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独立设计课堂教学── 一条让初中语文教师尽快适应课改要求的捷径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为此,课标教材编写者针对过去课程管理统得过死,教材编写缺少弹性,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多样化需要的现实,在教材编写时给广大教师留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较之过去,也有所改变,提供的相关资料较多,结论由师生自己去把握。过去我们不少教师对教材和教参依赖惯了,面对新课程的这一变化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行,即丢开依赖思想,借助工具书,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研究与练习”,独立地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其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研读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先不看教参,也不找其他研究资料,独立地研读课文,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摘要地记录下来,提出了哪些问题,每个的问题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探究的教训是什么,每一点只要记下几个字就行。这样做,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力求自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教参,读资料,将自己的见解同别人的见解比较,才会有鉴别能力,才能理性地决定取舍,别人有益的观点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教学引导才能主动,不至于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才会真正懂得探究的内涵,了解并熟悉探究的门道,怎样引导、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才会有数,学生对课文学习到什么程度才不会茫然,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按照探究的正确路径去感悟、体验课文内容,获得思想启迪。
2.细嚼文外文字。与课文阅读直接相关的文字大致有“语文课程标准”“单元阅读提示”“课前阅读导语”和课后“研讨与练习”等。教师在自主探究课文之后,只是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但这篇文章作为课文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借助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只有在用心咀嚼这些课文以外的相关文字以后才能把握。这个环节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细嚼文外文字,把蕴含在这些文字中的课文编选意图和阅读要求挖掘出来,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
3.揣摸“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是对课标能力要求的分解,它具有其他练习题目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无疑应该以“研讨与练习”为主线,将它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几个重点和高潮来对待。但“研讨与练习”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的东西,它只有同特定情境融合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如何使“研讨与练习”情境化?在笔者看来,至少要揣摸以下两个内容。一是“研讨与练习”的适应性,即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难度是否适应自己所教的学生,揣摸如何化解“研讨与练习”的难度。一般说来,对广大农村学校,许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难度都需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或者是将大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或者是围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先作启发性讲解,或者是在解决这个题目之前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视具体的题目和具体的学生而定。二是提出“研讨与练习”的时机性,即揣摸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与练习”出示的具体时间。将“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并不是指按照其先后顺序自然展示即可。教师应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题目,若研讨内容顺序不当,应根据研讨内容对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若研讨某题目需要教师讲清相关问题和相关知识,就要考虑问题和知识所讲的分寸,应在讲到恰到好处时,看准时机引出研讨题目。
4.联系学情拓展。“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就其创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而言的。“研讨与练习”决不等同于课文学习研讨的总和。对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地方实际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和智能水平不同,研讨的程度、内容就有差别。在这方面,教材留下的弹性很大,不同层次的教师无疑有不同水平的发挥。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语文教学“活”的艺术就体现在这里。“联系学情拓展”的效果,关系课堂教学境界的高低。如何联系学情拓展研讨内容呢?首先,应围绕“研讨与练习”那几个重点,针对地方和学生实际做好铺垫性研讨内容的设计。如:要完成《济南的冬天》“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必须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前提。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一练习,在做这一练习之前,教师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应引导学生弄清这样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些景物的描写,为什么?其次,应结合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拓展研讨内容。如果条件许可,学生的视野开阔,认知起点高,一方面可以由“研讨与练习”切入,向纵深探究,另一方面还可以由课内引向课外,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拓展程度的深浅,由地方和学生的实际而定。
5.撰写课堂教案。对教案的撰写,长期以来,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应付检查者居多。这种教案,要么照抄各种出版物,要么按照教案格式抄写教参上的有关文字,要么随心所欲写上几条“筋”,它们有一个共性,教师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几乎没有教师自己的见解。因而,教案的主要用处就是供领导检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这种教案必须立即废止。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安排清楚阅读探讨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拟清教学思路。教案的撰写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内容和步骤”为主,不必严格遵循官样格式。我们提倡教学要有个性,教案撰写同样应有教师的个性,但前提是有见解,实在,实用,务去虚言。
第二篇: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
语文课堂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因此,课标教材编者在教材编写时给教师留有较大的发挥空间。面对这一变化,应该怎样设计课堂教学,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身体力行,借助工具书,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充分利用“研究与练习”,独立地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研读课文内容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先不看教参,独立地研读课文,对课文做些必要的圈点批注。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将自己的见解同别人的见解比较,才能把别人有益的观点内化成自己的,教学引导才能主动;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才会真正懂得探究的内涵,引导学生按照探究的正确路径去感悟、体验课文内容,获得思想启迪。
二、细嚼文外文字
一篇文章作为课文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借助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教师只有在用心咀嚼这些课文以外的相关文字以后才能把握。这个环节要求教师通过细嚼文外文字,把蕴涵在这些文字中的课文编选意图和阅读要求挖掘出来,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
三、揣摩“研讨与练习”
“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是对课标能力要求的分解。因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无疑应该以“研讨与练习”为主线。如何使“研讨与练习”情境化呢?在笔者看来,至少要揣摩以下两个内容。一是“研讨与练习”的适应性,即揣摩“研讨与练习”的难度是否适应自己所教的学生,揣摩如何化解“研讨与练习”的难度。二是提出“研讨与练习”的时机,即揣摩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与练习”出示的具体时间。
四、联系学情拓展
联系学情拓展的效果,关系课堂教学境界的高低。如何联系学情拓展研讨内容呢?首先,围绕“研讨与练习”的几个重点,针对地方和学生实际做好铺垫性研讨内容的设计。其次,应结合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拓展研讨内容。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研讨与练习”,充分利用“研讨与练习”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尽力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灵动、实用。
(作者单位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党店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