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作总结
广昌县2013年小微企业创业园 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安排
广昌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座落于广昌县工业园区内,按照“以培育初创企业为主,以提高企业承载量为主,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总体要求,依托现有小企业创业基地基础上创建。以完善硬件设施为着力点,不断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
一、主要做法
(1)强化领导,夯实基础。我局对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全局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实。一是充实了创业基地领导机构。成立了创业基地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明确一名副局长任副组长,专门抓此项工作。二是充实了创业园工作人员,成立了广昌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安排8人作为创业基地跟踪服务人员,分片包企,为企业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
(2)完善硬件,助推发展。小微企业创业园规划面积80亩,采取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设立。其前身为广昌县小企业创业基地,2012年,经县政府批准更名为广昌县小微企业创业园,共有新旧厂房、办公楼三十六幢,建筑面积36900平方米,创业园内,水、电、道路、通讯和消防等基础设施完备。2013年底,累计入驻企业86家,孵化成功21家。涉及电子、纺织服装、食品等几大产业,厂房出租率达92%,实现就业869人,今年新入驻企业6家。目前,小微企业创业园从事为企业服务的人员8人,大专以上学历5人,占总人数的60%,另外还有5人合同制临时聘用人员,主要是财务,法律和水电、保洁人员。小微企业创业园免费为企业提供政务代理、信息咨询、技术创新、创业辅导、员工培训、人才招聘等专业服务。
(3)营造氛围,破解发展难题。针对企业在创立初期存在用地难、融资难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创业园坚持以低廉的租金及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的优惠政策,吸引小微企业入驻,帮助小微企业解决初始创业的瓶颈问题,确保成功孵化。一是以低廉租金吸引小企业入驻。二是降低融资门槛,破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三是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今后,我们将通过助保贷、圆贷通、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等几大融资平台为创业园企业解决贷款,着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从而缓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题。
(4)政策到位、支持做大做强。在落实上级政策,加强服务上再下功夫。一是落实好上级的惠企政策,严格按上级要求,认真落实省、市、县对创业园内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创业园内企业地方所得税“三免三减半”,企业缴纳增值税地方实得部分也实行“三奖三减半”优惠政策。对租赁创业园厂房的企业给予每平米一定的优惠。对当年有出口业绩的外贸出口企业实行财政补贴。二是沟通交流到位,坚持平时对重点企业进行多走访,及时了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沟通交流加深感情。
虽然,我们在抓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小微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尽管出台不少优惠政策,组织了银企对接等活动帮助小微企业融资,但在小微企业创业园的不少企业,由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进入银行门槛;二是为创业园内企业服务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2014年打算
2014年,我们将继续全面对小微企业创业园在落实对小微企业创业在政策上放宽,管理上放活,条件上放开,收费上减免,税收上优惠等各项扶持政策外,还将从四个方面进一步为小微企业创业园提供配套服务,加速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一是扩容建设:由于创业园内入驻企业日益增多,无法满足企业的入驻需求,县委、政府非常重视,将原造纸厂100亩土地划拨给我们,用于创业园的扩容建设,目前正在筹备当中,已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二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小微企业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为小微企业创业园提供统一、专业的公共服务,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加强管理。对创业园的企业生产、生活环境实行物业化管理,做好创业园的保洁、安全生产、消防等工作,尽力为入驻的小微企业创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定祥和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四是积极推动各类创业培训机构,面向小微企业创业园组织企业老总和员工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企业素质。五是创业基地跟踪服务人员,分片包企,为企业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
二○一三年十二月五日
第二篇:小微企业创业园工业总结
**镇小微企业创业园
工作总结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镇”的工作思路,在小微企业创业方面以我镇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平台,在扶持小微企业创业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镇小微企业创业园运营主体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万元,以***产业聚集园为孵化载体,公司下设**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创业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规划开发面积300亩,已开发面积70亩,规划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已建成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基地工作人员6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服务人员5人,目前在园区内创业企业有**有限公司、***实业有限公司、**玩具有限公司、**皮具有限公司、**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纺织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总投资2500万元,2013年产值1400万元,税收90万元,安排就业310人。2013年,我镇小微企业创业园管理办公室共向落户基地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15次,协助企业办理各类证照5本,为企业提供免费培训40余人次,为企业提供各类金融资讯11条,协助企业调解工农矛盾10余次,极大保障了基地内
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为基地内企业改善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外部环境。
为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入驻小微企业创业园,我镇还为入驻企业提供了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入驻的企业第一年返还全部地方税收,第二年返还50% 地方税收,从第三年起正常征收税收;对于入驻时间超过五年的企业,创业园还将返还当年房租的20%,超过十年的返还当年房租的50%。对于年产值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标准的企业,创业园还将在搬迁新址、用地、证照变更或重新办理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政策咨询、培训等继续提供免费服务,协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2014年6月11日
第三篇:2017年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
2017年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总论 1.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1.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名称 1.1.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选址 1.1.3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承担单位 1.1.4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设目标及定位 1.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1.6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1.7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设期限 1.1.8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效益 1.1.9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 报告编制依据 1.2.2 报告研究范围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问题及建议 1.3.1 研究结论 1.3.2 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政策背景
2.1.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提出理由 2.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 2.2.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的建设有利于保障经济圈建设的需要
2.2.3有利于提升XX市产业科技含量 2.2.4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的需要
第三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 3.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选址 3.1.1 选址原则 3.1.2 场址选择 3.2 建设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 自然气候条件 3.2.3 外部交通条件
3.2.4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施工条件
第四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市场分析 4.1我国XX市场概况
4.1.1我国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发展现状 4.1.2我国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市场发展前景 4.2我国XXX市场概况 4.2.1我国XXX市场应用情况 4.2.2 XXX市场情况 4.2.3 XXX市场前景 4.3 XXX行业现状
4.4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定位分析 4.4.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整体目标 4.4.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服务群体 4.4.3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辐射商圈 4.5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SWOT分析 4.5.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优势-S 4.4.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劣势-W 4.4.3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机会-O 4.4.4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威胁-T
第五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5.1 建设原则 5.2 规划方案
5.2.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发展思路 5.2.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的产业业态规划 5.3 工程设计 5.3.1 建筑设计 5.3.2 结构设计 5.4 总图布置 5.4.1 总图布置原则 5.4.2 总平面布置 5.4.3 给排水工程 5.4.4 电气工程 5.4.5 暖通工程 5.4.6 消防设施 5.4.7 道路系统 5.4.8 绿化系统
第六章 环保、劳动安全与节能 6.1 环境保护
6.1.1 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6.1.2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6.1.3 环境保护标准
6.1.4 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措施 6.1.5 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治理方案 6.1.5 环境保护结论 6.2 劳动安全卫生 6.2.1 设计依据
6.2.2 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措施 6.3 节
能 6.3.1 设计依据 6.3.2 设计原则
6.3.3能源消耗与能耗分析 6.3.4 节能措施 6.3.5 节水措施
第七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7.1 组织机构
7.2 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 7.2.1 人力资源配置 7.2.2 人员培训
第八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8.1 建设项目管理 8.1.1 实施原则与步骤 8.1.2 组织机构与分工 8.2 建设项目实施进度 8.2.1 施工进度安排 8.2.2 建设与运营的衔接 8.3 招标方案 8.3.1 概述 8.3.2 招标组织形式 8.3.3 招标方式 8.3.4 招标范围
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投资估算
9.1.1 投资估算依据和范围 9.1.2 投资估算构成分析
9.1.3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9.2 资金筹措 9.3 资金投入计划
第十章 财务分析
10.1财务评价依据、范围及假设条件 10.1.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 10.1.2假设条件
10.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0.2.1计算期及生产负荷 10.2.2基准收益率 10.2.3取费标准 10.2.4折旧和摊销 10.2.5税率 10.2.6公积金 10.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10.3.1销售收入估算 10.3.2生产总成本估算 10.3.3利润及利润分配 10.4财务分析
10.4.1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10.4.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0.5不确定性分析 10.5.1盈亏平衡分析 10.5.2敏感性分析 10.6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
社会影响评价 11.1社会影响分析 11.2互适性分析 11.3社会风险分析 11.4社会效益分析 11.5社会评价结论
第十二章
风险分析 12.1风险识别与评价 12.1.1主要风险 12.1.2其它风险 12.2风险对策
第十三章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3.1编制依据 13.2风险调查
13.2.1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 13.2.2拟建项目的合法性
13.2.3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 13.2.4利益相关者及基层组织的态度 13.3风险识别 13.4风险估计 13.5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13.6风险等级 13.7风险分析结论
第十四章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结论和建议 14.1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结论 14.2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议
财务表:
表1: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概算法)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5: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表6: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生产要素法)表7-1:外购原材料估算表 表7-2:外购燃料动力估算表 表7-3: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7-4: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表7-5: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9: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表10: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1: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关联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资金申请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节能评估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市场研究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报告 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第四篇:赣州市小微创业园工作推进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2‟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市府发„2012‟1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努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和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推进方案。
一、建立协调服务体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作为小微创业园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由县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的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
2、加强部门协调
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的服务意识,推进各项小微企业创业园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综合协调和指
导服务,督促、考核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市政府相关单位)
3、加强工作考评
根据《实施办法》要求,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对各地民营企业主管部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园发展情况进行考评,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各县(市、区)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二、创新创优发展环境
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创业园经当地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后,应有专门的管理队伍,由政府引进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建立市级成长型小型微型企业库,推进企业管理诊断与咨询服务。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联合中介管理咨询机构,采取政府买单或政府、企业共同买单的方式,为企业开展“驻厂式”管理诊断与咨询服务,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连续性的培训辅导和政策扶持。引导小型微型企业重视文化和品牌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科技局)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抓住我省列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市级服务平台建设,并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市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为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专业服务。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财政局)
3、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园政策配套
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制定鼓励创业,促进企业入驻小微创业园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税费减免、融资服务、技术支持、证照办理等相关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沟通对接机制,与“赣州银企通”网上融资平台建设相结合,搭建供需对接、多方参与、资源集成、开放共享的网络融资服务平台,培育和带动一批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机构,优化中小企业投融资生态链,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赣州开发区发展规划局,融资担保科)
三、加强土地资源支持
1、实施土地倾斜政策 为进一步扶持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和项目,改善创业环境,在全市省级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基础上,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
级小微企业创业园。
依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园,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每年不得少于50亩,用于建设标准厂房,租用给小微企业,待条件成熟后再单独供应土地。
引导小微型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入园创业,包装好创业园建设项目。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应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优惠政策,建设用地扶持政策,根据江西省中小企业局《创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实施办法(试行)》,每年从省、市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申请1000亩土地用于新建或扩建创业园。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国土局、市工信委)
2、发展楼宇经济。以城市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现代物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都市型工业楼宇为基本载体的中小企业集群,提高项目用地容积率,鼓励企业建设厂房和仓储设施向空间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第五篇: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尽管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充满生机,但是也常常面临发展的困难局面,下面来看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工作总结范文。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工作总结1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工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引导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服务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现将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1.强化组织保障。加强对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的领导,成立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建立例会、企业家座谈会、工作总结会、表彰会等制度,完善绩效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将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争先进位的工作氛围和奖惩分明的考核导向。
2.加强基地建设。依托市内14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在已建成基地及园区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及人才引进,做好企业培训,增强手续代办的能力,帮助企业融资贷款,不断优化“一站式”入驻服务水平。基地运营商县为无为电子商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分别获得省级民营经济政策奖补资金110万元。各县区对于创业创新基地建设亦是高度重视,如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成功申报市级返乡创业园并获得补助资金100万元;电商产业获得省小微企业基地奖补50万元、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万元;衡山众创园获得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00万元等。
3.吸引企业入驻。2019年相继印发了《2019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要点》《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2019年返乡创业主攻行动重点任务》等,开展返乡创业工程考核,严格落实“一把手”工作职责。全市返乡创业平台达49个,总建筑面积逾400万平方米,带动就业4.8万人。其中,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12家,入驻企业729家,开展服务活动2834次,服务中小企业3480次,累计毕业企业101家。
4.注重政策实效。一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开展国家、省各类扶持政策研究,加强对申报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2019年,我市有119个项目获得省“制造强省、民营经济”奖补资金7646.7万元,获得国家融资担保机构降费奖补2177万元,有力支持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2019年,市财政专项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支持企业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有316个工业项目获得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1.48亿元,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获得感。
二、重点服务开展情况
1、鼓励园区积极吸引层次高、能力强的中介机构入驻,建立健全精品中介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监督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建立竞争淘汰机制,每年签订合作协议,做到“好的留、差的走”,不断补充新的力量,逐步提升中介服务功能和效率。同时为中介机构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开展业务的办公环境。保证创业者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创办企业。
2、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通过工作群和定点推送向企业宣传政策,开展“四送一服”走访,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对园区政策申报进行指导。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千名干部进万企”“四送一服”专项行动,聚焦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为企业服务解难题。组织了市四大班子领导、市直正处职干部、县(区)正科职以上干部、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计3035人,走访联系7438家企业,每位领导(干部)与企业都实现一对一帮扶联系。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千名干部进万企”行动中,办结诉求(问题)1662个,办结率65.5%,其中:市本级办结201个,办结率75.6%。
3、整合产学研资源。加强与皖西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实现产学研结合创造机会。其中皖西学院与企业交流收效显著,已有多家企业接受该校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组织学生与企业老总畅谈创业感受;召开企业引进人才开放日活动,组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与皖西学院等七所高校的毕业生进行现场交流。
4、整合技术平台资源。创业基地的技术资源条件有限,如何利用园内外的专业技术平台来为企业服务,是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沟通和洽谈,已与上海市软件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瀚海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多家机构签订了共享软件和生物医药技术平台的合作协议,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搭建推动高科技企业快速发展的服务体系。
5.大力开展企业家培训,推动企业家视野开拓。2019年以来,全市经信系统共举办企业家培训34场,培训4263人次。其中赴浙江大学、深圳大学等研学培训5期,培训245人次;市经信局直接组织的专题培训主要有:8月21日-23日,2019年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成功举办,全市规模以上120名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9月25日-29日,市“新生代”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在浙江余姚健峰培训城举办,50余家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10月31日至11月1日2019年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题培训班在市委党校成功举办。省、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负责人,市级“专精特新”培育库中小企业负责人120余人参加了培训。12月9日-11日2019年市制造型企业市场维护与销售拓展专题培训班将在市委党校举办,培训规模120人。
三、存在问题
1.中小企业规模不大,质量不优。一是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大部分中小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多数为普通加工配套型企业,没有自主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大多企业观念守旧、小富即安,中长期发展定位不明确,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不强。二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企业仍采用作坊式、家族式管理方式,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技术、管理人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2.政策门槛高,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制造强省、科技大省、三重一创、技工大省等省级政策,支持方向偏向于较大企业,鼓励做大做强,对于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3.中小企业服务水平仍需提高。虽然我市对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办公环境,提升手续代办、服务管理等保障水平,但是离企业家的心中期盼、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服务水平和保障发展的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服务基地建设。继续加强对我市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硬件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宣传推介,发挥平台在集聚吸引人才、创新驱动发展的优势,提升服务中小企业的水平和能力。
2.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推深做实“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完善“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认真落实“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制度,精简环节,优化流程,杜绝“体外循环”,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化审批流程,切实提高企业的开办办理效率。积极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扎实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后续相关工作,持续推进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对涉及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追踪问效,不断推动我县营商环境走在全市全省前列。
3.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严格按照“四送一服”活动相关要求,积极深入企业一线,扎实开展常态化走访,及时反馈走访情况和问题收集情况,确保企业问题真实、准确得到反映。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千方百计解决企业提出的诉求、反映的问题。扎实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要素对接等活动,不断提升企业政策知晓率和锲合度,着力满足企业对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的需求,积极助推我县企业和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4.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在抓好现有政策积极申报和及时兑现各级扶持专项资金的同时,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产业扶持政策,注重定向发力、有的放矢,强化政策的聚焦性、撬动性和催化效应。创新产业资金使用方式,充分发挥产投公司的作用,以创投、风投、贷款风险补偿、参股等有偿使用的方式,重点支持我县战新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切实发挥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服务工作总结2
我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部署,优化创新创业服务,建设培育了一批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服务业绩突出、社会公信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以下简称省级创业基地),推动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为全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一)整体规模不断壮大。2018年新增省级创业基地30家,新增入驻企业3702户。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省级创业基地188家,入驻企业15298户,平均每家基地入驻企业81.4户;2018年入驻企业销售收入1121.6亿元,利润166.7亿元,税收34.6亿元,带动就业325560人;平均每户企业销售收入733.1万元,利润108.9万元,税收41.9万元,带动就业21.3人。
(二)配套功能不断完善。2018年新增省级创业基地建筑面积108.8万平方米,公共服务场所面积18.6万平方米,平均每家省级创业基地建筑面积和公共服务场所面积分别达到36269.8平方米和6210.8平方米,为入驻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办公用房、多功能会议室、公共服务大厅等多种服务场所,满足企业不同需求。省级创业基地均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了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管理服务。如合肥高新创业园通过整合现有服务网络,建成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的“智慧高创”平台,实现信息查询、项目入驻、合同管理、费用收缴、管理咨询、专业服务、数据分析等在线服务功能,园区管理能力、工作质量、服务效率有了质的飞跃。
(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立足基础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引进专业化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年共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3441场、服务企业68003户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4.7%和31.7%。如蚌埠金业科技创业产业园引进德国服务中小企业的标准化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法律服务和新媒体推广等八大公共服务平台,让入驻企业能专注技术、产品和市场开发。省级创业基地以入驻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纾解企业融资难题。如铜陵新能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小微企业创业互助基金”,为108户小微企业融资9202万元;桐城市小微企业创业基地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帮助20多户小微企业获得6000万元银行资金支持;黄山市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组织融资对接活动7次,服务企业28家,服务140人次,累计融资5700万元。
(四)示范效应不断增强。对标典型,争创先进。通过国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各市推广。合肥高新创业园等4家省级创业基地被评为2018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2家,位列全国前茅。同时,我省积极创建龙头企业主导+小微企业孵化的特色载体,促进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融通发展。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阜阳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并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推动省级创业基地以工业互联网建设为载体,推进制造业+双创融合发展。如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韩海外联合研发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并向行业内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服务,实现从生产制造向提供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化转型,不断激发制造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连续第三年举办“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达到471个,比上届增加40%;评选出一批优秀获奖项目推荐参加全国大赛,其中5个项目进入全国前100强,2个进入全国前50强,展现了我省中小企业和创客的创新创业成果,激发了我省广大企业和创业者的双创热情。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国家出台《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从环境、创业带动就业、科技支撑、平台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双创升级的重要举措,我省也出台贯彻落实意见,推动双创深入发展。发挥省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全年兑现奖补资金1450万元,有效支持了省级创业基地建设发展。各市也结合实际相应出台政策对国家级、省级创业基地进行奖补。大力营造敢于创业,乐于创业,争当创业能手的环境氛围。全国“双创周”活动期间,开展了政策宣传、项目对接等多种公益性服务活动。如合肥市举办了双创扶持政策咨询活动,免费发放双创政策汇编500余本;马鞍山市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悬挂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等形式,举办政策宣讲9场、创业辅导19场,帮助企业和创客更好地掌握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政策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我省省级创业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尤其是合肥市,资源集聚效应好,政策支持力度大,双创活动多且影响大,氛围浓厚,推动效果明显。一些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受地域和资源限制,吸引外来人才、技术、资金等相对较少,创业基地普遍规模不大,实力较弱,影响力不足。二是服务体系支撑不充分。经过多年努力,我省服务中小企业的各类服务机构大量涌现,服务功能和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水平逐年上升。但相对大量企业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和创客在政策信息、融资支持和财务、法律、知识产权、商品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需求,还不能完全做到全方位精准对接服务。三是企业实力有待增强。部分入驻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少数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对产品、客户、市场发展前景、商业模式缺乏准确判断和明确定位,企业成长性不足。
三、打造双创升级版,促进创业基地高质量发展
贯彻国家和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搭建创业平台,培育创业主体,强化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成本,促进省级创业基地培育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创业载体培育。修订省级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完善扶持政策,加强示范培育,规范基地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优胜劣汰,促进省级创业基地健康发展。结合各类省级创业基地建设运营主体的特点和运营发展需求,有重点、有特色提高省级创业基地孵化和产业化能力。依托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运营的省级创业基地,重点发挥产业资源集聚优势,构建从孵化到产业化全链条企业培育能力;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运营的省级创业基地,重点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建设运营的省级创业基地,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支持入驻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各市开展市级创业基地认定备案工作,完善配套支持政策,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调动各类园区、企业、科研院所、创业投资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推动省级创业基地创新发展。
二是强化服务水平提升。鼓励省级创业基地接入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对接服务需求,为小微企业和创客提供便捷有效、广覆盖、低成本的服务。支持省级创业基地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或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集聚优质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成果转化、项目融资等多种增值服务。引导省级创业基地建立规范服务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依据服务效果满意度对服务机构进行动态管理,推动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三是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创业基地,争创2-3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树典型抓示范促推广,优选一批基础设施完备、综合服务规范、创新能力突出、创业带动作用显著的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和示范引领。通过创建国家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引导开发区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开放共享资源,促使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融合和合作,提高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创业的质量与效率。组织2019年“创客中国”安徽省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展示创业创新成果,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和活力,催生一批新的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