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阳溪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五(2)班
本班级中有10名留守儿童,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孩子缺少父爱母爱的日子里,我如何做好这些孩子的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方面教育管理工作,弥补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确保他们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呢?。
一、抓住时机,做好与“留守儿童”监护人之间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割舍的爱。“留守儿童”大多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由于父母不在家,老人自然就十分疼爱。尤其是独生子女,老人更是疼爱有加,各方面都给予优惠的“政策”,对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问题往往是一笑而过,严重的也只是说说而已。这样,孩子慢慢地养成了娇气、任性的毛病,习惯以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怕困难、怕挫折。还有一些“留守儿童”家境不富裕,老人整天忙于农活,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有的甚至还要孩子承担过重的家务活,对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觉?都一概不知道或是根本就没想到关心。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的“留守学生”,他们在亲戚或朋友家中毕竟没有家里自由,有的由于胆小,显得很老实,但一旦离开监护人的监管范围,长期压抑的他们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胆大的,亲戚、朋友根本就管不了,只得顺其自然,由其发展。无论是哪一种,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孩子。针对这类问题,我及时家访,与监护人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力争为“留守儿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消除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二、倾入真情,换回童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于是我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去关心他们,弥补他们缺失的爱,充分发挥班级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我班有一位学生,由于父母要外出打工,于是就转入了我班。刚转入时表现很好,上课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完成,加上性格开朗,又总是以一张灿烂的笑脸面对同学,他很快就有了自己的玩伴。但好景不长,慢慢的上课发言少了,而且总喜欢望着窗外,看到别人父母来接孩子时,他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眼中还时常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知道她是在想念父母了,而且十分的严重。于是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他更好的学习、生活,让他在思想上清晰的认识到父母是十分的爱她的。我又召开班委会,让他担任了分管纪律的副班长,以充实他的生活。课后我鼓励学生多帮助他、关心他,我也时时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不久,那灿烂的笑脸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而且班级的凝集力也更强了。
三、做学生的朋友,提高学习成绩
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由于家教的缺乏,留守儿童大多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不认真甚至不完成。我就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补缺补差。每天轮流安排几个在教室里做作业,让他们在我的监督、辅导下,按质按量完成家庭作业。然后亲密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形成积极进取而又乐观的学习态度。渐渐的,他们有了进步,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及生活情况主动告诉我,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的良师益友。
留守儿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温暖的亲情、浓浓的师爱、有效的方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不再灰暗、纯真的童心不再孤独。愿他们的生命亦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第二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2013—2014,在”救世军”爱心精神感召下,我校更加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已成为目前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我们要通过学校的关爱、社会的关爱,让他们缺失的那份爱得以弥补,精神得到寄托,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为使今后工作更加周密,方法更加稳妥,成效更加显著,现将本学年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落实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管理及跟踪,加强统一领导,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副校长主管安全法制教育和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及生活管理等。本期,我们明确责任,分工负责,每周一碰头,每月一总结,互通声气,相互协作,逐个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共同商讨监管方法,这对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召开家长会,了解情况
学期初,我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各班主任精心安排会议内容,创设融洽气氛。会上除了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思路,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如:生活有无困难,学习有无过问,心理及行为习惯是否正常,思想有无波动等。通过家长会,我校集中各班汇报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了依据。
三、细化日常工作,落实关爱项目
(一)通过主题班会平台,设计关爱内容。
我校要求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班会,每次一个主题,设计活动方案。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时间的重要,从而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人生观教育,让他们懂道理、明事理、知荣辱、见行动,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务劳动,替父母分担忧愁。通过 “我助人,我高尚”“我成功,我快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方便了自己,提高了自身品位的道理,把关心他人看作是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是人生成功的体现。我们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最佳班级评选活动,评出那些开展有序,效果突出,学生精神面貌改观大的班级,并给予集体表扬。
(二)巧妙利用节日,创设关爱氛围。
我校充分利用儿童节、国庆节、母亲节、平安节、元旦等节日契机,开展了“共同呵护一个温暖的家”、“我们与幸福同在”、“同顶一方蓝天,携手分享快乐”、“彼此关爱,共同成长”等活动。活动中我们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提供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消除郁闷与不快,尽享呵护与关爱,发挥特长爱好,寻求自我价值。刘嘉欣小同学曾这样说“老师,我爱你。因有你的关爱,我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每天我的心里始终充满阳光”。
(三)创建专项档案,实施关爱工程。
每个班级确立关爱活动实施方案,阶段工作目标。建立了留守孩子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手拉手好朋友结对子登计卡等。我们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关怀他们的喜怒哀乐,精神需求。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
3、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真心相待,问寒问暖,用爱心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田。
4、正面教育,耐心说教,以身示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思想,引导他们走入正途。
5、多鼓励、少批评,多施爱、少责罚。
(四)开辟“爱心天地”,拓宽关爱窗口。
(1)在各班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爱心天地”,发表“爱心宣言”,制作“爱心牌图”,精办“爱心宣传栏”。挑选创意新颖,主题鲜明,版面精美的作品为宣传栏的内容。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2)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关爱下快乐成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学会合作与交流,进步与分享。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经常性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4)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学校少先大队的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5)
开展“校园歌手赛”活动,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6)邀请医护人员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开学第一周,学校邀请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罗岭乡中心小学
2013.12.23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罗岭乡中心小学
2013.12.23
第三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了给学校的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
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做为“留守儿童之家’的负责教师的我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会在课后组织一些兴趣班,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体育兴趣班、音乐兴趣班等。
5、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6、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山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四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新集镇地处平川与丘陵,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剩余劳动力很充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全镇中小学生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011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吾乡吾土的实际出发,在全镇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连心攀亲温暖工程”,现将这一年多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新集镇位于西部地区,号称五万多人的大镇,是属于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地区。因此,仅靠务农为生的老百姓,其生活困难程度可想而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镇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镇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我校目前有一千余名学生,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500余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地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
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作为“关爱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10—1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5—8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单靠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关爱留守儿童、连心攀亲温暖工程”活动中,还发动了镇政府人员、其他单位人员、村干部、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留守儿童之家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
结对帮扶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近一年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留守儿童的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有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
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地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地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
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2011年12月30日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洪桥学区中心学校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非凡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二、开展“留守儿童”普查
我学区在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学区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班级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肥西县洪桥学区中心学校
20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