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组微型课题研究小组个人小结
历史组微型课题研究小组个人小结
本学期有机会参与了我们组的微型课题研究工作。我组的研究方向是:对历史导学案教学导入法的研究。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收集资料、研讨、上示范课等研究工作,我的历史课堂导入的设计提高了不少,让我更深的体会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看老师所授内容是否全面、深入,他更依赖于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教学导入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入法语设计尤为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法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兴趣。
在这次研讨、调查问卷、上研讨课等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课堂上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导入法是故事导入法,图片导入法等。此外还有课题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等方法。而在复习课中,多数用的新旧知识联系导入法和新闻时政导入法(可归纳为故事导入法)居多。
经过我们科组的研讨和实践得出,要设计好一堂历史课的导入不难,但要设计好每节历史则也不易。因此要想每节课都能设计出一个能最大程度的吸引学生兴趣或注意力的导入,则必须要我们老师在平时多注意收集些精短的历史小故事、经典的图片和多关注新闻时政、名言名句等。同时要注意设置悬念,且导入语要精练。如符桃风老师上的《海上殖民的扩张》这节研讨课的导入是就一幅浩瀚的大海的图片)再配上一句名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这个世界。这导入虽简短,但很能扣如主题,从当时学生的表情可得知他们已被这句话给吸引了。而我上的《中日40载,寄望未来》这节研讨课,导入虽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日本筹钱购买钓鱼岛,学生很积极的参与这话题的看法,但所花的时间过长,不够精短,导致正课没能按时间完成。为此设置的导入语要尽可能的精炼。
这次研究虽然只是个微型的研究,但通过科组的每位成员的努力,使我们在历史课堂导入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篇:历史组微型课题研究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历史组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可以启发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从而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与概括,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但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常常会走向一些误区。比如:
1、课堂提问内容上的误区:
(1)提问内容缺乏科学性,学生理解出现歧义;
(2)提问内容缺乏启发性,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3)提问内容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4)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没有梯度,让学生不知从何答起;
(5)提问内容针对性不强,过于笼统,使学生把握不准思考、回答的方向;
(6)提出的问题枯燥乏味,不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维水平,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7)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偏离了主题。
2、课堂提问方式上的误区:
(1)提问时缺乏循序性,不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入远、由简到繁的原则。
(2)提问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
(3)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
3、课堂提问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1)选择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
(2)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4、课堂提问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历史组决定将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研究课题,切实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将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校现阶段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2.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有没有精心设计。
3、有没有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4、提问技巧、时机掌握如何,难度是否适宜。
5、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积累总结好的经验。
二、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方法:
总的策略
1、案例分析:收集多个课堂提问案例并进行整理和具体分析,总结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及不足
2、文献法: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方法及策略。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9月——10月)
1、确定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设计案例收集量化表。
第二阶段:收集案例、研究分析阶段(2011年10月——12月)
1、听课收集案例,做好量化记录
2、进行案例分析
3、文献收集分析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12月——1月)
1、对前期研究进行总结
2、撰写结题报告。
三、成果展望
1、主件:《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1)、撰写相关论文;
(2)、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
(3)、我校历史课堂中提问案例的量化统计数据。
2、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在科组内进行试验推广,并加以改进与完善。在全校进行交流推广,以期对我校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第三篇: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
一、什么是教师微型课题研究
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是指把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即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力求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让广大教师在“做中学、研中做”,把想好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写出来。
二、微型课题研究有何价值
教师进行微型课题的研究,可以从很多方面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1.引领教师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经历教育教学问题的发现、反思、解决的过程,在实践中触摸一种本原的研究方法,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有助于教师解决当下教育教学中的迫切问题,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包括即时效应:学科成绩、班级常规管理等。
3.有助于教师个人积累实践经验,丰富和提升实践智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更加重视个人知识在教师专业行为中的意义。
4.打破教师的专业个人主义,使教师形成一种开放的视域,促进同伴对话、同伴互助。
5.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以“研究”为基质的年级组协同体、项目协同体。
6.促进学段管理的前移,由“管理”同“服务、引领、对话”的方向转变,形成以“共生”为内核的学校文化。
三、微型课题研究有什么特点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
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第三,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
3.实,即实在
首先是选题“务实”,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
4.短,即周期短
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 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
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
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
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
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经验总结法; ⑷文献法; ⑸比较法;⑹个案研究法; ⑺统计法; ⑻行动研究法;
五、微型课题应遵循哪些原则 1.学科性原则:
研究可限于某一门学科在教学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或者是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
2.科学性原则:
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3.简约性原则: ①课题参与人员少,既可限于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也可个人申报或2至3人合作申报。②课题研究周期短,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学年。
4.可行性原则:
课题研究必须考虑主客观条件,要切实可行,研究的问题、方法、结论明确具体。
5.实用性原则:
对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有指导或借鉴作用,其成果(规格要求不高)可以在学科内或小范围推广应用。
六、微型课题研究什么 1.微型课题从何产生?(1)教育事件、教学事件——课题产生的触发点。(2)教师个体从自身教育教学面临的困境中发掘问题。
(3)来自同伴的(年级组、学科组、班级组、办公室)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4)教师自身在读书、学习后的对某种新理念、新方法在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嫁接、应用。
(5)教师围绕学校主课题研究,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具体可行的子课题研究,进行建构性试验。
2.微型课题的种类 A.教育教学类
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案 教学案例研究
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研究 新课改下的教材、教法研究 教学资源库建设
新课改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B.德育工作类
班主任工作中某难点的解决方案 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的方法研究 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研究
学业优秀学生的行为特质分析研究 学业较差学生的行为形成原因研究 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之研究 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网络游戏对学生的影响研究 C.学校管理类
德育网络构建研究
提高学校科研管理水平研究 教师评价研究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研究
科学的进行常规考核和质量考核之研究 D.现代教育技术类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法研究 远程培训方式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某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多媒体教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等)
校园网安全技术研究 教学管理软件开发研究
七、如何做微型课题研究(基本步骤)1.选择研究问题 2.拟好研究课题
拟题要注意的两点:一是形式上常会以“研究、初探、探究”等字眼为特征,一般不用疑问句式,也不用叙事文章的标题;二是内容上一般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途径、研究结果、研究状态等,或其中部分内容。
掌握微型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
结论:短语中心语的限制越多,课题切口或角度就会越小。
3.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问题的产生,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预期的成果,完成的措施。
4.实施行动研究
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5.提炼研究成果
如何归纳?说到底是:解决了什么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
6.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课题成果的集中体现,要认真写好微型课题的研究报告。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课题个人研究小结
个人研究总结
福洪中学陈莎
本学年,对于我来说是改变的学年,因为这是课改带给我太多变化。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对于课题研究我也不放松。本学年,我根据学校安排去了江苏东庐中学、灌南新知双语学校、洋思中学考察学习。回来以后,做了专题汇报。同月在龙王中学就“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题上了一堂展示课。另外,我参加了学校大力推行的“展示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的设计。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班级管理方面对全校班主任进行相关专题培训。在学校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改教研活动中上了三堂教研课。上了一堂有关“七中网班教学”的展示课。
在收获的同时我也深感自己的能力还需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增补,学习、反思、内省、改变是自己始终要坚持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长程的经历,多学习、多吸收,量变才能质变,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在每天的工作之余我都注意学习、读书。虽有所获但问题也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主动与被动的矛盾
个人反思自己的工作,感觉主动性还不够,有时杂事较少,有了思考的时间,想问题就主动了,考虑得也比较多,但是有时事情一多,撞车了,工作开展不顺利,落实不下去,人的心情就比较烦躁。大局意识缺乏,自我意识较强,主动与被动矛盾交织,成为自己工作的一个障碍。
1.理念与行动的脱节
在学校学习研讨的大环境影响下,我也很重视理论学习。因此,各种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信息我也了解到许多,自己的理念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是我常常发现想的好但是无法落实到实践层面,想可以尽善尽美,但做起来确实阻碍重重。同时要勤于笔耕,要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及时总结、提炼,积极撰写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
以上就是我本学年的一些收获和反思,希望新学年能有所突破。
第五篇: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分析现行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小学数学有效学习材料的运用与研究》这个课题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积极参与该课题的研究活动。一年来,在樊淑虹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识了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有效的,什么样的学习材料是无效的,逐步探索出学习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论和方法。现将一年来参与该课题研究活动如下:
一、理论学习
认真听取樊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对小学数学学习材料的有效使用和开发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明确了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任务。
二、课堂实践
带着初步认识的理论知识,我以课堂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切口,以生动的教学案例为支撑展开自己的研究活动。我经常关注课堂教学中学习材料的选择、使用和开发,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类:教材上的学习材料、教师补充的学习材料、课堂生成的学习材料、学生动手操作需要的学习材料,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学习材料的使用过程,使用效果,找出学习材料在有效运用与开发过程中的不足与优势,并在下次上课过程中改进,不断优化学习材料,这使我在有效运用和开发学习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观课议课
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在观课过程中,我用心注意执教老师是怎样选择学习材料,使用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材料以及如何处理课堂上生成的学习材料,对于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会记录下来,便于借鉴和研究。在议课过程中,通过大家的议,明确了我对每节课中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的深刻认识。
四、形成文字
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在分析课堂教学实例中,我将自己的点滴感悟进行梳理,形成文字,写成案例或论文,如《年月日》教学案例,论文《创设有效学习材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这些文字虽不深刻、精辟,却能为我今后的研究铺路导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学生生成的错误信息为学习材料的运用与开发。
课题研究个人小结
教 师:王 艳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