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数学学科课改工作总结
课改工作总结
初中部
沈传辉
一、积极探索生本课堂模式,现已初步成型
(一)、课前 布置前置作业
(二)、课中
1.小组长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加分)2.齐读学习目标
3.小组起立讨论(谁读、谁讲、谁写答案、谁补充、谁回答同学提问)
4.抽签展示(加分)5.师生互动点评、答疑
6.总结反思对准目标谈收获(加分)7.当堂检测(加分)
8.布置作业(课下巩固训练及前置作业)
(三)、课后
完成课后巩固练习题及前置作业
(四)、教师: 1.精心制作导学案
2.小组长培训、小组文化建设 3.课堂管控、协调、引导、调动 4.课后加强辅导
二、课改中的心得体会
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校积极学习生本教育,以课堂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生本教育”。从接触“生本教育”开始,我发现生本教育与我校的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随着生本教育课题在我校的不断深入,我对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认为,若将生本教育更好的融入到我校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
自我校开展“生本教育”以来,我主动学习,同时也听了不少生本实验课。生本教育带给我惊喜、欢乐与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胜过这期间的困惑。通过学习生本教育理念,我豁然开朗。我们原来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学模式,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未考虑到学生的学,这是以教定学,学生的思维和表现在这样课堂教学氛围中因受到局限。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仍然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仍未改变。
而生本教育指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要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我认识到师生关系并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朋友关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课外都应该彼此尊重、信任。同时,我校的一些同事正在开展生本教育实验,取得不错的效果。为此我也“蠢蠢欲动”,开始在我的课堂进行生本实验。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中对生本教育的点滴实践。
在生本教育中,“前置预习”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头一炮,所以我非常注重学生的预习指导。只有做到以任务为导向,明确方向,预
习才有效。尤其是数学课,“前置预习“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我通常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大概提前三天左右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以便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预习。
成立“数学学习讨论小组”。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具有学习的天性,他们喜爱讨论,也能够通过讨论深化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因此,“生本数学”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讨论的生本化。我一般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灵活分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让每个组员明确各自职责。由于每个学生各司其职;少了盲目性与争吵,小组合作变得快乐而有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的工作都有所了解、都会做,并且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过去,在学生接触一种新例题时,我们总是先把这种知识点滴水不漏的讲给学生,然后再举几个例句让学生理解。通过生本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学生内在潜能的无可限量。于是,前不久在上新课时,我尝试了用生本教育上了一堂课。在学生前置预习十分充足的基础上,我在黑板上先例举了几道新课中的题。然后由小组讨论,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小组间相互补充,最后得出了结论。更令我吃惊的是,有个小组还指出了要引起注意的地方。正因为学生自身主动的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水到渠成”的感觉。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看似那么简单,却又蕴藏着深奥的哲理;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在生本的数学课堂上,我把活动的空间交给了学生,把表现的机会还给了学生,极大地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地、快乐地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我愿意在“生本数学“中,做学生生命的“牧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火把。
2016年1月11日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课改总结范文
文章标题: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课改总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经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过去的一学期,我们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完成各项课改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
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本学期,我有意识的注意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把准自己在课堂中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四年级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蹦乱跳……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
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我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比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比如,数学课《栽蒜苗
(一)——条形统计图》,情境设计为“投掷纸飞机”,课前折一些纸飞机,每组进行比赛,选出最棒的一位,然后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决问题——绘制表格”。这些探讨课都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的萌芽。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文章版权归xiexiebang.com作者所有!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新的备课方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和要求: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前分析、课后反思。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淡化备课、写教案的应检性,明确备课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
与过去相比,改革后的备课方式,更关注备课的实效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4.修订学习习惯细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把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等贯穿教学始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而且使课改实验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课改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课改总结。
第三篇:地理学科课改工作总结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实施方案与体会
------王爷府初中
曹建义
随着课改全面推行,我校适时推出了我校的特色“学案导学”的全新教学模式。老师由台前走向了幕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探究。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我们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存在的困惑。
一、“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依据学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确保学生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落实,实现学生学习的最大效益,最大限度地为师生“互动探究”提供课堂时空。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体现探究性,我设计识字学案导学的步骤为:我会认 → 我会写→ 我会读→我会做。第二课时是理解课文内容,学案的步骤是:我会写 → 我会学→ 我会做。第三课时是达标检测。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达标检测,完成学习任务。
1、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按学案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进行巡视,深入学生,对个别学生或小组给予随机的指点帮助。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
“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学案教学,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2、合作交流:优化组合的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团队。组长一定是优秀的学生,有能力解疑解难,帮扶差生,所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一般性的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的交流争论中得到解决。学习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由老师辅导点拨引导,这样,教师的辅导帮助就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帮到学生需要的地方。
3、达标检测: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当学生个体自学出现困惑,由合作小组“兵教兵”讨论解决,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随机辅导,点拨引导。本环节学生必须保证每个题目都要弄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检测,一方面可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实底。另一方面可以暴露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教师及时帮助解决。
三、使用“学案导学”的感悟
(一)收获
1、学案是学生的一个指路灯。学生看了学案就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应该怎么去学,避免了以往那种散漫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使用”学案导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学案导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特别是部分差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且还能代表小组发言,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提高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3、小组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知识的获得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得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理解深刻,不容易忘记。
(二)困惑
1、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
2、怎样充分发挥小组的学习优势。现在班级都分了学习小组,小组是学习的单位,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讨论时,有些小组,争的不亦乐乎,但只顾说自己的,完全没有把别人的观点记在心里;而有的小组却“默默无闻”,都在期盼别人先开口;有的组员不参与,不合作,扰得小组学习无法正常进
行;有的小组则是“离题千里”,讨论看似热烈,但毫无结果;有的小组干脆变成了学习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这样的讨论失去了它的意义。
3、怎样解决课堂时间与课堂生成性问题之间的矛盾。课堂教学中,并不会完全按照老师预想的进行。常常出现生成性问题。问题出现了,我们就要解决。解决预想之外的问题就要占用课堂时间,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就完不成。我们如何解决课堂时间与课堂生成性问题之间的矛盾呢?
总之,“学案导学”模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它使“教”围绕着“学”转,以学定教,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也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学习资源,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落实,有利于教学效率。
第四篇:数学教学课改工作总结
数学教学课改工作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呀。不知不觉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半年中,我的教学成功离不开她的亲切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受到佟军和许梅的鼎立相助。能积极向同行老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我决心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努力工作。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五年级后学生的的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四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
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经常给我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如何抓差生如何抓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在一学期的合作中使我体会到她是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三、精心设计作业提高作业的含金量:
1、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特别对后进生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不一定要求学生全都做完,布置的家庭作业要尽量避免大量的重复。也可以设计为“基本题”,“技能题”“能力题”的模式。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教书育人是我的使命,在教育岗位上我一定把自己学到的文化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第五篇: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信息技术学科课改方案
在中小学各个阶段都开展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的教育,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评价等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但是如何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相差悬殊的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教些什么?怎样教?怎样完成《指导纲要》中提出的目标?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如下改进方案。
一、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问题:
1、学生对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相差特别悬殊,现在就读初中、高中学生有的在小学阶段己经学过电脑、有的初中才开始接触电脑。
2、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差别很大,有些同学早已熟练掌握Office以及其他较为复杂的软件使用,有些同学(特别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对Windows操作尚不熟悉。
3、课程指导纲要中有关教字内容规定不尽合理。相当多的内容在小学、初中反复出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好掌握。
4、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表现在:讲练结合不够,部分教师讲解太多,学生练习、操作的时间少,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知识性的课程来组织教学,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5、部分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按照区教育局规定的课时开设。
6、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师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师参加T爹培训的机会较少,教师知识结构更新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改进意见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己经很丰富,加之普通高中面临高考任务,所以普通高中的信息技术课改革主要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为主。职业高中、初中和小学应该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方面:
1、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考虑致电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要重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具的作用,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应该压缩和调整课程标准中部分教学
内容。
初中教学内容进行如下调整:
初一年级:
第一学期: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工具、漫游因特网。这部分教学内容大部分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中学教学过程中该部分的主要任务应该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下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第二学期: WORD文字处理及其应用和Excel数据表处理的使用
初二年级:
第一学期:平面素材加工与集成,音视频素材的加工、认识网络、网页制作等,要求学生字会静态网站的制作和发布,优秀学生能够在互联网上建立个人主页。第二学期:利用FLASH软件绘制矢量图,制作FLASH动画制作,要求学生字会Flash的基本操作,会利用Flash制作具有一定主题的简单动画。
(二)、教学方法:
1、贯彻 “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每节课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完成目标,2、贯彻 “重技能、重操作”的教学原则,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
3、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4、反对教师满堂灌、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学会电脑的使用
5、教字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6、学校要注意定期开展PC高手俱乐部活动。
7、要注重开展信息技术课的网上教学,培养学生利用电脑学习电脑的能力。
(三)、教学方式改革:
有条件的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把水平相近学生分成A、B班,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内容按照上述要求各有所侧重。
(四)、学期考核:
学生考核应该注重考察学生操作技能,强调实践性。以考核学生作品为主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