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总结(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08:3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课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课改总结》。

第一篇:语文课改总结

五(3)班语文教改工作总结

东街小学 闫耀虎

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我花了很多时间查阅资料,请教资质较深的教师。现就这本学期课改,我做如下总结。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学生先学后教、探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建立适合学生自主发展、发挥学生主动、互助的教学模式,对出现的问题积极应对。比如对在课堂上存在的“假互动”现象、如何把握“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对学生“质疑”的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候合作,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怎样合作?等问题进行了请教,并明确对自己提出教学应注意的“八点”即:作业少一点,轻松多一点;同学交流点,课后活动点;学得深一点,扩得广一点;纪律好一点,学得多一点。

我所教本班学生活泼好动,贪玩。从学习成绩来看,优生占的比例很少,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占的比数较大,课堂上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有几个人,课堂气氛不活跃,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能力较差,记忆力差,不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上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个别学生如张玉辉、刘霞、董发等尽管完成作业,但学习应付、自制能力差,记忆力差,有个别同学上课好动、随便、精力不集中等。大多数同学的阅读和习作是弱项,中考时就这两项失分多,其中有秦伟伟、张宁波等几位同学不会作文。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报有无所谓的态度。从整体看女同学学习认真、上课听讲、做作业细心等,而男同学比不上她们。

来期我将继续开展好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充分发挥各小组长的作用,互帮互学,共同探讨,共同讨论,使每个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起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力争提高课题效率。我要认真领会教材的编写意

图,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认真备课,精心批改作业,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入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阅读方面下功夫,弥补以往存在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根据教材的需要,利用“电子备课室”这一优势,搜集有关相应的课件服务于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更生动有趣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在大量阅读活动中,按照要求扎扎实实的开展好背诵古诗和课外阅读活动。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努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虚心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努力向课堂要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力求逐步缩小后进面,努力提高本班的优秀率。对那些纪律松懈,学习松弛、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的同学,要加强教育,认真管教,让学生学有所得,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语文课改总结

语文课改总结

海滨第六学校

许广会

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要不断加强学习培训,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可以重点通过树立课程理念、把握课程目标、开放语文课程、改变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评价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经过一段实践,我觉得语文课一定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应是“以读为主,讨论交流”,一节课大部分时间应是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当然,这种读书活动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师应作为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要有层次地安排学习过程,进行必要的对话式的指导和讲解,使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有序、有质地推进。

把握课程目标,是上好新课程的语文课的关键。很明显,新课程不是不要“双基”,但是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与传统教学的“双基”不同。

首先,传统教学老师传授的“双基”是系统的基础知识,而学生主要是接受、储存这种知识。这种“双基”知识的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尽管十几年来我们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双基”并未改变。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双基”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新课程则不然。新课程需要的是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新的语文课程不再是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内容和单纯的基本功训练。新课程的语文教育提出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经验,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这正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其次,“学习”这个词的本义不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学习以书本为主、以认知为主、以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尽管这种学习保证了人类文明高效率的继承和发展,功不可没,但是这种学习却是以牺牲个体的直接生长体验为代价的。学生在获得“浓缩果汁式”知识的同时,失去了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直接经历和体会,失去了人类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失去的是生命的丰富性和完整性。这种传统的学习已丧失了学习的基本内涵——实践性。

新课程改革坚持学习的实践性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知主体的活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回归“学习”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这也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国际委员会提出的终身学习的内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定向、激励、调控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激起学生对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有教师预设的文本,而且有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中生成的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经验和需求是重要的。新课程不再是“学生适合教师的教学”,而是“教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因此,预设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固定不定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生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改变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的核心任务。传统教学主张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是“大批量”培养规格化人才的教育,强调的是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塑造和改变。对学生来讲,这种教育采用的是一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这种教育的教学忽视情感,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语文,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学习识字写字,自己学习读书,自己去进行口语交际,自己学习写作文。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有层次地读书,由“读通”到“读懂”再到“品读”。正如课程标准提倡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以前在学法指导上有两个偏向:一是具体情境下的学法指导多,一般情况下的学法指导少;二是教师教给学生统一的学法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法方法少。现在非常重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进行合作学习,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要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这包括合作学习的组织及学习活动。学习任务要明确。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为完成共同的任务组织活动,积极交流、沟通,互相支持、互相配合,还应有必要的让步。还要学会学习别人、赞赏别人,在共同活动中进行评价。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探求是人类的本能,求知欲是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动力之一。探究学习正是适应人类的探求本能、发展每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次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在已习惯的接受学习之外学会探究学习。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天底下没有一个不爱求知的孩子。青少年为探究提出的任何问题和答案都是有他们的逻辑和道理的,有价值的,哪怕是“鸡毛蒜皮”的问题。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

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尝试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自己获取新知能力的途径。这种“新知”可以是对所有的人都是新的,也可以只是对自己是新的,对别人并不新。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因此学生探究的答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可能是错误的。探索的经历和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是有意义的,错误对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关键是“我经历了,我努力了”。

相信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我会探索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第三篇:语文课改总结

内外兼修 创新发展

——白银区第九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前言:

学习新理念、携手新教材,我们在课改之路上快乐行走。在课改过程中,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为阵地,全面落实课改理念。一年的课改之路,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们的业务能力,改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改观了我们的教学效果。

一、解读教材,感受新理念

伴随着北师大教材实验的开展,我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主旨,以课题研究为着力点,系统开展新教材实验的培训、研讨等工作。

(一)内化教材,把握教材体系

引导教师学习、理解北师大小学语文教材,充分感知北师大小语教材民族化、现代化、简约化的特点。

1、组织通识培训,领会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学习课标精神,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2、参加教材辅导,了解教材体例。一方面,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语文教材培训;另一方面,制度化组织校级教材培训。

3、集体钻研教材,交流心得体会。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全员参与。

(二)优化资源,探索教学创新

1、把握教材特点,合理利用教材

通过学习、钻研,感知北师大教材的三大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

2、立足课标精神,倡导教学创新

(1)立足课堂提高效率,倡简语文课堂。

(2)综合实践落实到位,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3、着眼课题研究,追求理想课堂

(1)系统开展课题研究。先后申报开展了《探究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2)追求个性课堂。鼓励教师在学习中探究,在模仿中创新,追求个性化的语文课堂。

(三)活化教材,提高综合素养

1、知能结合,提高语文能力。

力求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将课堂学习内容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将引导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2、用创结合,拓展语文资源

积极参与语文教材的建设,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3、综合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视野,丰富语文知识,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提升素质,强化基本功

1、强化培训,提升理论认识。

语文课改最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改变。课改以来,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级培训工作。以市、区级培训为指导,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自我培训为基础,全面开展全员培训工作。通过系列有序的培训,全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意义和努力方向。

2、健全制度,促进专业成长。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在课改过程中,我校始终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作为第一要务。学校建立了优秀教师考核评选制度,从人文素养、科研能力、教学业绩、教学技能等方面全面进行考核。以考核为方式,以提高教师素养为目标,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

3、科研兴校,开展有效研究。在课改过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参与各级课题研究,以教育科研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教学竞赛为手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语文教育科研,提升科研能力,深化课改成果。先后申报、开展了《探究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合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等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三、改革课堂,实践新教法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以构建灵动的课堂为共同的目标,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提倡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语文课堂。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总结出灵动的语文课堂的特点。

(一)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师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开发创新的潜能,共同焕发生命的活力。

(二)灵动的课堂是情感激昂的课堂

语文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充满丰富多彩的情绪和情感的认识过程,灵动的课堂应该充满激昂的学习情感。

首先,语文教学要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或运用磁性的语言,或借助直观的图片,或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去,让学生“触景生情”,使学生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巧妙地运用欣赏性的语言、体态、神态„„鼓励学生的点滴成功,激起他们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昂扬的情感。

(三)灵动的课堂是节奏跌宕的课堂

课堂如诗,语文教学除了追求语言美,还应追求节奏美。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注意力集中规律,巧妙地安排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呈现方式,及时调适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张驰有度,劳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机地穿插使用个人感悟、小组合作、辩论、情境表演等多种学习方式,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掀起学习的高潮。

(四)灵动的课堂是思维激荡的课堂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得到激发。灵动的课堂应该贯穿着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发展学生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发展思维的深度。

(五)灵动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由灵活的、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及时修正教学目标,调整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顺序。

1、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要尊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机地设立教学目标,这种目标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修改,或降低难度,或拓展广度和深度,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展示学生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且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优化组合,体现课堂教学的魅力。

2、教学内容的动态生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扣住教材来组织教学,而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的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安排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来确立,或调整教学重点、难点,或联系已有知识经验来补充理解,或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来丰富教学内容„„一切都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

3、呈现方式的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既要有一定的预设,也要考虑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适时生成,随机应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特定情况采取相应的呈现方式,或顺序,或倒序,或从题目入手,或抓关键词句,或扣住学生的问题分析思考,或扣住课文插图引导„„呈现方式的灵活多变正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也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组织教学的能力体现。

(六)灵动的课堂是个性飞扬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六大解放”的理论,今天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充分践行这一理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创新的潜能,舒展生命个体的灵性,围绕主流价值观充分发展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的能力。

(七)灵动的课堂是训练无痕的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而,语文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灵动的语文课堂的知、能训练我们努力做到无痕、自然。

(八)灵动的课堂是多维延伸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讲究拓展延伸的效度。语文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立足于课堂和课本,更重视学习内容的多维延伸,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其它学科,延伸到学生生活,实现语文学习立体化、综合化、生活化。

1、语文知识的延伸。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立足于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语文知识,不忌讳语文训练。

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训练的契机,充分进行字词和句段的训练。如生字组词的扩展、句式的掌握运用,构段方法的学习„„在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汇,比如在词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去拓展研究与所分析的词语相关的词语、相对的词语、相反的词语;在句子的阅读理解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在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造句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其次,我们在课堂学习、训练的基础上将课堂语文知识的学习向课外延伸。

2、语文能力的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综合发展、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落实能力训练的目标。如识字写字能力的提高,我们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的错别字练习;阅读能力的提升方面,我们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联系比较紧密的相关文章,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我们则布置学生学以致用,如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培养学生的复述课文的能力,仿照课文练习写作,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

3、学习方法的延伸。

我们经常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引导传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学习方法如果不能及时地加以训练、应用,就很难迅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练习运用查字典、练习上下文、练习生活体验等多种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寻找诗歌的诗眼和文章的中心句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延伸。

一篇文章总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引导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受到熏陶、感染,更要放眼于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股的影响。在这一方面的拓展延伸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阅读相应的文本,进一步加深对某一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化巩固外,还注意这种情感相关的文章。不仅拓展了学生阅读的空间,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挑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将努力突破语文教改的瓶颈,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语文教学成效,开拓语文课改的新天地。

语文教研组 2011.7.5

第四篇:语文课改总结

课改总结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程方案一经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了。过去的一学期,我一直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同时,完成各项课改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1.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课堂中角色的定位,努力实现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讲求课堂中的师生平等,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想方设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永褒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

本学期,我有意识的注意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把准自己在课堂中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师生之间的心拉近了,老师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三年级的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竞相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大胆地站起来“考”老师,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教学中的各种内容提出反对或补充的意见。甚至会勇敢地来挑战老师,有时他们还会为自己战胜老师而激动得欢蹦乱跳„„

2.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灌输——接受”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合作、自学辅导、实验探索、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学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富有个性的习得过程。

根据课改实验的要求,我有意识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比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比如,数学课《栽蒜苗

(一)——条形统计图》,情境设计为“投掷纸飞机”,课前折一些纸飞机,每组进行比赛,选出最棒的一位,然后在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解决问题——绘制表格”。这些探讨课都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的萌芽。

3.改革以往的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

备课是教师对知识的自我转化、改造和构思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反思教师以往的备课状况,我们觉得,过去的教师备课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误区,一是重形式轻实效;二是重教法轻学法;三是重课前教案的编写轻课后反思。在教案的编写上,更多的是关注知识传授的正确性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这样的备课形式显然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当前的课改精神格格不入。因此,走出备课的误区,突破备课环节这一瓶颈,也是当前课改实验应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本学期,教导处对备课进行了改革,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新的备课方式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和要求:

第一,在备课形式上,提倡要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侧重设计好教学的基本思路。

第二,教学设计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法,尊重学生思维的多样性,讲求教案的实效性和创造性。

第三,提倡教师写课前分析、课后反思。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要求实验教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上的“得”与“失”,做好课后备课(反思),书写形式上允许灵活多样。篇幅上,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第四,淡化备课、写教案的应检性,明确备课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备课、上课、测效的有机结合。

与过去相比,改革后的备课方式,更关注备课的实效性,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课改实验的顺利实施。

4.修订学习习惯细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好坏将关系到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帮助孩子养成一个终生受用的良好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把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等贯穿教学始终,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而且使课改实验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小结

课程改革在我校已实行了很多年了,给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比原来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改变,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高效课堂”带给我的是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高效课堂实施初期,我加强了对上级关于课改文件的学习,深入领会“高效课堂”精神,转变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观念中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者,“高效课堂”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引导者,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改变。

自主学习。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极大妨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高效课堂”既注重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又注重人文性。在学习中应注重学生的感悟、体验,主动的学习,培养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合作学习。“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花满园”。改变学生的观念,竞争首先是合作。“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和同学团结合作,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学习。学问学问,学和问是不可分割的,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提出问题,能够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的观察研究,即使

找不出答案,这个过程也是非常可贵的。

课外阅读,坚持不懈

二年级教师积极鼓励孩子们阅读,将激励与加强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作为语文作业的重点,每个班都有富有特色的阅读交流活动,如“四分钟悄悄话”“每周连续剧”,“勤劳的小蜜蜂”阅读交流,“成语大比拼”“小故事,大道理”的故事交流会等形式,让孩子们阅读兴趣高涨。教师也能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孩子积极阅读,收集资料,课堂分享的好习惯。

总之,只理论不实践就等于白干,因此,在学习课堂模式的改革中,应不断地去实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总结

学校:尧舜实验学校

姓名:石秋荣

下载语文课改总结(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课改总结(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课改总结

    初中语文课改总结 郑银风 在新的学年里,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认识上的诸多误区,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

    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专题

    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王丽淑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创造品质的培养为目标。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要增长......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迎着世界课程改革的浪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今天,在全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期盼下,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课改总结 老城小学庞述霞 时间过得真快,几年的课改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总结如下: 一、 认识新课改,为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只有认清看透了新课程,才能谈得上较好地实施。......

    四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语文课程改教学总结 任课教师:张宗利 我校语文教研组顺应新课程改革形势,热情投入新课程改革大潮,扎实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教育教学观念有了......

    语文课改总结[大全五篇]

    初二语文课改总结 两年来,我们行走在课程改革踏实的路上,满怀着将新课改进行到底的信念和决心,围绕着怎样实施新课改,以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所引发出来的困惑与问题的探索与,解决......

    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第二小学 杨密芳 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

    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七年级语文课改总结 古陂中学 曾剑锋 在半年的课改实验中,以新理念、新思维、新结构、新方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注重他们的人格培养。这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