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05:2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

第一篇: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

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

阶段性总结材料

海阳市盘石店镇初级中学

王玉和

我校《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2009年4月由海阳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立项。从立项开始我校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在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我校教研组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一些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较强的操作性,又适于普遍推广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思路、整体规划、分段推进情况

本课题以九年级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学、心理学有关内容的研究为依据进行研究。

(一)研究内容

1.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研究。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3.学生作文“互评自改”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达成以下目标:

研究出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方式、训练方法和检测要求。研究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形式和有效措施。研究出学生作文互评自改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以及指导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在我校初一至初四四个年级所有学生中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09.4—2009.6)

成立学校课题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网上学习、问卷调查等

形式,结合学校实情,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7—2011.2)

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展开课题研讨。每学期至少进行如下课题研究项目:

1.学生运算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检测一次。2.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阶段性检测一次。3.学生作文“互评自改”能力的阶段性检测一次。

时至今日,语、数英各学科已经进行各自检测3次.均取得令人满意的试验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1.3—2011.5)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汇总整理有关材料,做好结题前有关准备工作。

二、具体做法、带来变化及具体问题

(一)、立项以来的具体工作

1.广造舆论,大力宣传,提高认识,使全体教师积极投入到项目研究的工作中去。

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市教研室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分析我校当前的教学现状以及突显出来的制约教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问题,使全体教师认识到重大教学问题行动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并积极投入到重大教学问题的研究中去。

2.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共同研究探讨重大教学问题的研究途径、方法、措施等,形成切实可行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按照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全面扎实地开展工作。

3.专题培训,提升理念,转变观念。

学校按学科进行对教师的专题培训,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明确项目研究的基础条件和优势、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项目研究的工作计划和完成时间以及项目研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以便使全体教师进一步提升理念,积极投入项目研究的工作中去,力争做一个“研究型”教师,并按计划扎实开展工作。

4.按照学校重大教学问题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学科重点教学问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并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

5.建章立制,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力求研究出成效。学校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项目研究过程中具体的规章制度,并根据项目研究的进行和成果,对学科组和任课教师进行科学评价,结果直接列入个人年终考核,从而推动项目研究工作的深入顺利开展。

6.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召开研究例会,围绕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不同学科间互相经验交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每季度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并收集整理典型案例,编印项目简报,以做到信息互通,成果共享。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广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不仅提高研究老的教学水平,也有利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周围产生有利影响,对学校校本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化有推进作用,因此,必须将研究成果不断融入教学实践中,在全体老师中加以全面推广和使用。

8.奖惩激励

根据课题研究的进程以及成果的推出情况,对表现优秀的学科和先进个人,全校进行表彰,以示鼓励,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实质性进展且无成效的学科和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跟踪复查,必须整改。

(二)对学校工作带来的变化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课题研究,校领导班子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明显增强,学校一线教师的科研热情也被充分带动起来,全体学生的作文“互评自改”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数学(包括物理、化学)运算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也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了全体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用科研来引领和促进教学工作向纵深开展的理念在全校领导教师的心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更为可喜的是师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通过实践,我校教师学生初步形成了“反思”行为习惯化,已经明确没有反思便 3

没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和理性水平。大部分教师和学生能在教学之前、之中、之后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反思性学习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遇到的具体问题

(1)对本课题研究,各位课题组领导教师对教育心理学、反思性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科研水平还存在差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不免出现一些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不能深入的情况;

(2)从课堂实践看,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离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尚有差距,一些教学设计意图末能得到充分贯彻,教师讲得太多仍是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包办代替现象仍时有发生。

(3)有时课题研究只局限于某一个点,其实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与学是两个要素,教与学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实践研究仅仅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心理没有结合起来„„这些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由于我们课题研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再加上课题组领导老师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工作量大,时间紧,各类资料总结还要重新梳理、归档。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更加注重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010-12-14 4

第二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孙雪离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好作文它能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更好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由于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薄弱,作文课上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的毛病,如句子不通顺、不够字数、中心不够突出、语言贫瘠.....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科组员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上作文活动课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督促他们多看优秀作品,多动笔写写心中的所想所感。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到多思、多与人交流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学生:以七(1)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写作情况。

2、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

3、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的农村家长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不够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出现学习思想散漫,不认真读书等现象,很多的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其二:小学到初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写作需要学生有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的情况下,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校,经费的有限,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无法做得全面。他们的视野也相对狭窄,总感觉无事可写。

三、本阶段所做的努力

(一)了解学生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便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写作、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态、写作能力。

2.调查法:以七(1)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采取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新教师的我,不管在教学技能,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上作文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能够上好作文课,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教学视频,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作文教学课。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去学校投稿,也尽力为学生修改作文,学校有什么作文比赛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经常把优秀的作文作为学习的典范,让大家来共同学习,经常叫他们赏析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经常督促他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起来作为写作素材。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慢慢的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愿意拿自己的作品去学校投稿。当然班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但我相信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对他们多用心一点,他们是能进步的。

(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文想要写好,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外,其实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课上,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学习,写作技巧有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等,让他们懂得利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起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五)情感的培养

文学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上的所感所悟、所见所闻都能写进作文里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多情的人,热爱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受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多情人自然有颗敏感的心,这样才懂得从生活中提取材料,提笔有事可写。

(六)注重写作训练

写好作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自己动笔写写,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遵循以下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可以是故事、小说、寓言、写人、写事等。

3、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负责研究的内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兴趣,能够自觉的写周记,摘抄好言好句,有些同学还自动写作文给老师批改。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写的作文不会太过单一,有了一些新亮点。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提高个人作文教学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些学生进步了,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对作文还是存在恐惧感。有些学生基础差,语言贫瘠,写出的作文比较单一。我对于作文的评改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入,还需努力改进。作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不能够一对一的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总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不来。作为新老师的我,不管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把观点通熟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继续增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以指导研究。

(六)努力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入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尽量解决学生作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内容空洞,字数不够,无从下笔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向同行的老师沟通、探讨、多问他们的建议。这样,去上课效果会比较好。要留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给予学习较差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慢慢进步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然后在校刊发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摸索,慢慢地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组上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篇:初中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初中生阅读感悟能力的培养的研究》阶段性总结

——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黄家镇中心学校喻茂梅

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教师没有教会学生感悟文本,感悟生活,感悟美和爱,教给学生的只是自己的或别人的感悟,学生从来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即使有一点,也是教师或教参强加给他们的。“一千个读者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悟出的恐怕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对于相同的事物,每个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无法统一,然而语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统一着学生的思想,剥夺了学生对课文切实的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了学生阅读感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用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感悟,怎样感悟,使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得以培养和加强。

一、在反复阅读中感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便是读,且要多读,精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反复讲,详细讲,全面讲,生怕学生悟不出课文的深意,事实上这是越俎代庖。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就能获得的,只有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才能实现。用讲代读的方法教语文,犹如把梨子放在学生面前,只是喋喋不休地讲梨子的味道,而不让他们吃一吃,如此即使讲得再生动形象,学生也不知道梨子是什么味道,与其他水果有何不同。语文教师应该从繁说细讲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读书中理解体会。

二、激发情感培养感悟能力

要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有效的感悟,调动他们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白居易曾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现行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形神俱佳,文质兼美,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浓郁的感情,是情感满溢的海洋。这些课文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为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披文以入情”,把握住跳动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脉搏,激发学生去体验、去思考。在感悟思想情感的真谛阅读时,学生要将自己有限的人生体验参与文章的解读,以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有所感触和领悟。只有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声,才能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在思想、感情方面产生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在阅读中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它之所以读罢能让人泪眼朦胧,就在于它字里行 1

间都渗透着爱子之情。在阅读中学生就要紧紧抓住最能体现“背影”的情感因素——“蹒跚”、“探”、“攀”、“缩”等几个饱含深情的字眼,仔细品味父亲对儿子真挚、深厚的情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父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关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父爱的真谛,更加珍惜生活中所拥有的真情。这样,通过开启自己的情感体验,就会对文章产生深刻的感悟。

三、启发想象培养感悟能力

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不能直接可感,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利用自己原由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事物、意境展开再造想象,通过对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象,从而使人物、事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描写生动、意象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象中体验。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可见,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引导学生阅读感悟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学会感悟的翅膀。

如读高尔基的《海燕》,文章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海天的情景来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并借助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地飞翔和欢乐的叫喊的形象,热情歌颂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对这一主题,如果不展开想象与联想,学生根本无法领悟和把握。

四、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悟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也处处体现着生活。叶圣陶说:“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到的一点点积聚起来,积聚越多,了解就越深切。”对于课文中那些学生有生活体验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悟。因此,语文新课堂应走进生活,应有意识地引进生活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

“拿来主义”是鲁迅针对文化遗产提出的基本观点,即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处理文化遗产时应占有、挑选,然后加以创新。如何对待当今流行的网络文化,这一话题对于时下热衷网络的学生来说是极具诱惑力与启导性的,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见解: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能满足自己好奇心,同时获得自我成就感。处理好网络的利弊,首先要自己有足够的自控力,学会分辨。通过结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讨论,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有一个深层次的提高。

五、丰富的积累是培养感悟能力的基础

图式理论告诉我们,读者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感悟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感悟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这意味着阅读感悟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积淀的丰厚程度,正所谓“得之于俄顷,积之于平时”。因此,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社会,多观察、多体验、多思考,积累丰富的感性、理性经验,训练其敏锐的观察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阅读,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探索、思考,磨砺自己的思维,形成一定的观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理性思考、情感、观念的价值取向,将构成心理图式系统,潜伏在学生的潜意识层。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当文本信息激活这些潜伏的图式系统时,便能恍然顿“悟”,进而完成新的意义建

六、适时点拨引导感悟

体验感悟是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但教师的点拨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点拨是门艺术。教育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同时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呈现出柳暗花明的教学境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导悟、促悟必不可少,但绝对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文章的人文内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更是“非悟无以言其妙”。失败的教学是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成功的教学则是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产生感悟。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生气的,没有感悟的课堂是没有收获的。

知识要靠自己在读中获得,情感要靠自己在读中体验,理念要靠自己在读中感悟,方法要靠自己在读中掌握。只有在学生悟不出,或者出现偏差的时候,教师才可适当加以点拨或讲解,从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第四篇: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结项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根本,更是人发展的需要。吕淑湘先生所言:‚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不说得益于课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其他活动都不能代替的。学生课外阅读正是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能力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还特别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初中段(七—九年级)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进一步强化了课外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不可忽视的地位。但对于‚如何读‛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给师生开展课外阅读留下了自主的空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试验和探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也总结和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然而却忽视了学生课后的学习能力的指导,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们自主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效果很让人担忧。我们应该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局面。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健康的课外阅读。我们应从培养人的高度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认真务实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茁壮成长。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课题组在南阳师院集中面授培训期间,提出了《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并进行研究(整个过程均由南阳师院王振彦教授倾力指导),尝试以语文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方法的指导为出发点,开发学生课外阅读潜能,培养学生切合自身实际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基础

1、研究工作依托于藏书丰富的南阳师院图书馆和知识渊博、理论系统、经验丰富、指导热情的南阳师院的专家教授。

2、研究小组成员曾撰写《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题探究》、《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初探》等相关论文,为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3、参与研究者均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常年担任班主任,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和阅读习惯了解透彻,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

4、研究工作者所在学校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三、研究内容

1、研究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主要思路与视角

(1)、构建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指导模式 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搜集、筛选、积累信息的能力,联想、想象的能力,思考、评价的能力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研究目的与重要观点

本课题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以“激发兴趣,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为目标,旨在调查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归纳影响其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因素;开展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的研究,侧重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重要观点有:

(1)、多种方法途径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是能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

(2)、关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注重进行方法指导,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强化课外阅读的效果。(4)、引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或者读后随感,以写促读,加强落实课外阅读的效果延伸。

4、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调查造成学生阅读现状的各因素,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培养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

(2)、行动研究法: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动态发展的、自然的、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研究,探索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方法途径。

(3)、经验总结法: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的得失,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过程的检测以实验法为主,辅以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搜集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验证结果。

四、研究价值

1.创新程度

初步摸索一套提高初中生课外阅读效率的实施模式,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能力,积累语文课外知识,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本课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课题。

2.理论意义:

此课题的研究,将会丰富新课标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论。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将会改变带动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改变 我校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促使语文教师对于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激发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

五、课题主要研究阶段:

1、理论学习准备阶段(2009年7月——8月):学习与课题有关的课内、外阅读方面的理论书籍,建立与课题有关的理论体系。

2、课题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10年5月):拟订课题实施方案;设计问卷并进行阅读现状调查;实践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活动,做好阶段性的调查分析,收集整理研究实践的过程性材料,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小结,调整研究方向、研究方式等

3、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0年6月——2010年7月):总结课题研究过程,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六、最终成果形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在课题研究开始时,我们通过问卷形式对白潭二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一: 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学生部分)

1、你平时的主要的读物是什么? A、名著(104人,占43.9%); B、言情(13人,占5.5﹪);C、武侠(25人,占10.5﹪); D、报刊杂志(86人,占36.6﹪); E、网游小说(96人,占40.5﹪); F、其它(14人,占7.6﹪)

2、你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是什么? A、拓展知识(107人,占45.1%); B、丰富生活(66人,占27.8%); C、为作文服务(59人占,24.9%); D、消遣(62人,占26.3%)

3、你平时的阅读情况如何? A、基本不读(10人占,4.2%); B、没时间读(11人占,4.6%); C、有时读(172人,占72.6%); D、经常读(54人占,22.8%)

4、你平均每天阅读时间有多少? A、1小时以上(20人占,8.4%); B、1小时以内(104人,占43.9%);C、1小时以下(112人,占47.3%)

5、你通常阅读那些书籍? A、中国古代作品(84人,占35.4%); B、现代作品(112人,占47.3%); C、当代作品(59人,占24.9%); D、外国作品(32人,占13.5%); E、作文(136人,占51.2﹪)

6、影响你阅读兴趣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A、老师(48人,占20.3%); B、父母(100人,占42.2%); C、同学(92人,占38.8%); D、媒体(30人,占12.7%)

7、你经常逛书店吗? A、经常(20人,占8.4%); B、有时(108人,占45.6%); C、很少(103人,占43.6%); D、从不(19人,占8%)

8、你选择课外书籍的因素是什么? A、按自己兴趣(144人,占60.8%); B、听父母教师指导(24人,占10.1%); C、提高学习成绩(66人,占27.8%)

9、你认为阅读课外书籍会影响学习吗? A、不会(46人,占19.4%); B、会(24人,占10.1%); C、不一定(185人,占78.1%)

10、父母对你阅读的态度是什么? A、进行指导(52人,占21.9%); B、赞同不指导(97人,占40.9%);

C、反对(6人,占2.5%); D、中立(93人,占39.2%)

11、你怎样进行阅读?

A、通读(137人,占57.8%); B、精读(67人,占28.3%); C、边读边玩(36人,占15.2%)

12、你阅读时首选哪类图书? A、情节引人(77人,占32.5%); B、语言优美(80人,占33.8%); C、充满哲理(60人,占25.3%); D、有益学习(81人,占34.2%); E、人物幽默(64人,占27%)13 你的阅读方法是什么? A、批注(15人,占6.3%); B、摘录(55人,占23.2%); C、写读书笔记(39人,占16.5%); D、口头交流(72人,占30.4%); E、偶尔写摘录(63人,占26.6%); F、读读而已(39人,占16.5%)

表二:九年级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家长部分)

1、您经常给孩子买课外书吗?

经常买(29人,占15.3%);买的不多(136人,占72%);不买(27人,占14.3%)。

2、您的孩子喜欢看哪一类的课外书?

现代题材(60人,占31.7%);古代题材(46人,占24.3%);?学习资料(57人,占30.2%);作文辅导(66人,占34.5%)。

3、您陪您的孩子看课外书吗?

经常(12人,占6.3%);偶尔(89人,占47.1%);不陪(47人,占24.9%);没时间陪(41人,占21.7%)。

4、您对子女课外阅读的态度?

赞同(152人,占80.4%);反对(4人,占2.1%);中立(42人,占22.2%)。

5、假如您为子女选择读物,首先考虑的是:

童话寓言(9人,占4.8%);名著(39人,占20.6%);历史故事(25人,占13.2%);作文书(63人,占33.3%);学习资料(106人,占56.1%)。

6、你推荐过您的孩子读过什么读物?

名著类(35人);作文类(17人);学习资料(8人);历史读物(5人);名言古诗(2人);科技类(1人);未推荐(9人);看新闻联播(1人)。

7、哪本对你的学生影响比较大? 作文类(7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中国上下五千年》(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学习资料(1人);名言古诗(1人);《唐诗三百首》(1人)。

8、你主要给孩子推荐的书藉是什么?

各类作文选(98人);《水浒传》(3人);《西游记》(3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人);《安徒生童话》(3人);《三国演义》(2人);《十万个为什么》(2人);《骆驼祥子》(1人);《鲁滨逊漂流记》(1人);《红楼梦》(1人);《战争与和平》(1人);《弟子规》(1人);《傅雷家书》(1人);《爱的教育》(1人)。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了解到:

1、从学生课外阅读的类型范围和选取的标准和理由来看

(1)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名著和报刊杂志,而且阅读文学性不强的网游小说现象比较突出,明显地看出学生在选择读物时是漫无目的的,缺少必要的指导。

(2)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看当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对外国文学接触较少,这主要取决于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3)同学们在选取课外阅读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是否有益于学习

(4)现在的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大部分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只有少部分听从父母老师的指导。象《春水 繁星》、《骆驼祥子》、《朝花夕拾》、《童年》,看过的人寥寥无几。

2、从他们阅读的目的来看

课外阅读是为了增长见识的学生占45.1%。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丰富了课外生活,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学生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随便看看的消遣方式;只有少数的学生把课外阅读与作文联系起来。

3、从他们阅读的时间来看

他们绝大多数同学都安排了课外阅读的时间,大部分的同学课外阅读时间在一小时以下。这和中考升学的压力太大,作业负担过重有直接关系。

4、从他们选择阅读书籍的角度来看

多数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读书。他们列出的最喜欢的读物中,前三位的是传奇故事、网游小说、笑话幽默、《中学生天地》,基本上属于消闲轻松一类。名著类占到43.9%,但这个数字与教师教学中的重点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初中生比较看重故事性较强的读物,而对那些需要思考、内涵丰富的作品不是很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九年级学生曾经阅读过网游小说的高达42%。

5、从他们对待书店的态度来看

超过半数的学生有时逛逛书店或很少逛书店,能经常逛书店的学生仅仅有8.4%。

6、从他们的阅读方法来看

绝大多数的学生采用的是通读的方法,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如无计划、没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绝大多数学生追求阅读的连贯性,学生的不喜欢在阅读中放下书本去查工具书,偶尔摘录和写读书笔记,坚持常写读书笔记寥寥无几,表层阅读、即时阅读居多。

7、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支持角度看

(1)、大多数不赞同学生看课外书,认为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在孩子读书方面的投入也就少。

(2)、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读物时,主要选择学习资料或作文书。(3)、家长在推荐读物时,倾向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读物。

(二)、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要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阅读量,并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康庄大道。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针对前面调查的情况,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需求的动力,学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全靠自觉,而兴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主动性、积极性的催化剂。只有唤起学生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

(1)、精心推荐读物,唤起读书兴致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只有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读物,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读书欲望,唤起学生读书的兴致。我们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介绍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帮助挑选浅显有趣的故事、散文甚至优秀小说等,是自己爱看的自然有兴趣,学生也乐于进行阅读。同时,优化课内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导学生读书的一块主要阵地,提高课内阅读的效益直接影响着读书活动的质量和效能。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立足教材文本,立足课堂45分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探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体验、交流活动中习得读书方法,提高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为课外阅读引发兴趣,提供有用的方法。我们还制定了《初中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有序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与引领。推荐书目如下:

初中生必读名著十八部:

1、《爱的教育》

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4、《童年》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队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2、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 培养阅读技能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因此,我们在平时注重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2)、浏览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3)、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

(5)、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读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早读时读读,真正的积累句子。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优化各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从学生具体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特点,建立一个品种多,内容丰富的书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

3、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时做好摘录,写好随感。许多学生课外阅读并不少,但读完如过眼云烟,收效甚微,这与他们阅读时动口、动眼不动手、不做摘录有关系。因此,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做好读书笔记,包括圈画、摘抄、评注、仿写、加标题、写段意等。学生借助这些技术来控制自己阅读的注意力,弄清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而且懂得分析文章是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同时把精彩优美的语句和文章的片断摘录下来,博采读物的长处,并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这样,使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积少成多,自然会丰富学生的内涵,打下坚实的文化积淀。

(5)、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积极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4、创建家庭阅读氛围

为了促使家长和社会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我们在上期末家长会上,对家长提出了希望: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倡导亲子共读,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每周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1小时,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这样,学校、家庭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

5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时,始终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 说说理由,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七、研究成果: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调动了学生自主积累的积极性,改变了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不少同学被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所吸引,而大量的知识积累又丰富了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内驱力,使他们在各类活动中能一显身手,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课题组成员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河南文化小论文、作文竞赛中获奖。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及能力积累,由浅层向深层次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发现、搜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不仅学会从报刊和图书馆藏书中寻找资料,而且主动地去请教老师或当地的名人学者,信息渠道大大拓宽了。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学生还上网查找现代信息资料。这样的实践使他们积累层次提高了,而且语文能力得以提升。

(三)、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语文课外积累的实践,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展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促使他们运用积累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反过来又提高了语文能力。今年全县中招模拟考试中,我校的语文成绩平均95.2分,比往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语文课外阅读的实践,也促进了我们课题组成员自身素质的提升。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行交流。课题组主持人马中华老师撰写的《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学生作文素养》、《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语文教学》等论文分获省一等奖;课题组成员中,谷祥福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初探》、《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等论文均获省一等奖;刘现增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网络阅读优势,培养语文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分获一、二等奖;张景玲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网络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新时期语文教师的素养》获省一等奖;刘俊华老师撰写的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家乡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获教育学会二等奖;刘志华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怎样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在《中学生学生报》发表。

八、进一步开展课外阅读的打算: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对我们课题组来说,这次实验研究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和锻炼。由于我们的理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暂仓促,留下了许多遗憾。比如:怎样处理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和网络阅读的关系才是科学的?怎样通过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独立思考的品质;课题中还有许多极具科研价值的内容未能进一步研究(如对课外阅读时间与中考压力下的紧张学习时间的矛盾的研究)。这些都是今后有待探索的领域。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初步摸索出了一套提高课外效率的实施模式,但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初步概括,不同学校、不同群体、不同时期的学生都应视具体情况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变。读书指导不能为活动而活动,也不能急功近利,要考虑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因此课题研究的结束,更是我们每个成员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开始。

第五篇:《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数学课题组 执笔人 谢翠红

我校《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于2006年5月由铜山县教研室向徐州市教科所申报立项,2006年12月被确认为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2006年12月31日徐教科[2006]5号文正式通知立项,编号175。从立项开始我校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在各级教科所领导的指导下,经过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进展,获得了一些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较强的操作性,又适于普遍推广的成果。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过程总结

我校对此项课题研究工作高度重视,除了组建课题领导小组之外,还建立了确保课题顺利完成的科研网络。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做了周密细致的布置,大家认识到这项实验不仅仅是课题小组的任务,而是全校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按照科学实验进程的一般规律,我们把整个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实验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以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力争获得圆满的成功。

(一)启动阶段(2006.4-----2006.12)

这一阶段的中心工作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我校所要研究的课题,并制定出相应的课题研究方案。为此我们开展了如下的工作。

1.认真搞好前期调查、分析工作

2.认真搞好有关实验学生的调查工作;实验的启动阶段,我们对部分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全面调查。

3.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4.组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老师队伍。

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在全校老师中挑选事业心强,教育思想端正,热爱学生、学科知识丰富,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总结能力的中青年老师担任课题研究任务。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7.1-------2009.6)

实施阶段是完成课题实验的关键时期,是最实质性的工作环节。我们着重对课题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实践过程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组合优化,人员落实,职责到位,研究有效。

1.准备阶段(2007.2-----2007.5)

(1)加强学习和培训保证课题研究的正确导向。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能够尽快熟悉课题研究,我校对教师组织了相关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和培训,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由课题指导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利用网上资源和音像资料进行自主培训;组织外出培训。这些为课题的实施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先后由课题组负责人谢翠红为课题研究的老师举办了三场专题讲座,讲座主题分别为《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反思》,《关注学习反思,促进自主学习》,《略论数学反思培养》。王启主任做《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2)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对课题组而言,制度就是教研组成员日常活动的规则,它的基本特征是“确定性”:定人、定时间、定活动主题、定活动方式、定活动程序步骤、定评价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

(a)建立课题期初工作会议制度。每学期期初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交流上阶段课题实验经验和本学期课题实验工作安排。

(b)建立“数学活动研究博客”管理制度。

(c)建立课题研究资料的管理制度。注意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成功与失败的),按要求建立课题档案。课题材料多样化,有文字资料、图像资料和音像资料。一套完整的研究资料,不仅可以反映出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还可以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操作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

(d)建立以校本教研为依托的制度。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制度为依托,实现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e)建立课题组成员分工与合作制度,提高工作效度。

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构建协作互动的立体平台,完善协作互动的研讨制度,建立民主和谐的伙伴关系,确立“真实、扎实、丰实、落实”的研究态度,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2.具体实施阶段(2007.6----2009.8)

(1)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反思意识状况,反思习惯状况,反思方法、反思效果等状况,为开展研究作准备(2)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①充分利用典型例题的功能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②创设合作探究的情境,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③创设民主开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④解题后及时引领,强化学生反思意识。

(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

课题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反思性学习的研究方案,精心设计实施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积极组织教师研讨、集体备课,先后组织了十几节研讨课,每一节课后大家都在一起研究讨论本节课的得失,总结经验,修改课题研究方法,制定下阶段的研究内容。再组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了有效数学课堂反思性学习模式。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a)引导学生在知识源头处反思。(b)引导学生在“探究受挫”处反思。(c)引导学生在“自我总结”处反思。(d)引导学生在寻找错因处反思。(e)引导学生在课堂小结处反思 具体过程见《研究报告》

(4)尝试探寻课堂外落实的反思有效途径

在课堂以外,我们尝试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

(a)记反思性日记(b)填写作业情况反馈表(c)整理错题集(d)填写自我评价与反思表(e)引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f)举行数学交流活动 3.子课题按时研究

在我校《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课题组又于2008年1月、2009年1月先后申请了两个子课题:

《培养初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转化数学学困生的研究》——主持人:黄怀超,现在正准备结题。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主持人:曹群领,现已完成研究任务,提交结题申请。

(三)总结阶段(2009.1----2009.12)

1.本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

(1)归纳总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反思,主要的反思阶段及反思方法;课堂外落实反思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2)调查研究: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形成了那些积极情感,对自身成长学习有何影响。

(3)进行成果分析,填写结题申报表,申请结题,接受课题组评审。(4)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资料(教学案例、论文、学生作品、教材及网页等)2.规范课题资料,物化研究成果

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物化及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把课题研究资料分为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小结、教学研讨、课例分析和教学反思、师生作品,并逐一分项整理成卷。

二、研究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层面

1.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有了改善

在《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的前测中,七八年级学生喜爱数学的占75 %;课堂能积极参与的占70.5%;课堂上能主动探究新知、解题方法的仅占32.5%;课后复习总结的占24%;有课堂笔记和改错本不足10%。应该说结果很不令人满意。在2009年6月我们又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有了明显的转变:学生喜爱数学的占89 %;课堂能积极参与的占81%;课堂上能主动探究新知、解题方法的占64%;课后主动复习总结的占58%;有课堂笔记和改错本达到96%。

2.学生在学数学中一些反思行为得以养成

学生学习数学中反思行为的初步养成,我们也可以从常规性反思、阶段性反思和终结性反思这几个阶段中看出。

常规性反思:

⑴所有学生都有错题集,并坚持每天使用;⑵80%的学生有记数学日记的习惯,而且内容丰富。

阶段性反思:

单元测验表:即在一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操作方法是先让学生去评价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以函数这部分内容为例)我们从学习内容、数学学习方法、困惑、收获等方面设计了几个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对本章知识进行梳理,这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反馈,测验后再让学生填写《单元测验自我评价与反思表》。分析比较后我们发现学生较为困惑的地方也确实是在测验中反映了出来,这两份表相互促进并共同对学生的自我反思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对引起失分的原因的正确归因,使学生对考分持正确的认识态度,使分数起到激励学习的作用,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终结性反思:

为了鼓励学生更加深入地反思学习过程,并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所以在学期末让学生填写一张期末反思表。如“你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你希望在下学期学到什么,为什么”。这也为我们进行下一学期的工作提供了依据。另外,在假期间,让学生写写“学数学的感想”、“数学小论文”,既是学生对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述能力,这也是新课改所要求的“重视学生数学的语言表述能力”。例如在暑假我要求八年级学生以课本中《瓷砖中的数学》为题写一篇数学作文。学生们虽对“论文”有些困惑,但经过指 点辅导,学生作品也有十足的进步。以下为学生作品。《瓷砖中的数学》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多姿多彩的图案。如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十二边形,它们不用与任何图形配合,独自就能完成自己的使命。但是,在多边形的世界中也有一些多边形不能拼凑成平面图形.如正八边形、正五边形,都需要某种图形来辅助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图案。这些都是在实际生活中比较简单的,利用它们我们还能拼凑更复杂、更漂亮的图案.例如数学教材中阅读资料里所展示的图案。

为什么他们能拼成这样美而又协调的图案呢?其实在这里面有一定的数学味道。如公园里铺的地板砖,他们的设计都要用到多边形的内角,并不是所有多边形都可用来整齐地铺地,用来铺地的多边形应满足同顶点的所有角的和等于360。也就是说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试问:用正六边形能铺满地面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可用方程思想来解决。通过计算可得其每个内角为l20,令需用x个正六边形围绕一点能组成一个平面图形,则l20x=360有正整数解x=3,如此可知用正六边形是能铺满地面的。若问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两两结合是否能够铺满地面呢?我们知道: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60、90、120。从而可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是否存在正整数解来解决这个问题,由题意可得60x+90y=360,90y+120z=360,60x+120z=360(其中x、y、z分别表示所需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个数)。经过推导可知,只有第二个方程没有正整数解.所以,其中惟有正方形和正六边形结合不能铺满地面。

其实生活中不仅仅只有瓷砖中运用数学知识,只要你能仔细探索、研究,实际生活中处处可发现数学的踪影。在我们所学的领域中,它不在与我们隔海相望,而是与我们日益接近了。

你看,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吧!它是有韵味的,它是神奇的哟!3.学生的反思毅力逐渐增强

000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行为。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甚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持续性”地忍受困难、战胜困难的“韧劲”上,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上,并敢于向别人“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诚如哈贝马斯所说:“谁要是能够解释自己的不合理性,他就是一个具有主体合理性的人。”教学中,教师有意识设置反思障碍,让学生多层次尝试,以磨砺学生的反思意识,增强学生的反思毅力。

4.学生的反思习惯逐渐形成

通过实践,我校学生初步形成了“反思”行为习惯化,已经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改错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改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和理性水平。大部分学生能在学习之前、之中、之后就学习计划、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进行自觉、主动的反思。反思意识得到强化后,学生心理上就有了一道“警戒线”。

5.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的不断反思中,反思也促进学生的理解,提升理解的层次,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近几年我校的数学成绩,无论七年级、八年级的统考还是九年级的中考都稳步上升,在全县前五名之内。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反思的作用无疑是主要的。

6.学生在数学中形成的反思行为在其他学科等到迁移

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中形成的反思行为能够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并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呈正相关。反思性数学学习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语文学科为例,实验班在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态度以及人际关系交往能力上都优于对照班,在各次的统测上,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都处于领先位置。

7.人际关系上有了更多的互动

反思性学习也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它不仅要求反思者有一个开放的、负责的、执著的心态,同时也有合作、协调、信任的环境要求,它是一种合作互动的社会实践和交流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如果有他人指点或与他人合作进行,会加深理解,正如格瑞斯认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都知道什么,当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时候,或者别人从我们这里获取信息的时候,对于听者和说者而言,都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的机会,一般采用同桌合作学习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探求反思的交流氛围。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数学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进步状况,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反思,以提高交流的层次。

(二)教师层面

1.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心理活动的过程,只有师生共振和谐,才有可能产生教与学的最大积极性,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教师面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提高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诊断、纠错、创新,从而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使教师自身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逐渐成为科研型的教师。而教师科学有效的教学反思,必将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数学教学的高质量。

2.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近三年铜山县组织的优质课、基本功竞赛中,我校参与课题研究的数学教师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7优质课谢翠红得县一等奖、吴琦县三等奖,2008基本功竞赛谢翠红得县一等奖、刘素梅二等奖,2009优质课评比吴琦、曹群领得县一等奖、聂金芳县二等奖。徐州市教案评比中吴琦、刘素梅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铜山县教案评比中有十几人次获得一、二等奖,另有多篇论文或省市大奖。(详见课题主要研究目录)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1.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本课题研究,各位课题组教师对教育心理学、反思性学习理论知识掌握的参差不齐,科研水平还存在差异,因此在课题研究中不免出现一些只挂名不研究的情况;

(2)从课堂实践看,教师的教育观念、角色定位离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尚有差距,一些教学设计意图末能得到充分贯彻,教师讲得太多仍是一个普遍现象,教师的主导作用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受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的影响,教师包办代替现象仍时有发生。

(3)有时课题研究只局限于某一个点,其实培养学生反思性数学学习能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与学是两个要素,教与学是相互关联的;有的实践研究仅仅只是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人心理没有结合起来„„这些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4)由于我们课题研究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再加上部分教师的岗位变动,致使研究的个案没有坚持跟踪;另外课题组老师的教学任务较繁重,工作量大,时间紧,各类资料总结还要重新梳理、归档。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更加注重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而我们又是大班化教学,课题组没有分层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在大班情况下课堂上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等相关研究还需要我们下一步去认真的研究、探讨。

学生在老师的培养下基本上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也掌握了反思的有效方法,但受到社会、家庭、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影响,反思行为经常会半途而废,而我们一个老师都带一百多位学生,可能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反思情况。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毅力还是需要我们下一步去重点研究的问题或课题。

下载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盘石初中关于《初中生学科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的研究总结材料(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组张梅梅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初中生思想品德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课题,是经沂南县教育局教科室批准......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一、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 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英......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 研究进度: 针对课题研究,在完成了开题报告后,我们就展开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现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已经完成。第三阶段关于学生......

    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培养》课题研究 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

    “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大全

    摘要】 研究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问题,有利于丰富教学方法论,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实际的需要。本研究假设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可持续发......

    初中生自主体育锻炼能力培养方法研究论文

    摘要:健康的体质是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很多初中生因为课业压力较大,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还有些学......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课题《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自2011年5月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和大量的实践性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近一年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