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培养应用型农村政治师资
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培养应用型农村政治师资
摘要:地方院校的教师教育肩负着为地方中小学校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政治教学法》等教师教育课程群的建设,是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应用型政治师资服务的。通过课程群与共同体的意蕴、课程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的行动解读、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必须感谢的平台和课程建设的挑战与愿景六个维度来探讨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更好培养合格政治师资。
关键词:校地教学共同体;《政治教学法》课程;政治师资;教师教育
一、校地教学共同体与教师教育课程群的意蕴
(一)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美国教师教育模式――PD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即: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同时还建立PLC(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即:专业学习共同体),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1]199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在自愿的前提下,正式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其实,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沿革是:实验学校(杜威)→教师入门学校(谢佛)→师范生临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U-S共同体”→“校地教学共同体”。
(二)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政策依据
2011年10月8日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提出,高校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师资培养模式,建构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共同培养师资的模式。高师教育聘请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为兼职教师的人数,不少于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的20%,构建起高校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双导师制)。[2]
(三)实现共同体理论的本土化
高校与地方中小学校在教师教育关节点上,为了实现合作共赢,双方本着自愿互利平等原则,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校地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的组织群体――校地教学共同体。
我们分别尝试与宜州市教育局、宜州市第二小学、宜州市民族中学、河池学院附中和桂宜高中等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主要由我院教育学、心理学、政治教学法教师和当地政治教研员、中小学校的优秀政治教师等人员组成。
《政治教学法》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西方教育思想史》、《基础教育改革》和《班主任工作》等教师教育课程群正是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而探寻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取向”教学模式。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目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确定了课程群建设的目标为: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使课程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3]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发育教学技能,生成教学智慧。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使课程建设实现由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向中小学政治教师的无缝连接与无痕转移,破茧成蝶,在嬗变中实现美丽转身。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行动解读
目标确定后,需要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实现与达成目标。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解读课程的建设目标――构建“实践取向”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模式:“七六五四三二一”的规训与历练模式和“2?2?4”实践教学模式。
(一)“七六五四三二一”的规训与历练模式
1.明确“七性”:“七性”是指教师职业的育人性、示范性、专业性、奉献性、复杂性、广延性以及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与深远性。2.要有“六心”:“六心”是指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责任心和公心。3.要过“五课”关:“五课”是指备课、讲课、听课、说课和评课。4.具备“四知”: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即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即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学科教学法知识(即教师的专业知识)。5.练好“三笔字”:是指规范书写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6.具备“二会”:会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和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称为“二会”。7.掌握“一技”:“一技”是指具备现代教学技术的技能。
(二)“2?2?4”实践教学模式
第一个“2”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从进校到毕业这4年里,由10位师范生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安排有1位校外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1位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即师范生“10∶1+1”实践教学技能培养培训范式,亦即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具有两种样态的指导教师
第二个“2”是指:1.“基于大学”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内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观看优秀教学案例视频、模拟试教、微格教学、生生之间的同课异构训练等方式进行,使师范生获得大量的程序性知识并与陈述性知识有机结合。2.“基于学校”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开展经常性“三习”的中学真实现场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获得即时诊断性指导与反思,利于实现由师范生到中小学教师的美丽转身与无痕迹转移。
这个“4”是指: 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和两种实践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4年划分为相应的四个阶段。即从大一到大四,师范生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指导下,“传帮带”进行分层次又交互进行的校内和校外两种范式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
具体行动解读:练好“三字一话”、要过“五课”关、经常性“三习”常态化、新课标研修、《政治教学法》实践教学的同课异构、见习阶段基于新课标的同课异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耦合、尝试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指导、采用“小先生制”于技能实训。
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初步成效
学生个体成长与集体成长双收获;将技能训练、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一起成功举办政法系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师范生在训练与竞赛中集体成长;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的物化成果:至今,师范技能协会出版了6期《未来教师》;
(中小学)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都获得专业成长,其物化成果有:参与自治区级“教育学科教学团队”简报与著作编撰,参编编著《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参编辅助教材《课堂作业.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和《课堂作业.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
五、必须感谢的两个平台
(一)感谢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项目。
基于广西高校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建设项目,使我们及时准确地浸润与吸取思想政治学科江海湖泊理论精华,并源源不断输送嫁接到《政治教学法》与《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之中,使之彼此兼顾,精益求精;相辅相成,锦上添花。使我们能够随时随地沐浴与荡漾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远辽阔的实践天地,并灵动地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衔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政治教学法》、《中学政治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课程实践教学的耦合,使之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二)感谢自治区级“教育学科教学团队”建设项目。
基于我院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架构下,课程探寻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取向”模式,极大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提高了面向贫困山区需要的应用型政治师资培养质量。[4]构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养模式,为师范生的未来职业专业化发展后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缩短师范生从师任教的适应期。
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的挑战与愿景
(一)面临问题
1.师范生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技能的转化还需时日。2.校地教学共同体运行与评价标准机制有待完善。3.校地教学共同体是以广西区级精品课程和广西区级教师教育教学团队作为建构平台。他日,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二)美好愿望
1.尽快成立教师教育教学部。2.每一教师教育专业配给一间微格教室。3.如果我们所探索的已经化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辽阔原野里的几滴冬雨……冬雨曾经来过,相信春天不会太遥远。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我辈厚德载物。――与君共勉到春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http://files/moe/s6136/201110/125722.htm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1-10-8.[3]黄白,黄勇樽,邓琴等.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黄白.农村教师问题研究――教师专业化视角[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