业务的基本情况
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外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我国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九大类: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及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据统计,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前后有2万余种,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同志介绍,自从外资银行进驻中国后,花旗等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超过总收入的50%。在国内,资本市场近几年快速发展带来的大好机遇,其他商业银行也纷纷摈弃传统盈利模式,坚持业务转型,使中间业务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左右。
信用社由于结算平台不畅通,网络水平落后,监管限制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且没有充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前景,使中间业务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尽管农村信用社目前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品种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与国内外其他银行相比还相差甚远。
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
(一)发展中间业务能有效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信用社稳健经营。
现代的中间业务,并不是单指传统的银行结算类业务,而是一种风险相对较低、科技含量较高的综合类业务。信用社收入的主要就是利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实现收入多样化才能降低风险。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后,房地产市场的萎靡,直接导致银行业收息减少,不良贷款增加,经营风险加大。加之《新巴塞尔协议》实施后,信用社必须科学配置各种不同风险权重的资产来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为客户办理各种低风险的中间业务,来获得丰厚的利润,可以有效降低经营风险,保证信用社的稳健经营。
(二)发展中间业务是信用社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中间业务收入成为衡量商业银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受XX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影响,我国银行业信贷市场受到一定的冲击,央行一系列的降息,使银行业利差缩小,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随着利差水分的逐步挤压,在经济和金融国际化的背景下,信用社要形成管理规范,服务和效益优良的现代化的金融机构,必须克服过去单一的存贷业务的弊端,大力开拓各种非利差业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为信用社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发展中间业务是信用社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信社一直以来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自信用社体制改革以来,已取得明显成效,各项业务平稳发展,经营状况明显好转,支农服务进一步改善。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加快,中间业务在农村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日益受到其他商业银行的重视。信用社当前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的影响,深化体制改革,建立新的战略理念,由过去以资产规模增长为中心,转变为提高资本收益率为中心的目标上来,进行多元化发展,把各类中间业务发展到每个城乡信用社。
首先,农信社有着资源优势,不仅网点多,覆盖广,有广泛的的组织基础,而且有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成功经验,为农村发展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广大农民相信农村信用社。其次,中央将继续惠农政策,其中,“中央将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改变目前城乡居民收入比的3.36:1的状况。农民种粮收入提高了,有钱了,这就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经济基础。第三,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土地使用权合理适度流转将会加快,在广大农村的流动资金必然会增加,农信社为其提供的多品种服务也会增多,这就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可能。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运行机制
(一)中间业务的准确定位。
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特点,巩固并不断发展传统的盈利模式,辅之以传统网点和客户为根基,利用自身优势,把各类代收代发、代缴代保管等中间业务遍布到每个城乡信用社,扩大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份额。利用现有资源,以清算结算、银行卡等传统业务为主,开展代销基金、保险产品等安全性较高且收益相对稳定的代理类销售业务,其次是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投资理财服务,如投资管理,理财顾问等,最后才是与资本相关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增值业务。提供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步伐,挖掘中间业务增收潜力,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提高中间业务在整个联社业务中的比重。
(二)更新服务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广大农民还不知道中间业务是什么,还不知道接受此种服务对其有什么好处。信用社内部人员对中间业务认识也不够,重视不足,难以形成全方位的有利于发展中间业务的浓厚氛围。因此,必须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宣传。信用社员工应该深入到农户做宣传工作,使其家喻户晓了,实践了,农民得实惠了,自然也就相信信用社了。这样的互动,既宣传了农民,也提高了信用社的服务能力,使中间业务成为服务农村经济的帮手。归根到底,中间业务也还是一种服务,而服务传递的就是一种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着每一个客户。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利润。
(三)建立中间业务的营销策略。
信用社要想突破中间业务收入的瓶颈,还需要在市场营销方面下功夫,在更大程度上进行金融创新。今年1月1日,信用社在全国的通存通兑,使电子结算更加便捷,借助先进的网络平台,应迅速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才能更有利中间业务的发展。依托柜台,全员营销,专业营销、上下联动营销、产品联动营销。加大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和开发力度,拓展市场,加大银行间业务相互联动,建立金融集团策略联盟等综合化经营。根据自己的特点,不断强化优势业务,打造一系列符合农信社的特色品牌,树立鲜明的市场形象。细分中间业务品种,为客户“量身定做”,成为客户的贴身管家。一切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依其之需为己任,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多样化。
(四)建立中间业务管理体系和激励考核制度
联社应建立行长责任制度,强化一把手抓中间业务的责任意识。设立中间业务发展经营部,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主要负责中间业务的开发、制定、实施、考评。联社理事会对本部再进行直接考核。为了充分调动全员抓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将中间业务收入任务、人均中间业务收入作为责任目标考核,按照谁营销谁受益、多营销多受益原则,实施中间业务产品计价考核。对开拓创新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全行上下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
(五)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
加快中间业务人才开发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胆重用年轻干部,将知识层次高、业务熟练的优秀员工安排到中间业务岗位上。通过内部专业化培训和外部交流性质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内部启用和外部引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中间业务人员的全方位培养,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建立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机制
中间业务是相对低风险的业务,但并不是没有风险。开展中间业务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制,优化风险管理理念,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各项政策和法规,强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内部监控和检查,加强中间业务收入的统计和管理,建立信息反馈,以强化自我监控,自我保护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为了防止风险,可在经济条件和管理较好的乡镇进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然后加以推广,可有效防范风险。
第三篇: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外银行中间业务比较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中国银行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区别与优劣势的分析,在各个层次进行研究,重点突出了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一些优势,以及与国外银行中间业务的差距,通过调查得出中国银行中间行业的特点,了解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方式,发展过程,规模,结构,品种等方面,详细的说明应如何利用比较的方式来提高中国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并提高利用价值,在更好的为大家服务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关键词:银行 中间业务 收入 比较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或负债,并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活动。中间业务作为银行业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具有高盈利、低风险和收入稳定等诸多优点,是衡量银行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与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比,在数量、质量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本文拟分析中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提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同时文章以比较的角度上,重点介绍了两者之间互相需要提高的不分,了解的同时分析其中的厉害关系。
1银行中间业务简要介绍 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划拨、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
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2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现状比较 2.1 中间业务创新品种比较分析 从时间上观察,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创新时间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而我国则是在1979年之后,两者相隔时间近20年。当然这与我国的经济体制相关,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金融比较脆弱,不具备大规模金融创新的实力,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首先提出对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加快了我国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发展步伐。
从整体上看,西方国家中间业务的品种及技术含量明显优于我国,尤其80年代后,西方国家创新出大量的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的几种衍生产品。这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有关,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尝试过金融衍生业务,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直到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后,决策部门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探索与开发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美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在50%以上,其中花旗集团中间业务收入平均占比为61.85%,属于同行业最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据了它们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我国中间业务开展得比较早、业务较大的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平均水平也才13.99%,与国外水平相差近三四倍,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平均水平达不到10%。
2.2 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外的原因
我国开展中间业务的起步时间晚,整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20年,在经营策略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仍以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甚至还有一些银行在提供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我国中间业务创新品种匮乏,尤其是金融衍生业务方面。而我国银行衍生中间业务量极少,从2007年中国建设银行中间业务量统计数据中显示,2006年全年该行交易类业务金额才5627亿元,主要是因为在最近几年,我国才陆续推出一些金融衍生工具。
2.3 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比较分析
在美国前20家大银行非利息收入构成要素中,托管业务收入,传统的银行手续费收入,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保险收入,信用卡业务收入等所占比重较大,构成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在1996-1998三年中间业务收入中,传统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5.55%,托管业务手续费收入占比年均为14.69%,保险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67%,信用卡业务收入占比年均为12.75%,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资本市场收入,年均占比达到22.39%,其中投资银行收入,证券交易收入所占资本市场收益的70%以上。三年间各类中间业务基本呈稳定发展态势,但衍生交易量收入1997年、1998年下降明显,1996年占资本市场收入的比例为54.34%,19 97年下降到49.76%,1998年则下降到31.62%,当然这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而在我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排在前面的是人民币结算业务收入、代理业务收入、银行卡业务收入。外汇中间业务收入和担保承诺类业务收入的占比极少。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是结算业务收入,而美国则为资本市场收入。这与我国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导至国际结算业务成为银行的一大亮点。而美国银行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方面取得巨额收益,主要是因为美国对银行实行的是一种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行业,同时由于美国金融市场发育相对完善,金融产品丰富,因此为银行发展衍生业务提供良好的基础。
银行卡业务收入与西方国家大体相当,这与我国商业银行银行卡近几年的迅速发展有重要联系。但是我国发行的银行卡多为借记卡,约占95%以上,贷记卡只有1%左右。每年银行卡的交易额中80%以上是存取款交易,真正的刷卡消费金额只有2%左右。而国外银行卡交易主要是刷卡消费,逐步实现货币电子化。因此两者的收入来源性质是不同的。3银行中间业务国内外发展比较 3.1经营范围和品种比较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种类繁多,尤其是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素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美国银行业,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他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商业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中得到反映,以美洲银行为例,美洲银行的非利差收入构成主要有以下11项内容:存款帐户服务费、银行卡服务费、信托服务费、其它服务费、交易收入、私有权益投资服务费、贷款销售服务费、证券销售服务费、其它收入、分支机构及业务销售收入、投资银行费。相较之下,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起步较晚以及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等因素,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事的业务范围很窄,金融创新能力差,金融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从上述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是那些筹资功能较强、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类、代理类业务,而层次较高、为市场提供智力服务而从中收取手续费为主的业务很少,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盈利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经验。
3.2业务规模和收入水平比较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年至1986年美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量从9120亿美元增长到121880亿美元,从占银行所有资产的78%上升到142.9%,其中7家最大银行的中间业务比贷款业务要多出一倍多,居于美国银行业前列的花旗、美洲等五大银行集团1988年的中间业务活动所涉及的资产总和已超过2.2万亿美元,而同期这几家银行资产负债项下的资产总和为7800亿美元,资本总和近450亿美元;中间业务3年来平均增速为54.2%,远远高于资产总额年均9%和资本总额年均21.6%的增速。从中间业务的收入看,西方商业银行在1980年至1990年的10年间,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如美国银行业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80年的22%上升到了1996年39%。1997年美洲银行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44%,花旗银行的比重为51.8%,大通银行的比重高达52.7%。与之相比,我国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总体发展水平低、效益差,非利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至1998年一直在6.7—9.6%之间徘徊,到1998年收入比重又回落到7.25%,仅占美国银行业1990年年均水平的22.66%。就单个银行比较,与国际商业银行的差距更大。目前,就中间业务收益占全部收益比重而言,中国银行约17%,中国建设银行约8%,中国工商银行约5%,中国农业银行则低于4%。3.3服务手段比较。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服务手段科技化程度高,以美洲银行和大通银行为例,美洲银行支付网络发达,有45万个间接自动转帐帐户,具有多种帐户服务,其设置的超级帐户既方便、灵活,又便于管理,1998年存款帐户服务费和其它服务费收入达32亿美元。大通银行凭借其强大的支付系统和市场推销能力在银行卡方面获得了巨额的服务费收入。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服务手段相对落后,科技化程度低,表现在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缺乏健全、科学的核算体系,缺乏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
因此尽管也建立了电子联行、电子清算中心等收付和清算系统,但这一系统覆盖面有限,速度也有待提高;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家银行又各自为政,例如信用卡,只局限于某一家银行的通存通兑,特约商户支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客户服务系统滞后,网上银行、家庭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难以开展。
第四篇: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广义上讲“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1]
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中间业务又称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有本、外币结算、银行卡、信用证、备用信用证、票据担保、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代理业务、咨询顾问业务等。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一般占其资产总额的15%以上。
广义的中间业务等同于广义上的表外业务,它可以分为两大类,狭义的金融服务类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日常工作中我们所说的中间业务是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的广义的中间业务,而表外业务又是指从会计准则的角度反映的狭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按照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和发展情况,商业银行的业务大致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或可以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四大类。
中间业务范围广泛,涵盖结算、代理、担保、信托、租赁、融资、信息咨询、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因此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
按功能与性质
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一)结算工具。结算业务借助的主要结算工具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二)结算方式,主要包括同城结算方式和异地结算方式。
1.汇款业务,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某收款人的一种结算业务。汇款结算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三种形式。
2.托收业务,是指债权人或售货人为向外地债务人或购货人收取款项而向其开出汇票,并委托银行代为收取的一种结算方式。
3.信用证业务,是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向收益人开立的载有一定金额,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在指定地点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
(三)其他支付结算业务,包括利用现代支付系统实现的资金划拨、清算,利用银行内外部网络实现的转账等业务。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一)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借记卡可进一步分为转账卡、专用卡和储值卡。
(二)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
(三)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
(四)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
(五)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
(六)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
(七)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一)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政策性银行委托,代为办理政策性银行因服务功能和网点设置等方面的限制而无法办理的业务,包括代理贷款项目管理等。
(二)代理中国人民银行业务,指根据政策、法规应由中央银行承担,但由于机构设置、专业优势等方面的原因,由中央银行指定或委托商业银行承担的业务,主要包括财政性存款代理业务、国库代理业务、发行库代理业务、金银代理业务。
(三)代理商业银行业务,指商业银行之间相互代理的业务,例如为委托行办理支票托收等业务。
(四)代收代付业务,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结算便利,接受客户的委托代为办理指定款项的收付事宜的业务,例如代理各项公用事业收费、代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财政性收费、代发工资、代扣住房按揭消费贷款还款等。
(五)代理证券业务是指银行接受委托办理的代理发行、兑付、买卖各类有价证券的业务,还包括接受委托代办债券还本付息、代发股票红利、代理证券资金清算等业务。此处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股票等。
(六)代理保险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接受保险公司委托代其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可以受托代个人或法人投保各险种的保险事宜,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代表,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协议,代保险公司承接有关的保险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一般包括代售保单业务和代付保险金业务。
(七)其他代理业务,包括代理财政委托业务、代理其他银行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一)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借款人要求,以放款人作为信用证的收益人而开具的一种特殊信用证,以保证在借款人破产或不能及时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由开证行向收益人及时支付本利。
(三)各类保函业务,包括投标保函、承包保函、还款担保履、借款保函等。
(四)其他担保业务。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一)可撤销承诺附有客户在取得贷款前必须履行的特定条款,在银行承诺期内,客户如没有履行条款,则银行可撤销该项承诺。可撤销承诺包括透支额度等。
(二)不可撤销承诺是银行不经客户允许不得随意取消的贷款承诺,具有法律约束力,包括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一)远期合约,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以约定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资产,包括利率远期合约和远期外汇合约。
(二)金融期货,是指以金融工具或金融指标为标的的期货合约。
(三)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基于自己的比较利益,对各自的现金流量进行交换,一般分为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
(四)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支付给卖方一笔权利金,获得一种权利,可于期权的存续期内或到期日当天,以执行价格与期权卖方进行约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的交易。按交易标的分,期权可分为股票指数期权、外汇期权、利率期权、期货期权、债券期权等。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一)企业信息咨询业务,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评估、验证企业注册资金、资信证明、企业管理咨询等。
(二)资产管理顾问业务,指为机构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包括投资组合建议、投资分析、税务服务、信息提供、风险控制等。
(三)财务顾问业务,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和企业并购顾问业务。大型建设项目财务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大型建设项目的融资结构、融资安排提出专业性方案。企业并购顾问业务指商业银行为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双方提供的财务顾问业务,银行不仅参与企业兼并与收购的过程,而且作为企业的持续发展顾问,参与公司结构调整、资本充实和重新核定、破产和困境公司的重组等策划和操作过程。
(四)现金管理业务,指商业银行协助企业,科学合理地管理现金账户头寸及活期存款余额,以达到提高资金流动性和使用效益的目的。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
第五篇: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中间业务自查报告
市行:
根据《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要求,我行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责任分工,认真开展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认真执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
我行切实执行《关于在服务收费方面给消费者以充分知情选择权的自律要求》(银协发[2011]58号)的要求,严格按照对外公告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实行明码标价制度,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履行服务收费告知义务,提高服务收费信息的透明度,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确保消费者获得服务收费的相关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合规,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二是最大限度尽社会责任,服务定价充分考虑弱势群体;三是科学合理,质价相符;四是公开透明,给客户充分知情权和选择权。
二、加强中间业务管理体制
我行建立了完善的中间业务管理组织架构、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服务定价、会计核算和风险管理等基本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确保中间业务的有效管理和规范发展。此外,我行为了保证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不断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业务素质,做到诚信、勤勉、尽责和专业,并督促、培训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执业水准。
三、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我行一直积极努力发展中间业务,加快产品创新,丰富服务品种,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拓展客户选择银行服务的空间,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进一步树立我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具体的宣传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行积极宣传农发行开办中间业务的项目和优惠政策,消除公众和企业对农发行业务经营的误解。二是帮助客户了解和掌握农发行中间业务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培植忠诚度好、信用等级高的优质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