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时间:2019-05-12 07:3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第一篇: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

吴国良 孙惠敏

摘要:以能力为主线、“一主三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新思路。它的内涵包括:突出“应用”、强调“复合”、重视“外向”、推进“创新”、培养“潜力”;主要体现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实施工作中。

关键词:能力、一主三辅、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都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但是,不同层次的高校应该侧重于培养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准确定位,有所侧重,方能形成合理的分层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格局。

一、以能力为主线、“一主三辅”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作为专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机构,高职高专院校强调人才培养与岗位技能的紧密接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其毕业生的知识更新能力、专业提升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相对较弱,发展后劲不强的缺陷也相当明显。面对我国目前正处于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重要时期,生产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普通技术管理人员,还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高级生产管理经营型人才的现状,单一的高职高专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为广大企业所急需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

以能力为主线、“一主三辅”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宁波大红鹰学院为规划今后的本科教育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提出的探索性思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于始终强调能力(主要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潜在发展能力)的培养,将能力培养作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与“一主三辅”(以应用型为主,辅之于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综合培养要求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二、以能力为主线、“一主三辅”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突出“应用”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应用型”主要是指“技术应用型”,是对技术、工艺的应用。这里所指的“技术”不仅是指工程背景的技术,也指管理的技术,经济的技术,甚至专业的外语也是一门技术。

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集中体现为技术应用能力,它有别于学术原创能力,也有别于工程应用能力。它是将应用理论转化为可通过具体技能操作而制造出产品的关键中介。

技术应用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指导和工程管理工作;他们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复合”

所谓“复合型”,就是实现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以及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交叉,实现一专多能。

一般说来,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实现学科交叉的条件还不够,因而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技术交叉、应用交叉的研究和实践上。比如,在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可要求学生选修一两门工科基础课,使其成为有工程技术背景的国际贸易人才。

同时,应用型本科人才除了自身具备过硬的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有能力带领团队进行生产、创新,成为有技术背景的中高层管理者。为此,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工科专业要将企业管理类课程列入公共基础课,实现技术与管理的交叉以更好地适应今后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的双重需要。

3.重视“外向”

“外向型”主要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开放的意识,另一个是适应涉外环境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创造出的就业机会,使得外向型人才能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最佳才能。这一需求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落实到地方本科院校,就是要求其培养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同时在培养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加大大学英语的教学力度,在各非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将专业英语列为专业必修课并大力推行双语教学,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4.推进“创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提倡的创新,主要是出于应用目的对技术、工艺的学习、吸收和再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相比专科人才有更宽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地方教学型本科高校所承担的并非高端研究和开发人才的培养,而是大批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技术创新,解决企业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5、培养“潜力”

具备潜在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高职高专培养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主要之处。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MIT11条原则中的第6条“基础的价值”原则,我们认识到“知识不断的膨胀对扩充课程设置产生压力,信息革命加剧了重视基础的要求,„„我们的学生将需要坚实的基础去评估信息和应用知识”。〔1〕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通过构建“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确保学生整体素质,实现专业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目标;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跨学科专业选修,拓宽专业以外的知识面,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向高层次专门人才发展的潜质。

三、以能力为主线、“一主三辅”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学科建设

在设定学科建设目标时,应本着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的原则,着重办好已有深厚基础并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学科和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学科;同时瞄准学科前沿和区域经济的实际需要,凝练学科方向,形成新的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

在学科基地建设方面,首先从教学实验实训室抓起,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科专业实验室和学科研究实验室的具体规划与建设要充分考虑与“学科共性基础平台”的合作与分工;重点建设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继续加强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研究机构,以更好地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做出贡献。

2、专业建设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面,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体现学生创新能力的特色培养;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降低必修课比例,建立主辅修制度,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开展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大力培养双语教师,增加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比例,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院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活动,形成国际化氛围。

其次在课程的优化整合方面,各专业要以能力为主线,按照系统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进行知识结构重组和课程整合。创新课程进度安排,将理论与技术、不同的技术进行交叉,并与实践课进行合理衔接,构筑“进阶式”课程体系。通过创建“课程组”和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科性、专业性的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形成欣欣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队伍建设方面,要求教师不但有较深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应用能力,必须将生产、管理、服务等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产学研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程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每年安排一定量的专任教师(重点是中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合作研发、中短期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到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一线,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不断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人才库,聘用能独立承担某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任务的一线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3、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成功办学的前提和标志之一。学院在以往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校企合作资源,并形成了一些较具特色、效果显著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总体上还停留在产学合作阶段,在进行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方面成果不大。在进行本科阶段的产学研合作规划过程中,学院提出要一方面继续创新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解决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此建立学院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双赢机制,凝聚大批同学院保持长期、平等、互利合作关系的企业,提高学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项目建设应体现“实践型、应用型”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常规实验项目的整合与优化。对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重新归类,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实验,注意增加趣味性、实用性、探索性实验比例;二是将实验教学项目的开发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面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建设研究性、技术性、工艺性实验项目。构建宝塔型的认知实验、基础实验、综合实验与设计创新实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四个阶段的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Jesus del Alamo.Report of the 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Student Life and Learning[EB/OL].http://web.mit.edu/committees/sll/tf.html 1998.New Ideas on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 with

Cap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Abstract: The 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model of “One Principal Type plus Three Secondary Types” with capability as the main line, is a new idea which is used to cultivat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mode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foreign-orientation, creation and potentiality.The new idea is to be carried out in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an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so on.Key words: Capability;One Principal Type plus Three Secondary Types;Undergraduate cultivating model

作者简介:

吴国良:宁波大红鹰学院院长、教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孙惠敏:宁波大红鹰教育集团总裁、宁波大红鹰学院党委书记

第二篇:以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针对当前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关键问题,总结了地方医学院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教育教学理念更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思路、做法和体会,以期为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培养 地方医学院校

高等医学教育是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医改)和教育改革(教改)的交汇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目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职能的地方医学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方面还与医药卫生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有较大差距,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存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以人为本理念缺失、人文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

一、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较低下等一系列问题[1,2]。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全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3]。多年来,我校紧紧围绕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和体会:

1.以能力本位理念为指导,切实把握医学人才培养的根本方向

在教育观念上,坚持“基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统一,医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教育思想,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树立多样化人才、人人成才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创新思维、临床思维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力求在教育理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教学理念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的转变,由“教会学生什么”向“为学生自学提供什么”转变;促进学生学习理念由“被动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转变,全面实现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向“能力本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服务。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2.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最终要落脚于人才培养方案[4]。学校坚持“学生为本”理念,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完善以职业素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利就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传统教学与运行模式过于钢化,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弊端,本着“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共性与个性、人文与科学、校内与校外”密切结合的原则,在不断完善学分制的基础上,打破医学教育“老三段”的课程设置模式[5],构建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融“通修、专业主修、专业选修、任意选修、实践教学”五个模块于一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育体系,使学生压力减轻、课程选择余地更加宽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等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搭建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共享平台。依托网络技术,大力发展信息与通讯技术辅助教学,建设高起点、高水平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网络化教材建设,推进精品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教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实现教学资源网上开放;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不断完善校园网、数字化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逐步开设网络课堂、网络课程和远程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引进和选用国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如超星尔雅公司的通识课程,国道数据的外文课程等);加强网络课程协同开发力度,增加优质网络选修课程和视频公开课,丰富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构建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提供更大空间。

3.以强化能力培养为核心,打造了有利于知识交融的实践平台

本着“定位明确、功能互补、整体优化、资源共享”的原则,打破专业界限,整合相近、相关专业实验室,合理配置资源,整合优化实验室布局,构筑了多层次实验实训平台协调发展,功能互补,融教、学、研、训、服务五位于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群,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提供条件支撑。

按照“整体优化,功能互补”的原则,整合基础医学主体实验室,构建了结构形态、器官功能、创新实践等不同层次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化、分层次、模块化”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着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化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本着“相对集中、相邻相通”的原则,实施跨专业优化整合,将临床技能、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医学、影像医学和医学检验等六大医学主体专业实验室,整合为“6+1”模式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着力突出职业素质养成、临床技能训练、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另外,学校还按照不同学科专业群,构建了具有职业仿真氛围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群、管理科学与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平台群和非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群,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强化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锻炼。

4.以加强全程培养为手段,推进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教育融合

以整体培养理念为指导,按照“基础与临床整体融通”的改革理念,强化基础医学教育与临床技能实训和临床见习实习的衔接,把职业素养、人文教育、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1 早期接触临床医学内容。坚持接触临床前移(如早期接触临床)、医学问题前移(早期开设临床医学导论课程、医学重大问题讲座)、临床技能培训前移(基础实验贯穿无菌概念,早期开设实验动物伦理和临床技能课程等),推进人文通识教育与医学教育密切结合、基础与临床医学教育结合、科研训练与医学实践结合,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建立临床专业观念和临床思维;多学期反复临床,着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4.2临床学习阶段回归基础。在高年级学生,开设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课程(如临床药理学、临床病理学、临床电生理学等),或结合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开展基础医学专题辅导或系列讲座,一方面加强基础与临床的整合联系,另一方面为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考研做准备,尽可能减少考研对临床实习的冲击。

4.3完善实践能力促进机制。针对医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薄弱或关键环节,发挥竞赛或统考方式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试行多阶段的综合性评价和相关专业的客观结构化考试考核办法,建立了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我校每年举办大学生基础医学实验技能竞赛、见习学生临床技能理论统考、实习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科学精神、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

5.以提升教学能力为关键,造就胜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要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教学骨干队伍的选拔、培养和培训,逐步建立起教师队伍长效发展机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5.1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我校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教师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和中青年教师职业素质和专业发展实际,实施了“青年教师成长支持计划”、“骨干教师能力提升支持计划”。设立教师发展中心,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需要,以强化师资育人意识和教学水平为切入点,加强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训,切实加强师资队伍教学意识、教学自觉性、教学能力和水平。

5.2 实施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目前,尽管各高校采取了早期接触临床、多学期接触临床的做法,但基础医学教师和临床教师在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思维等方面存在“割裂”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生系统培养和全程性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我校整合师资队伍,加强基础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全方位对接,强化基础和临床医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与整合,构建医学教育前、后期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教学团队,为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的一体化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5.3 加强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教学技能培训。针对临床教师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非直属附属医院临床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临床操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定期举办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临床技能培训班,组建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团,到附属教学医院巡回培训,切实提高附属教学医院教师的临床执教能力,为提升临床实践质量提供根本保障。

6.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构建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教学管理全过程,进一步完善了系统性、全方位、全过程、多样化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长期坚持“三查”、“四评”制度,即坚持开展学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坚持开展教学质量评估、专业课程评估、实验室与实践基地评估、教学管理部门工作评估,使教学质量管理始终保持常态化、规范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实施的领导干部听课、教学督导、学生评教、考试巡考、考试分析制度保持30余年不断线,有力地保障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对照国家医学教育标准和专业认证要求[6],进一步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教学建设,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质量的监控、评估、分析、反馈和持续改进,促进教学运行过程的自我优化,形成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多年以来,学校在尊重医学学科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进程,也取得了医学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强化内涵建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目标定位,从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教学资源与条件等进行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构建起高等学校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针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面对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医疗卫生改革新形势,我们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推进以实现知识向技能和能力转化为目的教学改革,构建切合学校实际,彰显实践教学特色的医学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

基金资助项目: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以医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临床技能实训平台群建构与实践(项目编号:yjkt201114)。

第三篇: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为例

文/许泽阳1刘淑艳2 作者简介:刘淑艳(1971.10-),女,蒙古族,辽宁朝阳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许泽阳(1992.6-),女,汉族,黑龙江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村与区域经济管理。摘要: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级人才为中心工作和根本任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本文将民办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放在校企合作视野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该模式的意义及不足,提出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以此更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键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216-02 校企合作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改变传统单一校内课堂授课方式,真正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育,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缺乏合理的合作形式与合作经验,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人才培养效果并不佳。

一、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所以实践条件是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上,许多学校之所以选择“空谈”,主要是因为缺乏实训条件和途径。而企业也需要高校提供的技术和人才。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同时满足高校与企业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内在需求。

首先,企业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供了相适应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企业中生产设备、生产经验等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实习的机会,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的产学研项目能够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高校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高素质实用型的人才,同时在技术、知识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此外,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树立各自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和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好发展。例如,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与企业可以携手共建大学生创业平台,由企业提供品牌、技术、经验,高校提供店面、人员等,用共建、共管的方式,达到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现合作共赢。

二、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

从总体上看,当前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依旧处于浅层次水平,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不足有:第一,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不能够充分领会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意义,在校企合作活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仅注重短期目标,没有能够从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层面进行思考。以致于在教学计划等方面与校企合作活动不吻合,不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作用。第二,对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模式的激励不足,校企合作模式中一般都比较重视高校自身的发展,而忽视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了企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动力不足,参与积极性较差。第三,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灵活性与有效性较差,导致高校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缺乏长期规划,不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1]。

三、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措施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不同的地区、高校、专业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以下以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例,从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对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化进行阐述。1.通过企业的参与实现专业培养方案的完善

高校培养目标最为直接的体现就是专业培养方案,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国家通用标准、企业行业转变标准、本校特色作为依据,制定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的专业培养方案[2]。培养方案要对校企合作的相关活动进行统筹与规划,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具备的相关能力要求,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过程中,实现高校课程体系的创新与课程教学目标、大纲、内容的修订。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的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高校与企业召开研讨会的方式,企业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另一种是企业直接提供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学校进行审核与修改。

2.以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的人才需求现状作为人才培养依据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为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服务作为学校的长期发展战略。在专业开办与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区域经济与行业经济的特点与人才需求现状作为依据,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的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学校应该对当地的相关的产业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为未来的特殊人才培养提供依据,通过对校企合作平台的充分利用,形成本校自身特点鲜明的专业与学科,促进人才的培养。例如,在对当地人才需求现状及高校专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某专业为下一步重点发展的特殊专业,并同时申报本专业人才实践基地,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3]。3.通过校企交流互动机制的创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应用实践、创新能力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决定着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得到深度的开展。要求高校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需要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与经验。当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精神和创业经历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通过“教师进入企业,企业骨干进课堂”的机制,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经验;聘请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对教师进行培训,丰富教师实践方面的知识,也可以请业务骨干对学生直接进行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与有效性。借助校企合作的契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聘请各类创业精英、企业高管、高端业务骨干的人士担任创新创业导师,使高校和学生近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促进校企产学研合作,迅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科研能力和实践水平。4.以带薪实习来实现实训基地建设的加强

当前,大部分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都已经开始注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实践活动需要缴纳高额的费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训基地中学习到的大部分为一些较为基础的技能,不能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高校与企业应该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对实训基地的深化建设与学生带薪实习方式的推广,不断加深学生参与企业前线的深度与力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实习价值得到提高。例如,由政府带头推行学生带薪实习制度,政府与企业共同负担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该制度的推出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对于实习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了实习基地的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机制的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深化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应该从人才培养这种最初的方式不断向着产品设计合作等方面不断深入,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4]。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不断充实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开发力量。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在企业的科研、人才、产品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与企业一起对科研项目与各类技术支持平台等进行申报,促进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方面的进一步深化。

(作者单位:1.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2.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4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编号:LMJK201422)。

第四篇:基于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河南工业大学建设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校外基地为例

基于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河南工业大学建设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校外基地为例 王静娅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教学研究项目《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本文以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金融系于2007年建立的高规格的校外实习基地——中信银行郑州分行为例,阐述了金融学专业建设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必要性,系统总结了金融学专业在开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方面取得的成效,并结合近几年亲历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稳定产学研合作、加强银校关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人才

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涵是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高校金融学专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实践教学环节、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对特色专业的评估指标之一。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河南工业大学根据金融学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和教改的时代要求,契合学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按照行业发展特征,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于2007年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签定了互惠双赢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使学生更好的认知社会、了解金融、提高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也为教师开展科研合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校外实习基地开发与建设取得的成效

1、学生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金融学专业在培养计划的制定中,紧密与基地的工作实际结合,安排大学生于第七学期期初在校内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为期四周的专业实习。通过耳闻目睹和亲自操作,加上先前学习的课堂理论与基地实践的紧密结合,金融系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突出表现在随后专业课学习的能动性和应用性显著提高;在基地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考研积极性和动力进一步增强,目的性和选择目标更加明确,提高了学生考研的成功率;动手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与社会交往沟通能力较之以往明显提高;用人单位的接受度与欢迎度逐年增强,与相关金融机构成功签署就业协议的比率逐年攀升;参加校外基地实习的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去探索,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更加端正、选题更具有针对性,完成质量明显比没有参加校外实习的学生要好很多,最终较好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专任教师的积极参与带动专业水平迅速提升。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专业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思想观念由最初的被动执行逐步转变为主动的自觉行为;能够给于那些对金融实务部门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任课教师利用校外资源的机会;在专任教师巡回实地检查指导的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与银行实务专家进行学术交流与实务沟通,也能对逐步提升课堂案例教学质量和促进科研水平稳步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借此平台,专业教师若能找到强有力的科研合作伙伴,有效实现银校良性互动,将对促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健康发展十分有利。

3、校外基地建设是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保障。

基于就业的实习基地建设,对我们的学生走向经营第一线,积累实践经验,真正认识银行工作环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客观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零距离”体验到社会需求与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差距,健康的心态对明确考研目标以及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校外基地的实习为大学生顺利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一个及时的缓冲适应期,在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一个充分准备的过度期,以自信饱满的精神、乐观健康的状态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踏入社会。

以我院2009—2011届金融系学生在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实习来看,正是由于学生们能够与银行在职职员一道,全身心的投入到银行内部真实的工作岗位实习并开展各项实际工作,积极与银行员工交流学习,吸收中信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在过往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扎扎实实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尤其是在前台操作、大堂营销与管理、信用卡推广、社区服务、公司客户经理基本业务等方面有明显长足的进步。事实证明,这段来之不易的专业实习确确实实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整体素质的提高上有质的飞跃,为他们的求职简历增添了浓厚的一笔,也为他们随后的就业面试创造了难能的契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与此同时,我们也真正看到: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只有深深地与企业、与社会结合,才能突破产学研教育的瓶颈。近年虽然我们在实践教育环节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感到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国家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仍然不够、还未在全社会形成广泛深入的产学合作氛围、一些企业缺乏积极性、合作单一且层次浅等等,这些都使得实习基地的职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也就很难保证校企合作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对此,我们就如何稳定这种校企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二、对校外基地未来稳定发展与合作的建议

1、学校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

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出发点,应科学制定并维护校外实习基地的相关政策及实施办法,统一规范和指导校外基地建设;学校应适当投入,加强与基地领导之间的联系,尽可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在学习生活、交通通讯等方面努力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实习环境;学校领导牵头,促使基地建设向高层次发展,促使在人才培训、产品开发、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方面一体化的全方位合作,真正实现银校互动,合作双赢。

2、师生共同明确校外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及目标定位。

校外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要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和指导理念,契合学校目标定位,符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校外基地是高等学校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知社会、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最佳场所。实践教学进程必须体现出时代要求,符合专业实际,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院系应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响应教学改革的时代要求,合理制定实习基地发展规划,明确短中长期的建设目标。

3、有效开发并逐步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

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应充分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的实际予以开发建设。根据专业招生情况保证足够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圆满完成专业综合实习的保证,因此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大的实习基地来稳定开展合作办学。如河南工业大学金融系目前设有商业银行业务和证券与期货两个专业方向。基地的选择以声誉高、针对性强、规模大、效益好、实践条件充分、合作意愿强为原则,分别选择了在中原享有雄厚实力的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和中原证券为主要的校外实习基地。

同时,校外实习基地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对专业办学产生不利影响。由于基地的运行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各种机制,如政策导向与职能部门的推动机制、遵守规则的诚信机制、以多种形式合作机构为载体的保障与管理机制、校企互利双赢机制、专家共同培育机制等等。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有效实施这些机制,校外实习基地才能不断规范完善,最终达到基地建设的长期与稳定。也应建立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取予互求、互利共赢”,这正是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长效机制的核心点。

3、重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运作全过程。这就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的专业任课教师。事实证明:实践教学中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就不可能完成。同时,“双师型”专业教师应时刻关注并尽可能全面的把握学科专业发展动态和市场变化,有效带领学生深入到实习的关键部门和关键环节;同时,使不同生源地和不同就业取向的学生都有较多较好的选择机会。

5、严格遵循金融学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原则并规范实习制度。

选择实习基地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优先选择经济效益好,在社会上有较好声誉的金融机构。同时对实习基地的数量和一次可容纳的实习学生人数要有一定的限制。严格遵循实习基地建设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内容要符合并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执行计划中,要有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成立校外实习的组织管理机构,提前联系基地并制定出下学期的实习计划,内容应包括实习地点、实习起止时间、实习项目、实习专业的学生人数、指导教师等内容。(2)建立健全教学文件、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管理规定、安全措施等,对实习过程要有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机制,确保实习教学的质量。(3)学生应提交完整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实习手册;指导教师要撰写实习总结,对实习的效果、存在的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实习基地要提供学生实习的证明材料,如加盖公章的实习鉴定等材料。(4)每期实习结束后,学校或学院应带领指导教师和学生及时与基地相关负责人联系沟通、座谈总结;相互提出要求与建议,以保证后续的实习工作更加顺利。(5)在整个实习工作结束后,所有材料整理齐全,按教学档案的管理规定存档。

参考文献:

1.许玲、马澜,面向21世纪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果总结,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2.方守湖,校外实习基地的探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8)

3.薄红英,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7月

4.滕玉梅,基于就业的理工高校经济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7(6)5.王家华、汪祖杰,金融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思考,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1月

6.滕玉王俊东、冀满祥,加强校外基地建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7.陈笑媛,加强我国大学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5)8.李琼,金融学科的发展趋势与金融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4月。

9.张荣琴,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哈尔滨财经与管理学院,2010(150086)

10.刘刚,大学生就业的缓冲港[J].人才开发,2005(10)11.李心刚,建立稳定校外实习基地的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B],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

12.王文凯,姚安庆、孙文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江大学农学院为例[A],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第五篇:1、“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 - 精品课程 - 常州纺织 ...

《无纸动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文字说明

课程负责人 项建华

《无纸动画》是影视动画专业二维动画方向的核心课程。课程主要面向动画绘制员、动画美术设计、原画等岗位,以二维动画项目为主要载体,将动画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基本掌握动画专业软件制作动画的技术,并可以进行简单动画短片的制作。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掌握无纸动画的实用技术,提高无纸动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艺术+技术”的应用型动漫专业人才。

课程以“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构建了与动画综合职业能力相对应的学习领域,教学内容全部以项目展开,涉及多个二维动画制作软件和技术岗位,部分内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课程使用Flash、Retas、Harmony三种专业软件展开项目实训,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的学习途径,全面熟悉了解无纸动画的知识体系;通过从“小项目”、“实际案例”到“生产性项目”强化实训,培养和提高学生制作无纸动画的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动画公司实习和工作打好良好的基础,对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课程共设120课时,分六周实施,其中理论课与实训课时的比例为1:3,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如下:

课程设计的主要思路主要有以下五点:

1、“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目标设计

聘请行业、企业、国外无纸动画专家,共同对课程面向的核心岗位(群)以及的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概括提炼动画绘制员等岗位所需具备的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动漫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内涵,以动画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完成生产性项目,构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

2、“以动画典型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根据行业企业工作任务要求,以“工作室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确定 “课程基础认知—基础项目实训—综合项目实训—订单式项目实训—顶岗实习”等五个环节组成的模块,原则上采用递进式的实训模块,在实际运用中各模块可根据企业项目的时间要求交叉执行;实施“理论、实践、产品”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重点、以产品为成果,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长师生实战演练的经验,增加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增强创造性思维等综合能力。

3、“以职业成长规律为依据”的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

以共享实训工作室为实践教学平台,以各个独立的动画项目为课程任务载体,在职业分析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学习领域,构建学习情境,充分考虑职业成长的规律,注重学生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按“课程认知—简单物体动画—飞禽的动画—四足动物的动画—人物动画—综合动画”等六大教学项目,内容按单一动画项目到综合项目,技术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突出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分阶段、分层次开展项目教学。

4、“以共享+开放+实战为内涵”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设计

充分利用文化部等十部委“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等资源,校企政联手,建立灵活多元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顶岗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人才培养环境及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动画无纸化”生产技术,加强与企业深层合作关系,联合企业开发生产性实训课题、实训教材,制定动画专业行业准入标准,积累项目开发的经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促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营造企业工作氛围和环境,加强实训文化建设,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扩展学生的实习就业机会。

5、“以双证融通为手段”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设计

加大学生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职业能力的考评与鉴定,将劳动部对动画人才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纳入到本课程建设体系中,并将其主要标准分阶段融入到项目实训的考核/评价体系中,逐渐实现实践技能类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合并,使学生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够获得职业资格鉴定证书。如劳动部工艺美术师(动画绘制员)证书,Harmony无纸动画工程师等行业资格证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试题库的建设,拓宽职业技能考评的范围,确保职业技能考评的权威性和价值性,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支撑要素,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通过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实际镜头进行分解作为小项目,到把企业已出品的动画片段作为实际案例项目,最后把订单式项目作为实训项目,逐渐实行“生产性教学”,课程融理论与实践教学于一体,融教、学、做于一体,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课程组与行业一线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确立了以动画生产流程为导向的实训项目,按“课程基础认知——基础实训项目(小项目)——综合实训项目(实际案例)——订单式实训项目(生产性项目)——顶岗实习” 组织展开递进式强化实训,六个项目分别有7个学习情境组成,每个学习情境是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项目一:课程基础认知2课时,项目二:简单物体的动画8课时,项目三:飞禽的动画12课时,项目四:四足兽的动画18课时,项目五:人物动画20课时,项目六综合实训项目项目/ 订单式实训项目60课时。

为切实实现教学设计除此之外,课程团队教师还编写了包括六大教学内容的项目教案,制定了六大项目任务单,每个老师根据自己的课程需要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1335张PPT和电子杂志等,在教学中声、画互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课生动起来,并与学生展开互动研讨。采用了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广播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省精品教材,按三种不同的工具编制了不同的试题库,建立了4个大类的教学素材库,确保了课程的教学质量,满足了课程网络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

1、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六大项目中,将企业动画短片的镜头设计成小的项目,将动画公司已完成的或已出品的动画片片段设计成案例,逐步过渡到承接企业的订单式项目或开发产学研的科研项目,以“案例”、“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每个项目中包含了小的独立的工作任务,使学生从“小项目”获得“小成功”开始,注重学生成就感的过程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动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淡化理论和实践环节的界限,在工作室的平台上组织教学,使理论教学在动画快得到实践的验证,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加快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岗位能力模块“课程包”为单元,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组织,以理论为先导、以实践为重点、以产品为成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的教学模式主要实现四大创新:

(1)创新教学情境

对学习情境进行精心的提炼和系统的专门化的设计,让学生在某个实际 “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表演、模仿某个动作、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研讨,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动画的运动规律,增强动画创作过程体验,通过资料检索、教材阅读、实践动手、软件操作等主动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学生团队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促进学生全方面的成长,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创新教学形式

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根据项目实施分组教学,按工作流程设置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又是工作流程中主要的组成部分,自然形成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学习团队。同时,同一种教学目标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分别在不同的工作室进行学习,分层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任务引领、项目驱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来推动和加强学生的学习,强化学生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在除了课堂讲授和辅导训练外,引导学生参加工作室组织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通过穿插观摩国内外优秀影片,分析电影语言,可使学生不断开拓创新。学生须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延续完成课堂布置的项目任务,学以致用,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过程

关注、紧跟专业技术的最新发展,以与时俱进德理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开放性促进教学过程的全程优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无纸动画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外,还可以学习无纸动画的国际最新应用技术,了解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实现课程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杂志、网络教程来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新教学环境

我们动画专业的课程教学全部以“八小时工作室”为平台展开,工作室按照动画企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设计和布局。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引入企业项目,充实工作室内涵;已建成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实验中心在为企业提供设备支持和技术服务同时,也可以把项目带入工作室,师生通过参与实践,锻炼了师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工作室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能力区别,给与不同的工作任务,分层次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工作室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教学热情,促进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的改革与提升;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能够得到顺利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教学方法

在八小时工作室开展的项目教学实践中,按动画制作流程组织项目教学,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互动研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态”或“全真”的职业环境和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中完成项目或课题方案,做到知识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和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相结合得两方面的结合。

四、教师队伍

课程教师团队10人都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其中专职教师8人,兼职教师2人,团队成员都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课程负责人项建华,副教授,常州创意产业协会常州动漫协会副秘书长,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教育培训平台建设项目、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重点专业建设、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常州科教城省级动画、艺术设计实训基地项目负责人。创办创意类科技型企业2家。近5年来,主持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动画技术“面向三维动画的人体运动数据捕捉与建库”(2007AA01Z334)研发项目1项、市科技局动画研发项目1项,其他技术服务项目40多项,其中与动画相关的技术服务项目10多项,出版教材一本,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校企合作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优秀产学研合作案例。

主讲教师吴云初,教授,国家一级美术设计师,原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造型设计、动作设计、导演。曾担任《葫芦兄弟》等九部影片的造型设计;为《鹬蚌相争》等十部影片担任主要动作设计;导演《蝶双飞》、《雪狐》、《魔鬼芯片》等影片十余部。参与制作的电影获《金鸡奖》两次;文化部《华表奖》六次;以及其他国内奖项共十七次;并获重大国际奖项八次。葫芦娃造型被中国动画协会、中央电视台联合评为“最喜爱的卡通明星”。

2005年12月荣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第五届学院奖“优秀指导老师奖”。2005年到我院任专职教师,2006年至今,撰写并出版《动画实例实训》、《动画角色表演》、《动画短片创作》等动画高等教材,其中《动画实例实训》评选为江苏省优秀精品教材。

主讲教师陈捷,副教授,17年动画企业工作经验,06年初到我院任专职教师,08年成为江苏省教育厅省聘动画教练,辅导本专业学生和江苏省教育厅选派参赛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行业大赛获得国家一级奖项2项,全国类银奖等奖项三项,省市级级奖项多项。

主讲教师林世仁,副教授,32年动画企业工作经验,行业内知名导演,在1993至1997年连续三次获得台湾新闻局最佳宣传动画片第一名;2008年 6月导演动画电影《海之传说-妈祖》荣获亚洲青年动漫大賽最佳作品奖、台湾『金鼎獎』最佳動漫創作獎;有丰富的制片、制作经验和原创作品如何打进国际市场的市场运作经验。

2006年,林导在常州成立常州数位动画有限公司后,我院便聘他为动画专业兼职教师,主要参与动画专业建设和指导实践教学。

主讲教师陆 怡,硕士,博士在读,讲师,参与了多项社会服务和技术服务,主编省精品教材《FLASH创新动画制作》,发表论文6篇。

主讲教师李峰,硕士,助教,无纸动画讲师,近5年来参与《家有宝贝》《奇幻小侠》等多部电视动画作品的制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五、实践条件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常州高职教育园区现代工业中心动漫实训基地由我院承担建设和管理,2007年被评定为江苏省省级实训基地。基地建成3年多来,现有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已投入设备2356.51万元,在此基础上,分别承载了两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两个基地和三个校企实验中心,能充分满足动画项目实训和生产性教学的需要。

动漫实训基地已建成传统二维制作、二维无纸动画、英国原装VICON动作捕捉、三维动画制作、动画集群渲染、AVID数字化录音播音、动画造型快速成型等十四个工作室,可以同时满足500人的动漫教育培训和生产需求。

1、二维无纸动画工作室一:主要设备有40工位的加拿大 HARMONY 无纸动画软件,Wacom CintiQ(新帝)21UX 专业手绘液晶数位屏40块,Toon Boom StoryBoard Pro分镜头本绘制无纸软件40套、富士通A3彩色高速自动扫描仪 fi-5750C 1台,工作站40台(酷睿2四核CPU,4G内存,FX3700专业显卡)。

2、二维无纸动画工作室二:主要设备有40工位的日本 RETAS!pro HD 全功能版无纸动画软件,工作站40台(酷睿2四核CPU,4G内存,FX3700专业显卡)。

3、二维无纸动画工作室三:主要设备有Flash软件80套,TOON BOOM STUDIO40套等正版软件,Wacom(影拓)数位板140多块,汉王手写板70多块,高配置电脑85台。

4、传统二维制作工作室:有迪生网络线拍系统8套,拷贝桌120张以及扫描、复印机等设备。

5、动作捕捉工作室:主要设备有200万象素24摄像头的英国原装VICON动画捕捉系统,服务器2台。

6、动画集群渲染工作室:主要设备有渲染阵列节点-机架120核服务器,单机服务器40多台,Master无限终端渲染管理软件,Materay渲染软件等另外配备提供。

7、Avid影视后期合成工作室:主要设备有美国原装Avid MC Adrenaline动漫后期制作系统。

8、Avid数字化录播音工作室:有专业录音棚一间、Avid音视频制作软件30套。

9、三维制作工作室:共有四个三维工作室,主要设备有MaYa、3DMax等正版软件,并配有苹果G5工作站32台以及其他工作站、高配置电脑120台。

10、动画造型快速成型工作室:主要设备有美国原装快速成型机,以及激光雕刻、车床、线切割、烘箱等造型加工全套辅助设备。在软件环境及人才资源建设方面,现建有网络交互系统和中央空调系统,建立了面向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和社会开放的师资库,教学资源库等。

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常州国家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组织下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卡龙影视动画产业有限公司联合共建。2008年2月,被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级联席会议正式列入国家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计划,成为全国四个建设点之一。主要目标为搭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二维无纸动画数字化平台,形成动漫创作、制作、加工一条龙服务,向常州及全国业内企业提供服务;建立二维动画无纸化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制定完善的职业规范、教学标准与推广计划;实现产业升级,形成区域性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集约式创作平台环境。

动画无纸化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是常州国家动画无纸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文化部等十部委出资、常州市政府、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配套出资建设,由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承建,主要承担动漫人才教育培训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公共技术与咨询服务。平台经三年多的建设已形成了动漫教育、制作及衍生产品开发的完整产业链,设备配置高低合理,部分装备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平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被评价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动漫制作、教育及衍生产品开发基地之一,是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100多家企业的产学研依托,也是上海、武汉、厦门、北京等省内外动画企业的联盟成员。

2、常州旅游商品研发中心

常州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在常州市发改委、常州旅游局和创意产业协会联合支持下由我院建设的另外一个特色平台之一。在2008年11月由江苏省旅游局和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的旅游局长在我院共同揭牌成立,主要为动画企业、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旅游景点及相关旅游服务业企业提供动画衍生产品设计、生产制作等服务。主要把行业中的实际需求以项目形式作为日常教学的内容和研究课题,为学院的教学改革、学生实习、专业设计和社会调研提供便利和帮助。

三、基地建设

1、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我院艺术类专业已有近30年历史,艺术设计、动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性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在2008年,我院被省教育厅评定为江苏省高职艺术设计类“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主要以动画专业为工作试点专业,目标在于推进高职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在课程改革方面重点围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生产性教学、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为社会培养综合创新人才。

2、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常州科教城在2008年被江苏省商务厅评定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主要在动漫、游戏和软件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服务,为承接服务外包订单提供设备和服务,动漫实训基地主要承担了动漫和游戏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四、校企共建实验中心

影视动画专业与国内外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先后与加拿大Toon Boom 公司共建了“加拿大‘Toon Boom’中国授权(无纸动画)培训中心”、与和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共建了“Wacom数字艺术中心”、与北京迪生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迪生动画授权(无纸动画)培训中心”等实验中心;“中心”的建立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培训和技术服务,促进了专业与产业融合,为师生创造了学习、研发的交流平台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校企共建实验中心,引入动画尖端设备和国际先进的“动画无纸化”生产技术,可以有效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的改革与提升;通过完善校内、外综合动漫实训基地网络体系及校企合作管理运行机制,为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加良好服务的同时,可以促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使得学生能有广阔的实训就业机会;通过“校、企、政”共同管理,增强平台教育实训、动画生产、品牌代理、动画产品衍生产品研发等多种功能,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使平台实现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资格认证“五位一体”的综合效能,从而达到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多方共赢。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我院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列入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中,并制定了相关文件从制度上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的规范有序和建设管理的合理化、科学化。影视动画专业现与常州国家创意产业基地、省内外等动画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13个紧密型和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任务是:一方面安排企业接纳老师下企业锻炼,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骨干作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或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训;协作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教师与企业骨干定期交流,安排学生参观,安排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

六、教学效果

我院影视动画专业依托行业办专业,依托专业服务企业,在常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常州国家科技园和学院政策的各项支持和帮助,专业的整体实力得到快速的提升,特别是动漫实训基地作为常州国家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资源优势和共享服务功能明显,得到了中央、省、市政府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动画企业的广泛关注。到了校外专家、行业专家、学生及社会的一致认可。

最近五年来,随着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大批动画企业主动要求与我们合作,常州市政府、江苏省教育厅以及文化部等十部委均将我院动漫实训基地列为重点发展项目。

1、共享度高,受到社会一致认可

常州国家科技园以产学研、资源共享等特点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注,胡锦涛、温家宝、贾庆林、李克强、刘延东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园视察,给与关心和支持,社会关注度极高,每年有400多批次,10000多人次参观。

我专业动漫实训基地除了本专业课程提供实训支持外,还为科教园区六所院校及省内外其他高、中等职业院校(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莫愁职业学校等等)提供了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动漫实训基地07年实训18089人次,83773小时;08年实训22839人次87497小时;09年实训26202人次,87025小时。每年有3000多人次在动漫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与鉴定。本专业动漫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和实训质量获得了行业、企业和院校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贡建英觉得课程的设置很科学,把无纸动画作为精品课程,又不完全拘泥于无纸动画。你们还从创意的角度也比较着重地花点功夫;高度赞扬了师资团队结构合理,实践强。世界动画协会理事、中国秘书长

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常务副秘书长李中秋

认为这门课程系统而全面的展开了无纸动画从原理到到动画的实现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重实践应用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以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教育核心,形成了本课程独有的鲜明特色。是动画职业化教育及培训中,不可多得的一门示范课程。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动画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邢国金教授:

你们现在注重的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入到项目中,让项目来带动教学。主要采用生产第一线的教学,开这个精品课程很及时

2、服务面广,具备一定示范作用

动漫实训基地已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社会服务。承担了教育部广播影视类教指委及相关其他的专业建设会议;为动漫企业与公司开展了员工培训与技术服务,如为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预言软件公司、上海派莱蒙等动画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在同行业和同类院校中产生了一定的示范辐射作用。常州国家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蒋献国

常州纺院动漫专业这几年来对我们常州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人力支撑的作用,对于我们来说常州纺院在两个方面的支撑力度是很大的。第一方面是纺院动漫专业起步比较早,基本上与我们动漫基地的发展是同时起步的,2002年他们就开始建立了这个专业,而我们常州的动漫产业发展从2004年开始从招收了他们学校的毕业生;第二方面是纺院的动漫实训基地成为了国家部系扶植动漫产业的部系联席会议重点扶植的国家二维无纸动漫的一个人才培训基地,全国重点的第一批也就4个,是国家支持的一个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纺院进行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人才的输送,为我们产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企业的作品进行联合制作,我们基地的多个企业利用纺院的资源,纺院的设备进行合作。我们基地很多国家的获奖作品都是这样制作出来的。

3、学生综合素质好,受到企业一致好评

本专业经过探索和积累,毕业生综合素养都比较高,有的已自创动画企业,有的在企业任职,普遍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和欢迎,他们对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给与了较好的评价。

常州日昇动画有限公司(日本独资企业)导演舍川田学:

纺院的学生基础非常扎实,在这里有很好的基础,更容易熟悉自己的工作,此外,学生们非常的努力,非常的肯吃苦,工作起来很有干劲,特别能吃苦耐劳。常州安利动画有限公司总导演

常州春晖动画有限公司总裁,香港知名导演丁远大:

今天来到这里看到整个设备和整个教学非常符合我们企业的需求,其中分门类教学,分学科教学非常的好,每一科都能达到我们企业的需求,出去就能为我们企业所用,纺院的设备非常的好,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配置的,每一个部门都能达到非常专业的水平,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好处,基本上学生在这里学完以后就能适应我们企业的需要。

七、课程特色与创新

(一)课程特色

1、以校企“联合作业”为途径,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面向动画就业岗位,以动漫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进行无纸动画课程设计,以动画生产过程为导向,通过两个途径开展“联合作业”的综合项目实训,第一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共同完成项目,第二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联合分工作业共同合作完成项目。校企双方从项目合作开始,共同开发完成动画片的制作,从而向产业合作延伸。以与时俱进的理念,按项目内容及时调整课程模块的课时分配、侧重点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动画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动画无纸化”生产技术,联合企业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教材和实训教学考评体系,促进课程改革和师资培养;在联合作业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通过紧密型合作或远程在线合作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以“动画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推行了“生产性教学”的课程改革 开展了“生产性教学”为目标的动画课程改革。以动画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设置实训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始终围绕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和熟练技能培养的主线而展开,根据 “项目嵌入式”、“订单式”项目的要求,“动态”调整实训任务的前后顺序,交叉组合实训内容,加大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强度,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实现实训课程与顶岗实习、就业环节的接轨,3、以“八小时工作室”为平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以“八小时工作室”为平台,把工作室教学和第二课堂组织联系起来,学生在上完课后可以留在工作室参加工作室辅导教师组织的活动,也完成课堂布置的工作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接轨。按职业成长规律,把企业动画项目分解成由单一实训任务和综合实训任务,每个单一实训任务重新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小项目,从简单到复杂分阶段实施,教学内容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展开;通过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教学组织,分层次强化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艺术+技术”的应用性动漫专业人才。

4、以“共享服务平台”为依托,扩展了实训基地的内涵外延功能 本课程依托常州国家创意产业基地动画产业集聚区的优势,“校、企、政”共同合作搭建“国家动画无纸化平台人才教育培训平台”、“江苏省服务外包基地”、“常州旅游商品研发中心”等共享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筑巢引凤,开展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在为产业基地的中小企业提供高端设备的技术支持外,也把企业的各类项目按“项目嵌入式”、“订单式”引入课程教学中,把科研院所科研项目和企业的生产项目为实训实战项目;另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相结合,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并辅导全国、省内各类技能大赛,大大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效果。

(二)课程创新

创新点:“1条主线”“2个主体”“3种途径”无纸动画系统全面,技能训练可操作性强

1条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

2个主体: “学校”、“ 企业”两个主体合作,共同实施项目化实训教学。3种途径:通过“Flash”、“ Retas”、“Harmony”三种专业工具中任何一种作为项目目标的实现途径,充分满足企业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按照学院“生产性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并参考动漫企业的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我们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了较为全面的无纸动画实践教学系统,通过校企合作,实施项目化实训教学。我们认为软件只是工具,不是学习的目标,因此创新性地将专业基础课(软件课)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以项目形式把知识与技能的进行整合。对于学生来说,一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去实现项目要求,通过Flash、Retas、Harmony三种专业工具中任何一种作为项目目标的实现途径,在掌握一种工具的前提下还可以学习两种或三种工具,学生的选择余地大。二通过分解项目、把工作任务归纳设计成小项目、区分任务难度级别等,使课程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调整学习的时间,加快学习的进度。无纸动画课程系统全面,技能训练可操作性强,充分满足企业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下载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波大红鹰学院以能力为主线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