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物教学应做好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衔接
初中生物教学应做好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衔接
说到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有的教师会讲,这是高中教师的事,与我们初中教师无关。我们初中教师只要处理好小学与初中教学衔接问题,并按照初中课程标准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帮助高中教师完成高中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处理好初中和高中教学的衔接的责任理所当然地就落在高中生物教师的身上了。
其实不然,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是有其内存的必然联系的、因为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科教材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是从初中开始的。如果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主动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进行衔接,无论是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是提高我们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都是大有益处的、下面本人就如何做好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相衔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保证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在各章节中都有与初中教学内容相衔接的部分、由于课程标准要求不同,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脱节”现象。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凡是涉及到初中生物知识如:“原核生物”,学生只要看到“菌”和“藻”就把它归为原核生物,甚至有些学生把病毒也归为原核生物、还有“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中的食物的消化后的产物和代谢后的产物、营养物质吸收的途径;“神经调节”中的神经元、反射、反射弧、感受器、效应器;“体液调节”中的内分泌系统、激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中的花的结构、受精、种子及果实的形成;“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中的动物的分类;“内环境的稳态”中的内环境的成分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许多高中生物教师都有“切肤之痛”,不仅在课堂上要花很多时间来复习这些初中生物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由于先入为主或者思维定式的作用)应用起来学生还是不能得心应手,出错率比高中知识出错率要高得多。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且课时紧张,从而给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因此我认为,我们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通读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初、高中教材的知识体系,全盘梳理初、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的知识点,并且在这些知识点上适当拓展,补充间断点,使初、高中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体。
现在全国使用的不同版本的初中生物新教材,教学内容相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也相应的降低,因而课堂教学时间充裕,这不仅给了学生主动探究、活动的空间,同时还给了教师补充、扩展与高中生物学知识相衔接的知识的时间。譬如:在进行“生物分类”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及时补充哪些生物是属于原核生物,哪些生物是属于真核生物;讲到病毒时,除了说明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的结构知识外,还可以补充病毒的化学成分只有蛋白质和核酸,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有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艾滋病病毒和非典型肺炎的病毒)、病毒的营养方式和增殖方式(专性寄生,只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在讲到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以补充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及营养级的概念;在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时,可补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方向的不可循环的,逐级递减的,从上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传递效率大致是10%--20%(通过举例计算出),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们明白:市场上猪肉的价格为什么比蔬菜要高得多,为什么“一山不能藏二虎”的道理、„这样不仅把初,高中生物学知识自然的连接起来,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二、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因此,我们初中生物教师,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习的向往。我认为这一点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处理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落脚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表图示、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经济都有着重要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譬如,讲到生物的富集作用时,可介绍DDT农药,进而引发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介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引导学生要大量地进行植树造林;在讲到抗虫烟草培养时,可介绍转基因工程„在学习与高中相关联的内容时,教师适时提出一些学生非常关注,而初中又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为什么有些人类的遗传病与性别有关?进而告诉学生“经过高中生物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生物学的渴望。
其次,要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如生活环境的自然资源(森林、草地、池塘);人类实践活动的实物资源(植物园、动物园);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展览馆);还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学生体会到,生物与经济、社会、科学密切联系,作用巨大,前景美好、三、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围着教师“转”,没有完全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而高中教学,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初中更加重视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了解的成分更多,达到掌握的学科知识相对减少;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能力的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
诚然,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与年龄有关的,但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各个环节的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的指导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尤其是易混淆的知识,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菌、病毒、真菌,„)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同时,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应用概念图、思维导图、流程图、知识结构图等多种形式来构建知识结构(学习过细胞结构之后,让学生自己画一个总结细胞结构概念图),利用概念图来对学生进行启发、辅导和因材施教,而学生也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统领概念,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并举。
总之,做好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工作,高中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初中生物教师也责无旁贷。愿初中、高中生物教师共同携手,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做出努力。
第二篇:高中生物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高中生物教学和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
永乐中学 王鹏飞
我从事了10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时很不适应,基础薄弱,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不尽人意,使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针对这一想象,我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发现在初中生物教学和高中生物教学间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原有的初中生物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对高中生物的认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从而热爱生命科学。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识上,能力上,兴趣上的衔接,为切实解决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么多年的教学探索,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
从整体来讲,初中生物是高中生物的基础,高中生物是初中生物基础的引申和发展。初中生物教师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特别要把握好4个衔接点,为高中生物的教学做好孕伏,渗透和铺垫工作。
第一个衔接点:知识内容的衔接
中学生物课程包括十大主题,我国初中生物课程基本全部包括了这些主题,其中生物的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的主题侧重在初中阶段完成,而像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较为抽象并且对学生认知难度较高的则安排在初,高中两个阶段来完成。相同的主题则采用了初高中递进安排的方式。
如:细胞
在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
在高中则侧重于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以及功能
种子
在初中侧重于结构和萌发条件 在高中则侧重于种子结构与基因型分析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在初中侧重于现象
在高中则侧重于本质及作用机理 营养物质的代谢
在初中侧重于消化器官的认识
在高中则侧重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个体发育
初中主要是认识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器官
在高中主要是注重个体发育过程
生命活动的调节 初中主要认识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高中主要揭示调节过程
生态学
初中主要是个体生态的内容
高中则在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方面深入要求
初高中内容的整体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这就在我们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渗透高中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在讲七年级下册讲到物质运输路线中淋巴形成示意图,就根据循环路线把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为高中选修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打下基础。在这里我还修正了书中出现的血液为血浆,避免先入为主,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出现的困惑。在讲到生态系统的成分时,可以补充初级、次级、三级消费者及营养级的概念;在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时,可补充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方向的不可循环的,逐级递减的,通过一些有趣的实例让学生轻松的接受,也为高中学习垫定一定的基础。第二个衔接点:目标导向的衔接
高初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同时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技能。
初中生物教材和高中生物教材,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人认为,不学初中生物一样可以学好高中生物。此言过于偏激。因为初中生物和高中生物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现在很多高考题的出题背景,就来自于初中教材。如果能合理的利用好初中教材,才将会把高中生物学的更好。初中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等非中考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由于在初中只是会考学科,成绩不记入升学考试总分,所在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所以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应该利用期末和会考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基础,让学生建立初中知识在学习高中生物中的重要性意识。第三个衔接点:教材使用的衔接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对于给高二学生上课的老师来说,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必须面临:那就是在初二学完相应的生物内容以后,各学校为了应对中考,从初三开始不再开设生物课。从初三升到高中后,由于高一同样也没有开设生物课,所以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体系中对于生物知识造成了2年的知识链的断层,尤其是农村的一些基层学校甚至一直没有开设过生物课。因此,到高二刚开始上生物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最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都不知道,这给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一方面要完成教学进度,一方面要抽时间补充初中的内容,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得不到保证,从而顾此失彼。如何做好课本知识的衔接尤为重要。
在高中怎么利用初中教材呢?首先,并不要求要将初中教材重学一遍,而是将其放于案边,以备随时查阅。其次,查阅要有针对性。当你学到某些内容时,如果和初中教材有联系,便可拿出来,参阅对比。长此以往,会极大的加深你对高中教材理解的深刻性。
第4个衔接点:能力要求上的衔接
初中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收集信息的能力。而高中则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搜集生物学信息并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二.学生学习兴趣的衔接问题: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学生对学习生物有了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目前有些生物教师靠灌和放的办法,把生物教的枯燥乏味,使不少学生听到生物就摇头甚至陌生,对生物学习毫无热情。以至到了高中阶段,对生物的学习也停留在被动接受知识上面。
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名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是,他往往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生物学科也是如此。因此,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对提高成绩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同学对每一学科都感兴趣。那么,如果学生真的对生物学一点兴趣也没有,该怎么办呢?不学了。可能有许多同学就是这样做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深入了解学生,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从利用书中的图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等直观材料,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经济的重要联系,让学生参与到主题讨论中。我还经常给学生介绍动物世界,科学探索,走进大自然等电视节目中的稀奇古怪的生物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经常关注这类电视节目,从中获得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在课堂上讲述给大家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由然而生。
增加生物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各层次的求知欲和对生物课的兴趣是每个生物老师的首要任务。由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简单,又只会考,对学生的要求低,等到考前简单的背一背就能得不错的分数。以至到了高中注重能力和创新的要求,还在延续初中的学习模式,花了工夫背,成绩还是上不来,就对生物的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学习的信心。最后放弃生物学科的学习。这时就需要完成一个学习模式的转变,从模仿记忆型过渡到探索理解型,在高中阶段,只有提高成绩,才让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和信心学习生物。三: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
目前,衔接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严重脱节。初中生物进度慢,坡度缓。而到高中进度快,坡度大。
初中生物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的限制,较多的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进入高中时,学生的生理从少年转向青年,学习心理也就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更多地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的内容。解决教学方法的衔接问题,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1. 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包括四个环节:可前预习—课内自学—课后复习—课外阅读
(1)课前预习:从初中开始在每节课后都预先告诉学生下节课的内容,并提出一些预习问题,逐步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并长期坚持养成习惯。(2)课内自学:采用目标教学和尝试教学,让学生试一试,发现困难在哪里,然后老师讲解。要启发学生置疑问难,学会提出问题,大家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讲解习题时,让学生自己读题和审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不要包办代替。
(3)课后复习:让学生先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然后才动笔做作业。适当的家庭作业,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好处。(4)课外阅读:精心选用课外的辅导资料,先做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书中有课内知识的延伸,一些社会热点问题。2. 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程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应更多地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的体现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实验也是高考重点的考试内容,所以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完成一些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理解并锻炼了表达交流与沟通能力。比如,在学习完“绿色植物怎样制造养料”一节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如何运用生物学原理,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每个学习小组根据学到生物学知识,想出了不少 的办法,大大超出了书上介绍的内容,在每个小组踊跃发言,补充,争辩中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最近我在初中讲授动物呼吸时,有一个探究问题:请你用一种或几种科学的方法来证明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有的学生说把它的皮肤搽干,有的学生说裹一层塑料布,有的学生说涂凡士林。。然后学生们就根据自己支持的观点分成小组探究,实践。成功的,失败的在总结中完成教学任务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的生物知识相对高中而言简单基础,学生只需能记住就可以得高分,而高中知识却是深度广度都很大,只记住那些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要学会更进一步地分析,把考题中的创新能力提高分要得高分
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一点灌输,多一点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去,从而使接受知识转变为发现知识,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如我在初中讲授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按尝试教学法组织教学,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解释现象—得出结论。课本给出的实验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证明了种子萌发需要水和空气。那怎么证明种子萌发需要温度这个条件呢?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吗?启发学生完成对温度和阳光这两个条件的实验设计。
高中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的紧张则更多采用的是“满堂灌”“满堂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跟学生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一致。初中教师应注重在每学完一个单元的知识后,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构建生物知识网,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联成线,织成网,形成一个清晰、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步入高中学习时,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地回顾和全面地了解,使之适应高中学科乃至今后的学习。
4. 反思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也就是让学生针对每次作业,考试后的错题进行深入思考,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欠缺还是能力欠缺?然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题不在多,在于如何运用和举一反三。有时反思一道题有胜做10道题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增加学习的有效性!
组织梳理衔接知识点,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总之,研究初高中衔接问题,可使高中教学走向更加科学的轨道。
第三篇:多媒体与高中生物教学
多媒体与高中生物教学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进入高中教材,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亚显微结构等,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而多媒体作为最直观、最形象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 高中 生物教学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1.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紧密结合(1)要注意精选课件内容。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在内容上实现“无缝连接”。对于那些用传统方法不便展示的生物过程辅之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发挥其优势,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染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电),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而借助多媒体课件用电影的形式展现,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的传导”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2)在时间上实现无缝连接。课件的内容要便于多媒体过渡,比如黑板和显示屏的过渡。在制作或者选用课件以及编写教案时,要设计过渡内容。使用时要把握好切入时机,不要因为切换时机不要因为切换时间过长而“冷场”。要准确把握这些时间的长短及其相关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时间上的“无缝连接”。
(3)在空间上实现无缝连接。在硬件设施上,必须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与黑板及其他媒体的有机结合,合理安排其空间位置,学生的视线跨度要尽量小,操作要方便,切换要迅速和自然,且视听效果好。
2.课件内容要详略得当
课件视觉效果好,而且字体是采用标准字体,再配以不同的颜色,学生看起来非常的清晰、舒服。关键在于其内容:内容太详尽了不行,那与直接展教案无益,会使学生忙于记笔记;内容太简单了也不行,一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就无法展示给学生看。所以在制作课件时,要做到详略得当,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基本章节结构完整的前提下,对一些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尽量多作一些说明,或多采用一些图像(图表)的形式来给学生进行演示,而对一些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则只作简单说明,或只列出要点。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动态教学过程被“电子化”,教学主题被冲淡
教学是一门艺术,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则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能力、课堂气氛等因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选择那些传统的教学手段不便处理的内容进行尝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有些课件为了赶时髦(或应付检查或参加比赛),不论教学内容是否适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简单地将教材内容“电子化”,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有些课件则为了追求新颖,制作一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画面和音乐,成了“花架子”,冲淡了教学主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2.课件切入时机和方式不合理,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要掌握好时机,而且课件与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衔接、媒体的切入方式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些课件缺少必要的“序曲”和“尾声”;而有的使用者没有从光照变化、音响效果、视觉效果以及课堂气氛等多方面考虑课件的切入时机和方式.而是进行简单的切换,其结果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减少了教师的绘图、板书、画图表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学生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过快地变换屏幕内容,将使学生丢失教学信息,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有的课件制作者为了使课件操作简便,将课件制成“流水型”模式,教师只要按键或鼠标,课件就会顺利“放映”。这种课件很难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灵活调度,导致教学信息一晃而过,起不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4.硬件不匹配,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采用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长期沿用的以黑板为主要媒体的教学方式目前还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如何将多媒体显示屏与黑板及其他教学设备有机结合,从空间位置及声、光、色等多方面解决好它们的匹配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就会影响多媒体课件辅助生物教学的实际效果。
5.以课件为中心,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模拟自然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进化》一章时,与《生物》教科书配套的“桦尺蛾”的视频案例,全长3分钟。内容简介如下:
英国有一个小山村,再村外的树林里栖息着两种桦尺蛾,一种浅色,一种深色,树林里的小鸟以桦尺蛾为食。几十年后,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工业城市,工厂排放的黑烟渐渐把树干染成了黑色,由于黑烟的污染,浅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目标显著容易被鸟类发现而不易生存下来;深色的桦尺蛾停息在黑色的树干上,体色与周围环境比较一致,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占多数的原因。
通过这个视频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亲临其境,更深的理解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更深的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讲授《遗传的基本定律》时,一些课件对孟德尔的生平进行介绍:奥国人,天主神父,主要工作,1856-1865经过8年杂交试验,1865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以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发现的过程。
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科学成果的取得,是因为前人科学的选材,科学的设计实验程序;创造性的把统计学与遗传学研究的结合。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的品质,以及科学的创新精神。
利用多媒体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科学成果的认知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3.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特点,突破难点
在生物教学中有动态、抽象、细微的生理知识。如血液的流动、神经的传导、食物的消化等,这些均是教学中的重点.但看不见、摸不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再如讲解神经冲动的传导,过去用“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以语言讲述为主,板画为辅,虽然也强调了重点,但缺陷是既不真实,也缺乏动感。如果应用教学录像片演示其过程,就能真实、艺术地再现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使其具体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在放映时,通过暂停放映,教师解释,或边放映、边解释的方法,把两种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得到老师适时适度的强化,使这一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容易接受。
为了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应力求简化操作过程,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放在使用机器上,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适时调整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避免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出现信息一晃而过的现象。在制作课件时,要结合课件的每一个画面设置合适的显示时间,还应使有些画面易于重复“放映”,便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做好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之间的衔接
如何让学生做好初中生物与高中生物之间的衔接
我是一位一个县级以下的初中生物教师,来到这里上的第一堂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一来接手到的是初二年级的生物课。自我介绍后,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学们,你们觉得初一的生物有趣么?令我吃惊的是答案不是“有趣”也不是“没趣”而是,异口同声的说“没学”。对于这个答案,多少都有点让我吃惊。
说是没学,就真的是有点没学,连基本的什么的“反射”都不知道。我想就这个现象说说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当时听到后还是有一点点的忧伤,据了解当时初一就不是由专职老师在上课,是由班主任代上,或者是数学老师上等等。心里就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初中都不学生物吗?初中生物对高中生物来说那是多么的重要啊!科学素养,科学态度,一些简单的生物科学知识等等,都是来自于初中生物。
高中生物的学习是建立在初中的基础之上开展的。两者是有衔接和密切联系的,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的问题,而且是我们如何深入认识传统教育与学生获得知识在高中教育上的实践问题。为切实解决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一、充分认识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更新或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在高中的起始阶段,教师必须详细了解学生在初中所学习的本学科的知识,以及掌握的程度。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复习旧知识,进而帮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得较差,而高中学习又必须很好掌握的知识,要加以补充。
生物学科因初中结业考试的形式与高考的差异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两大方面的明显欠衔接的问题。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和高一有两年断层期。进入高二,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经历了两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和图片来体现知识点。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高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上存在的衔接问题。
教学方法上的差异是决定学生由一种学习环境到另一种学习环境适应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1)一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又加上了教法的不适应,从而一上高中便形成了部分学生的掉队现象。(2)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受。初中课程改革以后,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的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教师一言堂、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3)由于初中的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都有程度不同的课内内容考查,许多教师便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圈范围,画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以获取高分。许多学生平时没有好好学,根本不理解教材的内容,到考试前背老师画定的东西也能够过关。所以这些学生到了高中看到考试及平时教学、复习的方法大变,便感到明显不适应。
另外,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及学科素养还有许多不适应高中学习之处,也需衔接和校正。
三、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的联系和补充
高考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大纲,不拘泥于大纲”,遵循的是知识,突破的是能力。可见今后的高考更加注重对能力的考查。高考理综大纲中已明确考查的四个能力目标: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能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对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但能力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筑在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所以基础是发展能力的重要保证。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侧重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与初中生物学有着密切联系,而这部分知识基础薄弱且相隔时间又长,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适时适量的补充初中生物知识。以保证对高中知识的理解.四、高初中生物学习方法方面的衔接 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内容不同于初中,初中侧重于对生命现象的描述,而高中则侧重于对生物的共性和生命本质的揭示。这是符合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的。生物的共性即生命的七个基本特征:(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2)生命活动的根本——新陈代谢、(3)生物体体积和重量的增加——生长、(4)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主动反应——应激性、(5)生物体的自我复制——生殖、(6)生物体性状的相对稳定——遗传和变异、(7)生物体既影响又适应环境,对应了课本的相应章节;揭示生命的本质:(1)生命的物质性、(2)生命活动的动力来源、(3)遗传机制、(4)生命起源。从而要求对高中生物的知识学习方法要较初中有所改变,需要系统地理解,上升到能力,并非简单地死记硬背,计算、理解是必要的,要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本质的能力。
一些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一些知识只通过单纯的记忆或通过教师的重复讲解,是不能适应高中课堂上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的。从高中生物课一开始,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对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尽快调整,可以定期开设专题讲座,这将会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欢迎。五、一点不成熟建议
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必须直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每一所高中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一,在教师中开展高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高初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没学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什么,那么,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建议学校给各科配一整套初中(高中)教材(即高中年级存一套初中各科教材、初中年级存一套高中各科教材,实行教研组长借阅制,以便组织全组教师在教研时参考),让初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让高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过去学过些什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考上大学、为学生未来的成功与发展,打好基础。
第三,对于高二或将上高二的学生,学有余力者应该回头看看初中的生物书,因为高中生物课程是默认大家初中学过生物的,但初中时可能很多同学学得不是很认真,而高中生物的教材和一些题目都默认大家还记得初中的生物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掌握各种“常识”的人(对于讲不出道理的生物题的简单解释常常是 “这是常识!”),做生物题时容易有优越感,而且不管题目怎样出,成绩通常都会稳定在不错的水平。种种事实表明在初中学过生物的学生在高中对生物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悟性都要强一点.总之,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教学研究上看,这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又特别是许多小城镇,根本不重视对初中生物学科的教育,导致更多的学生一进入高中就会产生掉队现象,出现对生物没有学习兴趣等现象。仅以此文,展现初中生物教育观念的弊端。
第五篇:初中生物教学浅谈
初中生物教学浅谈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其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生物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转变。下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几种教学方法的尝试.1.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a演示法 b参观法。
2.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合理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3.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 4.采用联系的教学方法
a加强生物与社会、科技的联系。b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
c加强生物学科内部的新旧知识的联系。5.充分发挥多元评价法在教学中的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各种课改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教学过程,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勤于学习、乐于探究,全面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素养。
新颁布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初中生物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生物知识,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的课程资源,如影视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信息量大、重现力强、操作简便等优势与课程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有的教育观念、方法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