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脱贫攻坚资料——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评价指标及标准
贫困对象退出验收评价指标及标准
一、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
(一)“一低”。指贫困县摘帽当年贫困发生率低于3%。计算公式为:贫困发生率=(未脱贫人口数+漏评人口数+错退人口数)÷2014年全县公安农业户籍人口数×100%。如无公安公布的农业户籍人口数,按2014年实际农业人口数计算。
(二)“三有”。指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
1.有标准中心校。包括五个指标: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农村小学6—11个班、12—17个班、18—24个班、24个班及以上生均用房分别不低于5.42㎡、4.20㎡、3.72㎡、3.68㎡。农村初中12—17个班、18—23个班、24个班及以上生均用房分别不低于5.07㎡、4.39㎡、4.10㎡。
(2)电脑配置。小学每100个学生6台,初中每100个学生8台。
(3)图书配置。小学生均15册,初中生均25册。(4)师生比。省下达编制全部核定到校,无截编现象;教职工编制空编率控制在1%以内。教职工基本编制师生比(教职工编制数:学生数)标准为:县镇、农村小学:1:21。县镇、2地区(含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不低于30平方米。(2)至少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或巡回医生。
其中:①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贫困村结合实际能满足贫困户看病需要,可不设村卫生室;②如在此标准下10%以内,但当地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认定其能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开展需要,认可当地意见视同达标;③对人口较少(或面积较小)的行政村,市卫计局结合实际决定与相邻行政村联合设置村卫生室的,认可当地意见视同达标。
4.有文化室,包括两个指标:(1)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具备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功能;具备电视机、音响、电脑、等基本文化器材;具备应急广播功能的村级广播系统;具备一定的可供阅读的出版物;规章制度健全。(2)有室外文化活动场地,有宣传栏(内容能及时更新);具备条件的聚居点有相应的体育器材或健身器材。
5.有通信网络,指以窄带(拨号上网、GPRS等)或宽带(ADSL、3G、4G、光纤等)方式,实现至少有一处有互联网覆盖。
补充规定:
1.对因自然灾害、规划布局,原行政村建制取消,农户全部整体搬迁分散安置的,该贫困村视为退出。贫困户相关信息需在系统中及时更新。
2.对因自主移民,农户已全部整体搬迁分散安置的,但原行政村建制虽未取消的,村“五有”不作要求。
3.对因水电库区移民,2019年前纳入规划整体搬迁安置需新建的贫困村,由企业承诺村“五有”建设任务,待达标后退出。
4.对因国家、省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占用农村公路作为施工便道,影响贫困村通村硬化路建设、受损的,贫困村退出该项指标视为达标,待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后,及时按标准进行建设或修复。
三、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
贫困人口脱贫以农业户籍人口户为单位,实行整户识别、整户脱贫。以简称“一超”、“两不愁”、“三保障”、户“三有”(省标)为主要脱贫指标及标准(又称“一超六有”)。
(一)“一超”,指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4年达2736元、2015年达2855元、2016年达3100元、2017年达3300元以上)。
(二)“两不愁”,指不愁吃、不愁穿。脱贫人口家庭拥有的粮食、副食、蔬菜等食物满足基本需求,全年无缺粮、缺水情况;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齐备,全年无缺换季衣服情况。
(三)“三保障”,指脱贫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
6收入不计入。
计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项目,包括:1.离退休金;2.赡养金;3.五保金和一年及以上低保金;4.养老金;5.长期抚恤金;6.稳定性的补贴收入(如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款、生态林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7.残疾补贴;8.三年以上的资产性收入(如土地整治、旅游园区、光伏、设施农业、水利发电、矿产等);9.其他具有稳定长期的转移性收入。
不计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项目,包括:1.政府为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发放的现金及实物,如产业项目补助资金、奖励资金等,种子、种苗、种畜,化肥、农药等;2.危房改造补助;3.易地扶贫搬迁补助;4.扶贫小额信贷;5.保险赔付资金;6.临时性慰问金;7.临时救助金;8.帮扶干部给予的帮扶资金;9.社会各界给予的帮扶赠与、捐助资金;10.亲友偶尔赠与的资金;11.医疗报销、大病救助补助资金;12.教育补贴;13.“雨露计划”补助;14.“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补贴;15.一年期以下的低保;16.农户牲畜存栏;17.其他。
农户因易地扶贫搬迁负债人均超过2500元的或因危房改造发生大额负债的,不能作为脱贫处理。
第二篇: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检视方案
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检视方案
为扎实做好 2020 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根据省市县相关工作部署和《县 2020 贫困退出验收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为核心,高质量完成剩余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对历年已脱贫人口全面检视、查缺补漏、固强补弱,提升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为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主要目标任务是:
完成 2019 年底贫困人口退出验收工作,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完成 2014 年至 2019 年已脱贫的 1244 户 5411 人贫困人口退出复核检视工作,确保脱贫结果真实可信。
及时将因疫、因灾、因病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非建档立卡人口,纳入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进行监测,落实帮扶措施,降低返贫致贫风险。
全面更新完善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贫困户、贫困村数据信息,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全镇脱贫攻坚成效。
二、重点工作
(一)贫困退出验收。对剩余的 45 户 143 人贫困人口开展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原则上,执行《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中规定的标准、程序和要求,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补充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标准和计算周期。2020 省定退出验收收入标准为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 4000 元。计算周期为 2019 年 10 月 1 日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
2.返贫致贫人口的动态管理。对今年因疫、因灾、因病等出现返贫致贫风险的,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办法》明确的标准、程序和要求,纳入监测范围,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返贫致贫。
(二)脱贫成果全面检视。按照今年贫困退出验收标准,对已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检视,主要检视人均纯收入是否稳定超过 4000 元,“两不愁、三保障”有无反弹、是否达标。结合《全县脱贫攻坚复核检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验排摸,检视脱贫成效的真实性;通过更新完善相关信息系统脱贫数据,进行线上线下信息比对,检视脱贫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监测。按照“人均纯收入 5000 元以下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标准,通过农户申报、包村干部走访排查、相关业务部门筛查预警等途径,对新发生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予以识别,采集返贫致贫风险以及边缘易致贫户基础信息,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 2019 年以来识别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进行跟踪监测,3 更新完善家庭成员变化情况,了解享受帮扶情况,研判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变化情况,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和更新。
(四)完善脱贫攻坚数据信息。全面更新完善建档立卡以来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的数据信息,为验收、考核以及脱贫攻坚成效总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1.扶贫对象基础信息。主要采集发生变化的信息。家庭人口自然变更工作原则上以公安户籍为准,对户籍注销、迁出、服刑、失踪、死亡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减少;对户籍迁入、新生儿等情况进行户内成员增加;对户籍在一起而人员不在一起生活或人员共同生活而户籍不在一起的情况,按照实际居住在同一住宅内,常住或与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为准进行增加或减少。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状况、在校生状况、家庭收入、外出务工等信息进行采录更新;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所有行政村和自然村相关数据进行更新完善。
2.扶贫主体数据信息。更新完善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结对帮扶责任人的职务、电话、帮扶结对时间等相关信息。
3.帮扶措施数据信息。针对扶贫对象享受的帮扶措施,参照行业部门政策落实台账,更新完善贫困户、边缘易致贫户、贫困村和贫困县涉及的项目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小额信贷、就业、光伏、创业致富带头人、东西部扶贫协作、生态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兜底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4.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数据质量。针对脱贫攻坚普查、国家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查等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实地核查,并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中修改完善,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三、时间安排
2020 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从 9 月初开始,至 10 月底结束。9 月底前,完成未脱贫人口和未退出村的乡、县、市三级退出验收工作。10 月 20 日前,完成已脱贫户、已退出村、已摘帽县脱贫成果检视工作。10 月 31 日前,完成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贫困村、户退出标注和家庭成员自然变更、帮扶措施等数据采录工作;完成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识别及数据更新采录工作。贫困退出验收具体进度如下:
各村要严格按照《省精准脱贫验收标准及认定程序》和 2020 贫困退出验收标准与程序补充说明开展验收,组织村“两委”、包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入户摸底调查,对照贫困人口和贫困村退出验收指标,逐村逐户逐项开展测评验收,提出拟退出贫困人口名单,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示后,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非贫困村乡镇包村干部)、拟脱贫户签字后,上报乡镇审核;经乡镇审核公示后,形成初验报告和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册,由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副站长签字认可后,于 9 月 12 日将初验报告及花名册上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县级验收,并将拟退出贫困人口花名一并报相关行业部门审核。
四、保障措施
5(一)加强组织领导。高质量完成 2020 贫困退出验收工作,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镇上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包村组长、支书、主任为成员的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扶贫站,具体负责联系协调、验收培训、资料整理等相关日常工作。全镇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紧盯时间节点,周密安排部署,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靠实工作责任。镇贫困退出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各村贫困退出验收工作,加强对镇村干部的业务培训,选配懂政策、业务精、素质高的干部与县级验收组共同开展综合验收,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贫困退出验收工作。
(三)强化监督问责。各村要严格执行验收标准,规范履行验收程序,严禁弄虚作假、虚报瞒报。镇纪委加强对脱贫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防止和纠正偏差。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明确2016年脱贫攻坚贫困退出目标任务及相关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2016年脱贫攻坚贫困退出目标任务及相关
工作的通知
黔扶领办通〔2016〕1号各市(州)、贵安新区,各县(市、区、特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层层签订责任状”的要求,各市(州)就贫困人口减少、收入增加,贫困县、乡、村退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五个一批”和“十大行动”等脱贫攻坚目标,与省委、省政府签订了2016年《脱贫攻坚责任状》,同时,省委、省政府委托各市(州)党委、政府与所辖县(市、区、特区)签订了2016年《脱贫攻坚责任状》。为做好相关工作,确保2016年脱贫攻坚贫困退出目标任务完成,现就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贫困退出目标任务(一)贫困人口减少
一是2016年全省贫困人口减少预期目标100万人、工作目标115万人,按照115万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退出标准:贫困人口脱贫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为主要衡量指标。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区,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二是2011—2015年已实现“减贫摘帽”及2016年拟实现“减贫摘帽”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幅不低于4.3个百分点。(二)贫困村退出
退出任务:2000个。按国定标准退出,退出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5%以内。(三)贫困乡(镇)退出
退出任务:120个。按省定标准,退出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四)贫困县退出
退出任务:六枝、独山、赫章、水城、镇宁、黎平、丹寨、锦屏等8个重点县按省定标准退出;桐梓县、湄潭县、凤冈县、赤水市、西秀区、瓮安县等6个片区县按国定标准退出。省定标准:贫困发生率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考核标准。国定标准:贫困发生率低于4%。
(五)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以《脱贫攻坚责任状》目标为准。
二、退出程序(一)贫困人口退出程序
按照年初拟定退出对象、年中全程帮扶、年底按程序退出的总体要求,贫困人口以户为单位退出,由村两委组织民主评议后提出,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在本村内进行第一次公示,经乡镇审核后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县确定后在各村公告,报省、市、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案。(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按照“乡申请、县审核、市(州)备案、省抽查”的程序进行。(三)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按照“县乡逐级申报、市州考评、省级核实、社会公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定”的程序进行。(四)贫困县退出程序
按照“省总体规划、县提出申请、市州初审、省级核查、公示公告、报国家备案”的程序进行。
三、完成相关工作时间安排(一)贫困人口退出程序
每年11月15日起,各县启动当年贫困人口退出相关工作;每年12月15日前,对年初标识的当年计划脱贫贫困人口帮扶信息、收入等脱贫相关支撑数据进行登记。(二)贫困村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0日前,乡(镇)完成当年计划退出村退出的相关支撑数据登记工作;每年12月中旬,县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三)贫困乡(镇)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0日前,当年计划退出乡(镇)完成退出相关支撑数据的登记工作;每年12月中旬至月底,市(州)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
(四)贫困县退出程序
每年12月15日前,当年计划退出县完成退出相关支撑数据的登记工作;每年12月底至次年1月初,省开展考核验收;考核验收通过后5个工作日内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作标识。
四、2016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考核(一)主要考核内容
1、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减少,贫困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2、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退出精准度。
3、精准帮扶。考核群众对进村入户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4、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二)数据来源
3、精准帮扶。省委组织部对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考核结果。(三)考核评分
1、考核方式。采取季调度、半年检查、第三方考核相结合方式进行。一是实行过程检查。省扶贫办对各地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情况进行季调度、半年检查,将省扶贫办掌握的各地开展工作情况和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反馈情况作为考核依据。二是实行第三方评估。由省扶贫办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平估,将第三方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三是实行年终考核。2017年1月初,省扶贫办主要以电子信息为依据,对各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相关要求完成对各地的考核评分,如有必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实地核查。
2、评定等次。省扶贫办根据对各地的考核得分以市(州)为单位评定等次。贵阳市和贵安新区不参与排名,其他8个市(州)中,排名1—2位的市(州)为A等,排名3—6位的市(州)为B等,排名7—8位的市(州)为C等,未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精准识别精准度和精准帮扶满意度低于考核要求10%以下的、或本发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违法行为的,不得参与等次评定。(四)考核结果运用
1、严格奖惩。对考核为A等的市(州),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表扬,并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时给予奖励和倾斜;对考核为C等的市(州),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批评;对工作进度滞后的市(州),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委、省政府进行预警通知、约谈提醒和诫勉谈话;对不能参与等次评定的市(州),由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请省委、省政府对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
2、公开结果。省扶贫办将考核结果按程序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志签发。省扶贫办在门户网站进行公开。2015年12月31日
第四篇:关于如何确保贫困对象退出时真实可信并获群众认可,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时的问题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李淼)6月14日上午,在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在回答四川在线记者关于如何确保贫困对象退出时真实可信并获群众认可,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时的问题时表示,四川对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分别细化标准,下足绣花功夫精准帮扶。贫困县退出要达到“一低三有”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达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贫困村退出要达到“一低五有”标准,即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村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通信网络;贫困户脱贫要达到“一超六有”标准,即收入超过扶贫标准线(2010年不变价2300元,2016年3100元),做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
脱贫成效是否真实,需要过“五关”。
一是认定关。由负责收入、住房、交通、教育、卫生、饮水、供电、广电等工作的相关部门出具达标认定书。
二是验收关。省级对贫困县摘帽、市级对贫困村退出、县级对贫困户脱贫,分级逐个验收达标。
三是评估关。聘请第三方机构深入实地评估,确保实效。
四是监督关。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都要广泛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五是监测关。投入了多少资金、实施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效,都要实时录入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和省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痕迹管理、动态监管。以上“五关”必须全部过关斩将,坚决防止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
要精细落实策与计,强化实干意识,在“实”字上下功夫,各乡镇、有关街道要聚焦脱贫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明确主攻方向,坚决做到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坚决防止层层加码,防止急躁冒进,防止形式主义,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坚决兑现奖与惩,强化责任导向。在“严”字上下功夫,做到源头严把、过程严控、验收严格、纪律严厉。要严明奖惩,坚持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违反扶贫开发政策和未完成既定目标任务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造成严重的实行责任追究。同时,对长期在扶贫一线、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提拔使用
一些党员干部驻村扶贫装样子、搞“走读式”,“人在心不在”;“开着宝马车领贫困户补助款”;把经济条件较好的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以方便脱贫摘帽……在当前真扶贫、扶真贫的主流中,仍有个别地方出现“被脱贫”“数字脱贫”等脱贫造假现象,大搞形式主义,背离党中央的扶贫本义,影响极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人口减少近6000万,扶贫攻坚形势喜人。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面对这份必须严格执行的“军令状”,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端正认识,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真功夫,切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形式主义、脱贫造假也是腐败行为
日前,安徽省纪委通报了包括“宿州市埇桥区蕲县镇白安村村委会主任王西军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弄虚作假问题”等在内的七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
2016年12月,王西军在该村贫困户王某某的脱贫攻坚脱贫户年末核查表和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调查表上,将王某某的个人信息随意填写为耕地面积2亩,生产经营性收入1800元,当年人均纯收入3560元,并代替王某某签名填写了埇桥区脱贫确定书。2017年1月,在省委托第三方对埇桥区精准脱贫工作监测评估中,王某某户被评定为达不到脱贫标准。王西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村的村干部在分配扶贫资源时,优亲厚友、虚报冒领,弄虚作假,有限的扶贫资源并没有用在“刀刃”上。中部某县一村干部反映,能否“评上”贫困村,村里的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与县里的关系处理得好不好,村里是否稳定、有没有上访户等,“真贫困的不一定能得到照顾”“为助力县里摘帽,一些村干部在贫困户脱贫评估中,也存在造假现象”。
人在心不在,搞挂名、装样子。此前,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原副主任科员黄积良,2014年3月被选派为该市“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员,长期不在岗,不仅不到村里开展扶贫工作,反而在公司违规兼职取酬,最终受到留党察看、行政降级处分。
“搞人情扶贫、关系脱贫、‘数字脱贫’,既背离了扶贫本义、影响扶贫进程和群众利益,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形式主义、脱贫造假实际上也是影响恶劣的腐败行为。”江西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彭润金指出。
有的地方不顾当地实际,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经验、做法,盲目搞产业扶贫,什么产业“大”“火”就搞什么产业;有的地方制定扶贫政策文件就有一大摞,但落实起来“雷声大、雨点小”,迟迟不见效果,等等。
专家指出,中央要求层层立下脱贫攻坚“军令状”,就是形成倒逼机制,层层压实脱贫责任。《关于脱贫攻坚期内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的通知》也明确,贫困县党政正职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前原则上不得调离。个别领导干部为了早日摘帽就动歪脑筋,把精力放在“算账”上,搞形式主义、虚假脱贫、“数字脱贫”,危害很大。
“纸上扶贫”、搞“花架子”,人民群众是最终受害者
分析脱贫造假的原因,彭润金认为,一是没有遵循扶贫内在规律,处理不好“快”与“慢”的关系,基于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工作方法,片面追求短期收入超过贫困线;二是工作作风不实。为了尽快完成帮扶任务,图轻松,不愿真正沉下心来,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是当前扶贫攻坚政策推行的一大障碍。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看似风风火火,实际上是‘纸上扶贫’、花架子。”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看来,脱贫造假是在“开倒车”,严重阻碍我国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影响党和国家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最终受伤害的是人民群众,应当坚决遏制。
当前,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开展精准扶贫,扶贫成绩举世瞩目,精准扶贫不断深入,扶贫机制也在不断完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这不是一句口号,必须下真功夫。专家表示,尤其要防止扶贫中的弄虚作假,要对“数字脱贫”“假脱贫”等现象给予最严厉的追究问责。
近日,中央纪委公开曝光了8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弄虚作假套取扶贫资金或物资、违规获取扶贫工程项目、收取“跑腿费”等行为。近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高度重视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不实不准、弄虚作假等问题也是重点查处的内容。
甘肃、江西等许多地方出台相关规定,把脱贫成效作为考评贫困县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贫困县领导干部“官帽”挂钩。对于扶贫攻坚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对于工作不力、成效不好,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坚决予以问责。为防止“数字脱贫”,贵州毕节规定要对上报的贫困户实行抽查验收,对验收不按标准执行、脱贫弄虚作假的要按规定严肃追责。
强化考核监督,严防形式主义、脱贫造假
“严肃查处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需要多管齐下。”何虎生说,首先,要问责从严,提高弄虚作假的违纪成本,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问题,把弄虚作假杜绝在源头上。同时,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四个意识”,把贫困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握扶贫内在规律,树立正确政绩观。
“有效监督是政策执行的有力保障,精准扶贫需要精准监督。”何虎生认为,从监督主体上来说,要发挥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一层一层把责任压实,把“精准监督”纳入常态化。从监督机制来说,既要有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要发挥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同级监督的作用,包括重视来自贫困群众的监督举报。
专家表示,一些地方出现形式主义、脱贫造假等现象是因为没有科学准确地把握脱贫标准,单纯以农户收入是否超过扶贫标准衡量是否脱贫。事实上,中办、国办早就印发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明确贫困户脱贫的主要衡量标准不仅包括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还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贵州毕节在《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基础上,制定出一整套贫困户退出指标体系。通过村民民主评议确定贫困户,贫困户退出根据严格的指标体系,严格筛选脱贫对象、把好脱贫标准关,这一减贫摘帽的做法得到群众普遍认可。
江西省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由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牵头,对当年退出的贫困户和贫困县进行评估。对“数字脱贫”“被脱贫”等脱贫造假现象责令整改并严肃追责。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蒋来用建议,加大扶贫政策、贫困退出、扶贫资金流向等信息公开力度;引入第三方监督和评估,构建多元化监督机制;加大曝光力度,让群众参与监督。
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言犹在耳,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龚亮 卢丽铃)
国务院扶贫办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媒体、社会等监督力量的合作,及时发现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对搞形式主义和增加基层负担的,对建档立卡不准确、精准帮扶不落实、贫困退出不真实的,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予以曝光。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和违纪违规动扶贫“奶酪”的,严惩不贷。这是记者从国务院扶贫办今日公布的《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克服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通知》中获悉的。
国务院扶贫办相关负责人指出,扶贫领域形式主义问题依然突出,一些地方还有新的表现。近段时间以来,各方面普遍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脱贫攻坚工作,影响了党和政府形象,必须坚决制止。
通知提出减少填表报数。国务院扶贫办将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和统计报表制度。完善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开发业务管理子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数据交换,减少基层重复填表报数。规范统计报表制度,自2018年1月1日起,扶贫数据主要通过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上报,不再要求县以下单位通过其他渠道提供。各地扶贫部门要充分利用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严禁层层增加指标和填报频次,切实减轻基层填表报数负担。建档立卡数据指标要统一规范,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确需修改完善的,按照全国统一部署进行。
减少检查考评。除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外,国务院扶贫办不再组织检查考评。督查巡查和考核评估将增加对脱贫质量的核查,减少对纸制档案材料的检查,严禁为迎接视察检查制作高档大型展板、作战图、画册等。各地要按照省负总责的要求,以省为单位统筹谋划辖区内脱贫攻坚督查检查、考核评估工作,严禁层层组织,严禁多头重复。
减少会议活动。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制定并严格执行会议计划,除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重大决策部署外,不召开计划外会议。除一年各一次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和涉密会议外,其他会议一般以视频会议形式召开,以减少地方参会人员往返周折。国务院扶贫办处以上干部未经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各地扶贫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精简和规范会议活动。
减少发文数量。凡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件一律不发,通过会议部署的工作不再另行发文。各地扶贫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精简文件,严禁朝令夕改。
规范调查研究。国务院扶贫办每季度制定调研督查计划,加强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和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调查研究,为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参谋助手。机关各司、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调研督查计划,确有必要开展计划外调研督查的从严审批。调研督查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到县以下基层和进村入户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每次调研督查都要形成报告。调研督查一律轻车简从,不得层层陪同,严禁变相旅游、收受礼品。国务院扶贫办到地方核查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采取暗访形式。各地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增强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忌走过场。
严格监督问责。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贯彻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各地扶贫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采取措施预防和纠正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