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年要事纪略(教育篇)555
**改革开放四十年要事纪略
(**教育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40年,是**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40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40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40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的40年。
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40年来,**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大教育思想,构建大教育体系,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努力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县教育事业实现了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投入不断加强
1、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政府一面增加拨款,一面发动群众集资办学。自1985年1月起,教育经费的管理权下放到区、乡镇。1978年-1985年共拨款444.32万元,1978年办学经费为68.344万元,占拨款总数的25.42%,1985年办学经费为89.8万元,占拨款总数的14.64%。2017年办学经费6414.64万元,四十 年来,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县办学经费投入扩大了10倍。
2、教育设施设备不断投入。至1983年,全县仍然缺校舍和桌凳,全县登记桌凳仅有42925套,2001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基础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办学条件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国家“普九”的实施,学校校容校貌发生了彻底地改观,一改过去“土房子、土台子、土孩子”的“三土”面貌,实现了“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桌凳”的目标。
(二)教育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化
1978年,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当前整顿教育的点意见》的规定,撤销“革命委员会”,各中小学仍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校长分工负责的积极性。行政接受当地党委领导,人事权属文教局。民办小学由乡(镇)村党政机构领导和管理。完全中学和初级中学属县管,**中学属地管,实行校长分工负责制。**师范学校的管理体制与中学基本相同,由党支部和校务委员会共同领导与管理。1986年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基础教育由政府包揽的状况。这一时期,政府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小学教育,初中、高中教育保持稳定。1995年,《教育法》颁布实施,教育的战略地 位进一步落实,全县全面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简称“普九”),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全县出现了回龙中心小学、师范附小等一批有办学特色的学校。1999年,全县基本实现“普九”任务。
(三)学制的变迁。
1982年秋起小学分批将五年一贯制改为六年制,**县城守一小首先试行,接着全县推广,1979年秋起,全县中学实行“三・二分段制”(初中3年、高中2年),1983年秋,又逐步恢复“三・三制”,并延用至今。
(四)生源的变化
1976年中央重中及小学教育乃国家大政。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天及小学教育若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和政府把普及小学教育作为四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1981年5月15日,省教育厅确定**城守镇第一完全小学校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小学之一。1982年,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城附公社第一完全小学改为**师范附属小学,将绿水、骆市、消水、清水、济川二小、师范附小等6所完全小学的设初中班取消,恢复14个公社的中心小学,将32所公社完小的初中班和小学班实行分部管理。至1985年,实现乡有完小(有的乡有两所)、村有小学,全县69个乡(镇)65个村共有小学1389所(其中公办小学682所、民办小学707所),在校学生120278人。和1949年比,学校所数增加近
倍,学生人数增加16倍。
1978年全县共有小学学校1855所,教职工2994人,学生109459人;中学学校129所,教职工1764人,学生34738人;合计中小学人数144197人,教职工4758人。2017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7所(其中纯小学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2所,初级中学10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师进修校1所,规模幼儿园2所),村小教学点138个。全县在校学生10423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0262人),在编教职工5023人,代课教师395人。与1978年相比教师增长了13.87%。
二、办学条件基本得到改善
1986年7月,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颁布并实施了《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孩子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也是国家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发展教育作为了最大的民生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县城乡学校变化显著,教育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一)学校占地面积不断增长
1983年据统计全县学校占地面积120.13万平方米,四十年来,截至2018年全县中职学校占地面积1.13万平方米,中学占地面积121.43万平方米,小学占地面积40.31万平方米,幼儿园占地面积1.12万平方米,全县学校占地面积163.99万平方米,新增42.56万平方米,增长了35.05%,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城实验学校的建成,城守一小分校、云凤小学分校、希望学校扩建初中部、机关幼儿园分园、实验幼儿园分园和西城实验学校二期项目的扩建,拟建**县特殊教育学校和西城实验幼儿园,启动**二中、**职中和教师进修校迁建工程,极大的改善了全县的办学条件。
(二)学校教育教学设施得到全面改善
1979年**教学仪器供应站建立。1985年底,该站先后向全县中小学分配省、地教厅、局配给**县价值35.4万余元的教学仪器千余种、22.3万多件。1982年,县投资10万元建**中学实验楼。第二年,又投资6万元建绿水、新店两所中学的中心实验站。1984年和1985年,又新建小桥和回龙中学实验楼。济川一小自建实验中心。电教设备着重装备了城守镇第一完小。1985年,还在**中学、**师范、城守一小进行电化数学试点。与此同时,还发动全县广大师生自制教具。据不完全统计,1982~1985年全中小学自制教具1400余件,价值1.12万多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投入资金9058万元,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和“三通两平台”建设,全县90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投入资金 6764万元,招标采购图书、计算机及云网络教室、录播教室、教学仪器设备及音体美器材,全县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学数学科学(初中理科实验)仪器配备、音体美卫器材配备达标率达90%以上,图书及计算机配备均达到省定标准。
(三)村小逐渐消失
1985年共有村小707所,2015年,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源随父母到城市入学,农村小学生源枯竭,截止2017年,我县村小全部消失,仅剩下138个村级教学点。
三、教师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一)教师队伍不断扩大
1978年全县共有小学学校1855所,教职工2994人,学生109459人;中学学校129所,教职工1764人,学生34738人;合计中小学人数144197人,教职工4758人。1986年,全县有公办教职工3605人,民办教师1584人,集体、社会力量办学及幼儿教师542人,教师合格学历达标率较低,小学为61.9%,初中为12.8%,高中为46.7%。1994年《教师法》实施以后,**县人民政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师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地位不断提高。1998年,**制定了《**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落实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的要求。至2003年,全县有公办教职工539 人,社会力量开办的小学教师486人,民办、社会力量开办的幼儿班教师283人,人事部门批准的代课教师511人。在职教师中特级教师7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9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教2322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387人,省、市、县掌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215人,中共党员1785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2.64%,初中教师合格学历达标68.32%,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2017年全县在编教职工5023人,代课教师395人,教师合格学历达标100%。
(二)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1、全面加强师资培训。1978年,开办巡回讲座,集中担任小学三、四、五年级语文、数学课的教师1100人,以区为单位,间周星期参加听讲,由教师进修学校派人主讲。1979年,县教师进修学校恢复中师函授,招收412名公、民办小学教师学习,结业后达到中师水平。同时,还有28人参加高师函授,68人参加师专函授,至1985年有348人进省、地教育学院和其他大专院校进修。1985年全县公办中小学教师2876人中,大专以上文化238人;中专高中文化2163人;初中文化475人。
为适应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进行教学的需要,自1982年起,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学习,经考试全县中小学教师应参考的3176人,及格3126人,及格率达98.4%。为了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管理水平,自1983年起,对全县75所小学的校长、主任分批进行短期离职 轮训。
通过名师名校长培育工程、国培省培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网络校本研修,2015年—2017年培训教师3.39万人次,转岗培训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635人,教师专业技能大幅提升。积极开展“送课到村”活动,全面落实定教师、定村校、定课程“三定制度”,帮助村小教学点开齐上好音体美、科学等学科。2017年,面向公开考聘在编教师206人,特岗教师153人;招聘定向免费师范生54人;县外商调38人,补充教师数量达到451人,创历史之最。全面启动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配齐配强了学校管理干部,选拔聘任校长20人,副校长53人;交流校长44人,副校长59人;通过竞聘型、商调型等方式,交流教师334人。组织了333人次校级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培训中小学教师3862人次。
2、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制定全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评职评优、绩效工资挂钩,提升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有效化。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宣传,深入开展师德承诺、师德演讲、师德征文、寒暑假集中学习等专项教育活动,公开评选表彰“师德标兵”“最美乡村教师”,着力弘扬爱岗敬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精神。2018年,在全县教育系统大力开展“讲政治、顾大局,刹歪风、树正气,抓落实、促发展”专项整治活动。
(三)教师队伍业绩突出
1987年12月营中高二学生周劲松被《中学生学习报》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诗人之一。《中学生文学》连载了大型口述实录报告文学《中学生》。他写的《夏天的男孩与女孩》编入湖南教育出版的《变声期——全国中学生诗选》。1991年10月附小获全国首届中小学歌咏比赛一等奖,跻身全国四强。1992年5月30日增产小学五年级学生刘正华因抢救落水同学光荣献身,县委授予他“赖宁式的好少年”称号。1995年6月骆市镇获市委、市政府首次命名的“革命传统教育之乡”称号。9月26日获省首批“文化先进乡镇”称号。1997年4月24日县委、县政府命名县文物管理所、骆市陵园、师范附小(含云凤书院)、幸福水库(含千里渠)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12月**中学申报省重点,验收合格。2002年6月定位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7年被评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范县”、“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教育系统学校、片区、县教委(教育局)“三级内审”模式被国家教育部、省教委、省审计厅向全国、全省推广。
多层次教育网络初步形成。建成省市示范学校13所、市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县级示范学校32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探索制定了《**县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意见》,推行了教育教学工作展示性评价、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素质教育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精细化管理与评价研究》等79个课题、100多项教研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全国 小学语文“多思”教学成果观摩会等多项学术性会议在**召开,云风实验小学、城守一小、化育初级中学、金华希望小学、华英实验学校等特色明显,**县连续五年获**市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考评二等奖。
2009年7月我县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集体奖励,县教育局及6所学校的17名工作者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县教育局负责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了题为《生命,因文明礼仪教育而精彩》的交流发言,其经验在全国交流。2010年12月**县被中央十部委评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2010年12月**县被教育部关委评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2011年3月被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5月被四川省教育厅、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组委会评为第十九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奖。2011年7月被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历史的抉择”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特等奖。2011年8月县教育局荣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8月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12月荣获**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2013年11月**县被**市教育局评为2013年**市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二等奖。2013年11月**县被**市教育局评为2013年**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 价二等奖2014年3月**县荣获2014年**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初中组)第六名。2017年12月**县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复核高分通过。
四、办学质量得到提升
(一)义务教育
1986年全县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改变基础教育由政府包揽的状况。这一时期,政府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小学教育,初中、高中教育保持稳定。1995年,《教育法》颁布实 施,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全县全面实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简称“普九”),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化,全县出现了回龙中心小学、师范附小等一批有办学特色的学校。1999年,全县基本实现“普九”任务。2001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增加财政投人,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和教育资源配置,基础教育的环境和条件有较大改善。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程于1993年启动。1994年**市人民政府与**县人民政府签订“普九”目标责任书,要求**县1999年底前基本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4年10月19日,县人大常委会第12届14次会议通过《**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的报告》。1995年,全县全面展开“普九”工作。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努力增加教育投人,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大力善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决定》。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育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 人为成员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普九”目标责任书。
1996年县委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对“普九”工作作了明确分工:县计要为“音九”建没审批立项:农业部门审批“普九”集资方案:财政部门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并优先拨付教育经费:城建部门在做好学校建设规划、设计、质监的同时,按规定减免有关基建费用:国土部门按规定及时审批建设用地;税务部门努力征收好有关教育税费;人事部门协助做好教师的配备和补充;教育部门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素质,严格内部管理。
1998年,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普九”工作力度,确保“普九”如期达标的决定》,再次明确和重申“普九”有关的政策措施。县教委把“普九” 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投入“普九”攻坚战。
1995至1999年“普九”工作中,全县采取投(财政投入)、征(征收教育费附加)、收(收取超生子女义务教育费、宾馆旅社招待所教育费附加、职工个人教育费附加)、集(发动农民集资办学、每年承担2-3个义务工用于教育)、捐(广泛发动社会捐资助学)、借(向集体和个人借款)、贷(向银行贷款)、筹(单位和个人筹集)、补(用学校勤工俭学收入及其他收入补充“普九”费用)、援(争取上级援助)等办法,筹措“普九”资金12961万元。其中,浙江省金华市捐资280万元为6所学校修建校舍;四川撷英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天伟捐资161万元,帮助小桥镇修建天伟中学和天伟小学;普岭乡农民莫春华为修建该乡新校舍捐资1万元。1995年全县为“普九”集资 1168.5万元,动工施建“普九”项目17个,建筑面积21873平方米。1996年**县注入世行贷款项目资金,共筹集资金 2041.1万元,施建项目53个,面积7117.6平方米。1997年筹集资金1332.8万元,施建项目5个,面积81487平方米。朗池镇筹资655.2万元,新建校舍11000多平方米。消水镇筹资211.4万元,改扩建了消水中学和消水小学。回龙中心小学发展勤工俭学筹集106万元,用于修建校舍和校园环境建设。
1999年,全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0.3%,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到99.4%,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0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47%,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为2.8%,17周岁人口中初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86.83%,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达到96.82%,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人学率达到77.62%。同年10月,全县62个乡镇中,有57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
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占乡镇总数的91.94%,基本合格乡镇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8.6%,通过省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完成“普九”任务。
近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始终把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推动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成功创建为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教育示范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先后有23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省、市示范学校。特别是2014年与市政府签订《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2017年接受省级督导评估验收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均衡发展理念,立足“坚持方向,求实创 新;科学管理,提高质量;干事创业,树好形象”的工作思路,以“突出质量主题、强化项目推动、深化人事改革、维护系统稳定”为工作重点,基本形成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格局。2017年5月,我们又聚焦省市过程督导检查指出的问题,坚持差距管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方案,制定任务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相关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我县城区大班额正按规划有效化解,项目建设进度快速推进,各种功能用房设置完善,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等教育装备配齐率达90%以上,应用管理全面强化,教师队伍不断充实,教师专业不对口、学科不配套现象明显改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比例达标,民办村小教学点全部收归公办,安全隐患彻底整治。经认真自查,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省定基本标准,小学、初中校际间差异系数分别为0.37和0.36,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入学机会、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综合得分为98分,不存在“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等一票否决事项,社会公众满意度为95.64%,已经达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要求。
(二)高中教育
1986年,全县有**中学、小桥中学、双河中学、回龙中学4所高中。城守、新店、星火3所初级中学附设了高中班。1990年,回龙中学改制为职业中学。1991至1992年因初中毕业人数增多,老林职业中学又增设普高班。1992年2月,城守初级中学升格为高完中。1995年为集中财力和师资办好高中,将初级中学附设高中班全部撤销。1999年,高中扩招, 老林职业中学和回龙职业中学招收普高新生,并逐步向普高转轨。2000年8月,撤销城守中学,以该校高中教师为主体组建由**师范改制的**二中,并单设高中,同时将**中学的初中并入**云风实验学校,**中学成为一所单设高级中学校。
1986年,普通高中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53人,招收高一新生1056人,占当年初中毕业人数的16.6%。1987至1990年,高中教学使用1981年国家教育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等基础学科教学,教学质量比较稳定。但课程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对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能力局限性较大。1991年高中教学执行国家教委1990年调整后的教学计十划,课程结构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采取必修和选修两种形式;活动课程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减轻课业负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新旧教学计划的平稳过渡和新旧教材内容的有机衔接,对高中教师进行了培训。1992至1994年间,受经济发展制约,教师福利待遇偏低,家属子女就业困难,**中学、小桥中学、城守中学先后有30多名中青年高中骨干教师自动离校外流,同时农村初中毕业生成绩优秀者多数报考中师、中专,高中新生质量不高,高中教学质量滑坡,1995年高考上线率为全市末位。1995年至1998年,**县教委执行国家教委对教学计划的调整方案,在学校实施队伍优化工程和常规管理达标工程,对高中教师优化组合,狠抓教学过程管理,高中教育质量开始回升,高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上线率由1996年的全市第五位、1997年的全市第三位上升到1998年的全市第二位。1998年,大中专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初中毕业生报考高中的人数增多生源质量好,各完中通过增加班额扩招高中新生共1595人。2003年全县高中教育进入健康持续发展阶段,全县有高中4所,附设高中点2个,有高中班176班,高中在校人数12380人,招生人数5518人,学生巩固率为96.58%,毕业率为94.32%。**县提出了“做大**中学、**二中;巩固小桥中学、双河中学;提升回龙中学、老林中学;**中学进入国家示范高中、双河中学、回龙中学进入市示范高中”的发展思路。
2017年高考考生3900人,比2016年减少907人,本一上线324人,比上年323人增加1人,本一上线率8.3%,比上年6.7%增加1.6%;本科上线1259人人(不包括艺体、职教),比上年减少67人,绝对人数居全市第六位,比去年下降一位,本科上线率32.3%,比上年27.60%增加4.7%。其中**中学今年高考考生2353人,比去年减少215人,本一上线258人,比上年271人减少13人,本一上线率11.0%,比上年10.6%增加0.4%; **二中克服生源质量差的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科上线人数329人,绝对人数居**市市示范高中第3位,本一上线65人,比上年51人增加14人;小桥中学本科上线5人,本一上线1人,比上年增加1人;双河中学本科上线1人。
(三)职业教育
【**师范学校】**师范学校为市属县管的中等专业学校。1986年、迁建县城磨子街,新建校舍占地39.5亩。1985至2000年多渠道筹资近700方元,扩建校舍近2万平方米,建有 田径运动场、室内运动场、语音设备室和计十算机设备室。
**师范学校开办以来,先后招收学生55班,培养中师毕业生2530人。1996年招收两年制英语专业班1班,学生31人。
1998年12月,**师范经省教委批准改制为普通中学,命名为四川省**县第二中学。最后一届普通中师生于2000年毕业,最后一届体师生于2001年毕业。
【老林职业中学】1985年,老林初级中学由地区教育局更名为四川省**县老林职业中学。开办职业教育专业有农技、蚕桑、幼师、家电维修等,执行四川省教育厅制定的四川 职业高中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既进行高中主要文化课和专业基础教育,又进行业技术训练。除必开语文、数学、政治、体育课外,根据设置专业选开一至二门文化课。**老林职业中学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99平方米。2003年,学校有教职工76人,在校学生835人。该校从1995年秋季开始,在全县率先推行教师聘任制,在职业技术教有中重点实施“三个结合”,即:在学制上实行长、短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实验实习相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相结合。1995至1997年,老林职业中学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60余人。1991年,老林职业中学因招生困难,学生巩固率低,改招普高生。1993年8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又恢复职高招生。
【**县职业高级中学】1986年**县政协创办**县翠屏民办职业高级中学,占地5亩,有教职工23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学校开设了会统、化工、工艺美术、文秘、家 用电器、企业管理、商业财会、金融财会、微机财会等专业。1990年2月更名为**县翠屏职业高级中学。1997年1月,由县政协移交县教育部门办,学校有了较快发展。该校来用长短班相结合的灵活办学形式,为长虹集团培训家电学员5期、300余人。后与成都巨龙职中联合办学,开发根雕、竹编项目,师生创作的根雕、竹编作品参加了成都市举办的中国沿海商品博览会、**市举办的农业产品博览会,获得5个金奖、1个银奖。200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在翠屏职高的基础上成立四川省**县职业高级中学。2003年成立**县第三中学校,成为融普高、职高和电大于一体,集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的综合性学校校,校园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学生1300余人,教职工58人。
2017年9月,**二中分流普通高中学生134人进入中职。2017年,全县民生工程招生1805人,其中县内中职学校招生683人。**职高开设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铁道运输管理、汽车维修与运用、学前教育、护理、石油化工等八个主打专业,在籍学生1536人。
【回龙职业中学】1990年4月,**回龙中学改为**回龙职业中学,重点发展职业教育。先后开办了蚕果、农经、农技、畜牧、国防、幼教、电子、财会、计算机等专业,学校 先后与重庆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县人民武装部等单位联合办学。
2003年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师67人,16个教学班,623名学生。学校占地172亩。学校先后开办了桑果、农经、畜牧、国防、幼教、微机、财会、电子电器、汽车制造与维修、服装工艺等专业。至1997年,已向社会输送了1200余名合格毕业生。被**市人民政府授予“职业技术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民办职业学校】川北电子技术(专修)学校,由杨立新1983年创办,1990年经市教委批准命名“**县家乐电子学校”,1996年,经市教委批准更名为“川北电子技术(专修)学校”。学校有校舍4200㎡,仪器、图书较为齐全,开设有中专班和短训班,还先后在重庆、成都、都江堰等地开设办学点,为社会培训电子技术人员1万多人。1992年获“省科技成果奖”,1997年获省教委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称号。
**县电脑教育学校,始建于1994年1月,是**县最早的电脑教育基地。学校拥有资产产近40万元,有专职教师15人,职工25人,开办有中专班和短训班,集教学、销售维修、软件开发、激光印刷、就业介绍安置于一体,已为社会输送了1000多名初、中级电脑人才。1997年,被省教委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
【短期职业培训】1986年以来,一些个人和经济组织举办有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岗位培训、考试辅导、文化补习班。1995年和1998年县教委曾两次普查清理,对符合条件的办学单位颁发了《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对设备差、乱收费、乱发证件的重庆市高级电焊工培训站、**培训中心等办学单位,予以取缔。2000年,社会办的短期职业培训班划归县劳动局管理。2003年全县共有5000多人分别参加了电脑、缝纫、厨师、电工、焊工等10余个专业的职业 培训,经过考试考核,99%的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达100%。
(四)幼儿教育
2017年,我县有民办小学144个,从业教师158人,在校学生学生2000余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时,将其部分生源枯竭的办学点进行了撤并,村级校点转为公办。市批县管九年一贯制一所,在校学生600余人。民办幼儿园123所,在园幼儿8300余人,其中城区19所,在园幼儿近6000余人,充分弥补了城区公办幼儿园的不足,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各级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24所,满足了广大家长对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
(五)特殊教育
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县特殊教育学校,当年秋招生。**师范附小代管,办班1个,专职教师2人。招收县城及附近的聋、哑儿重,弱置儿童,班额一般在10人左右。此外,全县其他部分小学招收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至2003年共招收弱智儿童600余人,2017年8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单独成立**县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校生120人,送教上门62人,教职工25人。目前学校教学班8个,其中启蒙班、启智1班、启智2班、启智3班为低段培智班,启智4班、启智5班、启智6班为中高段培智班,这七个班均以培智为主。另外启智7班以聋生为主。根据学校教师编制、专长,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课程设置文件精神,合理进行课时分配。其中,生活语文每周7节,生活数学每周6节,生活适应每周2节,劳动技能每周2节,唱游与律 动每周2节,绘画与手工每周2节,艺术休闲每周2节,运动与保健每周2节,感统每周2节,多感官每周1节,户外实践每周1节,安全每周1节。2017年,全县普通中小学落实随班就读残疾儿童达262人。2017年,学校针对部分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专兼职教师,为全县79名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通过送教上门的方式定期上门送教,维护残疾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六)成人教育
1、农民教育。**县的农民教育具有光荣传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教育再度恢复,仍以扫盲为主。1979年3月,**县工农业余教育委员会恢复,各区、社配备专职扫盲干部。次年,**农民业余教育又迅速发展,全县办各种类型业余学习班5049个,参加学习的25942人。到1981年底,全县扫除文盲76250人。1982年11月,**县出席四川省教育厅、农牧厅、省科协联合召开的四川省农民教育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会议,在会上交流了经验。1982年,根据国务院“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指示,**由重点抓扫盲教育,逐步转入为巩固扫盲成果大办业余高小、试办业余初中、稳步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老林区办起全省所区办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983年,全县办各种类型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87所(班)学员33664人。同年12月,**行署又授予**县“农民教育先进县”称号。1984年,全县集资2462万元,修建校舍3312平方米,添置桌1657套。1985年,全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共688所(班),参加学习人数160212人。
2、职工教育。198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职工教有工作的决定》,1982年3月,**县职工教育办公室成立。以抓“双补”(补文化、补技术)为重点,对全县14993名职工进行普查摸底。决定对1968~1980年初、高中毕业的职工进行一次文化和技术补习,通过分散或集中学习,分批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1981~1983年先后对参加文化补习的3500名职工考试了3次,合格者2036人:参加技术补课的职工2707人,通过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42人。1984年和1985年,继续抓“双补”,1532名职工参加初中文化补课学习,有998名取得合格证,1909名职工达到三级工应会标准。同时全县职工高、中等教育也有较快发展。1985年,在电大等各种形式的职工学校和高等学校学习的职工共503人,有131人取得大专文凭:有1457名职工参加中等学校学习,302人领到毕业证书。全县开办9个职工高中班,5个业余电视函授中专班,3个业余函授大专班参加地区职工高中文化统一考试293人,平均单科及格率为35%。1985年,全县有职工学校9所,校舍4350平方米,专职教师21人,职工教育管理干部26人。
五、学校布局调整更加合理
1991年,带河麻纺厂子弟学校由**教育部门接管,改为**县带河第二完全小学校。1996年8月,**县双溪完小改为**县双溪初级中学;**县黄泥中心小学迁至双溪乡政府所在地,改为**县双溪完全小学。1999年,县城城南开发区新建**县金华希望小学;蓼叶镇新建**县蓼叶第二完全小学,原蓼叶完全 小学改为**县蓼叶第一完全小学。2000年,师范附小撤销,与城守中学合并建立九年一贯制的**云凤实验学校。2017年9月西城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城守一小分校、云凤小学分校、希望学校扩建初中部、机关幼儿园分园、实验幼儿园分园和西城实验学校二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2018年秋季招生投入使用;加快**县特殊教育学校和西城实验幼儿园前期工作进度。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配合,及时启动**二中、**职中和教师进修校迁建前期工作。
六、教育科研方兴未艾
目标教学实验与研究。1986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目标教学实验研讨活动,先在城守中学、城守一小试点,1987年逐步推开,全县4000多名教师,近10万学生投入了教学实验连续3年开展评选“优质教案”“优质课”活动,促进教师大练目标教学基本功,达到“强化目标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989年12月,**地区“单元目标教学和管理”实验经验交流会在**召开。1991年开展目标教学常规化研究,县教研室研制了“目标教学常规”“教办和学校教学管理常规”“中小学生学习常规”等教研课题。1997年全县开展了“目标教学说课竞赛”活动和“备上合格课达标验收”活动,进行群众性教学练兵,形成了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目标教学实验与研究”课题1998年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步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实施。2012年10月建构了“四 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推广体系课题组成立伊始,就积极着手“三个层面”的应用推广建设。一个层面是“教师”,在全县遴选了50名种子教师,通过专家团队进行教学示范、磨课、研课、课题理论、操作技能、教学评价等为期三个月的专题培训,并通过“三百活动”(100堂样课打造、100名课改能手命名、100名优秀教师评选)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个层面是“学校”,课题组根据学校提供的“研究方案”“实施方案”先后命名了53所“试点学校”“实验学校”,通过专家团队的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开展专题讲座,进行“四步课堂”教学模式操作培训、达标验收,“试点学校”“实验学校”培训合格率达96%以上,基本达到人人都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四步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备上课,全县共有41所学校被命名为“课题推广学校”。第三个层面是“学科、学段”,课题组以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初中阶段的语文、数学、英语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学科实验,在大量分析、总结、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改进,再进行移植和嫁接,渐次推广到小学三至六年级思品、科学,初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又将义务教育阶段实施课题所取得的经验,逐渐推广到高中教育阶段,在高中教育阶段试点实施,现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
中国教科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研究员在了解**实施以“四步课堂”为抓手的课改后,欣然为课题组编写的《四 步课堂》一书作序,在“序言”中他说,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诞生了《四步课堂》这一成果,我不禁为**教育的这一作为而喝彩。中国教科院怀殿东研究员在了解**实施“四步课堂”的情况之后之后,对**这一做法表示高度的赞许,并提出殷切希望,希望把“四步课堂”做得更实更细更深。
大事纪要
1985年被评为四川省自制教具先进集体。星火完小初中班物理教师胡杰锋,1979~1985年修复和自制物理教具200余件,其中收音机示教板、盘示验光器、光具座等教具,送县、地览,受到表扬和奖励。
1987年12月营中高二学生周劲松被《中学生学习报》评为全国中学生十大诗人之一。《中学生文学》连载了大型口述实录报告文学《中学生》。他写的《夏天的男孩与女孩》编入湖南教育出版的《变声期——全国中学生诗选》。
1991年 **县师范附小获全国首届中小学歌咏比赛一等奖,跻身全国四强。
1998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为**县教育委员会主研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颁发了“四川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及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全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6%,通过省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达到合格标准,完成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
2007年 **中学学生唐俊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瘫痪的 母亲,其事迹被时任省委书记的杜青林同志批示,该同学被评为四川省“孝老爱亲”模范。
2009年7月 我县获得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先进集体奖励,县教育局及6所学校的17名工作者到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县教育局负责人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作了题为《生命,因文明礼仪教育而精彩》的交流发言,其经验在全国交流。
2010年12月 **县被中央十部委评为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区。
2010年12月 **县被教育部关委评为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
2011年3月 被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老干部局、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评为四川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5月 被四川省教育厅、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组委会评为第十九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奖。
2011年7月 被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历史的抉择”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织特等奖。
2011年8月 县教育局荣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2011年8月 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授予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光辉的旗帜”读书征文活动先进集体。2011年12月 荣获**市教育局2011年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一等奖
2012年7月 **县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评为第15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7月 **县被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第十九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奖。
2012年7月 **县教育局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教育报刊社评为2011-2012年度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12年11月 **县被**市教育局评为2012年**市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一等奖
2013年5月 **县被四川省教育厅、少年百科知识竞赛组委会评为第二十一届少年百科知识竞赛优秀集体奖
2013年7月 **县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关工委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织委员会评为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2013年7月 **县被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优秀奖
2013年7月 **县被四川省教育厅、四川教育报刊社评为2012——2013年度四川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13年9月 **县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 “五好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
2014年7 月 **荣获2013—2014年度四川教育宣传先进单位
2014年7月 **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 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2015年6月 **县获得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优秀县
2015年7月 **县教育局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2016年6月 **县荣获四川省学生资助中心、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颁发的2016年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8月 **县荣获第十八届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教育先进集体
2016年11月 **县荣获四川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8月 **县荣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表彰的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2017年12月 **县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督导复核高分通过
第二篇:改革开放四十年
父亲的四十年
--见证改革开放四十年
“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四十年努力拼搏,四十年沧桑巨变。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经济迅速腾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一提起改革开放,年近六旬的父亲感慨良多。
青春篇
1978年,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一中,是村里仅有的高中生,是全村人的骄傲。可求学路并非坦途:据父亲回忆,那时的交通闭塞,一年到头也出不了远门,农村全是泥泞小道,镇上也不过有条煤渣路,从镇上到县城也是泥泞不堪的烂泥路,不管冬寒夏暑,一到下雨天,他就穿着草鞋从家里出发,走上几十公里的泥路去县城上学;后来,修了公路,拖拉机便成了进城上学最奢侈的交通工具。那时候粮食产量低,吃的都是红薯饭和咸菜。学校是砖木结构的,楼上一有什么动静,坐下楼下的同学就会看到一溜溜的灰尘从楼板上溢出来做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拍拍灰尘,继续上课;每周放假回家,父亲就会赶回来帮早年守寡的奶奶去深山里挑煤,挑木材以补贴家用。即使在那样的条件下,但当时他并不觉得苦,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可以走出农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书中自有千钟粟”的力量和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秉持信念,刻苦努力,考上大学!
筑梦篇
1982年,高中毕业后,父亲被分到了一所农村小学任教,那时候教学资料匮乏,也没有教辅资料,每一堂课,他都得自己思考老半天,一本字典就是他备课的全部工具,一篇文章,从字、词、句、段、篇逐一分析;不论寒暑,每个月至少给学生做一次家访,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每次都是一次小小的徒步旅行,他也以校为家,常年食宿皆在学校。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大发展,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学校的砖木结构的教学楼换了模样;备课资料从一本字典拓展到一套套教辅资料;教研活动由一个人苦苦研读到教师集体研讨;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书芳华拓宽为一台多媒体话天下,虽然当时年近六旬的父亲戴着老花镜操作电脑极其困难,但仍尽力让学生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瞬间。他坚信着,在这个改革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哪一代人,只有不懈努力,奋力拼搏,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中国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发展了四十年,老父亲便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四十余年,迎来送往,初心不变。
圆梦篇
父亲一直感慨自己是和新中国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那段年华贡献给了国家而自豪。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到如今年过花甲,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泥泞路上的路上的拖拉机消失在历史的车辙下,取而代之的是宽大柏油路上的车水马龙;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取代了一间间破败不堪的土砖房;农村人也从吃红薯饭过渡到了吃健康餐,营养餐;从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到如今的家电齐全、生活便捷;父亲的通讯方式也随之从写书信演变成打电话、开微信视频。“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他不变的信念。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光荣历程,四十年的经济飞速发展,四十年的奋斗历程,也是父亲默默奋斗的四十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慢慢步入小康社会,公共汽车、城市轻轨、高铁动车,贯穿每个街镇,条条航线散射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乘飞机出国旅游已不再是奢望。
第三篇:改革开放四十年感悟
改革开放四十年
宗卉轩 5***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这一辈人或许正在见证日后光辉灿烂的历史。
改革开放自1978年起至今,一共有四个阶段。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1978年-199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2011年),以及“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2年至今)。四十年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的水平极大提高,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卓有成效,人民生活图景极大的改善。
细细思索,改革和开放的含义并不相同,所代表的历史事实也完全不一样。改革是指对国内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以及其上层建筑的改革,开放则是对外开放,和外国进行更多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改革从农村开始,逐渐发展到城市,开放从沿海开始,逐渐发展到内地。四十年前,刚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走出来的中国人抓住了崭新的希望。农村改革,企业改革,改革让人民群众产生了巨大的生产积极性,而对外开放又带来了资金技术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终于使今天的中国焕然一新。生活在上海,我们很难想象就是在四十年前,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也只有今天的小县城一样的规模。今天,我们去往上海的任意一个地方,都有便捷的轨道交通,而在之前,人们只能每天坐拥挤不堪的公交车,往往还会因为班车晚点而耽误自己的工作学习。很难想象,如今的上海每天有数以千计的航班往返世界各地,将人们“我想去看看”的梦想化为现实。
改革开放改变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今天的年轻人可以轻松地海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他们可以享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服务,同样也在世界舞台上发出光彩。虽然也有些不和谐的音符,但是改革开放的好处远远大于它所产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来解决的。新的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为了解决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环境保护,贪污腐败等等。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很多人都在抱怨网络被墙的问题。然而经常翻墙之后去看那些被限制访问的网站,我发现它们确实有很多不利于当代中国青年的言论和内容。很多外国人士想当然地对国内发生的事件做出不负责任的评论,更多的仇视中国的敌对分子想尽一切办法抹黑我们的领导人和国家。如果不是有很强的辨识能力,往往会被他们误导。即使是心里面知道这些人的说法是错误的,也因为知识的不足没有办法捍卫自己的观点。其实政府对于墙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对于真正有需求翻墙的人来说,他们总会找到办法。改革开放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有人眼红嫉妒也是正常,我们应该抱着一种自信的态度面对全世界。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年,人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又四十年后,或许我们能看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顶端。
第四篇: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两篇
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根据我的经验,当人们开始纪念某件事情之日,其实是开始思考和部署下一步行动之时。
比如说,目前中国最大的纪念活动,就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纪念活动当然是发自内心的、无比真切的、有伟大意义的,所以,纪念活动是应该彻头彻尾的、认认真真的、轰轰烈烈的。
但是,纪念的意义如果仅仅是纪念成就的辉煌,而辉煌的成就又主要是前人的创造和智慧的历史,那么,为前人的历史做纪念的目的,就不可能仅仅是怀旧。
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为了今天,和明天。
特别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特别是这个民族正在进行的是伟大的民族复兴,特别是这个民族考虑的从来就不仅仅是当代而是千秋万代。
风雷激荡的四十年,当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但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民族,类似今天的成就的历史时段却不仅如此,如此类似的历史时段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够得上大发展的盛世的,至少应该还有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
四十年,应该是两代人的努力,其实中外都有“富不过三代”的警世之言,中国领导人最近几年多次告诫国人要“居安思危”,邓小平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看到现在的成功时就告诉大家要“三步走”,100年不动摇,这都是非常中肯的。
为什么?我们继续看历史。
从国际上看,日本明治维新40年的积累,最终因走上了“军国主义”而毁于一旦(弹),美军踏上了日本四岛;斯大林用特别的统治获得了苏联的迅速强大,但埋下了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种子。
回到中国历史,文景之治,从汉文帝刘恒的公元前203年到汉景帝刘启的前141年,两位共在位38年,两代努力建成盛世,但接着汉武帝穷兵黩武导致西汉结束;开皇之治,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奋力开创,但很快“二世而斩”于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最辉煌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贞观之治,很快就是人治特征明显的李唐王朝的被武则天取代并有不久之后的“安史之乱”;至于康乾盛世,纵使有115年的三代治世明主,也先后出现明珠、和坤这样的巨贪而以腐败闻名,同时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被西方超越而到现在我们仍然在苦苦追赶。
所以,改革开放四十年值得自豪,但绝对不是自满的理由,这只是中华民族实现历史复兴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特别是美国,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行百里者半九十”,何况我们寻找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不是十分清晰。
中国的几次盛世,都是王朝的强盛和豪强的富贵,都没有带来全体百姓的“共同富裕”,同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并没有带来政治文明的进步,结果经济的成功皆败于政治的滑铁卢,而后人沉醉于享受而不思进取最终社会创造力的退化和禁锢,所以,尽管具体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保持持久的繁荣和发展,确实需要我们今天在纪念四十年的成就的同时,为第二步的继续,启动中华民族的全部智慧。
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篇2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70后,80后,90后再见证,再记录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电视事业的变化与变迁。
70后,最早接触到电视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说的:“那时候,还不叫电视,叫收音机。”那时候,家里有个收音机早已是个大户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这是个历史的跨度,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说:“改革开放好,我们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机为以后的电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后,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侯,80后的孩子才开始看电视,那时,才真正有电视这个词吧!80后年代的年轻人常说:“小时候,看电视积极的,跟什么似的。”虽是黑白色的,简简单单几个台,也成了80后孩子娱乐的一个好处,整天抱着《黑猫警长》看,那时,也只有这个可以看,国产的动画片并不多,《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也许,这些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没看过,也不了解。对于80后的孩子年轻人来说,那时在电视上看到动画片已经是一种幸福了,80年的电视事业,还在往最好的顶峰发展,国产动画片,视那时电视事业的一大亮点,正是因为国产动画片,中国的动画事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皮影到电视,国产的动画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静静绽放的曼陀罗花。
90后,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是幸运的,从小看着彩电长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电视早已成为家里的古董,闲置一旁,取而代之 的是24寸的彩电,彩色比黑白更生动,90后的我们这样说:“现在生活好了,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幸福,我们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们看着彩电长大,活跃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着国产动画到三维立体,看着老电影到新电视剧,电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超级女声,开心辞典,勇往直前等等,电视人在创新,电视事业在飞速发展。
电视事业的发展反应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70后的老人常说:“改革开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是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电视事业恐怕还是那简单的皮影戏,电视事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到彩色,从宽屏到液晶。一步步的发展,一步一脚留下的影迹。电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了更多国内外大事。
对于我们90后来说,电视事业的四十年的发展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发展之快,我们在见证,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让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电视事业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中国的电视事业打入国际的市场,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四十年,电视人为电视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在创新,他们在发展,也在为中国的电视事业更强的发展努力!
第五篇: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四十年心得体会
放,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70后,80后,90后再见证,再记录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电视事业的变化与变迁。
70后,最早接触到电视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说的:“那时候,还不叫电视,叫收音机。”那时候,家里有个收音机早已是个大户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这是个历史的跨度,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说:“改革开放好,我们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机为以后的电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0后,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侯,80后的孩子才开始看电视,那时,才真正有电视这个词吧!80后年代的年轻人常说:“小时候,看电视积极的,跟什么似的。”虽是黑白色的,简简单单几个台,也成了80后孩子娱乐的一个好处,整天抱着《黑猫警长》看,那时,也只有这个可以看,国产的动画片并不多,《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也许,这些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没看过,也不了解。对于80后的孩子年轻人来说,那时在电视上看到动画片已经是一种幸福了,80年的电视事业,还在往最好的顶峰发展,国产动画片,视那时电视事业的一大亮点,正是因为国产动画片,中国的动画事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皮影到电视,国产的动画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静静绽放的曼陀罗花。90后,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是幸运的,从小看着彩电长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电视早已成为家里的古董,闲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24寸的彩电,彩色比黑白更生动,90后的我们这样说:“现在生活好了,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幸福,我们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们看着彩电长大,活跃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着国产动画到三维立体,看着老电影到新电视剧,电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超级女声,开心辞典,勇往直前等等,电视人在创新,电视事业在飞速发展。
电视事业的发展反应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70后的老人常说:“改革开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是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电视事业恐怕还是那简单的皮影戏,电视事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到彩色,从宽屏到液晶。一步步的发展,一步一脚留下的影迹。电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了更多国内外大事。
对于我们90后来说,电视事业的四十年的发展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发展之快,我们在见证,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让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电视事业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中国的电视事业打入国际的市场,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四十年,电视人为电视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他们在创新,他们在发展,也在为中国的电视事业更强的发展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