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微课开发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微课开发
微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在2008年提出的。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在全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优秀微课资源征集与评审活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室首次实施微课资源开发与推广,同时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产生了联动效应,使得微课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产生了不可小觑的积极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关注着微课,微课的发展方兴未艾,充满朝气。
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与与补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微课,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推动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微课的本质和主要特点,厘清基本要求,抓住主要环节,努力开发思想品德微课资源。
一、明确主要特点,把握微课资源的边界
所谓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特点主要表现有:教学时间短少。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一个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根据国外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一个视频时长以3-5分钟为佳,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堂。
教学主题突出。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焦,主题突出,内容较少。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具体内容可以是一个问题讲解、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因此,微课可以是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微课并不苛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既区别于传统教学所追求的知识系统化、内容的详尽和环节的完整,却又同时保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骨骼”,并由精巧的导入赋予其“血肉”。比如,我们既可以制作微课向学生分析“法律护我成长”中的四大保护、四道防线、四把保护伞等这些比较系统的知识点和原理,也可以条分缕析,以微课来细细品味“四大保护”中的“家庭保护”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还可以把学生对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关系的困惑、自己的教学反思经验等以微课资源直接反馈给学生。
格式为流媒体格式。微课资源的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教师可流畅地在线观摩和研究,学生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自在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和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除了课堂上学习观摩外,还可以在集中看看、回家有空看看、经常看看、偶尔看看、想起来看看之间优化选择,实现自主学习,提高效率。
资源呈现情景化。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学情景很容易被学生吸纳为学习的知识卡片,这也使微课有别于传统的在线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资源呈半结构化。微课开发的基本要求是时间短少,内容聚焦,主题突出,视频化,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修改补充完善,也可多角度使用。教师和学生双方既可以在科学的原则上摘取片段,又可在严谨的结构中截取条块去研究和开发。
二、厘清基本要求,提高微课资源的质量
目前,思想品德学科微课资源还不是很多。从已有的少量微课资源来看,微课课例的针对性不强,大众化、普适性的资源较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碎片化、点状化的内容不配套,缺少系统性和协调性。微课课例的呈现变成了一系列课件的堆积,缺少连贯性和分层设计。我们要厘清微课的基本要求,努力提高微课资源质量。
内容只聚焦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内容应只聚焦一个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必须是通过教师讲述才能理解的内容,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或易错点。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理解的内容,不需要教师制作微课。一单元内容、一框题内容、一课时内容因知识点较多不适宜也不应该制作成微课。否则,就会背离微课的初衷,不利于发挥微课的积极作用。
语言要简要,分析应透彻。微课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要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黄金时段,简明扼要地概述知识点,点拨难点,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学习。语言讲解要言简意赅,分析要透彻,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文字有条理,画面要清晰。微课的文字要有条理,表述要清晰,易于学生理解;PPT或动画画面合理布局,成像清晰,无质量缺陷。例如:PPT画面要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内容,动画视频画面要清楚,不抖动、不倾斜等。要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或强调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以免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应该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所有微课都要求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还要设置超级链接,以方便学生在预习单或学习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习。
素材资源应该有取有舍。并不是所有思想品德教学内容都适宜制作微课,要尽可能形成系列化的微课主题资源包。微课资源要注重以质致胜,而不在于数量多寡。在面对多样的素材和丰富的资源时,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选取最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素材和资源等。
三、抓住主要环节,让微课助力思品课教学
思想品德课老师要积极主动作为,自己动手或者与教研组内其他教师联合协作开发思想品德微课资源。我们要着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课前预习,重激趣。预习环节的微课开发制作应关注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鲜活教学内容,生动易懂,便于学生理解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预习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比如在学习“护佑生命安康”前,我制作了这样的微课(以PPT形式呈现):针对之前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品的事件,教育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出通报,要求各地立即组织力量开展幼儿园及中小学校健康服务管理的拉网式排查。要求预习后思考:(1)材料背景体现国家维护青少年的什么权利?(2)请写出我国保护青少年学生上述权利的两部法律。(3)请简要分析国家特别关注青少年学生这个权利的原因。(4)谈谈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回报党和政府的关爱?这样的微课既能关注社会热点,又能针对教材内容,避免千篇一律,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新课导入,重激情。“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引人人胜的开头,会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我们可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制作微课资源,用社会热点的生活情境导人以点燃学生激情,用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导入以焕发学生激情,用设计动画视频以增添学生情趣,筛选视频画面导入以扣人心弦。比如,在学习“长大的感觉”这课内容时,我先在课前收集了班上一部分学生从婴儿时期、童年时期到青春期的一组照片,以视频切换方式呈现。上课时,有意识地展示这些照片,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他是身边的谁”。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特别感兴趣。经过了猜想与快乐的讨论后,我再进行适当引导,“从身边同学从小到大的照片中,你能发现有什么变化吗?这意味着什么?”学生们很容易得出:身体外形发生变化,意味着自己正在长大,跨入了青春期的大门。从而顺利地进入了“感悟成长”这一主题。可以想见,这堂课的剩余时间里,如果教师再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肯定持续沉浸在兴奋与快乐之中,整堂课学生兴致盎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分析,重理解。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理解环节,教师必须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借助微课,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提示易错易混点,适时提醒知识冷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相对超脱,有利于加大课堂掌控力度,适时调控学生的学习节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拓宽、开发出微课资源:①在重难点上归纳拓宽。教师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政治事件和政治背景,丰富课堂教学。②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媒体,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政治信息。③在学科间拓宽。思想政治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和很多学科都有联系,所以教师经常要加强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与历史、地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打破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走向开放、高效。
合适的微课资源不仅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灵感。不仅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实效性,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课堂小结,重拓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适时使用微课,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凝聚精、气、神,整理好自己的思绪,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弄清教学重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适当拓展,为随后的学习内容作出铺垫,还可节约时间。比如,在小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内容时,教师可使用微课件把“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做成熟消费者”等内容汇总展示清楚。从而将本课有关知识及时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形成并内化为整体的知识体系。试想一下,当我们的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类似情况时,至少他们能想到运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从而不盲从,不盲动,也不忍气吞声,理性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练习编制,重巩固。在当前的情况和条件下,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练习,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虚拟化的情景下,能更好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微题应力避艰、难、偏、深、怪的倾向,不能过多过长,要少且精,要注重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能力与创新的结合,要体现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实现对下阶段学习的引领作用。
当然,以上环节的微课资源在使用时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取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使用,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自在学习。学生也可在线观看或登录下载,以便随时观看。
第二篇: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情感教学(范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情感教学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设多姿的情感情境,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那么,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从而焕发出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课堂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以情激学,使过程潜移默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和品格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思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方为人师,言谈文雅举止端庄始为人师。如果一个老师面对学生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你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于丹《论语》心得中说道:“真正的圣贤不会端起架子,板着面孔说话。他们把活泼的人生经验,穿越沧桑,传递到今天,让我们觉得温暖,而他们在千古之前就缄默地微笑着、注视着,看我们仍然在他们言论中受益而已”。遇事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充满幸福感。教师特别要重视情感教育,创造有理有情、寓情于理、以理生情、情理交融的完美境界。
二、创设爱心情境,铺垫情感基调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哈姆柴克认为:只有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布满爱的教育氛围,才能使学生心理感到安全,才能坦然接受学习。古人也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与学生情感交流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惯性。与学生情感的接近,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在这一感情基奠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会主动、自觉,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情感的情境中学生感到的是人格的尊重、自身价值的存在和聪明的展示以及爱心的暖和,从
而使学习成为学生主观所需,成为他们情感所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以诚心、耐心、爱心、热心来建构教学的情境,不用“教鞭治学”;更不做体罚、变相体罚的“形象大使”,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
三、优设评价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优设评价情境,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激活求知热情,提高学习效果。对学生的评价不是对学生的最终判决,而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促进和提高。所以,注重营造良好的评价情境非常重要。能帮助学生熟悉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发展,实现个体价值。这一情境要教师去精心的营造学生学习、发言中,一个满足的眼神,一个奖励的微笑,一个好的手势,一段鼓励性的话语,都是在无形中建构评价情境。另外,对于那些对学习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用最大的耐心、关心和尊重去对待,及时发现、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让他们在这种情境中体验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对自己布满信心,敢于迎接各种挑战。还有,应将单独的教师评价情境转化为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情境,这种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情境更轻易深入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自主去探究,全面地熟悉自己。
四、运用媒体,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奇感、新奇感,吸引学生的注重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VCD、录音,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片、声音、动画等的组合处理后,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动静结合的画面,生动逼真的语言,恰如其分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视听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和条件创设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以提高学生知识的再生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道德熟悉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道德熟悉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烟塘中学符彬)
第三篇: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浅谈思想品德课中的体验式教学
隆昌县山川镇新生小学 梁宁平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常常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困惑:学生课堂上说的头头是道,课外表现的又是一套;教师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即使会背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但无法肯定他们已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告诉学生,但不能保证学生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生可以懂得善恶,并且在课堂里、在试卷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但他未必能把它转化成行为,停留在意识层面的道德可以拿来吓唬人、训人,但不一定能律己;思想品德课教学收效甚微„„这样的困惑,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中还有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来改变这种知、情、意、行相脱节的现象呢?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德育只有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内化)、从信到行的转化,才算见到了效果,其途径就是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教育才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与人生中留下有意义的痕迹,才能实现其精神构建和个性形成。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应用体验式教学,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课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因此要想完成体验式教学,必须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教学。
1、让学生自己上课 课堂教学如果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那么学生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我认为对于一些适宜学生理解的教材,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探索原因,再上讲台当小教师把它讲出来。教师对学生
在讲前,从选题到组织材料,到讲法,精心指点,讲后认真评价,拾遗补缺,概括总结,这样的教与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使学生分享到自己验证成功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让学生讨论 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可以让学生前后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就某一观点,某一现象,发表见解,做出评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静听”的记忆变为热烈的“辩论”。以当堂课内容为中心,让学生说课本,说自己,说生活,说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在讲到如何面对社会流行问题时,我结合目前学生对“韩流”“超级女声”比较感兴趣,就组织学生讨论“韩流”“超级女声”为什么会流行?“韩流”“超级女声”为什么会吸引我们?像“韩流”“超级女声”这样的流行事物价值何在?你是如何理解“酷”的?你打算如何做?
3、让学生自己体验 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如果一味地进行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为了把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我觉得作为政治课教师也可以上一些生动活泼的实验课。面对新教材,老师们要改变原来根据预先写好的教案,在课堂上“走”教案的现状,相反应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对知识有更透彻的理解。例如:讲述《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一课时,先让其中几位同学蒙上双眼扮盲人,再让另外的几名同学扮聋哑人,一对一地互相搀扶着在校园里走,到达目的地后,再互换角色走回去。在彼此配合下,扮演盲人的同学切身体会到他人给予的爱心以及自己所应有的同情心。这个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了一个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别人对他的态度,从
而了解到一个人的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有了新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式教学”,能达到照本宣科所达不到的效果
4、让学生用小品上课 小品是中国人最喜欢的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在高段品德课中偶尔穿插小品环节,能让同学们在欣赏同学的表演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生活、社会、家庭乃至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讲授《走进青春》这课时,针对儿童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其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的矛盾,因而产生种种情绪,易与父母发生冲突这一情况。我设计了“爱的冲突”小品环节,由学生自导自演,把他(她)与父母的冲突展示出来,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再进行引导分析,父母的对子女的期望也许方式方法存在问题,但是初衷只是出于“爱”。冲突是因为爱,那么我们就该去理解这些“爱的冲突”,从而在享受爱中,还应读懂爱,更应回报爱。
5、让学生进行辩论 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小,知识还不够丰富,但他们已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超乎教师的意外。为了上好辩论课,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确立辩论题。比如,针对当前网络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也进入中学生的世界,面对网络的方方面面,学生自有自己的体会,因此提出关于网络的利与弊的论题,然后再确立正方和反方的同学。上课时,先让正方、反方的同学派代表阐述己方观点,让他们用事例、理论支持己方观点,对彼方观点进行反驳,几场辩论课下来,同学们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辩论时,老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政治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事实证明,通过辩论,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完成了品德与
社会理论的传授。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调整,使品德课生活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品德与社会课自然受欢迎了。
6、让学生聊天 小学儿童,自我克制能力差,自我表现欲强,学生的思想很活跃,在课堂上爱发表自己的看法,说点题外话,老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我就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首先,利用课余时间征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感到学生心里的烦恼很多,学生的每个问题我都仔细看,认真地思考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类:怎样花零用钱?买零食吃好不好?„„
学习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 交友类:好朋友欺骗你怎么办?
心理方面:老爱发呆怎么办?情绪不好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把学生普遍关心的话题告诉大家,学生的热情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之后,针对具体问题再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很多同学告诉我,这样的课应多上几次。
7.让学生体验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在学完《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顿饭,要求做规定的菜式,如西红柿鸡蛋汤、炒芹菜、炒鸡块、炒土豆、炒蛋饭;菜要自己到市场去买;饭菜要自己完成;完成后请父母品尝,并打分评价;最后还要写心得。这样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尝试了自立,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获得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8.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体验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让学生喜欢你,进而喜欢你的课,体验到上品德课的乐趣而不是枯燥无味。正如古人所言:“亲其师,信其道也。”那就要求老师要亲近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有亲和力。平时,我们要学会关心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很有体会:学生病了,教师的一次关心;学生题目答错了,一句贴心的安慰;学生进步了,一句真心的肯定;学生犯错了,一番苦心的教诲„„这一切我们用的时间不是很多,也不用占去我们很多的精力,然而我们可获得学生的喜欢,得学生的心,得到了尊重与亲近。我们的课堂有了吸引力,我们课堂留得住了学生的心,当我们看到学生喜欢听我们的课,盼望着我们去上课,这就是成功的品德课。
综上所述,在这样的教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料;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营造支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当然除此之外,在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爱国主义录像片、故事会、角色扮演等等,每个品德课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去把握。只要我们有的放矢,总会事半功倍的。总之在思想品德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那么这些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是外在的东西,或仅仅是考试时的答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相应的情绪体验,他们才理解这些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感悟,进而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这正是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要求,也是思想品德课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要求。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表演
“表演”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魅力
安徽省怀宁县月山镇初级中学 沈成群
706班教室里。
吴先锋同学放学回家,推开门,“哇,天啦”一股刺鼻的煤气味(喷洒了花露水代替)迎面袭来,吴先锋立刻捂住鼻子,突然吃惊地发现爷爷奶奶(学生扮演)躺在地上没有意识。他立刻意识到爷爷奶奶中了煤气毒。随之他伏身进入房间 ,立即关掉煤气罐,打开门窗 ,并迅速将病人脱离现场 ,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接着解除病人衣扣。他用手试探了一下,病人呼吸和心跳存在 ,但处于昏迷状态 ,于是他让病人取侧卧位 ,以防发生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一会儿120急救车赶到,爷爷奶奶被送往医院治疗。爷爷奶奶得救了,吴先锋成功了!“哗哗„„”同学们鼓掌表示祝贺。
这是一堂思想政治课同学们即兴表演的一个场面。当我上到七年级思想政治下册第七单元第三小节“自我保护”时,我就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一小节在本单元乃致本册书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讲述了我们青少年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别人。如果仅靠老师讲述,同学们的记忆是不深刻的,有的同学甚至可能“身在曹营,心在汉”,一但真的遇到突发事件,有些同学可能会心慌意乱,最终导致不良的后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呢?表演!只有让学生们亲身经历一次模拟地事件,遇事才会果断处理。于是就有了开篇的这一幕。短剧表演结束后,再来与同学们讨论“自我保护”这一话题,就显得轻松、热烈地多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的是教师的“灌”,课上教师讲空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答要点。学生通过政治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喊出了“学生大都不喜欢上政治课”的哀叹。政治教师应该会认识到: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是枯燥地、无味地、被动地、无生气地。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教法、研究教材,从而才能总结和归纳出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被动地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进来,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起来。表演就是一种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有着可行性。以下是我对表演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反思与总结。
第一,表演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敢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没有兴趣,教学就会变得被动,教学效果也就不能圆满达到,更何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没有兴趣和主动性,如何培养能力呢?
第二,表演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我认为,人人都有表演的天才,人人都有表演的欲望。做为青少年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我们政治教师要把握这一点,要更好地利用这一点。学生可望展现自我,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平台呢?何况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们能学到的知识远远要超出教材的范畴。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表演能使学生的个性与才智得到较好的发展。学生在编剧本、演剧本的过程中,自己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示,同时学生的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等都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这符合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
第四,表演能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和谐。表演的次数多了,课堂上就会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真情表演。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谐的政
治课堂。
第五,表演的节目不宜过长。一节课只有45分钟,因此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如果安排一个节目表演,可适当放宽,我认为8分钟足矣,如果是两个节目,每个可安排2-5分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而定。节目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长,否则长期下来,不仅学不好政治,甚至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
第六,一个节目表演完之后要及时让学生发表感言,发表看法。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较好的启发,提高认识。切不可一笑了之,那样就有背于表演的初衷。好的教学情境不能糟蹋了。时间有限,再回则难矣!
第七,表演的主题要紧扣学习目标。一个表演节目如果脱离学习目标,也就失去了表演的意义,那么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政治课就会变为小品艺术课。这一点很重要。例如:我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师生情谊”时,我要求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采访小组,小组成员事先设计好采访问题,然后去访问自己喜欢的老师,甚至是是学校领导,同时做了规定:别的小组已采访过的老师,其它小组不可再去采访。采访完之后写一篇老师传记,最后由采访组推选一位同学扮演该老师上台自我介绍。有个采访组在课堂上就与我预定了。采访时他们设计的问题很是不错的。如:老师,你在初中读书时,遇到过学习上的挫折吗?你是怎么战胜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借此机会正好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后来表演时,该组何山东同学竟能模仿我的神态与举止,侃侃而谈。我和同学们都开怀地笑了。师生关系更进了一步。学习目标顺利实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以及课改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我们积极倡导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这一主体,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培育主体,努力实践让主体“动”起来 的现代教学理念。这里的“动”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乃至动全身,让学生积极思维,展现自我,明辨是非,提高智慧。在“动”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那么,怎么动?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演自己、演他人、演生活、演社会、演教材剧等等,从而能充分地让学生动起来,激起他们对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兴趣及对政治课的喜爱。
学生是否喜欢上这样的课呢?一天,政治课上,我做了一个民意调查。我问道:“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政治老师的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喜欢。”100%的举手率呀!要知道这种情况只有在问“大家希不希望这节课上体育课呀?”才会出现。
我又问:“大家喜不喜欢上政治课呀?” “喜欢。”同时又是“呼啦”地一声100%的举手率。此时我的表情,用学生的话来讲“老师,你今天真是春风得意呀!”确实我是很高兴的,能有100%的认同率,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梦寐以求的事。事后我想想:是不是学生为了照顾我的面子才这么说的呢!随后我找了一些同学谈心,否定了我的想法。
班长程娜娜说:“老师,同学们上你的课都很有精神,没有人打磕睡。其它课就不一样了。”
陈红笑着说:“老师,以前我的胆子很小,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但现在我都敢表演了,我喜欢上政治课。”
如果某一节政治课不上新内容,要求学生自习,看看书,很多同学竟表现不满的情绪,要求我上课。看得出学生是真的喜欢上思想政治课。
由此可见,将讲台变为舞台,将教师一个人呆板地说教变为众多的学生的参与表演,有着无穷地魅力的。它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对思想政治课的需要。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老师还担心什么呢!可见它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也能够收到积极地效果,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喜欢这种方法,我们做为政治教师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呢!要知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第五篇: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评课
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灿烂的中华文化》评课稿
长汀进修学校
涂联营
听了陈坤秀老师的课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评教学目标:
陈坤秀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课中能紧紧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去选取材料和开展活动。如活动“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中华传统美德”的设计都体现这一点。
二、评教学重、难点:
陈坤秀老师借助新教材提供的平台,根据初中生好奇善动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条理、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了重难点,基本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
三、评教学方法:
陈坤秀老师的这节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情景分析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扩大了知识容量,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掌握或接触了更多的知识。
四、评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中,陈坤秀老师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多元的文化地球村》引出主题,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兼顾了复习与新课的关系。
2、陈坤秀老师在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她能围绕学习目标,出示了精心设计的六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教材,学生的阅读要图文结合,边读边思,读不懂的地方可以作出标记。
3、陈坤秀老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内基础知识与课外热点相融相通,坚持理论联系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让学生走向社会,把时事请进课堂。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展开有效的学习,通过对生活的感受和体悟,激发学生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关注社会现实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很轻松的理解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例如用热点“玉树地震”揭示中华传统美德课题,引发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郭玉娥老师因势利导、引入新课的学习,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以上是我认为陈坤秀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所呈现给我们的闪光点,更是值得我们 所有教师学习的地方。下面就不足之处提几点本人的粗浅认识:
1、个人认为导入新课部分如果能紧凑些就更好了
2、在学生自学时,陈坤秀老师进行了自学督查,行间巡视,但我觉得做得还不够,我认为老师应该全身心的融入师生自学合作这一环节。
3、学生活动面还不够广。在课堂反馈上要多鼓励让学生大胆讲,有疑难的地方可让学生补充讲,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教学语言显得略多,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还留有传统教学的影子。
5、还不能完全与学生实现换位思考,提出适切的问题;
6、板书设计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