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

时间:2019-05-12 05:5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

第一篇: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

音河镇人民政府镇长 姜志成

二○○三年九月

音河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直扎实有序地进行。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音河镇位于甘南县城东部十公里处,幅员面积26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全镇人口1460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3人。全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小学9所,在校生743人,中学1所,在校生732人,有小学教师70人,中学教师6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主要指标达成情况

1、普及程度

(1)2002—2003学年度全镇共有适龄儿童819人,全部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384人,全部按时入学,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为728人,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在校生819人,学生巩固率为100%;初中在校生731人,辍学13人,辍学率1.78%。

(3)全镇15周岁人口151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116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1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5%。

2、教师队伍

(1)全镇共有小学教师73人,学历全部达标。初中教师63人,专任教师全部学历达标。

(2)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30人,中级以上的占41.1%。中学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中级以上占30.2%。

(3)全镇中小学校长13人,均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并取得了《岗位职务培训合格证》。

(4)全镇所属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足额兑现,没有拖欠现象。

3、办学条件

(1)全镇有省标准化小学2所,市“双全”学校5所,市合格小学3所,基本合格小学4所,规范化程度为100%,全镇合格初中1所,规范化程度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校舍面积为7875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9.6平方米。初中校舍总面积为5338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7.3平方米。全镇中小学校舍全部砖瓦化。其中镇直中学、兴十四小学已实现了楼房化。

(3)全镇中小学普及了实验教学,中学、镇直小学实验器

材配备达到《目录》二类标准。其它学校达到三类标准。音、体、美、卫生器材的配备,中学、镇直小学达到《目录》二类标准,其它学校达到三类标准。配齐率为100%。全镇共有图书室9个,小学图书总册书20410册,生均24.5册,初中图书10224册,生均13.9册。

4、教育经费

(1)2000年全镇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额为154.1万元,2001年为255.9万元,2002年为265.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6%和4%。

(2)全镇中小学生均事业费2000年分别为654元和1098元,2001年分别为1343元和1744元,2002年分别为1440元和1956元,2001、2002年中小学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05%、58.8%.和7.2%、12.2%。

(3)全镇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实际支出数,2000年分别为199元和89元,2001年分别为189.7元和178.3元,2002年分别为316.9元和200元。

(4)全镇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开展率为100%。2000年勤工俭学收入3.4万元,2001年为3.6万元,2002年为7.1万元

5、教育质量

(1)2002—2003全年度,全镇小学毕业生205人,各科及格率为100%,全镇初中应毕业人数154人,实际毕业人数153人,毕业率为99.35%。

(2)全镇小学毕业生体育合格人数205人,体育合格率为100%;初中毕业生体育合格人数153人,合格率为100%。

(3)全镇中小学在校生行为规范合格率100%。

6、扫除文盲

2002—2003学年度青壮年数7458人,青壮年文盲数为0,2000—2003学年度青壮年中无文盲。

三、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做法

实现“两基”工作目标以后,音河镇的“普九”工作没有停步,我们对照国家标准和先进地区找差距,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坚持以“普九”工作为主线,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争创省级先进,进一步巩固提高了“普九”工作的成果。我们的做法如下:

1、进一步强化重教意识,加强对“普九”工作的领导。历届镇领导对“普九”工作十分重视,在有关会议上多次强调:“普九”工作不能间断,要进一步强化重教意识,强化高质量、高标准的“普九”意识,必须把巩固提高“普九”工作成果当作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持了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校,校长包教师,教师包学生的责任制度,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出台有关政策和“乡规民约”,为“普九”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组织领导保障。

2、实行综合治理,严格控制中小学流失

学校是“控流”和巩固“普九”成果的主战场,政府是“控流”的坚强后盾。为了有效的控制学生流失,学校在做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把调查结果及学生流失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汇报给党政领导。引起领导们的重视,我们把“控流”纳入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变成政府行为,作为镇村两级干部考核内容。

此外,我们还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1)加强师德教育。强调教师要爱每一名学生,融洽师生感情,让学生在学校真正感受到尊重、感受到成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烈的“普九”氛围。我们反复宣传《义务教育法》和镇政府的文件规定,和每一位学生家长签定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合同。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促使家长以法律约束自己,保证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

(3)减费帮扶,有效“控辍”。兴十四学校自建校以来从未收过学杂费、书费,对上初中的学生村里车接车送。其他学校近三年共减免:学杂费3万1千元,住宿管理费2160元,特困生书费7千元,累计4万多元。另外,对各村的特困户镇里还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有效地控制了学生流失。

(4)依法治教,控制学生流失。2000年音河镇政府出台了《音河镇关于控制中小学流失的若干规定》实行了法律公证,并实行了“三包”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学校教师包学

生。对于流失生,先由学校、教师家访,对动员仍不按规定时间返校的上报到村,村领导再家访,村访不到者上报到镇的“控流”小组,然后由司法部门牵头,政府和中心校参与,追究有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2002年音河中学无故辍学的6名学生家长,被司法部门处以500元罚款,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通过行政、法律、教育等手段,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流失。

(5)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前几年已有投资的基础上,2000年我们又投资18万元建起了兴十四小学微机室、镇直中学语音室;2001年投资9万元修建装备了镇直小学微机室;2002年投入20万元建起了镇直中学、兴农小学、兴旺小学、兴建小学微机室。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

为使校园环境“围墙化”向“花园化”过渡,几年来我们投入49万元为学校铺草坪4900平方米,垫操场拉红沙5000立方米,修花坛152个,面积2580平方米,修花墙1950延长米,修甬路1500延长米,使学校变得:红墙环绕,绿树掩映、红沙铺地、整洁平坦、绿草茵茵、甬路相连;果园、农园、林园、花园一应俱全,美丽的校园真正成了孩子的乐园。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我镇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放在了重要的工作位置。制定了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业务提高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近期和长远规划。全镇教师全员参加上级开展的计算机培训和其它继续教育培训。以

镇中心校为单位,坚持开展定期、多种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和教学业务培训,教师综合能力显著提高。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真正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我镇曾代表全县接受市干训和师训检查,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校长技能大赛中获全县第一名。同时被评为市级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教师队伍中,中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人,占教师总数的19%,小学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8人,占教师总数的24.7%。教师全员会使用计算机,33%的教师能够承担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任务,有实验课题和实验成果。我们还按照国家和省、市新一轮课改的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培训,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课改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课改方案和计划,深入学习课改相关文件,积极进行教师课改论坛。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年富力强、政治过硬、懂业务、会管理的原则,我们不断调整充实,配齐配强各学校领导班子。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和总体水平居于全县领先地位

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我镇建立健全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规划、方案和评估机制。在中小学认真落实第一轮课改计划。2所学校承担了省创新教育实验,5所学校承担了市美育课题实验。

将德育工作切实放在了素质教育的首位,融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德育效果。初中毕业生各科成绩合格率100%,升入高中学生比例达到86%以上,居全县各初中之首。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抽测,镇直小学和兴农小学、兴十四小学分别遥居同级学校首位。

几年来,我镇先后被命名为齐齐哈尔市农业生产标兵、省“两基”工作先进乡镇、全国节水灌溉示范镇、全国林业百强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令人瞩目。“九五”期间,我镇先后代表甘南县接受了“普九”国检、省级“双实”复检、市级教学抽测,市、县人大、政协对教育工作视察,承担了全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场会和校园建设现场会。先后接待了县内外来我镇参观达1000多人次。被确定为省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美育实验基地、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被市政府、市教委评为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集体、“双实”建设达标乡镇、电化教学合格单位。被评为全县学校规范化建设标兵乡镇、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兴十四小学现已申报“省示范小学”,进入待检状态。省领导宋法棠,市领导杨信等同志先后来到我镇兴十四村学校视察工作,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六、“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虽然几年来我们在“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8

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尚有一定的差距,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办学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音、体、美、卫、电教器材还需补充。

2、教育经费不足。今后努力方向:

1、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参照标准不断升级。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大胆探索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

3、扩大资金来源和收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4、加强德育工作,把学生流失控制到最低限度。总之,我们将以教育方针为导向,以求高质高效为目标,以新的课改为突破口,全方位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继续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为早日跨入全国教育强乡镇行列而努力。

恳请上级领导检查指导,提出宝贵意见。

二○○三年九月

第二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海伦市西北边陲,海拜公路30公里处,乡政府所在地。全校下设14处村小学,教职员工108人,在校生总数1357人。学校占地面积15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5212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达到要求。

二、普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在普及初等教育方面:全乡7—11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332人,入学1332人,入学率达100%,共有教学班68个,其中一年级240人,二年级216人(其中含转出29人,实有187人),三年级257人(其中含转出36人,实有221人),四年级294人(其中含转出23人,实有271人),五年级350人(其中含转出39人,实有311人),总计在校生1357人(其中含一年级不足7周岁15人;12周岁10人),外读生127人,实有学生数为1230人,学生巩固率达100%。

(二)、师资队伍

学校班子建设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校班子成员平均年龄39岁,并全部取得合格学历和岗位合格证书,都具有较强的领导和指导教学的能力。

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中共党员17人,教师平均年龄44岁,平均工资1401元,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3人,从学历上看,大学本科4人,专科39人,学历达标率100%。近三年来全校有34名教师被评为系统、市、地级优秀教师。有20余人次被评为省、地、市级教学能手,总结撰写有推广价值经验的论文40余篇。

(三)、教育教学质量

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为目的;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了“以愉快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塑师风、铸师魂,把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作为全体教职员工追求的目标,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小学入学巩固率达100%,及格率100%,优生率达47%,学年末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全市农村小学前茅。

(四)、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的优秀,标志着“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实施力度。目前,全校14处村小学,校舍不但消灭了危房,而且实现了砖瓦化。近三年来,新建了9处校舍。更新桌椅440套。增设了体育器材、教学设备,完善了实验室、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图书室现有藏书14500余册,喷绘德育展板、各种方针政策、制度展板90平方米,校牌14块,安装80间教室暖气,更换了34间校舍

门窗。全校14处小学全部安装,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向现代化办学进了一步,校园注重管理、净化、香化、绿化、美化,文化建设进村升级,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育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五)、教育充入

每年全校用煤200余吨,投资近10万元。今年新建1处村小学,并为中心小学投资5万余元修建栅栏。06年完善“老三室”投资3万余元,06年维修双泉小学校舍投资1万余元,05年购置微机三台、打引机一台、一体机一台投资

3.5万元。加上其它主面投入,每年向教育投入都不低于30万元,真正做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六)、扫盲情况

我乡有14个行政村,84个自然屯。106个村民组,目前全乡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巩固率达100%,为了进一步贡固扫盲成果。办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使每户有一个明白人。

三、“两基”巩固提高的重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在认识上求高。

(二)、强化行为,在运作上求实。

(三)、保证发展,在投入上求足。

(四)、稳定队伍,在待遇上求优。

四、基本设想

(一)、总体构想

为了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今后教育发展总体构想是,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学校办成全面加特色,把教师培训成规范加特点,把学生培养成合格加特长,最终实现“四个统一”(教师素质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教育质量一流,规范程度一流)。

(二)、奋斗目标

本着我校发展总体构想,到2010年,我们奋斗目标是:

1、加大资金投入比例,在本年基础上增长5个百分点。

2、小学实验室全部装备到位,并充分利用。

3、教师学历达标100%,高学历达到70%。

(三)、保证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优胜劣汰,优化教师队伍。

3、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总之,我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虽然取得了突破性成绩,但与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还有差距,今后,我们继续努力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为顺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我们应有贡献。

第三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江格斯乡“两基”巩固提高

工 作 汇 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江格斯乡党委、政府向地区“两基”工作验收组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衷心地希望各位专家、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下面,就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江格斯乡位于裕民县县城以西三公里处,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贫困乡现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5883人,现在全乡共有两所学校,其中:六年制牧业寄宿制中心校一所,下辖两个教学点,村级小学一所。共有23个班级,在校生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93.18%,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100%,小学生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十七周岁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2.68%,十五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全乡共有专任教师41人,小学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新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全乡青壮年人口总数3381人,其中失能3人,非文盲人数3421人,剩余文盲2人,非文盲率99.94%,基层单位扫盲工作达标率为100%。近三年来,历年脱盲人员参加巩固班学习无复盲现象,复盲率为0。全乡有乡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级教学点9所,(乡)村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教学点)办学面达100%。

二、“两基”工作指标完成情况

――普及程度。2005-2007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为92.20%、92.25%、93.18%,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16%、100%、100%,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86.44%、89.92%、92.68%。

――师资水平。2005-2007,我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校长培训合格率三年均为100%。

――办学条件。三年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乡积极争取各项教育资金,逐年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调整优化学校布局。使教学条件明显改善。目前,学校校舍面积达2577平方米,小学生年生均校舍面积达20平方米。

――经费投入。2005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162.39万元,比上年增长-6.71%,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

6794.56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117.16元;2006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22.27万元,比上年增长36.87%,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费达到12417.32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413.41元;2007年,县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269.87万元,比上年增长21.42%,小学生年生均教育事业 费达到19276.43元,小学生年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37.14元。

――管理与质量。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多种措施,认真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学科,开足课时,建立了新的考试、评价等制度,进一步拓宽了教育面,打破了以往只注重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局面,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扫盲工作。2005-2007,我乡青壮年非文盲率分别为99.91%、99.94%、99.94%。三年来,我乡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根据农牧业生产的需要,累计举办培训班78期,培训青壮年劳动力3129人次,培训率达92.21%。

三、“两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乡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原则,始终坚持以德为首,以创新教学为理念,以巩固“两基“成果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快民汉合校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领导,形成“两基”工作的合力。为加强教育工作的领导,突显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我乡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同时,把教育工作做为“双文明”考核的内容,与村队签定责任书,进一步增加村队干部抓“两基”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在“两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快了我乡教 育事业的发展步伐。

――狠抓四个关键环节,为“两基”工作提供财力保障和人力支持。根据“两基”工作指标和我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实际,我乡狠抓了经费保障、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四个关键环节,有力地保障了“两基”工作的顺利实施。

1、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加大教育投入。我乡是一个农牧业结合的小乡,多年来,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拨款逐年增长,一是建立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保障机制,将维修和新置办公设备纳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统筹安排。二是建立教学经费保障机制。自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乡教育经费为县财政拨付,确保经费正常使用。

2、全力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在乡政府经费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加强学校软、硬件建设和校园整体规划布局,努力调动广大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创建花园式学校,促进学校发展抢抓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三年来累计投入维修费6.8万元,图书购置费1.3万元。能够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积极服务于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今年投入7.8万元维修和粉刷了中心校和苇湖学校,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师资水平。近年来,我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主线,以教 师培训、校本研修为重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实现了我乡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抓好教师的职业和自觉进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补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是结合本校培训,加强对全体任课教师的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改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以老带新、外出学习等措施,着力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骨干。近三年投入教师培训费8992元,确保了教师的培训工作。四是不断增强全体教师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理念,教学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使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4、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开发。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狠抓了文明礼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二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强调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学习,提高认识,观念,加强对教师教学计划、课时计划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教师自觉遵守教学管理制度的意识。三是认真做好“以研促教”工作,做到教学、教研和培训“一体化”,开展了教研专题探讨课、公开课、教师业务及相关教学方面的竞赛评比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学的 交流和互助,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强化学校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为加强对学校的管理,乡政府领导经常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实际困难,督促学校加强管理,促进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注重法制建设,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每年由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开展两次普法教育讲座,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法制意识。三是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努力为教育工作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由乡综治办对学校安全隐患定期进行排查。同时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营造了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经过努力2000年中心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4年苇湖学校被评为地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我乡中心校和苇湖学校被裕民县评为“平安学校”。

――抓好两个重点,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针对新形势下“控辍”和“扫盲”工作特点,我乡从改善和提高辍学生家庭经济能力、拓宽脱盲人员致富途径入手,转变工作方式,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取得较好的成效。

1、强化“控辍保学”措施,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一是继续坚持依法“控辍”,强化领导责任。加大《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宣传力度,实行乡、村、校三级负责制。二是把“控辍”工作的重点放到对学生家长思想教育和扶助困难学生家庭上来。针对部分学生厌学的现象,从抓育人环境入手,从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着手,不断改善学校内外环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辅导,对教学不得法的教师进行培训。三是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对贫困生给予补助,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正常就读。三年来,共免除教科书费4.43万元,2006年、2007年两年发放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费1.19万元。

2、发挥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作用,巩固提高扫盲成果。为加快我乡农牧民脱盲步伐,在扫盲工作中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有关数据,我乡以行政村为单位,核清了文盲底数,健全了个人档案。对新生扫盲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广泛开展了杜绝新生文盲和扫盲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并逐步将扫盲工作转移到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来。一是科技课堂。我乡重点利用科技之冬活动,先后多次聘请农牧业技术人员来我乡举办种、养殖培训班78余期,参加培训人数达3129人次,并多次组织前往昌吉、塔城、乌苏、沙湾、额敏等地参观学习先进的农机作业技术、农家乐、蔬菜大棚等种植与管理等技术。二是为加强农牧民学用效果,通过召开农业现场会、观摩会等的方式,为农牧民交流科技经验塔建平台。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采取农牧民自学和推荐的方式,积极聘请专业讲师、技师来乡授课。先后开展计算机、手工刺绣、种植业、畜牧业等培训班6期,培训人数321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工作的重点

多年来,我乡“两基”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县教育局的业务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我 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我乡“两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教育经费不足,投入有限。二是文盲、半文盲参加脱盲班学习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师资培训力度仍需加大,教师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加大“两基”经费的投入力度,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善教育环境,充实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成人再教育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懂科技、用科技的新型实用人才,为加快我乡改革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

江格斯乡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一月七日

第四篇: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天祝藏族自治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天祝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2011年9月**日

2004年,天祝县在全省藏区率先实现“两基”目标,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及时总结“两基”攻坚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将“两基”巩固提高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做到了组织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软、力度不减,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和乡镇联动、教育主抓、全民动员的工作格局,“两基”工作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势头,取得了长足发展。下面,我代表县政府就“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作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建国后由周恩来总理命名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试验区,也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9镇10乡,1个县级国有种羊场,1个县级三峡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172个行政村,17个居委会,有藏、汉、土、回、蒙古等16个民族共同聚居,总人口21.39万,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7.1%,藏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14%。全县总面积7149.8平方公里,海拔2040—4874米,年平均气温-0.2℃。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1.7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5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75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元。

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5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3所,职教中心1所,独立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全小学85所,村学(教学点)39所,幼儿园6所;寄宿制学校58所;开设双语的学校23所。

在校学生27618名,其中:高中5602名,职中745名,初中8356名,小学12915名;寄宿生13119名;学习双语的学生1567名。在园(班)幼儿2564名。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4.9%。

教职工3251名,其中专任教师2970名,双语教学专任教师120名。小学、初中、高中、职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4.27%和79.4%。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8.73%,残疾儿童入学率86.84%;小学、初中年辍学率分别为0和0.1%; 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8.8%; 1716名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和1446名农村留守儿童都按时入学;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在非服务区都能入学。15周岁人口实现零文盲;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94%;近三年,累计脱盲323人,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7%;全县19个乡镇建立了乡(村)级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145所,建立面达100%,共有扫盲专干19人,兼职管理人员及教学人员253人,能承担扫盲工作和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

(二)教师队伍。

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和学历合格率均为100%,2001年来新补充的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为100%;小学生师比县镇14.6︰1,农村6.8︰1;初中生师比县镇12︰1,农村8.3︰1;妥善解决代课人员问题,没产生新代课人员;按课程要求配齐了小学、初中各学科教师。

(三)办学条件。

生均建筑面积小学9.7平方米,初中8.16平方米;小学、初 2

中实现“一无两有六配套”的学校达到 96.7%;中小学具备必备的基础设施,校园得以绿化、美化,并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寄宿制学校具备必备的住宿条件;校舍中无D级危房,农村学校非D级危房小学占1.18%,初中占1.16%;生均图书城市小学和中心小学17.02册,其他完全小学26.14册,初中27.55册;小学、初中教学仪器设备配齐率为100%;中小学生机比为11:1,远程教育设施及多媒体设备正常使用,信息技术课开设达到要求;小学、初中教学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无超大班额;中小学布局合理,基本符合“四个集中”的要求。

(四)教育经费。

2004年至2007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33.52%、30.3%、29.84%和25.27%。2008年至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分别为6.65%、-13.21%、7.09%,其中2009年教育经费缺口2713万元;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分别为4367元、4911元和5811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1364元、1576元和1880元,均比上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城市、地方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其中2010年地方教育费缺口6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比例为65.23%。各类项目经费和专项经费拨付、管理、使用到位;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管理使用规范。2777万元教育经费缺口已全部填平补齐。

(五)教育质量与管理。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按照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五不”,即:不留级,不乱收费,不在节假日集体补课,不设立重点校和非重点校、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 3

衡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入初中就读,初中毕业班毕业率98.27%,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88.78%。学校校舍与设施安全;校园及周边环境良好;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健全,各项应急机制和安全保障责任制完善,重视师生安全教育和饮食、三、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常抓不懈,“两基”水平得到巩固提高。

一是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两基”年检制度的通知》、《义务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教师队伍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意见》、《民办教育机构管理办法》和《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5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教育在全县各项事业中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教育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由县财政承担的各类配套经费不折不扣得到落实。通过现场办公会等方式,从速解决学校建设用地、天祝二中异地新建等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县财政每年拨付10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双语教育。每年召开一次高规格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表彰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个人及高考成绩优异的优秀学生,累计发放奖励资金101万元,仅2010年的奖励资金就达60.2万元。明确发改、卫生安全,校园内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财政、人事、公安、民政、物价、文体、广电、安监、国土等相关部门在学校建设、经费保障、教师聘用和职称评定、贫困生救助、教育宣传、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职责,形成了教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始终将项目争取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础。2005年以来,争取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多个项目,共投入资金1.53亿元。对68所中小学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所有D级危房全部得到改造,累计排除危房48078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28923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建筑面积由2004年的4.96平方米增加到9.1平方米。在县城新建了天祝二中,在农村新建了红大小学等标准化学校,新建了天堂学校等高标准的双语寄宿制学校。依据“四个集中”的原则优化学校布局,实现了高中教育向县城集中的目标,学校数由2004年的291所减少到150所,寄宿制学校却由33所增加到58所,寄宿生比例达47.5%。2005年至2010年,通过各种途径投入资金4457万元,用于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教学器材、信息技术设备和图书配备,拥有计算机3251台,电子白板等先进教学设备已普及到了城区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

三是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素质。2005年以来,聘用684名高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2008年起给在边远乡镇在岗教职工每月增发工作津贴50元。每年举办县级培训班10期,培训教师1000名左右,2005年以来,完成在职教师县级培训7454人次,市级以上培训2943人次,1100多名教师取得高一级学历。4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荣誉,7名教师被评省级园丁奖优秀教师,5

共培养省市级骨干教师173人,县级骨干教师327人。2010年县教育局被省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命名为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记二等功。

四是始终将保学控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努力使每一个学龄人口都能接受相应的教育。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采取依法控辍、行政控辍、救助控辍、温馨控辍等“四控”措施,努力提高家长和监护人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并将双语学校寄宿生生活补助再提高50%,达到中学每生每年1500元,小学每生每年1125元,累积落实免费教科书资金131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3114万元。设立“民族教育发展资金”,县财政按上年一般预算收入的1.5%注入资金,重点用于贫困学生救助,共为1683名贫困学生落实资助金190.57万元。争取各类资助,全力救助贫困学生,诸如教育系统实施“1123”工程,即“一位教师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200元,连续资助三年”,共有12000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杨树林助学”为72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9.5万元。2005年以来,共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争取各类社会资助金354.9万元。针对农牧民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量空巢家庭和大批流动儿童出现的现实, 成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16个,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管理、教育、服务体系,创设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将天师附小扩建成寄宿制学校,彻底解决县城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通过设立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方式,为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提供方便。坚持“二包五到位”,即:校长包学校、教师包学生,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动员到位,加大对异动学生的监管力度,将控辍保学工作落到了实处。2005年顺利通过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监测和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专项督查,2007年被 6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评为全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县。

五是始终将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心环节,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定“课堂提效、课外强体、减负释压、愉快教学”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总思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重点开展民族团结、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及法制教育;要求所有学校创校歌、办校刊,在全县学校开展唱国歌、队歌、校歌的三歌演唱活动;每月安排一项专题教育活动,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实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近五年,市级以上课堂评优获奖92人次,优秀教案获奖28篇,发表论文1621篇,获奖论文656篇;通过省规划办立项课题141项,鉴定验收完成实验29项,在省市教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有37项获市级奖,7项获省级奖。2005年起在三年级以上年级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在全市县区率先普及英语教育。着力提升学校体艺卫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进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认真开展体育、艺术等级评定工作,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时间。近五年,有300多名学生获得了艺体等级证书,2所学校被教育部授于“阳光体育”活动先进集体,19名中学生代表武威市参加了全省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近五年,表彰奖励市、县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600多人次,921人次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2011年,普通高考重点院校录取率为5.1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37.89%,比上年提高3.79个百分点,总录取率77.02%,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小学语、数、英三科合格率为79.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比2007年第 7

一次监测提高32.6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全科合格率为41.91%,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

六是始终将学校安全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不断强化安全措施,提高防范能力,创建和谐校园。按照集中精力抓发展,综合整治抓安全,强化教育保稳定的思路,各有关部门强力配合,定期会商研究,共同部署落实学校安全保卫各项措施,投入200万元为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安装了技防设施,并配备125名专兼职保安,全力消除学校安全隐患。认真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安全保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无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无论平日还是“3.14”等敏感时段,全县校园均保持了高度的和谐稳定。

七是始终将扫盲巩固提高和实用技术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青壮年人口的致富和创业能力。紧紧围绕县上确定的特色种植业、特色畜牧业、特色工业、生态旅游业、藏酒藏医药业等五大特色产业,采取扫盲与农业实用技术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农忙少学与农闲多学相结合,课堂学习和现场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培训模式,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提高了群众致富能力。近三年累计开展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

(二)攻坚克难,“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建机构,明责任。今年,县上把“两基”迎国检工作列为全县的首要重点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全力以赴推进。县委、县政府分别于2月初召开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就“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确定43名县级领导每人联系指导1所学校 8 的“两基”迎检工作。随后召开了全县“两基”迎国检动员大会,县政府与19个乡镇、32个县直部门签订了“两基”迎国检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工作目标。各成员单位自觉担当责任,发改局争取申报教育项目;财政局按期拨付教育经费并清理拨付历年欠账;林业局无偿提供价值近20万元的绿化苗木;卫生局对学校传染病防治、环境卫生和生活饮用水卫生进行了监督、指导;公安局协助做好脱盲学员学历信息更新工作,会同有关部门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国土局优先保证学校建设用地;工商局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广电局在电视台播出“两基”迎国检宣传标语,开设“两基”迎国检专题新闻和“知识窗”栏目;团县委与移动公司合作为打柴沟小学捐赠希望书屋一个,为东大滩学校联系捐赠语音室设备;县编办督促落实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县妇联共建成各类家长学校86所;水务局先后投入资金70多万元,解决26所中小学的安全饮水问题;民政局配合做好特困生救助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工作;物价局开展了多次义务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其它成员单位和乡镇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共筹措经费547万元,用于学校迎检设备购臵和校园文化建设。

二是抓督查,清底子。县上主要领导带头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教育、财政、发改、城建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各乡镇、学校,对“两基”迎国检工作进行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学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两基”办先后4次组织人力深入部门、乡镇和学校,对迎检工作进行督查,梳理出156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督查组督查出的问题,县上专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对各类问题及时进行了全面整改。

三是搞宣传,造氛围。制订了《天祝县“两基”迎国检宣传 9

工作方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使宣传工作进家庭、进校园、进社会。编发“两基”快讯43期,编印《“两基”迎国检工作手册》和《“两基”知识宣传手册》480本,各乡镇政府通过建国策碑、国策门、墙体标语等大力宣传“两基”工作,县政府网站及时行乐时发布“两基”工作信息,营造了浓厚的“两基”迎国检氛围。

四是重推进,保进度。把观摩推进作为保证“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重要抓手,于5月下旬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县直学校校长、乡镇教育辅导站站长分片开展观摩推进活动,6月中旬组织人力赴静宁等地观摩,寻找差距,发现问题。通过看中学,学后做,使迎检工作得以有效推进。8月中旬,县上再次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推进会,全面总结前期工作,交流经验,安排布臵最后冲刺阶段的工作。8月29至30日,又组织了县级预检,从细节上对问题进行了再整改。9月1-4日接受了市级预检评估。由于推进有力、有序、有效,迎检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五是抓重点,破难题。今年已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07万元,其中县上安排资金2327万元,用于12所学校的新建、改扩建和校舍维修,目前,城关小学综合教学楼、天祝一中公寓楼投入使用;尖山小学于9月底投入使用;旦台小学、岔口驿小学教学楼进行室内外装饰工程;天祝二中运动场及附属工程完成部分基础施工和看台主体工程;天祝三中宿舍楼、西滩小学、直岔小学校舍正在招投标;边墙沟小学、横路小学、炭窑沟小学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全市“两基”迎国检推进会通报中,天祝有4项指标不达标,我县随即召开县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D级危房全部限时拆除;县财政筹资270余万元,用于打柴沟初中等4所重点学校的维修改造;补充音体美专业教师17名,利用暑假对 10

120名中小学校长和1208名教师集中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及转岗培训,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县财政筹资220万元,用于18所初中、70所小学的音体美器材和27所小学的实验台桌配备,至此,今年县上用于教学设备、图书和校园视频监控等的投入共达947万元,其中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450万元;县上还筹资100万元,弥补挤占的学校公用经费,拨付迎检工作经费30万元。迎检工作中的最后几个难点问题等到解决。

六是集资料,建档案。始终将档案资料建设作为“两基”巩固提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依据《甘肃省两基迎国检基本资料目录》,通过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收集、重新整理审订各类原始档案,对缺失遗漏的进行补充完善。系统审核各类数据表册,保证数据准确真实,逻辑关系严密清晰。按照全省“两基”推进会议的要求,档案资料做到了装帧设计统一、目录标准统一、封面色彩统一、分类标签统一、摆放次序统一,达到了“一要就有、一看就懂、一查就实、一核就准”的要求。

七是抢机遇,升品位。把“两基”国检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大好机遇,抓点促面,整体推进,树立精品意识,创建特色学校,切切实实地在学校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上下功夫、出成效,创建了一批具有双语教育、信息化水平高、寄宿制管理完善等特色、富有人文气息、富含文化积淀的学校,提升了办学品位,实现了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步发展。

八是定规划,谋发展。认真学xxx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系统编制《天祝县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出台 11

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全县教育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精心谋划、全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四、几点体会

近年来,天祝“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得出的体会是:

——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支持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务院《关于加快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等,都为天祝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天祝教育的发展也自始至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密切关注和亲切关怀。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确立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教育发展思路,是自治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前提条件。县上将“科教兴县”作为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确定了打造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奋斗目标,推动了全县教育的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和实施各类项目,优化教育资源配臵,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走依靠项目支撑,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路子,为作为国扶贫困县的天祝教育能够不断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强大动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师素质是自治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择优引进、离职培养、在职培训等途径,不断优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持,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打算

尽管我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 12

然存在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与教育发达市县还有一定差距、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办学成本高导致公用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验收为新的开端,认真总结经验,正视问题和不足,紧紧围绕创建全省民族地区教育强县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继续致力于普及水平的巩固。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残疾儿童、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在巩固好“两基”成果的基础上,使普及向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延伸,力争在“十二五”末普及学前两年教育。

二要继续致力于办学条件的改善。紧紧把握国家促进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及甘肃省加快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机遇,按照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争取实施教育系统“四大工程、三大保障体系”项目,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重点新建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配套用房,全力做好乡镇幼儿园建设试点工作并适时推进,多方筹资提高学校实验设备和音、体、美器材的配备标准,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三要继续致力于教育经费的保障。承继历届县委、政府形成的优良传统,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确保地方政府按规定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高于50%;确保由县财政承担的各类配套经费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所有教育经费全部按时足额拨付。

四要继续致力于教师素质的提高。通过择优引进、转岗使用和培养培训,有效解决高中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不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比例偏低、缺少专业音体美教师等教师结构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五要继续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把提高教育质量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上,本着“课堂提效、课外强体、减负释压、愉快教学”的基本思路,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初高中理化生、小学科学等科目的实验技能水平,有针对性的开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最终使学生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适应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加。

第五篇:中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中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庄浪三中位于北城区,始建于1998年3月,XX年开始招生,XX年单设独立初中部(庄浪县第三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2819人,教职工135名,其中专任教师103人。学校占地面积38168m2,总建筑面积16316m2。

二、“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XX年,入学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初中辍学率为%。“普九”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要求标准,与XX年相比入学率提高了%,完成率提高了%,辍学率下降%。

(二)师资水平

全校专任教师103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全部达到任职要求。

(三)办学条件

1、生均校舍面积为平方米。

2、全校无校舍危房。

3、教学仪器配齐率为100%。

4、生均图书为册。

(四)教育质量

连续三年综合评估位居全县27所独立初中第一名,毕业率达%。

三、主要工作及成效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基’为重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在巩固上下功夫,在提高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提高,众志成城,克难攻坚,“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竭力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铺设“绿色通道”。目前,全校上下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班人共同抓,全体教师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和指挥体系。

2、统筹安排,强化部门职责保障。

几年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严格工作要求,严肃工作纪律,保证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强化目标责任制。学校每年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为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确保职责明确,责任落实,对每年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评估,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使目标责任制发挥促进和制约作用。二是强化部门职责。政教处制定了进行思想教育的学期计划与实施办法及其他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纪律作风培训工作。通过“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这一系统,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依据,全面关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学校定期请公安、司法部门作“法制教育报告会”,每学期开展“风纪教育月”活动,加强了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导处能够积极地组织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务行政工作,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经常检查落实教学常规管理,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能够适时地组织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的工作方针,确保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务处能够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总务工作的各项任务。

3、保学控辍,提高普及程度。自XX年“两基”评估验收以来,我校紧紧围绕“两基”中普及程度这一核心指标,抓重点、破难点,采取有效措施,千方百计提高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完善控流保学管理机制,降低辍学率。一是学校利用各种媒体,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懂得送适龄少年、儿童入学是法律规定的家长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二是学校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实行“减、缓、免”制度,广泛开展“手拉手”、“心连心”、“一帮一”等助学活动。三是建立“学校为一切学生负责”的公开承诺制度,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按学生考试成绩公开排列名次和安排座位,以关心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四是严格学籍管理,杜绝不履行相关转学手续而接收他校学生。五是实行辍学学生包干动员制度,学校将动员学生入学、在校学生巩固等指标落实到班,责任到人。

4、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布局结构,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严格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XX年春季共有45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金额元;秋季共有469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金额元;10年春季共有488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金额18,3000元;秋季共有488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金额18,3000元。从XX年春季开学起,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共配发免费教科书4608套,总价值万元。二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制度。按照《庄浪县初中划片招生就近入学指导意见》,严格落实小学毕业划片招生、就近全部入学制度,实行小学毕业水平测试与初中入学相分离,有效提高了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全县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5、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一是分校以后,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奉献”的教师队伍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今年共调配来41名优秀教师,缓解了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优化了教师结构,补充壮大了全校教师队伍。全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二是县教育局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学校班子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庄浪县校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办法》,由县上分管领导带队,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共同参与,完成了校长三年任期目标的考核评估。[1][2] 中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下载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材料 (精选五篇)

    石柱县南宾中学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材料各位领导:自2002年“两基”评估验收以来,我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普九”水平做......

    镇教育工作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镇教育工作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汇 报 材 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镇地处紧邻县城的渠江东岸,南前公路穿镇而过,曾有广安东大门的美称,全镇所辖23个自然村,其中多......

    中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精)

    中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庄浪三中位于北城区,始建于1998年3月,XX年开始招生,201X年单设独立初中部(庄浪县第三中学),现有教学班38个,学生2819人,教职工135名,其中......

    乡镇中心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乡镇中心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材料求真务实,以干克难__镇中心小学创建于民国初期,当时校址为黄洲馆,1982年迁址到__集镇上街,随着__电站上马,库区蓄水后又迁址到王家......

    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措施

    迎祥镇巩固提高“两基”措施 迎祥镇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夯实部门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启动十大措施,全力以赴做好“两基”工作。 十大措施为:一是调整该镇“两基......

    “两基”巩固提高汇报[最终定稿]

    克孜勒陶乡人民政府“两基”工作 巩固提高汇报材料克孜勒陶乡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四月三十日克孜勒陶乡人民政府“两基”工作巩固 提高汇报材料 克孜勒陶乡人民政府乡长:阿卜......

    “两基”巩固提高主要业绩材料

    六塘镇中心小学 “两基”巩固提高主要业绩材料两基”的巩固和提高是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对青壮年文盲的扫除,高标准、高质量地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是“两......

    两基巩固提高自查报告

    仁和小学“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自查自评报告仁和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学校始终坚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办学思路,以“办社会、家长、学生满意的学校”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