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投入 强管理 求实用 大力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重投入 强管理 求实用 大力推进全县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
***人民政府
(二o一三年三月十九日)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今天,省教育技术装备督导组莅临我县督查指导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此,我代表***委、县政府向各位专家、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地处黄海之滨,位于长三角经济圈内,下辖14个镇和“两区两园一湖”,县域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全县现有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24所,完全小学63所,特校1所,幼儿园34所,社区教育中心15所。教职工8734人,专任教师 6744人;在校中小学学生92169人,在园幼儿38137人。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省、市教育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实施“学有优教”工程,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臵,规范教育管理,推进教育公平,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强劲态势。
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县一直高度重视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在《***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将教育技术装备作 为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工作,加大投入,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强化培训,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严格督查,发挥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努力构建起与教育现代化相配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应用体系,为我县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
一、加大投入,优化统筹,切实配好教育技术装备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此,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多渠道筹措装备经费,统筹配臵设施设备,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水平,做到了“三个实现”:
一是实现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我县在财政优先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投入比例,不断提高全县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我县一直坚持在学生公用经费中单独列支教育装备投入费用,小学每生每年10元,中学每生每年15元。教育技术装备投入一部分用于硬件建设,帮助学校改善、维护信息技术装备;一部分用于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统筹购臵各类软件、教材等。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同时,要求镇区支持,动员社会捐助,争取上级配套,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教育装备投入与增长机制。三年来,我县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改进学校教育装备,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是实现装备总量逐项提高。根据省统一部署,我县积极实施“校校通”、“四配套”、“优质资源下乡”、“农村初中留守儿童食宿条件改善”、“龙芯电脑推广应用”“中小学校舍安全”、等一系列重点项目建设,严格管理工程设施建设和设备仪器的采购安装,保证工程和设备质量。对需要县配套资金的,县财政优先保障投入,足额拨付到位,推动我县教育装备总量的不断提高。2010年投入368万元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入近400万元对薄弱学校环境进行出新改造,县城范围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软硬件上基本实现了统一。2011年在校安工程和镇区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过程中,又投入1130万元建设了农村学校塑胶场地。2012年,为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投入278万元,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科学实验室106个;投入236万元,为全县中小学校装备图书50万册;投入350多万元,为全县初中、小学配足了理、化、史、地、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仪器;投入3000多万元为全县学校添臵了计算机3992台、多媒体1443套、教学音响系统263套,建成了县教育城域网和两中心以上学校门户网站,配备了教育现代化管理系统完整版平台和图书管理系统,还购臵了40万册电子图书,实现了网上资源共享。目前,全县中小学拥有学生机12254台,生机比达7.52:1;教师机3640台,师机比达1.91:1;多媒体设备1493套,50%的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各类学校都建有校园网,并以100M光纤接入教育城域网,达到“校校通”、“ 班班通”“ 室室通”; 两中心以上学校都建有设施齐全的理、化、生、科学、音、体、美、图书、阅览等专用功能室。全县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均达到了《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二类标准。
三是实现资源配置逐步优化。从“三新一亮”到“六有工 程”,从“校校通”到“四配套”,从合格学校建设到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我县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投入过程中,我们既统筹兼顾,又突出重点;既达到全覆盖,又重点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做到改造一家配臵一家,达标一家。2009年以来,我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投入20多亿元发展教育。其中,投入5.5亿元建设农村 “一镇四中心”;投入2.4亿元,实施农村学校危改工程、村级幼儿园改造工程和各类教育装备建设;投入近12亿元,在县城先后建成**中学、***、县实验初中、县实验小学**校区、***校区和**、**、**幼儿园等学校。在新建学校时,严格按校安工程标准和中小学校舍建设规范实施,充分考虑教育教学需要,配全功能室,建好运动场地,保证工程竣工即能交付使用。
二、建立机制,完善制度,切实管好教育技术装备近年来,我们消除重装备轻管理现象,着力加强装备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配、管、培、用、研等各项工作,做到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常规调研。为了解现状、分析问题、完善管理,近两年先后3次对全县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了逐校调研,逐一查看理、化、生、音、体、美、图书室、信息技术等功能室,及时向学校反馈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并以整改通知单的形式落实各校限期整改。对考核不达标的功能室管理人员不发上岗证书,对整改不到位的学校通过短信平台予以通报,动真碰硬地推动学校装备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是注重制度管理。2009年,全县初步形成了《中小学 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小学仪器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下发至每所学校,张贴到管理员办公室和各功能室。2012年4月,我们又丰富了教育技术装备制度管理的内涵,在借鉴外地的基础上,出台了《教育技术装备管理规范(试行)》,该规范涵盖了学校所有功能室管理的制度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全县教育装备制度管理的力度。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以来,我县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抓好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建设的通知》、《关于切实加强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和管理使用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足开齐中小学实验课程的意见》,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图书管理队伍建设、信息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及仪器设备管理、中小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学校根据通知精神,配齐功能室管理人员,坚持“配、管、培、用、研”并举原则,让教育装备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三是注重技能培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是推进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关键。多年来,我们致力于加强师资培训工作,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学效益。每年寒暑假,我县在广泛开展教师培训时,坚持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教师学习各种教育技术,开设多媒体示范课,举办现代教育技术讲座,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过关达标活动。同时,组织局机关和各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江苏省县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细则》、《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十二五”版)》和《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试行)》,扎实开展学校图书管理、教育 装备资产网上应用等岗位培训,广泛举行“网络管理”、“实验室管理”、“图书馆管理”专题板块“沙龙”研讨活动,努力培养一支懂教育、懂装备、会管理和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三年来,我县累计组织各类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培训20多次,受训教师及管理人员达3000人次。在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考核中,我县有4282多名教师参加培训考核,3982人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通过率达93%。
四是注重督导检查。县教育局建立和健全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评估,每年对各学校进行装备工作年终考核。各学校也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及教师使用情况纳入有关处室及教师个人的考核内容。为认真落实《关于开展县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的通知》精神,20l0年11月,县教育局对各学校校园网建设及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校园广播系统、理化生(小学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为期7天的专项调研摸底,并形成调研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11月底,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县的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督查。2012 年6月、8月,县教育局又对各学校的区域现代化创建特别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作组织了2次拉网式督导,采取听汇报、看观场、查台帐等方式,重点督查组织领导、馆室建设及使用等工作,促进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规范和提高。
三、构建平台,注重实效,切实用好教育技术装备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配备是前提,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为用好教育技术装备,我们做到三个“推动”,最大限度 的发挥装备的效益。
一是竞赛推动。近年来,我们以各级各类竞赛为平台,努力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水平。先后组织了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优秀校园网站评比、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维护以及教师新课程网络培训等4大类10多项竞赛,学校参与面100%,师生参与热情普遍增强,以竞赛促普及、促提高的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还先后组织了3次装备人员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县级培训,全县各学校都能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装备与实验教学等活动的日常管理。三年来,我县在省市各类装备方面的竞赛、评比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有2名教师在江苏省小学科学实验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30多名教师在市级教学技能大赛、理科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评优课等比赛中获奖;20多名学生在江苏省中小学网络读书活动中获奖,500多名学生获得市级奖项;**教育网于2008年和2011年两度评为**市优秀教育网站,10多家学校网站获得市级及市级以上表彰。2011年7月,在江苏省县级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我县作了网站管理的专题经验介绍。
二是科研推动。大力开展教育技术装备方面的教科研工作,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县教育局坚持从课题研究、实验学校、课堂教学三方面部署落实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管理,大力推进常规媒体、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扩大普及面,提高教师参与率和学科覆盖 率。目前,我县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1所,其中国家级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省级示范学校3所,省级实验学校5所。全县各学校教师先后有400多篇教育装备论文在各类期刊上发表。
三是创建推动。近年来,我们在创建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县、市教育装备先进校活动中,大力推动教育技术装备的广泛应用,全县广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普遍增强,课堂效益明显提高。2013年1月23日-26日,我县顺利接受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在评估通报会上说“**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感觉之好、信心之足,难以言表,从我个人来讲心存感佩,同时也满怀期待。”“**创建教育现代化有六个特点:一是发展优先,二是高位普及,三是走向均衡,四是质量提升,五是注重协调,六是迈向满意。”***的讲话既是对**教育的认可,更是对**教育发展的巨大鼓励和期待。
近年来,我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各位领导、专家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巨大期望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今天,省教育技术装备督导组莅临我县检查指导,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严格按照各位的要求,锐意进取,狠抓落实,大力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谢谢!8
第二篇:强管理重过程抓落实求成效2(精选)
强管理 重过程 抓落实 求成效
——毕业班工作回顾与打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而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前沿阵地”,其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过去的一年,我校07届毕业班工作,在督导组的指导下,按照“打一个团队,抓好两个阵地,把握三个层次,严把四道关口”的工作思路。创新教学管理,狠抓质量提高,通过全体毕业班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绩。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毕业班队伍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一)、领导分工合作,抓实毕业班工作。成立了以陈勇校长为组长,班子的其他成员为组员的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落实具体领导抓初中和小学毕业班工作。实行了领导联系毕业班、科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各包一个班,联系自己熟悉的学科,齐抓共管,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明确工作重点,形成领导合力,真正做到工作有人管,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负。
(二)、科学决策、加强了毕业班师资力量。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教导处的建议和学生的要求,认真分析研究,选用了责任心强、精力充沛的教师担任毕业班班主任,选用了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毕业班的科任教师,对个别无进取心,责任心不强的班主任进行更换,对工作敷衍塞责的科任教师进行了教育,对个别业务能力不熟的科任教师进行更换。真正做到毕业班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年富力强、纪律严明,战斗有力。
(三)、制度奖惩保障,目标激励导向。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流失严重、留守儿童较多。我们根据校情,先后出台了《毕业班领导联系制度》《毕业班奖惩制度》《毕业班教学工作常规》《毕业班学生学习常规》等一系列制度,依此规范和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并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入近万元,专门设了优质生源奖,毕业班升位奖,学科达标奖等,拉大了初三毕业班教学工作奖励,学年初就把奖励办法向教职工公布。同时我校根据区平制定了年级奋斗总目标,细化了各班各科奋斗目标,让每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能时刻盯着目标、瞄准目标、落实目标。
二、抓教师的教学管理,求真务实,促教学质量提高。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县局的要求检查教师教学的“五认真”。做到了月查月报,促常规工作入格到位。
2、加强了教学过程管理,通过教学现状问卷调查,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和考核,领导听随堂课等方式促教学效益得到提高。
3、加强集体备课工作,成立单元试卷和月考命题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带过中考的老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重点研究中考命题的重点、难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课堂教学中的针对性。
4、加强了课堂教学研究。如我校毕业班教师共同制定复习计划,共同研究复习教学,在复习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了“三讲两不讲”。(“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规律、拓展;讲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两不讲”即自学能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在回扣课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书由薄读厚,由厚读薄,指导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制定自学计划,并付诸实施,但同时又要避免“大撒手”,5、实行章节过关考试和月考工作制度,做好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和反馈。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考试答卷的指导,培养其良好的规范做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把小考当大考,把大考当练习,训练学生考试心理适应能力。
6、推行任课老师中午自习和课外活动辅导制,我校毕业班教师不计报酬、不讲得失,每天中午根据班主任和学生的要求自觉到教室辅导学生,帮助学生答疑解难,保证学生有了问题能够很方便的找到老师。
7、落实了领导“五个一”。即教好一门课、深入一个班,联系一个组,知道一个年级,管好一条线。学校领导每周都要到所联系的毕业班中听一节课,检查毕业班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每次月考结束后都要到各班召开分析会,表彰先进,分析得失。学校领导还将在亲自参加的全校作业批改展评活动。
8、实行了“三重”考勤(学生考勤、专人考勤、值日领导考勤),坚持各项工作周周通报制。
三、抓学生的教育管理,深化落实,保教学质量提高。
1、抓学生的思想教育。毕业班学生思想比较复杂,他们当中有的存在自信、自暴自弃、焦虑、浮躁、意气用事、渴望交流等心态。针对这些情况,我校坚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懂得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断的激励、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树立信心、鼓足勇气,最后冲刺。
2、抓学生的常规教育。初三毕业班同学生活紧张,学习繁忙,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松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每天照样安排值日,打扫卫生、整理寝室内务,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能力,锻炼自己,在一个舒畅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有张有驰的学习。
3、抓学法指导。初三有的学生废寝忘食的学习,甚至晚上学到十一、二点,可收效不大,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学法不当。学校要求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邀请从我校走出去的升入高中的学生回母校作经验交流。用班会课请学习好的同学将自己的学习方法告诉大家。从网上、报刊上摘录一些好的学法打印出来发给学生。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建立错题集,将每次考试或训练中的错题进行整改,分析做错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避免重复性错误。
4、抓“学困生”、“德困生”的转化工作 学校制定了“学困生”、“德困生”帮扶办法,针对初三学生的不同情况,学校领导、班主任帮扶初三各班德育“特困生”,科任老师帮扶学习“特困生”。在领导和教师中实行绩效管理,初三“德困生”如引发事故则实行责任跟踪。同时在班上组织一帮一活动,使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3)、加强班主任定期培训,要求各任课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实行“人盯人”战术,人人争当德育工作者。各班要确定帮、辅、补的重点对象,将责任落实到任课教师,要求教师经常与联系学生个别谈话,从思想、生活、心理、学法等方面给学生具体指导。
四、加大投入,为毕业班提供后勤保障。
些许成绩,仅能代表过去,展望明天,希望与困难同在。本期的工作,我校认真落实罗局“四个进一步”的要求,坚持“质量树形象,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围绕我校“强素质,上质量,铸品牌,创特色”的办学目标,创新教学管理,狠抓教学质量,一、制定目标、明确方向。
学,我校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讨制定了本学毕业班工作计划。根据毕业班各科的情况,对毕业班各科制定并下达质量目标,根据毕业班各科的情况,对初中各班下达了输送重高、普高的人数和该班的发展目标,学校要求各班将优资生源数分解到人,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提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每学月的目标,班主任老师把目标定向学生培优补差,提升中等。分头召开学生小组会,确定学生自我发展目标。
二、落实措施,促目标达成
1、加强领导 督促落实
学校领导集体参与制定计划目标,分专人负责初中、小学毕业班工作;组织召开好三会,上传下达有关毕业班工作信息;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督促目标落实;提供后勤保障。
2、思想动员,明确目标,首先、把工作计划、质量指标,写成书面材料,印发给毕业班任课教师及相关人员。其次,每期开学、期中、期末都召开毕业班班主任会、科任教师会、提供信息提出来要求,让老师从思想上进入工作状态。
3、加强质量监控,确保目标实现
1)抓好常规管理,加强毕业班教师教学过程监控,每月28日定为常规检查日,对教师日常工作考核、评估,将结果与奖金挂勾,重点查作业、考核、上课。平时,各领导不打招呼随堂听课。
2)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召开“五会”(领导碰头会、班主任、科任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3)加强毕业班工作研究。本期三月份已调研一次,举办专题研究会,讨论“怎样搞好培优辅差,如何上好复习课”等。
4)加大复习、考核力度。坚持月考制度,做好质量分析,总结行失,及时反馈给老师,利于教师分析插漏补缺。
4、严格质量奖惩,充分调动积极性。
1)严格考勤考核,保证任务落实。仍将落实领导联系班制度。
2)落实我校“毕业班工作奖惩细则”,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今期我校加大了毕业班的奖惩,特别是达标奖。
5、加大班务管理力度。
狠抓班务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老师勤跟班,做到十二到场,从安全、纪律、思想、学习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勤奋、好学的风气。
6、保证时间,劳逸结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学习。1)每天1:30分学生就到了教室。2)中午初中毕业班安排了一课时的时间,下午休息时间安排一节课
汗水催绿千棵树,心血浇红万朵花。抓初中毕业班工作,各校自有高招妙法,我们更愿以此抛砖引玉,虚心向各位同行请教,以求得我校毕业班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七宝明强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自查报告
七宝明强小学推进教育现代化情况自查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七宝明强小学始创于1905年,目前有74个教学班,210名教职员工。近年来,学校先后成为全国“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实验校及成型性研究基地校、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校、闵行区国家级课题《区域现代学校制度理论与实践》试点学校、闵行区首批数字化实验学校等。
我校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现代教育理念的百年老校,近年来以“两明两强”(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校训为抓手,致力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连续7届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0年又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全国“和谐德育”研究课题实施学校、“市政府‘家校互动’实事项目先进集体”、“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红旗中队”等。在闵行区历次办学水平评估均达到A等一级,学校发展始终处于高端稳定的格局。同时还是“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上海市行为规范学校”、“上海市体育先进单位”、“上海市卫生先进单位”、“上海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劳模集体(行政组)”。
二、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与基本经验
(一)主要做法
1、教育现代化的软件建设
至2011学年底,我校的发展定位是:城市化地区优质教育的新型学校。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实践,将我们与华师大专家组共同开展的“新基础教育”成型性实践研究的成果,深深扎入明强小学本土化的土壤中,扎在每一个明强教师的心里与教学行为中,使“新基础教育”与百年明强的学校文化紧密融合,在传承与发展中实现明强教育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1)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提升
首先是在全体教师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现代化”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基础教育的“生命实践”理念为行为指导,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开展“新 基础教育”和国家及上海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学习与讨论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课,在思想观念上形成共识。
其次是教育行为的现代化。基于“新基础教育”的扎根实践,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开放性,编制明强小学“幸福教师”“七彩童年”课程的校历,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丰富学生童年生活。
再次是教育目标的现代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确立了为了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为了每个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最终的培养目标。(2)教育现代化的队伍建设
首先,以校训精神为底色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将“两明两强”融入教师发展和梯队成长之中,通过骨干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其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提升教师团队研究水平。创新教研形式,以“学习交流——二十分钟精品课——教学研究沙龙”为抓手,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研活动质量。聚焦课堂教学,以“和美课堂”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升教师专题研究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定期开展现场教学设计、练习设计、反思能力等比赛,充实丰富考核内容。
再次,基于生命自觉的教师读书活动。积极创建创新教师读书机制,提升教师思维品质。十年“新基础教育”,我们将教师读书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下来,形成了将读书活动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与教师的生命自觉相结合,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相结合的运作机制。(3)教育现代化的能力提高
全员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培训与考核。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立足实践,注重针对性,实用性,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实践水平与能力。近年来,教师历次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为。
2、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
学校将安全教育要求纳入家校《育苗宝典》课程,实现家校共育。实行“活动中教育”的策略,使安全教育凸显过程性。多方面打造安全校园,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1)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
我们通过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近年来,学校增添新的教学设施,如艺术楼、温馨的绿化、浮雕等,学生徜徉校园,犹如进入童话世界,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突破应试教育的束缚,走进个性发展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童年生活。(2)校园安全设施设备的建设
学校重视校园安全管理,技防措施不仅“追求有”而且“坚持用”。其次,让“体验式”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同时,强化日常化的教师护导管理机制,强化应急预案的模拟演习,努力将校园安全隐患杜绝于萌芽状态,有效降低校园的伤害事故。
(3)校园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教学建设
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为导向,加强学校网络平台及数字化校园整体建设。一是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有效的应用研究;如与兄弟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研讨,初建区校两级各类教学资源的管理平台,推进校际间的教学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研究,确保处于全国同类研究前列。二是完成和完善学校数字化网络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办公系统与教育管理的自动高效,体现现代化学校的现代管理效能。
3、教育现代化的文化建设
(1)致力于百年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
我们系统地梳理了百年老校文化发展历程,寻求形成明强文化“审美超越”这一核心理念的历史根基。探索“审美超越”学校文化培育明强人身心素质、精神力量和对明强人生命和精神开发--提升当代明强人审美品质的实施途径。确立继承与发扬“审美超越”文化的基本原则,从而丰富和提升百年明强教育的内涵及当代价值。“明强文化”日渐被广大明强师生、区教育系统以及本区社会各界所认可和认同。2010年市级课题《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践和探索》获准立项,目前正在结题阶段。
(2)致力于“审美超越”文化核心理念的文化建设
“审美超越”是“明强文化”的核心理念,在明强百年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一理念所产生的文化张力,均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将“审美超越”理念下的 3 文化育人,落实在培养学生审美品质的目标上,遵循目标实施的五大原则,开辟了五大实施途径。即:生命为魂、实践为本、生活为经、年段为纬、融通为型的五大原则,以及基于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和美课堂、成长体验、教师垂范的五大实施途径。详见市级课题《以“审美超越”为核心理念的学校文化实践研究》(荣获区级第十九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3)致力于“两明两强”校训精神及内涵的内化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立校之本。尤其是明强校训,经过百年的变迁,从办学初期的“国势民生,赖以明赖以强也”到当今“明事理、明自我,强精神、强体魄”始终没有离开“明”和“强”两字。强化校训精神:在校门至教学大楼矗立五块历经沧桑岁月的不同年代校训名言;每一次广播操全校师生都高呼校训入场;解读校训的校歌每周都唱;以“明”字为冠名的教学楼单元。内化校训内涵:参观校史陈列室感受明强先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邀请老校友、老革命后代来明强讲述当年地下工作的峥嵘岁月;走进古镇浸润民族精神与传承民间文化等。
(二)基本经验
1、教育现代化必须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更新相统一——以理论为指导。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教师现代化,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智慧的教师才会在培养智慧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具有的高度的智慧和特有的创造性。为此,明强十分关注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以骨干带动全体教师的自觉发展。目前已申报有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基地、区小学语文学科教研训基地、区小学数学学科教研训基地以及区班主任名师郭芳工作室四个区级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基地。
通过生命自觉提升价值追求和责任意识;追求理念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提升课程开发和学科整合意识;形成独特个性教学风格等,实现教师的价值提升、重新下移、过程互动、动态生成、动力内化。
2、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相统一——为孩子的幸福。
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明强化大力气开发了颇具特色的“七彩童年”课程,排出了“强强系列活动”校历表。充分利用校园的空间,建设了“体育活动中心”、“艺术楼”、“种植园”、“科技园”等,学生的各项课外活动都有专门的区域,孩子们的个性爱好和艺术特长有了充分发挥的场所。明强还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 4 特点,编写了《七宝古今风貌》、《校园四季植物》、《七宝皮影进课堂》、《童心稚笔绘古镇》、《明强人》等校本教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究、传承学校文化。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现代化必须与学校的悠久传统文化相统一——在传承中发展。
明强小学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有自己百年的文化传统,也不仅是因为有了“新基础教育”的精神底蕴渗透其中,而是因为“新基础教育”所代表的教育现代化的文化“新质”,与明强的文化传统,在相融共生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创生的文化世界孕育出了独特的明强人。
顽固死守与盲目抛弃都是不可取的,明强人自豪地做到了将传统和现代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融合共生。
三、特色与亮点
1、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新基础教育”扎根实践相结合
进入新基础教育扎根研究阶段,学校努力做好新基础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开展“小教研组领衔式专题教研”,真正实现“动力内化和重心下移”,每学科都确立了共同的研究主题,各年级小教研组还建立了与之相关的小课题。围绕“成熟课型精品化,成型课型普及化,薄弱课型成型化”。做实以“日常化研究性实践”为特征的校本研修,打造了明强教师凸显的团队与个人研究自觉,扎稳扎深教师团队发展的根。
2、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以学校“四大工程”(即智慧管理工程、“七彩童年”工程、和美课堂工程、幸福教师工程)建设为载体,将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与百年老校学校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
智慧管理强调管理者要特别注重培育自我及师生的变革和发展自觉,变行政化管理为智慧管理,追求“自己与每一个师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境界。
“七彩童年”工程,强调学生立场,从校园环境与氛围开始,时刻关注儿童主动发展的需求和潜能,重视为儿童的生命成长提供物质、场所的支持及精神的涵泳。引导学生回归快乐童年,彰显健康个性。
“幸福教师”主要为教师提供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围绕“合作、共享、创新、休闲”展开,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亲密互动的过程中追求积极的职业定位,在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中,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和美课堂”追求精特美,追求课堂教学各要素的和谐与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主体与环境的和谐,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追求理想的教学内容结构之美,教学设计开放之美,教学资源生成之美,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又实际表现为探究、互动、真实、德性和审美的课堂。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工作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学校规模较大,东西两校区发展水平不均衡
西校目前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如何和总校一样,都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是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虽然西校与总校在教育教学上保持一致,但融合的不够。
2、教师队伍庞大,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与发展不均衡
一方面,多年来教师已经将研究的意识全程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努力使自身实践成为研究性变革实践。但由于一些教师自身素养和积累的欠缺和不均衡性,导致许多实践研究的品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一个长期困扰和制约教师和管理者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割裂式思维、点状式思维和结果式思维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这样的思维不利于个人的发展,不利于师生的和谐,不利于团队的合作,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改进策略
1、构建一校两区“同而自主”的发展格局
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尽力让每一个进入明强小学的学生都能享受大致公平的优质教育,加快西校区发展步伐,从校园硬件环境营造、内涵发展引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质培养等全方位进行打造,关注东校区优质资源的共享与辐射,重视西校区自身独特优质资源的培育和发展,使一校两区尽早实现“同而自主”的发展态势。
2、为每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一要历练师德涵养。开展“向身边的同伴学习”活动,使教师从眼里、心里、行动上切实做到关爱学生,努力成为“鲜明儿童立场的思辨者、充满实践智慧的整合者、学习反思重建的研究者”。二要提升教育境界。树立“为每一个学生终 身发展”服务的专业信念,不断提升教师对当代教育内涵与目标的理解水平,使更多教师懂得追求并享受教育职业内在的尊严与价值。三要稳固知识与技能。通过团队及个人“学习、实践、研究、反思”途径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走向成熟,追求个人在本学科领域的不朽地位与独特价值。四要强化自主研究实践。逐步建立和完善校本化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让不同梯队教师都有成长平台和成功体验。
第四篇:重课改、强管理、提素质,促教育内涵提升
重课改、强管理、提素质,促教育内涵提升
——韩张镇中心学校内涵发展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乐县基层乡镇—韩张镇中心学校的教育工作者。目前,我镇中心校共有初中1所,小学8所,教职工268人,在校生3800余人。近年来,我们在上级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协作,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着力点,扎实推动教育转型升级,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近一年来,我校以市“关于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意见”为指导,重课改、强管理、提素质,优结构,摸索出了一条“课改与管理并重,提质与培优同步”的内涵发展新路子,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更新教育理念,凝聚内涵发展共识
自市指导意见下发后,我们先后开展了5次专题学习讨论,组织全体教职员工结合工作岗位撰写、交流心得体会,统一了思想认识;与杜郎口中学、天津普育学校等名校结为联谊学校,分批次组织校长、班主任、老师深入一线进行跟班培训学习,开阔了教育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理清了发展思路。目前,我们深刻认识到,抓教育内涵发展,抓住了教育的根本,是推动韩张镇教育发展理念、发展途径、育人方式转型升级的有力杠杆。
二、探索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镇中学实行“两转一听”课堂管理法,“两转”即“转两节课”,全校教师分成五组,每组由一名校长和值班主任带领十名教师,随机选取两节进入各班,查看新模式的使用情况,对发现出的问题通过校讯通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一听”即“听一节课”。由转课小组深入课堂进行听课,对模式运用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提交给工作室,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两转一听”课堂管理法实施以来,教师应用模式教学、参与模式研究的热情高涨,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
三是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我们围绕教学模式,以教研组为依托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评课议课、磨课赛课、问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教研交流活动,深入开展以“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小文章”为主要内容的“四小”研究,不断为模式注入新理念、新方法、新内涵。2012年以来,我校教师撰写省市级论文80余篇。
借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中招升入南乐一中正取生34人,录取率高达40.5%,韩张镇中招成绩实现了新突破。
三、创新自主管理,提升学校内涵品位
我们在学习名校自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探索出了韩张镇中心校自主管理新模式,编撰了《翱翔在蓝天下》一书。
在教职工的自主管理方面,我们在广泛调研、综合协调的基础上,出台了《韩张镇中心校教职工自主管理方案》,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近年来,我们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花草树木营造环境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大力实施标准化学校创建和提升工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设计,投资4000万元建设的韩张镇中学新校区,即将投入使用,新校区设计新颖,布局分明,设施一流,是一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我镇汴张路小学立足自身实际,着眼未来发展,确立了“滋润个性、培养习惯、采撷智慧、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我镇第二实验小学在深入开展“好习惯伴我行”的养成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乐学、静思、自主、合作”的学风。今后,我们将秉承“德育为首、素质为重,文化为源”的建设理念,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努力构建校园文化体系。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的内涵发展内容还不够丰富,途径和方法还较单一,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显单薄,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期待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引领课堂改革的动力不足,教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优化,教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名师培养亟待加强,能够引领同伴成长的专家型教师还很缺乏;四是班级管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优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上级要求,立足我镇教育实际,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开拓进取,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