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
学中的有效应用
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吉林省敦化市额穆镇中学 陈 净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的分工;
二、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控与指导。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之下,教师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组内成员开展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种种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能够提高个体的能力与学习动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历史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应该转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模式,注重过程与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其中便可以很好的达到以上的教学要求,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呢?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明确组员的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是小组,因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明确
每一位学生的任务也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性条件,一般情况下,小组成员以4-6人为宜,这样,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也更加可以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分组则需要严格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综合考虑学生的品质、性格、能力等因素,每一个小组都需要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中等生能够得到锻炼、优等生的才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施展。
二、营造出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只有创设出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能够畅所欲言,保持对历史的趣味感与好奇心。
此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
师应该着重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现代的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普遍缺乏合作的意识,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帮助他们逐渐的掌握沟通、交流与协作技巧,将个人竞争转为小组竞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三、小学合作学习的开展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中需要紧贴教材、教学过程、学生能力、学生知识、情感态度等,要想有效的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抓住其中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在《夏商西周的更迭》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括出夏、商、周三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并让学生讨论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通过小组的讨论,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班级
聚集力。
此外,为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以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提出一个趣味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思考与讨论过程之中。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很多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却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也有着一些叛逆心理,为了充分的吸引学生的合作兴趣,就需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例如,讲述小故事、填充唐诗拉力赛、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等,多种多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参与竞争的意识,也可以将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的融入其中,在讲述教学内容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与
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为学生营造出视听的双重感受,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调控与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也不能忽视,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激发者、知道者、监控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适时的指导。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定期为组长举行培训与指导,让他们明确任务的分配方式,小组管理方式等等。对于一些不积极的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了解他们不配合教学的原因,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辅导,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不单纯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需要放下身段,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仔细的倾听,在第一时间发现讨论中的问题与困难,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让
学生的思想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中得到升华。此外,还要加强对小学合作学习过程的考核,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用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评价学生的种种表现,给与学生适时的表扬,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总而言之,将小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出学生自主思考、亲身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问题意识与团队精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的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敏华。改变学习方式实施小
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16)[2]廖明全。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J].数字化用户,2013(10)
[3]王艳华。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
[4]尚仁宝。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策略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06)
第二篇: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历史是一门充满趣味与深刻内涵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有效学习对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善我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不佳、课堂教学混乱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被广泛应用到了历史课堂教学中,并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水平。本文主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全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也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变革,传统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许多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被取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历史文化素养,对促进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良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何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此种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的方式,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讨论与探索,以小组活动为教学的主体
第 1 页 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自信心、合作意识等也具有十分有利的影响与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在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而要想做到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初中历史教师要十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并以此为根据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此基础上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方便教师的管理,还能够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课堂秩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教师根据历史课堂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出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机智精准的课堂提问环节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小组中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置一
第 2 页 些较为明确、针对性较强、具有分析与研究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探究与深层探索,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核心
针对初中生好奇心较强、兴趣广泛、注意力较难集中的特点,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知识与教学经验,采用不同方式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也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讨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开展各种课堂活动等方式进行历史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与历史成绩,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例如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很容易出现对某个历史观点不一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到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并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一场以某个历史问题或观点为主题的历史辩论大赛,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其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同时,增强其对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又或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的表演,利用这种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与把握,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第 3 页
4.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得以实现的保证
有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手段,并不能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成果,从每一节课中吸取经验、找出缺点,就需要建立起相关的科学教学评价机制。而且,也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优势,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合理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爱历史、愿意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够激发出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学生的协同合作意识,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然而,每一个班级的学习合作小组中都有表现好与表现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教师在利用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时,不能有歧视,应该一视同仁,机智灵活地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与水平。
三、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第 4 页 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应用有一定的帮助。
第 5 页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有效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有效应用
董亚萍 陈仓区李家崖小学 629539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课程整合的不断研究、实践和深入,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悄然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它能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学习的过程生活化。多媒体技术具有图像直观、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使孩子快乐自主的学习。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使幼儿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以及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我园使用多媒体进一浅析:
一、多媒体技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1、开拓教师视野,提升教学理念。
现在的幼儿教育发展很快,新《纲要》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这必须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质。我们幼儿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让教师进行学习。教师们能够快捷的搜索、收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资料和参考资料,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快速获取了信息。这些信息,使老师的眼界更宽、思路更广、观念更新。在先进的理念指导下,教师组织活动的形式更新,方法更科学,幼儿获益也就更多。
2、减轻教学负担,提高办事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运用,为教师寻找教学用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让教师从繁重的、费时的教具制作之中解脱出来。教师们可以将大部分的时间腾出来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调整活动计划,使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有机结合。
3、具体应用。
文字处理:教师借助电脑,电子备课、打一些艺术字以用于墙面布臵、环境创设等就变得轻而易举。表格处理:幼儿园各种表格特别多。我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意制作各种规格、各种样式的表格等。教学管理:幼儿园行政管理人员可以借助电脑,对幼儿园的行政后勤实施了全面管理。如:幼儿园概况、幼儿园组织机构、幼儿园规章制度、幼儿园目标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幼儿园工作评价等。卫生保健:借助电脑,对定期体检记录、身高体重测评、营养计算、检查矫治事项、登记事项等实施全面管理,十分有意。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教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研究也朝着更深、更新、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一些新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电化教育手段的普遍运用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运用过程中,也还明显存在一些问题。
1、目标意识不明确
不少教师以传统的教学手段为满足,认为电化教育仅是一个花架子,可有可无。只在有任务下达时,才参与一次电教课竞赛或教案设计赛、课件制作赛等,而在平日的教育活动中,从不主动运用,更不能进行长期的实验。甚至许多电教论文、教案也只是“纸上谈兵”,制作的课件仅是参与竞赛,而把开展活动的根本目标——“为教学服务”抛之脑后。
2、操作技能不熟练
由于平时的教育活动很少使用电教设备,因此个别教师的电教操作技能显得非常生疏。有时授课教师已忙活得满头大汗,图像仍是“千呼万唤”不出来,经过这么一折腾,听课老师早已很不耐烦,集中了注意力的幼儿也精疲力尽了。因此常常是一节公开课要配有一名专职人员专管开机、调机。此外,在演示课件过程中,有的教师不能准确到位,常常回头将目光投向荧屏,反复调整灯片,这样就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影响了师生的感情交流,弱化了电教手段的优势。
3、媒体选择不合理
为了完成上电教课的计划,出现了滥用电教手段的现象。即任何一个教学内容,都只是单纯地用幻灯或录像取代图片或实物,而不考虑到电教的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或者不知道如何入手,恰当选择电教教材。这种 未经过科学、细致地选择教材的电教课,不仅不能突出电教的优势,反而弄巧成拙,甚至是画蛇添足,为了“电教”而上电教课。
二、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管理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图像直观、色彩鲜明、动静结合、形象生动的特点,巧妙地创设出与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情境。组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宽教育空间和知识面,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新颖、有趣、富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知识与信息,为幼儿多渠道、多层次获取新知识提供教学环境。“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和难点
有些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而幼儿的形象化思维特点对比较抽象的内容,感到难以理解,无论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样下去,幼儿就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失去兴趣。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易理解,借助多媒体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图、文、声、像等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内容,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可观的事物,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思维、创造。把语言篇章表现出的意义化为自己具体形象的感受,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过:“多变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指导幼儿学故事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相配。
2、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认知能力”。科学活动中包含了许许多多抽象的科学道理,并具有较强的严密性。传统的教学来看普遍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挂图式的教学模式,难以被孩子理解和掌握。在教学组织上多半是通过教师用语言从头讲到尾的模式来进行的。对知识的把握也只是处于被动状态。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通过感知获得的,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主动观察、探索、思考。而且多媒体技术交互性强,各主题页之间可以灵活转换,便于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随意调整教学顺序,当幼儿对某一内容感兴趣或感到困难时,可灵活演示,拓宽了教学途径。这样我看到了另一番景象:孩子们仿佛被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地吸引着,一把新奇的钥匙正在开启着孩子的心。这就是在多媒体技术下孩子们产生的主动、精彩、新奇的特性作用下的结果。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参与,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将静止的画面连贯化、动态化、抽象的课题趣味化,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新异刺激,可以使其充分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内在动机,在多媒体教学中如果积极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既能调动幼儿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创造出崭新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景象,又能使幼儿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
总之,将多媒体技术适当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弥补挂图、贴绒教具的局限性,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幼儿园多媒体技术作 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以其优于传统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越。
第四篇: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特别是反思教学细节的处理、反思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过程,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成与败,并把反思与学习结合起来,不断地总结教育工作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我们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才能不断地促进自我的发展。
在今年初三第二学期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课时我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对此及时地进行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个性化的答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初涉课改的我坚定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信心。而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热情、课堂上精彩的智慧碰撞,使我更加醉心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然而,连续发生的几次尴尬让我陷入了迷惘。
尴尬一:教学任务不能完成
在上<<让社会给我投赞成票>>这一课时,出示了一段材料:
“小林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答应每周日下午2点到4点都要准时为生病的同学辅导功课。有一天爷爷生病了,周日下午要看爷爷,小林为难了,说上午去不可以吗?爸爸说:“你忘了,上午还要到老师家学钢琴””。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面对诸多的事务,假如你是小林会怎么办? ⑵、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当多种需要做的事情发生冲突时应该如何选择?
在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们发言的热情高涨,并且相互间展开了辩驳。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原来预设的两个问题只探究了一个。
尴尬二:同学不愿参与讨论
在上《向往公平》这一课时,出示了一段材料: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取消和停止征收已有多年历史的义务教育借读费,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在借读过程中也能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请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费?
⑵.为保证公民平等的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国家和社会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问题提出后,我意外地没有看到预期的热烈讨论的场面,许多同学在讨论时也是心不在焉,甚至讲起了与课堂无关的话题。我的心中顿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尴尬三:出现了“论坛霸主”
在上《面对责任的选择》这一课时,阅读材料: 材料一:被评为2008法制人物的河南省郑州市妇联权益部长刘宇,积极为受害妇女儿童伸张正义,努力为广大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十多年来,她接待或解答妇女群众来访和咨询万余人次,成功处理了轰动全国的律师重婚、少女肚皮刺字、第三者状告合法妻子等案件。
材料二:2008年9月14日晚,经河北省正定县人民检察院批准,正定县公安局依法对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耿某等人执行逮捕。耿某兄弟因向三鹿集团销售的牛奶屡次检验不合格被拒收,逐向牛奶中掺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以蒙混过关。
材料三:2008年8月29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组织的庆祝教师节暨抗震救灾感中国师德标兵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谭千秋、张米亚、向倩、袁文婷„„70名在汶川大地震中感动了全国人民的英雄教师被授予“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兵”荣誉称号。
请小组合作讨论思考问题;
⑴.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⑵.材料一和材料三有何内在联系?
⑶.你认为材料二中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⑷.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在巡查小组讨论的时候,我留心到个别同学在小组中一直在发言,占据了整个讨论时间,其他同学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全班交流观点时,这几位同学频繁举手,口若悬河,相互补充、辩论,俨然成为了政治课堂中的“论坛霸主”,而其他同学则成为了“观众”。
连续的失败,让我不得不对近期的课堂情况进行反思。其实在此之前,小组讨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讨论时部分同学容易钻牛角尖、发表意见时总爱走题;讨论时的音量越来越低;主动举手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少„„由于这些点滴的变化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最终产生了上述三幕令我震撼的场景。在迷惘中,放眼四周,发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小组讨论已成为新的宠儿,备受青睐。但同时,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各类公开课中频频出现。难道小组讨论法仅仅几个月就该“寿终正寝”?师生互动只能回到传统的单一“问答式”?小组讨论究竟该何去何从?
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的理论,再度审视小组讨论,更多地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1.课堂教学节奏不易控制,比较耗费教学时间
小组讨论中,首先是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围绕中心议题充分发表自己意见,并互相倾听、共同探究。然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本组观点。在交流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如发言人数、时间、质量等。另一方面,交流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课堂预设以外的新问题,并由此引发出新的讨论。因此,小组讨论中,课堂教学节奏不易把握,比较耗费教学时间,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也凸现出来。
2.学生的发言机会不易保持平衡 小组讨论中,每位成员都应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达到合作交流、共享提升的目的。由于按座位划分小组相比较更省时、易操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用此种随机性分组。这样的学习小组是一个个成员相对固定的小群体,各成员在性格、学业、班内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被他人倾听和倾听他人等方面的表现,最终在小组成员中出现强势和弱势之分。因此,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发言机会不易保持平衡,个别与全体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出来。
3.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小组讨论中,学生不仅要充分参与讨论而且要学会耐心倾听他人。全过程都需要学生个体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同学的兴奋点,往往容易被吸引到发言中偶然提到的与议题无关的讨论中去。因此,小组讨论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不会专心倾听他人、讨论容易走题,随意与有序的矛盾也随之产生。
小组讨论的局限性决定了简单、浮于表层的形式模仿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小组讨论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具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于是我决定改进小组讨论。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优化小组讨论的要求,并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1.理性把握小组讨论的时机
我经常在以下两个条件下采用小组讨论法:一是在解决重点、难点时使用;二是当其它教学形式的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时使用。2.科学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
小组讨论的问题,要符合开放性、激励性、层次性的特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作出多种解释和回答的可能性、发散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激励性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推动学生进行集体的或独立的思考和实践活动,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向纵深发展。层次性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过去的经验或知识上,充分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3.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
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可根据学情的需要灵活选择分组方式和组内角色分工。分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按照座位随机分组,也可按不同观点来分组,还可让同学自由组合等。组内角色分工,指组内每位成员分别承担记录、概括、汇报、主持等任务角色。讨论时可将有序发言和自由发言相结合,在有序发言阶段,每位成员都必须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在自己发言前,先用简短的语句对前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概括。有序发言结束后,进入自由发言阶段,成员可自主发言。
创造性进行小组讨论的组织分工,有利于平衡学生发言机会和集中学生注意力,有利于学生耐心倾听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
经过改造后的小组讨论,在课堂中逐渐恢复了活力,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热情慢慢地回来了,政治课堂又充满了精彩对话和智慧生成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江都市实验初中 刘美玲
摘要: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找到一个跟信息技术新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成为时下讨论的热点。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尊自强能力的信息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概述、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合作学习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学生
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更应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这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了必修课逐步普及,进一步构建理念新颖、结构合理、内容适当、切实可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新体系。我们在肯定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取得成绩的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对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难度;教学方法和手段偏差,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二是停留在知识、教学技能目标,淡化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三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不够,缺乏学生间、师生间互动、交流。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学生缺少信息活动的交流、评价过程,学生的信息处理、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不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远离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目标。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加强适合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外,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式”学习做为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学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初中学生学生爱说、能动、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己是他们的突出特点之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这些生龙活虎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气氛如果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就太呆板了,而且现代教育提出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和和谐,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借助本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结合本校课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概述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合作学习教学的主要形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因为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气氛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的奥秘,他们是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减少被迫学习的乏味。
二是合作性原则:“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了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弊端。
三是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
三、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创建合作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2、创设合作环境
合作学习环境主要体现在资源环境和教学组织环境。资源环境是协作学习需要的硬件条件,学生文件传输、讨论评价软件环境,学生资源应用的网络资源环境等。教学组织环境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任务的驱动环境等。教学组织开展时主要有:情境部分,通过创设情境,介绍主题内容及其背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给学习者指定方向,激发学生协作学习兴趣;任务部分,开展协作学习是必须有明确的共同目标,要求对本节课将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描述,任务要求是真实的、可行的和有吸引力;资源部分,是提供完成任务可能需要的网上资源清单,对要查找的资料给出一个定位,这些信息可能包括网络文件,专家的电子信箱或实时会议,网上可查找的资料等。例如:在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插入艺术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教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之后明确每一组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内容,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则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3、师生的合作与交流
主要有如下过程:第一阶段,是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相应策略来自我探索,不断克服学习障碍,获取成功经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协商会话阶段。自主学习阶段结束后,学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和别的成员进行交流,进行组内对话、商讨、争论等互动合作对问题进行充分解析和论证,学生间、师生间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第三阶段,知识建构。在和小组成员协作交流之后,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加强总结、建构,形成自己稳固的知识结构。在积极地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到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提到锻炼。
4、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与评价
协作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是协作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也是体现协作学习在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优势所在。学生把学习成果在教学展示平台上进行展示,全班共享学习,使协作学习不仅仅停留在组内,是全班的协作。我们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展示、评价功能,对他人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达到相互促进,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交流,增强他们的网络应用正确观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充分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快乐体验、探究经历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意识,发挥了学生自我潜能的,真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克服了传统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丰富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信息素养,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生活、学习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2012-06-18 16:05:20)转载▼标签: 杂谈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者、竞争者。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因此,作为教师,我要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达到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实施意义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把“小组合作式”学习做为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出: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更要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集其它学科之长,补其它学科之不足,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学
科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事物的判断力,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并不是说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学生爱说、能动、想象力丰富、喜欢表现自己是他们的突出特点之一,而按照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满堂灌,一言堂,这些生龙活虎的孩子在课堂上的气氛如果象一潭静水,我觉得就太呆板了,而且现代教育提出的课堂气氛应该是自由和和谐,应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如鱼得水般的轻松愉快,从而产生爱学习的感觉。因此,我借助本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机会,结合本校课改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二、“小组合作式”学习在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原则
1、自主性原则: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的动手进行操作,才能从实践中探索到知识的奥秘,而教师仅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应互相交流,共同成长,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但他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主体,对学习的时间和学习内容拥有操控权,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减少被迫学习的乏味。
2、合作性原则:“小组合作”就是把全班分为一个个小组,这样既有利于他们组内成员的合作,又加强了他们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又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成果交流,加强学习中的人际互动,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性,又有利于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和自我价值观念、专业学习兴趣及科学探求精神的提高,也解决了大班化授课的弊端。
3、实践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必须以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基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得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形成师生—生生互动。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①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操作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操作者、资料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②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针对我班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浮躁而不塌实的弱点,我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
③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演示、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④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
首先要求教师要及时引导;其次要抓住合作学习的契机,例如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如何运用工具栏中的工具时;第三,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第四,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2、“小组合作式”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①学生合作之前应做好信息技术的定向引导
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即在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说明这一节课研究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学生准备好哪些素材,并为学生制定好一个活动报告单,便于学生在对学习材料探索的过程中搜集整理有关的数据、信息。
例如:在学习“插入艺术字”这一内容时,教师与学生共同发现插入艺术字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之后,决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这两种方法的步骤。教师为每一组学生提供不同形状的艺术字,之后明确每一组的学习任务。
通过教师的定向引导,学生明确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内容,活动的具体要求,学生则能高效省时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尽快地达到教学目标。
②学生合作之中要深入到学生学习中去,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并适时、适当的给予技术指导。
在学生分组合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各组的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学习的进程也将不一样。为了更好地调控学生的分组学习,教师首先应以参与者的身份,深入到各小组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通过观察和适时的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
③学生合作之后,要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相互学习
学生通过自己相关的方法来找到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可以让他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觉得哪种方法更为科学、简便,再引导其进行组间的交流,这样就培养了他们组内的合作精神,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组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定层面上又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组织能力;信息技术课有其特点就是要求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多动手,老师尽量少讲、精讲,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处理困难问题的态度。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信息技术课中“小组合作式”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对别人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捕捉有用的观点和思想,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使认识深化,促使他们在宽松、开放的合作评价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反思,学会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评价,使学生有反思的机会;通过评价,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的各种技能。因此,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的措施和方法。然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关键在于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
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相结合可以使教师得到测试手段无法获得的过程性信息,如学生的体验、学生的内心活动、学生的学习障碍和学生的学习困难等;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使每个学生能够与他人相互检查、相互要求、相互帮助,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并能促使学生学会思考,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帮助反思学习的进程,帮助树立新的超越自我的学习目标。同时要让学习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从而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当然,在小组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的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依赖别人的思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合作学习形成“组内相互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
2)合作学习过程评价与合作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把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学生更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从合作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方式,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过程和结果两者而言,应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学期结束评选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时,不仅参照学习情况表中的得分高低,还要参考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等。这样,学生对合作学习评价的关注程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合作学习的开展。
五、“小组合作式”学习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要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度。小组合作作为一种课堂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小组合作学习应该用在重点上、难点上,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上。合作在数量上不应过多,时间不宜过长。
2、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活动中教师应发挥着创设学习环境和气氛,维持学习秩序等作用;同时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较为真实的语言情景;其次,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在活动中,当学生的言语活动出现严重的错误时,教师必须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测评,必须及时提供反馈和相应的帮助。因此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起到“协调、激发、合作、监控、反馈”的作用,让学生心中永远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3、合作学习不能代替个体独立思考,两者应有密切联系。整个合作学习过程是一个循环、更新、提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结构应是:个体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统一交流→个体得到修正,获得新认识。也就是说,针对新的知识、新的信息,学习者应在个人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协商,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进一步补充、修正个人的认识,在合作中互相吸纳思维的闪光点,在合作中进行互相监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就合作学习而言,交往能力往往是决定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效果,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应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始终。教师应从言谈举止开始,对学生反复进行训练,以达到交际自如的程度。比如,怎样请求发言,如何称赞他人和表达不同意见,如何倾听发言和提出建议等。
总之,“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大致上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及人为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还有一点遗憾和不足。首先,作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就应该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座位的形状是马蹄形,也就是一个英文字母U,但是由于机房条件的因素,现在的座位形状是“一”字形,这无疑形成了小组间同学的交流较困难。其次,学生进入机房的纪律观念没有在教室强,这也或多或少给上课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可能解决,但需要时间去慢慢磨合,只有在不断地实现这一模式,才能有所发现再去完善这一模式,从而实现真正理论上的以教育创新来实现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