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06: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篇: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

9月11 日 课题:准备课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重点、难点:通过实物、图片的教学对刚入学的培智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师爱校、爱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 具:挂图

一.教学过程:常规教育。

1. 认识同学、老师。

2.说明上课要求:师生问好,上课要坐好,有事要举手,不要随便讲话。

二.带学生参观学校环境。

三.看图教学。图一:

1.教师对照书上的插图进行启发,引起学生看图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介绍:这幅图是新学年的开始,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2.指导学生按照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画面内容。

3.根据图回答问题:图上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图中有几名 学生?几名老师?

图二:

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内容。

2、回答问题:

(1)他们都在做什么?

(2)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人?

(3)女同学有多少个人?男同学有多少个人?

(4)扫地的有几个人?浇花的有几个人?踢球的有几个人?

(5)向日葵有几朵?小鸟有几只?月季花有几朵?

四.巩固练习。

1.让学生复述图中的内容。

2.表演图中人物的行为。

五、总结。

六.作业。

1.看1~3页图画,理解图意。2. 预习4~5页内容。

9月7 日

课题:认识大、小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含义。

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进行比较对照,初步理解“大、小”词语的含义。

教具:几种大小不同的球类实物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出示上节课教学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各类物体的个数。

2.出示4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8个圆形,请同学分别数一数每种图形的个数。

二.新课。

1.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页上的三组图后回答问题:

(1)他们分别在做什么?(2)出示足球和皮球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

(3)出示皮球与乒乓球让学生再比较他们的大小。

2.教师贴出牛和羊的图片,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并指名学生上黑板在牛和羊的图片下面贴上“大、小”的卡片。

1.鸡的图片,让学生比较谁大谁小。

2.教师再运用水果、学习用品等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小”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五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后,指出每组图中物体的大小,在观察第二组图时教师把其中的两两出示,盖住其中的一个物体,让学生指出谁大谁小。

1.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指名学生区别他们的大小。

一.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大小”,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在今后的生活中,大家要多注意观察,分辨出物体的大小。二.作业。教科书第5页上的“做一做”,练习一中的第1题。月12 日

课题:认识“长、短”: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长、短”的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长、短”的含义。

教 具:一长一短的毛线、铅笔、纸条等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 出示两组图片。

指名说出每组中两个物体谁大谁小。

2指名板演,把每组图中的大的画上“”。

教师先说明要求,并进行示范后再让学生做题。

二.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6 页上的图画,然后提问:图上的两个小朋

友在做什么?他们手中拿着什么?他们的铅笔有什么不同?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教师出示书上方框中两支铅笔的形状,让学生体会“长、短”的含义,并教学“长、短”的手势和读法。

3. 在黑板上画出两组图形,让学生先比较出谁长谁短,再让学生上黑板 把长的打上“√”。

4. 教学“长、短”的辨证关系。

出示一组三支各不相同长度的铅笔图形,教师把其中的两两出示,盖住其

中的一支铅笔图形,让学生指出谁长谁短,从而使学生理解“长、短”是相比 较而存在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三.巩固练习。,做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2做第2题。

四.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短”,下课后,同学们自己可以找一些物体比一比,看看哪个长,哪个短。

五. 作业。练习一的第2题。教学反思: 4

9月13 日

课题:

认识“多、少”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词语的含义,会分辨物体的多与少。

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多、少”词语的含义,会分辨物体的多与少。教具:两串葡萄挂图,“多、少”词语卡片等。

一.

教学过程:复习。

1.在黑板上画出水果图形,要求学生在大的上打“√”。2.

在黑板上画出铅笔、小尺图形,指名学生上黑板把短的圈起来。3.复习“长、短”、“大、小”的手语。

二. 新课。

1.出示两串一多一少的葡萄挂图。(1)

引导学生观察图,教学“葡萄”的手势和口语。(2)引导学生比较出每串葡萄的多、少。

(3)贴出“多、少”词语卡片在相应的葡萄图下,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4)带领学生齐读“多、少”。

(5)指名学生认读“多、少”。

(6)拿去“多、少”词语卡片后让学生看图说“多、少”。

2. 课堂练习。

三.巩固练习。

1. 做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做练习2题。

3.运用实物演示“多、少”。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一第3题。9月15 日

课题:认识“同样多”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了解“同样多”的含义。教具:萝卜、小白兔图片各4张,多种几何图形若干张。

教学过程:复习。1.把大的用“√”画出来。

2、多的圈起来。

一、新课。

1.教学“同样多”。

(1)教师贴出实物图问:有几个萝卜?有几只小白兔?(2)对照图提问: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够不够?教师边连线边说: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白兔”。

再问:

“有没有多余的萝卜?”“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说明:“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卜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板书课题:同样多 2. 操作。(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2个●。

提问: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要求■和●同样多,谁能摆?(2)

请一名学生到前边摆,其它同学在下边动手摆。教师在黑板上竖着摆 2个,在圆形旁边对着圆形摆正方形,摆的和●同■样多。

再让大家看一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的一样不一样。

一.巩固练习。完成第9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二.作业。让学生利用各自的学具在课桌上摆“同样多”。

教学反思:有4名同学对“多些、能较好理解,“同样多。。比。。多、。比。。少”这几个词大部分学生都不太理解,有相当的难度减法打好基础。

1.出示数字卡片1和2,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提问:2和1比,谁大?

3.出示2 提问:它表示2可以分成几和几?还表示1和1组成 几? 四.小结。

五.作业。在田字格内书写“2”。

9月 28 日 课题:“3”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道3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3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3,并知33 以内书的顺序,回比较

3以内书的大小,掌握3的组成。

教具:3的主题挂图、计数器、小棒、方块、2和3的组成。一.教学过程:复习。

1.出示和2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说出是几。

2.教师板书:2

引导学生说出:2可以分成1和1。二.

新课。1.数数量是3的物体。(1)引导学生观察“3”的主题画,回答问题:图上的工人阿姨在做 什么?图上有几位工人阿姨?图上还有什么东西的数量也是3?(2)

学生操作。让每个学生拿出3根小棒。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告诉学生叫三角形,让学生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摆。提问:摆的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

2.认数字3。(1)领读两遍“3”。(2)指名认读“3”。3.教学3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边演示边提问。(2)引导学生操作。

(3)教师出示点子图,先贴1个点子,让学生说出“1”后,在图下 写上“1”,再分别出2个点子和3个点子的图,并在点子图的下面分别写“2”和“3”。教师按顺序带领学生把3个数读一读。

4.2和3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左边摆2块,右边摆3块,提问:左边有几块?右 边呢?板书“2“3”

2和3比,是2比3大还是比3小?” 教师:23小,边说边2和3的中间写上“〈”,指“2〈 3”表示3小,读作“2小于3”领读。

(2)出示方块图,左边摆3块,右边摆2块,提问:左右各几块?板 书:“

3、2。

“3和2比,谁大?“

教师:3和2比,3大。也就是3比2大,边说边写出“3 〉2”,读作“大于”。

5.3的组成。指导学生把3根小棒分成两组,得到:3 和3

领读,3可以分成2和12和1组3。领读,3可以分成1和,和2组成3。

6. 教学3的写法。三.巩固练习。

1.做第22页的“做一做”第1题。

2. 做“做一做”的第2题。

四.小结。

五. 作业。

在田字格里书写“3”字。

教学反思:数字“1、2、3”的认识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好地认识,但是,其中比较大小环节,对新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对“>、<”的认识 不够,他们根本不知道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符号,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这 只是一个笔画而已。

10月31 日

课题: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认识“+“=”。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认识“+和“=”。

教具:复习中的3幅图,点子土图卡片,2个三角形和3个小圆形。

一.教学过程:复习。

1,3个学生上黑板,看图写数。

2.教师的右手和左手各拿一张点子图卡片,让学生说出几和几组成几。

3. 让学生看图在方框里填数。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左手一根小棒,问:这是几根小棒?接着再出示右手的一根 小棒,问:这几?然后把左手里的1根小棒和右手的1根小棒合起来,问:这是几根小棒?

教师讲述答案原因。

教师小结:我们把左手的一根小棒和右手的一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加起 来,所以说是用加法计算的。(板书:加法)

2.25页上的气球图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认识加法的含义。

3.出示小朋友做游戏图,边演示边讲。

4.以小猫玩球的图,用同上方法演示:“1+2=3”。5. 摆图形,手加法算式。(1)摆三角形。(2)摆圆形。

三.巩固练习。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

四.小结。

五.作业。

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第4题。

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能够用小棒或借助5以内数的组成理解加法的意义,读写出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加法

11月 3 日

课题:加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继续帮助学生认识加法的含义。教具:课件

一.教学过程: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 2、1、3,指名读数。

二,教师出示图,指名说组成。

三.出示练习五的第

1题中的小花图或让学生打开书,仔细看图,理解图意,再让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四.出示练习五的第 2题看图计算。

让学生仔细看图,理解图意,知道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再填出得数。

五.做练习五的第3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1+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2)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2+1”,并提问:这个算式表示把几和几合起来? 我们要用小棒摆应该先摆几根,再摆几根?学生动手摆,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3)让学生用小棒摆“1+2”,做法同上。

(4)教师领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再指名多名学生读算式,教师再领读一 遍,并且边读擦掉得数。先按顺序指读,再打乱顺序指题集体读题说得数。

六.做练习五的第4题。七.作业。

练习五的题1、3、4题。

教学反思:

对理解加法的意义较好,也能看图例出加法算式,但在计算结果,仍 有几位同学常出错,多注意加法计算训练。11月7 日

课题:4的加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得数是4的加法。教具:课件

一.教学过程:复习4的组成。

二.新课。

1.出示33页上的汽车图(1)。

先出示3辆汽车,停一会再出示1辆汽车,提问:这里有几辆汽车?

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算几加几? 学生回答后,再问:3+1等于几? 带领学生读算式:3+1=4 2.分步出示汽车图(2)。让学生观察图后,回答:原来有1辆汽车,又开来3辆,求一几辆汽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3 让学生说出得数。

带领学生读算式:1+3=4

3.引导学生结合两幅图观察两个算式的异同点。

4.摆梨卡片。

教师在黑板上摆卡片,指名学生上黑板列出算式后,让学生把得数填在书上的方框里。然后启发学生说说如果没有图,怎样想3+1等于几?怎样想1+3等于几?最后让学生把3 个加法算式读两遍。

三 巩固练习。

1.让学生看算式摆小棒,写出得数。

2. 35页“做一做”的底1题,分别指名学生说说图意,再让学生独 立填空。3.让学生做第2题,写数字,要先描后写,注意书写规范。四.小结。30 11月30 日

课题:4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计算4减几的减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4减几的减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口答。

二.新课。

1.分步出示34页熊猫图(1),4只熊猫的集合图,引导学生说说图意。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提问,得出:4 – 1 = 3。

2. 分步出示熊猫图(2)。

边看图边提问,引导学生得出:4 – 3 = 1。

3.比较两幅图和对应的两个算式。

4. 摆三角形卡片。教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算式:4 – 2 = 2 三.巩固练习。

1.做34页的“摆一摆”。

2.做34页的“想一想”。

四:小结。

五.作业。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的第3、4题。

月2 日

课题:5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5以内的减法。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具:桃子图片,点子图

一.教学过程:复习.口算。2出示5的组成卡片,让学生口答,要求学生口答“2和组成5”,“5可以分成3和2”。

二.新课。

1.板书课题:5的减法。

2.教学5减几

(1)教学5-1 = 4 出示桃图(1),先出示5 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一个桃,提问:

一共有几个桃?用虚线圈上一个表示什么意思?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 么方法计算?学生回答后,板书:“-”

“去掉的一个是从几个里面去掉的?几减几?”板书:5-1”。

“5-1等于几?”学生回答后,板书:“5-1=4”,学生齐读算式。

(2)教学5-4=1 出示桃图(2),先出示5个桃的集合图,再用虚线圈上 4个桃,让学生说说图意后,提问:“要求还剩几个桃,用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几减几?”板书:“5-4”,“等于几?”板书:“=1”。学生读算式。

(3)对照两幅图和相应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从5个里面去掉1个还剩 4 个,从5个里面去掉4个剩下1个。(4)教学5-2=3(5)教学5-3=2(6)对照两幅圆形图和相应的算式,启发学生说出:从 5里面减去2 等于3,从5里面减去3等于2。

三. 巩固练习。

1. 指导学生做42页上“摆一摆”的题目。

2.完成42上“想一想”的题目。

四.小结。

五.作业。

练习七第6、7题。

教学反思:

12月5 日

课题:6的减法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的减法。

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6的组成计算6减几的减法。

教具:动物磁铁3种。

一.教学过程:复习。

1.看算式说得数。

2.口答。

二.新课。

1.教学6 –1和6 – 5。

(1)出示鸡的集合图。

教师演示,提问并让学生说出方法和算式。

教师板书:6 – 1=5、6 – 5=1。

(2)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个算式。

2.教学6 – 2和6 – 4。

教师通过摆正方形让学生列式:6 – 2=4、6 – 4=2。

3.教学6– 3。

让学生自己摆6个三角形列式、计算,得出:6 – 3=3。

齐读5个算式。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56页上的“做一做”。2,指导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3.完成练习九的第9题。

四.小结。

五.作业。

练习九第10题。

教学反思:通过几天6以内数的复习学生对7的认识和加减法学习比较6 的加减法相对好些。由于基本素质较差,教学中难度很大,进度慢,教学质量不太好。

12月10日

课题:连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以内的连加计算。

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连加的意义。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答得数。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5朵红花和4朵黄花图。

提问“图里告诉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花图的下面画括号,在括号 下面写“?朵”。

“括号表示什么?”“?朵”表示什么?“怎样列式?等于几?”

教师板书:5+4=9

二、新课。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只小鸡的图片,再贴出2只小鸡的图片,然后,边在小鸡图的下面画括号写上“?”边提问:

“一共几只小鸡?怎样列式?等于几?”板书:3+2

教师再贴出1只小鸡图,并把小鸡图下面的括号延长,再问: “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才能算出有6只小鸡?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先把原来的3只小鸡和又跑来的2只小鸡加起来是5只小鸡,再加上最后跑来1只小鸡就是6只小鸡。教师:“以前计算的加法都是把两个数加起来,现在这道貌岸然题是要把3个数加起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连加’。”教师讲述连加题的方法:要先算3加2是5,再把5和1加起来就是6

只小鸡,随讲随板书:3+2+1=6

三、巩固练习。

1、做111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做第2题。

教师把第1小题写在黑板上,提问:这个迦加式题要先算几加几?等于几? 教师边讲边迦线、填数。

接着提问:再算6加几?最后等于多少?

第2小题让学生自己做在书上,做完集体订正。3、做第3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2、3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连加的含义已理解掌握,但对计算方法有1~2个学生还没有掌握,总是把前两个数的和写到等号后面。本人将对这少数学生进行辅导补救。

12月14日

课题:连减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连减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连减式题的含义。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口算连加式题卡片。2、教师读题让学生说得数。3、看图列算式。

二、新课。

1、在黑板上贴出画有8个五角星的纸条,提问:“有几个五角星?”“去掉几个?还剩几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几减几?”“又去掉了几个?还剩几个?”“是怎样算出还剩4个五角星的?(先从8个里去掉3个,再从剩下5个里去掉1个。也就是8减3再减1)教师揭示课题:连减。

教师问学生这样的连减式题是怎样算的?然后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概述:计算连减式题,比如8-3-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做112页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2、3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5~8题。

教学反思:学生对连减法的含义能够理解,计算也较熟练,但对着图例连减算式有少数几个学生总是找不到总数,常用剩下的数去减画去的数,待辅导纠正。39

12月17日

课题:连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力加减混合计算式题的含义。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1、看式题卡片口算复数。2、出示板演题。

二、新课。

1、教师出示金鱼图。提问: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3”然后从鱼缸里拿出2条,提问:拿出 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3-2。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里有加法,还有减法,是加减混合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

教师说明:这种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讲述:这道题4加3在前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在 算式后面写“=5”。

2、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鸽子,再把其中一只移开一些,提问:原来有几只鸽子?飞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

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4-1,然后贴出2只鸽子。)又飞来2只鸽子,现在一共有几只鸽子?怎样计算?指名把算式说完全,教师在4-1衙面接着写“+2”。

教师指着算式说明算理。引导学生看算式回答:第1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116页上的“做一做”的题目。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2、4题。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是继连加、连减之后的又一个难点刚学习就有不少学感到困难,不少学生会把两种运算混淆,教学的时间表较短,但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导上。这部分的教学用了较长的时间。后期效果还比较好。

12月20 日

课 题:总复习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达到牢固、全面的掌握。重点、难点: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内容达到牢固、全面的掌握。教具:小黑板

一、教学过程: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1、什么叫加法? 2、什么叫减法?

3、记时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复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1、完成练习二十的第20题。2、完成补充题。

三、复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四、复习填未知加数。

五、质疑问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作业。练习二十的第21、22、23题。

教学反思:这一小节是对本学期知识的一个小复习,从这部分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10以内握较好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在数序、数的大小比较和图式应用题上。这三个环节在复习时作为重点来进行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能较好地掌握,为下学期进一步学习20、100以内加减法。

第二篇:培智一年级新生常规教育教案

学校常规教育

教学目的:教育一年级新生遵守各项校园常规,培养一年级新生养成良好的学校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常规、生活常规 教学时间:一周

第一课时(排队)教学目的:

1、告诉学生那些时候、情况需要排队;

2、帮助孩子快速排好班级队伍。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排队。

1、集体活动:出操、收操、中午进餐、放学

2、一般有三人以上出现等待现象时,就要自觉排队,如乘公交、医院就医等等

二、练习班级排队

1、选出领队员

2、除领队员外其他小朋友按个子高矮排队

3、玩游戏:听指令排队

4、集体走楼梯、过走廊,要排好队靠右边走,把左边空出来,供别人用,以免挡住别人的通道。特别提醒不能推搡前后的小朋友。

第二课时(课堂常规)教学目的:

教会新生课前问好、听懂各种指令、学习举手发言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

1、上课前老师喊“上课”,领队员喊“起立、立正”老师喊“小朋友们好!”小朋友喊:“老师好!”

2、示范演练

二、举手发言

养成勤于动脑,积极发言的主动态度。同时又要做到回答问题或要求发言时,应先举手,得到老师许可,方可起立发言。会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待教师邀请。注意倾听同伴发言,不随便打断或插嘴。示范演练

三、游戏巩固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生做好课堂准备;练习坐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生问好

二、做好课堂准备

1、不随便进出活动室。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喝水、入厕,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不随便借故离开活动室,更不擅自离开活动室,随便进出。能坚持完成学习活动。

2、做好语文课前准备

准备好语文书、笔袋(内有削好的HB铅笔、橡皮)、练习本 这些物品在上课前都要准备好,放在课桌的左上角。不随便玩弄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操作材料等学习用品,以保证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活动中。

三、坐姿端正。

背部挺直,靠着椅背,肩部放松,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保持正确的坐姿,既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又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巩固学习用品的摆放,学习收拾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排队、课堂常规、师生问好

二、进行准备学习用品的比赛

三、收拾学习用品

1、下节课继续用的物品不用收。

2、书本、作业本按类放进书包。

3、练习

第五课时(复习)(略)

第三篇:培智一年级数学高矮教案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高 矮》

教学内容:实用数学第二册数前概念综合练习二《高矮》。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3、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能力,能用自己的话描叙高矮。

B标:能够初步感知高和矮,能够参与课堂学习,跟着学,跟着说。C标:不破坏课堂教学秩序,要求其能跟着学。

教学重点: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对话,能与老师进行简单的语言沟通,能用自己的语言描叙高矮。

教学过程 :

一、目测比较物体的高矮。

1、比较学生的高矮。

(1)这是谁?我们仔细观察,比一比,谁高?谁矮?板书课题:高——矮(2)教师和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反复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3)小游戏:身高高的同学站在高字下,矮的同学站在矮字下。

2、比较水瓶和杯子的高矮。

(1)出示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2)学生和老师进行简单的对话练习,进行语言训练。

二、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1、依次出示插图,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2、学生按要求依次完成习题,教师一旁巡回辅导。

3、穿插:听歌放松,活跃课堂,舒展身心。

4、排队游戏:把学生分成两组,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好队。比一比,看谁排的又好又快。

4、比较事物的高矮。

让学生比较具体事物的高矮,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事物的高矮。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什么 ?(高—矮)反复认读。

五、布置作业

A标学生:描红高、矮两字; B标学生:描红高字; C标学生:写1、2、3。

第四篇:培智一班数学教学教案

第一课: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内容: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感知长和短,知道有比较才有长短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的长短。教学准备:挂图、吸管、饮料瓶、杯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联系生活比一比。

二、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三、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组织讨论,加深学生对长短、高矮是比较结果的认识。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讨论使学生

明确没有比较就没有长短、高矮之分。

四、拓展

1、“想想做做”第一题。(1)、“爸爸和孩子好像一样高,”这种说法你有意见吗?(2)、引导学生运用今天学到的比的方法,提出自己的正确意见。(3)、适时进行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教育。(4)、读题,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长短、高矮正确的判断,但由于不会开口说话,很难用语言描述。

第二课:比轻重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轻和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轻和重,知道有比较才有轻重之分。教学难点:会比较轻和重,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挂图、土豆、萝卜 教学过程:

一、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二、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呢?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

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长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老师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同学们帮老师比一比,谁累谁重。再请一两个同学上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出示土豆和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介绍支架。完成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三、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题目

一、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四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汇报结果,完成第7页相 应练习。

题目二: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应该怎样拿呢?

题目三:在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轻谁重?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再把自己的想法填在书上。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回家后,把学到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找实物,比一比,好吗?

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对实际生活中的轻重有一定的感知,但不会开口说话,不能用语言来描述。

第三课:上下

教学内容:认位置(上下)

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方位。能按上下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划分:3课时

教学重点:感知上下,对上和下有初步的理解。教学难点:会区分上下,并表示上和下。教学准备:挂图、上下的儿歌。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上面。______在______的下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

(1)、指一指你的上面、下面。

(2)、拍手(儿歌):上拍手,下拍手,你拍手,我拍手,上和下、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境3: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说一句话吗?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 :大部分学生能感知上和下,能够用手势指出上及下,少数学生要进一步引导。

第四课:前后

教学内容:认位置(前后)

教学目的: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划分:3课时 教学重点:感知前和后 教学难点:会区分前和后 教学准备:挂图、前后的儿歌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调疑:它们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呢?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讨论交流,感悟新知。出示主题―――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2)、小组汇报。

(3)、讨论:小明在小军的前面,还可以怎样说? 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联系教室内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______在______的前面。______在______的后面。简要归纳小结。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

(2)、拍手(儿歌):前拍手,后拍手,你拍手,我拍手,前和后,认得准。

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一题。

先让学生说说,指指前后的小朋友,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后的小朋友分别是谁。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们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回家以后,把家里的各种物品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教学反思:通过三节课的教学一部分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进一步引导。

第五课:认位置(左右)

教学内容:认位置(左右)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在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采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酷爱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划分:2课时 教学重点:感知左和右

教学难点:正确的区分左和右。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多媒体演示小朋友在教室画画的场景)。

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画的时候是用哪一只手画的,请把它举起来,好吗?你们知道举的这只手是什么手吗?说明: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通过 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提问: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看画面中的小明和小红是同桌,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

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左边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同桌两个不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摆一摆(想想做做的第2题)说一说。(1)、想想做做第3题,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2)、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法可以不同,说对就行。(3)、站一站

请一个小朋友(1号)站到讲台前,2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左边,3号小朋友站在他的右边,4号站在3号的后面,5号站在2号的前面,6号站在3号的右边,7号站在6号的左边等。

4、听口令,做动作。

如:举左手,放下左手,举右手,举左手,两手都放下。瘵右手,用右手摸鼻子,用左手摸右眼,用左手摸左耳等。

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的图,让学生说说“都是靠右走,谁走错了?”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哪些本领。

教学反思 :左右的区分对学生来说很难,只有少数学生能比较准确地辨别出左右。

第六课 按规律排序

教学目的:

1、尝试将物体按一定的规律排序,初步体验按规律排序的美感。

2、在教师的启发下,愿意进行思考。

3、喜欢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生会按规律排序。

教学难点: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己找到规律并进行排序。教学准备:学生已有一行的按规律排序的经验;学生用书人手一份。小兔子家院子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小兔的新家。

(1)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布置好的小兔子家院子里。

(2)教师:小兔搬新家了,这两天正忙着装修呢!瞧,院子里的地砖才铺了几块还没铺好,我来帮帮他吧!

二、按规律铺地砖。

(1)师生观察按一一规律排列不完全的地砖,说出地砖的排列规律:一块红一块绿,一块红一块绿„„启发学生思考接下去应该怎么铺呢?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并尝试接下去铺地砖,分别询问学生是如何铺地砖的。

三、按一二规律砌围墙。

(1)师生共同观察砌墙的砖块形状(长方形、半圆形)并讨论围墙的排列形式。

(2)引导学生按一块半圆形两块长方形来砌围墙,请个别小朋友先试一试,引导学生观察并检查他所砌的围墙是否正确。

(3)师生再次尝试按规律把小兔喜爱的围墙砌好,师生共同检查自己所砌的围墙是否按规律排列。

四、游戏《找朋友》。

(1)教师:小兔院里的地砖和围墙都装修好了,小兔可高兴呢,它非常感谢我们,邀请我们和它一块儿跳一个找朋友的舞蹈。

(2)带领学生随着音乐,与同伴、教师共同玩游戏——找朋友。

在活动区中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让步学生有规律的排序或装饰花边。教学反思:

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整个活动我以小兔造了新房子为线索,层层展开,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注意力集中,精神也比较饱满。活动内容选择符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活动中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在活动中还是有点不足,就是我提供的范例图形是一样的,这让许多学生缺少了思考的机会,多数在模仿老师的范例。

第七课 按颜色分类

教学目的:

1、感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学习按颜色分类。

2、认识颜色标记,能按照颜色标记的提示,选择相应颜色的实物或给实物涂色。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能自己动脑完成操作活动。

教学重点:能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颜色,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红、黄、蓝色的油画棒,红、黄、蓝色的玩具若干,三个篓子,上面分别贴有红、黄、蓝标记。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红、黄、蓝色彩色笔或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及颜色标记。

1、师:小朋友,你想当一名小画家吗?小画家要用什么来画画呢?

2、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画笔的颜色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师出示红、黄、蓝三色油画棒,带领大家一起认识画笔颜色。)

3、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这是颜色标记,你们认识这些颜色标记吗?(师分别用红黄蓝画笔在纸上画颜色标记,引导学生认识红色、黄色、蓝色。)

二、按颜色标记送玩具。

1、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出示彩色雪花片玩具)

2、师: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不同颜色的雪花片玩具,请小朋友说说你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玩具。

3、师:(出示红、黄、蓝标记卡的篓子)请小朋友说说你的玩具应该送到那个篓子里?为什么?

4、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手中的雪花片玩具送到篓子里。

三、学生操作活动。

1、按颜色归类:

师:请小朋友观察画面上的水果和蔬菜的颜色,引导学生将相同颜色的实物划线放在相应颜色的篮子里。

2、按颜色标记归类:

师:请小朋友观察衣架上的颜色标记,请根据颜色标记的提示,给衣服涂上相应的颜色。

师:小朋友们涂色涂得真漂亮,真是个小画家!

教学反思:学生能感知不同的颜色,但是不会认读,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区别颜色。

第八课 分辨大小

教学目的1、学习区分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

2、能初步比较大小。

3、能依照性别与大小的线索,判断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大与小之分,男女性别不同。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分类、推理的能力,并能依大小的比较,做出合理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

1、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数件。

2、男生与女生的衣物数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教师身上的穿着,并加以说明。

(二)教师提问:你今天身上穿了什么衣服?学生轮流说明自己身上的穿着。

(三)教师挑选班上一位穿裤子的男生,与一位穿裙子的女生一起到台上,请学生观察并说说男生与女生穿着的不同。

(四)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选出一件后提问:这是大人的衣服还是小朋友的呢?接着和学生进行讨论:

1、大人和小朋友的穿着有什么不同?

2、谁的衣服比较大?谁的比较小?

3、拿出两件衣服实际比比看,哪一件比较大?

(五)教师继续将准备好的衣物,轮流展示并讨论:哪一件衣服是大人穿的?哪一件是男生穿的?哪一件是女生穿的?

(六)再请刚才上台的两位学生分别站在两边,请其他学生上台拿取一件衣物,做性别与大小的判断练习,将适合的衣物分别放到台上两位学生的手中。

(七)教师请学生拿出学生用书,并提问:说说看,画面上琪琪和小威,谁是女生?谁是男生?谁的身体比较大?谁的身体比较小?请用图卡实际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裤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确的。

(八)教师可在教室角落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偶及衣物,让学生多些操作机会,以熟悉将大小物品做分类并将衣物与玩偶做匹配。

(九)学生可将图卡重复操作后,直接粘贴在学生用书上。

小结:让学生能分辨大小,并且通过操作图卡,学习将大小衣物与人物做匹配,并能观察判断出男女性别穿着上的不同。

教学反思:

学生能正确说出大和小。

学生能将衣物图卡依照大小与性别的不同,分别贴在相对应的人物图片上。

第九课 按图形标记分类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对图形和图形标记的认识。

2、通过操作活动,练习将图形按类放入分类图中。

3、在活动结束后,学习按要求整理材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图形及图形标记。教学难点:会进行图形分类。教学准备:各种图形标记及图形。三幢房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

教师分别出示三种图形,提问。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图形,看看说说他们是准呀,为什么?

2、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三角形的?

3、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圆形的?

4、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你怎么知道它叫方形的?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这些图形都认识呀。

二、复习图形标记,老师给图形宝宝做了标记,给圆形做的什么标记? 给三角形,给正方形呢?

三、送图形回家,认一认,读一读

1、这儿有三张小床,床上有什么呀?

2、图形宝宝和我们做朋友了,我先和它打个招呼,三角形好摸一摸有三个角,三条边,藏手心里玩一玩,亲一亲,三角形玩累了,想休息了,三角形标记,刚才老师读了什么好听的话,一起玩,我还想听听。

四、学生操作活动

1、这儿还有许多图形宝宝和你们做朋友呢,愿意吗?(发)这是什么图形?(可要有礼貌呀,先和图形宝宝打个招呼,再摸摸边,角,数一数边角,亲一亲。

2、图形宝宝玩累了要休息,先想想你要说怎样,好听的话来一起去送图形宝宝休息哟,可别忘了说句好听的话。

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结,我们来检查一下,小朋友送得对吗?

五、活动讲评

展示学生作品,请个别学生讲述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第十课 按用途匹配配对

教学目的:

1、学习将有关的物体进行一一匹配。

2、通过匹配游戏,了解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联系,初步获得相应的经验。

3、体验数学游戏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东西是一对的,应该配对在一起。教学难点:学会将相关物体进行配对。教学准备:

1、实物:热水瓶、杯子、碗、勺子、鞋子、围巾、手套、袜子、牙膏、牙刷等。

2、图片:雨伞、雨鞋、菜刀、砧板等。

3、学生操作图片

教学过程:

1、通过看实物展,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实物展。

(2)师:宝宝,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东西,请你们来看一看,它们是什么?有什么用的?

(3)看完以后请宝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2、实物找朋友。

(1)师:宝宝们真棒,都说出了他们的用途,现在要请宝宝给这些物品找朋友,你们愿意吗?

(2)教师示范物品找朋友,举例(碗和勺子):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小碗)请你们在这里找一找,小碗的好朋友是谁?(勺子)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呢?(因为它们都是在吃饭的时候要用到的)

(3)请宝宝为实物找朋友。先集体找,再个别找,找的时候要问一问: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3、迁移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它们也是好朋友

(1)刚才宝宝说的都很好,那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教室里,在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好朋友?为什么它们是好朋友?

(2)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4、学生操作

(1)师: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图片它们也要来找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教室讲解操作步骤

(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讲评:先请学生说一说,你找到得是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教师对找错朋友的宝宝进行纠正。教学反思:

第五篇:培智数学教学计划

培智七年级数学上期教学计划 1 2 篇二:培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培智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我班有学生12人。男生5人,女生7人。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一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篇三: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doc123 培智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王超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23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10 人。聂俊辉、史德健等属于轻中度智力障碍,能完成一些学习任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其他同学均属于中重度智力障碍,如:张峻豪、孙南、支向阳、王雯雯、邢龙龙、谢诗玥和陈颜妤脑瘫,行动不便,写字较困难,上课期间相对遵守纪律;何政廷、黄秀伦、张天慧、高亦茹等有多动症,仅黄秀伦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孙南、张洁、支向东自闭不容易与人交往,完全没有学习能力,时而还有攻击性、破坏性、自残;王心怡、张钧瑶、谢铜伦、汪陈路虽然有一些学习能力,但经常缺课,且一缺就是半学期,甚至更长;卢明喜、李思杨、张子涵等同学没有数的概念,不(转载于:培智数学教学计划)能进行任何数学形式的计算。针对这些情况,我决定有的放矢,通过多种渠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或多或少的进步。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三个特点: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正确地用10以内的加法、减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篇四: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以全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以培智学生生活中最需要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培智学生能学会什么就选择什么内容为编写原则制定本教材。

二、学情分析

培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差。其中张佳敏、杨继桃程度好,学习知识的速度快。李明明智力水平也较好,但程度较差,尤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语言能力的培养。常双龙和常小龙基本上不能进行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课堂习惯的养成。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突出生活化,提倡以需定教,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都有可选择性,以方便个别化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特点有3:第一,三个合一。教本与学本合一、评估与教材合一、家长指导手册与教材合一。第二,内容开放。设置校本内容空间,方便选择添加,体现个别化理念。第三,多种课程形式融合。生活性、适应性、功能性、环境生态性有机统一。

四、教学总目标 知识目标:

1、匹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物品数量对应;

2、学习数字0及6~10,为学生感悟数字在生活中的用途打下基础;

3、认识椭圆形、梯形、扇形、星形,为掌握生活中物品的形状打下基础。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达成目标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接受能力,通过说一说、指一指、运笔、画圈、连一连、圈一圈、画点、画一画、涂一涂、贴一贴十种学法,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生动、有趣的物像,结合多媒体和各种教具,适时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走进快乐的数学世界。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篇五:培智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

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不足之处是本班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依赖心比较重。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第一 认数对数 7、8、9、10、0 的认识。第二 对图形的认识,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的认识。第三 是对10以内的加法的数得数为2、3、4、5的加法的计算。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学会对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得数为2、3、4、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2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学会1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且1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而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只是对数的初步认识,即对数7、8、9、10、0的认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认识了解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数7、8、9、10、0,初步理解这几个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以内的数,掌握10以内数的形象记法,掌握10以内

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也就是会计算10以内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来描述物体的相对形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正确认识什么是正方形,什么是长方形,知道其图形的特点。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只是简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7.会做得数是2、3、4、5的加法,根据具体的数据演示计算过程,用数字卡片做形象的图形解释,并且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同学回答。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9、其中最主要的是对个别的学生的督导、以及特别的教育和正确引导、掌握好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适应数字教学也就是数学学习,使其得到更大的成长与改变。

下载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智一年数学上册教案(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培智实用数学第一册《大小》教案[精选5篇]

    实用数学第一册《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A标 1、通过目测比较大小,知道什么大,什么小,感知大小的相对性。 2、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能够进行简......

    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培智一年级生活数学认识左右教案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教学过......

    培智数学元的教案5篇

    培智数学《元的认识》 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元的认识》。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上海卢湾区生活数学第六......

    培智班教案

    培智数学教案 -----上、下(位置) 2011特教培智班 学员:张倩 2012年6月28日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共有9人,其中A类中度智障5人,B类重度智障4人。 教学目标: A类学......

    培智教案洗手

    洗手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2.培养学生从小爱清洁,勤洗手。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用具: 脸盆、毛巾、水、肥皂或香皂。 教学过程......

    培智生活教案

    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活动目标: 1.认识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爱护自己、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表现,激发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愿望。 2.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

    培智一年级教案

    泥工《大苹果》 一、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苹果的特征,知道它的营养好。 2、进一步学习运用油泥挫球的技能并初次尝试选用辅助材料制作苹果的基本外形特征。 3、知......

    培智红绿灯教案

    红绿灯(执教者:谢燕)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正确通过红绿灯的方法,培养学生安全文明行走的意识。 2,轻、中度智障学生能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绿灯标识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