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小衔接工作总1
幼小衔接工作总结
本学期各项工作即将结束,回顾一学期的幼小衔接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突破幼小衔接误区。
学校通过召开与家长个别交谈的形式,突破了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认识的误区。误区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盲目重视知识的灌输,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另一个方面是家长包办代替,忽视能力培养。
由于误区,造成了幼儿在步入小学初的不适应。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学习不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慢„)
2、社会性不适应(规则意识差;随意性强)
3、心理不适应(教师形象的突然变化使他们感到压力和负担、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环境变化、要求提高,所以有的压力大,出现厌学、紧张等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1、学会整理(书包)
2、学会生活(穿脱衣服、主动喝水、入厕等)
3、学会劳动(值日生)
4、学会学习(善于倾听、自主阅读、握笔训练、拼音教学、规则意识的培养、安全教育、自我保护)
5、改变环境(作息时间、铃声等的调整)
(二)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1、加强班主任之间、不同班级之间、不同老师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幼小衔接课堂。
2、课堂教学兴趣化,向幼儿园教育靠拢。
3、向幼儿介绍小学学校的各个方面,例如课堂、课间活动、作业本、日常礼仪等,树立榜样,激发新生的效仿心、求胜心。
4、适当调整上课时间的活动安排。使幼儿能够逐步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的节奏。
二、与家长协作,帮助孩子顺利衔接。
1、幼儿园向学前家长宣传幼小衔接的策略。
2、学校开展了家访活动,了解家长需求,调整教育策略。
3、开学开展教育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教育,参与孩子的活动,亲身了解学校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策略。
三、取得的成果
本学期,孩子从三个方面实现了顺利过渡:
1、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实现了心理过渡。
2、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实现了习惯过渡。
3、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能力过渡。这些过渡,在具体的行为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本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幼儿们自信、快乐地适应了小学生活,迈好了向小学学习第一步!
第二篇:幼小衔接工作
皮亚杰(J.Piaget)是当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结构的构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在认识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他关于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幼儿为中心,强调幼儿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幼儿,而是由幼儿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幼儿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幼小衔接的关键是知识的准备,家长总希望老师多教授一些一年级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知识灌输的落后观念为幼儿顺利进入小学设置了障碍,由此,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做好农村幼小衔接工作。我们的做法是:
一、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1、创设物质环境
在家中创设一种适合孩子学习的条件,让孩子顺利的完成角色的转换。让每位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一张小书桌作为孩子固定的学习场所,由幼儿自己设计物品的摆放。这样就给幼儿一个自主的小天地,为入学后独立自主进行活动提供了前提。
2、创设精神环境
农村儿童的主动性差,这就需要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主动性的形成,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让家长在家中注意挖掘孩子的优点,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良好表现,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另外,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栏宣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及意义,营造出幼小衔接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幼儿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要成为幼儿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幼儿的学习动机。幼儿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幼儿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成人应当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的辅导。
1、以“小闹钟”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教师引导家长在家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幼儿园作息时间,让小闹钟做幼儿的“定时伙伴”,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任务意识及时间观念,为幼小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在幼儿园开展“小主人”活动
几个孩子共同在一起学习和游戏,幼儿自己做主开展什么活动和怎么开展。这种活动,打破了孩子封闭式的空间模式,创造了孩子与外界交流的机会;老师通过几个孩子活动的观察照顾,更能有效地鉴别孩子存在的不足,加强知道学习。
三、建立鼓励制度,保证长效发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幼儿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幼儿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为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一致性、连惯性,我们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定期组织“我长大了”“我是小学生”比赛活动
对比赛中的表现突出的小朋友我们会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鼓励活动的开展,调动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村幼小衔接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综上所述,幼儿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幼儿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以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家长和幼儿入手,对农村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实现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怎样充分发挥幼儿的建构知识能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
第三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让孩子能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帮助孩子们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孩子建立自信心,能健康、快乐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保持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某些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工作中往往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甚至为了应付小学在招收新生时的摸底考试,幼儿园在大班阶段对幼儿进行过重的突击训练,在安排其课程时,掺进了相当比例的应属小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的教学内容。
一些家长教育理念不正确,只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甚至有的家长急于拔苗助长,对孩子进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致使幼儿在初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其实,要想幼儿很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一般说来,在大班下学期,除了通常的幼儿园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诸如认识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认识数字和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集体授课的时间可在25~30分钟。但这样的做法更多是形式上的预备,要真正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就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生命的前4年中,会开发出50%学习能力,并能在头脑中构建了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将以这些途径为基础、为核心而开展。)因为在小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书本知识,幼儿如果缺乏相应的感知经验,理解就会有困难,比如说幼儿可以说出3个苹果加2个苹果等于5个苹果,但是对于3+2=?却感到有困难,这说明幼儿的思维是和他们的具体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感知经验越丰富,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我们幼儿园还是主要以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主,为幼儿多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创设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的情景,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幼儿在小学的学习做好准备,并能在今后保持发展的后劲。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先从心里上过渡)
因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与他入学后的适应能力关系很大。所以,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让幼儿产生我要做小学生的愿望,我要上学的愿望,从主观上有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愿望和行动,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我们幼儿园会充分利用好我们营口实验学校中、小、幼一体化的资源优势,会安排一系列活动如: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环境,看看小学生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和小学一年级开展班级手拉手活动,让孩子们熟悉小学学生的学习环境,还会组织他们参加小学生的一些课外活动,看看小学的学生除了学习外都做哪些活动。以引起幼儿入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求学和效法小学生的愿望。
而家长切忌不要对孩子说:现在让你多玩一下,以后上学了就别想玩了;你这么不听话,以后上小学老师一定不喜欢你;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以后上了小学怎么办;快点吃饭做作业了,现在幼儿园的作业少,以后上了小学作业就多了,你慢吞吞的怎么办?等等,这些话都会造成孩子对上学产生恐惧感,不利于形成入学的愿望和兴趣,甚至会让孩子对入学后形成厌学心理,那就得不偿失了。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渲染小学生活,凭空想象,将小学生活说得言过其实,这样孩子入学后发现没有那么好,会产生被骗、失望的情绪,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二、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感到与幼儿园的生活相比有着方方面面的不同。比如:幼儿园除了有专职教师还有生活教师对幼儿进行照顾,而孩子上了小学必须能自己管理自己,比如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幼儿园其实从小班开始就进行这方面的培养了,到了大班我们会着重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幼儿园,按时入睡,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够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和学习。
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需要家长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强化训练。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有时候幼儿在幼儿园很多事都可以自己去做,可是一回到家就什么也不做了,全部依靠家长。我们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可以供孩子自己管理的学习与生活的小天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要多提供让孩子动手自我服务的机会,凡是孩子应该自己去做的事都让他自己去做,减少孩子对于家长的依赖,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因溺爱而包办代替,我们常常看到挺大的孩子了,上学时从不自己背书包、书本都是家长给收拾、鞋带开了要坚持到家里让家长系,这些既反映了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自理能力的缺乏,同时更反映出家长认识上的欠妥和偏差,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家长应记住,在培养孩子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的过程中要坚持使用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切忌用批评、挖苦和简单比较的方法。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我校一直强调和重视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以后学习中纠正往往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书法来纠正。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现在我园大班就已经针对这方面的习惯进行专门的训练和培养,比如在学写一些简单的字和拼音时,不要求快多,只要求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其次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经常听到家长常向我们反馈这样一些情况:有些孩子不知道要回家及时完成老师留的各种口头、书面或是实际行动类的作业;还有些孩子在学校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针对这些孩子的问题,我们幼儿园有针对性的对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进行培养,教师会常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口头作业。这些口头作业由易到难,是孩子能做到和感兴趣的事情,不一定是书面作业,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任务,比如周一来幼儿园时带一个易拉罐;带一幅和爸爸妈妈合作的画;等等等,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配合教师的要求,明白老师这样是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教育目的。在具体的做法上可以采取有意识地提醒和及时鼓励的方法,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聊:“教师今天有没有布置什么任务?”“你打算怎样做?”在快到上幼儿园时,如果孩子能够主动和积极地完成任务,家长要及时给与肯定和赞扬,强化孩子的意识;如果孩子忘记了还有没完成任务,或坚持性不够还没有完成、不想完成时,家长应该给与及时的提醒、帮助和鼓励,而不是在老师面前替孩子找借口和理由——轻易地错过培养孩子任务意识的机会。
第三,注意力的培养。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看电视注意力非常集中,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只要是感兴趣的事儿,注意力肯定集中。其实这是孩子的无意注意力,我们知道在心理学上说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好看的电视,好玩的游戏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注意力能量,这就是以兴趣和生物本能的注意力,就是无意注意,我们今天说的注意力培养是有意注意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一个5-7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力培养要在20-30分钟,有意注意是主观和客观协调动作的结果,首先是倾听的注意力,仔细听,听完整不能听个大概就结束了,听后能反馈。家长可以让幼儿少看电视多听广播,问问你听到了什么,只要孩子能说出个一点二点就说明了孩子的确在听,不能一问三不知,还可以让幼儿带着一个问题去听,如让孩子去打电话询问天气情况等。其次是注意力是否抗干扰。对于这个问题家长要多以鼓励为主,如当孩子完成了一项任务后,家长说:‘你干得不错,旁边有人在说话,你都能专心地把作业完成,很好。”让孩子知道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第四,阅读习惯的培养。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是我园的一大特色,特别是大班始终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通常,识字的小朋友喜欢读书,读书又能学到更多的字。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如开学上课时,能听老师的要求正确理解拿、取书,能看通知,喜欢识字活动,能顺利地阅读报纸,能正确理解题意。识字兴趣、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比不识字的小朋友强,学习的起点相对要高。
家长在家里首先要培养孩子对生活周围的文字有敏感度,如商店的招牌、马路上的路牌等;其次是让孩子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文字。(家里人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学校的名字、经常去的商店的名字等);第三、经常给孩子讲故事,选一本图文并茂有一定情节但不会过于复杂的书,家长读给幼儿听,当读到紧要关头的时候,突然停住说: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自己先看看猜想一下吧。”给幼儿一个自己阅读的机会。第四、家庭中要有一个喜欢读书的环境,让孩子经常听到家长们的交流:我从一本什么书上看到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等,激发孩子读书兴趣,让书本成为孩子的一位不说话的老师。
四、调整好作息时间。
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最明显的不同是作息时间。如早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可以在8:00之后陆续到园,但对于所有小学来说,小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必须在早上7:45开始。孩子面临的问题是早上需要更早起床。这里面还包括吃早餐、坐车、过马路的时间等。还有中午作息时间不同,幼儿园的孩子午饭时间早,每天有两个多小时午休时间。而小学生一般每天没有午休时间。为幼儿适应小学作息制度,幼儿园准备6月份开始调整大班孩子的作息时间,如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增加上课节数,减少游戏及户外活动等。在家里,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些家长晚上有看电视的习惯,还有些家长工作比较忙,晚上10-11点才能回家,由于各种原因影响了孩子的睡眠,以致孩子早上起不来,影响第二天上课。特别入学前几个月更要养成早睡习惯。晚上8:30―9:00就上床睡觉。这样才能保证第二天上课时精神饮饱满,才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希望我们家长让孩子每天7:00之前起床,现在就开始,有的孩子因为幼儿园早晨入园时间最晚8:30分,家里又离幼儿园近,所以每天拖拖拉拉起床很晚,不如现在就开始,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今后可以轻松许多。
总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标志性阶段,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的面对小学生活,是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在我们家校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顺利的过渡到小学生活,从而快乐的学习成长!
第四篇: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点击数:[2235] 作者:张国英(江苏省苏州市同里镇中心幼儿园)2009-03-30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最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从愚昧走向知识与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欢乐是无限的、最难忘怀的,但它不可能永远停驻,随着三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无可选择地下次向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认为在大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幼小衔接是关系到开始智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总是涉及教育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作为一名大班的班主任老师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点培养。
一、培养幼儿自学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孩子们熟悉和遵守,如《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大班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加强规则意识,为孩子们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就向幼儿介绍小学的情况,介绍哥哥姐姐认真学习的事,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的迫切心情。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注意,我特别制作了丰富的、新颖有趣的教具,活动中彩洗染生动的教学形式吸引孩子们,使幼儿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加学习活动,培养 了幼儿的自控能力。为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握笔和坐势正确,一开始我就提出要
求,正确示范,让孩子有正确的模仿,然后我又通过练习书定自己名字等活动巩固幼儿养成的习惯,平时,认真观察孩子们发现个别幼儿的不良姿势,及时纠正。
另外,我常常安排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吸引幼儿早起、不迟到,积极坚持参加幼儿园晨运活动,在生活处理方面,时时提醒幼儿抓紧课间休息时间解大小便,教他们学习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学会管理自己的衣物和文具用品,我知道持之以恒是常规培养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对幼儿的常规进行检查,并通过各种游戏巩固幼儿已有常规,我还利用班内幼儿乐意担任值日生的热情,让值日的幼儿提醒同伴遵守常规。
二、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幼儿全面发展
兴趣是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培养孩子们广泛的兴趣可以发展智力,开拓视野,强健身体,陶冶情操,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所以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是非常重要的。在班上,我就很重视对孩子们兴趣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细心观察小朋友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对哪些事情有好奇心,然后积极地引导,如我班的王兴宇小朋友,平时特别喜欢听音乐做动作,喜欢在人前表演,于是我在音乐课上或游戏活动中,经常鼓励他大胆表演,在他的带领下,我班幼儿对音乐舞蹈都很感兴趣,我班幼儿对音乐和户外活动有了兴趣。
幼儿虽然对某些事情感兴趣,有一定的爱好,但不持久、不稳定,容易风异思迁,为此,我经常以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我班每月进行一次谁最能干的比赛活动,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自己创编舞蹈,喜欢讲故事的小朋友缠着妈妈学讲新故事,喜欢画画、做手工的小朋友想出与众不同的绘画、手工作品„„,通过这个活动,许多幼儿的兴趣得到了保持。
三、幼儿的语言能力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是为入小学打好基础的重要衔接工作,从小中班开始,我就非常重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幼儿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听、看、讲述、讲座,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语言、词汇、了解作品,再通过看图说话、情景表演、木偶剧、小话剧等表演出来,使幼儿得了更多锻炼语言的机会。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变过去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常常先提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开展活动,并鼓励幼儿大胆地对沿未理解的内容进行讲座,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在语言教学中,我改变“统一要求、同一提问”的倾向,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引导孩子们主动学习,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我采用分组教学形式,的幼儿除了理解作品、归纳主题外,更注重发展他们的抽象,创造性地讲述;对踵水平幼儿,着重帮助他们理解画面和完整故事构成的关系,进行完整讲述,给予他们有扩展想象和表达个人认识的机会;对于能力差的幼儿,则帮助他们注重画面的变化,学习将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简单讲述。由于能面向全体幼儿,因此本班幼儿能在各自的语言水平上获得发展。由于在小、中班重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使全班幼儿的口头语有 了较坚实的基础,进入大班后,我开始重点发展幼儿的书面语言。一方面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幼儿认读书写汉字的兴趣,以便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为培养幼儿阅读图书的兴趣,我经常在班中举行看图书讲故事的活动,我鼓励孩子们带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回园,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等空闲时间进行讲故事比赛,或者在“大带小”活动中,讲故事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为培养幼儿读读汉字的兴趣,我常常用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幼儿,如认识“足”字旁的字,我会边做动作边引导孩子认字;认识“三点水”的字,我会准备许多与水、与字的意义有关的操作材料,教幼儿了解字的特点、。另外,在学习文学作品时我常常会将出现频率高的字、词布置于教室环境中,让幼儿随意阅读,使幼儿对汉字产生较浓厚的兴趣,此外,在一些空闲时间,我还经常为幼儿读报纸内容,让幼儿 解新闻的同时学习书面语言。
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是一个更加独立、自主,更加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培养幼儿乐群、恋群,学会交往、善于交往,具有良好的个性,对幼儿愉快、成功地开展新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幼儿,我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性,良好的品性是成功与同伴交往的基础,我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的孩子常常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榜样、游戏等培养孩子真诚、善良、热情、守信的良好品质。另外,我还经常通过一些活动,如“大带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使孩子们大胆与各类伙伴交往,如在“大带小”活动中,班上幼儿与年幼伙伴交往,他既是哥哥、姐姐,又是活动领导人,在游戏活动中,他们既要关心年幼伙伴,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说服年幼伙伴服从自己和信任自己,这样的活动增强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我还常常要
求家长们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使孩子们得到愉快的同时,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此外,还要在幼儿的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大多数幼儿都向往小学升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小学生背着小书包很神气。还有一些幼儿不愿上小学,留恋幼儿园的生活。这种情况是家长和老师的不正确的引导引起的。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让幼儿的知识与能力和心理等各方面都成熟起来,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力求让幼儿顺利地渡过幼小接轨的“困难期”。
第五篇: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浅谈幼儿园如何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李春雪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越来越被重视了,在常规的幼儿园教育当中,幼小衔接的工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随着幼儿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面对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幼儿园应该怎样帮助幼儿走好幼小衔接的路呢?当然,幼小衔接的工作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家庭;小学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幼小衔接的问题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作为了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时至今日,幼小衔接仍然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孩子不能很好适应小学生活、学习的现象有增无减。为什么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需要我们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前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是否能很快的接受从幼儿园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让他们更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所在。在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更要考虑到幼儿发展特点、社会环境等特点的衔接。幼儿的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在幼儿园末期和小学初期幼儿的特点是有着细微的相同和不同的,所以在幼小衔接时尽量帮助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懂得年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承上(幼儿园)启下(小学)的作用,所以幼小衔接是建立在整个幼儿阶段正确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的基础。
一、尊重幼儿发展年龄特点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重要根源便是过分强调微观的幼小衔接。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就进行摸底测验,内容几乎都是小学的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所以一些家长被迫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识字、计算以及英语等小学内容的教学。而幼儿园为了争得生源,也就盲目顺应家长的要求,在幼儿园过早地进行年龄范围外的教学。剥夺了幼儿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为了和小学衔接,一些幼儿园经常训练学前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地坐在位子上不许动。如此,幼儿园自然而然的就小学化了,哪还用得着幼小衔接,但,幼儿园小学化无异于就是拔苗助长,而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自然是有非常大的弊端的。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若打乱了自然发展的秩序,必然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的不健全。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轻老龄化”的新生人才。
二、兴趣——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缺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克星,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做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孩子尽快的更好地适应小学。孩子入学前认识多少字并不是很重要,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最重要的。
1、初步激发幼儿的入学兴趣
对孩子来说,全新的小学学习环境,不同的老师、同伴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都有可能是孩子学习兴趣低的原因。因此,作为幼儿的教师及家长应在幼儿学前班时期有意识的带孩子参观了解小学,在沟通中给幼儿介绍小学的生活内容,使他们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孩子以此来喜欢上小学,以上小学为荣。
2、使幼儿了解进入小学后即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本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前班后期多数孩子都会对小学里的新内容充满好奇,借此教师及家长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可以在平时的沟通讨论中有意识的说一些关于“小学里的好本领”之类的话题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为他们进入小学打下基础。
记得实习时的一个非常喜欢我的学前班学生经常在早上刚来幼儿园的时候给我讲超出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比如我会被乘法口诀等,然后还炫耀似的告诉我说我和我姐姐学的,他在XX小学上学。这种情况下我也会假装崇拜下他的姐姐,他就更以能上小学为豪了。
3、认识小学里的老师,进一步增强对小学的向往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便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大集体,在这之中,事实表明新的教师对孩子的接纳融入影响最大,所以幼儿园老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像孩子介绍小学里的新老师,有可能的话,可以让孩子认识些小学教师,从而进一步引导孩子对小学的向往。
三、增加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快要毕业的学前班幼儿,大多向往小学的学习生活,愿意做一名小学生。但也有一些幼儿,由于有的教师对小学生活作过不恰当的描绘,甚至有时用小学老师来恫吓孩子,使得他们对上小学产生惧怕心理。怎样才能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呢?我们可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孩子的求知欲望。
教师要积极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启发孩子多动脑筋。如,给孩子讲科学家小时候爱科学的故事,帮助做些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当孩子渴望学习时,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你快上小学了,上了小学就可以学到很多的科学知识,长大以后也能成为科学家。
(二)增加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兴趣。
1、给孩子回忆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愉快心情,讲有趣的小学生活,使孩子知道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有老师、有同学。
2、带孩子去小学参观,看漂亮的校舍、美丽的校园,同时观看小学生一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情景。
(三)多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责任意识。
1、自理能力:穿脱衣服、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文具等.2、劳动能力,扫地、擦桌、浇花等;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自控能力,养成自制、自律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还要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使孩子有充分的信心迎接小学生活的来临。
4、责任意识,有意识分配给幼儿一些任务,赋予其一种责任。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和孩子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三)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一致,让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它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老师的积极配合,对幼小衔接工作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及家长应该经常交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家庭中的情况,创设合理的幼儿教育计划,避免教育的分歧,让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中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
当然,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层面,大班幼儿升入小学都会有个适应的过程。但是,如果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努力,加强双向交流与互补,实施大班后期对幼儿的适应性强化训练,小学低年级教师注重教学中的衔接性改革,幼儿的适应期将会大大缩短,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也就不再成为“难题”了。
总之,通过加强幼小衔接工作,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家园沟通,让幼儿园与家长达成了共识,统一认识,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更好的提高幼儿园整体的工作质量,让幼儿更好的渡过幼小衔接这一转折点.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出版社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