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

时间:2019-05-12 08: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

第一篇: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

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

密云县职业学校

杜燕

服务社会、行业主导、校企合作、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无缝对接,是一种复合型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社会需求出发,行业部门牵头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组织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共建实训车间并提供兼职教师进校执教,签订培养订单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近年来,密云县职业学校在与企业合作办学中摸索出了服务社会、促进就业的办学新模式,展现出了在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局势下,实现“出口畅、入口旺”的新景象。

一、背景

一是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变化万千。以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为特征的新技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人才培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面向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最为密切的一种教育形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方面,尤为重要。

三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从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初始阶段,进入校企共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的深度融合发展阶段,各地中职学校尽显神通,打造自己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开发等内涵建设。

四是国内行业与学校开展合作办学还有待深入探索和推广。例如:如何将专业结构随着经济转型升级作相应调整;如何借助校企工学研结合构建育人平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岗位要求零对接;如何开发基于企业行业背景的项目课程;如何有效地实施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如何实现通过诉求于真实的校企联合教学情境创设等的配合,在实践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及项目产品的产出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个体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等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成学生的方法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等,都是在“校企融合”的育人模式改革中要亟待深入探索的问题。

二、建设目标

1.创建一个校企融合的育人平台;培养集理实于一身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三支队伍;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两大教学体系。

2.“紧紧围绕校企融合共同搭建育人平台”的主题展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融合,重新构建课程体,创新教学内,改革教学模式。

3.改革专业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三个“无缝对接”: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岗位工作环境无缝对接。

三、实施过程

(一)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共建机制

发挥企业专家、行业精英和学校教师三者的综合导向作用。

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学校负责招生、教学及日常管理,企业负责为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训场地及就业安排,负责专业教师的培训等。由企业专家、行业精英和本校专业课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小组,共同研究制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建设教学资源,确定适应该职业领域所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素质状况和知识水平等人才规格标准。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引企入校、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的才培养模式,与长城宽带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有限公司结成联合办学合作伙伴。通过教师到企业调研和请企业专家来校研讨,明确工作岗位、明晰具体工作任务。并在课程建设专家的指导下归结主题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办学特点,开发针对培养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教学项目,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无缝对接。

(二)引企入校构建“校企融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

在校内建设与工作岗位环境相对接的实训室,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专业课教师提出教学需求,校企共建既能够满足学生实训需要又能够满足教师教学需要的综合实训室。

在校外依托企业的真实岗位工作环境,通过校企联合办学顶岗实习和工学交替的形式,实现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环境的无缝对接。我校与数码艾提有限公司、长城宽带、联想工厂以及我县开发区的多家企业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派出骨干、学校派出实习指导教师团队,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缩短了毕业生从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变的时间,促进了学生的顺利就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在企业专家和行业精英的引领下,我校与长城宽带有限公司合作以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分别在校内建设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和网络管理实训室。与九五太维资讯有限公司联合办学,通过引企入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成,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上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在教学效果上实现了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

(三)建设高水平专、兼职教师和专业技能指导教师三支队伍。

在中职学校建设,“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辅导员这三支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和主力军,学院充分利用校企融合育人平台“在队伍建设上探索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1.建设校企共盈互惠的专业兼职教师队伍。

长城宽带有限公司制定政策“使校企政策对接,同时”学校自主聘任企业兼职教师“用其所长”让他们承担专业技能课程。学院对这部分教师不用传统的标准衡量他们,如是否考有教师证、是否具有职称等,而是用他们的职业资历和所掌握的技能来评定。为了搭建兼职教师从企业到学校任教的直通车,我校与长城宽带的人力资源部制定政策“明确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校职称对等互认机制,如持有企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挂靠学校的相应职称,享受同等课时费标准”。这样就扫清了从企业聘请专业教师进入学校授课受到层层门槛限制的障碍,学校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企业聘请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企业技术骨干担任专职教师。2.打造 “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

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自主培养“能工巧匠”。校企合作办学,企业是学校教师的天然训练场,是教师通过实践增长才干的“炼金炉”。我校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打造自己的能工巧匠,与联合办学企业长城宽带有限公司共同研讨和明确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为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技能水平搭建平台。我校每学期安排一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及保证每年每名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两个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岗位工作任务、熟悉工作流程、掌握和提高职业技能,获得生产实践经验、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再返回学校任教。教师必须经过“学校——企业——学校”的不断轮回,经过这样轮回式的锻炼,他们内心充实、眼界开阔、对所讲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成长为能与企业技术骨干媲美的“能工巧匠”。

3.培养高水平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与长城宽带和中盈创信联手,结合校内专业骨干力量,组成专业技能指导教师团队。以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为平台,从每届新生中挑选种子选手,组成课外小组,每个课外小组配备两名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一名企业兼职教师。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在大赛中为学校取得各种荣誉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水平,更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四)构建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两大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我们以构建适应中职教育特点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体系两大体系为主线,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既要突显职业性,又要重视育人性;既要培养学生成为岗位人、职业人,又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人、文化人。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思路,深入调研、论证,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全面整合课程、教材和其他教育资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进而形成了以公共课程为基础,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体,以校本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和学校通用课)为补充,通过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的四维一体的课程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图1:课程体系结构描述

在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中着重强调三点:一是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项目教学,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为依托,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逻辑建构教学内容;以“做项目”为主线组织教学,以“用”导“学”,在完成工作项目任务过程中,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建构认知结构,掌握专业核心能力。二是积极开展“工学”合作,加强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四、主要成果

1.创新了校企合作机制。改变了单一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企互盈互惠、专业共建共管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校企融合模式,增强了校企双方联系和责任,使学校提高了竞争力。

2.建成了校内外实训基地。九五太维资讯有限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建成我校的校企联办企业。依托企业开展实训的便利条件,我校与多家企业签订培养订单联合办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实习岗位,组建了我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丰富和深化了校企融合的内涵。

3.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开发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企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管理,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与岗位需求、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岗位工作环境的三个无缝对接。4.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校企合作使教师有了更多深入企业实践与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技能水平,积累了实践操作的经验。校企合作让更多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走进学校参入教学工作,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

五、体会与思考

1.校企融合要三结合:一是结合职业教育现状,二是要结合中职学校所处地域经济环境特点,三是结合学校办学特点。

2.充分发挥校企联合办学的优势,采用“双主体”办学体制与机制,即学校和企业均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原来只为实习而实习,转变为在生产任务执行中而实习,真正做到学生岗位能力与社会需求零距离,使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大大地缩短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周期。

3.理实一体化教学下的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控制的提出。

(1)急需开发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信息的有效系统和途径,协助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控制。开发收集、处理、分析、保存、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管理系统,协助教师收集学生课堂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并支持教师对下一环节的教学进行决策。

(2)开发评教系统,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制。一体化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单靠先进的设备和教师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在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尤为重要。因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和实现提高人才质量的目标,都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环节,是保证一体化教学落实的关键环节。我们今后在教学中还要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建立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反馈、检查、评价机制。开发评教系统,并通过学生、教师、企业专家及其他途径,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支持教师进行教学决策。

第二篇:构筑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育人之路——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3.31_20140513093637_8209

构筑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育人之路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唐永泽 王贵成 黄天成 施 玲(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 226002)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构筑了一条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育人之路。首先,校企融合贯通育人全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七个校企共同”: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内容、集聚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建设质保体系、促进学生就业。同时,不断拓宽融合育人之路,形成了四种校企合作模式 :自主型合作模式,即与学院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 ;入驻型合作模式,即与入驻学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型合作模式,即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园内实验室或实训室 ;校外型合作模式,即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融合;人才培养

Building a Multi-mode, Overall-process Educational Road wi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Zil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ng Yongze,Wang Guicheng,Huang Tiancheng,Shi Ling(Zil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Nantong 22600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ies)operations, we must adher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Zil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s exploring a multi-mode, overall-process educational road with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First of all, it is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that is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ng, forming an interlocking "seven school-enterprise joints”: co-optimizing curriculum specialties settings, developing training programs, developing course contents, gathering teaching resources, implementing teaching activities, construct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promoting students’ employment.Meanwhile, it is continuously broadening the road, forming “fou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s”: Autonomous Co-operative Mode, namely, cooperating with colleges’ self-established businesses;Settled in Cooperative Mode, that is, carrying out cooperation activities with those enterprises that settled in college and engaged in production;Co-building Operative Mode, namely , co-building the labs or training rooms in the campus with the use of the enterprises’ investment in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External Co-operative Mode, that is to say, co-operating with some external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ff training and students’ practice.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integration of college with enterprise;training talents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加快发展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阶段办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大学)、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和重要原则。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探索构筑了一条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育人之路,取得了骄人的实绩。比如,在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中,该院代表队作为江苏省首次派出的唯一一所民办高职院校的代表队,一举拿下两个团体奖、三个单项奖,获奖率达100%,并且成为汽车赛事中唯一获奖的民办高职代表队。该校参赛代表队领队、汽车系主任刘言强的获奖感言是:“我们学院一贯注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系在与30家校外企业紧密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还有2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一家是学院于2006年投资创办的国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另一家是学院于2012年引进的江苏大型汽车自动变速箱专业维修企业——南通瀚德自动变速箱维修站。我们的学生平时上课、实训以及这次的赛前准备就是在这些生产企业里进行,有一流的设备设施供操作,有一流的现场技师作指导,有真实的生产环境作熏陶。学生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参加技能大赛获得奖项,应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办学理念引领 认定融合育人之路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是2000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不久,学院董事长陈明宇先生就提出了“真心办学、良心育人”的办学理念,并始终在思考、探索“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学校”。

在数年前的一次新生开学典礼上,陈董事长这样说:“紫琅职院的追求目标是办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对接市场,服务地方。我们将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重点的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全国知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紫琅职院的办学理念是‘真心办学、良心育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学校创办人,我深深痛心于这样一种现象: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扩招后相当一批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和企业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却很难招到合适的毕业生。我的办学信念是‘学生有出路,紫琅才有出路’。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具有国际视野、适应长三角发展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而这正是我们紫琅职院要做的!”

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决定着怎样办学、怎样培养人。既然认定了“办中国一流的民办大学,对接市场,服务地方”,“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那么就必然要选择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全面合作的融合育人之路。对此,董事长陈明宇也有自己的理解,2012年6月在与鹰游集团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他说: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世界各国高职院校培养 应用型人才的成功经验,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从办学理念至培养路径的逻辑思路十分明晰,是“真心办学、良心育人”这一理念的引领,使这所学院选择、认定了校企融合育人之路。

全过程合作 贯通融合育人之路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将人才培养全过程细化为七个主要环节,强调校企融合必须全覆盖,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由此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七个校企共同”:

一、校企共同优化专业设置。建校初期,学院专业设置以师范、文科为主。2004年开始,学院主动适应南通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需求,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大力度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果断停办了一批师范类、文秘类专业,增设了一批工科专业,逐步实现了由文科为主向工科为主的转型。目前,学院46个专业中,工科专业占78.3%,其中机械、汽车、船舶、建筑、新能源、软件等工科重点专业优势和特色鲜明。

二、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院在《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与要求》的文件中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由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组成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确定。”“各系应通过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和论证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学院7个系都成立了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其委员大多来自行业企业;多年来一直坚持由委员会商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完成各专 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

三、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根据工作岗位(群)任职要求或职业技能标准,以开发工学结合课程为主线,学院专业教师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重构模块化、项目式、任务型的课程内容体系。经过多年努力,至目前在全院已经开发了《PLC控制技术》《船舶CAD/CAM》《会计信息化处理与运行》、《建筑工程测量》、《风电机组的装配与调试》等157门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了《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道路勘察设计》《三维动画制作》《光伏集成控制电路的仿真与调试》《国际货代提供与组织》等61门项目实施课程;还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引入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出版工学结合教材17部。

四、校企共同集聚教学资源。首先学院与企业共同打造“双师”教师队伍。一是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目前共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4名;二是接受企业的聘请,学院教师到企业兼任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销售工程师等,目前共有32名;与此同时,组织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三是选送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企业学习,近6年来先后花费500余万元选送42名青年教师赴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著名企业的培训机构或职业院校进修培训,提升他们的“双师”素质。截止到2013年底,学院已有双师型教师127人,具有双师型素质教师76人,“双师”教师占比已达66.34%。

其次,学院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学院基于能力本位构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建有7个基础实验教学中心、7个专业中心实验室、7个技能实训中心、6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65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个南通市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了“全过程、连续化、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这些中心、基地、平台等都程度不同地有企业的参与和 加盟。

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共同打造了“紫琅科技园”。该园由学校于2009年与南通市港闸经济开发区共同创设,并于2010年成为南通市科技企业孵化器,2011年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成为江苏省民办高校中唯一的省级科技园。目前入园企业已经达26家,员工300余人。入园企业申请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40余项,在为推动地方的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为学院的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创业及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校企共同实施教学活动。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共同打造的“双师”教学团队实施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以及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实现了三个“打破”(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打破教室与实训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四个“也是”(教室也是车间;教师也是师傅;学生也是员工;作业也是产品)。

六、校企共同建设质保体系。学院于2007年在全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引进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获得相应证书。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由校企专家组成督导组,参与学院日常、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同时,学院还在毕业生就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每年作广泛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的适应和发展情况,掌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评价,为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七、校企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学院多年来坚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过程之中,在校系两个层面上邀请企业的专家、管理人员、优秀校友来院作系列讲座,举办模拟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企业文化宣讲等活动,以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每年举办2场参会企业在100家以上的大型招聘会,30场以上的专场招聘会,平均为每个毕业生提供3个以上就业选择岗 位。通过校企共同努力,目前共建立了92家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基地。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92.35%,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满意率达95.56%。

多模式合作 拓宽融合育人之路

要实现全过程校企融合育人,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和支持。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学校举办方、学校等参加的校企合作协调组织——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下设七个分委员会(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运行的机制;学院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途径,逐步形成了自主型、入驻型、共建型和校外型等四种合作模式,拓宽了校企融合育人之路。

一、自主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院的教学单位与学院自主创办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合作企业由学院教师承担管理和生产任务,对外是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市场主体,按企业模式经营,对内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将生产任务融入教学过程。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企业的车间也是教室,师傅也是教师,员工也是学生,产品也是作业。学生在这类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切身感受企业的运作过程,既培养了技能,又提高了职业综合素养。

在紫琅职院成功地采用自主型合作模式的合作企业有2家,除了南通紫琅奥马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外,另一家是南通浦江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它是紫琅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全资注册的校办企业,目前有加工中心、数控机床、三坐标测量仪、普通机床、线切割、电火花等设备50余台。产品主要为船用多功能机床配件,插秧机、收割机、移秧机的零部件,包装机械零件和风力发电机零部件等。公司在生产经营的同时为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教学。该公司总经理担任机电工程系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副主任,部分教师兼任 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实现了“前校后厂、亦工亦学”的生产模式和教学模式。

二、入驻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院的教学单位与入驻学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进行合作。在这种模式下,合作企业为学院提供产教研合作平台,也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这类企业合作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学院现有6家这样的企业,其中有3家入驻于紫琅科技园——省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智翔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基地就是入驻该院紫琅科技园的一家。智翔集团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人才定制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建有可支持多方需求的人才服务综合平台,利用平台化的人才招聘、培养、评测、发展体系服务于政府高新区、企业及高校。学院多次与入驻的智翔移动通信产业孵化基地进行深度合作。2012年9月至12月,学院2010级软件工程专业80名学生在该企业进行了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面1个月的理论学习和2个月的实操训练,这批学生2013年毕业时有40多人被移动通信行业相关单位选中就业。2013年3 月至7月,学院2011级软件工程系、机电工程系、新能源系工程系的150名学生参加了智翔集团-紫琅职院联合培养人才的培训。同年5月,该孵化基地联合学院相关系举办了网优大赛。智翔集团还与学院共建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通信技术实验室。

三、共建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院利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共同建设校园内实验室或实训室。这些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室以及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在对学生开展教学训练的同时,也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共建实验室或实训室既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还是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发的平台。

与学院开展这种模式合作的企业有7家。南通苏中医药物流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与学院共建了仓储管理实验室。该公司是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南通市唯一的一家医药物流中心。2012年5月江苏省委书记视察公司时认为,苏中医药物流中心是目前江苏省首屈一指的现代物流企业。依托共建的仓储管理实验室,物流管理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实现了互聘互访;相关专业学生在该平台完成实验实训;校企联合申报并获批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的课题《长三角地区现代医药物流的发展对策分析》,该项研究获2008年中国物流学会优秀成果二等奖;校企共同指导、培训企业员工(学院2008届毕业生)田海斌、王国卿参加2013年江苏省现代物流技能大赛,双双获得一等奖。在多年的合作中,该院经贸与外语系同南通苏中医药物流公司逐渐构建了以“科研+双向培养”为引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四、校外型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学院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员工培训和学生实训实习。这些合作企业是学院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这种合作模式一般有四个特征:一是共有人力资源。企业的部分高管被聘为学院产教研合作委员会委员或相关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公司技术骨干被聘为学院兼职教师;同时,学院专业教师也受聘企业顾问、高级工程师等。二是共建服务平台。利用校企双方的人才资源和设施条件,争取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建立面向社会的服务平台。三是共接科技项目。校企双方联合组成课题组,或承接企业技改项目,或申报政府科研项目。四是共担培训教学。双方合作培训企业员工或学校中青年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学院学术讲座、课程教学、实训实习指导和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等工作。学生在这些企业实训实习时,既有校内指导教师,也有该企业的指导教师。现共有65家这样的企业与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校外型合作企业之一的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汽车销售、维修、装潢、美容于一体的大型集团企业,南通地区“民营企业500强”之一。2006年校企签约,在该企业建立学院汽车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先后有200多名学生在该基地顶岗实习。并且,该公司与这些顶岗实习学生“优先双向 选择”,累计接受了50多名学生就业。2012年6月,学院联合该公司共同申建的南通市汽车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获得南通市科技局批准(批准号CP22012007)。该服务平台为南通地区汽车维修行业培训鉴定员工669人次,其中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142人次。2013年5月,该服务平台承办了南通市港闸区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汽车赛项。本文开头所说的参加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汽车检测与维修两个赛项获得佳绩的学院代表队,就是利用该公共服务平台训练备赛的,代表队的教练团队中就有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践行全过程多模式校企融合育人之路,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赢得了广泛赞誉。学院近三年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机械行业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优秀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和谐校园”等20多项荣誉称号。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10余家媒体记者走进校园采访报道。学院是中国民办高校非营利性联盟26家发起单位之一。

作者简介:

唐永泽(1950—),男,江苏武进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贵成(1955—),男,吉林公主岭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工学博士; 黄天成(1962—),男,江西九江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 施 玲(1980—),女,江苏南通人,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讲师 以上所有作者的通讯地址都为:

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永兴路14号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邮编:226002)

下载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于“校企融合”的项目主题式育人新模式-杜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