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能力
有效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能力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围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者以根本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效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确实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
党组织的创造力来自于党建工作的活力,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指导党的自身建设,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
1、创新发展党员机制,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一是创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式。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未进党的门,先做党的人”的要求,常用把入党积极分子纳入责任区管理,向党员一样交任务、压担子,一样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样接受党组织的考核的模式,促进积极分子的健康成长。二是改进发展党员程序。为增强党员发展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监督考核力度,在被确定为当年发展的对象后,将发展对象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以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三是改革表决方式。传统的举手表决方式,不利于党员真实表达个人意见,很难把住支部大会接受党员这一关。变举手表决为无记名投票,有利于发扬党内民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2、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提高党建工作活力。企业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才能出效益,只有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才有生活力。借鉴ISO9001标准,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创建党群系统工作管理程序,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绩效化考核的“三化”管理模式。坚持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将基层党群工作与企业基层建设融为一体,实现党建与基层全面建设的协调发展。
3、创新党员管理方法,提高党员教育管理水平。针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加强对“四管”岗位党员教育管理的同时,突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采取组织定位、管理定人、职责定量、活动定时、考核定期的“五定”模式,有效解决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
4、创建党群活动载体,提高党建活动的实效性。把微软企业中心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课题,把生产经营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通过不断创新党建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党建工作。如:完成急难艰重任务中的“党员突击队”活动,开车过程中的“党员保镖组”活动、日常维护中的“党员榜样设备”活动、检修抢修中的“党员检修责任区”活动、基层建设中的“党员示范岗”活动等,对提升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促进各项任务完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以凝心聚力为目的的营造内部小环境,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团结吃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
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只有把企业中的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达到上下同心,干群合力,才能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小环境。
1、用事业凝聚班子。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班子,而维系一个班子的关键则在事业。事业发展史一个领导班子的要务,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思想基础,是造就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职业生涯的前提和基础。扬子石化的历史就是一部用事业凝聚班子、建设班子的历史。公司党政班子一班人,始终以建设扬子,振兴石化为己任。党政一班人,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地域远近、不分关系亲疏,都能为中国石化做贡献这个理念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公司党政一班人带领下。公司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拼搏、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从而保证和促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2、用企业文化凝聚员工。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业的成长发展起来的,其中一些维系企业持续发展,成就员工个人事业的文化,具有维护员工与企业关系的作用。有了这种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向心力化和凝聚力。基于这样一个认识,扬子公司从成立伊始,就明确提出“团结、拼搏、突破”的扬子精神。在这种企业精神的鼓舞下,一代代扬子人以“我与扬子同呼吸、共命运”的理念,为扬子的发展壮大前赴后继,尽心尽力。
3、用制度保证下情上达。企业党组织要保持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为了畅通职工群众与领导层沟通的渠道,通过建立三项制度来保证下情上达。一是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定期召开职代会,由公司主要领导向职代会报告工作,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对公司的重大决策、重要方案进行审议,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为畅通信访渠道,使职工有机会与领导面对面的直接进行交流,及时化解职工群众的疑难困惑。建立了信访接待日制度,规定每周的周三上午由一名公司领导专门接待来访的职工群众,对职工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给予解释和答复。对需要由有关单位和部门解决的问题作出批示和安排。通过建立领导接待日制度,不仅使职工群众有反映问题和说理的地方,而且也使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从而缩短了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距离。三是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公开厂务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是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方针的具体表现,也使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建立厂务公开制度,就是定期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过程中发生的重大问题,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业内部报刊电视、厂情公报、宣传栏等形式,及时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
三、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锻造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是其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的具体体现。提高企业党组织战斗力,就是要通过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不断增强班子的整体合力、参与决策能力和保证促进企业中心工作任务完成的能力。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和国家干部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实现党对国有企业政治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在干部的培养、先拨、考核、任免、管理过程中坚持和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干部。在国有企业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还要妥善处理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干部与董事会、总经理依法聘用干部的关系,探索适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干部管理体制。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原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一项根本原则。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就是要求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中,创造一种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局面和和谐状态。在领导班子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做到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表意见,按照民主决策的程序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现正确的集中和科学的决策。
三是坚持党组织参与行政重大问题决策。企业党组织参与行政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章赋予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内容。坚持党组织参与行政重大问题决策,首先要从领导体制给予保障,可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党委成员依法分别进入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行政领导依照党章进入党委会,从组织上为党员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能够在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中讨论问题进行决策时,贯彻党委意图,落实党委精神创造了条件,为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搭起了桥梁。其次要规范参与决策的工作程序。在参与内容上,突出“企业重大问题”;在决策程序上,做到“先一步研究”;在决策方式上,坚持“集体讨论”;在参与方法上,采用“意见和建议”。每年行政工作报告在提交职代会之前,都要首先提交党委全会讨论审议。再次是要提高参与决策的水平。在提高党委一班人“含金量”上下功夫,提高参与决策意见的科学性、可行性。
四是坚持围绕经济工作开展党建活动。围绕企业经济工作开展党建活动,重点是要求党组织要能从组织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为企业的经济工作保驾护航。通过加强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各级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生产经营一线骨干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为各级管理干部,把各级领导班子建成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带头人,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把广大干部职工的力量凝聚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上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党员在完成急、难、重任务中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圆满完成。
第二篇: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国际化、产权结构多元化、职工身份契约化、价值取向多极化趋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国有企业政治经济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思考。
准确定位,积极坚守“六管”之责
管“方向”。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判断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变化,提高鉴别判断能力,为企业科学决策把握好方向,不断完善企业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战略引领企业发展。企业各级党组织都要把党建工作放在企业改革发展的全局中谋划推进,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体制机制,努力解决企业在改革、管理和自主创新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推动企业管理上水平,创新能力、发展活力全面提高,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确保党的利益和意志在本企业落到实处,确保企业政治安全。
管“干部”。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认真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管政策、管标准、管程序,在企业选人用人,包括确定用人标准、研究推荐人选、完善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培养后备人才上发挥主导作用,把党的干部政策、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公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用人环境。二是管好干部的培育和考察、考评,特别是通过对干部、包括董事会人选和经理层人选的考察、考评,积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坚持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与依法治企结合起来,把党组织工作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运行规则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引领力和推动力,确保企业组织安全。
管“自身”。要突出抓好民主集中制、基层党组织和先进性建设三个重点。要切实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实现决策民主化;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制度、管理流程和绩效考评,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目标;要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保证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充分发挥。
管“思想”。企业党组织要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充分调动党员和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职工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切实解决职工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特别关心困难职工的生活,让全体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要高度重视稳定工作,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职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确保企业政治思想、职工队伍和生产秩序的稳定。
管“文化”。文化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和谐力。要大力推进企业文化行为、形象、理念三大系统建设,持续增强干部职工的认知度、认同度和忠诚度,真正使企业文化成为全体职工齐心协力推动公司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行为文化和理念文化建设,完善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不断增强企业软实力。要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包容度和吸引力,发挥企业文化在兼并、重组中的特有作用,以文化的融合推动企业的整合,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提升社会形象,努力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
管“监督”。切实履行保证监督职能,确保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是党章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要按照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的要求,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把党建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加强对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监督,把企业重大决策、干部任用、生产经营等“三重一大”问题的监督纳入党委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委的作用、董事会的作用、经理层的作用、监事会的作用,包括纪检监察和审计的作用,突出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确保企业经营机制的高效运转和干部队伍的廉洁从业、勤勉敬业。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组织实施有效监督的体制机制,全面、深入、系统推进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等中心工作,从招标管理、燃煤管理、物资采购、安全生产管理入手开展效能监察,堵塞管理漏洞,确保企业经济安全。要统筹兼顾国家、企业、职工三者的利益关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保持企业和谐稳定,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五个建设”
着力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同样要紧紧抓住理论建设这一法宝,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职工头脑。坚持用“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定位企业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的重要决策、企业发展规划、重点工作开展内外宣传,努力营造各产业、各单位之间“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在企业上下形成团结奋进、激情创业、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着力抓好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企业党组织必须把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强。一是要以创建“四好”(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领导班子活动为载体,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二是要以有理论功底、有战略眼光、有经济头脑、有领导能力、有人格魅力的“五有”为标准,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要大力实施人才素质工程,不断提升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努力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促进企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要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细化培训目标,按照分级培训、系统推进的培训模式强化实施,努力造就一大批适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健全完善基层组织系统,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在企业的全覆盖。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大力推行党组织换届“公推直选”,加大党务公开力度,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党建工作重心放在党支部建设上,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努力提高党员素质,不断壮大党员队伍,逐步消灭无党员班组,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要规范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完善党务干部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党务工作经费保障制度,稳定政工干部队伍,为加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证。
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结果与单位评先评优、班子成员绩效考核和提拔任用“三挂钩”制度。要着眼源头治理,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落实。要围绕生产经营目标,进一步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经营管理薄弱环节,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要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着力抓好工团组织建设。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原则,把工团组织工作纳入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格局,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和自治区团委等上级工团组织的有关工作部署,以“五星级职代会”“五四先进团委”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工团基层组织建设。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引导各级工团组织融入中心开展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激励和引导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
山东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李萍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有企业党组织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得出的结论,是国有企业属性和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如何才能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重大原则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党赋予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权力和重要职责。1989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指出:‚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不能淡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削弱党的领导;党在企业的基层组织处于政治核心的地位。‛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三句话‛方针,并将‚三句话‛方针在党的十四大上写入了《党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2002年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指出‚搞好国有企业……企业党组织要积极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五个坚持‛的指导思想,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多数处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是国家可以直接掌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是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主力军,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同时,国有企业有800万党员、4300万就业职工,约占全国党员的12%,约占全国职工的20%,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因此,搞好国有企业,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才能不断扩大党执政的经济、组织和群众基础,使党的执政地位得以巩固。
改革的实践证明党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经过20年的努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公司制改革取得显著进展,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逐步推进,企业经营机制明显转变;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积极进展;国有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效益大幅度增加。总结2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攻坚、脱贫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不动摇,改革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刻,越是要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实践还同时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在国有企业的政治核心地位,才能使党的意图在企业的各项决策中得到体现,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部署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战胜各种困难,顺利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主要途径 首先,依法进入法人治理结构,参与重大决策。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如果党组织在事关企业的重大问题上没有声音,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核心作用。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实行了党政‚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按照合法程序把党委成员推举到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担任领导职务;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的党员负责人,依照《党章》及有关规定进入党组织领导班子,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004年《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党组织成员与法人治理结构成员交叉任职,由进入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党组织成员通过多种方式分别反映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把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结果反馈给党组织,不仅从组织、制度和机制上使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得到了保证,同时还有机地把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在了一起。
其次,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选好管好干部。政治核心作用,就是要在政治上起领导、决定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坚持选拔任用程序,把那些政治素质强、思想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能干事、会干事的优秀人才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后备干部队伍,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如果丢掉了党管干部这一条,就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坚持党管干部,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党组织推荐与引入市场机制结合起来,改变用简单套用党政机关干部管理的办法来选拔、管理和使用企业干部。企业用干部,是由董事会或总经理根据生产经营需要任用或聘用的,但董事会、总经理用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重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免必须经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组织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按法定程序任免,董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同时,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的培养、教育、考核、监督和管理,保证各级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
再次,领导并支持工会依法行使职权,强化民主决策。工人阶级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的力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积极推进企业民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职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推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工会和职代会是实现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形式,企业党组织要健全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支持和保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各项职权,重大决策向职工代表通报制度,重大改革措施出台前广泛征求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提请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努力通过推进企业民主建设,促进企业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激发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和管理的热情,凝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三、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把握好参与重大决策的原则。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要明确参与决策是一种组织行为,而不是代表个人参与决策,也不仅仅是书记一人参与决策;二要明确参与决策是党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是包办或代替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职权;三要明确参与决策的是带有根本性、方向性、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不是参与生产经营的具体问题,这些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经营方针、财务预决算;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定、修改;重要人事安排及内部机构的设置调整;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
第二,要把握好参与决策的三个环节。一是事前调研协商。在决策之前,董事长或总经理要提前向党组织报告重大决策议题。党组织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经党政充分协商形成共同的主导性意见和建议;二是事中监督引导。在决策过程中,党组织召开会议集体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向董事会或经理层提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董事、经理在对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时要体现党组织的意图。当重大问题决策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或脱离实际时,党组织成员或党员董事、经理要积极引导并及时提出意见。如得不到纠正,应当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三是事后监督协调。在决策做出后,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协调和调动各方面力量把各项决策正确地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及时反馈、纠正偏差、减少失误,实现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良性循环。
第三,要提高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能力和水平。企业党组织要真正起到政治核心作用,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水平。持之以恒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科学分析和判断形势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二是提高业务素质水平。既要成为党务工作的专家,又要熟练掌握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成为生产、经营、管理的行家。三是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善于协调解决决策层、经理层之间及其内部相互之间的意见分歧,善于协调解决国家、集体、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善于教育和引导职工理解、支持、参与改革,把党的主张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四是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决策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企业领导班子。五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企业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成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坚强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
第四篇: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路和任务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路和任务
国有企业党组织怎样进一步切实有效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讲得很清楚:“国有企业党组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这里所讲的“完善”,不是一般性的完善,而是创造性的完善,是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实现的完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固然具有个性,部分内容只适用于国有企业;但是,更多的内容应当具有共性,适用于我国的所有企业。只有做到这一点,这个机制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机制。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思路
在解决了“内涵”和“意义”问题之后,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紧接着要解决的是“思路”问题。
一、“围绕中心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
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机制,需要从工作思路上明确以下五点:
1、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中心抓党建,进入管理起作用”。这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思路。“围绕中心抓党建”,就是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要围绕生产经营中心来开展;“进入管理起作用”,就是把企业党组织的大部分工作与企业管理有机融合起来。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围绕中心”的指导思想就已经确立了。但是在实践中,党建工作与“中心”结合得不密切的情况仍然大量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提出“进入管理起作用”。只有进入管理,才能真正改变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的“两张皮”的状况,摆脱党建工作的“自我循环”,从根本上解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脱离的问题。
2、明确党建工作是从政治角度进入管理。党建工作进入企业管理,不是取代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乃至经理的管理职能,而是依据“政治核心”的定位,主要从政治角度进入企业管理。从政治角度进入企业管理,就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形成比西方管理模式更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管理包括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基本环节,党建工作应当从政治角度全面进入决策、执行和监督管理。
3、明确党建工作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党建工作进入管理,主要是进入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发挥作用。党建工作不是取代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而是依据“政治核心”的定位,主要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国有企业党组织负有“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重大职责,这一职责本质上是高层次的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明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企业发展也要以人为本。
4、明确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要形成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国有企业党组织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要形成五个层面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格局。一是党员层面,这是根本层面;二是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层面,这是核心层面;三是人才层面,这是关键层面;四是职工层面,这是基础层面;五是客户层面,这是延伸层面。
5、明确从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要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二是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三是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四是维护稳定工作。
二、怎么“进入管理”
1、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保证“进入管理”。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要以精干、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加强与改进党建工作、最终有利于企业发展为原
则。按照“合署”原则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应当尽可能做到与企业有关职能机构合署办公;按照“复合”原则配备党务工作人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与部分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经理班子成员应当“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部分党务工作人员可以与经营管理人员相互兼职,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
2、从工作平台的方面保证“进入管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可以通过两个工作平台来开展:一个是党组织工作平台,一个是经营管理工作平台。运用党组织工作平台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应当按照“少而精”原则,进行精心设计。要适应现代企业高效运转的要求,不片面追求活动多,而是要务求实效。要认真分析党组织每项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位置,认真做好活动策划工作,使之真正起到与党组织职能相符、经营管理系统难以发挥的有效作用。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许多日常工作可以借助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平台来开展,在有关经营管理工作会议上同步部署。发展党员等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应当围绕生产经营来开展。
三、增强“进入管理起作用”的本领
“进入管理起作用”,对党务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要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主要运用非行政权力化的工作方法,即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企业文化工作的方法乃至心理学的方法来开展工作。这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这里还涉及到对于“权力”的理解。在企业,人们往往认可经营管理权,缺乏对政治工作权的认识。事实上,政治工作权是很重要的权,在企业有很大的适用空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党组织有没有权,而在于怎么用好政治工作权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防止在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中弱化、消解党建工作
“进入管理起作用”,隐含着党建工作被削弱的风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必须保持党组织的政治独立性;必须明确党建工作的具体职能和工作流程(包括在企业管理流程中
的定位);必须让党组织拥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工作资源;必须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党务工作者身上,实行认真考核;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关键在于,上级党组织要真正做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下级党组织的工作督导,切实担负起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
五、“建立机制” 创新党建工作
我们党执政5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党的各项工作方式从“运动”式中走出来,转向经常性和制度化的方式,开始着眼于“建立机制”。创新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也应当在建立机制上下功夫。“工作机制”由四个要素组成,即正确的理念、完善的制度、合理的流程和公正的考核。这四个要素,应当具体体现在工作任务中。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任务
对实际工作者而言,“思路”是重要的,思路不清,工作必然陷入困惑。而“思路”必须转化为“任务”,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使工作落到实处。
以党章为基本依据进行分析,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总任务,是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具体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任务;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任务;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的任务;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维护稳定工作的任务。其中,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任务是根本任务,支撑着其他三项任务。
一、“支持”、“依靠”和“保证监督”
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是围绕着总任务展开的。总任务集中体现为“支持”、“依靠”和“保证监督”。
1、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
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承担经营管理企业的法律责任。党组织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必须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不要偏离中心;必须按照“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开展工作,不要“越位”;必须在党建工作“有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工作“到位”。
2、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
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增强民主意识,有序扩大党内外民主;要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和科协等群众组织的作用,支持职代会依法开展活动,推进厂务公开,提高职工民主管理水平。
3、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
在新世纪新阶段,关键是保证监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企业应该建立强大的动力机制和有效的制约机制。当前,动力不足和制约不力,仍是我国许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面对的突出问题。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无疑是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根本性举措。联系我国国有企业,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们能否在起步的时候,尝试找到一个比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更高的立足点,一方面借鉴世界各国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成功经验,一方面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对企业实行更有效的制约。
二、党组织自身建设
1、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关键。这应当与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定位相匹配,制订并认真实行党务工作者管理制度,以彻底解决党务工作者队伍不稳定和后继乏人的问题。党务工作者应当由懂政治、懂管理、善做人的工作的优秀党员来担任,应当成为企业最杰出人才的组成部分,并享受与同层级经营管理人员相同的待遇。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党务工作者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
2、按照“全覆盖、正常化、有实效”的要求,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首先,做到组织的“全覆盖”,随着国有企业的调整和改革,及时调整、建立党组织,不让一个党员脱离组织。其次,做到正常地开展党组织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活动的基本制度,确保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化”。第三,做到党组织活动“有实效”,切实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促进企业发展上见实效。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关键是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对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做到履行义务的充分全面性、履行义务与行使权利的统一性。广大党员能不能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固然与党员的自身努力有很大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有实效的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
三、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
1、“参与”的方式。
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股东会、董事会或经理决策,党组织参与。决策内容主要是,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生产经营方针、预算计划,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改革方案和重要管理制度的制订和修改,重要人事安排及内部机构的 设置和调整等。二是党组织决策或党组织和经理共同决策。党组织决策的内容,是按照党章和有关文件规定由党组织领导的工作,例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等。党组织决策时,应当充分听取经理的意见。党组织和经理共同决策的内容,是按照有关文件规定应当由党组织和经理共同决策的工作,例如,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工作、人才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等。三是董事会或经理决策,职工、工会和职代会参与,党组织支持。决策内容主要涉及与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薪酬、福利和劳动安全卫生等重大事项。
2、深化对于“参与”的认识。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参与,是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其他几个方面作用的必备条件。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应当侧重于政治角度的参与,主要看决策是否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广大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否符合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3、加强“参与”的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
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要有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组织保证是指符合条件的党委书记和党委其他成员,应通过法定程序兼任董事会、监事会或经理班子的领导职务。制度保证是指制订具体的参与决策的制度。从实践来看,党委会制度、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董事会制度(前提是党委有关成员依法进入董事会)等,都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有效形式。除了制度性安排以外,非制度性安排也很重要,特别是党委成员与董事会成员、经理班子成员之间各种形式的沟通。
四、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
1、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按照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的部署,扎实、深入地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坚持和完善以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专题研讨为主要方式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抓住会前充分准备、会间坦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会后认真整改等环节,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坚持领导人员深入基层、运用正确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制度,开辟领导人员联系职工群众的新渠道、新形式等。
2、人才队伍建设。
准确把握“人才”的内涵,形成不同人才按其特长向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两个方向发展的“双通道”。把核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注意培养各个层面的人才,形成人才梯次。大力造就各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着力培养国际化人才和年轻人才。鼓励人人成才。正确处理学历、资历、能力和品质的关系。在凝聚人才上下功夫,用事业发展、制度创新、真情服务、加强培养、合适待遇和优秀文化凝聚人才。
3、群众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党组织应当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科协等群众组织的领导,进一步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群众组织依据各自的法规和章程,为企业和职工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以尊重人为出发点,建立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规范人、激励人、依靠人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制度,实现职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1、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关键在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实践。在做好科学理论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在促进科学理论的实践上下功夫。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持续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要从企业改革发展每一阶段的实际出发,把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预算计划,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把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与职工切身利益的关系告诉职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还包括,做好企业调整和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企业调整和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这应该切实遵守三条原则:一是让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得到与其贡献相符的利益,使企业富有活力;二是让广大职工的利益随着企业的发展、依据本人的贡献逐步增长,使企业充满生机;三是让困难职工的基本利益得到保障,使企业保持和谐。
2、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应当做到“三个结合”,这包括: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与克服传统文化的缺陷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形成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相结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渗透于企业管理的所有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三个化”:一是“内化于心”,使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入人心;二是“固化于制”,制订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流程,体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三是“外化于行”,使企业文化体现为广大职工的行为习惯。从企业实际出发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企业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有企业特点,以用户满意为主导。
3、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
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方向,是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在加强思想教育方面,要突出“三抓”。一是抓根本,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教育以及以诚信为主要
内容的廉洁文化建设;二是抓倾向,针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不良倾向开展教育;三是抓典型,通过宣传学习先进典型和重要案件深度剖析,起到示范和警示的作用。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突出发挥改革开放的效应和现代化管理的效应。在加强民主监督方面,突出预警机制建设,整合监督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遏制腐败蔓延,避免大案、要案发生。
4、维护稳定工作。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建立党委领导、各方各守其责的维护稳定的工作格局。维护稳定工作政策要对头,工作要到位。企业制订实施的改革发展政策,特别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一定要兼顾各方利益,充分考虑大多数职工的合法权益。要满腔热情、耐心细致、有理有利有节地做好稳定工作。加强信息收集、报送和处理工作,加强信访工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千方百计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要加强对维护稳定工作的战略研究,特别要对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企业党组织还应当定期讨论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无事故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与互相保护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教育。
第五篇: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
中共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现状研究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国企党建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探索出路、在继承中实现创新,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改革发展的竞争优势,成为国企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给国企党建带来了新挑战
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盘活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战略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战略结构布局、资产管理体制、组织运营方式、内部经营机制、职工精神面貌和经济社会效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给国企党建创造更宽广活动平台、提供更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也给国企党的建设带来新问题、新挑战。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过程中的挑战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一种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选择,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标志。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等四部分组成,股东会体现的是出资人对公司的最终所有权,董事会负责公司发展规划制定和重大经营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公司财务和董事、经理的经营行为,经理负责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因此,按照公司法成立的企业就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是参与商品竞争的市场经济主体。
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从根本上讲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做出的战略举措,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不断增强的表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了国企职工创造财富的活力和动力,极大地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是,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完善过程中,国企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遇到空前挑战。公司法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但公司法并没有就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的权力配置、组织结构、决策主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参与途径作出规定。
尽管党章和党的有关文件对国企党组织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作了原则规定,2004年颁发的党内文件《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专门对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党的建设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与公司法不能对接,使国企党组织处于一种很尴尬、很无奈的地位,随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国企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呈弱化、虚化倾向。
同时,如何处理好“新三会”与“老三会”,尤其是董事会与党委会、股东会与职代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也已经成为困扰不少国有企业的难题。
(二)党员职工队伍结构复杂化的挑战
国有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党员职工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稳定的党员职工队伍,始终是国有企业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发挥政治作用的根本依靠力量。
然而,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党员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学历水平、年龄层次、收入结构、职工身份等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党性觉悟高与政治冷漠群体并存,高技术含量劳动与简单体力劳动群体并存,正式职工与劳务工、农民工群体并存,少量高收入、较多中等收入与大量低收入群体并存,在岗职工与下岗职工群体并存。
上述变化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但又因地区、行业、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企业可承受程度而有所差异。
(三)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多元化的挑战
国有企业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理想信念、思维方式的多元化。这种由改革发展催生的多元价值观念,主要表现为国企职工价值取向的开放性、价值目标的现实性、价值标准的实效性和价值规范的多元性。在庞大的国有企业职工队伍里,既有公平竞争、效率优先的价值观,又有重利轻义、损公肥私的价值观;既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又有金钱至上、贪图享乐的价值观;既有民主法治、大局为重的价值观,又有法治观念淡薄、官本位情结浓厚的价值观;既有义利兼顾、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又有公德不足、私德有余的价值观。传统的同质价值观念和共同信仰被打破,代之以多元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处于不同地位、不同岗位、具有不同利益和不同经历的职工对任何一项改革发展和社会现象,必然有不同的看法和评判标准。企业党组织“振臂一挥,群起响应”的局面很难形成。
(四)党员职工队伍流动性不断增强的挑战
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员职工相对稳定的刚性结构,党员职工队伍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不同的国企之间、国企与民企之间、国企内部人员实现了无障碍流动,职工身份和岗位对职工的约束性明显弱化。国有企业的职工对单位的依赖度降低,许多职工不再从一而终,正在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人”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人”转变,跳槽、转岗、辞职司空见惯,尤其是高级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和劳务工农民工较普通正式职工的流动性更大些。作为国企改革发展重要内容的企业并购重组,不仅带来了国有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膨胀、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而且带来了企业职工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和人员流动的频繁。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现状分析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国企党组织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迎接挑战,抢抓机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了新的提高,在服务大局、融入中心、鼓舞士气、推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企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证和思想保证。但勿庸讳言,成效大的同时矛盾、问题也不少。
(一)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感召力,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条件和重要表现。从目前情况看,国企党组织在职工心目中的地位不够高,影响不够大。有的企业党组织在安排工作时,台上讲的声情并茂,台下听的昏昏欲睡。不少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在职工那里很难起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的效果,甚至有的党员职工,对党组织安排的活动,积极应答,消极执行,上面推一推,他就动一动,不推不动,更有甚者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
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的原因。
从客观原因讲,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企业党组织不是企业日常生产的行政中心和权力中心,是政治核心。国有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法人主体,面对的是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改革发展,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企业活动的中心任务,这首先是行政决策层、经营管理层的职责和任务。党组织在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诸多重大问题上没有主导性的发言权和决策权,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上,在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经济政治资源分配上,企业党组织的意见对行政决策层、经营管理层而言只起到参考作用、辅助作用。只有当党组织的意见和行政决策层一致时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当二者不一致甚至冲突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就很难保证了。
从企业党组织自身讲,有作为才能有地位。长期以来,一些国企党组织在党建思路和党建工作上缺乏创新,企业党建工作不能融入到企业的中心工作中去,解决不了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直接导致党组织的感召力不强。
(二)党务工作有弱化、虚化和边缘化倾向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的过程中,有的企业党组织虽然设置相对完整,有相对健全的党的机构与专门党务人员,但越来越朝着裁减、缩编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基层党组织相对薄弱,党务人员队伍参差不齐。即使在形式上配备了党务人员,党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由企业生产负责人兼任,党务人员由女性、年龄大的生产人员担任,他们由于缺乏党建工作培训和党建工作经验,导致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困难,党员作用难以发挥,进而影响企业党组织影响力的提高。
党务工作的弱化、虚化和边缘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从体制上讲,现行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利于企业党组织职能的发挥,不仅在企业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上,党组织只具有参与决策权、监督执行权,而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上,党务工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大量的生产活动和工作安排都是经理们在一线直接领导和亲自指挥。
从认识上讲,一些国有企业领导人口头上承认党的建设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国企党建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独特政治资源,但在实践中,往往认为企业就是一个赚钱的经济组织,企业中的党组织则是一个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政治组织,担心投入过多的精力、财力、人力和时间,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党务工作,往往是被当成软任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从企业党组织自身的角度讲,改革创新的精神和力度都不够,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有效形式不足,懂经营、会管理、有办法、敢创新的党务干部稀少,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往往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工作举步维艰,左右为难。
(三)党务工作的内容、方式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从目前国有企业的情况看,对党员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上,过于注重传统内容的说教,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具有的时代内涵,特别是忽视了对党员职工新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的关注、把握和分析,与党员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思想状况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很难让广大职工产生思想的共鸣与震憾,解决不了广大职工的实际问题,当然也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成效。
在教育管理和组织党员职工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许多国有企业党组织注重上“政治课”,强调绝对服从,热衷于读报开会,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这种一刀切、千篇一律的党课或是政治课,整体上没有层次性,操作上缺乏针对性,往往给人以轰轰烈烈、阵势浩大、效果很好的感觉,结果是雷声大、雨点小、效果差。
同时,由于党员职工分布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领域、甚至是不同的地域,工作流动性大,身份变化快,特别是有的市场营销人员由于开展业务的需要,整天全国各地跑,国内国外满天飞,居无定所,行无定踪,客观上也增加了对他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四)党组织参与决策及保证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国有企业在实行改组、改制、兼并及其他形式的改革后,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企业党组织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根据企业的规模、工作需要,在企业中同步组建党的基层组织和调整企业内部基层组织的设置。在实践中,一些企业在改革重组时,党的组织设置、调整跟不上。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机制不健全,如何参与、如何落实、如何保障等问题缺少可操作性规定,往往取决于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政治思想素质。一旦主要负责人更换或注意力改变,企业党组织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程度就会变化。
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方面。这种保证监督应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确保企业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但在实践中,企业党组织在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的监督上,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的监督上,在对企业主要领导人和关键岗位负责人权力行使的监督上,在协调企业内部各群体关系和平衡各方面利益的监督上,多多少少存在措施不力,方式落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难以扼制国企领导层违法违纪案件日益呈增加的势头。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转移、侵吞国有资产现象,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疏于管理、随意决策、盲目投资、失密泄密现象,在资金管理上存在私设小金库、体外循环以及截留、挪用、私分公款现象触目惊心。
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体制上找原因。从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架构看,不少企业在权力结构的各个层级实行“党政一肩挑”的领导体制,这就使企业各个层级的大大小小负责人手中握有大大小小的比较集中的权力,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决策上一言堂,财务上一支笔,用人上任人唯亲。而企业党组织的权力设置远远无法和企业行政经营中心的权力形成制衡,由于这种权力配置缺乏制衡、用权行为缺乏约束、监督渠道不够畅通,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无效,下级监督不了”的局面。
三、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对策思考
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必须着眼于国有企业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企业党建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创新活力、职能作用的不断增强,围绕企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企业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思想引领、组织建设、队伍提升、文化塑造等作用,适应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企业党组织的现代化、时代化,构筑和谐的党企关系,保证企业的科学发展。
(一)创新国企党建思路,把国企党建由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开展。国有企业党建思路的创新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企业党建实际,全面考量影响企业党建的多种因素,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关联的实际状况,从而找出现象背后的要素和各种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所把国企党建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管理优势。国企党建工作的利益相关者(服务对象)包括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党员及职工。企业党建工作一要符合上级党组织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执政党在国有企业中的影响力,巩固党在国有企业中的执政基础,二要适应企业管理者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三要满足党员及职工发挥作用,取得合理报酬,维护人格尊严的需求,这样才能把国企党建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优势,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以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主要问题在于更多侧重对上级党组织要求的关注,难以避免轰轰烈烈搞形式,洋洋洒洒写文章、报材料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对这种耗费资源、难见绩效的党建工作的支持程度,取决于其政治意识的强烈程度,难免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由于对党员职工需求的关注度不够,党建工作难以触动他们的灵魂和利益,因而无法入心入脑。鉴于此,党组织要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客户”意识、服务意识,把上级党组织、企业管理者及党员职工真正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传递媒介和工作方式,使企业党建目标入心入脑,企业党建工作有声有色,真正把企业党建工作由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了管理优势。
(二)把企业党建内化为促进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上,体现在更好地代表和实现国企职工的根本利益上。因此,把国企党建活动和具体的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是国企改革发展中加强党建工作的必由之路。
从领导体制的角度说,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党组织之间要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要求,构建和完善双方权责明确、有机融入、互相配合、运转协调的新型领导体制,使企业党组织从领导体制的层面融入企业中心工作。从企业决策的角度说,企业的董事会要充分尊重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权力,企业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对国家、对企业和广大职工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用好、用足、用活自己参与决策的权力,从决策的层面融入企业的中心工作。
从党员作用的发挥看,要以党建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强化党员的政治身份和角色意识,让广大党员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中拼搏奉献,恪尽职守。
从保证监督的角度看,党组织要把企业主要领导人在重大决策上秉公用权、党员经理人在生产经营中创造性贯彻党的政策,作为监督的重点,靠党组织的常规化工作防患于未然。
(三)使国企党建融入并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一年企业靠运气,十年企业靠制度,百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改革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与党的建设对党员职工的要求和影响是有差别的,但二者的作用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二者都具有凝聚人心、激励斗志、规范行为、引领方向的功能,特别是国有企业强烈的政治属性决定了二者高度的一致性和诸多的互补性。从内容的结合上讲,企业党建是要始终引领企业文化前进方向的,党建的目标要求与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相通的,结合的重点就是使党的政治理念与价值观内化为企业文化理念,把党建的目标要求转化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愿景,让职工在执行发展规划、追求战略愿景的过程中,增强对企业党建活动的认同、支持、拥护和参与的热情。从形式的结合上讲,党的建设可以借助企业文化的理念和方式开展工作,不断增强党建活动的生动性、群众性、多样性和感召力;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依托党组织成熟完善的工作体系和强健有力的人脉资源,把先进科学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党员职工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实际行动。
从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党组织要始终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及时清理摒弃不符合党的文化政策、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内容和形式,引导职工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企业文化,努力创新富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党建特色活动和有效载体,把文化建设的成果充分体现到党组织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上。
(四)不断创新国企党建的活动形式和载体
提升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影响力,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离不开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好的形式和载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企业党的建设要不断创新党的活动方式和组织方式,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空间和平台。党建工作服务对象不同,党建活动的有效形式和载体不同,党建工作的服务对象情况及需求的变化要求党建活动方式和载体不断创新。
在对党员职工的思想引领上,采取企业各级党组书记讲党课的形式,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既要分析经济社会大的发展形势,又要深入剖析企业自身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增强职工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影响和带动党员职工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添砖加瓦。
在各级党支部的建设上,要围绕企业的阶段性任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日活动”,把党日活动与业务学习、技术攻关结合起来,与团队建设、文化培训结合起来,与爱心捐献、扶贫帮困结合起来,把党的要求具体的转化为职工群众的目标,逐步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活动机制。
在党员骨干队伍的培训上,把对党员经理人的思想教育与解决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党建和业务知识培训,把党性觉悟的增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上,引入新的培训理念,在培训中开展知识竞赛、趣味运动会、专家讲课等丰富生动的内容,集中活动,寓教于乐,努力提高队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五)把对职工的人文关怀贯彻到企业党建的始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国企党建中强化对党员职工的人文关怀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和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在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坚持问计于党员、问计于职工,充分发掘党员职工中蕴藏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尊重党员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党员职工不断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让能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努力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充满希望的人才成长环境,使每个爱岗敬业、追求进步的党员职工都有机会展现才华、脱颖而出、实现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把解决职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构建起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急职工所急、想职工所想、帮职工所需,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解决群众的困难,尤其要增强发现矛盾、消解怨气、理顺情绪的敏锐性,多到矛盾多、困难多的职工群体中走一走、看一看,通过合法程序切实维护党员职工的利益诉求,让每个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享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党组织有群众威信和群众基础,使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