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履行职责,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老关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谨让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莅临我镇指导和检查教育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现将我镇教育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我镇位于赣西边陲,古为吴楚要塞,今为赣湘通衢,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总面积51.64平方公里,总人口3.34万。内辖11个村,现有中小学校14所(其中初中2所、完小1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9所。在职在编教职工223人(其中初中93人、小学130人),中小学生4348人(其中初中生1658人、小学生2690人)。
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强镇富民的重要举措。树立科学发展观,科教兴镇、教育优先发展已在我镇形成共识。
一、全面履行政府职责
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1.树立科学发展观,夯实科教兴镇,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基础。夯实科教兴镇,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镇教育发展的保障和前提。因此,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党代会和人代会的工作报告中,都把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放在突出位置。制订了“十一〃五”、“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制订并实施了《老关镇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政府各部门、驻镇站所,村、组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学习和讨论。利用墙报、板报和标语进行了广泛宣传,形成了科教兴镇、教育优先发展的共识。
2.落实责任,分级管理,从措施上保证政府职责履行到位。一是确立了镇长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村村主任为该村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校长为该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在上与区人民政府,下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的工作目标年度量化考评中,把教育工作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进行考评。三是建立和健全了镇、村、校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督促镇、村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走访教师,了解情况,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解决学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教师的实际困难。
3.联手治理、防治并重,创造和谐安宁的育人环境。为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以及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工作,积极采取各方联手,防治并重的措施,搞好学校综治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了镇以镇长为组长、村以村长为组长的治理学校周边环境领导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组;二是健全了学校安全工作一系列责任制,与村和学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了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三是狠抓了安全教育,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做到了安全警示天天讲、处处讲;四是全面落实了安全工作镇月检、校周检制度。加强了安全教育、安全防范、安全综治和安全督导检查,彻底消除了学校安全隐患,确保了历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
4.依法治乱,减轻学校和农民负担。一是治理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近几年来,不管是乡村公路建设、学校危房改造和报刊费征收都没有出现向学校乱摊乱派现象。二是治理向学生乱收费现象。制定了《治理学校乱收费实施方案》,与中小学校签订了收费工作责任状。每学期都按省、市、区文件精神制作收费公示牌,将收费公布于众,并通过了纪委、监察、财政等检查组对学校收费情况的检查。
5.关心和体贴教师,调动和激发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近几年来,我镇教育教学工作取了较好的成绩。尤其中考成绩更为突出,新华中学连续4年重点高中升学率名列全区第一,2009年中考我镇名列全区第二,2010年名列全区第一。为弘扬敬业精神,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德、能、勤、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政府每年拿出两万元对中考成绩进入全区前三名的学校进行奖励,年终拿出一万余元对有困难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慰问。每年的教师节,政府都组织慰问中小学教师,并与老师们一起欢度节日。
二、全力加大教育投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年来,加大了对教育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的正常运转。
1.内引外联,确保三项增长。我镇虽然交通便利,但由于资源缺乏、工业基础差,财政基础一直比较薄弱。从2004年起,才开始用活经济发展政策,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拉动边贸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2759.2万元,2009年增长到3807.2万元,2010年增长到5998万元。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义务教育经费 投入也随着增长,2008年为942.6万元,2009年为1346.5万元,2010年为1681.2万元。
2.增收节支,确保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要确保教育的稳定发展,必须确保教师工资、福利和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自2009年开始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以来,我镇确保了教职工的福利费、班主任经费、教师医疗保险、遗属补助等足额发放。
3.扶贫助学、决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困失学。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每个公民都有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权力。为了不让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因贫困辍学,一是制订了镇、村干部和教师扶贫帮困制度,建立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帮扶的名册档案。二是争取上级扶贫助学基金的支持和有关部门帮扶捐助。三是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仁人志士结对帮扶。四是全面落实并按时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五是对极少数因家庭困难的学生,发动师生捐款救助,确保了历年来全镇无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三、全力改善办学条件近几年来,我们举全镇之力,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改善办学条件。1.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一是调整教育网点,出台了《老关镇中小学教育网点调整实施方案》。按照该方案,已完成将行塘教学点撤销,并入檀梓和油塘小学。从2010年开始第二步调整,将新华小学和乌石小学合并,择址新建为红星小学;将新华中学并入老关中学,全镇集中力量办好一所初中。二是优化教师队伍,全面实行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和教师全员聘任制。同时,加强了教师队伍和教育干部队伍建设,全镇初中教师93名,本科以上学历64人,比例为68.8%,小学教师130名,专科以上学历81人,达62.3%。中小学正职校长岗位培训率达100%,提高培训率达57.1%。三是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近三年来,全镇兴办私立幼儿园9所。
2.彻底改造薄弱学校,使师生安心、社会放心。一是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与网点调整相结合。二是采取“投、争、引、捐”的方式,即政府投入为主,争取上级驻村扶贫部门的扶助,吸引社会资助和村民自愿捐助。从2008年至今,全镇共投资近500余万元,新建、改扩中小学校4所:新建老关中学学生宿舍,投资120余万元;新建前进小学,占地面积10余亩,投资近110万元;已择址正在新建的红星小学第一期工程主教学楼建设投资近300万元;改造扩建檀梓小学投资8万元。3.绿化美化校园,打造幽雅的教学环境。近年来我们共投资近百万元,对老关中学、老关小学、三角池小学、仁村小学、油塘小学、檀梓小学、渡口小学、乌石小学的校门进行了专门的设计建设。全镇14所中小学校,都进行了绿化美化,同时对老关中学还进行了校园路的水泥硬化,篮球场及观看台的改造;对老关小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为仁村小学新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铺设了200米环形塑胶跑道和60米直线跑道。全镇70%以上的学校教学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
4.一年一变,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镇信息技术教学装备近三年来一年一变样,跳跃式发展,正朝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目标迈进。2007年前,全镇仅有电脑室5个,总装机量70台;有多媒体室一个,语音室一个。2008年到2010年,全镇电脑室增加到8个,总装机量增加到183台;换代更新电脑室2个,总更新机量70台;多媒体室增加到3个,语音室增加到2个。全镇14所中小学校都装备了卫星电视教学接收系统,建起了电教室,均能接收中国教育电视1—2台等近30个频道的节目。各校都配齐了完整的教学软件设备。初中和小学均能上互联网。特别是老关中学有面积达200平方米、188座的阶梯式多媒体教室,80台电脑的微机室,75座的语音室,32组的生化实验室,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
四、努力提高教育发展水平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增强教育发展后劲,是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基础。因此,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多管齐下,提高普及程序。保学控流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针,以法律为武器、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关爱暖人心。做到“二有四落实”。“二有”即一有组织领导。镇、村、校分级成立保学控流领导组;二有制度。制订了《保学控流双向包干责任状》。“四落实”即一是每年春秋两季开学,都发出《入学通知书》,对不能按时到校的发出《催学通知书》;二是建立特困生档案,落实帮扶资金或结对帮扶人员;三是“三残”儿童、少年,能生活自理的都安排随班就读;四是落实考核,将保学控流工作列入镇、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做到了依法控流和爱心助学相结合,确保了巩固率99%以上。2.公私办学并举,发展学前教育。按照《湘东区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决定》,我镇学前教育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吸引社会资金30多万元。目前全镇共有公办附属学前班12个,在班幼儿400余人;有私立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800余人。能基本满足全镇儿童接受学前一年和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
3.“三教”统筹,抓好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抓好初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具体来说是做到了“三保证、两结合、一联手”。“三保证”,一是保证基本的办学条件,有校址、教室、电教设施和图书资料;二是保证教职人员,有5名专职教师和多名兼职教师;三是保证基本的办学经费,成校开支到中心校报帐。“两结合”,一是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按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二是在校办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成校与种养专业户联系,上门提供技术服务。“一联手”,是成校与镇农办联手,指导和服务全镇农业生产。
4.立足于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自觉、自动、自主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制订了《老关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于改。一是改革评价体系,制订了《老关镇学校工作目标考评方案》。二是改革考试,坚持“两基并举,三试结合”的教学检测。三是改革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和激励式教法,推行目标教学,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各位领导,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政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离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还有差距,望各位领导批评指正。今后,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进一步强化科教兴镇,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法规政策,团结一心,齐抓共管,更加认真地履行职责,努力把教育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
2011年5月
第二篇:深化认识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之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之下,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己初具规模,取得明显成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好评和欢迎。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我市而言,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6万之多,占全市人口的10%。一批接一批从繁忙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老职工,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以消除骤然离岗而产生的空虚感、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么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呵护,社会也有义务为老年群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创办老年人大学,就是为了从政治上更好地关心老同志,科学地安排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既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好老年人大学,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使他们增强发挥余热的本领,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获得终身教育机会和享受社会发展的文化利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直接为特殊的老年群体服务,使之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一特殊群体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使他们融入到新的群体生活,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升文化品位,增添生活情趣,再铸造福社会业绩,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贯彻落实六个“老有”的有效举措。老年工作的宗旨是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提供了最好场所,又有力地促进其它几个“老有”的实现,可以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医的效果,开发老有所为的潜力,提高老有所乐的品位。因此,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为政治服务,为老同志服务,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把老年人大学办成我市老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延年益寿的乐园,真正让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实现建设小康应城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的办学氛围学校成立之初,经过精心组织,召开了相当规模的市老年人大学成立大会,全市各办事处、镇、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组织委员、市直各部、委、办、局(含局级公司)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到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在会上致了热情洋溢的祝贺辞,并大力宣讲了创办老年人大学的重大现实意义,号召全市各级各单位对市老年人大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在会上就有关具体事宜作了指导性讲话。会后,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有关办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2001年重阳节,市委书记何霞江曾专程来到市老年人大学视察,充分肯定了市老年人大学办得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市长聂元清,经常过问老年人大学的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目前,己经形成了老同志乐意上市老年人大学,各单位捐款捐物,关爱市老年人大学,支援市老年人大学的良好局面。办好老年人大学,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作保证。学校成立之初,经请示市委领导研究,专门行文,建立了由原市人大主任和原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委分管党务副书记任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校长,原市政协副主席和市老干局正、副局长任副校长,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人民医院等单位主要领导同志和部分有一定影响的离退休老同志任成员的老年人大学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老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同志兼任教务主任。正是因为有校务委员会这一坚强有力的组织作保证,市老年人大学才得到了生机勃勃、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我市老年人大学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缺钱少物,既无资金,又无场地,也无设备,更无经验。几年来,我们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支持市老年人大学的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较好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一是从硬件上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老同志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筹集经费和教学设备。针对经费缺口的实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提出了“三个一点”方案,即向学员收一点,社会赞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予以筹措。同时,积极宣传,号召全市各级各单位进献爱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市老年人大学成立之初,共筹集启动资金5万余元,电脑10台,还争取市政府支持,划拨2万元资金,购置了10台名牌电脑。市人事局捐献电脑10台,市宾馆捐献桌椅60套用于教学。尽力提供办公和教学场地。针对没有办公室和教室的实际,我们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4间活动室和4间会议室提供出来,作为市老年人大学的办公室和教室。2001年重阳节,市委书记何霞江来到市老年人大学视察时,现场办公,将市街心公园与老年人大学连成一体,进一步扩大校舍范围。今年,为了满足老同志学习需要,我们还停办了中心幼儿园,为市老年人大学又增加了3间教室。市街心公园原属市园林绿化处管理,并且多年来一直出租给别人经营,在办理交接手续时,还比较复杂,我们多次找相关部门协调,反复做工作,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保证市老年人大学教学活动正常运转。着力改造教学环境。为了给广大老同志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共投资7万余元,用有限的资金对市老年人大学的教学环境进行了整修改造。首先是对市老年人大学休闲园进行了环境改造。投入2万余元培置了草坪,铺设了人行道,安装了休闲桌椅板凳,改造了园中渔池。投入1万元为渔池安装了防护网。其次对市老年人大学教室和办公室进行了改造。投入3.2万元对整栋楼房进行了全面翻修,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再次是为了解决老同志上学停车难的问题,投入7000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自行车棚。二是从软件上予以规范,促进教学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在学校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如校务日志,学籍管理,教学研讨,学员激励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在管理规范,严谨上下功夫,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绩可查。在学校教学管理上只提原则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上放手放心,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招学员,自聘教师,自设专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一班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城市老年人大学成立已近3个春秋,起步虽晚,但因为有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有一个乐于奉献,克难奋进、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老校领导班子的辛苦努力,我市老年人大学得到了逢勃发展,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与时俱进,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市老年人大学的工作,为我市老年教育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深化认识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之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之下,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己初具规模,取得明显成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老年人的好评和欢迎。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我市而言,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6万之多,占全市人口的10%。一批接一批从繁忙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老职工,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以消除骤然离岗而产生的空虚感、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么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呵护,社会也有义务为老年群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创办老年人大学,就是为了从政治上更好地关心老同志,科学地安排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既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
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好老年人大学,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使他们增强发挥余热的本领,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获得终身教育机会和享受社会发展的文化利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直接为特殊的老年群体服务,使之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一特殊群体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使他们融入到新的群体生活,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升文化品位,增添生活情趣,再铸造福社会业绩,实现自我价值。
三是贯彻落实六个“老有”的有效举措。老年工作的宗旨是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提供了最好场所,又有力地促进其它几个“老有”的实现,可以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医的效果,开发老有所为的潜力,提高老有所乐的品位。
因此,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为政治服务,为老同志服务,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把老年人大学办成我市老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延年益寿的乐园,真正让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实现建设小康应城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的办学氛围
学校成立之初,经过精心组织,召开了相当规模的市老年人大学成立大会,全市各办事处、镇、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组织委员、市直各部、委、办、局(含局级公司)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到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在会上致了热情洋溢的祝贺辞,并大力宣讲了创办老年人大学的重大现实意义,号召全市各级各单位对市老年人大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在会上就有关具体事宜作了指导性讲话。会后,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有关办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2001年重阳节,市委书记何霞江曾专程来到市老年人大学视察,充分肯定了市老年人大学办得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市长聂元清,经常过问老年人大学的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目前,己经形成了老同志乐意上市老年人大学,各单位捐款捐物,关爱市老年人大学,支援市老年人大学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深化认识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
深化认识加大投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创办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之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配合之下,我们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使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己初具规模,取得明显成效,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
老年人的好评和欢迎。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我市而言,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6万之多,占全市人口的10。一批接一批从繁忙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干部、老知识分子和老职工,急需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节奏,以消除骤然离岗而产生的空虚感、寂寞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么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呵护,社会也有义务为老年群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创办老年人大学,就是为了从政治上更好地关心老同志,科学地安排他们的晚年生活,使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这既是新时期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
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办好老年人大学,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使他们增强发挥余热的本领,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之获得终身教育机会和享受社会发展的文化利益,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直接为特殊的老年群体服务,使之提高生命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教育活动,能够使这一特殊群体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使他们融入到新的群体生活,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升文化品位,增添生活情趣,再铸造福社会业绩,实现自我价值。
三是贯彻落实六个“老有”的有效举措。老年工作的宗旨是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提供了最好场所,又有力地促进其它几个“老有”的实现,可以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医的效果,开发老有所为的潜力,提高老有所乐的品位。
因此,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为政治服务,为老同志服务,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办学理念,把老年人大学办成我市老年人思想教育的阵地,更新知识的课堂,文化娱乐的场所,延年益寿的乐园,真正让广大老同志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实现建设小康应城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强化组织领导,营造浓厚的办学氛围
学校成立之初,经过精心组织,召开了相当规模的市老年人大学成立大会,全市各办事处、镇、场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组织委员、市直各部、委、办、局(含局级公司)分管政工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到会并讲话。市委副书记胡益荣在会上致了热情洋溢的祝贺辞,并大力宣讲了创办老年人大学的重大现实意义,号召全市各级各单位对市老年人大学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关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在会上就有关具体事宜作了指导性讲话。会后,还组织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有关办学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2001年重阳节,市委书记何霞江曾专程来到市老年人大学视察,充分肯定了市老年人大学办得有规模、有特色、有品位。市长聂元清,经常过问老年人大学的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目前,己经形成了老同志乐意上市老年人大学,各单位捐款捐物,关爱市老年人大学,支援市老年人大学的良好局面。
办好老年人大学,离不开一个坚强有力的组织作保证。学校成立之初,经请示市委领导研究,专门行文,建立了由原市人大主任和原市政协主席任顾问,市委分管党务副书记任名誉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校长,原市政协副主席和市老干局正、副局长任副校长,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文化局、市人民医院等单位主要领导同志和部分有一定影响的离退休老同志任成员的老年人大学校务委员会。校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由老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同志兼任教务主任。正是因为有校务委员会这一坚强有力的组织作保证,市老年人大学才得到了生机勃勃、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加强基础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我市老年人大学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缺钱少物,既无资金,又无场地,也无设备,更无经验。几年来,我们以服务为宗旨,大力支持市老年人大学的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加强软、硬件建设,较好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促进了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一是从硬件上加大投入,不断改善老同志的学习生活环境。
努
力筹集经费和教学设备。针对经费缺口的实际,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义德提出了“三个一点”方案,即向学员收一点,社会赞助一点,财政补贴一点的办法予以筹措。同时,积极宣传,号召全市各级各单位进献爱心,支持老年教育事业。市老年人大学成立之初,共筹集启动资金5万余元,电脑10台,还争取市政府支持,划拨2万元资金,购置了10台名牌电脑。市人事局
捐献电脑10台,市宾馆捐献桌椅60套用于教学。
尽力提供办公和教学场地。针对没有办公室和教室的实际,我们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4间活动室和4间会议室提供出来,作为市老年人大学的办公室和教室。2001年重阳节,市委书记何霞江来到市老年人大学视察时,现场办公,将市街心公园与老年人大学连成一体,进一步扩大校舍范围。今年,为了满足老同志学习需要,我们还停办了中心幼儿园,为市老年人大学又增加了3间教室。市街心公园原属市园林绿化处管理,并且多年来一直出租给别人经营,在办理交接手续时,还比较复杂,我们多次找相关部门协调,反复做工作,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保证市老年人大学教学活动正常运转。
着力改造教学环境。为了给广大老同志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以来,共投资7万余元,用有限的资金对市老年人大学的教学环境进行了整修改造。首先是对市老年人大学休闲园进行了环境改造。投入2万余元培置了草坪,铺设了人行道,安装了休闲桌椅板凳,改造了园中渔池。投入1万元为渔池安装了防护网。其次对市老年人大学教室和办公室进行了改造。投入3.2万元对整栋楼房进行了全面翻修,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再次是为了解决老同志上学停车难的问题,投入7000元修建了宽敞明亮的自行车棚。
二是从软件上予以规范,促进教学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在学校建立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如校务日志,学籍管理,教学研讨,学员激励和档案管理等制度,在管理规范,严谨上下功夫,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绩可查。
在学校教学管理上只提原则性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上放手放心,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招学员,自聘教师,自设专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充分发挥学校一班人的主观能动性。
应城市老年人大学成立已近3个春秋,起步虽晚,但因为有宽松和谐的办学环境,有一个乐于奉献,克难奋进、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老校领导班子的辛苦努力,我市老年人大学得到了逢勃发展,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与时俱进,一如继往地关心和支持市老年人大学的工作,为我市老年教育事业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乡镇教育教学经验材料-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办学水平
泰山区##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辖40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现有初级中学2处,43个教学班,在校生2046人;小学10处,89个教学班,在校生2729人;幼儿园19处,在园幼儿955人;成教中心校一处。我镇现有教师671人,在职教师420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97.1%。五年来,教育总投入5468万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部门的关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及省市区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强化了对教育工作的管理,保证了我镇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围绕教育示范区的创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促进了全镇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一、提高待遇,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000年,我镇教师工资平均508元,并且发放不及时,拖欠教师4个月的工资。由于我镇教师工资低,再加上城乡差别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不稳定、进取心差;托熟人、找关系,要求往城里调;因心理不平衡,甚至出现说牢骚话、上访、写人民来信等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压缩其它开支,优先保证教师工资发放,落实各项福利待遇。近年来,我镇教师工资的增长一年一个台阶,实现了步步高。2002年,教师工资做到按月按时发放,月增资102元;2003又月增资170元,达人均780元;2004年教师月工资人均达958元,比2003年月增资178元;2005年月平均工资达1250元,比2004年月增资292元,是2001年2.5倍,教师工资总额占财政收入的80%。今年1月,我镇教师的工资实现全区统一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数额已超省定标准,并且教师的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也得到了落实。今年10月,我镇教师工资人均月增近400元,月平均工资达1650元,是2001年3.2倍。
在落实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关心教师生活。我们先后投入470多万元,在省庄一中、春雨幼儿园院内建教职工宿舍楼三座,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住宿问题;还利用教师节、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慰问教师、表彰教师,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1999年我镇划归泰山区,当时由于我镇经济比较困难,对教育投入不足,除镇一中等一两处学校是楼房外,我镇大部分小学仍是平房校舍,且使用的是六七十年代的平房。由于建校时间长,多年失修,我镇岗上小学、刘家庄小学、北许小学等学校已成为危房,对师生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危房改造工作已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克服困难,积极加大校舍改造力度,加快了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年,建成德慧希望小学、省庄一中学生宿舍楼;2002年建成刘家庄小学,改造东苑庄小学;2003年,完成了许家埠小学、红庙幼儿园的建设。2004年,改造省庄二中;2005年,改建宦家峪小学、中心小学。近五年,我镇新建5处、改造4处学校,累计投资达1255万元,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增加内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000年,我镇有小学24处,初中2处。由于我镇财政比较困难,学校内部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除省庄一中、中心小学达到一类标准以外,其它学校教学仪器、图书配备才达三类标准。部分学校连演示试验都难以进行,学生更无法动手操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配备,缺口更大。面对这种现状,镇党委政府坚持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加大薄弱学校建设,增加内设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各中小学建起了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投资200万元,购买了教学仪器、图书、计算机,达到了一类标准,教学设施上了一个大台阶,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截止目前,全镇共购买微机409台,达到了小学15生一台、初中12生一台的标准。中小学及春雨幼儿园均建起了校园网或网络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