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分析_胡雨凯.
第4卷第5期2011年10月 旅游论坛T o u r i s m
F o r u m V o l.4N o.5O c t.,2011 [旅游市场研究] 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分析* 胡雨凯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目前,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业内各界讨论的焦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游客自主意识的提升,旅游业应该逐渐由大众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增长的体验需求。在这种背景下,高端旅游开发成为旅游开发者的目标。在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下对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发展条件,结合目前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存在的不利因素,提出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的战略构想,并对桂林高端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型;高端旅游;市场开发
[中图分类号]F 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84(201105-0074-0
4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产业转型成为国内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问题。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农业和工业产业转型,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国内许多学者对产业转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对产业转型的概念、内容、特征等进行了界定和分析。其中,谢春山、孟文等将产业转型界定为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 通过特定的产业或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调整[ 1]。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 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是要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发展”,这也成为未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和方向。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成为国内旅游学界崭新而内涵丰富的研究课题。
经过多年发展,桂林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2009年,桂林旅游业再创新高,全市共接待游客1 860.0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92亿元人民币。2009年,桂林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2010年,桂林被国家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在旅游产业转型背景下,面对有利形势,桂林应该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地推进本地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开发高端旅游产品,开辟新的旅游经济创新点,从而实现桂林旅游业快速、高效而和谐的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为桂林高端旅游开发提出可靠的对策和有效的建议。
二、高端旅游概念及评价体系(一高端旅游概念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旅游业不断地成长和完善、旅游者的体验意识的不断加强,高端旅游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国内学者对高端旅游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讨论,取得了一些成果。杜海忆认为,高端旅游是指具有一定素养的旅游个体或群体在旅
游消费水平、消费层次及消费方式等方面明显高于平均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且明显不同于大众旅游的一种正在
兴起的旅游形式[2];魏小安则认为,所谓高端旅游, 就是各类旅游产品中居于塔尖地位的产品,高端旅游基本的要求就是花费高、时间长、要求高,和高端对应的不是低端而是大众,高端应该是个性化的、非标准
化产品,本身缺乏可参照性[3]。此外,其他学者也对
高端旅游的概念、内涵、特征以及高端旅游者特征和喜好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其中,喻学才、王健民将高端旅游的含义概括为:高端旅游是具有高素质的旅游者、具有高品位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具有高质量和特色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高资质和 7*[基金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Y Z 2010011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桂林高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收稿日期]2011-04-16 [作者简介]胡雨凯(1988-,男,江西上饶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开发。DOI: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11.05.021
高素质服务的旅行社、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的投资商、具有高资质和高素质管理部门的现代旅游[4]。本文将把这个定义作为研究的概念基础。高端旅游是基于高端旅游资源,为高要求的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产品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二高端旅游评价体系
喻学才等初步建立了高端旅游评价体系,该体系界定高端旅游(A由6个维度组成,它们分别是高端旅游者(A1、高端产品(A2、高端旅行社(A3、高端旅游投资商(A4、政府高端旅游管理(A5以及高端生态环境及人文资源质量(A6。高端旅游是一个体系,是由6个方面共同组成的系统。该体系采用相乘的模式,因为如果其中任何一维度没有达到高端旅游的基准,都会损害高端旅游的品牌和信誉,这就称不上是真正的高端旅游。
该体系的数学表达式就是:A=A1×A2×A3×A4×A5×A6,设每一项都达到基准值为“1”,则有:1=1×1×1×1×1×1。由于一般都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基准,只可能达到一定的标准值。因此,该体系设立了5个级别标准,一级标准0.9,二级标准0.8,三级标准0.7,四级标准0.6,五级标准0.5。具体见表1: 表1 高端旅游业标准评价表 总体评价A A1A2A3A4A5A6 分级得分值
基准值1 1 1 1 1 1 1 一级0.5314 0.9 0.9 0.9 0.9 0.9 0.9 二级0.2621 0.8 0.8 0.8 0.8 0.8 0.8 三级0.1176 0.7 0.7 0.7 0.7 0.7 0.7 四级0.0467 0.6 0.6 0.6 0.6 0.6 0.6
五级0.0156 0.5 0.5 0.5 0.5 0.5 0.5 由表1可见,只有达到一级(总体得分0.53分以上时,才符合高端旅游的标准要求。本文将采用这一评价体系对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进行分析。
三、桂林高端旅游市场现状分析(一桂林高端旅游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桂林旅游业规模已经初步形成,大众旅游市场已经开发得十分完善,这为桂林进行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将主要从供给—需求这个角度对桂林进行高端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
1.从供给方面来看,桂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已经取得的成就为桂林高端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利用喻学才构建的高端旅游评价体系对桂林进行高端旅游开发的基础供给条件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依据该评价体系的数学表达式,桂林高端旅游(A=A1×A2×A3×A4×A5×A6,桂林高端旅游分值位于二级至一级之间,这说明桂林具备了开发高端旅游市场的基本供给条件和基础,桂林高端旅游资源十分丰厚,旅游基础设施也较完备,这都是未来桂林大力开发高端旅游的优势。
表2 桂林高端旅游评价表 高端旅游者(A1 桂林是著名的国家旅游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入境 旅游目的地,每年入境旅游人数在广西处于领先 地位,甚至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桂林位于珠江 三角洲经济区的后花园,高端旅游客源充足。
高端产品(A2 桂林市区内有观光休闲产品28个,以乐满地、龙 胜温泉度假区为代表的具有度假功能或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旅游产品12个、多家休闲中 心等。高端旅行社(A3 目前,桂林有国旅、中旅、青旅等多家大型旅行 社,国际旅行社21家,国内旅行社79家,而且许 多旅行社提供各种国际和国内精品旅游产品。高端旅游投 资商(A4 桂林现有的由港澳台商兴建的休闲度假旅游景 点有乐满地、愚自乐园等,且建有5家五星级酒 店、13家四星级酒店,其中包括喜来登、香格里 拉等酒店集团品牌。高端旅游管 理(A5
市政府十分重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 的财力和物力新建和改善基础设施;目前,桂林区 域内铁路、国道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进入性条件 十分优越,两江国际机场已经开通了9条国际航 线、45条国内航线,年接待量达到500万人次。高端生态环 境及人文资 源质量(A6 桂林生态环境优越,是名扬海外的山水城市,市 区绿化率高达67%;桂林辖区内有2个5A级景 点、20个4A级景点、12个3A级景区,自然旅游 资源十分充足;桂林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富足, 桂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较多,特色鲜明。
数据来源:桂林旅游局官方网站
2.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国内仍以大众旅游为主,高端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高端旅游客源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少,因而本文主要从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和境外旅游客源国3个角度来分析桂林高端旅游开发所具备的需求优势,具体分析如下:从图1中可以得出,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桂林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06年旅游人数突破100万大关,入境旅游人数屡创新高,这为桂林进行高端旅游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海外客源;7 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长,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超过20亿元,这为桂林高端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财力基础。
数据来源:《2008广西经济统计年鉴》 图1 桂林入境旅游人数及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表3显示,桂林境外客源主要来自于欧美、东亚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国民收入高,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因而高端旅游者客源充足,这为桂林未来发展高端旅游市场提供了充足的高端旅游客源。表3 2006-2007桂林主要客源国入境旅游人数和增长情况
排名国家2007年 入境旅游 人数(人 比上年增长(% 2006年 入境旅游 人(人 比上年增长(%
1日本76 617 4.82 73 093 0.18 2美国58 306 11.42 52 330-8.44 3韩国39 456 50.42 26 231-44.31 4法国32 179 0.68 31 962 6.59 5泰国20 838-11.06 23 429-22.33 6德国20 416 8.68 18 785 21.4 7澳大利亚18 692 34.99 13 847 19.25 8英国17 063 20.04 14 215 20.32 9马来西亚16 279-42.81 28 461-34.67 10加拿大13 527 19.51 11 319 34.03
数据来源:《2008广西经济统计年鉴》
(二桂林高端旅游发展劣势条件分析
桂林旅游业发展较完备,且进行高端旅游开发的客源条件和基础供给条件十分充足。但在多年的旅游业发展中,桂林旅游业也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都阻碍未来桂林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高端产品劣势。目前,桂林已经开发有乐满地、龙胜温泉等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高端旅游产品,还有3家高尔夫球场和多家休闲中心,但这些高端旅游产品内容过于单一,同质化严重,大多数都是以温泉度假或是高尔夫休闲为主,与国内开发的高端旅游产品类型相似甚至是重复,高端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这就很难吸引众多的高端旅游者,而且产品过于单一,没有鲜明特色,这将使得桂林旅游的重游率降低,回头客很少。产品方面的劣势是致命的,它将直接影响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所以,桂林在未来发展高端旅游时,要特别注重高端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2.高端旅游投资商劣势。现阶段,在桂林进行旅游投资的公司主要以港澳台商为主,其中以桂林乐满地和愚自乐园为代表,桂林也吸引了一些有名的酒店品牌集团前来进行投资建设,其中的代表就是喜来登、香格里拉等,但其投资规模还是过小,进入桂林投资的真正的国际大品牌仍很少,这将影响到桂林高端旅游开发的资金来源。
3.旅游发展质量劣势。旅游发展质量主要从旅游收入构成来分析,旅游收入主要由商品性收入和劳务性收入两部分组成。商品性收入主要来自于旅游者游购娱3种活动中,而劳务性收入主要来自食住行3种基础性消费[5]。商品性收入越高,说明该地区的旅游发展质量越高。本文主要从旅游外汇收入构成来分析桂林旅游发展质量,具体情况如图2
: 数据来源:《2008年桂林经济统计年鉴》 图2 桂林旅游外汇收入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0~2007年,桂林旅游外汇构成中的劳务性收入和商品性收入都呈现增长趋势,但劳务性收入的数量远远高于商品性收入,且劳务性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商品性收入的增长速度。这说明,在过去近10年的发展中,桂林旅游业的总体规模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旅游发展质量却十分滞后。虽然近年来桂林旅游业得到了充分发展,但桂林旅游业的发展方式仍是以粗放式发展为主,大众旅游产品开发较完善,而高端旅游产品建设较落后。
四、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一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的战略构想
桂林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为未来高端旅游市场开发奠定了良好的资源、设施和客源基础,但由于在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桂林旅游发展质量不高,这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桂林高端旅游的发 7 展。面对各种发展机遇,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桂林应该积极地开发高端旅游市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色,桂林应该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会展旅游,建设山水休闲度假区[6]。
总体思路是,桂林未来进行旅游转型升级时,不是用休闲度假旅游代替观光旅游,而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和会展旅游。由于目前及未来几年,旅游业仍将以打造旅游产品为主,因而,在未来5~10年内,桂林在进行产品开发时,仍要以打造观光旅游产品为主,高端旅游产品为辅,但要不断提升大众旅游产品的品质,大力发展具有桂林特色的高端旅游产品。借助桂林山水这一品牌,构建具有桂林特色的山水度假区,将山水旅游资源同高端度假、休闲、会议等旅游产品相结合。
空间布局是,以阳朔、雁山为主的东南区域主打自然观光、生态旅游,大力开发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高尔夫旅游等;以临桂和龙胜为代表的西部及西南区域,主打休闲度假旅游,在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基础上,桂林市西南区域可大力发展山水度假旅游;以灵川和恭城为代表的北部和东部区域,可发展人文观光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以七星区和叠彩区等为代表的中部区域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旅游。此外,桂林市区还应该大力发展会展旅游,市区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备,住宿条件良好,可以满足高端旅游者和商务人士的旅游需求。
(二桂林高端旅游市场开发的具体措施
1.完善旅游法律和法规,制订严格的规则制度,规范桂林旅游市场;推出多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高端旅游投资商。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是我国旅游业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经常会出现导游坑骗旅游者、旅游景区违章建设和开发、旅游相关部门乱收费等,桂林也时常出现这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桂林旅游形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是由目前旅游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等造成的,因此,在未来发展高端旅游时,桂林旅游行政部门应该积极地完善本地旅游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维护好高端旅游者的权益,从而为桂林吸引更多的高端旅游客源。此外,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倾斜等手段,吸引国内外著名的高端旅游投资商。
2.培养高水平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技能和职业道德,构建有效的桂林旅游人才库。高端旅游的运行需要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和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因而,在未来发展中,桂林市政府要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特别是要严格培训导游人员和酒店服务人员;在人才培养方面,桂林市可以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门人才,充实旅游人才库,并且通过这些大学及其他研究机构来提高桂林旅游研究水平,以促进桂林高端旅游发展。
3.完善市区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桂林旅游基础设施质量。桂林市政府主要应该从食住行游购娱6个方面来提升桂林旅游基础设施。“食”即餐饮、小吃等,虽然桂林三宝较有特色,但与个别旅游地区存在雷同现象,桂林应该多建设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饮企业,开发一些有桂林特色的食品菜肴;在“住”方面,在现有住宿设施的基础上,要提高这些设施的质量,以满足高端旅游者的需求;在“行”方面,桂林要不断完善市内交通、省际交通等来提高可进入性,为高端旅游者提供便利;在“游购娱”方面,要多开发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高端旅游产品,如建立高端旅游购物中心、高端娱乐中心等,以满足旅游者的高端需求。
4.开发有特色和高质量的高端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山水度假旅游产品和会展旅游产品。桂林的特色就是桂林山水,因而旅游企业在进行高端旅游产品开发时,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特色,遵循高端、高质量、个性化等原则。今后开发高端旅游产品时,桂林旅游企业可以将山水和度假相结合,建设山水度假区,依托桂林特有的风景秀丽的
山水自然风光,建设度假区———山水庄园。此外,桂林旅游企业还可以大力发展会展旅游,桂林会展设施完善,且桂林每年都会举办一定数量的国际、国内会展会议等活动,所以桂林旅游企业应该把握这些现有的高端旅游客源,扩张桂林高端旅游客源市场,进而促进桂林高端旅游市场的发展。
5.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建设桂林山水度假品牌,构建桂林旅游新形象———高端旅游胜地。桂林的旅游企业包括当地的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在进行旅游产品宣传时,应该以桂林山水度假品牌为主,为桂林树立高端旅游胜地这一新的旅游形象。目前,桂林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是山水观光旅游胜地,这种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为了扭转这一形象,桂林当地的旅游企业可以借助旅游广告、网络营销等手段来宣传桂林旅游新形象,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再加入山水度假旅游胜地这一新的形象。
(下转第83页 7 7 P r o d u c t D e s i g n o f T r a v e l i n g b y B i c y c l e a r o u n d H a i n a n I s l a n d B a s e d o n t h e R M P M o d e l HU A N G K e-j i 1,Y A N G K u i 2,X U L o n g-j u n3(1.M a n a g e m e n t S c h o o l o f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H a n g z h o u310058,C h i n a;2.T o u r i s m C o l l e g e o f H a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H a i k o u570228,C h i n a;3.F i n a n c e M a n a g e m e r t o f Z h e j i a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e r s i t y,H a n g z h o u31001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b u i l d i n g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o u r i s m d e s t i n a t i o n,a s t h e b i g g e s t s p e c i a l e c o n o m i c z o n e a n d u n i q u e t r o p i c a l i s l a n d,H a i n a n h a s g r e a t p o t e n t i a l o p p o r t u n i t y t o d e v e l o p p r o d u c t o f t r a v e l i n g a r o u n d t h e w h o l e i s l a n d b y b i k e.B a s e d o n t h e R M P t h e o r y,t h i s p a s s a g e a n a l y z e s 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s o f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 a n d e x e r c i s e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a n d t h e n d e f i n e s t h e r e a l m e a n i n g o f t r a v e l i n g a r o u n d t h e w h o l e i s l a n d w i t h b i c y c l e s.S i n c e H a i n a n i s l a n d h a s b a s i c t o u r i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t h i s p a s s a g e d o e s r e s e a r c h o n i t s m a r k e t,a n d t h e n p r o v i d e s s e v e r a l p r o p e r a n d f e a s i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w a y s f o r t h e p r o d u c t w i t h t h e r e s u l t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K e y w o r d s:R M P m o d e l;b i c y c l e t o u r i s m p r o d u c t;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d e s i g n [责任编辑:朱乐朋
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
](上接第77页 参考文献: [1] 谢春山,孟文.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2010,(1:37-40.[2] 杜海忆.我国高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7,(3:395-399.[3] 魏小安.高端旅游的特点与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11-30.[4] 喻学才,王健民.高端旅游的基准和标准探讨[J].旅游科学,2006,(2:11-12.[5] 王宇.高端旅游引起的旅游消费结构变革[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4:82-83.[6] 刘柱.旅游学学科体系框架与前沿领域[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O n t h e T a c t i c s o f 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f o r G u i l i n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i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HU Y u-k a i(F i n a n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l l e g e,G u a n g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u i l i n541004,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N o w a d a y s,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u p g r a d i n g o f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i s t h e f o c u s o f t h e p u b l i c d i s c u s s i o n.W i t h t h e c o n-t i n u o u s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p e o p l e’s l i v i n g s t a n d a r d s 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 o f t o u r i s t s’s e l f-a w a r e n e s s,t h e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s h o u l d g r a d u a l l y c h a n g e f r o m M a s s T o u r i s m t o R e c r e a t i o n a l T o u r i s m t o m e e t t h e t o u r i s t s’n e e d s o f g e t t i n g m o r e e x p e r i e n c e.B a s e d o n t h e b a c k-g r o u n d,t h e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o b j e c t i v e o f t h e t o u r i s m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t a k e s t h e 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m e n t o f G u i l i n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i n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B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s o f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h e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c u r r e n t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G u i l i n,t h i s p a p e r w i l l b u i l d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f r a m e w o r k o f t h e G u i l i n’s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 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F i n a l l y,s o m e e f f e c t i v e a d v i c e a n d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w i l l b e g i v e n t o G u i l i n a b o u t t h e p r o d u c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K e y w o r d s:i n d u s t r y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h i g h-e n d t o u r i s m;m a r k e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责任编辑:朱乐朋] 3 8
第二篇:新常态背景下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新常态下背景下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
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调速不减势,实现速度、质量与效益全面协调,必须把存量调整与增量做优结合起来,让经济发展动力从依靠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将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贵阳旅游产业已成为贵阳经济增长点和服务业中较具活力、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但同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贵阳市旅游产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贵阳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众多的困难和窘境。在新常态背景下贵阳的旅游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旅游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新常态下贵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
贵阳市是贵州省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具有功能较为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已经成为全省的旅游中心城市。境内风光秀丽、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奇特、温泉星罗棋布,森林围绕,夏季旅游气候优越,形成了“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的著名旅游品牌。同时,贵阳成功开发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景点,基本形成了以红色旅游、城市观光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区。全市基本形成了包括游、购、娱、食、住、行六大要素在内配套较为齐全的旅游产业体系。贵阳旅游业作为蓬勃发展的贵州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起步奠基阶段、成长壮大阶段性之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格局已初步形成。旅游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4年全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240.1万人次,同比增长20.2%;实现旅游总收入874.39亿元,同比增长20%。全市完成住宿业营业额45.24亿元,增速13.1%。2015年,贵阳市共有17个旅游景区纳入省“100个旅游景区天坑旅游景区2个项目作为2015年省100个旅游景区的后备景区,其中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重点示范旅游景区。2015年省“100个旅游景区”贵阳项目计划投资35.2亿元,今年1-3月,1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88亿元,占省下达任务数的22.4%。旅游人次213.76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16亿元。然而同国内旅游大省、强省市相比,贵阳旅游产业的发展尚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政府主导行为过强、产品(线路)单调、地方特色不鲜明、开发层次肤浅、产业整合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贵阳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实现贵阳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就显得极为紧迫和重要了。
二、新常态下贵阳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贵阳四周分布着省内的1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两个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国家3A级旅游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5个。还有一大批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和奇异神秘的民俗风情。此外,贵阳正在强力打造了“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温泉之城”等城市旅游品牌已经成型,显示贵阳旅游转型的基础更加凸显。贵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贵阳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归纳如下:
第一、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转型升级的资源基础
贵阳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人文古迹、民族风情等各类旅游资源 兼具。贵阳丰富多彩的旅游特色有:
1、气候特色显著
贵阳位于贵州省的中部,属黔中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约为15.3℃。一年之中,以七月气温最高,平均约为24℃,贵阳气候宜人生活,宜万物滋生发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堪为旅游度假、消暑避寒的好地方。
2、贵阳森林覆盖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最高
目前,贵阳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2.3%,新增城区绿地4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6平方米,森林公园的森林面积达620公顷,为全国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被誉为贵阳的“城市之肺”。
3、喀斯特地貌特色
贵阳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贵阳属喀斯特发育典型地区,喀斯特地貌占全市面积的85%,“喀斯特生态博物馆”具有神秘旅游特色,对崇尚自然和生态的旅游者极具吸引力。
4、民族文化特色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苗、布依、土家等37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5%。镇山、李村、杜寨、黑土等一批苗、布依少数民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族建筑、服饰、风俗、节庆活动等,民风古朴浓郁,风情丰富多彩,可进一步开发建设成为向海内外游客展示我市少数民族风情的游览点。
5、城中、城郊文化旅游产品特色
贵阳有著名古楼阁甲秀楼,历经贵阳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贵阳发展文化史上的标志。另外,国家4A级旅游区黔灵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园内集山、林、泉、湖、洞、寺、动物于一体,清绝于世。在郊区,有红枫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红枫湖,水域面积达57平方公里,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山、水、洞、林齐全,为喀斯特地貌独有之景。
6、红色旅游产品特色
贵阳的红色旅游产品有:息烽集中营旧址,位于贵阳北郊66公里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设立的监狱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所秘密监狱;开阳张学良将军幽禁地旧址和黔灵公园内张学良将军的幽禁地--麒麟洞等。第二、优越的区位和快捷的交通是转型升级的需求支撑
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常常成为游客衡量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准。贵阳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川黔、湘黔、黔桂、贵昆四条铁路交汇于贵阳;上海至云南瑞丽、重庆至广西北海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干线穿越贵阳,与八条出境公路形成放射状公路网络;拥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和年吞吐量500万人次的4D级贵阳机场,形成了东西三横,南北三纵的立体交通网络。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交通建设,为全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鼓足了后劲。2013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全省有68个县通高速公路,贵阳机场T2航站楼顺利建成投入运营,大幅提高运输保障能力,旅客吞吐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人次,跻身国内大型繁荣机场行列; 2014年底,贵广高铁全线开通。2015年6月,贵阳至长沙、上海、北京的高铁即将开通;2016年年底,贵阳至昆明的高铁即将开通;2017年年,贵阳至重庆开的高铁即将通,贵阳“高铁时代”脚步渐近。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常常成为游客衡量旅游产业所提供的旅游产品质量优劣的一个标准。在旅游产业的发展因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变化而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贵阳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将为其 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第三、充满活力的市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资金保证
旅游业的发展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不仅表现在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更表现在产业的转型升级亦需要强大的资金保证。贵阳充满活力的省域经济为其旅游业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民间资金基础雄厚,投资开发旅游的热情高涨,强大的民营经济和灵活的运作机制,加之卓有成效的大型旅游项目的对外招商引资活动,都为贵阳旅游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证。
第四、坚实而庞大的潜在客源——转型升级的市场保障
旅游产业是一个出售风景和服务的产业,客源市场对其产生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客源市场既是旅游产贵阳业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
三、新常态下背景下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常态背景下贵阳的旅游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贵阳凭借自身的优势条件,贵阳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经济发展贵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同国内发达省份相比,旅游产贵阳业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认识上存在差距。对旅游业的战略性、带动性、配套性、唯一性和国际新的旅游理念还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上存在差距。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进一步加强,调节、引导市场的作用发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环境营造和服务上存在差距。服务理念、工作作风、人才培育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旅游产品打造上存在差距。缺乏核心旅游产品,产品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延伸上存在差距。旅游商品研发、市场开拓、产业融合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归纳起来是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严重限制和影响了旅游产贵阳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新常态下背景下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旅游产业已经成长为贵阳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具有提升产业素质进而实现持续发展的优势。然而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顺利转型升级。因此,我们必须探寻贵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1.提升产业素质,优化产业结构
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是整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毕竟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旅游产业有众多的旅游企业和部门所组成。拓展旅游市场,既要根据旅游需求的变化准确定位,适时调整和提升市场营销策略,又要同时兼顾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构建结构合理、开发有序的客源市场体系。
贵阳旅游产业的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挤压的结果,面对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贵阳旅游市场结构的转型升级应由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向以扩大内需为主,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方向调整,建立结构合理、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奠定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升级的市场基础。
3.深化体制改革,构建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企业作为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在旅游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贵阳旅游企业结构的转型应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由政企合一、国有为主向政企脱钩、民营为主方向转变,走“产业集团、集约化经营”的发展道路,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旅游企业发展新格局。旅游企业要转变观念,健全现代旅游企业制度,通过改组、控股等形式组建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股份合作制、联合经营、网络化经营等形式壮大中小旅游企业的规模,实现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网络化。以点带面,纵横贯通,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4.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旅游精品
贵阳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要实现贵阳市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培育地方特色鲜明、组合有序的系列化旅游精品。要围绕访古、生态、休闲、文化、领域,突出“教育、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主题,完善提升贵阳市,“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 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以“气候——避暑——产业”旅游为骨干的生态特色旅游精品体系。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着力优化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一是强化人员培训。二是鼓励和引导旅行社设计、开发以及组织主题鲜明的贵阳特色旅游线路,按照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观光线路、统一服务收费的要求,打造贵阳旅游的全新服务品牌。三是完善服务标准。建立以游客满意度为核心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5.面向市场需求,强化人才培养 旅游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素质的优秀旅游专业人才。因此,必须面向市场,加快贵阳旅游人才的培养,由注重数量转向看重质量,提高贵阳旅游人力资源素质,以适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首先要构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编制贵阳旅以及各市、县的旅游人力资源规划文本,制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变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形成社会化、全面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其次要建立贵阳旅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资格考试与岗位认证制度,运用现代评估手段和方法对旅游人力资源进行素质评估,优化旅游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促进旅游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最后要健全贵阳旅游人力资源培养体系,根据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省市、县二级,旅游行政部门、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旅游院校等多方联动的“大旅游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培养高层次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教育科研人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其他紧缺型人才,为旅游产贵阳旅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所必须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第三篇:分析乡村旅游的老年市场产品开发策略
分析乡村旅游的老年市场产品开发策略
乡村旅游因其休闲性、体验性深受国内旅游市场的欢迎。而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市场在整体旅游市场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然而目前国内对老年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较少,因此该类产品的开发显得十分有价值。本文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探讨如何以老年旅游市场的需要为导向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一、概述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域及农事相关的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前往休憩、观光、体验及学习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老年旅游者开始更注重休闲养生、享受大自然,乡村旅游刚好迎合了老年旅游者的需要。而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的老年群体人数庞大,并迅速上升,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在旅游市场上,针对老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产品缺乏,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需要,研究专项化乡村旅游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
(一)基数大且增长迅速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老年人口增长迅速。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增至1.69亿,占总人口的12.79%。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预计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达到4.37亿,占总人口30%以上。由此可见,老年旅游者数量庞大,增长速度快。
(二)有较多的经济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增加。老年旅游者的收入组成更加广泛――退休工资、儿女提供的养老金、各种社会保险、福利和自己的平时积蓄等,而用于日常的基本生活开销也低,因此老年旅游者有更多的闲钱。随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改变,老年人也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他们开始追求一些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新鲜事物,旅游作为一种精神消费品,深受老年旅游者的喜爱。
(三)怀旧心理明显,出游时间灵活
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且有怀旧情结。他们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故地重游,或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老年旅游者时间比较充裕,他们更倾向于淡季出去旅游,这样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节奏更适合老年旅游者的
需求。
(四)出游的欲望强烈
闲居在家的老年人,与外界的社会接触减少,由于生活环境和日常习惯的改变,他们的心理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会有很强的失落感,精神上比较空虚。通过参加旅游活动,可以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开阔视野,在获得积极的休闲享受的同时,还有助于克服老化的心理,充实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因此,老年旅游者具有很强的旅游动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通过上诉对老年旅游者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老年旅游市场是值得旅游从业者深入研究的。
三、老年旅游市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一)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亟需政府的大力扶持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老年人个人、旅游企业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首先,老年人在年轻时为社会奉献了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老年时需要社会的帮助和关怀,以减少产生身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乡村旅游让旅游者回归到大自然中去,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其次,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将会给旅游业带来很高的利润。
总之,老年旅游市场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可以帮助政府解决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扶持老年旅游市场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举多得的明智之举。政府应该十分重视,将此做为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减税、低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奖励企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投入到该项内容的开发中来。
(二)以老年特色为亮点,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
老年旅游者因为身体素质的原因,旅行社在安排线路时不宜过长,景点不宜过多,应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一站接一站的快餐式旅游不适合老年旅游者,行程不宜过于紧急,这样老年旅游者身体吃不消。开发旅游产品,应针对老年旅游者的生理、心理特点,以老年旅游者的需求为导向,这样才能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专项旅游产品。例如在行程中应注意速度不要太快,应该充分给予老年旅游者足够的时间,享受大自然。老年旅游者大都出生在五六十年代,历经艰苦岁月的他们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因此,在饮食上,可以吃农家饭,不仅满足老年人对饮食的清淡的要求,还比较
实惠。
(三)讲求细节,完善旅游服务
在旅游活动中,应配备专业的导游员。一个优秀的导游员,应具备专业的旅游知识,服务技巧,以及丰富的知识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导游员应做好相关景点的介绍,对于老年旅游者,讲解速度应慢些,态度温和,有耐心,有爱心。导游员应注意察言观色,感觉旅游者不解的地方,应不厌其烦的解说,不应嫌老年人??嗦,还要注意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理。
针对老年旅游者来说,应配备一支医护人员随行。老年旅游者容易突发一些疾病,而这类突发事件,导游人员并不能处理好,但如果不及时、恰当的处理,很可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生命安全。配备一些医护人员有助于这类突发疾病的及时抢救,保证旅游者的安全,让他们能够游得安心,无后顾之忧。当然,也不应该因为配备了医护人员而提高旅游的价格,应让利于消费者,可以争取得到政府的扶持。
(四)结合乡村旅游的特点,注重养生
随着经济收入增加,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他们在满足了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更加注重休闲养生,寻求一些延年益寿的方法。乡村旅游专项产品的开发应注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养生功能进行开发。乡村旅游中每一种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养生功能。
例如乡村的空气比城市清新,空气中的负离子有养生功能。现代科学证明当负离子浓度达到4000个/cm3时,可以满足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健康长寿的要求。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可以与其它活动一起,搭配出特色的养生产品。农耕活动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以动养生”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朴素的养生观念。开发以农耕活动为主的旅游活动,不但可以体验古老的农耕文化,而且能够适当锻炼老年人的身体,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农业的魅力;乡村的人文资源包括乡村文化、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气等。可以将乡村资源中有益于养生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以例如扭秧歌等轻松愉快的方式传授给游客。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养生的功能;可以利用乡村的特色有机食品,针对不同的老年人得体质,开发养生食谱、养生宴、养生套餐等实现食品养生的目的。
(五)重视口碑效应
口碑效应,是指在市场有效和信息充分流动的情况下,客户通过传播自己的客户满意度和消费经验的感知,影响企业当前客户后续的购买模式和潜在客户的未来购买模式。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信息一般来自与亲朋好友、同事的介绍或者由单位组织,可见他们更信任传统的宣传途径,重视“口碑效应”。老年旅游者处事往往非常谨慎,他们就算是听到一百个好,只要有一个说不好,他们都会犹豫。因此,在接待老年旅游团时,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掉以轻心,要注重细节。一次满意的旅游是每一个满意的一个小阶段组成。也就是要由始至终的服务好游客,让游客做到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一篇满意的欢迎词就要有一篇满意的欢送词。因此旅游产品的质量显得更加重要,旅游企业要将重心放于此。
总之,针对老年旅游市场,不断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能给旅游企业乃至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同时能提高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更好的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进而减少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总体而言具有极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需要旅游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建设的,也是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第四篇:“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析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
析
【摘要】随着“互联网+教育”的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深,教育模式也变得更加现代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强有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改革的策略,希望为当下旅游管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些许促进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 高校旅游管理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23-02
旅游行业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非常迅速,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因此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行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更加现代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也逐渐走?M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课堂,如何将教学课程同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培养出更多旅游行业的高素质人才是本文所探究的重点。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对当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应用
1.教学模式多样化,有利于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特征是创新,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旅游产业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1]。“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的渠道和模式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学生了解当下信息技术发展,并结合专业知识开拓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的提升,同时“互联网+教育”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线下和线上的交流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对于互联网产业同旅游行业的结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未来旅游行业发展与突破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将同更具有科技性和创新性的课程技术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最新的技术手段,对未来旅游行业现代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有一定益处的。
2.“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关系发生变化
作为使用新媒体的活跃群体,大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他们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多媒体平台来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料,告别了只用书本学习的枯燥年代。网络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网络全面覆盖随时使用变成了可能,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新信息。手机、平板电脑、学习机的使用使得很多学生告别了传统的学习媒介“书本”。
二、“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模式固化,缺少创新
当下许多高校对于“互联网+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互联网的运用更多是在查阅资料和考试形式方面的,当下我国旅游院校的教学水平虽高,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相对较低。许多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对“理论+实践”的环节并未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使学生对日新月异的旅游业发展和学术研究业态缺乏了解。
2.对学生自主学习,适应新型教育模式的能力提出挑战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学生摄取的信息量变大,对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扩展。区别于传统课堂,在相对松散的课程学习环境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的吸取从以课堂为主的单向学习模式转向更为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学生要更快地接受和适应这种区别于传统课堂的新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技术与专业知识的不断融合对于学生接受大数据的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更快地适应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多样化教学是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1.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
新课程改革试图构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努力为课堂增添活力,互联网+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展示学科魅力的舞台[2]。建立在线答疑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平台上在线或留言询问,这种有针对性的问答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对旅游管理课堂进行创新改革,随着虚拟现实技术日趋成熟,当下课程建设可以将学科内容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起来。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课程更偏向于实践,因此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例如酒店场景、世界各地旅游景区场景、航空场景、会展场景等等,即节省实地考察费用又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2.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应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次,可以采用学生熟悉的多媒体平台进行教育课程改革,如在微信、微博等app上建立学习的平台,设定每日的学习任务,设立奖励机制,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设立排名系统以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同时公众号可推送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相关消息与小知识,让学生在轻松阅读的环境下拓展一定的知识层面。另外,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心理适应性,应开设不同的课程以实现因材施教。例如,可将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分为酒店服务礼仪、航空服务礼仪、导游服务礼仪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体验不同课程的同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把控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跟踪辅导。
参考文献:
[1]杨彦锋.互联网技术成为旅游产业融合与新业态的主要驱动因素[J].旅游学刊,2012,(9):7-8.[2]张立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114-117.通讯作者:徐哲俊,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第五篇:2022年京张冬奥会背景下中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的对比研究
2022年京张冬奥会背景下中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的对比研究
摘 要:文章从中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方面入手,以中外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产品开发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对比中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的现状,找出促进中国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科学途径,为我国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科学借鉴。
关键词:发展现状 资源开发 冰雪体育旅游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b)-0216-02
研究目的
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会见黑龙江代表团讲话时指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中国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模式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在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原则下逐步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中国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在进行改革的同时,既要吸收欧美地区成熟的发展经验,还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中国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对比中欧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现状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亚布力、崇礼等具有代表性地区和欧洲地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为研究主体。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体育Bank公众号,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进行了检索,收集了大量有关中欧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和冰雪资源开发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的完成提供重要的依据。
2.2.2 逻辑分析法
在文章的研究和撰写过程中,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论证与分析。
2.2.3 对比法
根据对比法的内容和要求,对中国和欧洲地区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现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2.2.4 调查访问法
根据研究内容对政府、学者等阶层的代表人员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目前中日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看法和建议。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国内外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3.1.1 国内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较早,冰雪旅游产品开发有着成熟度高和资源地域导向的特点;西部地区利用特有的地域风情和地域特点近年来发展特色冰雪体育旅游,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交通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外在因素影响下,西部地区的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较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相对落后;借着2022年举办冬奥会的契机,华北地区大力发展以崇礼滑雪小镇为代表的冰雪体育旅游集群,华北地区处在中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边缘位置,属于市场导向型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模式(见表1)。
3.1.2 国外冰雪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欧洲地区冰雪体育资源开发时间历史悠久,早已形成自主品牌化。欧洲地区在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开发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的同时,又将当地欧洲小镇风情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开发出风靡全球的冰雪旅游发展模式。又加之欧洲地区是世界冰雪大赛的发源地和举办地,这是一块金字招牌,这一大助力将欧洲冰雪旅游抬升一个高度,这为其他地区开发冰雪体育旅游资源提供借鉴和经验(见表2)。
3.2 国内外冰雪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比较
发展区域性旅游是中国冰雪体育旅游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发展本土特色冰雪体育旅游文化,在原有资源开发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基本立足点,进行全方位、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发展(见表3)。
虽说中国在冰雪体育旅游方面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思路明确、国家支持力度大。在冰雪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方面中国秉持着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路线,在学习欧洲、北美和周边国家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比如亚布力的三山联网,不仅增加雪场的雪道面积提升雪场品质,还能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通过优化产业集群发展体系,发展特色冰雪体育旅游,使之走可持续发展路线。?Y语
我国冰雪体育旅游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还是改变不了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时间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表现在冰雪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过于相似化。例如,好多地方推出的产品名称都是类似于“冰雪大世界、冰雪节”这类的名称;国内冰雪用具品牌占有市场份额小,民族品牌化处于弱势,主要依赖进口。我国冰雪体育旅游未来发展建议如下:加强基础建设、发展冰雪产业集群化,弥补时间差距的短板;发展特色冰雪体育旅游,发展自主特色品牌;加强民族冰雪用具品牌建设,逐渐提高民族冰雪用具品牌市场占有额度,发展自己的民族产业。
参考文献
[1] 王昀博,张国锋.现代体育教学新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6.[2]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3] 唐云松.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本土特色与国际化成长[J].体育科研,2011(6):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