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用三字打动人-观《超级演说家》决赛总结
演讲“三字”动人-观《超级演说家》决赛总结
观看了全部第二季的《超级演说家》演讲内容后,最后夺魁的前三甲,他们最终打动了现场打分的观众和媒体评审,我用三个字总结他们演讲成功的原因:
第一、真。真诚、真情、真理。
冠军刘媛媛,她决赛时PK的演讲主题是《寒门贵子》。一开始用提问互动的开场方式,问大家此生是不是都是要靠自己出人头地,现场很多观众举手,还包括3位导师。等于她已经抓住受众群体。然后引出自己出自寒门,并调侃说甚至连门都没有,并明确自己的处境是依无所依。非常的真诚!
真情之处也是演讲的高潮之处,刘媛媛用了激励号召式收尾:“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勇气,这个故事关于坚忍。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心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所谓真理。刘媛媛用先抑后扬法,先抛出一个“谬论”——寒门再难出贵子。引发大家思考,才提出真理:承认这世界有存在不平等,人生与人生没有可比性,人生的好坏取决于自己的感受。寒门一定可以出贵子!
“三真”是演讲中最重要的部分。第二、谦。谦卑、谦让。
亚军是极地冒险运动家林义杰。我记得非常清楚,陈建斌刚顶替林志颖当导师时,就很不负责任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你既然是运动员就应该去跑步,到这里来参加什么演讲!”可林义杰有自己的想法,演讲也是他的一种冒险选择。虽然他是参加决赛中年龄最长的,虽然他是运动冠军,但他完美地演绎了谦卑和谦让的中国传统美德。不论在演讲中还是面对导师们的评论,即便像陈建斌这样“落井下石”的说词,他依旧面带微笑,言词从容,礼貌有佳。
在最后前三甲排名PK赛前,林义杰说他认为自己已经表现了百分百,所以冠亚军没有所谓,请把投票给另外两位。我相信,他是出自真心,不是做秀。他的这种表现就是谦让精神!争夺名次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让自己冒险挑战和体验。
第三、稳。稳当。
这里说的稳当是指演讲的内容。主题一般不会出现太大偏颇,关键是你讲了什么,用了什么案例。
在初赛时,记得有一位美女记者,当时选用了邓文迪作负面案例引起导师们的意见。而这次在决赛中乐嘉唯一参于决赛的队员蒋佳琦却出现了不当案例。他本意是好的,想表达国人的素质并不低。但他一演说,将香港和大陆的矛盾放大了,而且贝克汉姆无故“躺枪”。确实内容有稳当,惹出争议。演说是一对多,必将会把你的个人及个人观点放大、放大,再放大。所以,大家站在讲台,就要秉持“真、谦、稳”三字真经,让你把话说好!说到观众心里去。
最后,跟大家分享参赛者们“一语惊人”的经典语句:
“如果要把我比喻成一种动物,我希望是鸭子。表面上看让人觉得很平静,实际上看不见的双脚却在不断拼命地划水。”——一个回国找根的十年内可能失明的美籍华人Rombo “只把自己当对手,因为自己才是永远的对手。”——奔跑了31年,去过南极、北极的冒险运动家林义杰
“大部分年轻人却不知道想要什么,但我知道不想要什么。我不要循规蹈矩,我要不断折腾!因为NO DO NO DIE。不做不活!”——现实励志版北大女研究生,带着点骄傲率性90后刘媛媛
“因为已经解决了温饱,现在需要的是精神上的信仰,而这个信仰就是真正的德行。”——蒙太奇演讲技巧,亦真亦幻鬼马书生蒋佳琦 “德蕴含在天性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当在德与物之间进行选择,只是一丝偏差,就可能成为以后洪水决堤的蚁穴。”——震慑性较强的英语老师李承远 通过演讲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内涵和修养,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学识、目光和信仰。希望演讲者都是发善念,播善种,那么一定会得善果。
吴李琴 2014-7-15
第二篇:机关演讲用第几人称好?第一人称最打动人!
演讲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成功的演讲,不仅能以理服人,更能以情感人。演讲是否成功,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演讲材料的巧妙运用,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演讲的材料组成可以是多方面的,常见的有:对人物或事件的描述;运用典故或史实佐证观点;引用名人语录或观点等,在所有的材料当中,有一种材料比较特别,若能恰当运用,能提升演讲效果,那就是第一人称材料。
演讲中的第一人称材料,是指演讲者以“我”的角度进行叙述的材料,常见的比如:演讲者个人亲身经历材料、见闻材料、感想材料、观点材料等,其中在演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拉近距离,引发共鸣
演讲要取得成功,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好,心理距离近了,容易产生感同身受,从而引发听众的心理共鸣。
如北大女博士王帆的《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演讲一开始就用了第一人称材料:“我是一个80后,顾名思义,80后就是指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人,对吗?但是在中国,80后还有一层比较特殊的含义。它其实是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女。我们一出生,就得了一个国家级证书,叫独生子女证。这个证可以保证我们能够独享父母的宠爱;但是这个证,也要求我们,要承担赡养父母的全部责任。最开始我觉得,如果想做一个好女儿,那我肯定得挣好多钱,然后让我爸妈过上好的生活。”
王帆的演讲一开始从“我”出发,通过“我”的感受与体会引入如何做子女的话题,由于采用了真实的第一人称材料,无形中拉近了与现场听众的心理距离,唤起听众与“我”一样的情感,引发了现场众多听众的情感共鸣。
二、增强趣味,生动形象
好的演讲效果,能自始至终抓住现场听众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运用一些演讲技巧,材料运用,是演讲的重要技巧之一,有经验的演讲家,往往通过对第一人称的材料运用,能使演讲趣味性得到增强,使演讲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既吸引现场听众的注意力,又能让听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如马云在《当选浙商总会长的演讲》:“以前在公司中讨论战略的时候,一些MBA毕业的总是说这个战略不好啊,不能复制啊,我认为能复制的是复制品,战略不能被复制,不能复制的才是艺术品,就像我的脸一样。企业家要把自己的企业和战略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以复制,无人可以超越,才能走得更远。”在这段演讲中,马云以自嘲的方式,以自己的脸作为比喻,讲述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企业和战略打造成无法复制的艺术品,使企业走得更远,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发了现场听众的一片笑声,听众也在这笑声中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再如,刘媛媛《寒门贵子》开头是这样演讲的:“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资深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
这段演讲词的最后一句:“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材料,以自己作例子,说明自己家的出身贫寒,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引人发笑,同时也为后面的观点论证作了铺垫。
三、便于抒情,自然流畅
演讲是一种饱含感情的活动,第一人称材料来源于演讲者自身,对演讲者来说,是自己的亲历亲为,有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对材料内容十分熟悉,有极强的材料驾驭能力,便于淋漓尽致地表达观点与情感。
许吉如在《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中说:“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堂上被我们老师安排去向大家解释国家的“十三五”规划,共建“一带一路”,解释我们刚刚出台的二胎政策。其实我的语言是有很多瑕疵的,我的观点可能也很平凡,但是这样的我能在课堂上永远有一丝话语权,那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很重要,所以中国学生的话一定要听。100多年前,梁启超曾经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100年后的今天,其实道理反过来也一样,中国强则少年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会赋予一个少年强大的安全感。基于安全感,他可以自由选择他想生活的地点、职业状态乃至是心情。因为他是轻装上阵去看这个世界,又理直气壮地回到自己的家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觉得你活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很安全,那是有很多人在为你承担风险……”
许吉如的这段演讲,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与个人感悟,整个演讲给人的感觉是真实自然、感人至深,与恰当运用第一人称材料是分不开的。
演讲中运用第一人称材料固然重要,但也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第一人称材料如果恰当运用,确实能提升演讲效果,但运用也要讲究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如果过度运用,通篇都是第一人称材料,容易造成演讲材料单一,听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缺陷,使演讲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针对性强,主题至上。演讲的主题就是“统帅”,在运用第一人称材料时,要考察该材料与主题关系的密切程度,材料必须为表现主题服务。
总之,演讲中的材料是多样的,充分认识人称材料在演讲中的重要作用,并巧妙加以利用,对提升演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