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教育局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实施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面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全力服务经济社会转型提升,加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努力让全市人民享受更优质更公平的教育。
二、主要目标
1.学前三年幼儿纯入园率保持在99.2%以上,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6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保持在98.5%以上。全市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建设,三分之一的普通高中成为省级特色示范高中。2.在甬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保持在14.8万人左右,本专科在校生比为62:38左右,在甬研究生达到7500人,在甬高校科研经费总量达5亿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
3.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大体相当。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建好16所国家和省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10个优秀教学团队、30门精品课程和3个高标准实训基地。
4.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达到96%和94%,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上自主选学人均不少于72学时,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88%以上,引进中小学高层次人才10名。
5.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建成“校企通”平台和现代服务业平台,完成校企对接会10场以上。提升在甬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完成企业职工培训20万人次,新型农民培训10万人次,成人中高等学历教育10000名,扫除文盲38900人。
6.创建30所标准化学校,全市省定义务段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78%。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提升工程,a、b等级达标率达到66%以上。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1.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以“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和实践探索,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做好学校章程核准工作,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出台规范中小学校务委员会制度文件,启动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家长委员会建设。深化教师全员聘任制并探索退出机制,推进全员聘任制度,优化教师绩效管理,积极探索教师人事代理途径,为形成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制度奠定基础。深入推进国家和省市教育体制改革项目,全面做好教育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落实工作。
2.积极探索教育管办评分离制度。以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社会第三方参与作用。推进教育评估社会化,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机制。依托社会审计机构,推进教育审计社会化。继续与中国社科院、长城战略研究所、麦可思公司深化合作,推进教育咨询社会化。制定出台重大教育公共政策前,认真征求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等社会意见。
3.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改革。促进教育和产业协同创新,加快教育和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和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围绕地方产业技术升级,引进地方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研究所和实验室,培养地方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鼓励高校、职校与区域产业集群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健全高职教育与县(市)区共建体制、行业指导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深化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推广高职综合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4.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市民办中小学校的实施意见》,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教育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民办教育领域,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完善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发展政策,研究出台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相关意见,探索分类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办学准入机制,推进民办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启动民办教育执法队伍建设,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促进我市民办学校健康发展。
5.改革招生和评价制度。深化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科学设置科目分值、考试内容和考试难度,优化志愿填报、录取途径和资源配置,把不同潜质的学生优化配置到最适合其发展的高中段学校。探索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机制,改革学校特色项目招生,深化普职融通招生改革试点,完善优质示范高中保送推荐办法。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避免命制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一定比例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类试题,引入一定量的科学实验类试题,强化对考生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考查。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修订和完善学生成长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推进学生形成性评价和学校发展性评估制度,切实转变育人模式,推动学校特色形成,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6.深化教育开放与交流合作。深入推进部市共建教育国际合作和交流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强政策和项目资源整合,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推进宁波中英时尚学院、中德汽车学院等一批重要机构和项目落地。积极探索中外办学新机制,加强双向留学、双向合作办学,推进高水平、特色化中外合作办学。深化港澳台合作,丰富教育合作内容,创新教育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学校管理等领域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合作。继续实施宁波来华留学生政府奖学金计划,启动中东欧国家留学生奖学金计划,深化“千校结好”活动,建设一批有特色的中外文化交流示范学校。启动建设中国(宁波)文化传播基地(阳明学堂),建立宁波教师海外培训基地。举办中东欧、中美、甬港、甬台等教育交流会,承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年会,举办宁波国际大学生节和千名海外学生暑假宁波行活动。深入推进XX市与中国社科院等国内大院、大所、名校的战略合作。
(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1.全面推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加紧筹建市级综合实践基地,构建中小学生实践教育资源体系、运行方式与管理机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中小学德育重点改革项目,继续推进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建设,启动首批心理健康示范区建设工作。推进班主任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创新,试点探索班主任职级制,完善班主任培养培训体系,打通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通道,探索学生管理组织创新。做好第四批全国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迎评工作。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2.强化高校思政工作。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体系、实践教育体系、文化育人体系及宣传思想队伍和阵地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开展高校思政理论精品课程建设,推出一批思政课程核心团队,组织第二批校园文化品牌评选。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研究中心、辅导员培训基地、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中心等平台的作用,加强专题工作研讨与重大课题研究。
3.扎实开展艺术体育教育。推进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体育中考方案,科学开展学生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工作。建立以生源初中和生源小学为单位的学生体质监测公告制度,建立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深入实施省“十二五”教育试点项目“中小学生艺术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进一步落实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求,推动体育艺术“2+1”项目深入开展,促进学校体育艺术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全面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三)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1.积极推进中小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中小学高层次人才“百川计划”、“甬江学者计划”,进一步加快人才体制创新,多途径引进人才,促进师资队伍来源国际化和多元化,引进10名高层次人才;立足本地,充分发挥名特优骨干教师作用,评选500名左右市教坛新秀,评审60名左右名师、专业首席教师,开展新一批省特级教师推荐工作,完善名特优骨干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发挥名特优骨干教师辐射和引领作用,巩固完善全市教育系统“以才引才,以才育才”的人才集聚和裂变局面。进一步打通职业学校从行业企业引进优秀技能人才的绿色通道。
2.全面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曙光工程”,以县、校为主,实施青年教师岗位成长计划、师资交流计划、学历提升计划、职业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中职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计划,开展“曙光工程”中期检查,提高培养实效。积极探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工程”培养模式与途径,有序推进特级教师带徒计划、“影子教师”计划、中外合作学科专业博士培养计划、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创新素养教师培养及其他国内高端培训计划等,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对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的引领作用。
3.强化校长、干部队伍建设。出台《直属学校(单位)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提升理论培训实效,强化实践指导效能,严格监督检查效力。立足队伍建设实际,加大普职交流任职力度,做好校级领导班子配备和调整工作,协助省、市委组织部做好相关在甬高校校级班子配备工作。强化校(园)长岗位培训,推进名校长工程,建立名校长工作站,开展直属学校后备干部培训和异地名校挂职锻炼,举办第二期骨干幼儿园园长培训班,提升农村幼儿园园长素质能力。加强市级干训平台建设和深化应用,拓展全员培训模式和渠道。
(四)积极推进教育公益普惠
1.促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力争实现93%以上乡镇(街道)均至少建有1所公办幼儿园。继续扩大优质资源,完成新一轮新(改、扩)建80所幼儿园项目,省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面力争达到90%。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年检和奖补机制,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开展农村普惠性幼儿园装备扶持行动,改善农村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条件。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初中教育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学区化办学,促进初中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规范义务段学校招生工作,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坚持校内均衡编班,修订完善《中小学学籍管理实施办法》,巩固阳光招生成果。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公报制度,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验收,全市省定义务段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到78%。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启动实施《XX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推进随班就读。做好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3.推动终身教育体系发展。推进《XX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做好市民终身学习公共平台二期开发,完善“宁波终身学习网”建设,办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强化市—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社区教育组织网络,形成较为健全的终身学习的平台管理制度与运行体系。扩大人人通网络空中课堂,免费提供“公益家教”,新增10万个网络空间教育资源,丰富空间内教育资源。深化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建设,不断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职前和在岗培训,办好农村成校、宁波社区大学老年教育中心,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农民、退役士兵、残疾人等人群的教育培训工作,年内完成扫盲计划38900人以上。
(五)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1.打造多样化的普通高中。以中考改革为龙头,建立特长生升学和学校特色项目建设互动机制,优化中考分值权重,引导学生对知识面、综合分析、创新素养方面的关注。加快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计划,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创新项目的申报、立项,做好“2.5+0.5+3”模式试点工作,打造市级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基地。推进市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的发展,发挥市级课改学科基地作用,开发精品选修课程,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稳妥做好内地民族班高中教育工作。2.积极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求突破,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工作,优化学校布局与专业结构,办好每一所中职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职学校和骨干专业,启动校企合作示范项目、职普融通推进项目、中高职衔接示范项目、现代学徒制推进项目、国际化重点发展项目、农科教结合示范项目、信息化建设试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试点学校、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建设、优秀教育教学团队建设、发展水平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集团化成人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树立系统培养观念,优化“学-训-赛”互促体系,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有效提升中职教育质量。
3.实施XX市高校重点学科和专业提升计划。开展市高校重点建设专业、第四批重点学科建设中期检查。引导高校做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提升市高校学科专业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推动高校特色发展。推进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继续开设智慧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核心引导课程,推进优秀课程网络化,落实核心引导课程考核工作。强化学生实训工作,推进工程中心和研发基地项目建设。
(六)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
1.全面启动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建设。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的若干意见》,加快建设杭州湾新区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核心试验区和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完成协同创新试验区规划和设计,细化XX区科技信息孵化园b栋运行管理管理方案。推进市级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制发《XX市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认定条件、评估办法和资助政策,遴选若干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探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
2.深化完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和现代服务业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通平台和现代服务业平台建设,发挥校企合作促进会的服务职能,组建实体化运行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运行体制改革,全面体现平台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的重要作用,为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服务。加强与教育部对接,在教育部规划司、职成司等指导下,将宁波校企通打造成为全国性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高校发明专利权、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规模和效益有突破式发展。配合做好2014“宁波人才科技周”活动,主办“大学校长与企业家论坛”、第四届“百校千企”人才培养对接洽谈会活动,为宁波企业、高校搭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交流平台。
3.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建成XX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与XX市智慧教育门户网站,依托云平台建成XX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各种应用系统,实现共享和系统兼容。进一步完善与推广XX市“人人通”网络平台、XX市终身学习的平台、XX市数字化学习的平台等三大平台,提高智慧教育对XX市民全员、全程、全域的服务能力。
(七)扎实强化教育保障能力
1.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项目推进力度。强化对直属学校财务、基建、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力度,加强财务监督检查,规范经费开支,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积极推进宁波大学双桥村拆迁安置、宁波工程学院新校区二期二阶段建设,正式启动第二技师学院分校、东部新城高中、高新区万里学校、宁波tafe学院、甬江职高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建成市特教中心、宁波教育博物馆,完成经贸学校宿舍楼维修、四中塑胶球场翻修、宁外学生公寓维修、效实中学生活楼改造等项目,实施16个《XX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的教育项目。做好教育对口帮扶工作。
2.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XX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实施细则》,强化对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监督检查,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紧紧围绕保障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提升监督检查实效。广泛开展将廉洁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使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落到实处。强化教育行风治理,推进教育阳光工程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开展《XX市科研经费使用信息公开办法》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对全市教育系统财政性企业职工培训经费进行审计调查。
3.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构建“等级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开展直属学校、县(市)区中小学幼儿园“等级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加大校园“三防”建设力度,加大校园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完善校园安防体系建设。组织做好“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深化落实《XX市学生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办法》,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做好XX市学生伤害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试行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伤害纠纷调解委员会各项职能。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做好“消防安全星级学校”创建工作。
(八)有效破解教育热点难题
1.切实减轻中小学义务段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着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减负工作。督查落实义务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十二条要求。重点落实“减负”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分年段控制作业总量,在小学一年级全面推行“零起点上课,按进度评估”,逐步在有条件的城区小学低段推广上学时间弹性制。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市、县两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2.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依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行师德师风问题查摆等十项制度。研究制订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活动,加大对师德典型模范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努力在全市教育系统营造师德高尚、风清气正的教育发展环境。
3.全面提高学生餐饮质量。根据a、b级食堂评定标准要求,全程参与监督全市中小学及食堂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年内计划投资1.9亿元,完成规划项目265个,确保年底全市66%以上的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基础设施符合a、b等级要求。狠抓食品源头,实施大宗食品原料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定点采购制度,制订并推广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营养菜谱,确保学生餐安全、营养、价廉。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校园直饮水工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在校期间饮用水质量。
4.稳妥做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工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建设,提高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义务段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完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及升学的相关政策。规范民办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办学行为,加强教研指导、年检年审和绩效评估,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九)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1.全面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构建以市教育局新闻宣传中心为核心,市、县、校整体联动的新闻宣传工作体系。进一步拓展教育宣传阵地,加强《中国教育报》宁波记者站、《东南商报教育周刊》、宁波教育官方微博等宣传阵地建设,开通宁波教育官方微信,创新教育宣传内容和形式,拍摄宁波教育形象宣传片。结合建国65周年、庆祝第30个教师节等契机,进一步扩大教育系统先进典型人物及年度重大改革创新项目宣传。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管理,建立重点网络舆情日报告制度。建好教育系统新闻发言人、网评员等队伍,提高宣传工作专业化水平。
2.进一步加强督政督学工作。科学实施对县(市)区政府2014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指导县(市)区做好省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初评和第二批申报工作,配合做好第二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工作。做好第二批省特色示范高中申报和评估工作,重点做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督导评估,开展全市义务教育段学校规范办学行为评估,总结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发展性评价工作。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
3.提升语言文字工作水平。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组织开展第17届全国推普周宣传活动,加强对宁海、象山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指导和督查,推进各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创建,做好第五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推荐工作,联合新闻媒体组织汉字大赛,加强汉字书写规范教育。
4.强化群团工作和机关效能建设。加强教育工会、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建设,健全服务教职员工和机关干部长效机制。深化落实教代会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提升,开展“三育人”活动,举办全市第九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评选推荐XX市“首席工人”和“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人物。做好新一轮直属基层工会事业编制教职工患重特大病互助保障工作,保障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困难教职工的生活。推进“巾帼文明岗”创建培育和创新发展,加强女教职工和女工干部的学习培训。加快职能转变,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做好办文、办会、节能减排、档案、“两会”建议提案办理、信息、保密、党派群团和老干部等项工作。
第二篇: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区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富民强区提供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教育系统自身建设
1、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要着眼于领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全区教育系统形成学习宣传热潮。认真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重大任务和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营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3、深入推进教育行风建设。充分发挥教育纪检监察职能,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进一步增强教育行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能力。坚持标本兼治,从严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维护教育良好形象。认真开展教育审计工作,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制度,有效防范教育经济风险,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抓好教育信访工作和纠风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4、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积极建设学习型机关、文明机关、和谐机关。重视教育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重点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进一步转变职能、规范程序,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做好教育信访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能力。做好离退休干部和教师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机关内部事务管理,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二、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5、大力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制订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组织启动学校改水改厕改厨工程和农村学校教职工工作用房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并争取区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2011年为民办八件实事之一。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区和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实验区建设,管好、用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紧开发义务教育学科资源。加大城区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保障城市适龄儿童少年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好扶持与对口支援工作,加快发展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以随班就读为重点,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6、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幼儿园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大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力度,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切实做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与指导工作,科学合理布局高中阶段学校。认真做好娄底三中争创省示范性高中工作。鼓励与引导普通高中注重质量、办出特色。
7、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依法争取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提高农村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城市义务教育投入,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8、有效化解农村“普九”负债。全面准确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核实工作,按照“先本后息、分段计息、息不转本”原则审计锁定“普九”债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筹措化债专项资金,力争全面化解农村“普九”负债;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坚决杜绝“边还旧债、边负新债”现象,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三、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着重提高劳动力就业与创业能力
9、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鼓励各乡镇农校以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为重点,加强现代制造业和服务急需人才的培养,培养新型农民。积极配合国家和省相关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和未升学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四、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
10、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表彰一批师德先进个人,积极倡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xx提出的“四点希望”。建立健全师德考评与激励机制,引导与鼓励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敬重。
11、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完善中小学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鼓励和支持优秀师范本科生到农村中学任教。坚持校本培训为主,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加强区级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构建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支撑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非学历远程培训。选拔优秀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省级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落实中小学校长培养和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城镇与农村教师对口支援和交流制度。
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重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12、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整体建设工程,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好、管好、用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积极开发学校和社区德育资源。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机构的作用,办好家长学校。
13、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深化义务教育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努力做好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积极稳步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研究制订有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配套政策,推动高中课改与高考改革的有机衔接。
1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工作。贯彻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2011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比赛活动,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工作,抓好包括预防艾滋病和血吸虫病的学校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好全区中小学田劲运动会和各类艺术比赛,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课率,确保教学质量。加强国防教育和学生军训工作。
15、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教育教学专项督查,引导学校端正办学思想,按要求开齐开好各门课程,从严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总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查处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现象。督促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常规,严禁中小学重复教育,严禁违规乱办班、乱补课、乱发资料。
16、着力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紧紧围绕当前建设教育强区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开展应用性、对策性研究,努力为教育科学决策服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抓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大力推广应用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增强教育科研效益。
六、着力推进教育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依法治教
17、深化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与落实教师管理体制,依法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水平。争取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并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其它层次教育的教师编制标准。指导学校按要求科学设置岗位,认真开展以岗位设置为基础的教师聘任制改革。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校对校任职交流”,新任教师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6年以上。
18、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大民办教育宣传力度,贯彻落实有关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规定和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修订完善民办学校设置标准,积极支持民办学校(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性学校和幼儿园。组织开展民办学校办学情况检查,建立民办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评估体系。加强对独立学院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行为和办学秩序,督促民办学校依法办学。
19、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研究制订建设教育强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组织对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开展“两项督导评估考核”,依法督促基层政府落实办学责任。抓好区级示范性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加强教育督导机构和队伍建设。
20、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加强教育法规宣传,推进我区教育法制建设。组织做好第二批依法治校示范性学校评选工作,切实提高依法治校水平。继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项目及非行政许可项目。建立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规范校务公开,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依法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应用与规范化工作,积极抓好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
七、研究解决教育热点与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与和谐发展
21、切实保障建设教育强区投入。坚持教育公益性质,按“三个优先”依法落实财政性教育投入,争取区本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比上年同口径提高1至2个百分点,并坚持公共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按要求筹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经费,落实城市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资金。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或投资办学,鼓励学校依法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22、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启动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鼓励社会捐资助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3、着力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以“迎奥运、保稳定”为主题,督促与指导学校健全稳定工作责任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深化与xx组织的斗争;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完善与落实安全稳定应急预案,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指导学校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第三篇:2015年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5年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5,XX市教育工作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以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长足发展特殊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安全稳定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水平。
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1.高效推进教育创强。加快邓坊、南亩、湖口、界址、油山等5个镇的教育强镇建设,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在2015年年中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加快改善教育民生。一是加快推进搬迁重建新城中学、梅岭小学和扩建XX市实验小学、新建机关幼儿园小岛分园等新教育“四大”民生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二是加快推进黄坑中学体育馆、XX市第一小学运动场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年中完成;加快推进黄坑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黎灿学校教学楼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新城小学搬迁到现新城中学校址办学和利用现新城中学部分校舍改建为XX市机关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3.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争取2014年年底前完成5个教育创强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园际间的帮扶与交流,促进办园水平提升努力促进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市机关幼儿园为培训基地,组织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组织对招聘的新幼师进行跟岗学习培训。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严禁“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针对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专项整改,确保8项指标综合均衡平均差异系数达标,确保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验收。
5.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一是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照“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全XX市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6.长足发展特殊教育。根据省市发展特殊教育的要求,做好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的探索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加强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研究,整体提高特教水平。
7.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信息装备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组织对基层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举行信息化应用能力竞赛,促进教师重视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提高师德业务水平
8.强师兴德确保稳定。一是继续争取市政府批准招录新教师,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缓解总量超编、结构缺编的矛盾。二是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十项禁令”,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和追究力度,对违反师德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实行职称评审、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进一步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相挂钩。三是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财教2014]283号)精神,重新研究修订《XX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调动其积极性。
9.分类推进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组织校长培训学习,培养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使命感办好学校。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选拔机制,注重培训培养,研究制订《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方案》,规范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提高管理干部的规范意识、创新能力和落实之功。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订《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制订激励措施,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公用经费的5%,让更多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10.逐步深化人事改革。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我市实施办法,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本着“超编支援缺编、强校支援弱校、城乡互动”的原则,以提升青年教师素养为重点,在城区或附城中小学校中,选派部分自愿申请支教的优秀青年教师,对口到缺编乡镇中小学支援教育工作;组织新招聘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成长。
11.切实关心教工生活。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会工作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
2015,XX市教育工作以办“均衡普惠、优质特色、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高品位、精内涵、强特色”的总体工作定位,以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长足发展特殊教育为重点,以促进教育公平、改善教育民生、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安全稳定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全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和现代化水平。
一、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1.高效推进教育创强。加快邓坊、南亩、湖口、界址、油山等5个镇的教育强镇建设,大幅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力争在2015年年中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
2.加快改善教育民生。一是加快推进搬迁重建新城中学、梅岭小学和扩建XX市实验小学、新建机关幼儿园小岛分园等新教育“四大”民生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二是加快推进黄坑中学体育馆、XX市第一小学运动场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年中完成;加快推进黄坑镇中心小学综合楼、黎灿学校教学楼等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秋季完成。三是加快推进新城小学搬迁到现新城中学校址办学和利用现新城中学部分校舍改建为XX市机关幼儿园的规划设计工作。
3.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争取2014年年底前完成5个教育创强镇的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园际间的帮扶与交流,促进办园水平提升努力促进全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以市机关幼儿园为培训基地,组织对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组织对招聘的新幼师进行跟岗学习培训。加强幼儿园常规管理,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检查,严禁“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继续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全面有序地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建设,针对省市教育督导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专项整改,确保8项指标综合均衡平均差异系数达标,确保2015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验收。
5.特色发展高中(中职)教育。一是鼓励和促进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优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按照“提高质量,突出特色”的发展思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推动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保持教育教学质量在全XX市处于领先地位。二是拓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素质过关、技能过硬、知识适用”的各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6.长足发展特殊教育。根据省市发展特殊教育的要求,做好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延伸的探索工作。加强特殊教育内涵建设,加强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研究,整体提高特教水平。
7.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信息装备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组织对基层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的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开展一系列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通过举行信息化应用能力竞赛,促进教师重视信息技术资源与课程资源的整合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全面实施“强师工程”,提高师德业务水平8.强师兴德确保稳定。一是继续争取市政府批准招录新教师,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缓解总量超编、结构缺编的矛盾。二是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十项禁令”,加大违规行为查处和追究力度,对违反师德搞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行为,实行职称评审、评优晋级“一票否决”。进一步修订完善《师德师风考核方案》,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师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称评聘、提拔任用等相挂钩。三是根据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粤财教2014]283号)精神,重新研究修订《XX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实施方案》,进一步调动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和调动其积极性。
9.分类推进专业发展。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通过加强组织校长培训学习,培养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用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强烈的责任使命感办好学校。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选拔机制,注重培训培养,研究制订《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方案》,规范学校管理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提高管理干部的规范意识、创新能力和落实之功。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制订《名校长、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实施方案》,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制订激励措施,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少于公用经费的5%,让更多教师成长、成熟、成名、成家。10.逐步深化人事改革。落实教育部即将出台的《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制定我市实施办法,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本着“超编支援缺编、强校支援弱校、城乡互动”的原则,以提升青年教师素养为重点,在城区或附城中小学校中,选派部分自愿申请支教的优秀青年教师,对口到缺编乡镇中小学支援教育工作;组织新招聘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为尽快提升青年教师业务素养搭建平台,促进其专业成长。
11.切实关心教工生活。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学校工会工作的意见》,引导各学校开展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工会工作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广大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提高教职工幸福指数。
三、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增强教育发展内涵
12.全面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严禁入学考试、严禁办重点校、严禁编重点班、严禁违规补课、严禁违规收费、严禁下达升学指标”等六项规定,不得拒收学困生和开除学生;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原则,保证所有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以家庭实际住址为依据,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优质高中学校均衡招生政策,实施省、市重点中学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改革;继续严格控制城区中小学班容量。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实现与全国学籍管理系统的全面对接,做好防流控辍工作;严格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对违规招生一律不予注册;贯彻落实好《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切实减少学生在校时间,减轻课业负担。
13.细化学校常规管理。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提高学校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精致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学校现代教育管理意识、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形成“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校园,突出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确保校园文明和谐。
14.提升学校文化底蕴。抓好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坚持显隐结合、“一校一特色”理念,继续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工程。通过开展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感恩节、体育艺术节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提升学校的文化影响力。举办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现场会,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和评选工作,建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的特色学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15.完善学校评价机制。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绩效考核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有关法律和法规,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6.坚持立德树人宗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升旗仪式、每周一下午的主题班会、上下课行尊师礼、课室宿舍内务整治为抓手,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健全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培养机制,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与艺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学生关爱工作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
17.力推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常规教学精细化管理、教学研究制度化管理、教学科研常态化管理、教学视导督导科学化管理”的“四轮驱动”教学工作思路,深化课程改革,推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师课程意识,深刻把握所教学科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组织对教学设计、环境创设、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资源利用、评价反馈等开展深入研究,形成有效策略,建设有效、高效课堂。改进教学调研方式,尝试开展“微课视频”调研,提高调研的有效性、针对性。注重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对照课堂教学改革“减负增效、提升能力”的总体要求,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好每一名学生。
18.着力打造体艺特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力争在各类体育竞赛中获佳绩。通过组织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乒乓球赛以及初中男生篮球赛,进一步推进体育工作长足发展。各学校不断创新校园艺术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因地制宜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掌握一两项艺术爱好,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鼓励学校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活动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成立艺术团队。
19.科学完善质量评价。修订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涵盖学生品德修养、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志向、学业负担等主要方面和若干关键性指标的多元综合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20.坚持创建平安校园。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师生交通、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使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和应急演练形成常规。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营造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争取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思路,探索通过公交车接送解决学生“上学难”问题,加强学生接送车辆监管,保障学生上下学乘车安全。加强学生食堂、校园小卖部食品安全监督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严格食品安全操作程序,查处违规采购物资行为,杜绝问题食品流入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五、抓实党风政风行风,构建风清气正环境
21.扎实践行群众路线。认真扎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提升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服务基层、服务师生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相关措施要求,着力整改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效。
22.切实提高党建水平。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中心组学习、干部讲堂、干部自主选学、网络在线学习等形式,引导全体党员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指导实践。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规范支部党建工作,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2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创新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方式,提高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推进教育行风建设,规范办学、招生、考试和收费行为。加强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专项治理,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加大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进机关活动。深化党务、政务、校务公开,实施教育民生、财务、人事、收费、基建、招生、考试、民办学校审批等阳光工程,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系统信息发布制度,积极化解教育热、难点问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社会、群众和媒体的监督。
24.着力改进机关作风。把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按照“为民、务实、清廉、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机关服务意识,提高机关行政效能,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规范机关人员言行,提高规范执行力,工作落实力。严格执行“八项规定”,规范机关事务管理,抓好厉行节约。
25.强化教育财务监管。严格单位预决算管理,开展经常性财务检查。加强单位内部财务监管,继续实行大额支出报告和审批制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和单位后勤财务管理。扎实推进干部离任、学校工程建设和专项资金使用等审计工作。
26.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完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实行信访维稳通报和“一票否决”制度。转变信访处理观念,做好特殊群体的疏导工作,妥善化解信访积案,避免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做好教育系统网络维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建设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时刻关注、引导和处理网络舆情。
六、同步统筹各项工作,推动工作进位争先
27.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加强先进典型宣传、教育政策解读、舆情分析引导和教育对外宣传工作。建立健全与新闻媒体联动合作机制,做好教育重点工作的集中宣传工作,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8.抓好招生考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全力做好普通高考、中考等各项招生考试工作。通过强化关键环节监管,加强招生考试的安全保密和各类信息的保密管理。
29.推进督导视导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发展的导向作用。充实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加大培训和管理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干的专兼职督学队伍,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区挂牌督导制度、督导检查结果公示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深入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活动;认真执行国家、省市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有关规定,积极开展区域内教育督导评估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监测工作。
30.落实关爱帮助措施。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课本费,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向高中(中职)学生发放政府助学金,协助困难大学新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让教育惠民政策惠及百姓。
同时,做好困难户帮扶、人大政协建议提案办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档案、保密及工会、共青团、妇女、老干部、关工委等工作。
第四篇:县教育局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教育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对于建设教育强县、确保“十一五”教育规划的顺利实施,从而实现教育“由三进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县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普九”为目标,以薄弱学校建设为突破口和切入点,以创建标准化学校、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手段,着力打造均衡教育、内涵教育、实力教育、精品教育、和谐教育,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经济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主要目标与任务
——幼儿教育: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完成幼儿新生招收任务1800人,大力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8.5%,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82%以上。
——小学教育:完成新生招生任务1600人,使适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力争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年辍学率、残疾少儿入学率、小学按时毕业率等各项指标达省“双高普九”标准,小学五年巩固率达99.1%以上。
——初中教育:完成招生任务1900人;力争初中学制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5%以上,初中按时毕业率达85%以上,初三毕业班学生参加“绿色证书”教育的比例达25%以上。
——高中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高中招生人数稳定在12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5%以上,普职比率达到6:4。
——职业教育:继续抓好县职教中心建设,县职教中心当年完成招生200人以上,年内确保通过省级合格职业技术学校评估验收。大力实施“绿色证书”教育和就业持证上岗制度,新增劳动力培训达950人以上。
——成人教育:进一步健全农村成人教育县、乡、村三级办学网络,着力抓好乡镇文技校的建设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扫盲”水准,扫除剩余文盲34人,巩固35人,提高31人。实用技术培训4600人次,人口教育1000人次,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700人次。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突出两大主题。一是均衡发展主题。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立足我县教育发展实际,坚持教育公平原则,统筹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经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经费扶持,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三项工程”(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学校“五化”(绿化、美化、净化、人性化、人文化)建设,不断缩小城乡学校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坚持从整体出发,处理好各类教育发展的关系,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二是内涵发展主题。当前,我县教育发展在指导思想上要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即从外延的扩张转向内涵的提升,逐步改变重投入、重表象、重物质的硬件建设,轻教育的内涵品质的状况。各类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内涵与品质,提升内涵与品质要注意继承与创新。要认真处理好继承学校历史传统、教育特色与创新提高的关系。要以优化教育管理为途径,进一步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着力提升我县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二)突出三大重点。
所谓三大重点,即学校管理、质量提升和师资建设,这三方面是我县教育优质、高效、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各类学校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的关键环节。而这些却也正是我县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狠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
——重点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办学水平。首先,要抓好基础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必须以抓好基础管理工作为基本条件。学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人、财、物。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讲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各校必须以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为基础,以情感管理为重要手段,尊重师生个性,引导自我完善,包容师生不足,鼓励创新精神,贴近师生生活,营造温馨校园,增强服务意识,共谋学校发展。同时,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后勤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操作,防止各种漏洞的出现。其次,要积极探索先进的学校管理模式。学校的内涵品质表现在学校精神、学校文化、学校环境、学校教育质量、教育风气、校长的精神和作风等方面。各校要狠抓精细化管理,积极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和经营理念,采取严密的管理举措,付诸扎实的管理行动,切实增强学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再次,要抓出管理特色。在抓好基础管理,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努力构建一套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学生、学校都能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并形成人文气息浓郁的学校管理特色。
——重点加强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教学始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各校要切实提高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关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加快高中教育改革步伐,加强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的研究,探索科学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式,重点研究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把握课改导向。要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因地制宜地深入开发校本课程,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课例研究为重点,以网络教研为平台,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次,要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教研部门要加强教学质量区域性监控,探索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与考核验收办法;着力抓好中、高考备考策略研究,强化教学质量分析;要进一步整合和重组学科教学资源,积极举办名师考前专题讲座,努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各校要积极探索,认真构建学校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和监控体系,做好对每个学科、每位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估,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聚焦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向课堂要效益、要质量。第三,要强化教科研对教学质量的带动工作。坚持“科研兴教”战略不放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寻求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育科研机制,引导广大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关注教育实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加强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教科工作真正服务于教育质量提升。
——重点加强师资建设,保障教育发展。首先,师德建设要有实招。师德建设的根本点要放在弘扬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积极性、创造性上,引导教师干事业、讲实绩、树正气、刹歪风。要继续强化师德教育,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弘扬正气,形成敬业奉献,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把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派出进修和评优奖励等的重要依据。要严格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老师,一律实行缓聘或待聘。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劝诫,经劝诫仍不改正的,要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着力解决事业观念淡漠,缺乏责任意识,工作马虎,违规兼职;以教谋私,违规带生私教等突出问题,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的教师要严肃查处。其次,名师工程要有实效。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认真实施“名师名校长造就”工程和名师名校长特殊津贴实施考核办法,造就更多领军人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名师名校长的示范辐射作用。培育名师是手段,发挥名师作用才是目的。要坚持通过名师跨校兼课、“师徒结对”、名师送教下乡等措施,真正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体现名师真正的价值,为光泽教育做出名师应有的贡献。第三,专业发展要有实效。要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优化培训模式和内容,进一步提升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深入地开展校本培训规范化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培训实效,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大力引导教师开展教学业务研究和技能提高,开展教学基本功比武,以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形式鼓励教师在教学业务上成名成家。
(三)推进四项建设。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按照省市初中达标校建设标准,加快农村初中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农村初中校舍与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效益。要加强与有关部门、乡镇的横向配合,齐心协力解决好光泽二中学生公寓与县职教中心学生宿舍及食堂、鸾凤中心小学宿舍及食堂、崇仁实验学校学生食堂、李坊中学学生食堂新建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工程动工做好铺垫。要加强与县直有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继续抓好县实验小学迁建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动工兴建。要启动华桥中心小学、止马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和华桥增坊小学餐厅宿舍等建设;抓好止马亲目小学、鸾凤大陂小学教学综合楼、崇仁实验学校综合楼和止马中学宿舍楼、寨里中心小学学生宿舍及食堂等建设管理。在工程建设进程中,要严格监理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和工作制度。在规范运作的情况下,要加快进度,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如期竣工投入使用。要继续抓好光泽二中、县职教中心、寨里福州小学、鸾凤中坊小学、崇仁实验学校、崇仁新华中心小学等运动场建设管理,抓好止马中心小学运动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抓好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年,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支持偏远和基础薄弱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扩大“校校通”宽带接入覆盖面。要充分发挥县教育网管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城域网、教育内网和农村学校“校校通”建设,启动教育内部公文流转无纸化。此外,还要大力实施中小学基础教育装备工程,抓好分类指导,不断普及和提高中小学教育装备,为全县中小学统一配备电子钢琴,力争使全县中学、中心小学和有条件的完小建成符合要求的图书馆(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
——抓好教育行风建设。行风建设事关教育系统的形象,事关社会对教育的认可度,直接影响了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今年,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三个环节,着力改善教育行风的形象。首先,要加强教育乱收费治理。以创建规范教育收费学校为载体,强化学校收费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全力治理教育乱收费,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力争规范教育收费工作有明显好转。其次,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校级领导干部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教育、廉政谈话、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等监督制度的完善上面,以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要以“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着力营造教育系统良好的“敬廉崇洁”氛围。再次,要创新工作载体。要完善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机制,以学校“节约型学校”创建、“校务公开示范单位”培育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学校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升办学效能。要加强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和教育信访工作,加强人事、基建等重点环节监督,切实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经济行为。
——抓好学校安全建设。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学校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校要在原有安全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体系,重视制度建设,重视安全员队伍建设,重视安全教育。要继续把重点放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接送车整治上来,常抓不懈,毫不懈怠,坚决防止接送车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继续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力争全县中小学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达到上级要求,并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要抓好校产安全管理,加大人防技防投入,严防计算机等设备设施失窃事件发生。
(四)抓好五类教育。
——抓好幼儿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是我县基础教育发展的一条“短腿”,也是我县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突破口。今年,要进一步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关注、扶持农村幼儿班的发展,全面清理未经审批民办幼儿园和不合布局的民办幼儿园,力促幼教办学规范有序。要进一步加强幼儿教育规范化建设,建立幼儿教育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和幼儿入园登记制度,完善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实行幼儿园等级量化和等级收费制度,开展保教行为专项检查,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子和幼儿园在线教研活动,不断提高幼儿园办学水平。要加强对幼儿园环境、教学设施设备检查、修缮及管理工作,——抓好义务教育发展。今年,我县义务教育发展要注重“规范”、“公平”、“突破”这六字目标。“规范”即严格控制初中、小学办学规模和班级学额,切实规范公办中小学与民办实验中学的办学行为。“公平”即做好“两免一补”资金的发放工作,力争做到应助尽助,并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人民满意;继续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免杂费政策、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扩大工程和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保障弱势群体公平接受教育。“突破”即大力实施“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力争初中的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有所突破,对农村和相对困难的初中实行重点扶持,努力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从源头上缓解择校竞争压力。积极扩大优质初中教育资源,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批主要通过内涵发展提升办学水平的初中先进学校群体。此外,今年,县乡(镇)两级要成立“双高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双高普九”工作方案,全面启动新的文化户口册,重新对0—24周岁的本地和外地人口进行登记造册。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抓好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仍然是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主题。一方面,要加强高中招生计划宏观调控,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努力提高生源质量,切实扼制优质生源外流。另一方面,要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聚焦课堂,优化管理,力争在教育质量、内涵提升方面有新的进展。县一中要充分发挥省二级达标高中的龙头作用,牢固树立品牌发展意识,做优做强学科,努力成为教育质量高、文化底蕴深、社会影响大的重点高中。县二中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强化内部管理,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和整体实力,尽快跻身省二级达标高中行列。
——抓好职业教育发展。随着初中生源的不断减少,我县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因此,要继续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做好中职招生工作,完善各种优惠政策,确保初升高职普比达到省、市要求。要进一步强化职教内涵发展,探索“订单式”和定向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本县企业、与外县(市)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办学模式,强化本县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要积极探索学分制改革,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指导,提高中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与升学率。要加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引进和考录等多种形式,提倡和推广专业课教师进企业实习,参加高级工技能考核及各类业务进修,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
——抓好成人教育发展。随着我县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化,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随着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终身学习的观念渐入人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人教育发展可以说迎来了新的春天。因此,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要牢牢把握机遇,转变工作思路,努力使我县的成人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要加强基地建设,探索功能转变,积极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后备劳动力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素质培训和企业职工素质培训,真正回归成人教育主阵地。县电大工作站要继续稳定办学规模,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提高办学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要继续探索与西南师大等国内高等院校的合作办学,进一步提高初中教师学历层次。
第五篇:眉县教育局2005年教育工作要点
眉县教育局2005年教育工作要点作者:眉县教育局政秘股股长 马克群 2005年全县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加快科教名县建设步伐,促进县域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坚持“高起点、高定位、高质量、创一流”和“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实力,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三县”目标和建设“和谐眉县”提供智力资源和人力支持。
一、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
1、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把德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网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改进德育的内容和方法;确定目标,拓宽途径,不断总结完善德育模式,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价奖励机制,努力形成学校德育的科学体系。上半年,举办“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读书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下半年,召开“眉县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暨理论研讨会”,评选表彰一批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为重点,组织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完善定期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制度。深入开展“三讲两实践”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三月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活动;积极开展以“崇尚科学,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反对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学校共青团和少年队组织要配合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益活动,配合学校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流精神。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准。积极发展高中生党员,加强高中生党组织建设。
3、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认真落实思品课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的的德育渗透,修订完善优质课的评价标准,大力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育人功能。
4、切实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充实完善“三结合”网络机构建设,积极配合县文明委、县团委、县妇联、县关工委和本系统关工委组织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重视家、校沟通,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开办家长学校,积极争创各级示范家长学校。
5、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创佳评差”和创建“文明校园”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公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完成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进一步加强教育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全面准确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工作思路和重大部署,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和激励教育战线干部群众进一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奋发有为,再攀新高。
二、以高水平、高质量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目标,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7、全面贯彻全国、全省和全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推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全面落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经费保障措施。持续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建立和完善“两基”指标监控体系。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多渠道吸纳资金,建立健全以国家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为主体的助学体系。
8、积极推进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继续遵循“规模化办学,集约化管理”的思路,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适当超前”的原则,分别采取撤点并校,数村联办,建设寄宿制学校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各乡镇要依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的意见》精神,认真修订完善并积极实施本乡镇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年内,各乡镇都要建成1—2所“数村联合,集中办学”或寄宿制学校的示范点。
9、结合学校布局调整,以逐步消除土木结构校舍和新增危房为重点,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坚持多渠道筹资,积极争取上级危改项目和专款,探索和建立正常新增危房改造的投入机制,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村小创建市级农村示范小学。
10、制定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方案,以督导评估为主体,全面、深入调研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办学条件状况,摸清薄弱学校底子及形成原因,制定对策,建立档案,采取得力措施,促进薄弱学校尽快改变面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1、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各乡镇要加强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和指导工作,要合理规划,积极探索,在镇区和人口相
对集中的区域试办全托式幼儿园,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以加快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步伐,努力提高适龄少儿入园率。继续加大标准化幼园建设力度,鼓励和支持办园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创建一类幼儿园和省级示范幼儿园。县示范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示范功能,辐射、带动全县各类幼儿园的保教管理工作。按照《眉县学前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继续对全县所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评估。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扭转和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实验小学要积极做好附设特殊教育班工作,各乡镇也要尽力解决好特殊儿童和流动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12、按照“加强指导、注重过程、规范程序、坚持标准”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骨干体系建设。继续开展创建省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和教育强乡(镇)工作,大力开展创建各级各类名校活动,不断壮大骨干体系和名校队伍。现有的各级各类名校要瞄准新的目标,制订新的规划,向更高层次迈进。其余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制订规划,选准突破口,培植特色,力争早日进入名校行列。眉县中学要制订出创建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规划;城关中学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建成市级重点高中;职教中心要制订出创建西部乃至全国名校的规划;金渠中学、马家镇中心小学要建成省级示范中小学;横渠镇、金渠镇要创建成省、市级教育强镇;槐芽镇、齐镇要制订出创教育强镇规划,并启动创建工作,力争2006年建成省、市级教育强镇。各级各类学校要树立“名牌意识”和“精品意识”,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办学层次,不断提高教育强县的声誉,真正为全省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工作发挥样板作用。
13、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大力加强生产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实施职教中心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学校后勤社会化为契机,积极开发教育内部市场,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业,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服务体系。
14、加强督导机构和制度建设,完善督导和监测手段。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综合督评与专项督评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制度,并试点督评。不断完善我县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认真实施第三轮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以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宗旨,开展对包括高职中在内的中小学校综合评估工作和薄弱学校、危房改造、师资队伍建设、控辍、课改、收费、安全等方面的专项督评,促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5、加强中小学校部室管理,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资源使用率。稳定部室管理人员队伍,继续对各类部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员进行培训,努力提高部室管理和实验教学的专业化、规范化程度,确保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三、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年”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6、制订《“十一五”教育科研规划》。深化 “生态创生模式教育实验”研究,做好迎接国家实验课题验收的准备。开展第二轮初中“创新教育”教改实验和小学“快乐教育”教改实验,持续抓好小学“三算”实验,组队参加省、市“三算”竞赛并夺取优异成绩。
17、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年”活动。着力开展“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各级各类学校要以生态创生模式教育研究为主体,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联片教研为保障,以研究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运行机制。省、市级校本教研实验校要力争先行一步,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示范引路工作,为构建县域教育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体制做出应有的贡献。
18、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启动实施地方课程,开发建设校本课程,按照“反思总结、巩固提高、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区域推进、形成特色”的思路,重点抓好构建新课改条件下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推动新课改不断向纵深发展。全力做好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各项工作。
19、以适应学生主体化发展需要为目标,大力开展以“四自四组”为基础的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班级授课打基础,课外重组兴趣组”的要求。全面开展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全县四年级以上学生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开展“人人有课题,争当小小科学家”活动。努力促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不断与学生主体化发展需求相适应。20、不断完善教育科研“网络”建设,调整充实“三级两类”教研队伍,切实落实“校校有实验,人人有课题”的要求,不断提高群体科研的意识、层次和水平,继续开展创建教育科研强校(镇)活动。
21、进一步加强创新教育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工作力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学评价及教师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注重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县创新教育的理论模式和运行体系。继续举办“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第六届眉县中小学生科技创新评选与展示活动,积极参加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努力抓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22、进一步深化高考研究,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复课指导,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高考“六连冠”,力争名牌院校上线率有较大的突破。进一步加强招飞基地建设,加强保苗、育苗和宣传工作,力争招飞工作再创佳绩。
23、认真贯彻《中小学体育工作条例》,积极开展创建体育教学示范校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做好中考体育科测试的组织管理工作,5月份举办小学生田径“苗苗”通讯赛,下半年举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组队参加宝鸡市第8届青少年运动会。
24、认真做好学校艺术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开展创建艺术教育示范校活动,分乡镇举办艺术节,举办全县中小学艺术展演,继续开展对高一新生的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操。继续开展创建绿色文明学校活动。
25、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组织好普通话推广周活动,积极开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