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下教研小结
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2010第二学期大班组教研小结
2011.6 陈铿
一、本学期我们大班组在园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全体组员的辛勤耕耘下,紧紧围绕园业务重点“一日活动中有效师幼互动的实践和研究”结合本班组实际情况,制定“自主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为专题研究重点。
一、幼小衔接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上学期,我们班组借助“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幼小衔接的实践和研究,注重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对孩子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能力的培养,本学期,我们继续以“幼小衔接”为研究内容,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将幼小衔接教育拓展到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中,落实于欢乐教育四班板块之中,稳步推动幼小衔接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达到真正帮助幼儿平稳过渡的目的。
1、家园整合联动,树立统一的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
幼小衔接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家园社区的紧密配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上学期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我们发现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更多的是站在“知识衔接”的视角,他们更多地是关注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而忽略了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我们倡导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是关注孩子能力上的衔接,习惯上的衔接,品质上的衔接,更多地是考虑孩子长远的发展。家长的需求和我们的教育目的产生了矛盾冲突,如何来解决这一冲突,达成统一的意见是我们本学期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首先关注的一项工作。针对此矛盾,我们开展了两次集体性的家教指导活动,邀请权威专家开设幼小衔接专题讲座,借助理论,借助案例分析帮助家长了解“能力习惯上的衔接比学习知识上的衔接更为重要”;发放了《幼小衔接教育管理手册》,以文本的宣传方式帮助家长调整心态和观念,掌握科学衔接的一些注意事项。平时,各班教师和家长密切沟通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和我们保持一致性教育。经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大部分家长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极大限度地推动了家园整合教育,有效促进了幼小衔接教育迈开了稳健的第一步。
2、多项措施并重,提高幼小衔接的适应性
为了确保幼儿平稳过渡,提高入小学的适应性,我们采取了从调整作息到增设学习课程等多项措施,尽快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从5月份起,我们对原有的作息制度进行了调整,从增设课间十分钟开始,到缩短幼儿午睡时间,开设学习课程。孩子学习的模式和方法尽量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和小学保持一致。在调整作息这一措施上,我们更多地是关注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保持良好学习习惯和态度两方面。如为了让孩子学习合理安排好课间十分钟,懂得“重要的事情先做,剩余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的道理,我们开展了高结构活动《课间十分钟》,利用空余时间和孩子进行日常谈话活动,让孩子逐渐明白这十分钟怎么安排更合理,大大地提高了孩子自主安排的能力和良好的时间观念的构建。又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熟悉小学的学习课程,我们开设了拼音、数学、英语、早期阅读等模拟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借助沙龙组的力量,统一制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各班平行推进,确保孩子受到基础性的启蒙教育,萌发其入小学的愿望,同时也为熟悉小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强调激励机制,促进幼小衔接教育内涵发展
大班幼儿个体荣誉感很强,集体荣誉感正在逐步构建,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尝试使用激励的教育机制,采取鼓励,奖励、激励等方法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我们在教研活动的时候,开设了“经验共享”这一板块的内容,各班的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开展幼小衔接中采取的比较有效的激励教育策略和组员进行分享,以此达到博取众家之长,有效运用的目的。在交流共享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方法和手段很适用。如大四班的“本周小学生评选”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制定符合小学生的要求和评比方法,每周五评选一次,累计获得奖状满5张以上可以换取礼品;经过坚持不懈的运作,这项工作已成班级的常规工作,孩子们在奖状的激励下,从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开始,积极争取,互相竞争;又如我们开展了“我是班干部”活动,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既强烈地激发了孩子的荣誉感,又达到了为班级服务的目的,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意识,为孩子的学习树立了榜样。再如,我们还开展了评选“欢乐宝宝”和成立“快乐服务队”的活动,均以“评优奖优”为手段,激发孩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愿望,达到了从“老师要求孩子”转变为“孩子主动要求”的教育目的。
二、开展专题研究,凸现欢乐教育特色文化
这个学期针对自主游戏的研究,把重点主要落在了观察与指导上,在游戏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深入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现状,灵活扮演各种角色,不失时机地给幼儿启发性的建议,引导幼儿扩展新的游戏主题。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游戏指导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
1、不了解幼儿的游戏心理,对孩子的游戏更多的时候采取放任自流或干涉太多。
2、没有掌握角色游戏的特点,指导上不得法,失去了指导意义。
3、指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整体性。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一学期来,我们的教师孜孜不倦地在课堂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在幼教这片沃土上播洒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老师们的辛勤工作下,我们的孩子获得了有效的发展,我们的班组得到了和谐的建设。虽然前进的道路上,或许还会有荆棘,或许收获的日历上还会有困惑,但只要我们认真踏实地在幼教这条道路上实践探索,荆棘总有劈开的时候,困惑也总有解开的时候!
第二篇:教研小结
城乡协作的教研意义和策略研究阶段小结
周清亮
一、瞄准目标、精确切入
任何实验和探究都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成长的真理,我们的教学实验更应如此。实验初期我们开展了一次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探讨,并以一线农村教师从教经历和课改后困惑,作为理论研究的依据和出发点,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子课题研究计划。然后,课题组成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制定出了个人研究计划,就教学中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究,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力争找出这一问题的优化策略。在开展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策略:
1.每月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研讨方式以课堂为载体,由优秀教师精心准备课例,课堂上为教研组成员展示自己的教学亮点,呈现教学中的进步。课后,教研组成员对本课集体点评,指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之处,找出存在的无效学习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以求合作互助,资源共享。
2.每月对研究情况做深刻反思。在反思中,每位教师提出自己在操作中遇到的一个具体问题,自己采取的是怎样的措施,收到的效果如何,将实验成果大家一起分享,实验困惑大家一起解决。在小结中总结出本月收获,学习心得,不断总结,逐步推进研究过程。
3.每月及时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展情况补充一些实用的理论知识,保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提升业务水平,指导教学行为。
二、追本溯源、发现“症结”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作为一项实验,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把课堂教学研究作 1 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并及时进行归纳整理,以期达到预定的效果。课题组成员在经过一系列教学观察、课后反思交流探讨、理论认识之后,找出了一些导致课堂教学失效的问题,并力求从根本上打开这些“症结”。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性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之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如一个任课教师在教学《1—5的认识》时,讲故事、猜谜语、摆实物、演示多媒体忙的不亦乐乎,学生也学得热热闹闹,最后一句话泄了底,“请同学们翻到14页”,学生做到了。课后,课题组教师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连14都认识了,1—5还用费多大劲吗?到底怎样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感呢?教师经过认真分析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认为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其实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张涂鸦的有些杂乱的画,如何将其调整为一幅美丽的画卷,需要花费一番心思。我们举办类似的研讨活动,每次都有一个主题,使研究的问题能够留下烙印,结出果子,提高了课题研究的功效。
三、对症下药、优化策略
我们主要从三方面要求和帮助教师实现改革的目标:
一是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教师在设计中必须有“结构”意识和形成“弹性化”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钟表》时设计了找朋友的活动中,她特意创设了“8时和1:00”找不到朋友的情景,并设问:“你们想和她交朋友吗?那请你想办法表示出8时和1:00”。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水平,想办法表示出8时和1:00。如:可以选择拨钟面,可以选择用两种表示法写8时和1:00,可以选择富有挑战性的画钟面等。这样,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 2 经验水平和爱好选择材料,自主地参加数学活动,从而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引发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实现生生互动。
二是促进师生课堂交流的多向互动。在上课时,教师要学会倾听,要学会及时作出合适的应答,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一次数学课上,在交流34+29的算法时,一位学生说:“十位上三个10加上二个10就是五个10,个位那个9再去借一个就是——”因为只有退位减法才需要借位,而这位同学在加法计算中谈到“借”似乎有些不合常理,没等他说完,其他同学就争着举手回答。此时孩子表现出一副很失落的样子,一双眼睛饱含着无奈的神情。老师没有“果断”地把球踢给了别人,而是让他继续说完,问他:“9跟谁去借?怎么借?你能详细说说吗?”学生显出异常兴奋的样子,忙不迭地说:“9跟那个4借一个又凑成了10,这样就是60了,再加上剩那个3正好是63。”“原来是这样的借法啊!你的答案让老师感觉很新奇!”老师由衷地表扬了他。善待孩子的每一次表达,耐心听学生把问题说完,学生会感觉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宽容、尊重、关爱,这份情感,这份态度感染着学生,会无声地传递,学生也会从教师身上读懂倾听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并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三是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我们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真实体验来进行教学反思。既可以记录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教学设计中的创新点,也可以记录下教学中的困惑及失败之处,尤其回顾、梳理和剖析这些“败笔”之处,吸取教训,作重新设计更为重要,它可以在以后再教学时得以改进和提高。如在设计五年级(人教版)第十册《约分》一课时,教师原来的设计是依次出现三幅图: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出每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再来观察三个分数的联系和区别,引出约分的意义。然而实际教学中,当学生看到第一幅图时,便表示出包括后两幅图在内的三个 3 不同的分数,而且这种表示更易于发现三个分数之间相等的关系,更便于观察三个分数之间的变化规律。于是教师在“课后课”中便根据学生的独特见解和发现,重新调整了备课的思路,尊重学生的发现,记录学生的见解,使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
四、成效初显、总结提高
在整个专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成长的真理,坚持多做、多思、多总结,我们的课题研究有了质的提升,对一些实际的教学问题也找出了一些合理的优化策略。我们真正把此课题的研究落到实处,真正为我们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服务。
1、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新课程提倡体验学习,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如“做”数学,即从“做”中学。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操作感知,而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悟道,乃至有所创新。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生的“学习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2、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的过程是探索、进取、创新的过程。在每周进行一次的教研活动中,实验教师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共同研究一周的教学方案,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及要求等。最后实验组通过说课、评课、反思等各种交流会,相互商磋,群策群力,扬长避短地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的智慧、统一的教案、相互间的课堂观摩,再加上真诚的协作精神,使实验改革迈出了成功的一步。我们的教师伴随着课题研究一起成长。目前,我们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 4 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多人次在市、县提供观摩课,许多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章
3、课堂的教学氛围有了质的飞跃。实验以来,我们可喜地发现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课堂教学有了显著变化。现在实验的课堂是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探究式的课堂。我们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教什么?怎样教?奥妙无穷。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少讲、精讲,只许点拨性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路标”,他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辩论,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活跃热烈的辩论交流中,教师不费一字一句,不会的学生理解了,会的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向不会的学生做了清楚的解释,思维更清澈、明朗。这样的课堂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答辩能力并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当然,我们也深深地感到许多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研究:一些青年教师对教研有了较深的了解、兴趣,也尝到了其中的乐趣,但如何在学生乐学、会学的同时落实双基成为现实的思考;一部分老教师虽然承认教科研是件好事,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转变,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他们丰富的管理学生、组织教学的经验中注入新的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不断深入研究,并将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小结进行整理,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下一步的研究合理推进。
第三篇:教研小结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韦
波
光阴荏苒,一个紧张、充实、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了,回顾一学期的数学工作,我们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点,认真围绕现有的教研课题—“引悟教育”,强化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一学期中老师们忙碌而收获着,下面谈谈我们这个学期的工作:
一、抓常规,讲质量
教研组的工作以常规工作为主,为确保教学质量,我们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开学初,我们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叶校长的“引悟教育”,讨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引悟教育,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生本思想。
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定期进行教案点评、反思以及作业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展开反思,注重实效性,注重备教材、备学生,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我们切实抓好单元过关,每次测试共同研讨,集体上报,分析原因,查漏补缺。期末时,我们认真讨论并制定总复习计划,组织备好复习课,曾薇老师、郑从霞老师执教复习课,我们共同研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一、二年级还经常开展手拉手活动,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二、抓教研,促教改
开学第一个月,本组教师在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和指导下,结合学校教研计划,认真讨论并制定了教研组计划,各组成员根据教研组计划制订个人教学计划。本学期数学教研活动,以团队为单位,从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入手,认真研究,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一步步把教学研究引向深入。每一次的教研活动是老师们的精神大餐。我们围绕《引悟教育》进行学习与探讨,并且开展关于教材教法的探究。在活动中,老师们逐步放开手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及时反思,参与交流。大家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蔡芳老师、余琛老师上了研讨课“数学乐园”“摆一摆,拼一拼”,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教学中,教师都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钻研教材,驾驭教材,在领会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和方法指导。精心设计和收集很多信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素材中自然地提出了数学问题。全体数学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
三、抓活动,促发展
我们加强校本培训,力争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相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本组教师学习理论、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多篇。本学期我们组还加强汇报课、复习课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上课及评课水平。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课题上研讨课,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我们一、二年级数学教研组经常讨论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形成十分浓厚的教研氛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组的每一位教师将继续努力踏踏实实地抓教学,认认真真搞教改,把教学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教研小结
转眼新又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本学期,教导处按照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工作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我也继续加强所任学科的教学力度。为了便于今后更好的开展工作,特作如下小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教育是一种服务的意识,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能深刻认识到中层干部应做身正为范、做自觉遵守学校制度的表率,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校长吩咐的事,尽自己的努力去办好;教师需要解决问题,尽自己的所能去解决。工作从不推诿懈怠。以较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我业务理论水平
我始终以“国家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理论精神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教学之余,常看与此类有关的文章。诸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教育》的理论文章。坚持不懈的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深刻体会尊师重教,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权益的含义。
三、廉洁自爱,树立师者良好形象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人始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受任何不良思想、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做 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尽职尽责,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廉洁从教,依法执教。
四、及时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一)坚决履行岗位职责,不打折扣地完成教导处的相关任务。从我负责教导主任的教学工作开始,我积极排好日课表、安排好教导处的每周教学活动安排,及时做好老师请假时的调课工作,确保每节课都有老师上课,不让一节课空闲。并好期末的各项工作安排。
1、管理工作
教导处工作量大而杂。从学期初计划的拟定,各种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布置,校教研活动的开展,以及对上级下达的各种指令、安排的各种任务,都力求做要认真,参要到位。自我认为态度上是重视的、工作中是积极的,不因任重而心忧,不因资浅而畏怯,不因私事而轻公,不因个人情绪而影响工作质量。虚心向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校长和老教师请教,团结同事,热情助人。在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使教导处日常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为了迎接下一的省教学督导评估,学校安排了大量档案修定完善工作。我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和老师们一起加班加点,几乎是满负荷运转,但从来不计报酬。
2、教研教改
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了解最新教育动态,紧跟教改步伐,我主动学习新课标,领悟新精神。严格要求自己每天至少看一篇教育论文,加强理论修养,内化教育素质。经常记教学反思随笔,把教学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困惑,受到的启发,产生的感悟,都随时记录下来。积累资料,丰富经验。将零散的具体化的实践过程,上升到文字的、理论的高度,以期对教学行为起到进一步的强化、指导作用。我力求多看、多思、多想,并将其经常化、习惯化、自然化。教一日,学一日,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虽明知差之遥遥,但努力向研究型教师方向靠拢。
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还注重搞好学校的教研工作。本学期,在我的组织下,学校成功举办了“40岁以下的青年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市一小教育集团与我校教师互动的教学观摩”、“盐城小学教育集团与解放路教育集团教师与我校教师教学互动”。
(二)协助做好教学常规检查工作,提高教学效果。每个月一次对科任的各种工作手册、听课记录、教案、作业集中检查或抽查,建立教研组长检查,教导处监查、抽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列表登记。另外,还将检查结果作为今后评优评先的依据,通过以上措施来促进科任做好本职工作。
(三)做好教研工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积极参加开展教研活动,深入课堂,认真听课,总听课次数达到45次。本学期我为全校老师作了一个《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主题讲座,并能面向学校全体老师,上好2节公开研究课。主持市级课题《减轻农村小学学生过重数学学业负担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中,并发表了《优化常规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类型》等论文。
(四)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本学期,**老师和**老师,获得了****。
五、存在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1、在管理中许多工作做得不太细,完成质量不高,今后要提升自已的办事效率,使学校教学工作完成得更好。
2、加强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和思想工作管理力度。(1)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①重视学生的基本功。②重视学生的积累。③重视学生知识学习后的巩固、变化训练、强化训练。④重视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架构。⑤重视学生的做题方法的积累和使用。(2)加强毕业班的思想教育。注重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处理事件于萌芽状态。加强对学生爱班爱校的集体观念教育,并引导学生把对班对校的热爱转化为学习动力,为自己争光,为父母争光,为母校争光。通过抓毕业班工作,促进了我校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的督促检查,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强化岗位意识、加强业务指导,促进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4、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尚须改进,加强学生的管理工作,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总之,一学期来,本人尽职恪守,在工作岗位中尽量克服缺点,完善自我,努力向前。当然自己尚未发现的缺点定然不少,还望广大师生、领导的批评指正。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提起农村,尤其是农村教育,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信息的闭塞,资源的贫乏及人才的匮乏。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教师的观念,靠的是什么?当然得益于学习型学校的建设。学习型组织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被认为是代表新世纪管理趋势的新型组织领导深知只有让学校成为一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使它在课改面前不迷失方向,培养出真正符合新世纪要求的人才。
(一)受社会环境影响,部分教师不思进取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繁重,受浮躁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影响,沉不下心来,虽有进步思想,却被社会风气所影响,羡慕别人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自怨自艾、自甘平庸,这是农村教师专业成长难的思想根源。我们身边的一些农村小学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境遇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放弃了成为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追求,放弃了安贫乐道的精神苦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平时工作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不进行深入思考,没有教学研究意识,靠惯性工作、生活。在沉重的生活负担和工作负担的压迫下,他们放弃了对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材内容、新的教学手段的钻研学习,浅尝辄止,甚至不闻不问。一年四季忙碌于常规性事务中,不思锐意进取,惰性黯然滋长,教学热情消失,教师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而非为之奋斗终生的壮丽事业。
(二)受专业水平限制,部分教师不适应时代要求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不对口情况严重。专业对口的师范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小学任教,他们在读书阶段就目睹了老师辛苦清贫的生活,跳出农门,不愿再回农村受苦受累受气。能够来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大多是被迫走进农村小学的,他们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对教育教学完全陌生,无法迅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这既不利于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说明农村教师的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高。部分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自认为专业知识过硬,不
愿向那些知识水平比自己差的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的所谓骨干学习,认为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自己才是真正的思想新、思维捷、与学生代沟浅的新教师,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视甚高。他们不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对素质教育要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沉迷于教学的理想状态。因此,他们轻视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走进课堂眼高手低,教学效果很一般。这种自视甚高的思想,影响了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新老两代教师不能够达到水乳交融状态。
(三)缺乏团队协作环境,使部分教师走向平庸
部分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极其薄弱,再加上受到机构改革的冲击,农村教师编制只减不增,教师结构出现断档、断层现象。而且,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农村小学出现了有限教师办无限教育的局面,教师工作量大,空余时间少,疲于应付各种事务,无暇顾及专业成长。加上现行的政策对城乡教师的不对称流动控制不够,造成大量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结果农村优秀教师资源更加稀缺。因而,农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工作环境尤其缺失。现在,一些农村小学的师资仅能满足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或使用代课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教师同伴互助的氛围难以实现,不是有人这样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依旧只有一个苹果,要是你给我一点水文化,我还你一点文化,我想后面就不止一种文化了,而是让我有了两种文化,让我更多的充满智慧。”
(四)缺少科研意识,专业成长缓慢
农村小学教师工作量较重,科研意识谈薄。许多人认为科研是高校教授和科研人员的事,不知道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于是出现了许多教师注意加强学习与科研进步,最后能调进城里成了名师,另一部分人不学习,也不研究教学,知识水平反而相对下降了。许多教师口头上谈课改,可竟然不知道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资源?继续教育成了应付评职称的一个法砝。有人曾举例说一个中医与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同是大学毕业的医生和教师为什么出现医生越老越红而教师越老越没用了呢?答案很简单,这是因为医生每天都在研究
病人,而我们的教师很少有人每天都在研究你的学生。其实每个教师都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
(五)缺乏人文性教学评价,迫使教师忙于应付
农村中小学缺乏科学而合理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是阻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监督不到位。新课程改革的许多理念被我们许多水平不高的学校误解了,许多教师认为,给学生减负就是少考试或不考试。不给学生考试就不要求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为了不被扣掉自己的工资,而只能教死书、死教书,从来不探索在教学方面有什么样的意见或建议,上级领导来学校检查的时候,都是搞应付。教师听到的只是上级领导的意见,而很少听到上级领导学校提出好的建议。
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李灶小学 严文银
教师队伍的专业优化成长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应该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乐于长期坚持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才能使得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加快。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然而如今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缺乏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激励措施与环境保障。加上农村小学教师对于自身专业成长的安然与茫然,足以让教师的成长灵魂木然于现状。学校的发展又体现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状态呈现于以下几种状况:
(一)教学唯分数论,知识结构不完善,专业知识掌握不系统化,实践性知识水平较粗犷。现在对于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仍以学生分数为主,促使教师教育教学中把教出分数放在首位。教师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不会花太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就算有培训机会,也处于应付状态;虽然很多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学历函授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但是很多是专业不对口的文凭。因此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仍不够系统化,甚至退化,让教师进行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技能和素质,更新与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实在很有必要。实践性知识水平在于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内涵。如:一些教师没有将教学内容看作是启发学生思维过程的材料,对它进行夯实。而是把“现成”的书上的内容变成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没有有效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过程,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会组织学生有效地交流、合作学习。
(二)对于教育教学专业缺乏研究意识。教师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除了“评职称”,还有什么用?研究教学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多教学生做几道题。年轻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该如何为”,年长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处于安然状态,“我年纪已经大了没有那么多时间搞什么研究,能教好书就不错了”。面对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的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可持续
发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等。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常常把握不好情境化、课堂合作、自主探究的“度”。有的教师一味地通过情景引入教学,结果所学知识淹没在设计的情境中没能预期提炼出来,也有的只注意学生的合作形式忽略了合作的有效性。教师面对写论文、做课题要么穷于应付,要么无所适从。对于教学改革主要处于怎么教出学生成绩。
(三)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在于教师交流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原因有以下几种:(1)经过三五年的教学生活,教师任教的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岗位不能随其心意,教学与生活机械化、常态化,觉得教学工作已不再有很大的挑战激情。(2)刚大专毕业女教师工作一年左右便进入了恋爱、结婚、生育的阶段,生活状态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业发展的热情。(3)因教学环境与家庭环境中的各种软件、硬件因素,如学校领导的非专业化、优秀学生外流、教学设施简陋,生活条件不如意等开始厌倦小学教学生活。(4)“僧多粥少”,较多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区、市教学研究活动,缺乏专业引领。在与教师交流时,还可以了解到青年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渴望,多数教师感到教学研究工作中较为迷茫,而农村小学相对比较封闭,师资薄弱,也期待外出观摩学习,渴望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但是经常由于参加名额的限制,或者无人代课等种种原因不能如愿,在多次失望之后,觉得教育研究远离了自己,便放弃了学习和进步。
二、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项思考农村小学教师在专业成长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以一系列教育的客观条件和教师自身的发展观念等主观因素为基础的。在当前较为浮躁的教学环境下,改观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启动教师发展心智,做好“教学均衡发展”,开展“专业引领”对我们农村小学更为重要。为了使农村教师能更快地成为专业型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技能,农村小学应从以下几项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一)明确教师自身发展目标,努力提升自我素养。农村小学教师应该确立自身发展的总体目标,从基础教学措施完善,教学技能磨练中锻炼自我;从有效广泛的阅读、理论学习、实践探究中充实完善自我。1.青年新教师要确立远景发展目标,老教师要确立提升目标。青年教师要尽快落实教育教学基本功;老教师要尽心完善教学技能。如:青年教师熟悉学生心理状况,落实教学常规,懂得
如何有效准备教案、实施教案,如何听课评课,如何管理课堂,如何制作课件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老教师要懂得如何使用课件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接受并运用教学新理念。2.教师要形成阅读习惯和理论学习习惯,组成一定的学习团体。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新信息获取相对薄弱,网络阅读与刊物阅读都是学习教育教学新知的良好途径。虽说大家都明确阅读的作用,但是在业余时间大多数教师很少有阅读的习惯。学校可以组织一定的阅读活动或阅读团体来促进教师的阅读。这样的阅读也便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专业理论的资料阅读习惯要源于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心驱动。
(二)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成长目标的明确,教学热情的燃烧,家庭生活的美好都与教师的内驱力有关,学校要让教师看到教师成长的希望,有一定的教研氛围形成。要让教师有集体归属感。以青年教师的热情带动老教师的热情;以多数人的教研氛围带动少数人的教研欲望;以任务之教研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教研;以农村教师成长的成功历程激发青年教师的成长热情。1.教师管理机制设立要让教师看到其成长的希望,形成提升的欲望 2.教研过程,要让教师有提升的感觉。3.学校的发展要让教师感到“我的成长是有希望的”。4.学校一定的教研待遇告诉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是有效的”。5.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要让教师体会到不进行充实自我,不提升教研水平“我的教学生活是无趣的”。
(三)建设校本教研团体与教研平台农村小学师资相对薄弱,因此校本教研基础相对薄弱。要让农村教师的教研水平加快提高,教研团体的建设与教研平台的搭建是关键。
1.让网络上的名师、学校的骨干担任校本教研重责,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头雁”。在农村学校难以请来名师或是无力承担聘请名师,网络上的名师工作室材料无疑是教研引领的好帮手。“校本教研”应该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研究。如此能更好地促进学校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本教研必须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校的教学教研骨干应该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基于以上认识和理解,遍寻网络名师收集材料,学校骨干组成校教研室,使之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领头雁”。校教研室主要职责是为本校收集名师教研材料,开展校本师资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活动提供上示范课、做理论讲座、进行教
学问题诊断等专业支持。学校对校教研室实施几项制度:一是为教师建立一个教学研究信息资料库;二是推荐参加县级以上专题教研活动;三是外出学习回来要把新信息带回来,形成自我反思,向本学科组内或全体教师传递;四是聘请上级教研员对校教研员进行“听课、上课、评课、课题研究”等强化指导;五是压担子,给任务,让校教研室成为研究型教师,成长为新课改的“领头雁”。
2.在校本教学研讨中发挥好校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作用,开展针对农村实际的课题研究各校教研室成员与本学科教师结成教研团体,指导教师开展教研展示课,要求教研成员在过程指导中重点抓集体交流、互相观摩、研讨反思三个环节。规定研讨课要明确研讨主题,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带着教学的新思考,带着课堂研讨的实际任务。让教学研究员引领发言问题,准备发言内容,保证每次研讨活动都产生实效。每次活动能围绕研讨专题各抒己见,把自己教学中的真实感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农村实际的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研的有效发展。校教研成员收集教师发现的农村教学的特有问题,组织开展研究课题。
3.建立QQ空间博客和教学群的交流。利用外出学习机会建立与各地学校教师QQ联系,组成教学研讨组,开展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有些学校建立了网络直播课堂,可以在获取教研信息后组织本校教师开展网络听课研讨活动。本校教师或与外地教师组建QQ群,利用群空间进行资源共享与研讨。在校外教研活动中“一言堂”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习惯于听专家发言,而不会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往往局限于个别教师。教研活动往往“研而不讨”。我们利用了网络资源,建立教研博客,以课例为载体,通过“一个课例,广泛讨论”的研究方式,开展听课教师面对面交流互动,网络评课,对有分歧的课堂教学问题链接网络“专家”,对话等多层次地交流,以对课堂细节进行深度剖析。
但愿通过学校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瓶颈”的认知与分析,学校进行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多少总能改变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历程与实践成长理念。期待建设出拥有新时代成长精神的教师的教育新农村,让农村小学教师迈出更坚实的专业成长步伐。
2012.8.16
盐城市亭湖区李灶小学 署期教师学习材料
(三)农 村 小 学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严文银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2012教研小结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时光如流水,在匆匆忙忙中,又一学期结束了。半年来,美术教研组学校的正确领导、三位美术教师的大力协作与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学期初的预定目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为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现将本学期的美术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按照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组内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的落实,组织了诸如听课、观看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严格执行美术课程标准,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以活动促教学。根据学期初的教研活动安排及学校布置的各项活动,定时或不定时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调动教师美术教学及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本学期区教研室组织了教学范画评优比赛,美术组有三位教师参加并取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成绩;同时组内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成功举办了庆祝学校成立十周年的邮票设计比赛活动,每位学生踊跃参加,涌现了许多有特色、有创意的邮票作品。一张张邮票,凝聚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血和汗水。组织学生积极参加2012年闸北区中小学生艺术节,有多位学生获得各类奖项。
3、提高认识,加强自学。使组内教师认识到:要搞好教学,首先自身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美术组全体成员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逐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并且我们还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视导检查工作。上海市教研室美术学科教研员徐敏老师在我区教研员沈红老师和黄丽娟老师的陪同下对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进行了视导,并对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提出了合理的意见和今后教学的建议。
4、综合开发课程资源。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美术组进行了黑板报和走廊的文化建设,力争能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来美化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学校和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检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美术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美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美术教师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和自制教具、范画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美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为校庆设计邮票比赛,充分显示了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
6、定期组织教师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参加市区的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从中获益。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实施美术纲要的要求,通过规范的美术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使我校成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学校。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