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向心力
2018年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向心力
向心力的考察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比较常见,一般在学科专业知识的考察中的占比也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一般都会出现向心力的相关知识,这也是因为向心力所包含的知识点相对较多,比如向心力公式的计算、生活中的圆周运动问题、一些圆周运动模型的构建问题、以及万有引力与航空航天问题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相对来说在向心力问题中大家容易出错的圆周运动模型构建问题。
圆周运动模型的构建中向心力的大小及方向是很多变的,就是由于这种多变性的存在让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分析不清,为了避免在这个内容上失分,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关于向心力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快速复习。
一、什么是向心力? 1.定义:向心力是当物体沿着圆周或者曲线轨道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合外力作用力。
3.向心力“不是力”:向心力一词是从这种合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而命名的,是一种效果力,而并不是我们定义的力,因为这个里的施力物体可能是多个物体,这种效果可以由弹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力而产生,也可以由几个力合力或其分力提供。
二、绳杆模型 1.绳模型
三、汽车过桥 1.凸形桥
汽车在凸形桥上时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且合力方向指向圆心充当向心力,所以重力的大小大于支持力的大小。此时支持力的大小小于车重,所以凸形桥不容易损坏。
2.凹形桥
汽车在凹形桥上时竖直方向只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并且合力方向指向圆心充当向心力,所以支持力的大小大于重力的大小。此时支持力的大小大于车重,所以凹形桥相对于凸形桥来说容易损坏。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推荐图书(高中物理)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教材-高中学科物理(高教版)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丛书之一,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是一本价值极高的教师考试用书,学习《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学习参考书系列: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适用于高级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为教师考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
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基础教育领域重要刊物《物理教学探讨》主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学习,与英国女王大学合作科研,曾多次在瑞士、法国、美国等有关高校讲学,多次参加“中美基础教育论坛”,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在物理教育、科学教育、科技史等领域发表多项论文、专著、报告。
目录
模块一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物理教师职业素养
第一节 物理教师专业化
第二节 物理教师职业素养构成 第二章 物理学科知识
第一节 力学
第二节 电磁学
第三节 热学
第四节 光学
第五节 原子物理学
第六节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初步
第三章 物理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理课程基本理论
第二节 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第三节 物理学习基本理论
模块自测
模块二 物理教学设计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教学设计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教学设计注意事项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设置
第一节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第二节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设定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学重难点设定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及案例剖析
第一节 中学物理常用教学方法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法及其案例剖析
第三节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四节 中学物理概念课和规律课的教学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节 教学设计结构
第二节 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改进
模块自测
模块三 物理教学实施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组织及学习指导
第一节 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第二节 课堂教学的组织
第三节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
第二章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实施
第一节 演示实验教学实施
第二节 学生实验教学实施
第三章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二节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及选用
第一节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
第二节 物理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中学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及选用案例分析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学实施案例分析
第一节 确定教学目标
第二节 设计教学方案
第三节 从教案到课堂
模块自测
模块四 物理教学评价
考试目标
内容详解
第一章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中学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
第二章 中学物理学习评价
第一节 根据评价功能进行的分类
第二节 根据评价标准进行的分类
第三节 根据评价者进行的分类
第三章 中学物理评价案例分析
第一节 纸笔测试案例分析
第二节 对探究活动评价的案例分析
模块自测
第三篇:2018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四
2018年四川教师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四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是()。A.测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学生自我评价法
2.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
3.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教师对学生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属于()。A.绝对性评价 B.个体内差异评价 C.甄别评价 D.相对评价
6.《变色龙》的作者是()。A.巴尔扎克 B.莫泊桑 C.欧·亨利 D.契诃夫
7.哪个不是古代帝王用于自称的称谓是()。
A.孤 B.敝 C.寡 D.朕
8.“无论我们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斯金纳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班杜拉
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解释的理论是()。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主义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建构主义理论
10.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反复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呈现还是有学生发现 D.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还是获得知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最基本方法是测验法。
2.【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道尔顿制是由于在道尔顿中学实行得名,其创立人是伯克赫斯特。
3.【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最好是讲授法。
4.【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交往实践活动。5.【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
6.【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契诃夫在该作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
7.【答案】B。中公讲师解析:敝,谦辞,用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8.【答案】C。中公讲师解析:布鲁纳倡导认知结构学习论。
9.【答案】D。中公讲师解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这是建构主义的观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0.【答案】A。中公讲师解析: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新旧知识间是否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第四篇:高中物理优秀教案5.7向心力
5.7 向心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知道在变速圆周运动中,可用上述公式求质点在某一点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实验来了解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理解公式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中,培养动手的习惯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快乐,体会实验的意义,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
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研究了圆周运动的运动学特征,知道了如何描述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向心力。
(二)进行新课
1、向心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向心力”部分,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2、用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列举并分析实例,体会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表达式。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帮助学生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解决疑难,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v
2投影向心力表达式:Fnm或Fnmr2
r点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实验”部分,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实验器材有哪些?
2、简述实验原理(怎样达到验证的目的)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测量那些物理量(记录哪些数据)?
4、实验过程中差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及时发现并记录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活动:分成小组,进行实验,独立验证。
点评:让学生亲历实验验证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可靠性作出评估。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1、实验的过程中,多项测量都是粗略的,存在较大的误差,用两个方法得到的力并不严格相等。
2、通过实验我们还体会到,向心力并不是像重力、弹力、摩擦力那样具有某种性质的力来命名的。它是效果力,是按力的效果命名的。在圆锥摆实验中,向心力是小球重力和细线拉力的合力,还可以理解为是细线拉力在水平面内的一个分力。
教师活动:实例分析:说明以下几个圆周运动的实例中向心力是由哪些力提供的?
1、绳的一端拴一小球,手执另一端使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2、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心力是什么力提供的?
3、在圆盘上放一个小物块,使小物块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分析小物块受几个力?向心力由谁提供?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球受重力、支持力、绳的拉力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竖直方向小球不运动,故重力、支持力合力为零,那么水平方向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效果由水平面上的绳的拉力效果来提供.2、月球和地球间的引力提供月球运转的向心力
3、小物块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点评:通过实例分析,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完成课本54页“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自己感受向心力的大小。学生活动:按照“做一做”栏目中的实验介绍,独立操作,在实验中获得体验。点评: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激发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3、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教师活动:向心力能改变速度的大小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代表的发言,点评。
教生活动:设疑:我们在“做一做”的实验中,通过抡绳子来调节沙袋速度的大小,不就说明向心力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吗?这该怎样解释呢?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课本,思考并讨论问题,学生代表发表见解。教师活动:听取学生见解,点评、总结。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教材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求知的意识。
教师活动:对于做一般曲线运动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简化处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结合图6.7-4的提示发表自己的见解。点评:对学生注重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实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钉两个钉子A和B,相距20 cm.用一根长1 m的细绳,一端系一个质量为0.5 kg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钉子A上.开始时球与钉子A、B在一直线上,然后使小球以2 m/s的速率开始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 N,那么从开始到绳断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析 球每转半圈,绳子就碰到不作为圆心的另一颗钉子,然后再以这颗钉子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半径就减少0.2 m,但速度大小不变(因为绳对球的拉力只改变球的速度方向).根据F=mv2/r知,绳每一次碰钉子后,绳的拉力(向心力)都要增大,当绳的拉力增大到Fmax=4 N时,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min,则有
Fmax=mv2/rmin
rmin=mv2/Fmax=(0.5×22/4)m=0.5 m.绳第二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6 m,第三次碰钉子后半径减为0.4 m.所以绳子在第三次碰到钉子后被拉断,在这之前球运动的时间为:
t=t1+t2+t3
=πl/v+π(l-0.2)/v+π(l-0.4)/v =(3l-0.6)·π/v =(3×1-0.6)×3.14/2 s =3.768 s 答案 3.768 s 说明 需注意绳碰钉子的瞬间,绳的拉力和速度方向仍然垂直,球的速度大小不变,而绳的拉力随半径的突然减小而突然增大.[例2]如图所示,水平转盘的中心有个竖直小圆筒,质量为m的物体A放在转盘上,A到竖直筒中心的距离为r.物体A通过轻绳、无摩擦的滑轮与物体B相连,B与A质量相同.物体A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正压力的μ倍,则转盘转动的角速度在什么范围内,物体A才能随盘转动.解析 由于A在圆盘上随盘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外力必然指向圆心,而其中重力、支持力平衡,绳的拉力指向圆心,所以A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着半径或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当A将要沿盘向外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指向圆心,A的向心力为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合力.即
F+Fm ′=mω12r 由于B静止,故 F=mg
②
①
由于最大静摩擦力是压力的μ倍,即 Fm ′=μFN=μmg 由①、②、③解得 ω1=g(1)/r;
③ 当A将要沿盘向圆心滑时,A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沿半径向外,这时向心力为: F-Fm ′=mω22r
④
由②、③、④得ω2=g(1)/r.要使A随盘一起转动,其角速度ω应满足
g(1)/r≤ω≤g(1)/r
答案 g(1)/r≤ω≤g(1)/r
说明 根据向心力公式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明确哪些力提供了它需要的向心力.
第五篇:四川教师资格证法律事务试讲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考生.(一般不可以把名字报出来)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
本节课出自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版的中等职业学校系列教材《法律基础知识》第 章 第 节的第 部分。
(1)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属于 的范围,(2)本节课是在学习和了解了 内容的基础上的知识。
(3)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是
二、教学目标
(接下来说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对受训者所从事的工作的具体要求的分析而设立的。在我们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一下几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 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4)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了)
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将 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知识的 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或理解能力,将 确定为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那么,该怎样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尼?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年龄上属于学龄中期,且本节课的知识点与现实的紧密结合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 能力发展,对 知识将采用 教法。(2)以教师精讲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长,本节课采取的学法有以下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气氛血色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得过程中查缺补漏。
五、教学过程
1(本节课程计划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借助多媒体的帮助,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
(1)复习与新课有关的原有的知识点
(2)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复习回顾)
(3)讲授新课
(4)反馈练习
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完成课后的练习
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和总结 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此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
五、归纳总结
将本节课的知识点概述一边,加深学习的印象
时间分配:以每一堂课45分钟计算 1、5分钟 2、5分钟 3、25分钟 4、5分钟 5、5分钟讲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