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

时间:2019-05-12 06:5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

第一篇: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

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 与城市及建筑设计(地块一)学生姓名:闫昱 指导教师:赵建波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3002206030 【摘要】:北京大山子艺术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4号院,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其中798工厂为东德援建项目,是国内少见的包豪斯风格的工业建筑。改造项目选址在798地区北区,用地规模为19.5ha,涵盖6个地块。由于历史的遗存问题以及798现有矛盾的复杂性,城市更新方案计划在798的非私有领域植入“公园”这种柔性介质,使现有矛盾得以缓冲和调和,从而在公共空间形成公众与艺术积极互动的机制。在公园系统中拟建的地下博物馆项目,一方面作为公园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通过拼贴手法营造使参观者体验工业遗产历史记忆的良好场所。

【关键词】:工业遗产;艺术;公园;柔性介质;互动;记忆;拼贴

【ABSTRACT】:Dashanzi art district, in Beijing's Chaoyang District 2-4 Jiuxianqiao Road, was built in the 20th century 50-60 years, in which Factories 798, built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former East Germany, is the rare Bauhaus-style industrial buildings.The project site is located at 798 North region, which occupies 19.5 ha, covering six blocks.Because of historical relics, as well as 798 existing complex contradictions, Urban renewal programs implanted an “Open Park”, a kind of flexible medium, into the non-private of 798 areas, as a buffer and conciliation to the existing contradictory.As a result, a positive interaction mechanism will form between public and art.The proposed Underground Museum projects in Park System, as a part of the “Open Park”, will enable visitors, by creating a collage approach, to enjoyably experience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of historical memory.【KEY WORDS】:industry heritage;art;park;flexible medium;interaction;memory;collage 总述

1.1 项目背景

现在的北京798厂大山子艺术区,是原718联合厂,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4号院,西起酒仙桥路,东至将台乡,北起酒仙桥北路,南至将台路,始建于20世纪50-60年代,其中798工厂为当时的东德援建项目,是国内少见的包豪斯风格的工业建筑。二十世纪90年代后,在城市地区功能不断转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进入798地区,租用原有工业厂房设立工作室、画廊,逐渐形成气候,该地区也成为北京新兴的活力地区,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区。由于历史的遗存问题,798地区现在成为居住区、艺术区、厂区、办工区等各功能区混杂的区域。其次由于艺术家的大量进驻以及诸多艺术活动的举办所带来的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上升,使这一地区的商业价值飞涨,大大激化了包括产权方,租赁方等各个利益方的矛盾冲突。798地区成为北京一块活力与矛盾并存的艺术CBD。

1.2 选题原因

在现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规划设计,逐步改造、逐步更新,将工业废弃地作为工业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相结合,发展文化事业、创意产业,把798地区建成北京市的标志性区域成为这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所要探讨 的课题。对现状798地区已形成的城市空间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善和整治方案,加强该地区的城市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对798地区的旧有工业建筑适度保留改造,并加以利用,具有一定的文脉传承、整治复兴的作用。2 项目概况

2.1 基地现状概况

此次毕业设计的改造项目选址在798地区北区,用地规模为19.5ha,涵盖6个地块。用地为东西走向,西边和北边与城市干道相邻。用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居住区、艺术区、厂区、办公区等各功能区混杂的区域,与此相对应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却很缺乏。通过搜集资料和现场调研,我们发现:首先,艺术家的不断进驻以及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使798地区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艺术中心。其次,整个798地区已经有相当规模的包括艺术家和商人等在内的租赁方进驻,形成了呈点状分布的私有领域。而人们对798的到访带有极强的目的性——参观、谈判、约会、工作、游览,或者贴海报,人群间交流只围绕单个私有领域进行。综上所述,该地区缺乏高品质公共空间,使各种矛盾无法得到缓冲和调和,同它作为艺术中心的地位不相匹配,更无法承载城市大事件的发生。所以必须进行疏导、逐步更新,一方面对艺术家等的私有领域适当保护,一方面完善各项设施,提高公共空间品质,将工业废弃地转变为工业遗产,使其成为促成艺术与公众形成互动交流的催化剂,同时兼为周边居民服务的有特色的区域。

2.2 城市更新方案

我们认为798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私有领域之间缺乏柔性介质,致使矛盾无法缓冲和调和,因此我们提出了在798的非私有领域植入“公园”这种介质的解决模式。这种公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为了美化城市和为人们提供游憩的场所,而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人文环境之间互动与共享的公共场所,以多种事件的并存和交叉来实现互动,提高场所的活力和包容度,并以可容纳的活动种类、发生频率、参与人群为衡量指标。2.3 对关键点的控制

将公园子系统系统的分布在图形上转化为数条分布趋势线的叠加,叠加的密集区即为多事件的交叉区域,这些区域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就成为城市设计所要控制的关键点,试图通过对关键点的改造激发整个公园系统的活力。单体改造设计说明

3.1 对博物馆项目的定位

现代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其城市功能,将其视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所以,我试图将博物馆作为代表798的城市图标。另一方面,这个博物馆项目不仅是公园这个公共空间的一部分,而且也是观众主体个人经历和体验的场所。所以拟建博物馆项目必然要承担储存并展现798历史记忆的职能,从而使参观者个人了解和体验798的历史。

依据以上两方面的定位,我选取了规划地块中的1-3号地块。这一地区西面紧邻城市,通过复原,改建等一系列的措施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空间。同时1-3号地块中坐落有798最有特色的三座锯齿形包豪斯厂房,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界面保存较完整。3.2 博物馆组织的一般模式

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的组织模式只是单纯的利用图像,文字,实物以一定的逻辑顺序——比如时间顺序——在一座建筑中集中式的展示出来。这种博物馆空间多是封闭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盒子,与外界环境没有多大联系。而798这片保存较工业遗产历经50多年的历史沉淀,本身就有极强的可读性,所以在这里采用如前所述的从环境中孤立出来的博物馆组织模式并不是最佳选择。

3.3 对电影《记忆碎片》叙事结构的分析

为了寻找最佳的展现历史记忆的组织方式,首先分析了一部以描述“记忆”为主题的电影《记忆碎片》的叙事结构。导演将这两个故事分成45个片段,按正常顺序是这样:1,2,3,„„,22,A,B,C„„,W;而导演剪辑的顺序是:W,1,V,2,U,3,T,4,„„,C,21,B,22,A。影片中彩色片和黑白片交叉剪辑——阿拉伯数字代表黑白片段,采用顺叙;大写英文字母代表彩色片段,采用倒叙。

因为主人公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短时记忆,所以导演时间上的倒置与交叉剪辑完美地切合了主人公的记忆状态——主人公不知道刚才做了什么,观众因为电影的倒置与交叉剪辑也不知道,从而获得了与主人公相同的记忆体验。3.4 地下博物馆叙事结构的生成

电影《记忆碎片》以主人公失去短时记忆这种极端状态来反映人对记忆片断性特征的体验,实际上常态中的人的记忆也具有相同的特征。借鉴电影《记忆碎片》的叙事结构,将历史场景与现状场景视为博物馆的两条并行的叙事线索,而同一场所几十年间的变迁成为联系两条线索的逻辑纽带。地跨3个区块的博物馆流线形成历史场景与现状场景的不断切换。

接下来需要将两种场景对应到具体的空间中。将历史场景放入地下,而地面上的已形成的现状场景保持不变。以地下空间为主线展开,其间不断地与地上的现状场景建立联系,最终实现先前设想的历史场景与现状场景的不断切换所呈现出的强烈的拼贴效果。

3.5 对拼贴手段的研究

拼贴手段包括旧墙面材质与新地面铺装的拼贴,工业遗物与新建筑元素的拼贴,历史场景与现实场景的拼贴。其中旧墙面材质与新地面铺装的拼贴包括对1号地中的02号建筑进行复原设计;工业遗物与新建筑元素的拼贴包括切开的机器盒子与原地不动变为展品的“油罐”;历史场景与现实场景的拼贴包括取景器,反射院落,投影装置与成像折墙,地上地下的空间切换。

3.6 空间流线组织

一号地对地块内02号建筑复原并在底部局部打通,形成博物馆的前导空间。地块中央的03号建筑作为地下博物馆的入口。将机器盒子切开与通往地下的大楼梯拼贴,使人穿过一片“机器丛林”后沉入地下。地下的通向屋顶天窗的几个玻璃体内装载着各类废旧的机器零件。其次在副厅设置取景器。再次,在03号建筑后部加建地上和地下的交通联系体,与公园的餐饮休憩子系统以及行进停驻系统叠加,形成一个复杂的空间节点。

二号地利用场地中央的较完整空场,制造出一组下沉的反射院落以形成拼贴的像,放入院落后形成的负空间成为历史图片的展览空间。院落与负空间融合形成历史图像与现状图像的丰富拼贴效果。同时局部设置取景器加强拼贴效果,添加趣味性。其次将地块内07号建筑南翼已有的交通核改造成为一个公共走廊,使人从地下转到地上后能直接通向南面的锯齿形厂房。

三号地地下放入可活动的成像折墙,使整个空间在经纬两个方向充满历史影像与即时影像的拼贴。在通往3号地的通道上也可适当设置摄像头,将即时影像投射到地下一侧的墙面上,与另一侧的历史影像形成拼贴。其次在T形广场的南翼设置地上出口,使整个地下博物馆空间以一幅未来派建筑为背景锯齿形厂房为前景的戏剧性画面作为收尾,紧接着将人流引向3号地上的广场。

参考文献

[1] 吴玉成.建筑的艺术观[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2] 罗小未.上海老虹口北部昨人、今天、明天一保护、更新与发展规划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3] 黄锐.798工厂:创造北京的新艺术、建筑、社会[M].北京:timezone 8+思想手设计,2004. [4] 彭一刚主编.建筑空间组合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6] 张柯.地区性与地方性——柯里亚的建筑规划思想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96.

[7] 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 王桂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文化、空间图式及历史建筑空间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罗小未.上海新天地一旧区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与开发模式的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 董豫赣.为谁设计 [J] .时代建筑,2006年第6期,P31-35. [11] 老建筑改造编写组.与设计对话 老建筑改造[M].福州:福建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5.

[12] 朱伯龙&刘祖华.建筑改造工程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13] 卜良桃&王济川.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M].长沙:湖南大学

出版社,2002.

[14]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讨论通过,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S].2000.[15]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S].1964.

下载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798地区北区空间环境整治与城市及建筑设计 (地块一)_ 建筑学专业_闫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