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三方,求实效,拓领域,创新绩(报市联三方共织网经验文集)
联三方,求实效,拓领域,创新绩 ——东乡区开展“联手三方,共织关爱网”活动工作汇报
2017年10月
一、以“五老”精神为引领,凝聚“联手三方,共织关爱网”活动正能量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5周年暨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指出,要弘扬“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尊重“五老”,学习“五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
(一)用“五老”精神进一步激发关工委组织工作力量。一是组织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区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在全区17个乡镇、162个村社区、82所学校的关工委开展了“五好”创建工作,聚集“五老” 1712名,爱心志愿者3500余名。二是关工委工作机制得到全面加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关工委工作,今年,区财政在预算上将关工委工作经费从5万元增加为10万元,安排一对一帮扶资金20万元,同时要求各地、各单位分别落实好2万元、1万元的一对一帮扶经费;区关工委全委会对《关工委成员单位职责》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健全了挂点帮扶、一对一帮扶、全委会轮办等工作机制。三是关工委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如区农业局关工委,他们把老干部活动室改为老少活动室,将周末老年红歌会改为“老少红歌会”,与青少年共同活动,共同歌唱共产党、歌唱伟大的祖国。6月1日,对干部职工的子女(14周岁以下)进行集中慰问和党史、局史教育;6月13日深入贫困儿童和留守儿童家庭走访慰问,激励他们自强不息;6月14日对通过“五老”结对精准帮扶脱贫的青年农民进行奖励慰问,鼓励他们脱贫要感党恩,继续学科学,发挥传帮带作用。
(二)用“五老”精神进一步提升职能部门履行关心下一代职能的效果。党政职能部门是关心下一代事业的主力军,我区积极用“五老”精神去升华职能部门的敬业精神,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履行关心下一代职能。同时,号召“五老”与单位共同组建协同小组,做好辅助和拾遗补缺的工作。比如,各学校关工委组织与交通、交警、城管、市场管理等部门共同组建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协同小组35个;各级“五老”与各级妇联共同组建了56个“代理家长”工作协同小组,团结1300余名妇女与留守儿童结关爱对子;与市场监管部门、文化部门组建网吧监督协同小组28个,等等,把一个个共建项目建设成为青少年受益和职能部门得政效的最佳结合体。
区红十字会、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教育局联手发起2017年捐资助学倡议,筹集善款近40万元,帮扶121名贫困学生。区公安局结合精准扶贫挂点工作,安排8万元资金用于局长、政委等班子成员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区检察院开展以“防治校园欺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检察开放日”活动,增加了法制教育效果,他们请老检查官出山,建立了辅导和矫正志愿者队伍,帮助未检科同志做好对一些青少年的辅导和社会矫正工作。区妇联开展“小手拉大手 共建秀美乡村”活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区文化、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在全区开展“打 2 击盗版、净化市场、保护知识产权”活动。团东乡区委、东乡区消防大队、东乡三中联合举办东乡区首届少年军校,来自东乡三中优秀留守儿童代表体验了军营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育部门将德育工作抓得更紧。东乡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举行以“不忘初心跟党走,一学一做谱新章”为主题的“五四”团课活动。5月4日,东乡三中等学校举行了“告别红领巾,迈向共青团”的退队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东乡二中在母亲节前夕,开展“感恩母爱”的主题班会。
(三)用“五老”精神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合力。在这方面我区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动员。通过宣传加强社会对关工委的认可和信赖。鼓励“五老”发挥威望优势,动员乡贤开展关爱活动。指导各基层组织走访企业和商会,适时参加他们的活动,宣传关心下一代事业。从而将爱心人士和爱心团体团结到关工委组织周围,在社团、企业建立关工委组织23个,一批董事长、总经理成为关爱活动的领头雁,为关心下一代事业贡献正能量;二是服务。慈善事业最缺的不是善人和善款,而是慈善资源的整合配置服务,我区通过对社会慈善资源的积极引导和精准的整合配置服务,有效的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善款引入到关工委的关爱项目之中,一来解决了关工委部门在关爱项目实施中的缺人、缺钱的困难,二来解决了社会上那些有精力无善财的善人和有善财无精力的爱心财团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的实际困难;三是奖励。就是为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奉献正能量的人和集体授予荣誉称号。目前,我区已向近3000人授予“关心下一代事业爱心人士”称号,3 向58个集体授予“关心下一代事业爱心集体”称号。今年以来,已经引入300多万元社会善款,整合配置到关心下一代活动中。
东信财富广场建立100万元教育基金会;由区关工委和红十字会引入东乡童话美术教育连锁机构投入近6万元,举办了“乐享家风,放飞梦想”千人风筝节活动;广州省东乡商会在春节和暑期,捐资22万元,对77名同学进行助学、奖学;东乡福建商会在詹圩镇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为该镇8名困难学生每人捐赠助学金2000元;“新海.富贵园酒店”捐资10万元,资助家庭贫困的准大学生;江西书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英,积极服务青年本地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儿童数量,在光伏产业扶贫中书源科技又成为东乡“捐出”屋顶面积最大的企业,解决了600多名贫困户的扶贫问题;志愿者协会30名青年志愿者“情暖童心”,为留守儿童们点上生日蜡烛,并与我区特殊教育学校共同举办“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位残疾人的心灵”的主题趣味运动会;文博书法培训中心组织培训中心的孩子以书写挽联的形式缅怀先烈,展示书法之乡文明之风;“金话筒”朗诵培训中心举办了喜迎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亲子朗诵主题活动和东乡区首届“相伴共读书香润德”亲子朗诵大赛;FAC车友俱乐部组织20会员爱心助力高考,并积极参加“赣青扶贫行动集中活动日”,为30位贫困学生们送去学习活动用品和防溺水安全手册,帮助帅文涛同学实现为爷爷奶奶买双新鞋子的“微心愿”。
二、以对经典工作的深化创新为推进剂,提升“联手三方,共织关爱网”活动实效
将高大上的经典理论宣讲教育契合当前社会建设热点,创造 4 青少年参与的平台,引导青少年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活动中认识“真善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在以老同志为主体的关爱报告团基础上,建立关爱报告团志愿者队伍。广泛邀请本地劳模、道德楷模、行业精英、最美东乡人获得者、家乡文史学者、记者等加入到报告团志愿者队伍,在“三史三爱”宣讲中注入东乡故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此举大大提高了宣讲质量。2016年以来,志愿者队伍开讲21场,受益师生近2.5万人。
(二)将单纯的宣讲形式创新为“宣讲+”方式,鼓励青少年融入到社会建设中发挥正能量作用。比如,在文明城市创建和秀美乡村建设宣讲活动中,鼓励青少年当小设计师,以他们的视角为建设做方案、提意见,培养青少年的主人翁意识,又引导他们建立“红领巾创建队”“共青团创建队”为建设出力,培养青少年的担当意识和践行意识;在道德讲堂中,引导青少年参与到“最美东乡人”“身边好人”评选活动中来,鼓励青少年撰写推荐信,投好神圣的一票,为正能量点赞,他们推荐的邱艳芳同学,成功当选“最美东乡人”,并入围中国好人榜;在移风易俗宣讲活动中,同时在青少年中开展“移风易俗”小品创作和表演评选活动,孩子们的创作和表演受对社会起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在“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活动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这样的法制课既生动又触动心灵。
(三)开展家长学校微信群创建工作,实现家长教育的全覆盖。有的以班级建立,有的以兴趣培养为载体组建,虽然有些群可能以前就有,只是重新以“家长学校”冠名,但更名后就不仅是方便学生学习的群了,增添了家长对自身教育的要求,言传身教、5 活动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就传播到家长心中了。全区共有家长学校148所,“家长学校”微信群不计其数,举办156期传统讲座和高频率的微信讲座,教育效果很好。
三、以优势资源为载体创新关爱项目,创造“联手三方,共织关爱网”活动新成绩
(一)培育好、推广好东乡三中特色办学经验。近年来,东乡三中形成了分级习惯教育、兴趣社团素质教育、“校中建家”留守儿童管理模式等特色办学经验,特别是“校中建家”管理模式成为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成功典范,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与区关工委是分不开的,我区关工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把东乡三中的经验培育好、宣传好、推广好,真正使东乡三中经验引领我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目前,全区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有近800名“五老”在帮助学校做工作,有的充当“代理家长”,有的开展课业辅导,有的在兴趣社团当指导老师。
(二)指导好、支持好基层关工委依托自身优势资源开展特色工作。比如,东乡区农业局关工委以对“解决将来谁来种田”问题的思考,充分发挥单位老农技人员多的优势,组成17个农技帮扶小组,近年来,建立7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与70个青年农民和265户贫困户结科技兴农对子,推广新技术10项、新品种8个,引进高产新品种近10万余斤,推广面积9万亩,增产达400万公斤,农民增收5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区卫生局关工委组织老医务工作者,开展青少年健康知识宣讲,还到一些“留守儿童之家”为孩子们进行体检和义诊。
(三)开发好、利用好优质资源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近两 6 年来,我区关工委在红星王震公园、珀干乡祝荫龙烈士纪念馆、73866部队烈士陵园、舒同博物馆等地建立革命传统精神青少年教育基地;在花果山生态园景区建立了农耕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依托园区党总支成立关工委组织,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接受教育;在川淼公司建立了工匠精神青少年教育基地;在清风苑建立廉政文化青少年教育基地。同时,在各教育基地建立关工委工作队伍,提升基地教育效果。号召“五老”发挥自身在宗族的威望优势,打开宗祠大门,利用各村宗族祠堂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和家风馆56个,利用宗族祠堂建立青少年活动场所,意味着孩子们活动不出村庒,有效解决了青少年课外活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最大程度上扩大了覆盖面,最实际的好处是不需要大的投入。同时,引导“五老”积极动员族人,建立宗族、村庄助学、奖学基金12个。红光垦殖场16名“五老”捐助善款5万余元,成立了爱心扶贫基金会,首批救助活动中有6位困难青少年家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