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赴美培训研修报告
中国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赴美研修报告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部署和中西部地区各省教育厅的选派,在中国教育交流协会的组织下,我们5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赴美进行了21天(2月19-3月8号)的培训学习。我们是“农村骨干教师赴美研修”第一团,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参加为期21天培训学习,共25人,男教师15人女教师10人,小学教师7人中学教师18人,接待我们的是州立大学中国所的苏教授,曾在中国就读基础教育,后来在教育部工作,留学后留在了美国,对中美双方都比较了解,一直致力于中美的文化交流,她利用这种双方互访,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了世界,为两国的教育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在整个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15位不同教授的教育研究,4次走进3所不同特色的学校,领略不同的办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了解到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办学体制。尤其是加州改革名校“旺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周末我们进行了近郊游,走进了神秘的好莱坞环球影视城、感受了有国际城市气息的圣地亚哥、体验了快乐的儿童王国迪斯尼乐园、参观了博克莱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多年教育研究的传递、改革成功学校的参观、大学校园的欣赏、著名景点的游览,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融入了新的思想。对美国有了初步、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模糊印象,感性认识。
在我们去美国以前,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军事等方面有一定了解,但是对美国的认识,好像犹抱琵笆半遮面,仿佛遮盖了一层朦胧的面纱,通过21天的短暂考察和学习,虽不能全面了解美国,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美国,也对这个国际一流国家增加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一)土地广,资源优。
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北邻加拿大,南接墨西哥,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国土面积为世界第四位。平原、森林面积、耕地面积均占世界前列。
(二)人口少,汽车多。
美国地广,人口只有3亿多人。每人平均1.2辆车,是一座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在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只有川流不息的车辆,停车场的车更是多的难以数清。
(三)房子奇,绿化美。
洛山矶的房子低矮,但是都很有特色,风格迥异,每条街的房子设计各不相同,前有草坪,后有院子,房前房后有草、有花、有树,处处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马路宽,路不堵。美国的交通网络发达,高速公路如网如织,路面设计科学、超前。路面宽、路况好、车速快、路牌清、车让人、人守规、路不堵。
(五)不讲究,素质高。
在美国学习期间,听到人们讲得最多是:“Excuse me.Sorry.Thank you.You’re welcome.”。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是一个文明度高、个人修养好的国家,我想这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关系。美国人饮食比我们更为简单,往往一餐就是一个汉堡包、一袋薯条、一杯可乐或咖啡,他们从不浪费。穿着也很随便,不拘小节,除非正式场合,很少看到他们穿的西装革履。在马路上电梯里楼道中,他们总是会为别人留有余地,开会吃饭后他们会自己让物归原处、走在前面的人总会自觉地为后面的人开门,学生咳嗽时老师会递上纸巾,我终于明白美国为什么没有德育课,他们已将德育内化为学生的品质,外显为一种道德行为,融化在身边所有的公民素养里。他们用行动在感染着每一个人。
(六)尊重人、不歧视。
在美国,无论在那里,都会看到倾斜的坡,残疾人的通道,他们总是把最方便的地方留给最不方便的人,残疾人的停车位都是画在停车场最好的位臵上,正常的人绝对不会占用。
三、勤奋学习,转变思想。我们这个团25名教师,在教育战线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很多教师也小有成就,但是我们从不满足现状,勤奋学习,在语言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学习,挑战自我,也体会了团结的力量和友情的珍贵;在学习美国先进教学理念和科学管理经验中,领会到美国教育的发达和超前。在15天的学习中,我们聆听了北岭分校的教授20多节风趣、精彩的课,加利福尼亚大学北岭分校教授知识渊博、教艺精湛、风趣幽默、讲解精炼、深入浅出、联系实际、超前理念。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改变了思想,树立了理念。牢牢记住了“学生主体,特殊教育、因材施教、个性发展、师生平等、注重实践、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理念。
四、参观学校,心灵震撼。
1、学校整洁,环境优美。
高的是树,矮的是房,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2、小班教学,学生自由。
每个班级学生只有24人到35人左右,上课没有那么多规矩,可以外出,可以喝水,可以席地而坐。他们会以最轻松的方式享受知识。
3、残疾生少,照顾周到。
虽然一个班级只有1到4个残疾学生,但是他们会受到特殊的关照,除了有一个教师授课,会有一至二个护理教师在教室里专门照顾这些残疾学生,一对一的陪同、翻译,让他们与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提高自信心。
4、分组学习,课堂活跃。
班级分组有多又少,5人或4人一组,学生课堂活跃,问题多,教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5、教师敬业,乐于奉献。
从校长到教师,他们都爱岗敬业,充满激情,他们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小学专职教师是采取包班制,教师要从早晨7:00忙到晚上5:00多。才能回家,有时教师还会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到很晚,所以他们老师是很辛苦的,但由于是他们自己选择和喜欢的工作,干起来就特别有激情,并且毫无怨言。
6、学生安全,家长负责。
美国保险覆盖全面,学生安全有保障,学生入学,首先会与学校签订协议,学生的安全由家长和保险公司负责。外出活动时会提前通知警察维持秩序。
7、教育工会,维权保证。
公立学校有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会要求学校,让教师按时上下班,否则就会让学校额外付工资。
四、教育有法,运转有序。
美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教育法规也很健全。中国的教育是从上往下管理,而美国的教育是从下往上管理,即中国教育部管理省教育厅,再到市县教育局,再到学校。而美国则没有教育局,小学初中教育由各个州自行管理,包括学校管理也由学校董事会选出的校长管理。美国的校长职能是特别小的,每一个决策都得由学校董事会批准通过,联邦政府可以制定法律,各州也可以制定法律,虽然不一定相同,但是由于法律监督机制健全,法律和法规能做到有效贯彻执行。所以即使美国没有教育部,但是由于法律责任明确,职责范围清晰,各自在独立运作起来会很有秩序。教育工会会为教师维权,教师协会会承担教师资格认证、继续教育、培训等事务。同时他们会用社会力量来监督教育机构,州教育委员和学区委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不拿薪酬,尽社会义务。因此,学校不仅要对当地的民众负责,更要真正去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以人为本,健全人格。
美国的教育是很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中,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耳能力,更重要的是强调创新能力培养。注重阅读写作、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疑问,允许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用写来促进做,用做来促进写。促进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为学生幸福奠基。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心里有学生,眼里有学生。
六、精辟讲解,提升本领。在苏教授的精心安排下,加州大学北岭分校的教授们瞄准我们教师的实际、针对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结合美国的教育实际,对中美教育进行了比较与思考,讲解翔实,生动有趣,让我们耳目一新,深受启发,也让我们感受到中美教育的差距和寻求改革的方向。从美国学校的组织及改革方向一直讲到美国学校科学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教授们用一本本精美的ppt、理论的阐述、生动有趣的例子来佐证和诠释着。同时,他们还设计了风趣活动,让我们在活动中去学习、在练习中去归纳、在学习中去反思。
七、创设氛围,熏陶思想。
从参观学校的教室的物品可以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大厅、走廊上全是学生的作品。手抄报、泥塑、版画、照片、格言仿佛让我们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教室里有学生的作品展示,名人头像的张贴,学生信息登记卡片,成长足迹栏,个性专栏,奖励陈列栏,生日陈列栏,物品放臵柜,图书陈列柜,成长记录档案陈列柜。还有很多叫不上名的作品,琳琅满目,目不暇自。教室里的每一处空间都有孩子们的印迹。
八、讲究科学,积极反思。
通过15天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美国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与积极,每天他们会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用他们的话说,“学生不是产品,可以回炉,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有渊博、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会吸引孩子、使课堂趣味化、使教学高效化。他们的通识教育使孩子们能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如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等。他们不会因为赶教学进度而忽略任何一个孩子,他们也相信每一个坐在校车里的孩子有一天有可能会成为总统。因此每一个孩子会受到同等的教育和待遇。
九、家长心态、有效结合
中国的家庭非常重视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子女成长成为了一个家庭永恒的幸福,子女成才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成功。即使是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对教育的投资和寄予的期望几乎都同比最大。家长总期望把教育的责任全部交给好学校好老师。无论是偏远山村家长对教师的尊敬或是大城市家长拼命地为孩子择校,都能充分感受到他们对优质教育的一种渴望,他们不想参与学校管理,但又生怕孩子受伤和吃亏,剥夺了很多让孩子锻炼的机会。
而在美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关系相对要脱离的早些,孩子会更加独立。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孩子从父母身边分离越早教育就越成功”,所以他们愿意让孩子去尝试,也允许孩子去失败,他们会用事实告诉孩子每一步成长都是自己的责任。他们会把生活与书本相结合来教育和感染下一代。
十、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不离不弃的特殊教育,让我颇为感动。每一个教授讲课都会提到特殊教育,而特殊教育的内涵很广,包括身体残疾、心理问题、智力障碍、写作与阅读困难、以及天才孩子的等等区别需要,都会实施特殊教育。对教育者的角度讲,研究领域更加细分,从文化角度讲,彼此的包容性很好,重要的是联邦政府对特殊教育投入很大,有完善的特殊教育体制和特殊教育经费保障,而且有很多老师也愿意去从事和研究特殊教育。他们已完成了普12,有财力、有时间也有尽力关注到特殊需要的人群,而中国的教育才开始普12,还处在关注普通孩子的教育阶段,教育重点在关注中间而没有真正落实到两端。
【课堂教学】自由宽松,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以小组合作讨论为主体,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思考,在同伴互助与分享中去学习。中国的教育现在还主要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老师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为止。我们要向美国学习,让学生讨论为主,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为佳。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正在学习,教育改革也迈向学生合作学习的轨道,只是地区和学校之间改革的步伐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他们的教室按学科功能划分,突出学科特色和氛围,留给思考与启发。科学课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现象到结论。中国教师善用演绎法,做实验来求证。在美国数学课不太重视基础知识,总喜欢把抽象思维形象化,便于学生直接理解,年龄的增长与抽象思维的形成没有同步。所以他们的学生在数学逻辑思维、心算能力和抽象思维都赶不上中国学生。
计算机课已不是电脑操作层面的培训,而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它可以为数学课找规律、为科学课做验证,为艺术课做创造、为调查分析提供快捷而准确的描图,带给学生和老师直观的感受,极大地缩短了学习时间,提高了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咨询】专业化、多元化的学校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咨询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但他们对学校心理学家的资格认定很严,素质要求也很高,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综合的能力,他们在学校发挥的作用很大,既要做个性化的特殊教育计划,又要给老师和家长做理论指导,还要对特殊教育做客观的评估,填补了教育的盲区。而中国对特殊教育的定义还很单一,教育方案还很粗糙,心理学家的素质和作用还有较大差距。
【岗前实习】美国对教师的实习有系统的培训和把关,教师对实习老师的指导具体、深入、仔细、真诚。不仅要交给他们方法,在过程中还要传递教师的责任,对每个实习环节层层验收,真正做到指导教师和实习教师双丰收和教学相长。对实习生的评价与验收做得细而实,加之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就是事实求实、说一不二,所以在实习生取得教师执照时把住了源头关,他们岗前就有了真正的教学经历。中国的实习生也有这些流程,但很多就只是一个流程而已,其实在上岗时根本还不具备教学的锻炼经历,而是在工作中摸索。【教育机构】美国的教育管理机构带给教育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予了有力的监控,尤其是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简单、分工明确、目标相同。而高等教育的层次也很分明,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和社区学院都定位很好,学生在上大学是对自己的未来有方向上的定位,但中国的大学不多元,高中毕业生填高考自愿不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而是依据高考分数,所以有50%的大学生要换专业。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内涵的认识很模糊,对职业学院的认识有偏见,当然中国的职业学院也没有做到美国社区学院的水平,政府和教育部已经认识到了,也在努力引导,但还没有形成气候。
十一、积极改革,敢于创新。
(1)校长是课改的灵魂。只要校长有课改意识,并付至于行动且持之以恒,那么一切事情都能办好。美籍华人陈校长就是一个实例,她就创造一个奇迹。(2)管理是创新的基础。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学校管理千头万绪,但是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围着学生转,就会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
(3)创新是学校的支柱。没有创新,学校就是一潭死水,学校就没有生命力,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就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4)校文化是净化心灵的催化剂。我们要有理念,更要落实。
中国有悠久而厚重的历史,也有优良的传统,虽然与美国的文化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去改变,有必要的是去了解。尤其是让我们的学生去了解,因为教育国际化将是趋势,我们要用国际化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鼓励自己。在这三周里,在我个人眼里观察到的美国教育发展和社会的其他领域,处处显示出了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良性循环并仍然不断奋进的一种景象,这向我们充分地展示了世界一流发达国家的面貌,令人大开眼界、收获良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不断加大的支持力度:“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推广、“两免一补”“蛋奶工程”“特岗计划”“基层教师出国研修”“异地高考”等等项目上都显示出了我国政府力图使教育步入一个全新阶段的决心。恰逢此时传来好消息:在前几天温总理两会作政府报告时说: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将首次达到数年前的承诺——要占全国年GDP的4%,我们陕西省更表态将确保今年全省教育支出将占到财政支出的16%!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中去,无论结果如何,奋斗的过程也必然十分动人!
古语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赴美研修之行,对我们来讲真是印证了这句老话。零距离的接触美国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使我们对西方的“先进”有了更准确的认知,修正了以前一些偏隘的看法,对事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视野也更加开阔,这势必会成为对我们日后职业发展路途中的最佳鞭策和动力,促使我们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戒骄戒躁、脚踏实地、虚心求知、完善自我。带着此次美国之行的思考和感悟,带着对生活的感恩,牢记责任,努力工作,将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实现!用行动来感染、影响和提高更多人的素质,向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
同时非常感谢岚皋县教育体育局给我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2012-3-19
第二篇:2015年琼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报告
2015年琼山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修报告
海口市琼山第五小学
王君勇
感谢区委区政府、琼山教育局、琼山教研室精心组织了这次为期四天的区骨干教师培训,让我们有了一个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在这四天的时间里,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省内外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无论是教育教学新理念,还是优秀教师教育个例,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学习又逐渐地使我变得充实与干练。在职研修期间,我认真听课,深入思考,与同伴交流。在培训学习的每一天里,专家们总能让我们思想上产生共鸣,整个培训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和启发,也留给我太多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们听到了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本次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教师要博览群书,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这种所谓“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长时间以来得到教育界广泛认同;教师的这桶水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行,否则三五年教下来,水桶早就见底了。特别是在如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传播速度迅速,世界一下变小,大量的信息汹涌而来,学生学逢其时,借助网络,如虎添翼,在信息的占有上,未必逊于教师,他获得信息的方式,甚至有可能超过教师,因而他所需要的也就远远不止是“一瓢水”。所以,对于我们教者,特别是语文教师,在阅读积累上就要有新的追求,一定得以源头活水作为我们的“一桶水”。但扪心自问,自参加工作以来,自己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作为不读书的借口,对于学校布置的读书说书任务也是存有应付心态。可是在听完俞玉萍老师的讲座《做一个幸福的读书人》之后,让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师要做一个有智慧、有爱心、让自己快乐,也让学生快乐的人,要想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更加的吸引学生。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一个素质好的老师,讲课再差也差不到哪去。一个素质差的老师,讲课再好也好不到哪去。只有课堂上的生动语言和有深度的提问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才能讲出生动的一课。听了俞玉萍老师的报告,才知道读书对于我们老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也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二、重回起点,简约教学。
听完徐长青校长的讲座《重回起点,再看教学》后,更是让我产生思想震撼,他从冗繁走向凝练,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他提出“三不讲”,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这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的;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这里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对呀!简约教学,我们天天说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如果 我们的教育走向简单,不因形式的复杂与繁琐而让学生远离学习,这不正是一种真实、自然、以人为本的学习吗?
徐校长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动态复杂的,我们要研究,要做复杂性思考。教学的过程是简单的,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简单的方式去教学。课堂教学是常态生活的,呈现要简单,简单到从不拒绝任何一个学生的参与。
简约教学追求的是朴素灵动、反璞归真,以真实的呈现突出核心目标。在思考和梳理的过程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在我的脑海形成:“课堂迫切需要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实现有效的教学就是走向简约教学。
三、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听了孙向阳主任的讲座《教师如何做研究》后受益匪浅,这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新的起点,鞭策我。以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总觉得做研究是理论家的事情,离我们很遥远,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但听了孙主任的讲座后,我认识到教学研究对于每一位老师都是必要的,任何一个教学教得好的老师,都是研究型老师。对于孙主任这样的说法,我十分认同,只有研究了,才能真正发现问题的根源。只有研究了,才能真正找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型教师才能胜任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 性学习,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我们一线教师的研究,可以切合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就要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成功。教师要做一个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经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养成对自己的教学与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习惯,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点。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努力让自己学习型、研究型的优秀教师。
第三篇:赴美研修培训思考
培育学生的自信乃教育之魂
--赴美研修培训思考
湖北省特级教师、正高职高级教师、宜昌市夷陵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万永翔
湖北省首批特级教师赴美教育培训团研修活动已经如期顺利结束,但“训有尽而意无穷”,此行带给我们每个人的震撼和思考永远不会结束。这种震撼和思考必然会渗透到我们今后的教育活动中,乃至伴随我们终身。
在培训结束前的汇报交流会上,我们不少老师在发言中表达了他们一些独到的感受和思考,比如美国社会的环境优美、多元包容、社会公平、人文关怀、忧患意识、创新教育等等,不一而足,给人良多启迪。对同行们的感受和思考,我深表赞同。但我却在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美国社会飞速健康发展起到根本支持作用的教育,究竟培育了学生怎样的精神,以至于他们能肩负起美国发展、发达、领先的历史重任?
经过认真的观察、感受、学习、参观、交流和思考,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美国学校教育是从根本上培育学生的自信。质言之,培育学生的自信乃美国教育之魂。尽管中国教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有着自己的成功经验,但这一点上,恰恰是我们非常缺乏的,或者说是我们在理论上、口头上宣扬着,在教育实践中却有意无意地漠视着。
其实,美国学校对学生自信精神的培育,早已在社会上生出了巨大红利,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美国社会的健康、和谐和强大。事实胜于雄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教育的成功经验,应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美国的地理环境固然得天独厚,但并非处处优美宜居,也有很多沙漠和荒漠,但美国为将来和子孙计,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可谓不遗余力,尤其是建立了科学有序的长效机制,而不是为了短期利益杀鸡取卵,去破坏它或先破坏后治理。这是不是一种自信?别的不说,加州、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等,境内都是动辄几百公里长的沙漠,但固沙的耐旱植物整齐地点缀其间,大风过处,居然见不到沙土飞扬的景象;在洛杉矶二十来天,每天在街上行走多次,竟没有擦过一次皮鞋。这些是不是奇迹?
我们培训所在地洛杉矶,除了拥有少量高楼的市中心外,其市政建设远远赶不上中国,没有中国的豪华铺张,更没有中国的面子工程。这里的街道有些破旧,也偶尔有些零星的垃圾,房屋也似乎有些沧桑感。但街道两旁是造型别具一格的卖场和餐饮店,是设计颇见匠心的别墅式住宅,花草树木各成美态,争奇斗妍,让人疑为园林仙境而非繁华都市。我们所见到的旧金山、圣迭戈等城市莫不如是。可以说美国人将住宅、庭院、街头的建筑和装饰当做了一种艺术在追求,而非蝇营狗苟的世俗实用。没有高度的自信,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在国内,几乎见不到车让人的场景;但我们知道,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都是车让人。但只有身临其境,真切享受到车让人的“礼遇”后,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体会到美国人对生命的尊重。十字路口,只要是行人在通行或正准备通行,按交通信号灯的指示,本可以通行的车辆却都停下来等行人过去。入主干道的路口没有交通灯,明明有充足的时间进入主干道,但看到行人远远地走来,车主会将车停下,耐心地等行人走近、走过路口,再启动车辆;如果行人迟疑,车主会伸出头来,友好地请你先行。这让我们这些在国内习惯了小心翼翼避让牛气冲天的车辆的国人,在美国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更感受到“人比车高贵”的尊严。美国人的这种素质根源于良好的教育,根源于整个社会文化的濡养,更是一种自信的展示,因为,自信的人展示自身的素养和内在的力量,而不是借助外物的风光来掩饰内心的虚弱。
在国内,由于几千年封建等级制度的奴化,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文化根深蒂固,职业分贵贱,做官受追捧。君不见每年考公务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甚至出现了五千多人争一个职位的奇观!在美国,见不到这些。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在旅馆和饭店里,这些在国内为“有志男人”所不屑的工作场所,我们看到的是大量的各个年龄阶层的男性,他们满脸笑意,充满幸福感地工作着,根本看不到职业贵贱、男尊女卑的痕迹。美国人这种平等的职业观从何而来?大的方面当然是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学校对学生正确而自信的精神的培养,也是功不可没的。当地时间5月10日,我们参观的普纳姆小学(pLUMMER ELEMENTARY SCHOOL)就给了我们一个最直观真实的答案。边午餐边师生交流的时候,该小学校长让六年级的部分孩子对我们这些中国访问者谈谈自己的理想。有孩子说要读南加州大学,将来当一个医生;有孩子说自己要读一个社区大学,将来当一个服装设计师;有孩子说自己要读烹饪学校,将来当一个面包师;有的说自己要当一个警察,有的说要当一个心理咨询师,有的说要当一个救火队员,有的说要当幼儿园老师,有的说要当一个科学家……尤其是那个要当面包师的男孩儿,说得是那样自信和坦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如果我们的孩子这样说,不被痛斥为“胸无大志”才怪!而这正说明美国人没有职业贵贱的区别,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给自己带来幸福即可。这就是美国学校对孩子自信精神和正常人格的培养,也正是美国教育成功所在!
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也是美国社会充分展示其自信的重要方面。我国对社会弱势群体也非常关注,但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层次,却是近几年的事,很多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有的甚至还没有起步。而美国在这方面起步早,配套制度完善,并且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停车场几乎有与正常人对等的残疾人停车车位,各种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都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无障碍行动,公交车上对残疾人更是提供了人性化设施和服务。每辆公交车前门,残疾人的轮椅车都可无障碍上下。公交车到站后,如果有残疾人要上车,其他乘客需等候。前门会自动放下类似吊桥的跳板,残疾人乘轮椅车上车后,自动跳板收起,司机会帮忙将轮椅车固定在残疾人专用座位处;这时其他乘客才能上车。要下车时,司机将固定轮椅车的部件打开,放下前门自动跳板,残疾人下车后,其他乘客才能上车。
美国没有专门的残疾人学校,而是将残疾人正常安排在学校里,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但必须有几个持专门执照的老师为残疾孩子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把残疾人当成一个正常人对待,有利于培育残疾人的自信精神,养成其健全人格,也让其他孩子自然接纳残疾孩子,不歧视他们,从而为今后正常人和残疾人和谐相处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学校里,我们看见残疾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正常学习,快乐玩耍,一点都不自卑,心中不由得震撼不已!我在想,我们的学校教育有给残疾孩子以正常人的自信了吗?有给正常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残疾人的胸怀了吗?
文化的多元包容是美国强盛并且永远领先的法宝之一。半个世纪前,马丁·路德·金以《我有一个梦想》的著名演说唤醒了世界,他梦想有一天,他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他的梦想早已实现,黑人总统、黑人科学家、黑人将军、黑人文体明星等等,已经成为美国的一大风景。而且,其他肤色和种族的人,也在美国享受着平等的待遇。有调查统计,美国在家里不说英语而说自己本民族语言的人有54%,也就是说,美国现在少数民族至少在54%以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众多不同民族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国度里,必然产生碰撞,这就需要包容,最后相互吸纳,形成合力,共同进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容乃大的胸怀和高度的自信,需要学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我们参观的山谷艺术与科学高中,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样本。该校是一个根据“将艺术融入每个学科”的设计理念而兴办不到一年的高中,但我们却从中看到了多元包容、高度自信的精神内核。该校学生虽然住在附近,但他们却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全校学生说165种民族语言的,很多人的英语基本交流关都没有过,但他们却融洽地生活在一起。和很多公立学校一样,学校还专门开设了“英语学习者”课程和家长学校,帮助那些英语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和家长,使他们建立自信,迅速融入美国社会。
大胆的自我展示是美国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惯用手段。美国中小学课堂教学非常活跃,师生关系平等融洽,教师会采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合作探究,大胆表现。由于美国中小学班额小,一般只有24-30人,老师会照顾到每个学生。无论是知识型课堂,还是能力型课堂,抑或二者结合的活动型课堂,老师都会在说明学习要求之后,略作引导,让学生或读书,或思考,或谈论,或合作完成任务,最后配对或分小组在台前展示。无论对错,学生都会大胆说出来;说不出来时,老师会鼓励引导,其他同学也会加以提示。展示完后,老师和学生都会给予展示者以激励性评价,老师也会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上,有高年级的学生做老师的助教,这既是学生的一门课程,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还有学生会主动做些诸如分发纸笔、学习道具、实验工具等服务性工作。若掌握了课堂学习内容,经老师认定合格后,学生可以中途离开教室。有陌生人进教室,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自己主动打招呼问好。学生在课堂上不必一本正经,自由度比较大,可以下位喝水,可以下位拿纸擤鼻涕,可以小声交流,等等。但前提是自由有度,以不破坏课堂氛围、不影响老师情绪和其他同学的学习为基本要求,不允许睡觉或喧哗。这些本质上是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育学生的自信精神。
上述美国社会现象或特征,美国中小学不同寻常的做法及取得的成就,自然也有其他深层次的因素,但教育尤其是对学生自信精神的培育,无疑是最本质的因素之一。所以我认为,教育的灵魂在于培育学生的自信精神。换句话说,把学生培育成了具有自信精神的社会人,教育方能被称为成功的教育,国家才能有无穷的发展原动力,才能强大无敌。
反观我们的教育,虽然有不少成功的地方,但也存在太多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我认为不在课程设置,也不在教学方法,而是我们的教育缺乏对人应有的尊重,缺乏对学生自信精神的培育;甚至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还在共同地有意无意地摧毁着学生的自信。这并非危言耸听!比如,我们的教育方针常常提“全面发展”,结果在教育实践中被异化成“各科优秀”。但谁都知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禀赋、兴趣和爱好,按照被异化了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行教育,不仅会挫伤很多学生的自信心,还会造成如韩寒所抨击的“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的恶果!具体到教学中,学生总有优势学科和薄弱学科,我们常常不是鼓励学生在优势学科方面有所作为,而是突出和放大学生的薄弱学科,让学生觉得在这些科目上一无是处,并花大量的精力去弥补。最终薄弱学科没补上来,优势学科倒没了任何优势。当然,为了高考,薄弱学科肯定还是要补的,但不能没有限度。再比如,学科教学,本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确定教材的使用和训练题、考试题的难易度,但我们就有理科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公开宣称:“题目就是要难!”结果,成绩不仅没起来,反倒把学生吓怕了,仅有的一点兴趣和自信被摧毁了。我不知道,我们这些老师都干了些什么!
还有,我们有同行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教育比美国好,美国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比中国强”。对这种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一是因为,说中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比美国好,无非是中国学生成绩好。但这种“好”值得打个问号,因为充其量就是会做题,而且是用高压手段,采取时间战术(学生是没有周末和假期的,新课程教学实施后情况更严重)和题海战术获得的,至于说相应的能力,尤其是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严重缺失的。既然如此,还能说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比美国好吗?二是这种说法本身就严重不合逻辑。我们知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既然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比不上我们,那“美国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比中国强”又从何而来,难不成高中和大学教育是上帝突然赋予他们灵光?!所以,我认为,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教育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是成功的,仍然比中国强。而这种强,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去比的那个成绩,而是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精神尤其是自信精神的培育。这是我们应该也必须正视的。
我常说,教育应该是一件让学生和老师都感到幸福的事!可是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给学生幸福,而是把学生原有的一点幸福给残忍地剥夺掉了,甚至是无情地加以摧毁!现在我们正不断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合作交流,进行比较研究,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但是我希望,我们不只是在比较静态的结果,得出有失偏颇的结论;不只是在学习教学方法等细枝末节的东西,在那里沾沾自喜、吹嘘卖弄。我希望我们能抓住美国教育最根本的东西--培育学生的自信精神,因为在我看来,这实在是教育的真谛和灵魂所在,实在是教育走得远的不竭原动力!
2012年5月25日定稿于宜昌
第四篇:中小学校长培训研修报告
内修素质 外树形象 科学管理促发展 ——**市中小学校长培训研修报告 2010 年 2 月 27 日,**省**市举行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网站开通暨 2010 年校长培训班开班典礼,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市教育局局长强国在讲话中说,举办中小学校长国家级网络培训,是我市 2010 年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步伐的重要举措。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在管理工作之余,我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去认真的学习这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对每位专家所讲的课程,我认真的学习,认真的思考,并在现实的教学管理中应用,争取把自已的政治素质提高与业务水平提升结合起业,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这过程中,我还不断地研究和把握教育规律,完善以学校管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能力。我校是**省三星级高中,也是全省唯一的一所完全民族中学和苏******接壤地区规模最大的民族中学。近几年来,各级领导的关怀,素质教育的春风,争创省三星级高中工作的开展,给丰县民族中学的发展带来了空前契机和无限生机。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校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在县内、市内、省内乃至苏******接壤地区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五篇:中小学校长培训研修报告
中小学校长培训研修报告
广西田东县那拔初级中学黄正奎
内容摘要:中小学校长培训意义重大,关系到整个素质教育贯彻和实施的效果,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以及新动态,指导基层教育有条不紊的开展。
转眼间,一年的培训已悄然结束,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样的网上培训活动,同时也借此感谢网上专家们和班主任在学习期间给予的巨大帮助。
一年的时间有限,但这次的学习收获却是无限的。专家们站在时代的前沿和统揽全局的高度,吹奏着令人激动的号角,从政策解读、依法治校、文化创建、教育改革、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自主发展等方面给了我们无私的培训,使我们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方法技能上的增长。可以说,这是一次短暂的学习,又是一次长久的积淀,它给了我轻松的学习机会而又取得沉甸甸的收获。现将一年来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是“网上得来终不浅,觉知此行要躬行”。一年来聆听教授们的讲座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像陈小娅副部长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宏观形势和任务》一课,历数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础教育的成就,指出了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机遇,提出了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让从事基层教育的我们对党的教育发展思路有了更明确的了解,增强了教育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只是网上的一课,却胜过十年之书,用“知辱而后起”形容并不过,也许还有更多的人对这30年来基础教育的巨变知之甚少,这一课无疑是一堂历史教育之课,责任教育之课,鞭策着我们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激励着我们坚强的扛起祖国教育的大旗在山区里一步步跋涉着、守望着。
二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网络活水来”。时代在前进,教育在发展,在教育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吸取新鲜的知识,不断实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李烈教授的《构造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主动发展》的亲切讲座让人如沐春风、如吮甘雨,对于山区学校的中老年教师有极大的鞭策作用,特别是在即将实行的“绩效工资”的影响下而产生种种不思进取的心态有更好的催醒作用。它建立民主团队、转化办学理念、构建学习网络、鼓励自我超越、生命和职业统一、转变管理角色
等构造学习型组织的指导,不只是给我们提出一种集体学习,共同进步的组织创建,更像是拷问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灵魂:要想静而独清,唯有知识的洗涤。
三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如果说众多专家们的讲座课件是一年里培训里的珍品,那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钱志亮的《有效课堂哪儿来》则是这些珍品中的奇品。他把有效课堂的含义、特征和要求讲得如此清晰;把有效课堂的前提切得那么适中;把有效课堂的条件备得那么充分。其实就像一个娓娓道来的智者手把手教给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敬业、有专业、有备课、有效课。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他能让我们对比找出自身差距,反复琢磨和钻研把课堂变成一种趣味、一种享受。
一年的研修期间我积极向网络培训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课堂,学习同行的长处,经过了这次的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思想、提高了我的认识、增强了我的能力。下面就这次培训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山区中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一是兴趣叩开求知之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语文特有文采和修辞去潜移默化每个学生。譬如,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有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有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有激情朗诵导入;也有提问启发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让他们在无意中叩开学习之门。
二是爱心铺满求知之路
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去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在教学法工作中,学生总是不愿意向老师说心里话,或生性内向,或有逆反心理,或是因为意外打击,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面对这样的情况,如果大发雷霆或者置之不理,都不能解决问题。我都能做到:分析原因是前提,因人而异是原则,对症下药是办法,爱生之心是润滑剂。以自己的真心、爱心去理解他们,感动他们,让他们受教育的过程充满爱的教育。
三是积累铺垫成才基石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一年的研修期也证明了这点,急于求成不行,快速听课也不行(网络限制连续听课不超过五小时,否则不给记分)。叶圣陶老师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在平时教学中,我认识到积累的巨大作用,让学生积累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积累名师名篇;积累名言警句、典故佚事。在平时的生活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就会增加了语言的文采,丰富了思想,提高了理解和鉴赏水平。
四是方法插上腾飞翅膀 老子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语文学习中何尝不是如此,教人知识不如教人方法。在教学中,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双基”训练,我更注重以方法为先导,探求语文学习的的规律,系统的掌握语文一般常识,提高语文素养,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发展思路紧紧的实施分节、分点、分章落实,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收获,为理想的实现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次的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感受到新思想新理念的和风,沐浴着课程改革的阳光,在自主探究的教育之路上快乐的前行,虽然山区的教学很单调、枯燥,但有这么多的专家、教授给我们指点,使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痛并快乐着,学习期将满,但终身学习、终身从教仍将继续,这次的培训只是一次开头,一次起程,我将在无限希望中守望着这一神圣的职业。
201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