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化学校教育教学分析
“十二五”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及建议
回顾“十二五”期间,德才高中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从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德育工作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伴随学校的发展,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自身与目标的差距。现主要从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思路及建议方面进行总结。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是我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的一个阶段。2011年,在学校原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我校给每个教室配备了实物展示台,展示台的引进对我校的教学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2年,为了改善学生的食宿环境,学校兴建8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和宿舍楼。伴随办学质量的提高,学苗逐年增加,2013年,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的高一独立教学楼顺利落成。2014年,我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6月国际标准足球场地和标准的400米塑胶运动场竣工,7月高二高三教学楼楼体外接,扩大了100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空间,8月硬化学校篮球场地地面、建设楼间长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9月可容纳700余人的多媒体报告厅装修完毕,2014年,我校还对学校的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施齐全,现已全面投入使用。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始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 “十二五”期间,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评优和教师活动。与此同时,我校校内自主教师培训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以在培训中竞争,在竞争中评比,在评比中求进步的思想,分层次、分阶段开展了新教师岗前培训,假期一线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培训,与此同时,教师寒暑假读书活动,班主任素质大赛,“毛竹杯”教师基本功大赛、评优课,抽签课,公开课等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
我校开展“走出去 请进来”活动。先后投资300多万元组
织骨干教师到国内名校杜郎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上海建平中学、衡水中学等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邀请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杜金山、刘金玉、郑重等人到我校做报告,从而满足了教师寻求发展的强烈愿望。
(三)特色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深化,学生成绩显著提升 2011年10月,我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40+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学生成绩稳步迅速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2014年12月,我校高三年级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薄弱学科进行专项学习,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成绩逐步提升。
同时,在结合青年教师居多的问题后,开展具了有实效性的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一课时、一研讨、一过关、一总结。
德才高中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了学习,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低进高出,高考成绩逐年提升,尤其是2013年高考,我校何家兴同学(中考成绩752分)以66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创造了抚顺民办教育的奇迹。
(四)德育特色活动层出不穷,效果显著
“十二五”期间,我校一直坚持“既成人,又成才”的办学理念,提倡严重有爱的管理模式,先后开展了“读清晨励语”“唱班歌”“团队跑”等学校特色德育活动。“读清晨励语”和“唱班歌”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语言进行自我暗示,进而改变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并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团队跑”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专注精神。在德才高中的三年,学生不仅收获了学习成绩,更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越走越顺利!
学校每学期都会召开两次大型班会家长会,每次都邀请全部家长参加。活动主要是以感恩和励志为主题。班会中常常会让家长和学生感动落泪,有家长参与的班会增强了学生与家长的情感体验,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我校是抚顺首例以班主任名字命名班级名称的学校,学生的表彰和批评都与班主任的名字相关联,加深了学生对班级和班主任的情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而且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校的好人好事明显增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然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在硬件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我们深知未来依然任重道远。
(一)办学资金短缺。我校的校园环境与省内一流名校还有很大差距,然而作为一所民办学校,一切支出均来自于学费收入和举办者的投资。想要进一步提升校园环境,资金方面,我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我校的青年教师居多,他们工作有热情有干劲,肯吃苦肯付出,然而在教学经验的积累方面,尚有不足。
(三)优质学苗竞争压力大。一些高分学生家长抱有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在优质学苗的录取方面,我们仍然深感不易。
三、解决思路及建议
希望上级领导部门能从财政方面对民办学校给予扶持。同时,希望上级师训部门教研员能对我校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我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同时我校也将继续贯彻落实教师自主培训活动,争取在五年之内,培养出学科带头人。
四、发展规划——追求卓越
(一)在校园硬件建设方面;未来五年,我校将投入300万元美化校园环境,增大绿化面积,增强校园文化气息。投资30万装修我校一个可以接待200人的小会议室。
(二)在软件设施建设方面:
2015年学校将投资10万元建立图书馆,购进提供教师和学生阅读的书籍,丰富师生文化内涵。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完善教师培训学习制度、开设多种学习渠道来提高教师素质,打造出一个学习型教师团队。
(三)在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方面:
学校会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继续深化“40+10”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校常规特色德育,不断开展特色常规德育活动。
教育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未来,希望我校可以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也许今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我们坚信朝着理想的方向竭尽全力,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绩,因为“成功来自坚持,执著创造奇迹。”六年之内,我们有信心建成抚顺市书香浓郁的花园式名校!
抚顺德才高级中学
2015年3月12日
第二篇: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分析材料
神头中心校教育教学现状剖析材料
神头乡中心学校座落于309国道边,是一间办学历史悠久的公办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亩,面积虽小,但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8人,在职教师58人,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34人,小学高级教师31人,一级教师27人,县级骨干教师7人。
一、学校制度建设。
近年来,学校加快了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除了加强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外,更加强落实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校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和学校所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制定以人为本的办学目标,以“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办学理念,建立和谐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把学校管理落实到精细的常规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建立制度覆盖全面,上至学校领导工作,下至学生日常行为,且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学校校务公开,领导办事公正透明,高级职称评聘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两项方案的制定都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后才执行,深得教师支持,同时也激励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教学教研活动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绝对资源。为了学校的发展,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养,狠抓教师培训。2008年我校被评为“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我们积极利用自己的有利资源开展形式多样而富有成效的教学教研活动。除了邀请专家到校引领、选派年青教师参加基地培训外,主要强抓校本培训。在校内,我们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研讨课、中青年教师调教评比、新课程培训、新课标培训、教师故事演讲、语文课文朗颂比赛、美文朗颂比赛、课件制作评比、师徒结对学习、优质课堂教学录像观摩、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引、培、帮、带、比等措施,不少青年教师也得以迅速成长。张奇春、李爱娥、莫世东、邓燕燕、钟红姑、吴丹珍等不少年青教师都迅速成为学校的教学主力。县级骨干教师在全镇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教研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罗聪校长两次被评为澄迈县十佳校长,学校两次被评为澄迈县十佳学校。自从学校网络建设以来,我校也连年被评为县先进单位。
三、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狠抓课堂教学管理,根据新课程和新课标的要求,努力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要做到:常规管理要扎实,课堂教学要创新,既要保质量,又要敢创新,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在近年全县教学质量抽查中,我校被查班级均取得好成绩,在小学毕业测试中,我校毕业生的综合成绩均居全县前五名。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中所获奖项也不断刷新。
四、学校德育教育
1、师德方面。教师的工作灵魂是教书育人,促进人的发展。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坚持以德育为首。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有一支德行高尚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学习郭力华、谭千秋等老师的先进事迹,还特别邀请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和省培训院的专家到校做师德专题报告。通过报告培训,学习交流,增进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热情,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学生德育教育方面。我们组织教师深入分析和诊断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因素,寻求有效的德育方案。近年来,我校深入开展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课题研究,并以学习《弟子规》为载体,通过校园文化宣传,开展“学弟子规、用弟子规”活动,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言语行为都讲文明,学风校风大有好转,好人好事事例不少。近期,我们积极响应海南文明大行动的号召,隆重启动的“小手拉大手,文明我先行”仪式,引导学生做文明的小学生,做文明的海南人,学生精神面貌更加喜人。
从外显角度考察,我校在全县乡镇中心学校中,办学水平和成绩确实是令人骄傲的。但是,从实质上去分析,要落实有效教学,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不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要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就要重视和落实有效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由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仍然还是以分数为标准,真正的课堂教学还是以“考试分数”为切入点和归宿点。如果我们真正敢于面对现实,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习惯做出合理的、有激励性评价,重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对学生的养成习惯形成积极影响进行评价,那么,课堂教学改革才有可能更有实效,更能成功。
二、校本教研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依赖于教育科研,这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现在,我校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和辛苦型的,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师在我校还很少,而学校教研人员又很少深入教学第一线,总是喜欢在高位置上提工作要求,不利于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抓教研做活动只不过不应付上级“装点门面”,教师写论文还是以“网络文”改头换面为主要手段。套用的教研理论也无法指导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校本研训只是忙于应付,效果不佳。提高业务的内需没有激发出来。天天谈论新课程改革,却仍然是穿新鞋走旧路。
三、教师目前是如何编写教案的。编写教案是教师最日常最重要的的工作了,教师只有理解和把握准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教学目标,选择好教法,拟定好教学过程,才能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明白的。关于教学常规管理,教案是学校必检项目。近几年在检查中,教师基本上都按时按量完成。但我们难以检查到的是,教师是真的备了课才去上课的吗?其实,不少教师写教案只不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照搬照抄完成任务而已。特别有些教师是课后补抄,跟学校玩起了抓猫猫,所以,备课也形同虚设,何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我想,这种情况在一些不足以教学质量感到有较大压力而真切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师是难以端正这种教学态度的。学校难查,又难面对教师明言。如何能让教师进入真正的“有效备课”,使课堂教学有效,应当做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我认为,提倡集体备课,或许能有所改变这种态度。因为集体备课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不会造假,另外,青年老师有其新的思路、想法,老年教师有其宝贵的教学经验。老师们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大家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学校的教学活动才更有生机。
四、学校教学设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校每间教室都设有一台电视机,影碟机,但是长期以来很少有老师使用并缺乏管理,现在已经坏损了差不多,只是成了空摆设,并影响了教室布置。学校有一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可供教师上课使用,但除了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使用外,平时也很少有教师光额。学校也有实验室、教学仪器室,但由于设置位置不便利,更是常年无人问津。图书阅览室也购置了大量书籍,但由于管理不到位,不开放,学生也只能望“书”兴叹了。所有这些问题,虽然是学校管理上的问题,更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意识上的问题,一本课本一枝粉笔,看来还是教师们的首选,简单轻松又便利,学校如果再没有出台什么有效的激励机制或落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局面定会继续,学校即使增添再多再好的设备也是徒然。其实,恰当利用教学设备,能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简化环节简约教学
李 勤 摘 要:思想政治课需要简约教学,简化教学环节是一个重要途径。结合2014年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中的部分课案,梳理抓准“课眼”、理清“主线”、用足“主情境”、设好“主问题”等四个简化教学环节的具体操作策略,努力推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简约而丰、低耗高效”。关键词:简约教学 课眼 主线 主情境 主问题 李勤,男,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从教学策略角度看,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简约教学,涉及到目标、内容、环节、情境、语言、评价、练习作业等方方面面教学要素的简约化处理。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教学环节的简约,谈一些看法。教学的真正效益是什么?是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过程决定结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全部目的和最终的落脚点也应该是为了更有效、更方便、更实在地支持、促进和实现学生进步或发展。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删繁就简,突出主干,彰显主体,对教学环节进行整合、提炼、优化,为学生创设一条自然有序、简捷有效的学习路径,并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对预设路径做出及时的调整,是教师设计和推进教学环节时应有的教育情怀。这次优质课展评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简化教学环节的一些具体操作策略,给我们很好的教学启示,值得借鉴。
一、抓准“课眼” 鲁迅先生说,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一堂课犹如一个人,也应当有它闪亮的眼睛——“课眼”。“课眼”是教学目标的聚焦点,是能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统摄于一体的结构点,也是师生互动共学、生成共享的切人点。找准了“课眼”,教师就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审视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始终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关节点、易错点等展开,从而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聚焦,使教师的讲授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效率更高、效果更实,整个课堂也就变得简约而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也就从教学的一开始得到了保证。当然,设计一个好的“课眼”决非易事。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认为,“课眼”可以是学生的学习疑点,可以是教材的盲点,可以是知识的连接点,也可以是学科思想的聚焦点。一个课题,可能有多个“课眼”,但最恰当的应只有一个。这就需要教师发扬贾岛的“推敲”精神、王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磨砺精神、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在众多可能的题眼中分析比较、去粗取精,筛选出最适合的题眼。这次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中,不少教师的课就为我们“抓准课眼”提供了很好的范例。盐城中学万敏老师执教“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一框题时,就以“影响消费的因素”这个框题的题目为“课眼”,借助于购买手机这个具体生活情境,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整个教学环节简洁聚拢,大气自然。苏州陆慕高级中学杨利俊老师在执教“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题时,跳出教材,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课眼”,不仅连接了本框题的前后知识,更是渗透了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思想,整个教学环节设计看似偏离了传统课的教学目标,实际是在更高层次上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有价值的引领。
二、理清“主线” 教学主线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采用的、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把各个教学环节有机串联、并统领教学活动全过程的一条明晰的教与学共生的线索。教学主线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是知识结构网络中的主脉,’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抓手。教学主线是否清晰、清晰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达成得怎样。有主线的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一节成功的课,必定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围绕主线展开,并通过它加以有序链接,进行发散与拓展,最终汇成一个定向的活动整体,帮助学生形成有序的认知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活动顺利发生、持续生效的积极的学习过程。教学主线的设计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处理,而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在设计教学主线时,教师要预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作深入的分析。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从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去粗取精、提炼概括、有机整合,找准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最适切的连接点,使课堂教学有序、严谨、合乎逻辑地展开、递进和提升。学生缘“线”而学、顺“线”而探、依“线”而联,到达认知内化、能力提升、情感共鸣的理想彼岸,成为学习的主人。实践中,一个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观点、一项政策、甚至一个词汇,都可以成为教学主线创设的来源,关键是恰到好处。这次比赛中,南通市一中成洁老师讲授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中,无论是呈现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板本,还是学生的讨论、思考和展示,都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主线的贯穿下,在开放动态的系统中得到有机整合,并有序、恰当、妥帖地安排在应有的位置和环节上。整节课从学出发、以学为本、向学回归,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给人简约、厚重、大气之感。锡山高级中学王晓健老师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一课的教学中,把果农、技术员、村长、厂长如何分配水果的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并形成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破解水果分配之困。整课教学就围绕这条主线分层布点,逐点融通,层层推进,穿插对教材内容的阅读、讲解与合作探究,最大化地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活动及其实质性学习时间。学生围绕主线,经历感知、体验、实践和探究过程,形成了有序的认知方式,构建起了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真正落实。整节课环节简约,节奏明快,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
三、用足“主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主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情境——建构”的过程。一个具体情境的操作实施,一般应包括“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三个有机统一的教学环节。情境化环节即教师创设、展示情境的环节。此环节中,情境的长度、维度、信度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等,直接影响后两个环节的展开。教师要精选与教学目标高度关联的、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做好铺垫和准备。去情境化环节即实现对于具体情境的“超越”,这是情境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经历看、读、思、议、做等一系列自主性学习后,将学科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抽取、提炼出来,自觉建构起隐藏在情境背后的学科知识与思想方法,形成相应的学科能力,产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再情境化环节是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环节,教师可精选一两道与情境相似或相关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用。从课堂观察看,目前情境教学已经被教师们普遍采用,对“导学”和“助学”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的教师没有理解情境教学的真正内涵和运用目的,教学中一个接一个的情境轮番登场、频繁变换,出现了情境堆砌现象。假如每一个情境都完整经历“情境化——去情境化——再情境化”三个环节,这必然造成整个教学环节的繁冗。如果只是“情境化”而不经历“去情境化——再情境化”的环节,这样的情境教学带给学生只能是感性的冲击,非但引发不了学生深层次的体验和思考,提升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反倒可能挤占甚至剥夺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导致“扰学”、引发“厌学”。从这个意义看,追求教学情境的简约,既是对科学的服从,也是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是智慧教学的必然选择。这次优质课展示研讨活动中,不少选手采用的“主情境”教学法,整节课主要围绕一个教学情境展开,既使得情境教学的优势得以较好地发挥,又使得教学环节因此而简化,给人清新明快之感。比如,江苏省大港中学的李勇斌老师讲授“消费及其类型”这一框题时,结合自己的生活,创设了“一个上门女婿的苦乐人生”这样一个主情境,以此展开,把整堂课的教学分成了“我的愁”、“我的乐”、“我的烦”、“我的盼”四大板块,整个教学环节呈板块状并列又步步深入。学生只需一次入境,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归纳提炼出消费的类型、’衡量指标以及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收入等学科知识,并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堂课环节简明流畅,节奏清晰明快,教学的动感和韵律自然显现。又如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的朱银老师选用阿里巴巴集团上市的案例作为主情境讲“投资理财的选择”,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秦晶晶老师以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为载体讲“面对经济全球化”,宿迁中学钱玲老师以“蜜蜂世界探秘”为主情境讲“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几节课都紧扣主情境,不蔓不枝,既展现了对教学素材的雕琢之美,也彰显出教学环节的简约之美。
四、设好“主问题”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认为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学生如果不面对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就难以深入思考,就形成不了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习也就停留在表层和形式上。因此,无论在什么形式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都应是必须的和必备的教学环节。“没有长期思考型训练的人,是不会深刻思考问题的„„无论怎样训练即时性思考,也不会掌握智慧深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这是一位优秀教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设置问题有目的地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寻求问题解决的内驱力,使其产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努力生成新的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不断发现新问题和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问学生,每个教师都会。但“随意问”“满堂问”绝不能真正达成教学目的,也让本该环环相生、前后相扣的课堂教学环节变成了无休止的“我问你答”环节,看似师生互动、亢奋热烈,实则“问题成堆”,毫无美感可言。“问什么、怎么问”绝不仅仅是一项教学技术,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这次展示研讨活动中,一些教师通过“主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情境材料中提炼观点,运用学科基本观点解读材料,说明现实问题、澄清认识,不仅彰显出思维的张力,也让整节课的教学环节丝丝入扣,浑然天成,尽显大气、简约之美。所谓“主问题”设计,就是用精、少、深、活的问题激活课堂,有效地简化教学头绪,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以杨利俊老师执教的“新时代的劳动者”一课为例,杨老师以2013年南京亚青会上,“亚青搬水帝”、大学生志愿者李铁峰的事例为主情境,设计了(1)结合李铁峰的事例,探究我们为什么要积极就业?(2)面对妈妈的反对、求职的失败,李铁峰是否应该坚持他的销售梦想?请选择其中一方观点,展开辩论。(3)假设李铁峰迫于就业压力,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有违《劳动合同法》的劳动合同。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依据这份劳动合同中的相关内容,侵害了他的权益。李铁峰应该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角度不同,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承担起不同的教学任务,支撑起一个教学板块。教学中,杨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给学生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围绕这三个主问题展开探究,并通过点拨、校补、提升等,激发学生不断追问,形成了主问题基础上的一系列的“子问题”。如此一来,整节课环节并不多,但既在横向上有效延展,对学生进行了生活智慧和形势政策教育,体现出广阔、开放和丰富;又在纵向上实现了突破,对学生进行了价值引领和社会规范教育,体现出深刻、厚实和高效。“教”的本质是服从、服务。为“学”着想、为“学”设计、为“学”铺路,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基本要求;回归本真,以少胜多,简约而丰,追求有效基础上的高效,是教学环节设计的理想追求。在转变观念中研究教育,在更新思路中思考教学,在大胆实践中破解难题。简约,我们正走在追寻的路上。(本文系江苏省教
第四篇:汉字简化与教学
汉字简化与教学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甲骨文到现行汉字,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回顾整个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汉字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简化。从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上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提倡使用简体字,到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的推行,汉字的简化也可谓是走过了很长的历程。
从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来看,汉字简化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北京大学的苏培成教授认为,汉字简化的方向是正确的,是不能改变的,他极力主张推行汉字简化。他在《重新审视简化字》一文中明确指出,“在今天,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放弃简化字、恢复繁体字的提议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是做不到的。”(1)的确,从教学方面,简化字与繁体字相比而言,显而易见,给人们的学习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其各方面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
(一)简化字在书写方面的便利
根据新加波学者谢世涯的统计,《汉字简化方案》共列繁体字544个,平均每字16.8画;简化后成515个简化字,平均每字8.16画。这一笔画统计数字表明:每一个简化字的笔画只占原来繁体字笔画的50.7%,差不多减少了一半的笔画。(2)由此可以推断出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简化字,那么无疑会节省很多书写的时间,提高了上课效率,而对于学生来讲无论是在考试还是日常的书写过程中,简化字笔画的精简大大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并且在书籍的印刷过程中,简化字笔画的简省也可以说是一种经济省力的原则的体现。此外,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课堂中更能体现这一点,尤其对于欧美学生来讲,其母语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26个罗马字母,汉字的方块字对于他们来讲本身就已较难书写,如果再使用结构更为复杂的繁体字,无疑是“雪上加霜”,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简化后的汉字既保留了汉字方块和表意文字的特点,又在字形结构上精简了很多,把汉字字数精简了一些,这无疑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二)简化字在阅读方面的便利
简化字较繁体字而言,笔画数目减少,通用汉字字数减少,字形结构更加合理简单,因此更易辨识,提高了阅读的清晰度与准确度。比如“進”被简化为“进”, “廠”被简化为“厂”字等等,特别在学生们学习过程中,不仅方便了书写,也方便了学生们在书本、试卷、报纸、电脑上的阅读以及给教师的批改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三)简化字在教育普及和汉字教学方面的优势
现如今,繁琐的文字结构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障碍了,而简化字的易识易写使人们更加容易学习,在普及国内以及对外汉字教学反面都有很大的优势。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文盲率依旧很高,而简体字的易识易写不仅对中小学生来讲是一种减压,对于曾经是文盲的老年人来讲,也更方便他们的学习与阅读。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动力,降低我国的文盲率,使更多的人能够识字认字。
在海外,使用简化汉字代替繁体汉字也已成为一种趋势。美国莫纳谷中文学校主席鲍尔温·王说:“几年前,我们就做出决定要教孩子们简体字。”(3)的确,简体字的易识易写为对外汉语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外国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使用简体字来讲比起繁体字容易许多,节省了其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兴趣及动力也会大大提高,因而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有兴趣来学习中文,而不会因为其过于复杂的字形结构而望而却步。这也普及了汉语在国外的教学,大大增进了中华文明在海外的传播。
因而不管是我们本国的母语教学还是对外的汉语教学,汉字简化字的推广使用都让初学者能尽快地掌握常用汉字的读写,能够尽早地阅读文字作品,对了解中国文化也是一个大大的增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简化汉字也是有其教学上的弊端的。现今,特别是在大陆地区,在汉字教学过程中对于繁体字的忽视,造成我们绝大部分人不会书写甚至是不识繁体字,这就使得我们在阅读原版古籍著作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只能阅读后人所简化修订过的。汉字作为汉民族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文化的载体,其简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汉民族文化的积淀受到破坏,影响了汉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且简化字违反了六书造字原则,但又不是另行建立一套完整的造字系统,因而大大削弱了汉字的科学性与逻辑性。许多汉字失去表义的结构,使人们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失去以表义结构推测字义的学习途径。
此外,简化后产生较多的一字多义,以及很多类似字形和缺乏音义结构等,都会造成阅读上辨识的困难。众所周知,现在我国的港澳和台湾依旧采用繁体字,而大陆地区则使用简化字。这不利于中国大陆与台湾、港澳等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日本等外国使用的汉字也进一步脱节,做成人为的“书不同文”。
简化字的易写易认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繁体字较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都是毋庸置疑的。因而,汉字是否应当简化,简化字还是繁体字更有利于教学,都是需要通过时代的验证的。顺应时代需求的必然会被广而用之,而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的则会被淘汰埋没。
(1)苏培成《重新审视简化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月,第40卷第1期(2)谢世涯《新中日简体字研究》,语文出版社,1989年(3)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重新审视简化字》 苏培成 《新中日简体字研究》 谢世涯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8期 《汉字简化与汉字教学研究》 王露莹
第五篇: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分析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分析;思考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应采什么对策?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经费严重不足。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教学条件的改善,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致使有很多农村小学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除了教室,各种功能室缺少或不足。有功能室的,设备也已经陈旧不堪而无力更新。校园面积普遍偏小,没有像样的动动场、60米直跑道。现在农村小学的收入只有上级下拨的生均公用经费,而大部分农村完小学生人数少,基本在百人以内,学校所得经费非常有限,远远不适应办学需要,更何况学校通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安全设施的投入等需要大量配套资金,学校往往捉襟见肘。因为农村小学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教师急需的设备、图书等奇缺。无法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无法派老师外出听课、进修、学习。
2、教师队伍素质欠佳。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青黄不接,年龄结构严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据调查,超过40岁的老教师达一半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多达三分之二以上。自2000年开始,除了个别学科有补充老师外,大部分农村小学极少分配新的年轻教师,就我镇小学而言,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达47周岁,导致工作无激情,知识老化现象严重。教师队伍出现的严重的“断层”现象,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二是专业教师不足。农村小学,像音乐、美术、劳动、自然、信息技术教学都是兼职的,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除中心小学外几乎没有,因此,小学英语根本无法开展教学。
三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小学教师因长期生活、学习、工作在乡村,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外出学习的机会,教学中缺乏热情和竞争意识,无法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信息闭塞,几乎无科研能力可言。教师素质偏低是农村小学教育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四是教师职务评聘分开问题多,现在小学教师中,几乎全是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而小学高级教师岗位职数僧多粥少,未聘教师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学骨干,大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觉得自己无奔头,工作起来消极应付。
五是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农村小学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学校的教师编制紧,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同时,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现象严重。流动子女家长忙于生计,无暇关注孩子成长发展。这种现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责任心,但农村小学教师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普遍偏低,更有部分教师职业素质本身就低,教学积极性不高,对学生责任心不强,造成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大。
3、教育功能不断减弱。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娇宠过分放任自流,或严厉有余,使这类学生的品德个性和文化求知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家庭教育的失策,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添了障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农村现在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导致孩子缺少父爱和母爱,家庭作业不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游戏。农村家长很多不注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把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思考
1、端正农村办学思想。要使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是关键。地方行政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和家长学生,都要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而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下基础,才是小学教育的重心。具体措施:一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切实灌输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而是创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融合沟通,以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教师进修培训,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加强教师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定期派出教师外出学习,做到培训学习与教学两不误。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制度,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五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比如,有的县就给提升学历的教师给予奖励,这的确让老师们感到欣慰,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必定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此外,要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农村小学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3、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构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重点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改变当前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公共投资中比例过低、作用过微的状况。国家应制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财政标准的县乡,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自上而下地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或专项补助制度给予财政支持。此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可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二是调整农村山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