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而不同 美趣各异” 洛川学校发展规划(教代会审议通过稿)20170626
和而不同
美趣各异
上海市洛川学校发展规划(2017年1月—2021年12月)
(经学校第六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上海市洛川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3003平方米,目前共9个年级32个教学班,在籍学生994人,在编教职工116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学校已成为一所社区肯定、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上海市新优质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普陀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及学校的发展实际,特制订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基础
一、学校发展优势与经验
1、清晰可见的和美教育办学路径
学校构建了“和美教育”理念文化和“和美教育”目标体系,同时还构建了“和美教育”实践体系,与学校的发展规划、课题研究同步进行,使学校教育实践与探索更有成效。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同时,从孩子的视角装扮校园,从教育意义的角度设计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绿化、文化、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中,努力寻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代化环境的和谐交融,成为和美校园。近些年来,学校通过“和美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2、日益鲜明的信息化办学特色
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特色成绩显著,源于坚定教育信息化的信念、坚守十八年的教育信息化实践和探索,学校的工作重心由起步之初关注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逐步过渡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再到聚焦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即由环境建设转向教与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尤其是以教 育科研的方式推进信息化,更使得学校办学特色凸显。可以说,正是依托“和美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信息化办学特色为切入口,做到“以质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成为一所和谐至美、优质有内涵的新优质学校。
3、充满人文情怀的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在人文关怀方面已有成效,多项工作和活动有很较好的表现。校园环境改善能够支撑和美教育文化的要求,如学生创新实验室等专用教室的新建,教师阅览室、教工食堂等场所的改建,服务师生,提升幸福指数。学校通过创建温馨办公室,营造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因为整洁美观的办公室环境、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工作干劲,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和谐校园的氛围。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爱心铸美”。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话吧、阳光心理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使学生心里充满阳光,脸上挂满微笑,能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
4、生动活泼的学校德育实践
重点开展“和美班级”文化建设,提倡“励行尚美”。通过“给行为一个约定,让和美绽放校园”等主题教育,力抓养成教育;通过温馨班集体建设,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着重组织开展学生自律自主特色管理。以“一班一品”活动为抓手,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中陶冶人。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班主任在与学生充分交流、民主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班风建设的目标,设计班级名片,自拟班名,自创画作,布置在教室内外墙壁上。通过“一班一品”创建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习惯养成,张扬了学生的独特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了学生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健全人格。重点推进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倡“奉献明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育人,坚持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5、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改革
在全体教师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和美课堂“五和六美”的评价标准,教师们据此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实践的基础上整理完成专辑《和美课堂二三事》(教学案例、育人故事案例)。教学管理以规范为前提,从教学“五环节”着手,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目标是有效备课、高效课堂、精炼作业、及时辅导、科学评价,提高教学环节的执行力和教学效能。学校强化命题研究的训练,以教学大奖赛的方式分别开展了围绕学科课程标准、等第制评价、教学基本要求等主题进行命题研究,还组织教师开展“我的学习我做主”个性化练习设计,这些活动较好地历练了教师的基本功。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普陀教育J课堂、数字教材、智慧教育、创课中心等项目,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6、初见成效的学校课程建设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水平、学校发展可利用资源以及教师发展的优势与需求,初步构建了学校“和美教育”课程体系,制定了学校整体课程方案,注重基础性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互补,走自培和引进之路,形成学校和社区合力,拓展学校“和美课程”项目,让更多学生有更广阔的选择余地和学习机会,开发以创新思维、信息素养、动手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洛川特色系列课程”。学校聘请上海市沪剧团专业演员来校辅导“沪剧”社团,请宜川路街道手艺能手开设“磁刻”社团,请宜川赵家花园花农师傅培植“秋色菊韵”社团,学校继续完善“机器人”、“om头脑风暴”、“魔威机器人”、“数位板”、“小镜头大视界”、“心思巧饰”等创新系列的社团,众多社团的建立,使学校的拓展课开设数量达到近40门,让课程体系更充实、更饱满、更具有吸引力。
7、导向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对教师队伍开展基础调研,排摸了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的情况,了解学校师资培训的状况,设计问卷调查表,综合分析获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联合各中层部门,上下联动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教师发展的“5+X”板块,通过区的教师培训和学校的校本培训来落实。进一步完善学校招聘教师流程,为洛川增加了新鲜血液,也提升了教师学历水平。学习普陀区新教师见习规范化培训的要求,设计学校教学、德育带教教师的汇报活动及带教手册。注重信息技术与资料收集的融合,开设教师专业发展的电子化档案,记录教师成长轨迹。
二、学校发展的空间与机遇
1、学校发展诉求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距离
干部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能力与教育发展的态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差距,教育教学工作中较多依赖自己的经验,需要通过加强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去适应教育改革不断变化的要求。
2、信息化办学特色与教育的全面融入
虽然学校在教育信息化上特色和成果都比较显著,但在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上尚缺少广度,需要通过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意识,才能在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寻求突破与创新。
3、大德育观念成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变量
学校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已有各自的特色亮点和成果,但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校内要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完善人格,至真至善至和至美,还要集聚校外教育资源和力量构建社会大学堂。
4、学校课程的深度推进亟需摆上日程
个别已开发的校本课程的应用还不够广泛,需要学校统筹落实开展。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差异大,需要系统培训。在不突破周课时数总数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年级的课程实施需要研究。
5、课堂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对应教育改革的进展和要求教师的整体素养和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学方式转变更要源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觉和能力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意识需要更讲究科学和效益,评价方式有待完善,过程性评价、多维度评价还有待提升。
第二部分 学校愿景与发展定位
一、学校教育哲学
我校的教育哲学是“和美教育”。我们认为,和美教育是把“和美”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样态。就其实践个性而言,和美教育是心教育,直抵灵魂;和美教育是暖教育,大爱在场;和美教育是宽教育,崇尚博雅;和美教育是众教育,全息视野;和美教育是魅教育,张扬个性。
为此,在本轮发展规划中提出学校文化的体系: 学校使命:以和养性,以美育人 办学宗旨:和润校园,美泽人生 核心价值观:谐和臻美 校训:仁和立美 校风:乐和驭美 学风:至和尽美 教风:颜和至美
二、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走进洛川,走进美好人生。我们实践与探索的“和美教育”,核心是创建三种“和谐”,即人际和谐、管理和谐、教育和谐,培养三个“美”,即校园环境美、文化艺术美、身心健康美。它彰显了“和润校园,美泽人生”的教育境界以及“和而不同,美趣各异”的生命情怀。基此,我们确立如下教育信条:
我们坚信,和美是幸福人生的基因; 我们坚信,这里有你生命里最和美的春天; 我们坚信,为和美人生提供能量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我们坚信,载和同行、与美相遇是学校教育最舒展的姿态。
三、战略定位
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文化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育人的关键是从学校的土壤里生长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然后用这种文化潜移默化、浸润身心、化育英才。基于此种考量,我们将学校战略定位为:主题化、信 息化、优质化教育的定义者和实践者。
1、主题化
“和美教育”要贯穿在现在乃至将来一个时期学校的办学历程中,只有不断完善定义、丰富实践,才能推动和美德育、和美课堂、和美教师、和美课程以及和美管理的全面实践与探索,形成洛川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主题。
2、信息化
融合“和美教育”的理念,以数字化学习为追求,全面深入地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以数字化促进学科建设、教师发展、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以及品质管理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大力提高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等现代化水平,形成教育信息化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3、优质化
以“新优质学校”的实践探索为切入口,高位实践教育公平、均衡的宗旨,形成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的独特做法,取得明显的办学成效。
四、发展目标
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和美教育”的学校发展内涵,拓展教育信息化中的“洛川元素”,把学校办成成就学生面向未来的新优质学校。
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至真、至善、至和、至美的能够终身发展的学习者。
至真:乐探究,求真理; 至善:爱家国,有梦想; 至和:健身心,宽胸怀; 至美:善立美,臻人格。
第三部分 特色聚焦与重点项目
学校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个性化实践模式,形成“和美教育”特色学校建设体系,包括和美德育、和美课堂、和美课程和和美教师等。学校制定了和美养德目标体系,挖掘德育课程资源,以和美理念引导学生进行道德体验,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学校构建和美课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本轮规划中,我校将特色聚焦为:“和美教育”视野中的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项目背景
塑造新型的学习能力,已是当代教育关注的焦点。纵观已有的素养、能力概念与框架,从不同媒体时代诉求的素养(如信息素养、媒介素养、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等)到欧盟数字能力(Digital Competence)的提出,描绘了过去、当前和未来数字化环境所需要的技能。着眼于学校发展,数字化学习能力既是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推进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变革实践的前提,亦是技术丰富环境下教与学的培养目标指向;同时连接未来的数字化生存,由学会在技术环境中学习走向学会在技术中生存。
我校经过多年的努力,教育信息化的办学特色已形成,应用成果水平也有一定影响。在教育信息化应用推进过程中,学校一直努力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十八年教育信息化历程包括三个阶段:
1、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期,起步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期,形成、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
3、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发展期,创新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在此过程中,已基本实现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建设初衷,教育信息化着实为学校及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新世纪挑战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可行途径。
二、项目的意义与内涵
本项目的意义可以表现为:
1、积极推广学校之前诸多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成果,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学加强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个性化学习经历的记录。
2、在数字化学习的实践中选取试验点开展深入研究:优化以“前移后拓”为基本框架的教学流程,提炼“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多场协调”五个方面的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策略。
3、以“未来课堂”的特征为指导,营造促进个体和群体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的学习与发展的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
我们对数字化学习能力的认识是指:
1、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适应与管理能力。学习终端、数字内容与服务平台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具备技术应用能力(熟练操作技术、流畅应用技术)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自身及学习时间、技术等的控制与调节)以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提高数字化学习效率。
2、数字化学习资源、信息的获取与加工能力。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提供的丰富的、呈现形式多样的、获取途径多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开展数字化学习的核心,学生的资源/信息获取能力、加工处理能力亦成为顺利开展数字化学习的关键。
3、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运用能力。数字化学习环境随之带来了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更多地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相应地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
三、项目的内容与实施途径
本项目的内容包括:
1、研究与推广学生数字化学习策略的应用模式。在验证学习化学习策略有效性的基础上,把协同学习策略融入实际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应用模式。
2、收集、分析与研究协同学习相关数据。通过各类研究工具和技术平台收集跟踪、采集与分析协同学习“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与多场协调”五方面的数据内容。
3、建设“未来课堂”,为学生创造教与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协同学习将会产生数据量庞大的行为数据和内容数据。本项目实施途径有:
(1)营造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主渠道:活动的涵养;(2)创设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培养的外环境:环境的给养;(3)推动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滋养。
四、项目实施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项目组,全面保障项目研究的运作。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等科研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对项目研究进行把关,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
2、时间保证:为使项目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学校建立运作管理制度,项目组活动实行例会制,项目组活动与业务学习相结合。
3、环境支持:学校已陆续配置了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已改建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网,后续将进一步完善未来教室的环境。第四部分 发展项目与行动计划
“和美教育”是和谐而大美的教育。“和美”即以“和”为“美”,以“和”至“美”,追求以和为贵,以真为美;也就是通过整合协调各种教育资源,营造轻松、愉悦、适宜的教育环境与氛围,让师生在快乐学习和共同成长中创造美、体验美。和美教育是各方面都处于优化状态下的理想化的教育。
一、和美德育:品牌与深入
(一)理念
美人之美,各美其美。
(二)目标
1、构建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和美德育”品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2、确立大德育的方向,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打造平安校园、德育特色校园、文明校园。
(三)内容与措施
1、行规教育。继续争创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编制和美少年在校的细节标准,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推出“和美少年”美言美行系列诠释“和美教育”;评选“和美少年”、“最美班主任”,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濡染着师生的心灵。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中,使集体充满生长的气息,成为和美文化场、生命拔节的成长乐园。
2、专题教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安全教育、寻美之旅、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把德育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联系,以“和美少年”行动计划为主线,结合教育十三五的形势要求和学生培养的目标要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注重活动的仪式感,培养和美少年。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与机制,做到志愿者服务全覆盖。重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编写《和美之约》心理健康教材,为师生送上心灵鸡汤。
3、团队教育。在学生团和少先队的组织下,培养学生的组织意识,做好常规的团队教育活动,以“管理自治——活动自主—行为自律—精神自强”为基本内涵,建设好队会等教育阵地,来抓实团队的建设工作。
4、班级管理。教室,一个创造奇迹、生发故事的地方。以“一班一品”为契机,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的每个“完美教室”,都有自己班级明确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自己的班级标识,有丰富的班级活动、班级节日,有温馨的班级环境、人文的班级制度、积极的班级管理。在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的同时,为每个孩子“做最美的自己”提供可能。加强的空间建设,在学校、集体、学生个人三层空间中弘扬先进,留下成长足迹。
5、德育队伍建设。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人物,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为此,学校建立“和美”班主任工作沙龙,由政教处负责,注重在学习、研究中提升育德能力,内容主要有宣传“和美”教育理念,推介先进、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研讨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策略,展示优秀集体的成果,共享优秀班级文化及班级管理金点子,解决学校或班级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形成班主任队伍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在促进班主任工作规范、科学、健康发展的同时带动年轻班主任的快速成长。
6、整合教育力量,实施家校合作,致力于构建和谐、共赢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上门家访、电信交流等途径保持家校合作教育的正常化,及时沟通学生在校内外学习、生活等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德育工作。通过家长委员会深化家长志愿者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凸显“和美德育”品牌。
7、汇集科技、体育、艺术、美育等单项作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充分挖掘各项目的德育功能,充实、完善学生的培养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的学习机会又能有基于兴趣、特长的选择可能。
(四)标志性成果
1、编制《和美少年成长录》
2、编制《班级管理宝典》
二、和美课程:模式与推进
(一)理念
丰富经历,和美成长。
(二)目标
1、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整合课程内容升级分类,形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洛川学校课程图谱。
2、全面开发特色课程,整合课程实施途径,深度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运作效益,惠及每一位学生。
(三)内容与措施
1、确定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以多元途径促进学生健全人格与和谐发展为课程设计基础;二是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逻辑和生活逻辑,构建和美教育的目标及其内容体系;三是沟通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构建多时空、全方位、立体式的和美教育课程体系。四是围绕核心素养培育,展现和美教育课程价值,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构和美教育课程。五是利用和美教育课程引领家庭、社区文化。学校学习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和美教育课程的参与者也不应该局限于学校师生,校园文化同家庭、社区、地域文化的互动交流与有效整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扩展和美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范围,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层次。
2、建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特色课程项目小组,聘请专家,全力、全面、全员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七巧板”课程体系。梳理已有课程,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开发长、短课程,形成学科课程群,完善学校“七巧板”课程图谱,完善学校课程结构。
3、按照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完善课程纲要,完成配套学程设计和选课指南。组织教师参加课程设计与开发系列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形成科技、体育、沪剧、数字化学习等特色课程并在每学年进行课程展示。
4、依据学校和美教育理念,按照“课程活动化(生活化)、活动课程化”的思想,适当整合重组课程内容,科学规划和建设校内外(家庭、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以“才艺展美”为舞台点亮梦想,全方位滋养学生,润泽其和美人生。主题仪式化,创设多姿多彩的校园节日,分年级开展学科系列活动,让校园充满活力。
(四)标志性成果
1、完成“七巧板”课程图谱
2、编制《校园活动课程案例集》
三、和美课堂:品质与聚焦
(一)理念
课堂如诗,爱盈其中。
(二)目标
1、构建“和美课堂”,深化“和美课堂”理解,让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和美课堂”的特质和标准。
2、面向未来的教学改革,注重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基于课标的教学设计;强调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强调基于学生多元素质的教学测评。
(三)内容与措施
1、践行“和美课堂”的特质与标准。深化“和美课堂”特质的理解,让课堂教学体现出以下特质:饱满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内容、立体的教学过程、灵动的教学方法、缤纷的教学评价、和美的教学文化,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2、围绕“和美课堂”之特质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关注“和美课堂”建设中“特质体现”、“模式探索”、“元素把握”这三个着力点,继续完善“五和六美”的课堂评价标准,积极投入课堂变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深度备课”为抓手,力求实现“三个转化”:推进课程标准向学习目标转化;推进课堂教学向学习过程转化;推进学科检测由“甄选”向诊断指导转化。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差异力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下面四方面开展研究:内容统整求协调,美美与共;课堂关系求和美,美人美己;课堂追求重求异,和而不同;教学方式重组合,各美其美。
3、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构筑“和美课堂”操作模型:产生愿学之乐——创设情境,享受好学之乐——自主合作,享受会学之乐——适度延伸,享受自学之乐——数字学习。着眼于提高教学效益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探索“和美课堂”的技术应用策略。
4、以“绿色指标”为指引,完善评价方式。开展全面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建立健全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和美课堂”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包括教师与学生、主体与环境、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和谐等。通过挖掘教育过程中美的因素,使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各要素构成一种美感的动力系统,以美的独特魅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寻找真善美,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的和美发展氛围。
(四)标志性成果
1、编辑《构筑和美课堂——教学策略集锦》
2、编辑《指尖学习——数字化学习指导》
四、和美教师:专业与智慧
(一)理念
和润心灵,美泽人生。
(二)目标
1、落实“和美教育”理念,努力形成 “博爱、精艺、致远”的教师团队,营造“和乐共进、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
2、积极推行“用手改变大脑”行动纲领,激活情怀,提升教师素质,让老师也浸润在和美的氛围中。
(三)内容与措施
1、统筹规划,分层培养。学校提出“和美教师”的三重境界:“和美良师”(入格)、“和美能师”(升格)、“和美名师”(风格)。倡导教师过和美的教育生活,由全校师生共同制定和美教师标准:和于心——静心教书,诚心爱生;美于行——虚心学习,言行优雅;成于思——潜心研究,静思致远。其中,“静心、诚心、虚心、潜心”正是学校追求的和美教师的教育风范。通过系列教育和培训活动,促进教师和谐健康发展。
2、制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集中开展系列培训学习、交流和竞技活动。完善教师“五项修炼”,建立能参与课程开发、实 践有效教学、善于管理班级、开展课题研究、熟悉技术应用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梯队。通过开设“和美大讲坛”,搭建“和美大展台”,评选年度学校“最美教师”等形式,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发挥上级教育部门、街道镇教育联合体和其他资源对学校教师发展的功能,融合带动校内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同时利用学校的优势项目积极对外辐射促进资源共享。
3、开展序列化教育研究,倡导个人年度“小课题”制度。营造浓郁的学校科研氛围,让教育科研成果取得突破,努力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成长,探索和美教师成长之路。如开展“和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和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数字化环境下的和美教育实践研究”、“和美理念下德育课程化研究”等科研课题,为和美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打下坚实基础。分主题开展沙龙活动,让老师们相约前行,一起追寻和美教育的理想,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4、促进青年教师的发展,成立“教师发展共同体协会”,制定教师发展共同体发展、读书、帮扶、研讨等评价实施办法。引导青年教师做到“三学”:学理念──终身学习,立德树人;学本领──提高教育教学基本功;学为师──求真向善,尚美致和。为点燃青年教师的梦想,擦亮老师们的教育生活,通过教师结对,彰显“和美”文化内涵的浸润与引领。为青年教师组织启航故事讲述、理论培训、业务比武、素养大赛、专业论坛、读书沙龙、演讲比赛、师徒同课异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整体提升。
5、建立“骨干教师圈”,示范持续发展。学校帮助经过申报、评审的校级骨干教师提炼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根据每人的专业特长,通过外请指导、自主学习等方式加快提升,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展骨干教师大讲堂活动,通过执教公开教学或举行专题讲座等活动,带动其他教师一起形成和美共生的教研文化磁场。
6、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为教师提供专业阅读与写作的平台,丰厚和美教育底蕴。设立全校师生的共读日,通过赠书、荐读、共读、个性阅读的结合,网上或口头交流读书感悟等形式,让阅读走进每一位教师的生活,让有计划的专业阅读给和美教育点亮一盏心灯。同时,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努力为教师营 造阳光和美环境,充分信任和依靠每一位教职员工,通过各种活动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教育潜能,搭建自身发展、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让活动消除疲劳、愉悦身心。
(四)标志性成果
1、制定《洛川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规划》
2、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编辑《相约“一三五”——成长的故事》
五、和美管理:文化与服务
(一)理念
和风细雨,美浸心田。
(二)目标
1、完善学校文化体系,做好宣传与落实,让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转变干部教师、后勤人员和教辅人员在各自岗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效益,让信息化在学校全面工作中都得到深度融合。
(三)内容与措施
1、紧扣“和美教育”特色,激活并统摄学校工作和全体师生思想,让学校闪现“和”与“美”的光彩。在刚柔相济的和美管理理念下,在加强制度建设与实施的同时,提高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2、倡导“同心圆”管理。学校好比是一个同心圆,圆心是学生,外围是教师,最外围是学校领导。以学生为圆心的“圆文化”管理,使教师为全体学生服务,领导为全体教师服务,教师既是服务的享用者又是具体的服务者,学校赋予教师充分的职业自由,教师守护学校自觉的文化规范,无声的精神力量启动了教师内心的幸福快乐。
3、设立管理论坛,让干部在学习实践和总结反思中提高能力,学会成果导向的工作方法,学会工作过程更精细化,学会用有设计的研究开展工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成为“和美管理”的文化基因。以“有理想,有修养,有信念,有道德,有本领,有担当”为管理干部的行为准则建设管 理干部队伍。
4、从增加和美表面张力,提升“和美”的育人功能入手,整体设计学校层面上的校园文化,楼体、楼层、楼梯等处处彰显和美。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注重信息化元素的呈现,注重建设学校文化和价值观的显现性标识,注重建设有利于学生培养的场所。
5、围绕“和美教育”理念,以制度管理、情感管理为经纬,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力营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
6、改进学校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完善财务、资产等工作的制度与流程;做好外包单位、人员的管理,保证后勤服务质量;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及效益。
(四)标志性成果
1、完成课题《基于‘和美教育’理念的数字化学习研究》的实践,并形成成果。
2、每年召开和美教育年会,总结和美教育的推进成果。
第五部分 发展思路与管理保障
一、发展思路
(一)确立一个龙头课题
学校确立“基于‘和美教育’理念的数字化学习研究”之龙头课题。
(二)推进两项重大改革
1、课程改革:建设有特点的学校课程框架,在办学特色的课程转化方面有卓越的实践表现。
2、课堂变革:推进以“数字化学习”为标志的课堂教学变革,在教学品质的提升方面有独到之处。
(三)凝练三大特色平台
1、以新媒体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学习为切入点,创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平台,提高学校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2、以特色学科建设为基础,创建以学科课程、学业质量、学法指导为特征的学科教育平台,提高学科建设的水平。
3、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动力,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的形成与学校课程的丰富以及深度推进等方面努力,创建学校独特的课程模式。
(四)抓住四个发展机遇
1、抓住“和美教育”深化机遇,让办学内涵升华。
2、抓住“新优质学校”机遇,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3、抓住“七巧板课程”架构机遇,提升教育品质。
4、抓住“教育联合体”发展机遇,把学校做大做强。
(五)突破五个发展瓶颈
1、突破课程建设瓶颈,构建体现核心素养培育的学校课程体系。
2、突破师资建设瓶颈,形成有利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体系。
3、突破育人模式瓶颈,坚持信息化、特色化、优质化办学道路。
4、突破学科建设瓶颈,建设体现现代学校特点的学科建设体系。
5、突破老式社区生源瓶颈,实现“联合体”办学效能全面提升。
二、管理保障
(一)组织保障
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与关心下,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对学校发展规划的全程管理。对于规划指导下形成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要明确各项重要工作的负责人,并形成在工作中的反馈机制,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全过程监控的制度性措施。
(二)制度保障
根据新的教育形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组织制订和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对学校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的职责做出明确的规定,实施依法治校、依章治教的管理办法,不断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齐心协力,为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
(三)经费保障
学校发展规划需要投入大笔资金,办学经费主要靠政府拨款。学校要积极向市、区的领导汇报学校实际情况,学校重大的建设项目要力争列入区的教育发展规划,认真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在区政府和教育局给予的物质和财力支持下,尽最大努力保质保量搞好学校发展规划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四)评价保障
一是自评。每学期学校组织人员对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作自查,并对计划作适当的修改。二是他评。学校将定期邀请相关单位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考核评价,针对评价结果,分析总结,归纳成功经验,找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学校要做好各项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为下阶段工作提供参考,使各项工作逐步达到拟定的目标,以保证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社会保障
学校管理重视社区的参与,并在管理乃至教育、教学措施中充分反映社区意愿。注重本区域内社会、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机制,形成学校、社会、社区、家庭联手的多渠道立体教育网络,促进学校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同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和友好学校的作用,争取校外机构的大力支持,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的办学资源。
(六)后勤保障
抓好校舍基础建设,优化美化校园环境,完善学校的教学场所及设施,保障校园安全。加强网络建设保障网络安全,改进平台提高数字化管理的水平,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结合学校文化体系,完善校园的标识体系,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