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

时间:2019-05-12 06:18: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

第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

--------刘 维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延伸。积极开展课余运动训练,对特长生进行培养,能培养一批开展课外活动的体育骨干力量,有效地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更能造就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在新课程标准下,体育特长生培养这个课题,给我们广大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要充分体现新课程“新”、“实”、“活”的特点,改变以往特长生培养中的一个“严”字,多从“巧”、“活”、“全”中做文章;用爱心、真心去培养特长生,用全面和科学去武装特长生,使特长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据我个人的经历和我校的实际,从如下方面谈谈体育特长生培养的认识。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1、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体育尖子生,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练体 育耽误学习的偏见看法。体育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与家长、班主任密切配合、协调,做好特长生的思想工作,掌握特长生的思想动态,让真正有兴趣、有发展空间,学习又好的特长生能安心训练、安心学习。科学合理安排,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

2、与其他科任教师密切联系,注意特长生的信息动态,激发他们 的学习兴趣。与文化尖子生通力协作,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不至于因比赛而拉下文化成绩。

二、选好人才,重视基础

1、选材要全面,要看身材、素质,要看家族遗传,更要注重思想 品德。对身材条件较好,身体素质基础较好,成绩可要求不很突出,主要看发展潜力,提升空间。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条件、身体素质,确定特长生的培 养目标,因为往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中最大的动力。

三、全面发展,科学训练

1、重视身体训练。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不 能拔苗助长;全面发展各种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活动及改善学生的体形等。

2、注重技术训练。技术训练要全面、实用、熟练,应注意形成学 生个人的特点,抓基本结束训练,在此基础上与高难技术逐步结合,不能急于求成。

3、战术、心理训练。应在切实抓好身体、技术训练的基础上,进 行必要的、适当的战术、心理训练,培养战术意识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训练和各种比赛。

四、全面关心爱护,注重品德教育 体育特长生是学校的特殊群体,往往给人的影响是:人高马大,身体强壮,违纪旷课,甚至打架都会发生在他们身上,广大教师要对此特别关注,不仅要注重特长生的运动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品德,要全面关心和爱护他们。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守纪的好学生,成为其他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1、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训练、比赛养成好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 道德素质。让他们真正懂得:文明守纪、公平公正、乐于助人、勇敢顽强。

2、通过平常的观察和了解,包括课内、课外的信息,教师要及时 掌握和发现特长生存在的不良倾向,耐心教育,切实整改,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3、要全面关心和爱护他们。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注重特长生技术 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同时也要关心他们,包括他们的衣食住行,思想动态;爱护他们,尤其是伤病时更要体贴入微。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心,让爱心成为他们学习、训练和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总之,体育特长生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去探索和总结,不断改进和提高,开拓创新出一条新课程标准下培养特长生行之有效的新模式。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特长生培养

盘锦市兴隆台区第五小学

刘 维

第二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与发展,人类知识呈几何级地增长,“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埃德加?富尔语).新课程标准不仅要求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而高一学生刚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信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探索,去发现,提高思维能力,这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思路.笔者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下面就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反思.

一、指导预习,培养习惯

指导预习是学生自学的第一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可以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掌握大意,理出疑难点,加强听课的针对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在学生预习前提出问题,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使预习更有目的性、更扎实.预习的要求不宜过高,难度不宜太大.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读

第 1 页 指导学生要细读、深思;对读不懂的地方和思不透之处,要提出疑点,找出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上课,力争听懂,以便取得较好的效果. 2.圈

即圈点勾画,预习时,应该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读边写.“划”就是划关键字眼、划重点.“批”就是把自己的体会、看法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写”就是把自己不懂的问题简单地整理出来. 3.疑

这是预习的深化.疑,就是要求在精读教材,思考揣摩教材有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去钻研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就学得深刻,便于讨论研究.这也是一种较高标准的预习要求.所以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发疑的习惯和兴趣. 4.思

预习后,自己关上课本想一想:下节课老师要讲什么?自己懂不懂?与这个新问题有联系的旧知识是什么?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这样检查,可以看出自己预习的效果怎样,以便进行调整、改进. 5.做

第 2 页 做每节课后的练习,检查预习的效果.课后的练习的难度不大,基本上与本节的例题相似,做对了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做错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二、设疑引读,启发思维

设疑引读是指导学生自学的第二环节.高一学生开始接受自学教学,看书时遇到许多困难.首先是缺乏阅读的习惯,不懂阅读的方法,读书时一带而过,不善于进行思考;其次,高中学生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课文的特点是语句精练简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有的学生读书时犹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再次,对于数学的专用名词术语,抽象的数学符号更是不明词意,死记硬背.虽然许多地方没有真正领会,但又提不出什么问题,这就说明学生还不会自学数学.

针对以上情况,在指导预习的基础上,为学生布置阅读提要,设计一些相关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看书时能抓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问题,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了解什么,弄清什么.

以高中《数学》(必修1)的“1.3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单调性(1)”一节为例:在学生阅读前,给出了以下阅读提要:

1、单调函数的图像特征是什么.

2、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刻画函数的点调性的概念;

3、有几种途径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步骤有哪些?让学生们带着这

第 3 页 些问题看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将书本反复看上好几遍,边读边思考,运用主动获取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概念、重要的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下面打上标记,从而使自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三、质疑导议,激励发散思维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部分理论,并能加以应用,还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提出“议点”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三环节.

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通过不同角度改变问题,激励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质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给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的充分时间.

四、释疑排难,指导集中思维

把学生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议论中去探索,求发现,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而教师的主导性就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后,再及时集中释疑排难,把学习引向深入.结合学生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横向思维.教师在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如果能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有效

第 4 页 地利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释疑讲解要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解决的和教师指导解决的问题适当加以拓展.

及时的释疑排难,把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集中”,这样的点拨可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化思考,进一步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

五、课堂练习巩固,检查自学效果

在自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真正做到了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更充裕.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安排检测题,通过做检测题,学生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的自学“反馈”,教师要注意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们注意纠正.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对教师来说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并及时评价学习情况,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改的本质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真正强调以学生为本,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体现“学生为主体”,能力为中心、活动为重点的原则

第 5 页 下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提高自学能力,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 6 页

第三篇:如何培养特长生

李家山中学特长生培养规划

(2008-2010)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本着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目标,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定三年的特长生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和完善各种艺术特长生的培养措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2)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使教师和学生真正确立成绩加特长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彻底改变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3)鼓励、关注、培养在艺术等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我校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特长学生;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选拔学生、确定培养目标与方法

由于我校在特长生的培养起步迟,经验不足,本学年的工作重心定位在加强各科教学工作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及特长生培养制度的可操作性上,这段时间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发展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的培养对象(可根据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调整),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并初步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出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出色人才,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有良好的道德和心理意志品质;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为高考多输送人才。此外,除了继续做好特长生的培养工作之外,对几年来的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做全面的总结,制定新的工作规划,以更好的进行特长生的培养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活动(文艺会演等班级组织的活动)--级部活动(级部集体活动)--校级活动(校级兴趣小组等)

⑴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篮球、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另外,通过举行学校艺术节,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育方面:在保证学生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篮球队常年坚持训练;

五:具体操作方法

特长生的培养工作千头万绪,要做到有条不紊而又卓有成效,的确不易。要达到培养特长生的目的,除了投入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外,还要注意讲究方法,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1、行动早、计划早

开学前借助学生档案,提前熟悉学生的情况,尤其是特长生的情况,做到人未到,情先知,开学之后,便要通过问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堂提问,测验,谈心,旁窥等手段去进行印证已知的考试成绩、操行评价是否属实,检测原特长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还圈出有培养潜力的准特长生。强计划性,做到事半功倍。每学年定下个大体的目标、明确大学期目标和半学期目标,并为之制订相应的月计划、学期计划。在完成目标时要充分注意其特点:由打好基础知识到提高运用能力、由平稳进步到加速提高。

2、营造宽松的环境

要着力为特长生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拓展其广阔的思维空间。其次,作为教师,总会遇到不听话的学生或者是与自己的个性相差很远的学生。这时,就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他们。要态度温和而有耐心,对待学生,要与之为善,宽容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个性。

3、和谐的生生关系

处理特长生之间的关系,要贯彻既竞争、又友好的原则。因此,要引导特长生友好地竞争。第一,承认存在竞争。第二,要把比的对象从班引到校,由校引到市,由市引到省、全国,这样。第三,要提高对竞争的认识,变竞争有害为竞争有利。

4、补人数、补不足

不断地把发现的准特长生补充到培养的行列,变几个特长生为一个特长群,造成“百花怒放满庭芳”的局面。另外,非智力因素方面,特长生往往在某些方面也会有些不足,补其在这方面的不足,有时间长,力度弱,收效慢的特点,为次, 一是充分利用身边和身外的榜样的力量,正面鼓舞特长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豪迈的斗志。二是积极发现特长生在不足之处的闪光点和进步点,及时地表扬鼓励,激发他们改正的决心和信心。三是注意教育的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特长生分别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此约束他们的言行,提高他们的修养,防范自满情绪,克服骄娇之气。四是适当地使用扬抑法、激将法.5、发扬优势、张扬个性

发扬优势、张扬个性。决定了特长生“尖”的程度,对于特长生的培养非常重要。要想使学习不断扬长,就要重视个性上的张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个性是扬长的动力之源。兴趣是可以改变的,而个性则是稳定的、持久的。一个人,必须拥有三感——责任感、成就感和危机感。一个有良好个性的特长生,会本着对自己、对亲人、对老师、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激发起“建功立业”的强烈成就感,持久地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理智地学习,在取得好成绩后又能形成强烈的危机感,不断地克服学习中遇到各种困难,取得新的进步。所以,个性是扬长的动力之源,特长生要大力地张扬个性。

六、学习指导、心理辅导

对特长生,要做好合理的“导”,尤其是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

1、学习指导。特长生,有时会失去追求的目标,骄傲自满,浪费时间。这时,要及时地引导特长生不断学习,学习实用本领,尤其是学习课外知识。为了提高对特长生学法指导的针对性,辅导教师要建立特长生档案,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应对特长生每科的月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及时表扬进步的同学,了解落后同学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

2、心理辅导 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整天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特长生,要承受比普通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虽然说适当的压力是一种动力,可压力一旦超过了心理承受的极限,就会成为阻力和破坏力。所以,既要适度地给特长生施加一定的压力,又要及时地帮助他们转移矛盾,释放压力,进行心理的辅导。

六:音乐特长生培养

1、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课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找到音乐的乐趣。让所有的学生能主动地、热情地接受音乐教育,以达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教学目标。而音乐特长生正是课堂教学中的活跃者,他们对音乐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极其渴望自己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利用特长生,引导其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利用特长生资源,能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感受、表现、创造音乐的主角。

2、充分了解学生特长,挖掘学生音乐潜能

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特长,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和走近学生。每学期初都在班里开展的小小表演会,让每一个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特长,这种表演会让每一个普通的学生的音乐潜力得到开发。教师要在课内积极的观察学生,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外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特长生教学资源的利用不仅是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还有一个课外的、长期的、细心的、持之有恒的积累和收集过程,教师要在课内外细心的观察、了解学生,及时的发现可利用的音乐特长生。组织各种音乐活动的竞赛,如班级合唱比赛、音乐知识竞赛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演欲望,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学生。应该把音乐特长生作为学校音乐教学资料的存贮资源。

3、组织音乐兴趣活动,提供足够展示空间

对发现的新苗子,音乐老师组织他们参加音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音乐老师认真分析各个音乐特长生的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通过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向他们教授声乐、器乐、舞蹈等基础知识。首先,教师应该从学生主体出发、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为学生尽可能的创造各种学习音乐的空间和渠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其次,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学生的课外展示是我们了解学生的特长途经之一,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自身的特长或潜在特长时,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充分的展示和提高。

4、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群体合作精神

音乐特长生通过努力,音乐素质得到了提高,为他们建立自信、获得成功奠定了基础,老师这时要做的,便是不断提供给学生一个个获得自信成功的机会。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活动的成功经历发展自信。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机会,抓住音乐特长生各自的特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课外音乐活动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社团和兴趣小组,让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既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在合唱合奏中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外的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通过比赛展示才能,发展自信,获得成功感。

七:体育特长生培养

1.选材:对中学体育特长生的选材,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我们培养的目标进行选材。(1)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2)要具有较突出的运动能力。(3)对身材条件的要求不能过高,因为是基层训练,根据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身材等条件稍差的学生,同样具有很好的前景。

2.抓好组建特长生队伍的各个关键环节。要把体育特长生队伍建设好,只靠几个体育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的工作:(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2)与体育特长生所在班班主任的工作,经常联系,取得班主任的支持。(3)做好体育特长生家长的工作,把我们培养的目标、方向明确告诉家长,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信任。(4)做好体育特长生自身的思想工作,让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3.培养体育特长生的重要的任务:

(1)体育特长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2)狠抓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

在中学阶段,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成绩和特长训练二者相比,我认为文化成绩比特长训练更为重要,训练教师要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文化学习习惯,使之明确文化成绩的重要性,只有有了好的文化成绩,特长才能得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特长生才有更好的出路和前途,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和学习,才能达到中学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目标,才能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3)体育特长生的培养要持之以恒。

不要因为片面追求体育特长成绩的提高,而影响或耽务了学生文化课的学习。平时训练只是利用每天大课间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训练,持之以恒。八:美术特长生培养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1.开展实践活动,解决实践问题。

2.多组织写生,让学生亲身到室外去接触、感受美。3.多组织参观多种美术展览,向优秀、先进学习。

第一阶段:讲授素描、速写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第二阶段:以写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组织构图、能力、配合色彩写生。第三阶段:创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争取创作一些简单作品。

附:《李家山中学特长生培养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把我校办成一所基础厚实,特色凸显,自主和谐发展的优质高级中学,积极探索新课改的思路和方法,加大对我校特长生培养的力度。经过充分调研,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培养宗旨

创建品牌学校,突出学科优势,培养特色人才

二、培养理念

尊重主体,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凸现个性,和谐发展

三、培养目标

1、瞄准全校各年级,发现选拔培养高素质的拔尖人才;

2、力争在各级各类各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力争在湟中县乃至全市的体育、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

4、争创一至二个特色教育和特长生教育的优势学科;

5、挖掘和培养一批业务精通、善于指导特长生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6、研究和探索科学高效的培养模式,积累和总结典型的培养经验。

四、培养范围和对象

1、初中:某一学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各学科整体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生。

2、高中:各门学科整体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高考输送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生。

五、培养机制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健全质量监控网络。

将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反聩、分析体系,即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四级体系。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方案和措施,并将各项培养工作细化到学校各个年级、班级、教研组、和科任教师,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对这项工作进行领导、宣传、管理和考核。

2、加大教育科研力度

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战略,采取“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树立典型,系统培养;经验启发,实践锻炼”的策略,培养一批科研骨干力量。教务处要加大对教研活动的管理力度,做好过程管理和调控,实现教研活动的系列化、制度化,确保教研活动扎实有效。教务处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抓好各子课题的人员组织及课题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善于研究、乐于奉献”,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

3、实施学生竞赛工程

全校要形成质量立校、竞赛扬名的共识。要扩大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办学影响,必须采取升学和竞赛两翼齐飞的策略。这项工作一是学科竞赛:本学期要做好数学、语文、物理、化学、英语竞赛辅导工作。并将辅导工作的组织、考核等管理工作逐步完善。二是特长竞赛: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竞赛辅导工作进一步制度化。

4、搞活活动性课程(兴趣性课程),保证拓展性课程

将活动分为、文艺类、体育类、综合类。除了课时规定的兴趣课和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外,学校还以运动队、文艺队、广播站、艺术节、体育节、升旗仪式等等为载体广泛展开。在活动中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拓展性课程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在学科课程基础上增加有深度的内容;二是让学生能及时地接触到前沿的思想、最新的知识,提高精神境界和观念水平;三是对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提高性辅导,发展学生的优长。

5、建立健全特长生选拔制度

选拔特长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将品学兼优的特长生选拔为培养对象。同时引入激励和淘汰机制,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6、重视学法指导

平时加强对特长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

7、建立特长生成长档案

为了及时了解特长生的学习情况,就要建立特长生成长档案,对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

8、学校为特长生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场所、经费和时间等。

六、培养模式

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将采取“六结合”方式,即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相结合,集中培养和单个辅导相结合,短期培训和长期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面向全体,分类推进,调动学校一切潜在资源,扶持特色项目、特长学生,使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培养数量

1、学科特长生

各级别的学科竞赛,针对实际情况由各教研组自己定出培养名额。

2、全能特长生

按照学籍总人数的3%进行选拔,选出若干名学生重点培养。

3、升学上线生

按照学籍总人数的5%进行重点培养,选出若干人进行重点培养。

4、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生,针对升学和各级别的比赛竞赛活动,适时定出。

八、特长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唐发鸿

副组长: 梁东先、麻启忠

组 员:马荣军 王忠义 杨生福 李友年

学校品牌与特色创建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不可存急功近利之念。在大力提倡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务实高效,与时俱进,真抓实干,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

新课程标准下谈拓展(网友来稿)吴川市兰石中学

林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到“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一点。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上若能把握好拓展这一环节,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很有针对性和突破性的。所谓拓展,顾名思义,“拓”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展”就是展开,发展,拓展就是开辟新的领域,发展新的自我之意,同时拓展还体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拓展式教学既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又能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读写创新能力。具体一点说,就是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又会作文,作出思想积极新颖,构思富有创意,语言别具个性的文章。那么如何进行拓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实践。一、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来拓展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相当一部分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不论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身边的自然生活都有所涉及。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来关注我们人类生活、自然和环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视野、思维的拓展。

如《夏天也是好天气》这一课,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再让学生来结合自己本人的生活体验,用“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的句式来发言。那么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夏天也是好天气,好在可以吃西瓜、可以买冰棍吃、可以去游泳、可以享受空调”等等的好处来。这样学生对夏天的认识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又如《我的老师》一课,在学生理解了发生在“我”和老师之间的七件事后请学生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师生关系也来谈一谈自身和老师之间的感人事例。这样就从课文中的师生情走出来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情,从而实现了拓展。再如《看云识天气》这一课例,执教者就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进行拓展:“同学们,我们除了通过看云来认识天气之外,在自然界中,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认识天气呢?”那么学生就会从自然界中积极去寻求答案,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

二、通过续写课文来拓展

续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续写,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富于联想和想像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如《皇帝的新装》这一课,在教学时可设计让学生续写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追查说真话的人的情形;

《羚羊木雕》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用一段话来说说“我”从万芳家里拿回了羚羊木雕后,回到家中父母对“我”的态度。

通过这样拓展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对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通过改写课文来拓展

对课文的改写本人认为比续写更能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它能够更加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人物来重新安排情节,设计不同的高潮和结局,从而达到拓展的目的。

《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改写:假如菲利普夫妇一家在船上遇见的不是穷困潦倒的于勒,而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真正发了财的于勒叔叔,那结局又该是怎么样呢?

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面对这样的改写,学生的思维应是异常活跃的,笔下所涌现的也就是一个个不同的,令人深思或发笑的结局了。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写的是欧洲当时的大文豪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等在福楼拜家聚会作客的情形,是法国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所写的,但却没有写到莫泊桑本人。因此在教学时可以作这样的尝试,让学生模仿课文从外貌、语言、行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用一段话来刻画莫泊桑在福楼拜家作客的情形。这样的改写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却能大大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通过组织辩论来拓展

在课堂上组织辩论,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激活课堂的气氛以及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羚羊木雕》一课的教学中就可针对羚羊木雕既然已经送给了别人,该不该再去取回这个问题进行辩论。辩论分甲乙两方,甲代表爸爸的意见,乙代表“我”的意见,分别来陈述自己的理由。再如《陈太丘与友期》这一课也可以就陈元方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这一点来进行辩论。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五、通过更换课题来拓展

课文的题目往往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是中心、主旨的体现。在教学时就可以考虑利用课文的标题来作“文章”,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设计其他标题来代替课文的标题呢?

有位教师在进行《变色龙》一课的公开课教学时,就向学生提问:“用‘变色龙’为题,好在哪里?”

学生很快答出,教师再问:“如果改用人名来作题目,并且在人名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那么该定一个什么样的题目才合适呢?”学生纷纷回答:“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通过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小说主旨的理解,很明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合字词教学来拓展

拓展不仅体现在上面的步骤中,就是在字词教学中也可以运用。

传统教学中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掌握字词的音义的基础上,学生学得枯燥,也提不起兴趣。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局面,在字词教学上努力进行一些尝试。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文时,老师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生字词,并且提出要求:在弄懂音义的基础上,写一段话,这一段话要用上所有的生字词,到上课时念给同学们听。这样的字词教学,属于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推广。

2005-1-12 作者邮箱:

JWLZlinhui8888@sin.com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

老厂镇

摘要:《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还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阿纳什莫维利指出:“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然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他还是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因此,如果教师不转型,任何改革都是无济于事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教师自我完善转型激情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较以前教学大纲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带来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一、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教师,又是第一批新课改的实验者,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

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这个课程改革的过度阶段我们又如何把握好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分寸呢?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力求从教育观念、目的、目标、内容、实施策略、手段和评价方面进行重大改革,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就首先要更新理念,形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下面我谈谈个人在新课改学习和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着想。不能让学生读死书,死读书,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分低能的所谓高才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满足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宏伟目标。

(二)尊重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平等意识,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的位子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了信心,对知识有了兴趣,在学习中才能产生积极的感情,学习才能有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尤其要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策略的探究性,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错误让学生改。凡是学生能看得懂的,让学生自己去看;凡是学生能讲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讲;凡是学生能想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想;凡是学生能写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写;凡是学生能做得出的,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但是

也不是可以不要老师了,在适时的时候,老师要做方向性的调整和指导。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教学气氛,使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议论、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这正是教育学家第斯多得说的“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讲的是这个道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应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灵活运用,而不是死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能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二、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转型

(一)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仅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局面随处可见。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

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上应该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一方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当然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三)教学思维的转变:机械模仿-创造性思维。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人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语文教学无非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这几种能力的提高,无一不是靠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活动。老师要推学生一把,让他们下水自己游,告诉要领,还要随时把握水中情况,以便指导;而学生之间互相纠正与彼此丰富,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激情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承认个体差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步入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之路,发展个性,是正所谓“因人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个性化的课程犹如春风,学生则似百草。个性化课程的实施,正如同春风唤醒百草一般,让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我们的教师上课不再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而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新课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而是指导学生直接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因而,在新课程的目标下,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一个配角,一个导演而已。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聪明的教师[M].华东师大.2007-10-01.P20-60

[2]张娟妙.教师教学的十大误区[M].吉林大学.2007-10-01.P18-50

[3]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M].华东师大.2008-04-01.P56-80

下载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特长生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朗读初探

    朗读是集眼、耳、口、心于一体的复杂的心智活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普遍、最为重要的训练,良好的朗读行为作为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不仅仅是一种阅读形式,还是一种能使学生在阅......

    新课程标准下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正在进行一次语文教学的革命——要让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而语文教学离不开作业,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

    特长生培养总结

    特长生培养总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点金术"比"金子"更为可贵。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学会了怎样学习,每个人就能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高效地学习,无师自通,应付自如。那......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长期以来我校就坚持“全面+特长”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这一学年特长生培养工作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特长生的培养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农安一中 王金有 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长期以来我校就坚持“个性化发......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篇一: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范文本学期已结束,回顾本学期特长生培养工作,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在学校学科竞赛中,多人获得名次,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特长生培养工作做得好。现将本期......

    特长生培养工作总结

    特长生培养工作小结 一、目标: 为了更好的做好特长生培养工作,现将特长生培养工作情况作以小结:为了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

    美术特长生培养

    美术特长生培养 1、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正面引导对孩子的体验性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对美术的感悟是从与教师的沟通开始的。教师是学生体验性学习活动的助手,是孩子美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