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

时间:2019-05-12 05: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

第一篇: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

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小山小学 梁茜琳

一、学校领导、教师、家长的角色定位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凡事绝不能以谁为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各自的角色后才能更好地去履行相应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一)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角色定位

学校领导首先是鼓励士气的组织者,他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庭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其次是家校合作的策划人,他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的学校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最后是家校活动的实施者,合作中有和谐的,也有矛盾的方面,学校领导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和个人能力能够机智地处理家校间的矛盾。总之,学校领导有责任激励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参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协调、管理、资金支持以及对家长参与活动表示赞赏等方式来帮助学校。

(二)家校合作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他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他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教师进行一次家访,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作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组织实施。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应该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和尊严,去影响孩子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或家长在孩子心里的地位,教师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告诉家长,让家长感到荣幸,教师也要帮助孩子在心中树立起父母的伟大和无私,教师是家长和孩子联系的纽带,是家长的朋友,学生的知心人。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宜,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例如:一个学生数学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短信?带口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领导再转交给家长,或许效果会更好。教师用真诚去对待家校合作,一定会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活动来。

(三)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角色定位。

美国学者兰根布伦纳和素恩伯格把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角色分为三类

1、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有关研究发现,当家长的这种角色参与学校教育时,他们能成为其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者,家长的自信心以及家长对其孩子和自身的教育期望都能随着参与有所提高。

2、作为学校活动自愿参与者,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帮助教育学生,可就某门学科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等。

二、家校合作关系建立的关键 在学校管理者、家长、教师这三者中,他们之间的角色转换,换位思考,是建立良好家校合作的关键之一,大家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可以彼此谅解,达成共识。

关键之二是创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营造合作气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积极的态度,学校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教职员工度量要大,要能接纳家长,有时教师会受到家长的批评,责怪,威胁。和家长的合作不是很愉快,我们还是要把家长看作是我们的上帝,彼此信任,消除隔阂,要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成为合作伙伴,那么一定会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实际的行动,能够让家长真正介入学校事务的合作中来。

关键之三是与家长合作离不开语言的交流,老师要有诚心和富有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要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下列几种方式能更好地与家长沟通:

1、认真听对方讲话,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全神贯注于对方,与对方进行视力接触,通过相应的身体语言(如身体前倾,面露微笑,点头,握手)表明你的注意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对方所讲的内容上。

3、用开放式的陈述句对对方所表达的意见和情感作反应。

4、尊重对方,承认对方的意见对解决问题的至关重要。

三、家校合作的途径

家校合作的有效建立,必须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同样家长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改革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与互动,下面介绍几种家校合作的常用途径和方法。

(一)家访。家访是学校和家长联系的重要渠道,教师每月对每位学生要家访一次,班主任每年对学生要家访一次,家访过程中要作好家访记录,要求家长签字,面对面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埋怨、不指责、不批评,切实寻找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家访要了解家庭背景,人员结构,家访过程中要有礼有节,不能告状式家访,家访时,一定要让孩子在场,教师要有诚心和爱心要多表扬孩子的进步,真正起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二)家长会。

家长会是争取家长配合的有效途径,形式可以由家长进校举行家长会,家长会每学期举行两次,期初一次,期中一次,各年级组长主持,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汇报学生成绩,指出学生问题,介绍班级现状,沟通家长意见。学期结束时也可以利用社区由教导处、德育处、年级组长、班主任走出校门到社区召开家长会,主要是汇报成绩,向家长宣传假期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家长起一个监督作用,同时把行为规范极差的学生交给社区,形成一个三结合教育合力。

(三)家长参与教育。

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以了解学校,认识学校与学校保持一致。每个年级都要建立家长理事会,作为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方针、政策的制定,参与学校后勤的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让家长进教室听课,家长与子女相互交流,使教育教学更透明

(四)密切亲子关系,为家庭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安排学生做“三个一”即:帮家长洗一次脚、做一次饭、说一句悄悄话。家长安排子女为教师也做“三个一”即:帮教师做一张贺卡、打扫一次办公室、提一条意见,通过学生这个纽带把家长和学校联系起来。

(五)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qq群、微信群等及时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体育健康、获奖处分、重大活动、调整作息时间、临时加班或放假等信息反映给家长,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一个深刻、全面和真实的教育,必须是教师要了解家庭,作好与家长合作的心理准备,并且要积极鼓励家长成为学校的密切伙伴;家长要承担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积极参与学校事务,本着对教育的负责,用积极的态度成为学校的智囊,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二篇:我的一次家校联系案例分析1 梁茜琳

我的一次家校联系案例分析

小山小学 梁茜琳

【案例背景】

我们都知道,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教育才能成功。如果教师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也不知道孩子在校的表现,二者相互脱节,就会形成教育的盲区,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所以,家长必须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案例事件】

去年我们五一班,有个叫许光宇的男生,他性格外向,活泼,在班内很有同学缘。但是唯独学习总是拖拖拉拉,上课不会听讲,课下不主动写作业,打游戏机,学习成绩全班倒着数。我试过谈话、批评都没有效果,于是我就进行家访。

开始,我来到许光宇家时,他很害怕,怕家长了解情况后责骂他,躲在自己的房间不敢出来。然而我家访绝不是单单“告状”,而是和他们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有关情况,和其家长共同研究、分析、制定帮助他的最佳方案。许光宇不怕了,向我敞开了心扉。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变了,坏毛病改了许多,学习也有所进步。现在上初中后的许光宇还常常和我联系、谈心,把我当成了他的知心朋友。【案例分析】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我们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另一方面还应大力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与沟通策略,让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彰显重要的作用。当然,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还有很多的制约因素,这些因素中有来自于教师、学生方面的,也有来自于家庭方面的。下面就这些制约因素谈谈自己的初浅看法。

一、教师、学生方面的因素

1、教师对家校沟通的认识和态度不够积极,教师对家校沟通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这一沟通的重要主观因素,如果充分认识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则家校沟通可能收到实效。

2、家校双方沟通渠道的选择。家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的基础,是合作的前提,所以班主任应当开通多种双向信息交流沟通的渠道。

3、学生的沟通作用。学生在家校之间所做的沟通作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家庭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也在下降,参与活动的频率也在降低,所以对于不同年纪的学生,应当采取不同的合作模式。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1、家长对教育责任的分工观念不同。现在的学生家长已经有了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认为有必要和教师及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他们会主动监督和督促学生的作业和学校活动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

2、家长的素质。这是一个很直接的因素,不可否认,家长素质越高,合作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效果也越好。同时,家长的特性也影响着家校的合作,所以在面对不同的家长的同时,学校要区别对待,这样才可以使家校合作开展的顺利,才可以实现合作目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要充分掌握这一有利条件,积极发动家长配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如何与家长进行融恰的沟通,至关重要。确实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很重要:

一、本着尊重的原则与家长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切忌动不动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二、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

每次家访我都事先与家长约定,不做“不速之客”,以免使家长因我的突然来访而感到不自在。家访一定要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有时请数学老师陪同。一方面显得我们较有诚意与重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在家访中我表现出了足够的诚心和爱心,讲话也特别注意方式,多表扬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尽可能委婉的表达。如果我们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切记,表扬学生就是表扬家长,批评学生就是在打家长的脸。

三、倾听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我们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我就多报忧,少报喜,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确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家长沟通时的方式无处不在,涉及的内容更是方方面面,但一定要注意向家长“多报喜,巧报忧”,更要把教师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工作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第三篇:家校关系中的师德6

家校关系中的师德(板块六)

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家长的心理状态和由此引发的教育方式,探索拓展家校联系的新途径,以提高教育效果,也显得格外重要。

家校联系结症:

一、家校联系,要经营“放心”二字

在我们学校、老师为家校联系问题而苦恼的同时,反观我们周围的名校,他们的家校联系往往都是如鱼得水,开个家长会,家长们都很准时,有时一来还不止一个。平时的家校联系家长不仅配合很好,而且遇到问题时也经常很主动地找学校和老师询问了解情况。是我们学校的家校联系工作做得不够细吗?未必如此,有些名校在家校联系方面的做法并没有比我们学校好。甚至有些名校在此方面的做法与我们学校比起来还要逊色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其原因何在?我想,就在“放心”二字上。不少名校之所以是名校的原因,是社会、家长心里对学校很“放心”。“放心”二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放心”必须建立在理解、信任、支持的基础之上,“放心”,与其说是一种对学校教育的认同,不如说是对学校教育有一种“战友”、“伙伴”情感依托。“战友”、“伙伴”体现的是什么?是一种情感!当我们仍然在探究家访该做些什么、家长会该怎么开的时候,是否可以换个角度,先问问自已:“家长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家长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伙伴”与“战友”?

家长最喜欢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老师是最关键的。做得再好的家校联系,如果没有从改造学校、改变学校、教师形象入手,那只能说是流于表面、最终流于形式的“联络”。情感的依托,只有从信任开始!

家长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伙伴”、“战友”呢?大凡是伙伴,大凡是战友,都是并肩作战、荣辱以共、“共享”、“互动”中产生的友情,是任何攀交情、物质诱惑所不能取代的。一个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一小部分,但却可能是家庭教育的全部。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反思我们的人性化育人方式那样,将我们所倡导的师生间的“民主”、“共享”、“互动”的伙伴关系,也同样做为我们的家校联系的目标呢?

家校联系,就要努力营造好“放心”氛围,才能走进家长的心里!

二、学校联系,要还原“主角”位置

一提起家校联系,我们就会想到《告家长书》,就会想到“家访”,想到“家长会”„„等等。但细细一想,到底谁才是家校联系的主角,是学校,是家长吗?教育中孩子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主体,而家校联系里,为什么学校、老师还是一厢情愿地唱着主角呢?

学生才是家校联系的主角。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对于今天的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惟一的“教育”晴雨表——今天,孩子放学高兴了、伤心了,孩子回家早了晚了,孩子打架了,孩子成绩不及格了,孩子讨钱说要交学费了„„

一个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可能不全是老师们关注的重点,却是每位家长关注的(几乎)全部。

三、解好学生的“双重性格”关

做好家校联系,“让孩子做家校联系的主角”,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要让孩子真实“反映成长”。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不是为学校“育人”,而是为社会、家庭育人。如今的许多孩子,在学校是好学生,遵章守纪、热爱劳动,礼貌待人,助人为乐。但一离开学校,脏话连篇,傲慢蛮横,懒惰成性,我行我素。这样的孩子,家长如何相信学校教育得力,“疑”心一起,诚信焉存,这样的家长如何能与学校处好关系?

解好孩子的“双重性格”关,就要在学校加强性格品质教育,让孩子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言行一致,向“好”看齐;要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引导孩子参加有益身心的活动;要形成家庭、社区监督机制,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儿童”的评价权真正交给社会,交给家长。

四、做家庭沟通的红娘

家校联系之所以举步为艰的原因,很多是“家庭沟通”难的问题。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家庭生活中的难题。由于“独”,使他们更容易表现得自私、孤僻、任性、娇气。再加上有些家庭教育的不得法(如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庭教育)。孩子与家长的“代沟”日趋明显。普遍现象是:在学校与老师、同学交往尚可,可一回到家,与家长沟通经常是漫不经心甚至是“懒得搭理”。家庭“沟通”难是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不用说寻常“百姓”,就是有些“名师家长”也深为无法与孩子沟通大感头痛。

引导孩子学会与家长沟通。是让孩子在家校联系中唱好主角的前提。要端正孩子沟通的态度,懂得尊敬长辈,言辞有礼貌;最重要的是教给孩子沟通交际的技巧,多创设一些普遍性的话题,如“不满意家长给安排的活动怎么办”、“对家长言辞、态度不满怎么办?”、“如何让家长接受你的意见”等,让孩子懂得遇到问题时,如何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去年,18个省市自治区“孩子与父母沟通现状”调查显示,有31%的孩子不满父母与自已交流的口气;18%的孩子对父母否定、贬低、侮辱自己表示不满。这意味着超过半数的孩子对今天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提出了异议。

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要改变传统家校联系重于交流学生学习、表现情况的单一作法,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座谈会等形成,引导家长们学习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让家长学会做现代父母,懂得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还要多开展亲子活动,以孩子喜闻乐观的游戏、活动形式,让孩子与家长在活动中并肩作战,密切协作。

学校做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红娘,不仅通过双向的民主互动,让家长们学会营造新型家庭的时代氛围,也让孩子们在感受、体验亲情中学会尊重,学会协作。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的素质决定家庭教育的层次。家长自身的知识、品德、性质、情趣、修养、仪态、举止、言谈等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导向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家长的心理素质及其在教育子女时集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决定其对子女采用何种教育方式。家长对学校的态度,表现出了多种不同层次的心理水平,而家长不同的心理水平,对其家庭教育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家长比较普遍存在如下几种心理状态的倾向。

一、依赖心理。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衣食住行是家长份内的事,而教育则由学校、教师负责。因此这类家长初次见到教师就忙不迭地再三说明:“你们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我们家长文化水平低,不懂教育方法,不能辅导学生,这孩子平时只肯听老师的话,我们只好拜托老师多多管教。”这爽直的几句话就把教育子女的大事拱手推给了学校,依赖老师去管教学生。这些家长的潜意识里认为教育学生只是老师的事,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只管自己的孩子“吃饱穿好”,较少过问子女的教育问题,有时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掩饰子女的缺点。一旦 子女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不合家长的心意时,家长就容易出现烦躁情绪和不满的心理状态“恨铁不成钢”,于是常常不问青红皂白狠狠地训斥子女甚至打骂一顿了事。这种由依赖心理产生的触及皮肉不碰思想的简单做法,往往治表不治本,反而会逐步形成家长与子女对垒的局面。

二、应付心理。俗话说:“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是最了解子女的个性特点的,应该充分发挥 两者之间在血缘基础、感情纽带、教育时机方面的优势。而有的家长懒于通过过细的工作来因材施教,在老师那里如何了解的情况,就原封不动机械地照搬给自己的子女,并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变通的措施。在家校联系中,家长往往只是简单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愿听喜不愿听忧,遇到子女出现问题时只是不加分析地应付。这种被动应付的状态,与所期望的教育效果常常适得其反。

三、合作心理。与上述只产生单向效应的家长心理不同,合作心理是家长既信赖教师,又经常主动地和教 师联系,如实地反映子女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同时积极地向教师了解子女在校的情况及现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家长和教师可以一起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共同商定教育的对策,彼此分工合作。这类家长明 白教育子女必须透彻地了解子女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在与教师的交流中,不断分析,采取符合子女心理需要的正确的教育手段。所以,一旦他们发现问题之后,都能采取积极地与教师合作的做法,分析原因,帮助子 女吸取教训,尽快改正错误缺点,这样就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目标心理。家长能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各方面素质的水平以及学校的要求,认真思索,对子女提出切 实可行的近、中期目标,并善于进行目标管理。经常观察、督促、鼓励、矫正子女实现目标的可达程度。家长能主动地和教师商量目标的可行性,与教师一起分析子女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身体条件等心理、生理特点,制定出实事求是的目标和教育措施。尽管目前这类家长为数较少,但由于教育效果明显,因而这种做法能起到引导和榜样的作用。

家长在家校联系中所反映出的不同心理水平,决定了他们家庭教育的不同层次。要使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学校同步,就必然要改变某些家长的心理状态。当然,家长对子女和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的差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短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是特殊的血缘关系,这种关系是不能够改变的。所以要矫正家长对子女教育所产生的心理偏向,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最优化的途径应该是教师与家长经常地、作有目的且富有感情的联系。

教师与家长联系的目的是让家长了解学校、班级近期的教育内容,孩子成长的教育氛围和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使教师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以正确地把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沟通教师和家长思想的过程中,可以尽力克服家长的依赖、应付心理,做到彼此了解,相互支持、互树威信,共同研究教育措施。同时,也可以增进和培养相互间的情感,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显然,要达到上述目的,单凭目前的教师家访是不够的。我们要寻找新的载体,探索家校联系的新的模式,使家校联系在更高层面上,显示其更好的效果。应该把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三个层次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结合在一起。

教师与家长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三个层次的联系途径之间不是互相割裂、毫无联系的,而是随着家长心理水平不断递进,其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愈趋合理,形成一个把子女放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背景下,以提高子女身心素质为目标的家校联系系统。

一、教师与家长常规性的联系途径

1.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进程,一般期中、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沟通情况。因为时间有限,双方只能肤浅地了解面上的情况。

2.家庭访问。一般情况下,普访能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校内外表现;随访是发现苗头,即与家长联系,做 到有问题及时解决;定期访是对有问题的学生跟家长商定定期联系,互通情况,随时督促教育。家访能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家校联系,最大的作用在于能改变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依赖心理。

3.家长来访。能充分发挥家长教育子女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适当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电访信访。随着通讯事业的日趋发达,教师与家长有情况可随时用电话联系,便捷快速,但也受时间限制。对一些家长工作在异地的,通信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5、使用好“家校联系册”。这是我们老师每天与家长联系最直接的方式,通过家校联系册,可以处我们老师与家长之间无形地建立起一种互知互通信息的关系。但是就目前的使用的状况而言,虽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但还需不断改进。

常规性联系的确能了解学生(或子女)在校内外的表现,也容易掌握部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能改变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完全依赖学校、依赖教师的心理状态。但对教师而言,学生面广,工作费时。要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需要,单靠这条途径很难达到目的,为此,教师与家长的联系途径必须拓宽、加深。

二、教师与家长研究性的联系途径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知识,采取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观以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成材动力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利用个别谈心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层次、心理素质水平进行调查,这样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内心世界和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和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及时、有效地互通信息,适时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请属于相同类型学生的家长在一起共同研究教育方式。

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能在科学的前提下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较好地合作。能够做到处理问题及时,针对性强,产生的效果就会比较明显。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出主意,家长照着办的毫无主动精神的应付心理状态。定性定量的研究分析,能给我们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这种研究性的家校联系途径应该是十分有效的。

三、教师与家长探索性的联系途径

随着学生家长高学历文化层次数量的增加,部分家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能根据子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类家长人数虽然为数不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发展,他们将代表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家庭教育的目标导向,在独生子女比例越来越大的今天,这种具有目标导向的家庭教育特别会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因此,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法为他们创造条件,协助他们共同来探索家庭教育规律,以实现教育子女的目标。这个过程就是探索性联系途径。

家长沙龙是探索性家校联系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一种很好的媒体。我们可以及时召开共同感兴趣的家庭教育问题的研讨会,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经常提供对学生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各种信息,使家长在了解学生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子女的个性问题,具体考虑对策措施和教育方法;在家长沙龙中,可以请这些家长代表以现身说法介绍育人经验,促使其他家长的心理水平由依赖、应付性逐步向合作、目标性转化。

上述三种家校联系途径的作用机制是:以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家校联系途径,使教师和家长把学生(或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长及其子女的内化水平和外显行为,用调节作为手段,反馈到教师,形成一个封闭的环路,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利用常规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师与家长联系途径,对转化家长的教育心理层次是有效的,对教育子女 成为有用的人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篇: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崔静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嘉峪关市建设路小学崔静 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家校合作这一重要的内容往往被忽视。本文从家校合作的概念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

当前虽然上级各部门以及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但要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德育教育必须走上社会,与广大家长合作,才能显示其巨大的生命力。家校能否有效地合作,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家校合作即围绕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协调好系统之间、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从国外家校合作的历史看,基本是以学校为基地指导家庭教育。在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负其责,互不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家校合作共同教育也逐步地重视起来。我国家校合作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发展迅速,也积累了许多富有创意的经验。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1.家长、教师对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认识问题

家长方面,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缺乏参与意识,或者认为德育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无能的表现,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或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

学校方面,认为吸引、组织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麻烦太多,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以及封闭的教育体制,阻碍着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运行。2.实践中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误区

有时候学校、老师试图在德育教育中,借助家长的力量来打高更好、更高的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一些误区:(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3)活动多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3.将德育教育的重担压在班主任身上

目前,学校从事德育教育的多是班主任。大部分老师虽然在学校的呼吁下,尝试将德育教育融入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但大部分时候,不知道如何去做,最终使其流于形式,没有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身上,更没有将德育教育的精髓内化为促进学生思想、行为进步的因素。年轻教师因教育教学经验不足,很多时候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渗透。因此,优良师资的欠缺,也是制约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瓶颈。4.体化不够,未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教育系统。

只有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网络,综合管理,才能更好地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谁来组织协调?怎样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工作?如何加强家庭德育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各年龄段教师的优势来开展德育教育?如何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在学校德育教育各环节中加以解决?这些都要求有专门组织进行统一规划,把德育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行政工作一体化的系统网络中去。

二、对当前家校合作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1.强化合作观念是前提

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所有教师了解合作的意义及目的所在,并掌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基本要领。学校要消除一切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内部障碍。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其次要捕捉合作开展德育教育时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家长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合作。2.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系统是保证 学校要找到合作开展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自觉加强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思路以及目标内容要一致,双方协调,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把家校合作纳入学校德育教育评估体系,作为评价学校德育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3.专门的协调机构,是提升家校合作开展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

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条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合作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

4.以家长学校为主阵地,形成家校联席活动制度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家长学校的活动,提高家长的素质。学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广开学路,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学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结合实际。定期组织家长委员会会议,并形成活动制度,发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

只有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共同努力,积极整合与拓展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德育教育开展的更有效,才能使我们学生从德育教育中受益,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参考文献】

[1]俞国良.“学习不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 [2]沈贵鹏.“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3]郑日昌.“素质教育与心育”.《中小学教育》.2001年第8期

第五篇:浅论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定稿)

浅论注重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更新时间 2011-2-1 15:38:48 点击数 567 [打印本文] [收藏本文] [收藏到:QQ 百度 雅虎]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独立思考的、尊重社会公德的劳动者。德育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来考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用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影响受教育者,启发他们自觉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德育过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统一才能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我的日常工作中也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家校合作、德育教育、作用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我渐渐在实践中发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学校和家庭至中国古代起就是一体的,在现代学校教育体制下,家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途径,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家长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终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当然,在家校合作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正确的方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首先,我认为应注意与家长平等沟通。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态度问题,应该与家长平等沟通。如果老师与家长联系过程中态度生硬,神情倨傲,每时每刻都是一副好为人师,长者气派,动辄教育、教训人的语气和态度,往往不能与家长平等交流,老师即使与家庭联系的再多,恐怕都得不偿失,甚至适得其反。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与老师是平等的,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不能因为学生的学校表现不好,一味地批评家长,甚至把家长也当成挨批的对象,或对家长大发怒气,应该平等地与家长探讨。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尊重每一位家长。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中的积极因素,多与家长讨论教育问题,并积极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或单独见面时的机会征询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或建议。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努力与学生的家长共学习、同成长,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合作伙伴的整体素质,为真正提高合作效果打下基础。

其次,发现问题应及时沟通。我认为,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的日常表现,寻找每一位学生的“苗头”,并及时告知家长,是优点就让它白天、晚上不间断的扩大影响,若是缺点就得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要求配合教育,让缺点不间断的受到控制,直至被消灭。另外,我还经常把班级里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方式,或者班级近阶段的德育目标通过家校路路通告知家长,有时也会提出小建议,指出哪些方面需要家长配合。这样做,一来让家长感觉受到了重视,增加家长的责任感,让他们更加主动教育孩子;二来引导家长思想,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全面配合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三来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班级,也了解班主任的处理方式,了解学校做了哪些工作,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从更大的范围宣传了学校的教育。实践证明,大部分家长非常赞同这样的方法。他们纷纷回复了感谢短信,也对孩子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之后我再对家长的有效的监督,及时地送上“表扬短信”,并向家长汇报教育成果,不但激励了孩子继续努力,也激励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通过与家长沟通,信息得到及时反馈,随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让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的同时也让家长学会教育孩子。一来一往,家校联系逐渐密切起来。

第三,注意多报喜、巧批评。打个电话、发条短信让家长知道学生取得的进步,对其进行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不可小视的,同时也能激励家长进一步配合学校的教育。再有问题的学生,其身上总有闪光的地方。

因此,在与家长联系的过程中,我都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即使某一个电话、某一次谈话、某一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指出学生的不足,开场白都应以表扬为主。因为教师一旦先表扬了,再提出批评也好,建议也罢,家长从心理上都比较愿意接受,教师联系的目的也最终可达到。如果一开头就是一顿埋怨,一气批评,家长哪怕嘴上服了,心里也不服。就算教师讲的都是真话,家长也认可了这些批评,教师下次再与他联系的时候,他会担心再吃一顿批评,有些胆寒,有些不情愿,就更别指望家长与教师主动联系了。这样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意义就逐渐丧失,家长也可能会离得越来越远。

以下是一个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德育教育案例,从中正体现了家校合作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基本情况: 个性活泼开朗的女生,关心班级集体,劳动表现优异,学习不够自觉,成绩一般。父母对其有比较高的要求,她的表现总是不能让父母亲满意。本学期发现存在借同学的钱不归还的现象。

教育经过: 对这个学生引起重视源于其来到振华不久后的一次数学测验不及格,当时找她谈了话,希望她对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予以足够的重视。在此后的教育过程中,在与家长的联络中,发现这名学生的家长对其有很高的要求,她在学校的表现一直不能让家长感到满意,甚至在有时家长觉得她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孩子,会责骂数落孩子的不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在学校经常对她取得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并帮助她改正学习习惯上存在的不足,使她对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学习成绩也取得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是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同,在家长眼里她依然是个差生。在取得了一定的提高后,她又出现了严重的起伏,学习成绩再次退到了后面。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始终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受挫,并主动与家长再次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看到她一点一滴的进步,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给孩子提出达不到的目标。家长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家里给她提供了比以往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在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又见到了她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

正当我为她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时,在无意间听到几个同学的谈话涉及到她,经过多方打听,发现其存在着借了同学的钱不归还的现象,数额有百余元。据几个同学反应,从上学期末到现在,该同学屡次向其他同学借钱,有些归还了,有些到现在还没有还,借给她的同学几次问其要,她拖欠了好一阵子。

经过向她询问,她承认自己向别的几个同学借了钱。而不能归还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锻炼她的理财能力而给她自己保存的压岁钱存折上的几百元钱已经用完,除了每周家长给的10元钱,她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钱了,更不敢开口向家长要更多的钱。针对这个情况,我给予了她严肃的批评,让她主动向家长说明情况,及时归还钱款。批评的同时,我还对她在零花钱的使用上进行了教育,希望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要和别的同学攀比,更不要胡乱花掉零花钱,对自己的零花钱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能从小就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她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流下了悔过惭愧的泪水。

该学生走出办公室后,我马上想到她回到家后将面临的家长的指责。于是,我先跟其家长说明了情况。其家长对此事表示一定配合学校的处理。正当我想提醒她爸爸不要过多的责骂孩子时,电话那头她爸爸问:“哎呀,老师,这孩子我真想揍她一顿,您说我要揍她吗?”对这样的提问,我突然觉得有点安慰,这充分说明了家长已经改变了过去教育孩子的方式。在与家长的配合之下,该学生的这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相信老师家长的循循善诱,对其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教育作用。

教育体会: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问题,对学生的关心要从多方面进行,而不是只重视其学习成绩的变化。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应对其有全面的了解。对学生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学校家庭的统一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和帮助。

下载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校合作中角色的定位及关系的建立 梁茜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校联系的问题与对策结题报告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现代素质教育更要求根据孩子自身特......

    宝山区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创意”征文通知

    宝山区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创意”征文通知(其他070) 发布时间: 2014年4月25日点击: 170 次审核时间:责任编辑: dys ------------------中学政教主任、小学德育教导:宝山区中小......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小学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碁镇石碁小学 劳桂英 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国际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