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

时间:2019-05-12 05:2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

第一篇: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

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操作流程

编写:东师理想技术支持李岩伟

研究性学习操作流程:

1、在任课计划中,为研究性学习指定一位教师,添加任课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周课时需要设置为“0”,如图(1)、图(2)、图(3)(当然如果班级很多,也可以多指定几位教师)

图(1)

图(2)

图(3)

2、任课教师登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系统”,依次点击“研究性学习”、活动意向、增加,增加一个活动意向,填完相关信息后选择“保存”,如图(4)、图(5)

图(4)

图(5)

3、点击“返回”按钮,然后勾选上“选择”下方的复选框,点击“提交审核”,会给出“提交成功”的提示,如图(6)、图(7)

图(6)

图(7)

4、以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管理权限的教师(教务人员)登录系统,审核教师的活动意向。依次点击研究性学习、活动意向审核,勾选上“选择”下方的复选框,然后点击“审核”按钮,会给出“审核成功”的提示,如图(8)、图(9)

图(8)

图(9)

5、每个班级选择一名同学,登录“综合实践课程管理系统”,建立专题小组,添加小组成员。依次点击“研究性学习”、专题初始化、增加,会出现相关的信息,填完相关的信息后,点击“保存”;如图(10)、图(11)

图(10)

图(11)

6、然后点击“返回”,勾选上“选择”下方的复选框,点击“添加小组成员”,如图(12)

图(12)

7、勾选上“全选”前面的复选框、点击“加入小组”,会给出“增加记录成功”的提示。如图(13)、图(14)

图(13)

图(14)

8、任课教师登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系统”,依次点击研究性学习、学分预评,点击小组名称(如“共同的理想”)。如图(15)

图(15)

9、然后将滚动条拖拽到最下方,勾选上“全选”前面的复选框,之后点击“认证”按钮,如图(16)

图(16)

10、任课教师登录到学分管理系统,选择好学期、学段、所受模块、班级后,点击“确定”后会出现一个“报批”按钮,点击“报批”即可将研究性学习的学分提交给教务(具有学分管理权限),如图(17)、图(18)

图(17)

图(1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操作流程类似,这里我们以“社区服务”为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操作流程有两种方式:

一种方式是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指定任课教师,过程如下: 教务(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权限的教师)制定好社区服务协议和社会实践协议后,在排课系统中,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指定一位教师,添加任课计划,然后各个班级选择一名学生登录综合实践系统,建立小组,最后任课教师给学生上分;

另一种方式是不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指定任课教师,而是由班主任来负责自己班级学生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学分上报,过程如下: 教务(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权限的教师)制定好社区服务协议和社会实践协议后,各个班级选择一名学生登录综合实践系统,建立小组;之后各班以班主任身份登录综合实践活动系统,给自己班级的学生上分。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指定任课教师

1、教务(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管理权限的教师)登录综合实践系统,签订《社区服务协议》和《社会实践协议》

依次点击社区服务、签订《社区服务协议》、《社区协议》管理、点击增加按钮,填完相关的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系统会给出增加成功的提示(社会实践的操作流程和社区服务一样),如图(19)、图(20)、图(21)

图(19)

图(20)

图(21)

2、在任课计划中,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指定一位教师,添加计划,需要注意的是周课时设置为“0”,如图(22)、图(23)、图(24)

图(22)

图(23)

图(24)

3、每个班级选择一名学生登录综合实践系统,建立小组。依次点击社区服务、专题初始化、增加,填完相关的信息后,点击“保存”按钮,会给出增加成功的相关提示。如图(25)、图(26)

图(25)

图(26)

4、点击“返回”按钮,点击“添加小组成员”。如图(27)、图(28)

图(27)

图(28)

5、勾选上“全选”前面的复选框,点击“加入小组”,会给出“添加成功”的提示。如图(29)、图(30)

图(29)

图(30)

6、任课教师登录综合实践系统,依次点击“社区服务”、学分预评,选择小组。如图(31)

图(31)

7、选择全选,点击“认证”按钮。如图(32)

图(32)

8、任课教师登录学分管理系统,选择好学期、学段、所受模块、班级后,点确定,会出现一个报批按钮,点击报批即可将社区服务的分数提交给教务。如图(33)、图(34)

图(33)

图(34)

第二种方式:不在任课计划中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添加任课计划,而是在教务签订好社区服务协议和社会实践协议以及各个班级选择一名学生建立好社区服务小组和社会实践小组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学分由各个班的班主任评定。具体的步骤如下:

首先按照第一个方案的1、3、4、5步骤操作,然后各个班级的班主任登录综合实践课程系统,上报学分的步骤和第一个方案的6、7、8步骤相同,这里不再详细介绍。

以上就是综合实践课程的操作流程,如有疑问请咨询理想技术咨询。最后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教学案例

王庄镇中心小学 徐焕新

一、课题背景

进入新世纪,温室气体排放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低碳生活”的概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意愿也越来越强烈。低碳经济成为了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低碳生活延伸到了生活、工作、交通等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当前全球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理解低碳生活的相关知识,学会节能减排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分析和处理,学会利用处理的信息进行交流。

(2)学会合作、讨论、分析,科学决策,形成共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形成关注人类生活环境的情怀,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并将这一现代理念进行大众传播。

三、教具准备:课件、题板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群有趣的动物朋友,想看吗?(播放课件、音乐)

师:它们可爱吗,它们做了什么,让你们觉得可爱?它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了解天气变热的原因

师:现在天气为什么越来越热?教师板书现象:天气越来越热。教师指学生回答变热的原因。

师:(课件)科学家们认为,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这些气体会使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像厚厚的玻璃,罩住了地球,地球被扣在里面,散不了热,就像被关在温室里面,透不了气,就像发烧一样,所以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教师板书:温室效应。

(三)了解温室效应的影响

师:温室效应有哪些影响?请看一段短片。(播放课件、音乐)

师:这样下去,我们将走向世界末日,那么我们要不要救一救我们的地球?所以,我们要怎么做?

学生回答:

PPT显示低碳——

师:低碳生活的概念

师:我们小学生可以怎么做?

教师总结:我们普通家庭日常生活其实都在源源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地排放着二氧化碳气体。

只要我们坚持节约,养成习惯,就能救地球。

(四)确定课题,分组研究

师:给我们的活动起个名字吧!教师板书课题-------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师:同学们最想研究什么问题? 师:学生分组

课件出示要求:1,选出一名组长。2,共同填写题板。

3,小组汇报。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秀一秀。各小组展示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低碳生活,提出了走进低碳生活这个主题,根据同学们的兴趣,分成了四个方面来研究。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好吗?下课。

第三篇: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新课改

让综实引领课改

----罗田一中 《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阶段汇报

罗田一中课题组

夏东峰

一、新形势下国家大战略对教育的需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总书记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决定‘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是今天更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是根本,也就是说教育需要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改

国家大力推行新课改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墨绿色封皮上的一行庄严的大字,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宏大抱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至今已经十几年。基于中高考的现实,学生依旧为分数所累,老师大多依旧是老课堂,满堂灌,新课程改革推进艰难,无论怎么喊,怎么叫,大多依旧主要是‘应试教育’。

即使当前课改做得比较好、被广泛关注的几种模式: “课改”代名词——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 领跑高中领着“改”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学生管老师 ——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 不让教师进课堂 ——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 学生怕下课——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

立的首先是“人”——辽宁沈阳立人学校的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

新技术与新文化高度融合——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的“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安徽课改的“小岗村” ——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五环大课堂”

还是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忽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没有真正贯彻新课改精神!从国家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新型课程,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索研究为基本方式,着力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是新课程有机体中的两翼。运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结合高中目前现状,将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嵌入学科教学,加大课程改革的步伐,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又推进学科教学,既推进新课改,又实施素质教育,让综合实践活动课引领新课改。使两翼达到完美的和谐,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方向。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是《基于学科课程背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开展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 县教育局刘局长在北京十一学校学习观看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后,说这是个好课!县教研室瞿主任、陈主任多次现场指导。

学校教学校长杨校长亲自召开教务处相关人员布置课题开展任务。教务处肖主任主持召开全校教研组长布置课题开展任务。

学校多次派专人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观摩学习,积极支持学校老师参加相关活动。2.课题研究实施

⑴、课题启动阶段:(2015年5月)

学校分管校长召开课题负责人和教研组长会,布置课题申报工作。有意愿的老师申报参与,成立课题组。组织成员学习本课题相关研究目标及实施办法。撰写开题报告。形成分管校长负责----教务处管理----课题组实施的模式。

学校报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共158人。基本上一线老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

⑵、理论学习阶段:(2015年6月)

建立课题QQ群,组织课题组成员教师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交流学习后的感悟,书写学习心得。讨论各组活动主题,制定具体活动方案。

⑶、学生培训阶段:(2015年6-8月)

依照湖北省高中课改网站平台,对现高

一、高二年级学生、家长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知识学习,布置学生暑期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⑷、课题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目前已完成的研究活动

①九月份各实验小组开展基于本学科的第一个活动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上报课题组。②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记录活动过程,课题组随时关注实验进展,并给予技术指导,组织参与市课题组研讨活动。

③第一阶段小结,实验小组汇报各组的活动成果,交流研究方法,学校组织开展优质课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同时邀请市教科院陈主任和县教研室瞿主任和陈主任来校就课题研究作现场指导!

优质课评比推出八节课优质课。八节课,精彩纷呈!收到案例论文87篇。3.研究阶段总结

(1)课程实施模式

目前我们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学生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还在被灌,上好一点是探究性课堂。目前课改之所以难推进,主要是我们的老师不愿改,学校不敢迈开步子,学校一把手的观念没跟上。如果我们能改变转变传统思想,把步子走大一点,完全贯彻国家的课改精神,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或能较好的解决这问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改变我们的观念,革新我们的思想,推进我们的课改。

主题活动的内容可大可小,可深可浅,可以是与学科相关的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课本上课后的实践活动,甚至就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开展研究性课堂。

传统课堂-----探究性课堂-----研究性课堂-----下面使我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几个活动案列: ①了解圣诞节。高一英语开展《了解圣诞节》的主题活动,开展了圣诞节的起源、装饰、食物、庆祝方式五个子课题。

②音乐与生活。音乐组开展《音乐与生活》的主题活动,开展了背景音乐、仪式音乐、治疗音乐、实用音乐四个子课题。

③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一化学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开展了金属与非金属、水、酸、碱、盐反应的小组研究活动。这是一节高中化学课改变教学模式,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呈现的课例。将一节传统由老师主讲的课换成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新课学习的课,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活动过程中学生展现了很强的学习能力,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归纳出知识点,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成果,完全是一个小的研究活动过程,而且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而且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收获远远大于一节传统课堂。

根据我们实施的情况看,改变了传统模式。老师静下来了,学生动起来了;老师变成了指导者,学生变成了主导者;老师轻松多了,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课。一些实验老师也能很快的接受该课程的实施方法,效果不错。

实际上很多地方已经很好的实施这种课,如湖北宜昌,北京十一学校,江浙,新疆等一些省份。

(2)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课程的认识。很多老师不很清楚该课程,或不知该课怎么实施,或认为没有意思,无用的课程,或认为浪费时间。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中高考的改革,综合实践活动必然越来越受到重视。

②观念的更新。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不仅有科学知识,还应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树立先进的学生主体观,即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要发展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

③时间的解决。基于高考的实际压力,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确实不足,这是国家教育的现状。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一学期开设两个左右的活动主题,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科教学,在学科教学中设置活动。需要进一步探究课程的实施方法。4.课题下阶段展望

①加大推进力度。让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上升到学校长远发展层面,纳入整个学校工作中,以综实引领课改,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让课题课程模式深入人心,让老师和学生习惯这种课。

②加强课题管理。以课题促课程建设,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多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多开展相关活动,让课程开设常态化。

③全面开展活动。在学科背景下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项活动,上好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④开发校本课程。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学校骨干教师,根据各学科情况,收集各科教材内外的活动主题,编印成活动手册,同时开发乡土教材,开发一些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和学生发展的教材,让课程实施有本可依。

《开展基于学科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是推进新课改的一条很好的途径,是目前中高考现状下实施素质教育的很好的办法,将综合实践活动嵌入学科教学,能促进学科教学,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世界潮流的瞬息万变,面对日益竞争的残酷激烈,面对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培养一批能适应新形势的的人才!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 2014.8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刘举人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全面、主动地发展。开展多种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戴广东校长为组长,李新颖、李井贺、任巨兴、贾艳学、冯桂荣、梁冬仙霍淑芝、冯津燕、王福俊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戴广东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李新颖、李井贺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三、队伍建设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各任课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社会资源。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四、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分段目标

1、小学低年级目标(1-2年级)⑴、培养儿童愉快、美好的生活体验和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⑵、培养儿童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初步能力。⑶、初步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⑷、独立、安全生活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2、小学中高年级目标(3-5年级)

⑴、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A、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B、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C、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D、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⑵、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A、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

B、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C、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D、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⑶、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五、活动内容

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各学科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因地制宜,要注意把文献资料和现实生活中“活”的资料结合起来,要注意从当代社会热点、焦点以及学生生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中选择设计。最主要的是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 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学生考察身边的环境、帮助村里打扫街道、清理垃圾、帮孤寡老人干家务等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爱护社会环境,关心村庄的发展。

3、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 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六、活动形式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七、经费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我们学校将保证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7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

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

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 。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 。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各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

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共同提高各校师生研究和实施本学科的能力,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市级、镇级组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论文评选,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实践中长才,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要求有关教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会、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校本课程为依托,继续开展全校性的剪纸活动,彰显我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初各班根据学校方案制定班级活动计划。

2、具体安排(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我们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目标

注重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包括: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各班活动主题: (第1--3周)

2、分小组: 每各班都分成五个小组。

3、各班制定活动计划(各班组长负责)。

4、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活动?”的相关知识。

第二阶段:开展调查。(第4--8)

1、各组按计划展开实践调查活动。

2、针对各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第8—9周)

1、各小组汇报、交流。

2、组长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第四阶段:宣传、评价(10—13周)

1、设计宣传计划。

2、制作宣作品,展开宣传。

3、学生总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7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课程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 教学措施

1 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 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 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下载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改2.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详细操作流程[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定稿]

    龙阳镇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管理机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刘晋国 副 组 长:杜庆斌王慎峰 成员:侯钦文王昆刘敏张莉魏清刚 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英雄伴我成长 活动一:向英雄致敬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祖国近百年来蒙受了空前的耻辱,中华民族经受了深重的灾难,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2、知道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为了国家的独......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言稿[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汇报材料 ----连云港市开发区新县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羊路高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度 3—6年级基本课时每周2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45课时; 二、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八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2010.9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1 本学期,四年级的同学们接触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比起其他课,这门课更具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同学们对这门课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一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是真正的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活动课面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