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庄小学提升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雷庄小学提升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亳州市前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具规模、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透析:
我校地处谯城区、商丘、虞城三县交汇的芦庙镇,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创建于1956年,1996年初次改建,2008年香港“天佛堂”爱心人士捐助再次改建。我校占地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452平方米,教师辅助用房448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216人,在职教师10人,现有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1人。
学校拥有基本的配套设施:电脑室、学校广播系统等。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良好。虽然教师队伍相对较大,但是大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省市级窗口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引领区域 教育的发展。
一年目标:生员数量初具规模,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素质督导评估;创建县区级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三年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板块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现代化教育逐步实施,创建县级“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创建 “文明学校”、“配套”达标校(1.校舍:学校布局、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2.校门3.围墙4.课桌椅5.操场6.厕所7.升旗设备8.教学仪器9.图书资料。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的特色学校、文明学校。
突出“四性”:
1、超前性:教育观念意识超前,各项规划及配套设施具超前性。
2、开放性: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学校融入整个信息熔炉之中,广泛与兄弟学校、家庭、社会交流沟通,不断调整办学举措、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等。
3、示范性:办学方向、科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4、实验性: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做到“人人有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优化办学要素:
1、教师队伍:五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课堂链接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特色,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倡导综合化,让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与自然之中。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文艺特长优势、英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
四、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1、全面深入实施现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
⑴、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 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⑷、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省级示范学校。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⑵、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⑶、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
⑷、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
⑸、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
⑹、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的特色品牌。
(二)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对于严 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
3、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建立高层次的教师业务进修制度,特别是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以学科带头、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教改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5、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全体专任教师五年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彰显办学效益;
(三)教育科研: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这五年,学校将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活动都有质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继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规范的质量监控的分层负责、分层管理。(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学校调控、社会协控);
4、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这种结构模式,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范、创新;
5、坚持“常规管理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师资建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宣传与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原 则,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特点,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学校工作常规,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立体化管理网络,规范有序地推进“创建”工作。
6、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
(四)学生管理:
1、与时俱进,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内容和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4、以达标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校园环境,增强美感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等系列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把优美的环境设施与校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 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有机整合;
5、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效;
6、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7、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9、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生生关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与交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生活与学习,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10、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通过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特长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校内外,涉及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贯彻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评价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力形成的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善于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
(五)特色建设: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以“追求高标准的教学效益”为中心,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由此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板块,使学校成为承续文明的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以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实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优化整合,同时争取在各级比赛中提高获奖等级、层次和“含金量”,从而扩大知名度,塑造特色品牌。信息教育,要把注意力指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来,着力开发研究,逐步实现数字管理、数字教学、数字科研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办学条件:
我校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应有作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保证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一流水准。
1、创建配套达标学校,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班级和功能教室均装备微机,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微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3、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
4、逐步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并把这一工作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高雅、浓厚的教育氛围,创建“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
雷庄小学
2012年8月
第二篇:雷台小学五年发展规划(xin)
雷台小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2016年1月7日
雷台小学2016-2020年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攻坚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完成国家、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加快我县教育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体育水平和人口素质,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教育强县”战略。我校根据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在区、市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永宁县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我校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素质教育有效实施,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管理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一)取得的成绩:
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雷台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已有63年历史的农村小学。学校地址:银川市永宁县位于永宁县李俊镇雷台新村,是永宁县最南端、于青铜峡交界处的一所农村小学,距109线东侧500米左右。学校占地面积8041㎡,建筑面积2007㎡。2015-2016学年,学校有教职工(专任教师)9人,(回族1人)其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7人,中师学历2人,学历合格率100%。学校有骨干教师3人,占教职工33%。学校开设6个教学班,共有学生90人。学校设有图书室、多功能室、微机室、科 学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乐室、美术室各一个。现有图书1620余册,生均18余册,微机30台,计算机生机比为3:1。2002年初次改建,2014年重新维修更换了门窗。学校有200米塑胶跑道,校园环境逐步美化。
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学成绩斐然。
雷台小学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崇德、尚善、守纪、好学”的学风,以“当学习型校长,建学习型组织,走科研兴校之路”为指导思想,积极实施新课程和“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教研和文化氛围浓厚,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多年名列学区前列。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校委会的集体领导,制度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人文管理相结合,为教师营造了和谐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能动性。近年来,学校分别获得银川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银川市“少先队雏鹰大队”、永宁县“治安模范校园”、“永宁县文明单位”等称号。2012年和2013年2014年毕业班教学成绩优秀,获得永宁县教育局奖励。学校有多人次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学生竞赛获县、市、区级奖励。2013年王英伟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获得银川市一等奖,2015年10月王英伟教师个人获得永宁县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
三、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全达标。
(一)普及程度:学校辖区共有1行政村9个村民小组,560户2636人。1、2014-2015学学校辖区适龄儿童90人,入学学龄儿童90名,入学率达100%,其中女童42名,女童入学率达100%。2、15周岁人口总数31 人,完成义务教育31 人,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16人,六年级合格率100%
4、学校无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5、在校留守儿童2人,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和帮扶措施。
6、学校无残疾儿童。
(二)师资水平
(1)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齐心,凝聚力强,业务能力优良。(2)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人,一级教师3人,二级教师4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专科学历4人,中师学历2人,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达100%,专任教师高于学历达77.8%。
(3)学校有校委会、教研组、团队等组织机构,下设安全、卫生、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的领导班子团结向上,与时俱进。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8041平方米,生均83.76平方米(2)校舍建筑面积2007平方米,生均20.9平方米(3)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826平方米,生均8.6平方米(3)体育及活动场地面积3886平方米,生均40.48平方米(4)各功能室设备装备达到《办学标准》基本要求(5)学科教学仪器器材配置达到《办学标准》基本要求(6)计算机生机比3:1,师机比1:1.(7)现有图书1620册,生均18册(8)专任教师学历高于规定学历77.8%(规定70%)(9)现有骨干教师3人,达到33.3%(10)教学设备仪器总值307200元,生均3200元。
四、国家和政府不断投入资金,学校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一)经费保障
1、教职工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按照绩效考核发放绩效工资和政府效能奖。
2、给农村教师每月生活补贴120元及时足额发放。3、2014年7月,由政府投资新建3720平方米的塑胶运动场。4、2014年7月,投入48万元对教学楼进行粉刷,更换门窗。5、2014年9月,由县人民政府和教体局投资17.8万元兴建锅炉房和安装暖气。
(二)安全保障
1、狠抓学生安全教育宣传。
2、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对全体师生进行加强法治安全教育,3、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规划期: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让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精心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书 香校园、特色校园,走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之路,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创优秀、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规划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以特色办学,以质量取胜”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窗口学校。
一年目标:通过创优秀、提质量等做法控制学生流失,生员数量稳定。规范学校管理,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提高师资水平,培养一支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本科学历达到30%,大专学历教师达80%。学校创建学区级特色示范学校。
三年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规范化建设逐步实施。建设一支有一定教学风格和科研水平的优秀教师队伍,培养出在本县乡有声誉的骨干教师、学科 带头人,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小学。
1、校舍:学校布局、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环境更加优美。
2、校门规范。
3、围墙完好、美观。
4、课桌椅标准化。
5、厕所达标。
6、升旗设备齐全、达标。
7、开设计算机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机实践。
8、教学仪器达到一级标准。
9、图书资料超过2000册套。
五年目标:不断加强现代化管理,实行校园闭路网,加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化联系。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至少具有一项专业特长,学校综合实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把学校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规范化建设初具规模全县一流的特色示范学校。
1、教师队伍:五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课堂链接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特色、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艺体特长优势、英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前茅。
五、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策略
1、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深入开展创“文明班级”、“先进集体”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德育小标兵、优秀学生的评选,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 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崇德、尚善、守纪、好学”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创建安全规范化校园。
④不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2)以规范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①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 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课改之路。
②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高效的研究,微课的运用。积极探索对“新教材、新理念”的教研新路,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力提倡每位教师写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一篇论文,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实现资源共享。
③做好评价工作。修订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发展过程特点的描述,重视学生发展过程的全面性评价。发挥检测的评价与反馈发展功能。实施月月清制度,还要认真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建立竞赛(比赛)制度。定期组织计算、朗读、书写、作文、英语、美术、书法、计算机等知识、技能和素质竞赛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以建设校本教研制度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①加强校本培训。健全校本培训体系,营造学习、研究氛围,做到统一要求和按需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定期讲座和个体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时事政治和有关的重要文章,认真组织开展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类业务培训,力求教、研、训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理论水平。
②强化校本教研。各教研组每周集中一议,及时讨论、解决遇到各自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记录下来,月底在学校教研 大组活动时汇报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上一节以上公开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积极参加评课活动。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市级以上听课回来,必须在一周内上好汇报课。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
③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一次以上多媒体知识的培训,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④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让我校教师参与“凤城名师”的评选。
2、学校发展策略
(1)狠抓教育科研。不断壮大教育科研骨干队伍。教科研骨干成员每学期撰写一篇自己在教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每学期指导教师论文1—3篇,学校根据得奖、发表情况进行奖励。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论文的交流与评比。完善教科研奖励机制。把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取得的科研成果列入专业考核内容,加大奖励力度,以激发教师科研热情,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科研层次。
(2)以打造优势品牌为着眼点,积极推进学校经典文化诵读建设,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继续搞好经典文化诵读展示。制订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编写校本培训教材,建立评估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不断扩大优势,并能在各类比赛中提高知名度。
(3)以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为增长点,以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为保障,提高学校办学信誉。根据学校经济状况,逐渐改善师生办公学习条件,建立微机室。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重视图书、阅览室等专用室的建设与利用。
六、完成目标的保障
在今后三年中,我校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要得以顺利实施,需要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更新教育观念。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强化进取意识。进取意识能否强化,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形成,最终关系到学校的发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三)增加办学投入。在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的同时,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机制,争取社会各界的援助。努力开源节流,不断提高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推进依法治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治理,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依法履行职责和规范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学校各类规章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学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加强教师绩效考核和“三定两评”的考 核工作机制。
(五)强化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平安规范化校园、和谐校园。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工作制度。
七、实施规划的组织和评价
(一)组织机构。学校成立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督促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地促进规划的健康有序实施。
组长:余志清
成员:邹永丰 闵宏
王英伟
(二)实施与评价办法。
1、本规划经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执行。
2、报请上级有关领导指导,参与规划实施、指导和评估。
3、建立目标管理考核制。将目标按分解给各部门,由部门负责落实,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考核挂钩。每年由校长向教代会报告规划实施情况。
4、将规划有关内容向全体学生及家长汇报,每学期听取一次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实施规划。
5、定期听取上级领导、督导部门和社会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指导意见或建议。
第三篇:村小提升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村小提升工程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亳州市前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项目的总体要求,奏响“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主旋律,以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牢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走可持续发展品牌战略,不断增强竞争力,为实现“一年具规模、三年显特色、五年创示范”的办学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现状透析:
我校地处程家集镇李庙村,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教学成绩斐然。学校创建于1980年,2007年改建,我校现在占地7866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600平方米。
现有在校学生276人,在职教师14人,现有7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高级教师9人,一级教师5人。
学校拥有基本的配套设施:电脑室、学校广播系统等。学校各项制度日趋健全,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良好。虽然教师队伍相对较大,但是大部分教师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教改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管理工作还要加强计划性、主动性和协调性,德育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教育教学质量还需进一步提高......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改进和加强。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遵循“质量立校、科研兴教、全面育人、创建特色”的指导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培植特色。以创建现代名校为目标,以形成特色为突破,以全面发展做示范,扎实开展课程改革。把握机遇,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形成“职责分明、目标明确、调控及时、成效显著”的目标管理,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省市级窗口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引领区域 教育的发展。
一年目标:生员数量初具规模,形成科学性、主体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五性”结合的教学格局,教学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确保顺利通过素质督导评估;创建县区级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三年目标: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形成板块品牌;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现代化教育逐步实施,创建县级“文明学校”、“课改先进单位”、“园林式学校”,创建 “文明学校”、“配套”达标校(1.校舍:学校布局、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2.校门3.围墙4.课桌椅5.操场6.厕所7.升旗设备8.教学仪器9.图书资料。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教育初具规模的特色学校、文明学校。
突出“四性”:
1、超前性:教育观念意识超前,各项规划及配套设施具超前性。
2、开放性:借助信息高速公路,学校融入整个信息熔炉之中,广泛与兄弟学校、家庭、社会交流沟通,不断调整办学举措、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等。
3、示范性:办学方向、科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学质量等各方面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
4、实验性: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做到“人人有课题,课课在研究”,不断提 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优化办学要素:
1、教师队伍:五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培养一批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富有创意的教师群体队伍。
2、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成效显著,课堂链接学生生活、社会、自然,通过特色建设实现学科融合,培植特色,彰显办学效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使师生广泛享受教育、享受课堂。
3、育人环境: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有限向无限的突破:建立“大课堂”理念,以特色建设为纽带,倡导综合化,让课堂融入社会、生活与自然之中。二是有形向无形的突破:通过网络开辟时空园地,实时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校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4、学生群体:具有五种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四大优势:基础扎实优势、文艺特长优势、英语口语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
四、主要举措:
(一)学校管理:
1、全面深入实施现代管理,深化改革,真正使管理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发展的有力手段。
⑴、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 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⑵、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⑷、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省级示范学校。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⑴、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⑵、营造“文明、和谐、拼搏、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⑶、营造“博爱、民主、严谨、合作”的教师工作氛围;
⑷、营造“乐学、自主、活泼、奋进”的学生学习气氛;
⑸、倡导“求知、敦行、立志、报国”的校园精神;
⑹、注重内奠基础,外树形象,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活泼校园的特色品牌。
(二)队伍建设: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每年推出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职务评聘、晋升职称 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
3、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建立高层次的教师业务进修制度,特别是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组织教师参观一流学校、拜访一流名师、学习一流经验,以达到“采百花之蕊,酿自家之蜜”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以学科带头、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教改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5、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在三年内基本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全体专任教师五年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彰显办学效益;
(三)教育科研: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不能脱离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这五年,学校将以新课改为契机,坚持课题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强化课题建设,吸取教研科研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做到两个确保:确保每次活动都有智慧火花的碰撞,确保每次活动都有质的提升,建立高效的教育教学运行体系,使课堂有人文精神、生活气息和感性经历,并不继总结新课改课堂实践的理性经验。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考核、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教学目标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基本实现整体教学最优化,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形成规范的质量监控的分层负责、分层管理。(教师自控、教研组互控、学校调控、社会协控);
4、加强教研组建设,逐步形成立体型教研工作机构,形成造血型的教研工作模式,通过这种结构模式,把学校的各类有关教学信息传递给教师,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教研组全体组员的教学观念、知识、技术的更新,使教研工作规范、创新;
5、坚持“常规管理与各项活动相结合,师资建设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宣传与检查督促相结合”的原则,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特点,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 入学校工作常规,形成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立体化管理网络,规范有序地推进“创建”工作。
6、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自我差异评价;
(四)学生管理:
1、与时俱进,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内容和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4、以达标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校园环境,增强美感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开展争创“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等系列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把优美的环境设施与校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有机整合;
5、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效;
6、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7、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9、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生生关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与交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生活与学习,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10、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通过观察、交流、测验、实 际操作、作品展示、特长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校内外,涉及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贯彻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评价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力形成的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善于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
(五)特色建设:
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以“追求高标准的教学效益”为中心,打造学校办学特色,由此形成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板块,使学校成为承续文明的载体,打造学校特色品牌,在内涵建设上求发展,以赢得师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实现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舞蹈、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优化整合,同时争取在各级比赛中提高获奖等级、层次和“含金量”,从而扩大知名度,塑造特色品牌。信息教育,要把注意力指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上来,着力开发研究,逐步实现数字管理、数字教学、数字科研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办学条件:
我校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应有作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保证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一流水准。
1、创建配套达标学校,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2、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班级和功能教室均装备微机,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微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3、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
4、逐步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并把这一工作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高雅、浓厚的教育氛围,创建“绿色学校”、“园林式学校”。
***小学
2012年8月 五年发展规划
李冯小学 2012年8月
第四篇:郝各庄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郝各庄小学
郝各庄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1875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9平方米,绿化面积占10%。教学楼二栋,电脑房、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及各学科专用教室一应俱全。现有教学班19个,学630名,教师58名。
(二)办学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
(1)校领导和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升理念,形成了明确的教育观:以学生发展为本,本着“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得益”的宗旨,围绕“责任心教育”这一核心课题,从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一起入手,实行五个转变(领导从单纯管理向服务转变;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课堂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从跟着学向学会学的转变;家长从单纯监督向共同参与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学校已在多个领域内开展了富有实效的探索,如以课题为抓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这些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不足:
(1)领导与教师虽在教育改革实践中接受并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但它们并未深度介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未充分发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的作用。
(2)学校的管理虽已逐步走向规范,但尚未形成一种创新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利于形成拓展教师主体创造发展的空间。
(3)学生家庭及家庭教育情况参差不齐,使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在具体落实中与家长的观念产生分歧,因此,如何形成家校教育的积极合力,仍是学校发展中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二、办学思路
面对21世纪科技的进步,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年来,在办学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是全校教职工的责任。责任心是自己份内力争做好的一种品质,它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素质。如果,教育工作中的每个角色——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都具有了责任心,那么一定会将学习,工作积极认真地去完成。因此,我们围绕“责任心教育”这一核心课题,以“培养研究型教师”为抓手,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突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的目标。
三、办学目标
1、总目标
学校以“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得益”为办学宗旨,围绕“责任心教育”这一核心课题,从领导、教师、学生三个层面一起入手,实行五个转变(领导从单纯管理向服务转变;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课堂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从跟着学向学会学的转变;家长从单纯监督向共同参与转变),使领导学识有专长,管理有特色;教师学习有所长,教育有风格;学生学习有方法,兴趣有发展。真正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2、分阶段目标: 第一年:(2016—2017)
总结多年来的办学经验,挖掘潜力,分析不足,明确方向,进行目标定位: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做到运行规范,决策民主,人尽其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工作责任心;开展“课堂从教学向导学转变”的探索,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要力争成为苍山县规范化学校。
第二年:(2017—2018)
完善学校分层管理和较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力求形成团结向上爱岗敬业的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围绕德育核心课题“弘扬民族精神”,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模式,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第三年:(2018—2019)
(1)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争取大专学历100%达标,(2)逐步提高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
(3)通过“责任心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及格率达80%以上。
第四年:(2019——2020)
我校将继续结合“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纲要,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充分发挥少先队德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探究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探究,在探究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使我校德育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年:(2020——2021)
学校向两边扩展,扩大招生规模,届时学生将达到800人。同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继续完善学校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以构建教师成长成才的培训、考核、激励、发展机制为重点,切实为教师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引导鼓励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岗位成才。以爱心、责任心为主要内容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师德水平。认真落实三年达标考核和青年教师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培养、考核、评选为抓手,着力造就教学骨干。通过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整体提高队伍素质。造就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科研创新能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四、主要工作及实施策略 ㈠、学校管理
⒈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与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高管理层的工作艺术。⒉进一步健全学校行政系统。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领导体制。⒊制订中层干部岗位责任条例,强化中层干部质量服务意识,建立质量评价制度。
⒋保障教代会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决策权和审议权。
⒌进一步健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学习制度,为组织学习创设制度层面的条件。
⒍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并逐步完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分配制度。
⒎重视对后备干部的培养,在学校工作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㈡、师资建设
⒈建立教师培训小组,制订详细的师资培训计划,以此为基础指导教师个体培训计划的制订和教师培训活动的设计。
⒉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坚持“读一点,用一点,写一点”,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⒊每学年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⒋坚持四级培训(市、区、校和自我培训),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
⒌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教研组在学校教育工作和教师师资培训工作中的地位与功能。
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广泛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探究精神。㈢、教学改革
⒈积极开发学校课程,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在合理安排国家与地区课程的基础上,重视语言的学习,利用已有的优势进行教学实践。
⒉丰富拓展型课程,开设学校特色——拓展型剪纸课程。自编有关教材,争取成为自培基地。开展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兴趣选修课及各学科专题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
⒊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课堂从教学向导学的转变、学生从跟着学向学会学的转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形成我校的教学模式。
⒋积极尝试课堂教学分析与诊断的实践与研究,注重教师对不同个性,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⒌深入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㈣、德育工作
⒈以“责任心养成教育”为主旋律,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抓手,以拓展型剪纸课程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对各年级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并结合少先队争章活动,进一步深化责任心养成教育工作,开创我校德育教育的新模式。
⒉充分发挥全国十五教育实验基地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倡导“小手牵大手,争创学习型家庭”,调动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办学。
⒊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
⒌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班集体的管理者,使学生在角色活动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发展。
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多种途径加强学生之间的集体与个别交流,帮助、指导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㈤、教育科研
⒈健全科研工作的组织体制。继续保持科研室的职能,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科学工作的规划、咨询和评价组织。
⒉在原有课题分层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构建新的科研课题的管理模式,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⒊继续明确并操作教科研分层管理规程,开展群众性、多层次的教育科研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研梯级队伍。
⒋重视科研成果的学习、研讨、交流和推广工作。㈥、校园文化建设
⒈做到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有教育性,让每一层面、每一间教室、每一堵墙都会“说话”。
⒉改善教师办公条件,保证师生饮食卫生。⒊加强学校硬件建设,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保证。⒋提高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化。
五、计划的监控与评价 ⒈评价人员:
学校将成立计划监控与评价小组,负责对计划实施进行调控、检查及评估(由领导、教师、家长、社会代表共同参与)
⒉评价内容与标准:
以五年规划的总目标为内容,以分目标及工作实施为标准,进行检测。⒊评价时间:
每学期评价调整一次,三年全面评价汇报一次。⒋评价方式:
项目先由分管人员自下而上自评后,再由教代会代表、家长代表及社区代表评议,最后由评价小组审评后接受上级领导督评。
郝各庄小学 2016年9月
第五篇:夏庄村五年发展规划
夏庄村五年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争先创优、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扎实推进太西村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与村党支部、村委干部讨论研究,并征求部分村民的意见,制定了2011-2015年夏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规划。
一、夏庄村基本概况
夏庄村位于魏集镇东部,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共有725户,总人口3100人,耕地面积3960多亩。2011年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0人。全村共有党员73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村两委成员7人,大学生村干部1人。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养殖、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西瓜等作物。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十二字指导方针,充分调动全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解决农民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深化农村 改革,激活发展动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改善生活条件,构建繁荣、富裕、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期限
自2011年至2015年,力争通过5年时间,把夏庄村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和谐、殷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规划的指导原则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统筹规划,量财办事。
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坚决执行区乡党委的决策和指示,全面、扎实、有序的开展农业生产工作。
(一)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要想带领群众奔小康,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须加强村党支部自身的建设,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政策理论、决策水平,力争把“两委”班子建设成有超前意识,能正确决策,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真正能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基层组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开展好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活动。村党支部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学好农业科技知识,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在个人致富的同时,帮扶好贫困户。为此,党支部要求每名干部每年帮扶
1户以上贫困户,并拿出具体帮扶措施,支部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以促进整体致富的概率。同时,在开展帮扶活动中,注意发现、培养致富能手成为入党对象,每年发展1-2名新党员,同时,把部分党员发民成为致富能手,更好的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培养好村干部后备人选。
(三)加强对农民群众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素质。从未成年开始,进行持续的普法教育,使农民知法守法意识明显提高。农村劳动力全员参加技能培训。每年组织二、三次科技培训,聘请市级、区级专家、科技特派员进行村开展免费科技培训,或组织村民到县、镇集中免费培训,解答村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村民的科学和种养水平。倡导科学文明新风,教育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卫生习惯。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村级共青团和妇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全面实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全面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坚持把“一事一议”作为村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和劳务的主要途径,积极扩大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提高议事效果。真正体现农民自己事情自己办,自己问题自己解决的民主政治要求。
(五)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
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社会治安,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创建“平安村”、“和谐村”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反对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创造农村安全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塑造农村新风貌。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六、组织实施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要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按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
二是尊重民意,积极引导。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共建家园的积极性,引导农民自主建设,自主管理,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三是 注重实效,先易后难。要尊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农村发展基础好的地方突破,从广大农民最为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逐步扩展延伸,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的基本生活条件为重点,在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基础上,按照统一部署和规划全面系统地加以推进。
我们坚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有村两委一班人的团结一致,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今后五年的发展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