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代转型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代转型
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教师,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动性和专业性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学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航向――教育信仰
教育信仰是指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坚守自己的教育理想,虔诚地践行教育使命,矢志不渝地追寻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意义。教师是否有教育信仰,决定了他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教书匠,还是一个关注“人”的教育专家。教师有了坚定的教育信仰,才能拥有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胆识和底气,才能拥有教育改革与实践的自信和从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呈现多样化取向。价值观的多样化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价值取向。为此,一要培育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要求教师立足本职工作,立德树人、严谨治学,切实提高育人能力。二要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大爱情怀,引领教师关爱学生,走进学生心灵,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温暖和阳光。三要展示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利用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对教师进行慰问,特别是抓住教师取得优秀成绩的时机进行宣传和表扬,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规划意识
教师职业规划是指教师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相结合,确定自身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对每一阶段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合理的安排。职业规划犹如爬山,我们要选定起点,瞄准终点,并在前行的道路上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调整自己的方向和速度,同时,还要提前补充相应的能量,否则,不可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每个教师都应该有成为名师的追求,有成为教育家的梦想。有追求的教师才会思考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校要帮助教师制定周期性、递进性的“三年专业发展计划”,既符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又体现教师的个人发展意愿,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具体的、细致的达成目标和实施策略。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学习与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首先是向同行学习。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引领教师向骨干教师学思想、学做人、学本领。其次是向书籍学习。读书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阅读可以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阅读可以充实精神,在读书中永葆思想的常新与激情的常在,享受精神的富足,享受幸福的职业生活。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冷静思考和总结,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可以开展“点课评课”活动,在微格教室拍摄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待备课组教师评议完后,上课教师反复观看课堂录像,反思教学全过程,找出不足,及时改进,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积极撰写教学日志、反思札记、工作总结和学术论文等,盘活自己的教学体验和实践智慧,加快自身转型――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专家”。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指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强调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学研究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研究人员的专利,还应该是所有教师的权力和责任。只有越来越多的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普遍提高和持续提升。
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一定要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高度去看待教师专业化发展,把学校当成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主要场所,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土壤,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改革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1、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何种职业生涯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哪些?
答:材料中的现象表明的是教师教育教学“危机期”阶段的特征。这个阶段教师的专业成长需求有(1)社会的认知与肯定。(2)学习领导的鼓励与认可。(3)获取公正的报酬与待遇。(4)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与支持。(5)有民主参与管理的权利。(6)进修培训的权利。
2、结合自身实际,试谈谈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哪些?
答: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肯能有如下方面:(1)自身职业道德不搞,不能爱岗敬业。
(2)受当前社会环境的影响。(3)社会和生活的压力。(4)与其它行业相比,报酬待遇太低。(5)有感于教师社会地位太低等等。
3、结合材料,谈谈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哪些鼓励措施与支持系?
答:措施:(1)满足当前环境中安全需要的激励措施和满足组织环境中专业发展需要的激励措施。如工作保障和个人人生安全、贷款优惠,有吸引力的养老保险、住房保障等。
(2)适当的精神回报。对工作绩效能有积极的反馈和回报。(3)工作自主权与有效性。(4)创作和作共赢的机会。(5)重视表扬与激励。(6)实行教师职级制与绩效制。
二、素质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作为中学教师,如何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中的实践中,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答: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1)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师德境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向上的高的行为和亮红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高起点上教书育人,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角色形象,不断加强提升教师的专业情意。(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拥有更加优化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教师应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天文、师德规范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教师应具备较深厚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知识。(3)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教师具有更加全美的专业能力。学习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这就要求具备多元性,多层次性,交叉性的能力结构。
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做到:
1、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专业自我成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只有这样,在课堂教育中才能由单纯的传播终身转变为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实习生的素质,才能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现自我成长。
2、教师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践行专业自主成长。
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吸纳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将素质教育理论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在推行素质教育实践中实行教师的专业自主成长。
3、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满足一名合格的“教书匠”,还要做一名教育实践的研究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者,对于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不回避问题,而是自觉研究问题,通过研究既思考解决问题,又能在思考与发现中感受到教育工作的愉悦,实现教师专业的自觉成长。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钟潮标2010年10月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已成为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心,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这个重心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如何在当前课程改革大形势下把握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呢?
一、课程改革下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学校、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必然的,它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势必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这必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 革需要的新理念。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发展。新课程的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即不仅在教学目标上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目标,而且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这无疑要求教师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各种能力的单项训练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目标观的发展。
(2)强调教师成长。教师专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依其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事教学工作,而且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自主,即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和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有意愿和能力将所订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要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这说明,教师专业要从根本上去求发展,今后鉴定教师的重点不在于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3)重视以学论教。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新课程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以学论教”的思想。从而使教师角色发生本质的变化,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为“平等中的首席”;由被动的学习者转为主动的研究者,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新技能。
第一,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教学是教师能力的一个很大挑战,它不但要求能让学生掌握教学的知识,更主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教学情境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完成这些任务,教师自身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用自己的探究经验和实践能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二,学会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能力。新课程倡导自评和他评相结合,从接受评价逐步转向到主动参与评价,在平等、民主的互动中主动参与,有助于教师与领导、同事、学生形成友好、和睦的关系,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有效地对自己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教师专业不断改进和发展。
第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教学过程的渗透以及教学活动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需求会更加强烈,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依存
没有教师就没有课程改革,没有课程改革也不会有教师专业的长期发展,就象课程研究上的一句名言“课程发展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实际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依存的,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因素,即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教师专业发展正是课程改革中“人的因素”,离开了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改革工作不可
能顺利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首先,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上是人的变革,没有人自身的主动适应与变化发展,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实施和成功的。目前,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缺乏课程改革所需要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加上现在教师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对课程改革的前景无法预料,势必使教师难以舍弃旧习惯和旧观念,缺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改革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要想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发展,首先必须造成教师专业的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无疑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教师必须进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而这种更新、提高与转变就是教师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实施课程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生了变化,致使教师专业必须得到改变与发展,教师由原先的“自主型”阶段向“自我更新型”阶段发展,教学生活与伦理观念也发生了大大的改变,使自己的专业得到锻炼与成长。同时教师的关注也得到升华,更加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持续性与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形成了以关注学生发展与自身发展相结合的教育伦理观。
三、课程改革中应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念
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教师想要获得持续发展,适应课程改革及其新要求,作为一名“学习者”是很不够的,更需要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加以省思、研究、改进,成为一名“研究者”。
第一,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首先,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原来的方法、思想与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育内容又不断地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求现代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技术的意识,不断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成为一名“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其次,从新课程的要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在某种程度上教师已成为课程的生产者、设计者和研究者,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世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课程改革作好准备。这说明教师即研究者是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第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因分析,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自身成长的必要。首先,教师的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而这种知识是教师本人的一种能力与技巧,因此要在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只能从教师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中得到与确认,靠他人的给予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课程改革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与教育专家,而要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大致需要经历掌握学科知识、获得教学技能、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等三个阶段。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却不对经验深入研究,其真正价值只能是经验的重复。要想成为优秀教师或者教育专家,需要的是像科学家那样的研究探索精神,主动地、超前地意识到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走在课程改革的最前沿,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最后,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形成教育信念的必要前提。教育信念是人们确证、认定、坚信并执着追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想,是支配教育者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教师要形成自己成熟的教育信念,就必须对自己已有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审视、反思和辨析,经过自己潜心的理论钻研和探索,坚持自己深思熟虑的教育观念,并不懈地确信、恪守与实践。
四、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成绩效果的判断。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评价适当与否,不但影响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而且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
首先,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事实上,教师中大多数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希望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帮助他们发展比判断他们工作的等第更有意义。为此,在课程改革中,管理者应注重学校发展的长期目标,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制订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向教师提供培训或自我发展的机会,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评价要发挥展示、改进、激励的功能,把评价看成是教师展示才华、追求卓越、完善自我、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评价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管理者的目标,并不断地促使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使教师个人发展需要学校集体需要得到融合,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驱动力。
再次,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程的、较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评价。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是一个长期负责的工厂,工作中的任何成绩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晶,缺少综合评价,就无法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表现,无法把握教师的发展倾向和发展需求。
最后,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主张教师自我反思。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课程改革中对教师发展的质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也要求教师自我反思,吸取前面一些错误的经验、教训,建立自我剖析的档案,养成反思的习惯和形成良好的反思技能。这将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当然,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活动,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地去了解,也不可能靠几个人的力量去推动,因此,在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不是一个运动,也不是通过一时的突击可以奏效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或者说一个专业发展的过程。理想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成为一种新的专业生活方式渗透于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并伴随着课程改革
走向成功。
第四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河北省承德市营子区寿王坟镇中心校 栾云淑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发展 有效途径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平台,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网络学习空间,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新进程。
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现代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角色正从原来知识的传授者逐步向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者、教学的设计者、教学策略的决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转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普及者和课程改革实践者的中小学教师,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呢?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水平。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将改变着老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改革成了一个国家是否得以持续进步的关键。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叶澜教授曾指出: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高,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同样,如果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探求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途径成为当前很多学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我校把网络教研工作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处、以及微机室、各年级组长为主要成员的网络教研领导小组。聘请有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为网络教研员,从组织和人员上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地保证。
为使网络教研活动走向科学规划的轨道,我们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对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督促和管理,为促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1、制定了《教研组网络教研职责》、《网络备课、研讨制度》、《应用远教资源备课流程》等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2、定期检查教师网上教研的活动情况。每学期末,我们都组织人员上网查阅教师的网上材料,进行登记、汇总。
3、把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情况依据“教师网络教研管理考核评价办法”进行量化打分,并且把量化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档案中。
4、对积极参与网络教研并且成绩突出的教师,我们给予表彰和
奖励,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积极性。
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教师在工作中享受到了专业化成长的快乐,享受到了教师职业的幸福,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二、建立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1、加大硬件投入,保证网络环境的畅通。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研活动,硬件是基础,为使网络教研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加大了改善网络教研环境的投入力度。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师电子备课室。充实并更新了现代信息教育基础设施,班内配置了电子白板,安装了基本的办公软件,达到了校园电脑台台能上宽带网的要求,并且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网络的畅通。
2建立校园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搭桥,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校园网站。网站中设有教育新闻、课程改革、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教研论坛、教学计划、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还分派学校的两名微机老师,轮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与下载工作。并对下载的资源进行二次整理,根据授课内容对多种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查找、选择、组合、加工、创新,分别按“学科”以“课堂导入资源”、“重难点突破资源”、“知识总结资源”、“习题精选资源”和“探究创新资源”及“视野拓宽资源”等命名,存放到指定的学科文件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把积累的所
有资源架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使用。校园网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让教师获取信息简单而便捷,让本来就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更加生机盎然。
3、创建互动平台,促进教师的均衡发展。
我们创建了QQ教研群和BBS论坛,由校长、教研组长和微机老师任管理人员,为教师提供一个动态交流空间,QQ群和BBS论坛不但可以把教师关注的热点或困惑问题发布出去让大家发表看法,加强研讨和沟通,我们还尝试将集体备课放到论坛中,先确定主备人,由主备人提前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上传到本学年的备课室中,所有参与备课的教师可以在教研之前指定时间打开论坛浏览教学设计并以跟帖的形式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主备人根据大家提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班级的学情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进行二次备课,最后进行课堂实践。这种研讨形式促进了学年组的沟通和交流,让大家在一段段文字的碰撞中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
在创建QQ教研群和BBS论坛的基础上,我们又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教学博客,不出校门就能够实现同教育专家、教学名师近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许多教师辛勤耕耘自己的博客家园,讲述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酸甜苦辣,细说着学校管理、教学工作、教研交流等方面的体会感受,记录着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问题讨论等教研足迹,为学校、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经验。
QQ群,教育论坛,与博客的优势互补,让老师们互相交流,互
通有无,取长补短,正在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咫尺天涯的专业成长在跨越时空中启航,困惑愉悦的思想情感在真诚碰撞中闪光。教师的教学研究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研热情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自主开放、协作创新”的发展成长之路。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能力。
校园网络平台的搭建极大地拓宽了教师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构筑了理想的舞台,但要想借助这个舞台实现自我发展的梦想,还必须具有踏上信息高速路的技能。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掌握,这是老师提高网络教研能力的关键。英国语言学家柯里福曾说过,“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会取代不使用科技的教师!”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应用意识和主动应用的习惯,并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实现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和地位的转变,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把教师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考核列入学校重要工作安排,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活动,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网络教研能力培训。
1、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培训
我们首先组织全员教师开展“电脑扫盲”,活动,在培训中充分发挥本校微机教师的专长,进行了多次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脑操作基础知识、word的应用技能、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电教设备的维护、电子白板的使用等,在计算机基本技能过关以后,又进行了“课件制作(powerpoint, flash, cooledit)和网页制作等培训,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应用。
2、网络技术培训
我校部分教师自身发展较快,且有着较强的信息意识,有进一步深入开发网络资源的意愿。学校便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和这些教师结对子,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网站,开通博客。在教师互学、能者为师的倡议下,现在大多数教师都已能在教学论坛上,教学博客中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3、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
为切实发挥网络教研平台的作用,除每次培训实行签名制,学校还制定了《信息技术量化考核方案》,加强对教师办公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情况的检查力度。学校教务处定时对多媒体使用、课件的应用、课堂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检查,每月公示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情况,激励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课;在学校开展学科优质课评选、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让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次数多、课件运用好、课堂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优先参加;教务处按照考核方案对开展网络教研的年级组进行检查,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培训与考核相辅相成,有力地促进教师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100%做到“五会”,即:会浏览校园网(互联网),会下载运用网上资源,会使用教室的电脑多媒体三大件设备(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展示台,大型显示器),会使用课件点播系统,会文书处理和常用的课件制作。全校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老师比例为
100%;开展电教的学科比例为100%;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比例为86%。由于参与的教师多,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已经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拓宽网络学习空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只有在游泳中学游泳才能学会真正的本领,开展网络环境下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既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积极性的动力源泉,也是老师练武习兵的擂台。
1、开通教学博客,促进自我反思。
新课程提倡教师要争当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勤于记录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学博客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最佳技术支撑平台,为教师的继续学习、经验交流、教学反思等提供了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博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研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博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能,高度重视教师博客平台的搭建与完善,鼓励教师利用教学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
了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老师深切地感受到在博客上写反思,不会因为文章无处发表而苦恼,更不必因为文笔不美而气馁。在教学博客上没有明显的等级序列和权威,有的只是相互间平等的交流;没有现实人际的尴尬,有的只是教育的研讨与关爱。在博客上进行反思学习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几年来,教学博客成了我校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同伴互助的平台。
2、立足教育论坛,实现同伴互助。
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的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我们把“儿童教育论坛”、“当代教育论坛”“小学教育论坛”等优秀教育论坛推荐给老师,督促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浏览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欣赏名师名家的教案、课间反思;鼓励教师遇到教育难题时可发贴到论坛,在论坛的自由交流中,老师的认识逐渐变得明晰了,最后形成了比较客观的共识。在论坛上进行探讨,改变了老师的交流方式,使得那些在传统教研工作会议上,由于缺乏自信,不善言辞,碍于面子,不敢主动参与问题讨论的教师都能畅所欲言,增强了参与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
了自身的理论素养。我们还常常组织同一教研组的教师参与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在线研讨,为专家名师和我校基层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平台,实现了理论界和教学实践工作的亲密交流,使论坛研讨真正介入我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一直以来,在线研讨活动以其专家的引领、同行的思辨、平等的交流、坦诚的即时互动而深深地吸引着各位教师,教育论坛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3、借助网络教研,提升教师备课能力。
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发挥教师团队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最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为集体备课插上了双翼。依托教研论坛,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是我们在网络环境下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又一新探索。小学教育论坛中的备课室中有丰富的备课资源,每学期初,我校要求各学年教师以学年为单位登陆论坛备课室学习。好的课例直接下载附到教师教案中作为备课资料,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结合备课资料进行有效教学预设。除了下载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我们还及时组织教师走进备课室参与各年段的备课研讨,让教师借助论坛拓宽备课的空间,在各地同仁的研讨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备课能力。几年来,在网络教研组的引领下,所有一线教师们由原来的“要我上网”逐渐转变成“我要上网”,网络教研已成为老师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因积极参与网络教研,老师钻研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提高了。
4、依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之中,不是一个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是教师教育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整合应用的过程,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因此,每学年我们都举办一次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和“优秀课件评选”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参加比武大赛,重点研究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认真评选,把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件发布到校园网站上,供全校教师学习、研究。此举大大推动了全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研究、实验的积极性。
多样化的网络教研活动,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引向开放、引向深入,在活动中教师们传递着教育信息,共享着教育资源,实现了同伴互助,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化过程是一个需要做出艰苦努力,并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信息时代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我相信有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教师作为全新教育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改革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个学期以来,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方案,我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自身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总结如下:
一、在上级部门及本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中,本人力求做到以提高自身素质为准绳,提升新课程教学理念为基准的思想,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
1、参加了本学校组织的英语、师德培训活动,在培训活动中提升了自身能力,并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促进了自身素质的不断更新;
2、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了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吸取精华,积极参与教科研课题,使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
3、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自己的教材开发能力再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在与其他教师研制课件过程中不仅加强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在教学中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能力和理念。
4、在英语学习方面,利用与其他教师交流、探究,已经收获颇多,但距离自己所确定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所以在下学期本人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5、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探究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例如自己的课堂导入能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距离优秀教师的设计还存在一定距离,我将在以后的学习交流过程
中将继续深入学习。
二、本学期还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学习过程:
1、通过自学自练提高了自己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逐步向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所要求的的标准靠近;
2、通过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以及自学,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并且在实践课堂中得到了应用。
总而言之,努力就会有收获,我将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更加精进自己,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