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全球醋酸乙烯(VAM)产能、产量分布格局及中国醋酸乙烯市场趋势展望
2014年全球醋酸乙烯(VAM)产能、产量分布格局及中国醋酸乙烯市场趋势展望
醋酸乙烯是全球前五十大宗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树脂(PVA)、聚醋酸乙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聚丙烯腈共聚单体(PAN)、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C)以及缩醛树脂等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合成纤维、皮革加工、纸张涂布、土壤改良等领域。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醋酸乙烯市场监测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 目前全球生产VAM 的主要工艺包括乙烯法和乙炔法两种。截止2012 年,全球VAM 产能714.5 万吨,需求量570.6 万吨,其中乙烯法产能占比接近75%,多集中于海外,其中塞拉尼斯产能将近全球四分之一;而乙炔法大都集中在国内,除了川维使用天然气乙炔法之外,其余全部为电石乙炔法。
近几年中国是醋酸乙烯供需的主要增长引擎。2008 年后,全球醋酸乙烯产能扩张放缓显著,与此同时国内却迎来产能扩张大潮;需求端的拉动效应同样显著,2009 年全球总需求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表观消费量实现稳定正增长。我们认为未来5 年国内新产能投放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国内醋酸乙烯自给率的持续提升带来产能过剩隐忧。
开工率的持续高企可以抹掉产能过剩的悲观情绪。过去几年全球的开工率(产量/产能)在八成附近,而国内乙炔法的开工率除了2009 年经历了不到七成的地点,其他时间基本均维持在八成以上的高位,普遍高于海外乙烯法的开工率。
从全球范围来看,醋酸乙烯下游主要被聚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PVA)占据,但不同国家存在一定差异。欧美等国聚醋酸乙烯的消费比重较大,而相对亚洲的消费主要向PVA倾斜,此外EVA、EVOH 等产品的总生产比重在欧美国家更高。我们认为亚洲消费结构中PVA 的较大比重主要由中国醋酸乙烯的消费结构所导致。
国内醋酸乙烯消费70%以上集中于PVA,并且多为一体化装置直接生产。我们认为国内醋酸乙烯消费结构分布的不均衡,使得PVA 行业的景气回升可以较大幅度撬动国内醋酸乙烯行业复苏。
全球醋酸乙烯基本面从去年11 月份到今年年初发生了较大变化,2013 年10 月份英力士公司关闭了位于英国赫尔的一套30 万吨/年的VAM 装置。2013 年底,由于找不到买家,塞拉尼斯公司关闭了位于西班牙塔拉戈纳的一套20 万吨/年的VAM 装置。这两套装置的关闭令西欧地区减少了约50 万吨/年的VAM 产能,占据该地区总产能的约50%。这两套装置的关闭令英国和西班牙已经没有了VAM 产能。当前,德国成为西欧地区唯一生产VAM 的国家。杜邦公司一套35 万吨/年VAM 装置和利安德巴塞尔公司一套40万吨/年的VAM 装置出现生产故障,均在今年3 月份宣布受不可抗力影响,停止出口。
全球出现问题的产能约占到总产能的15%左右,其中关停产能7%左右,供给端收缩明显;同时塞拉尼斯在全球的销售采取了配额制,多种因素共振使得全球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美国VAM 价格从900 美元上涨至1900 美元,欧洲更是从1000 美元上涨至2300美元,近期虽然价格稍有回落,但仍较年初上涨了一倍。
全球醋酸乙烯消费呈现亚洲、北美和西欧三级的局面。中国和日本由于集中了PVA 产能,因而醋酸乙烯消费量占比最高,但由于装置普遍采用醋酸乙烯-PVA 一体化,实际流通的商品量醋酸乙烯并不多。
由于西欧乙烯成本相对较高,实际生产负荷呈现逐步下降态势,是重要的进口地区之一。中国由于需求增速较快,另外国内以电石法路线为主,一些特种用途仍然有赖于进口醋酸乙烯单体。出口方面,美国是最大的醋酸乙烯出口国,占到总出口比例的40%,其次为沙特20%,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也是其他重要的出口地区。
国内醋酸乙烯商品流通量相对较小,过去平稳的价格使国内厂商以就地转化为下游产品为主。海外价格在欧洲涨价的带动下出现了全面上涨,而国内PVA 等下游产品价格变化不大,直接出口醋酸乙烯的价差被巨幅拉开。
由于国内流通醋酸乙烯量比较小,且过去出口的绝对值很小,实际经营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作为中间产品,需要单独进行精致纯化和包装;面向货源短缺的欧洲市场,需要通过欧盟对化工产品的REACH注册;长途海运的运输以及添加阻聚剂保质等问题。种种实际操作层面导致国内出口数据晚于海外涨价,3 月份开始出现放量,4 月份开始巨幅增加。
依据海关披露的信息,我们推算醋酸乙烯3 月和4 月出口价格分别为1300 和1450 美元/吨,相对国内7300 元/吨(折1000 美元/吨)有较大幅度溢价,而相对西欧市场目前超过2000 美元/吨的市场价格,即使考虑运输成本,仍然有相对大幅度的折价。跟据国内出口刚放量的状况,我们判断随着国内厂商生产技改、储运、市场等环节的逐步完善,出口量仍将有进一步上涨以弥补海外供给缺口,而价格也将与海外价格合理靠拢,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第二篇: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
全讯网 http:// g7d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来源:中国化工报 10000人浏览字号: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继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树脂主要用于胶粘剂、涂料、纸张涂层、纺织品加工、树脂胶等领域;聚乙烯醇则是生产维纶纤维的主要原料,并可用于胶粘剂、纺织浆料、纸张涂料、内墙涂料、精细化工和高吸水树脂等领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还能与其它单体进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产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膜、热熔胶、电线电缆、玩具等生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醋酸乙烯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我国醋酸乙烯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醋酸乙烯总生产能力约160万吨/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万吨装置为国内最大。
我国的醋酸乙烯曾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领域的用量不断增加,同时EVA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扩展了醋酸乙烯的应用领域。目前聚乙烯醇约占总消费量的75.6%,其次是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约占总消费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尽管近年来国内醋酸乙烯产业发展较快,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建筑、造纸、印刷、卷烟、汽车、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2001年国内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9.5万吨,2009年达到约155万吨,翻了近一倍,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产量增长速度。
由于我国醋酸乙烯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装置开工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刺激了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现有多套醋酸乙烯装置处于在建或规划中。其中,山东兖矿集团计划到2010年拥有30万吨/年醋酸乙烯生产能力;中国台湾大连化学公司正在扬州建设36万吨/年项目;四川维尼纶厂和云南云维集团也有计划新建和扩建装置。
根据未来几年我国醋酸乙烯下游装置的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而根据上述新扩建项目静态推算,届时全国生产能力将在230万吨/年,装置的开工率只要达到87%,供需就将达到平衡。未来我国醋酸乙烯的市场竞争压力将逐渐加大。但动态地分析,我国醋酸乙烯生产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首先是我国醋酸乙烯厂家的规模偏小,目前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2家,很大一部分的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装置运转多年,设备工艺老化。国际上多采用乙烯气相法,占72%,而国内占主流的是相对落后的电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价格低廉的西南地区,工艺耗能高、污染严重。因此我国醋酸乙烯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这需要整合产能和大力发展新工艺技术并举,淘汰落后装置,实现多种生产工艺共存并以乙烯发展为主。这样来看,未来国内醋酸乙烯的生产可基本满足
需求,市场供应将适度偏紧。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本文来源:中国化工报)
我國醋酸乙烯發展概況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來源:中國化工報 10000人瀏覽字號: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繼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樹脂主要用於膠粘劑、塗料、紙張塗層、紡織品加工、樹脂膠等領域;聚乙烯醇則是生產維綸纖維的主要原料,並可用於膠粘劑、紡織漿料、紙張塗料、內墻塗料、精細化工和高吸水樹脂等領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還能與其它單體進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產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廣泛用於發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裝膜、熱熔膠、電線電纜、玩具等生產領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的醋酸乙烯應用領域還在不斷拓展。
我國醋酸乙烯生產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在引進吸收的基礎上,生產技術取得長足進步,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國內醋酸乙烯總生產能力約160萬噸/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萬噸裝置為國內最大。
我國的醋酸乙烯曾幾乎全部用於生產聚乙烯醇,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結構發生瞭較大的變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領域的用量不斷增加,同時EVA產量大幅度增加,也擴展瞭醋酸乙烯的應用領域。目前聚乙烯醇約占總消費量的75.6%,其次是用於生產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約占總消費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盡管近年來國內醋酸乙烯產業發展較快,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國內建築、造紙、印刷、卷煙、汽車、食品等行業的發展,對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市場供需矛盾日漸突出。2001年國內醋酸乙烯表觀消費量為79.5萬噸,2009年達到約155萬噸,翻瞭近一倍,年均增長8.8%,高於同期產量增長速度。
由於我國醋酸乙烯市場需求持續高速增長,裝置開工率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刺激瞭國內外企業投資的積極性,現有多套醋酸乙烯裝置處於在建或規劃中。其中,山東兗礦集團計劃到2010年擁有30萬噸/年醋酸乙烯生產能力;中國臺灣大連化學公司正在揚州建設36萬噸/年項目;四川維尼綸廠和雲南雲維集團也有計劃新建和擴建裝置。
根據未來幾年我國醋酸乙烯下遊裝置的發展情況,2012年我國醋酸乙烯的消費量將達到200萬噸。而根據上述新擴建項目靜態推算,屆時全國生產能力將在230萬噸/年,裝置的開工率隻要達到87%,供需就將達到平衡。未來我國醋酸乙烯的市場競爭壓力將逐漸加大。但動態地分析,我國醋酸乙烯生產還存在一些明顯問題。首先是我國醋酸乙烯廠傢的規模偏小,目前產能在20萬噸/年以上的僅有2傢,很大一部分的產能在10萬噸/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裝置運轉多年,設備工藝老化。國際上多采用乙烯氣相法,占72%,而國內占主流的是相對落後的電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價格低廉的西南地區,工藝耗能高、污染嚴重。因此我國醋酸乙烯業要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調整結構,提高技術水平,提高行業競爭力。這需要整合產能和大力發展新工藝技術並舉,淘汰落後裝置,實現多種生產工藝共存並以乙烯發展為主。這樣來看,未來國內醋酸乙烯的生產可基本滿足需求,市場供應將適度偏緊。
來源:中國化工報
(本文來源:中國化工報)
我国醋酸乙烯发展概况和前景展望2010年04月20日 08:00来源:中国化工报 10000人浏览字号:T|T 醋酸乙烯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途是合成聚醋酸乙烯,继而醇解得到聚乙烯醇PVOH。聚醋酸乙烯PVAc乳液和树脂主要用于胶粘剂、涂料、纸张涂层、纺织品加工、树脂胶等领域;聚乙烯醇则是生产维纶纤维的主要原料,并可用于胶粘剂、纺织浆料、纸张涂料、内墙涂料、精细化工和高吸水树脂等领域。除自聚外,醋酸乙烯还能与其它单体进行二元或三元共聚,生产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VAE、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广泛用于发泡鞋材、功能性棚膜、包装膜、热熔胶、电线电缆、玩具等生产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醋酸乙烯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
我国醋酸乙烯生产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生产技术取得长足进步,装置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国内醋酸乙烯总生产能力约160万吨/年,其中塞拉尼斯在南京的30万吨装置为国内最大。
我国的醋酸乙烯曾几乎全部用于生产聚乙烯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醋酸乙烯在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乳液领域的用量不断增加,同时EVA产量大幅度增加,也扩展了醋酸乙烯的应用领域。目前聚乙烯醇约占总消费量的75.6%,其次是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约占总消费量的20.7%,其他方面的用途占3.7%。尽管近年来国内醋酸乙烯产业发展较快,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建筑、造纸、印刷、卷烟、汽车、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对醋酸乙烯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市场供需矛盾日渐突出。2001年国内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79.5万吨,2009年达到约155万吨,翻了近一倍,年均增长8.8%,高于同期产量增长速度。
由于我国醋酸乙烯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装置开工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刺激了国内外企业投资的积极性,现有多套醋酸乙烯装置处于在建或规划中。其中,山东兖矿集团计划到2010年拥有30万吨/年醋酸乙烯生产能力;中国台湾大连化学公司正在扬州建设36万吨/年项目;四川维尼纶厂和云南云维集团也有计划新建和扩建装置。
根据未来几年我国醋酸乙烯下游装置的发展情况,2012年我国醋酸乙烯的消费量将达到200万吨。而根据上述新扩建项目静态推算,届时全国生产能力将在230万吨/年,装置的开工率只要达到87%,供需就将达到平衡。未来我国醋酸
乙烯的市场竞争压力将逐渐加大。但动态地分析,我国醋酸乙烯生产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首先是我国醋酸乙烯厂家的规模偏小,目前产能在20万吨/年以上的仅有2家,很大一部分的产能在10万吨/年以下。此外大部分装置运转多年,设备工艺老化。国际上多采用乙烯气相法,占72%,而国内占主流的是相对落后的电石乙炔法,主要在原料价格低廉的西南地区,工艺耗能高、污染严重。因此我国醋酸乙烯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调整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行业竞争力。这需要整合产能和大力发展新工艺技术并举,淘汰落后装置,实现多种生产工艺共存并以乙烯发展为主。这样来看,未来国内醋酸乙烯的生产可基本满足需求,市场供应将适度偏紧。
来源:中国化工报
(本文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