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月12日更新——河南中学教师资格地理面试考试说课稿:土地资源
河南中学教师资格地理面试考试说课稿:土地资源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上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 “土地资源”一节教学 的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 分布,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陆地水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 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 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课时教学内容有明显的 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土地资源 利用过程中的问题,较先前水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具有认识上的间接性。(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难点:探究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土地生产力高低的分布。
二、说学法:(一)说学生:
1、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五年级时,地理由外聘代课教师教授,纪律较差,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现为我校六年级,年龄较外校同进度学生小两岁,社会阅 历较浅。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较简单,以背为主。本学期已知道中国地形知识与有关气候知识。
2、该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活跃,该年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在向 抽象思维发展。该班学生学习能力差异较大,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小组活动 中常常“搭便车”。表现力强,好动不好静,知识面较宽,对地理学习有较浓厚兴趣。(二)说学法:
1、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自主探究,进而 推测结果,并与实际比较,体会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的特征。教师通过新 型小组合作方式的推行,做到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相结合。(详见“教法设计” 第二点)
2、学会分析不同形式的资料。
3、小组合作展示,学会将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态度运用于生活,从而 将教学目标内化为行动。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创造能力。
三、说教法:(一)确定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知道我国成片耕地和主要森林、草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知 识目标)
2、体会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的特征,实践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
3、能说出目前我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几个突出问题,并有寻求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与建议。(知识目标)
4、体会我国土地国策的现实意义,产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保护土 地资源的责任心,并有积极付诸行动的愿望。(情意目标)
5、体验课堂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学习效果。(情意目标)(二)选择教法的原则和依据:
1、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知识再构 建依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通过知觉领悟与逻 辑方法的并用,形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习惯,主动建构知识体 系。
2、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原先知识的传播者转变 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导学生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着眼培养学生综合性、发展性学力。
3、在课堂中为学生搭建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才能的舞台。
4、遵循六年级学生认知基础与认知规律。(三)教法设计:归纳为以下四点
1、突出前后知识关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形、气候是影响土地资源形 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按常规教学方法,该教学内容浅显,主要是让学生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图》上认图识记,学生思维量小,且无法体现本节教材的前后文关联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中,打破常规,舍易求难,即不让学生在书本、地图册上找现成答案,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归宿,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利用已有的气候、地形分布的知识,推测(探究)我国成片耕 地和主要森林、草场、沙漠的分布,并说明理由。整个过程运用“相邻发展区” 的原则,既是对前知识的复习与综合,让学生体验地理学习方法,又完成新课教 学目标,且印象更深。教师则对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加以适当提示、点拨、深入。点拨中渗透学习方法的引导,特别须指出以下问题:耕地适合的地形;形成草地 而未形成水田与旱地的原因;水田与旱地的大致分界;东部地区山脉、丘陵的土地 利用类型;东西部、南北的土地生产力。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地形与气候条件、人 类经济活动因素。
2、探索学生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差异,提高学习效果。本课 教学安排两部分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教师安排四人合作学习是基 于该内容对六年级学生而言综合性强,有较大难度,合作学习有利于讨论,观点 碰撞,引发思考,得出结论。教师给予合作学习的要求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共同 绘制“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简图”,且安排两人上台展示,而两人的分配为教师点 名一位,小组推荐一位,并提出任何一名小组成员的表现都代表全小组,这种安 排改变以前后进学生没有课堂表现的资格与可能(因为小组推荐代表往往上台的 是优生),也有利于小组讨论时优生毫无保留地提出观点,帮助后进学生,后进 学生则利于提高自身责任感,明白个人应对小组作出贡献,知道与他人在一起工 作时不能“搭便车”,调动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每一个学习个体在达成自身学习目标的同时,成为其他个体教学目标达成的促进者。第二部分小组合作是学生 对课堂内容理解后的综合展示,有利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内化课堂教学目标,充 分发挥创造力与小组智慧,培养创新精神,分享小组合作成果,是学生喜闻乐见 的课堂组织形式,也适合该年龄孩子身心特点。
3、利用小道具活跃课堂气氛,实现课堂承转。看似与地理教学毫无关系的回形针在合理运用后起到以下作用:夹书是因为本课的探究是以对“中国土地利 用类型图”未知为基础,若在找大量图表依据时(翻阅地图册),偶然所得,也将 失去探究的价值;课前猜测回形针便于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角色,也为引出“推 测”这一关键词埋下伏笔,在比照中了解问题解决的方法;用回形针上台作投票 便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引发课堂争论。
4、以形象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土地资源较宏观,本 课内容又侧重农业用地,相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初中低年龄学生而言,较先前的水 资源、气候资源距离远,认识上有间接性。为使课堂可接受性更强,并引发学生 共鸣,本课设计以漫画评论作为探究土地利用问题的切入口,优势明显:漫画讽 刺性强,富于思考,能将大尺度空间与时间的问题浓缩到方寸之间,较照片、录 象更综合、直观,有趣味,信息量大。如“父与子”一则,简单的两幅画,将人 为的森林破坏,最终引起沙漠化,使子孙更贫困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揭示,远比 枯燥的文字表达得形象、深刻,对学生有震撼。对漫画的分析理解过程将促进学 生思考问题、进入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状态。
5、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势,真正体现形式服务于内容,手段服务于 理念。恰倒好处地使用电脑多媒体,能使课堂增色,效率提高。本课课件力求简 洁,主体内容突出,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指导,避免使用现代化媒体产生弱化学生 思考的反作用,相反设疑引思,如土地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以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土地利用问题,以漫画渲染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认识距离;人均耕地减少问 题,以动画强化课堂情绪;全课以多种链接调用各种资源,回顾旧知。恰倒好处 的多媒体运用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付诸实际。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旧课: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二)引入新课:
1、土地资源地区差异(1)提出研究问题:推测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大致分布(2)给予提示:推测的依据应考虑哪些因素?(3)小组合作讨论:绘制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完成地形区推测,并 说明理由(教师提供两个地形区,学生自由选择两到三地形区以说明(4)小组展示,他组学生质疑:引出地形、气候、人为活动为主的多因素制 约土地利用分布。(5)深入探究:土地生产能力高低及影响因素(6)自我评价:了解现实地理问题的复杂性。
2、土地资源问题:(1)提出问题:出示文字、漫画资料,哪个保护更重要:林地?耕地?草地?(2)展开讨论,深入分析:学生谈感受归纳、争论、总结,得出我国土地利 用国策(3)学生自我总结:保护土地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可作为回家作 业)
五、其他:
1、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设计,教师无法知道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所有 问题,因此须根据学生反应调整课堂进程,在多媒体课件中预设学生可能遇到的 种种困难,做到进退自如。
2、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为归宿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本课成 功的保障。
六、学生课堂作业: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简图(略)
2、请根据小组的推测完成下表,至少完成四个地形区
第二篇:【河南教师资格面试说课稿】 2014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幼儿园说课稿教案《云彩和风儿》
【河南教师资格面试说课稿】 2014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幼儿园说课稿教案《云彩和风儿》
2014年河南教师资格证面试内容为自我介绍、说课和答辩,其中说课尤为重要,河南教师资格证面试最早于11月中下旬进行,河南教师资格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常考说课稿,助大家顺利备考面试。河南各个地市面试时间有所不同,面试、体检流程也有所不同,请广大考生及时关注河南招教网进行查询,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发布面试相关公告。
活动名称:云彩和风儿 活动目标:
1、激发创编诗歌的愿望,尝试使用诗歌的语言创编《云彩和风儿》,并能自信地讲述创编内容。
2、培养幼儿想象的丰富性,思维的独创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通过感受诗歌优美地意境,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已多次观察过云彩的变化,对云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欣赏过散文《云彩和风儿》
材料准备:多媒体教具一套。已运用多种材料和不同的方法表现了云的形态,并制作成云彩画。
活动重点: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发展言语表达能力,尝试创编。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制作的云彩。
1、观看云彩壁画,幼儿介绍自己前段时间制作的云朵,说说制作的云朵像什么。
2、运用多媒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云。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千变万化云,看一看这些云像什么?”(配乐欣赏诗歌:云彩和风儿)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二、讨论
云彩变了些什么?云彩为什么有趣?为什么云彩会变?
三、配乐朗诵《云彩和风儿》。
四、游戏创编诗歌:会变的云彩
1、幼儿用动作来表现云彩。老师扮“风儿”,幼儿扮“云彩”。“风儿”一吹,“云彩”就变出不同造型来,用诗歌的语言表达云彩的变化。
2、幼儿分组进行创编诗歌活动。
五、延伸活动:
在语言角定制一本诗歌本,供幼儿继续诗歌的创编。在表演角活动时,可以继续进行游戏,表演云彩的变化。
河南各地市招教备考QQ群:点击查看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http://he.zgjsks.com
更多教师招聘详细信息关注河南招教网,我们会在每天发布最新招教相关信息及备考资料,欢迎关注。
第三篇:2018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中学地理答辩题及答案(10.11)
2018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中学地理答辩题及答案(10.1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地理学科答辩题] [示例一]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答辩问题及解析
一、简述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建设的地理条件。【参考答案】
三、阐述“学习对构建开放地理课程”的意义。【参考答案】
1.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程,已经使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从过去的静态变为动态,学习状态从“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源泉从“单一课本”到“多种渠道”,知识视野从狭窄变为开阔。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开放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受条条框框约束,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等得到充分舒展,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尽管学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显现了开放式地理课程的无穷魅力。
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地理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时,就比较容易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地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答辩题目及解析
一、简述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参考答案】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二、简述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参考答案】 自然区位条件:
1.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不适宜农作物种植而适宜牧草生长;2.地形:广阔平坦的草原;3.水源:畜群的饮用水源充足(如澳大利亚墨累-达令平原的自流井、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拉普拉搭河)。
社会区位条件:
1.市场:有广阔的畜产品消费市场;
2.交通:水陆交通便利;3.劳动力:有大量廉价劳动力;4.分工:各部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
三、你认为自己的地理教学有哪些特色? 【参考答案】
我总结我的地理课堂教学,觉得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诱人的新课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受认知水平、行为习惯等因素影响,通常情况下不重视地理课,学习不积极、不主动。但是,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一方面,他们对问题喜欢追根问底,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他们又急于显示自己的才能,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便利用这一点设计诱人的新课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东南亚时,是这样设计新课引言的:我用优美的语言朗诵了陈毅同志赠给缅甸友人的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我汲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川流永不息,彼此共甘美„„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陈毅同志的友人住有哪个地区吗?那个地区的山山水水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纷纷议论,从而对新课充满兴趣,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绘图填图、图文结合,突出浓郁的“地理味”
“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图”。地理课最大的特点是图多。人地关系、空间概念是地理课堂教学体现“地理味”的突出表现。使学生灵活自如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则是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独特风格和特色所在。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无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功能十分巨大,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往往用一幅或几幅地图便能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因此,我在地理教学中,总是运用挂图、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图、拼图、填图、绘图、联想分析图的反复训练,并且,每堂地理课前我都会安排学生将当堂课上重要的地图画在黑板上,课堂教学中将重要的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新课结束后,擦
去图上文字,再请学生上黑板填图,其余学生评价。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上黑板填图、下面的同学进行评价,课堂气氛非常的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自然不错。同时,学生通过识图、拼图、填图、绘图等积极参与,还可锻炼其胆识和心理素质。
三、利用歌诀和顺口溜巧记地理名称
学习地理,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识记,而学生对一些地理事物的识记感到枯燥无味,不愿去背诵。于是,我将一些地理事物编成歌诀和顺口溜,让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提高背诵兴趣。如对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对十四个邻国按方位排列: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北哈吉塔西阿,西南印度不尼巴,南部还有缅老越;对六个隔海想望国编成:喊来(韩国)日本兵,闻来(文莱)菲律兵(宾),马倒(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四、用饱满的热情、极富情感的语言面对学生
教师的表情和语言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果我们老师精神饱满地步入教室,微笑地面对学生,用饶有兴趣的语调和恰如其分的身体语言引入课文或对话,不断向学生传递期待、鼓励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心与爱,那么得到的回报将是专心的听课和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投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总是用饱满的热情、极富情感的语言面对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和对他们的期待,从而以同样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之中。如我所面对的学生普遍不活跃,课堂气氛沉闷,老师提出问题,几呼没有人敢主动举手,抽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小。于是,我一进入他们教室,总是以微笑面对他们,提出问题后,总是以期待、鼓励的眼神面向他们,有学生回答错了问题,我不批评,而是表扬他大胆、声音洪亮。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担小,也不再担心回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逐渐变得活跃,师生关系互动良好。
总之,我觉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不断地实践与创新、反思与总结,在主流教学模式下,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课堂教学特色之路。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地理教案(10.11)
2018下半年四川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地理教案(10.11)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地理学科教案] [示例一]初中地理《“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分析说明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过程及其自然区位优势。2.能够说出东北三省工业特点及其主要资源。【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探究讨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2.通过提炼图片信息,得出东北三省资源分布特点,提升读图能力。3.通过类比法,了解其他国家重工业改进方式并对东北三省重工业提出整改措施,形成关联性思维模式。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东北三省的感情,并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难点】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法。展示素材东北三省各种特色美食。
【设置疑问】锅包肉、地三鲜、小鸡炖蘑菇、东北大米都异常的香甜可口。可是大家知道之前的东北可是一大片荒地吗?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下。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东北的农业
【展示素材】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纪录片
【问题】(1)纪录片中提到哪些因素使东北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又有什么阻碍因素呢?(2)所有因素中自然因素有哪些?(3)主要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师生双边互动】(1)变化因素:政策、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土壤深厚肥沃、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地广人稀、水源充足,灌溉便利。阻碍因素:纬度高,低温冻害。
(2)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雨热同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3)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4)正是有这么多便利条件让东北平原从“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的“北大荒”变成了美食遍地的“北大仓”。同时也要了解春秋期间,受寒潮影响,容易产生低温冻害,粮食来之不易,要节约用粮。
【问题】可是爱吃美食的人多了,粮食需求量大了,同时也会对自然产生影响,会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师生双边互动】(1)用地面积增加。(2)破坏自然环境,砍伐树木。(3)湿地锐减。
【补充材料】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区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教师总结】因此我国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起自然保护区,这才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东北。
【活动3】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学生自主归纳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总结并写成纸条交给地理课代表。
2.东北的工业
【承转】吃饱喝足后,咱们就去东北玩个游戏,游戏叫做“寻宝探秘”,看看东北有哪些“宝藏”。
【展示素材】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
【问题】(1)东北主要有哪些“宝藏”?(2)分别有哪些类型的工业?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师生双边互动】(1)煤、铁、石油。
(2)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3)种类多、储量大,东北已成为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行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的工业发展越来越慢,地位不断下降,请分小组讨论原因。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师生双边互动】(1)资源开采过度,资源较少甚至消失。(2)技术水平低,效率低。
(3)天然气使用量大,煤炭使用量减少。(4)环境恶化,政府政策叫停。
(5)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等,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对此国家也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也制定详细发展规划,相信咱们的东北也会越变越好!以后同学们也可以真正去趟东北亲身了解下。
环节三:巩固提高
完成课后活动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并根据课本图片,写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①哈尔滨位于滨洲、滨绥、京哈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②长春位于京哈线上。③沈阳位于京哈线和哈大线的交会处,交通便利。④大连位于哈大线的终点,濒临黄海,海陆交通便利。)环节四:小结作业
搜寻其他发达国家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方式,类比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基地,提出整改意见。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地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比较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异同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难点】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播放有关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的录像,并说:在课堂开始之初,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视频是有关农业的介绍。好,视频播放完了,刚才给大家播放的是阿根廷的潘帕斯大草原。在世界上,由于自然和人文的原因,有的地方从事种植业,有的地方从事畜牧业。在这一节课中,我们从两种不同的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来了解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大牧场放牧业
1.【教师讲解】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其中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南非以牧羊为主,这些国家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草场广阔。不适宜发展农业种植,其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展示“材料一:南美洲气候图”,“材料二: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分布”提问潘帕斯草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有什么?阿根廷人为促进牧牛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 【师生总结】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地茂盛,水热条件适合牧草生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促进了牧场商品性经营;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围栏放牧,划区轮牧,合理利用草场;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培养良种牛。
【过渡】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可以获得牛肉及其制品,那么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的牧场又可以获得什么农产品呢?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乳畜业。
(二)乳畜业
1.教师讲解乳畜业的特点和类型,并出示材料图3.19西欧地形的分布和图3.20西欧气候类型分布提问学生,为什么此处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总结】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不利于谷物的成熟,此为饲料因素。
2.展示材料二:西欧城市化水平及餐桌上的乳畜产品图,提问学生为什么西
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总结】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市场广阔;西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讲解西欧乳畜业的生产分特点。
(三)对比大牧场放牧也与乳畜业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第五篇:2018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地理学科教案(7.25)
2018四川省教师资格面试试讲:中学地理学科教案(7.25)
四川教师资格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抽题、备课(活动设计)、回答规定问题、试讲(演示)、答辩(陈述)和评分等环节进行。
[中学地理学科教案] [示例一]初中地理《美洲——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说出南、北美洲地形特征、气候特征。2.理解美洲的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美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学生能够提高从地图中获取、加工、表达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受自然的神奇,逐步学会理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地理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掌握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南、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公元1507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根据他对美洲大陆的考察见闻,写了一本《海上旅行故事集》,向世界宣布美洲这个“新大陆”的存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这个“新大陆”命名,并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称为“亚美利加州”,简称美洲。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亚美利哥的脚步来去了解一下美洲的自然环境。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南北各异的地形
教师展示“北美洲地形图”和“南美洲地形图”,给学生3分钟熟悉,并尽可能多地识记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活动】
1.6人为一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分发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卡片,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上台将卡片贴在南、北美洲地形图中的相应位置,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适当协助进行提醒。
2.用棕色彩笔表示山地、黄色彩笔表示高原、绿色彩笔表示平原,小组合作绘制北美洲地形简图和南美洲地形简图。
3.小组讨论: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分布格局有什么特征?(学生进行讨论后,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教师总结】北美洲地形分布可以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整体而言平均海拔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南美洲的西部同样也是高大的山系——安第斯山脉,在安第斯山脉以东,主要是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二、南北各异的气候
教师展示“美洲1月份气温平均分布”“美洲7月份气温平均分布”“美洲年降水量分布”,提问:
1.美洲1月份气温从北往南有何变化规律?7月份呢? 2.南、北美洲气温分布有什么差异? 3.南、北美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如何?有什么差异?(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教师展示“美洲气候类型分布”,提问:
1.北美洲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其中又以哪两种气候类型为主?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相比较,北美洲缺少哪两种气候类型? 2.南美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两种气候类型?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总结南、北美洲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师生总结】北美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为主,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相对狭小;南美洲热带范围广阔,气候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三、探究地形与气候的联系 【提问】
1.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什么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 2.在北美洲中部,为什么冬季寒冷的气流能长驱直入,并能到达墨西哥湾沿岸? 3.南美洲西部高大的山脉对当地的气候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生总结】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及南美洲西部的气候类型都局限在太平洋沿岸狭长的地带,主要是因为大陆西部从北向南纵列分布了一系列高大的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对气候的分布产生了影响,导致山脉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差异较大;北美洲中部由于是平坦广阔的中央大平原,加上山脉多南北走向,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可以在北美大陆中部畅行无阻,甚至抵达墨西哥湾沿岸。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作业:收集美洲自然环境之最,并记录下来。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
[示例二]高中地理《城市形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形态的概念和类型,能够分析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形态的类型,掌握解释其形成原因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城市地域形态的几种类型。【教学难点】
分析各类城市地域形态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展现香港的城市卫星图,提问:大家看到了香港的城市卫星图后,觉得香港这个城市怎么样?(香港面积不大,建筑很密集。)总结:这是我们从香港的上空可以来看到整个香港的样子。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轮廓,它由城市内部的各种要素共同组成,形成一定的轮廓或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但是城市为什么会有这种形态?城市内部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探讨一下《城市形态》。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城市形态的特点
展示成都、兰州和重庆的城市形态图,请学生描述这三个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成都市城市内部挨得比较紧凑,各个方向分布比较均匀;兰州是狭长地分布的,而重庆的城市内部相对比较分散。
请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图2.1来找出城市形态有哪几种?成都、兰州、重庆分别属于什么城市形态呢?
二、城市形态的形成原因
小组讨论:结合三座城市的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线路图,讨论一下这三座城市的城市形态有什么样的特点,其形成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师生总结】成都市地处盆地,地形平坦在加上市中心的吸引作用因而是团块状;而兰州市受地形的影响形成了条带状的地域形态;重庆市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受河流的影响形成了组团式的地域形态。
【过渡】由此可见一座城市的形成是和地理环境有极大地关系。环节三:巩固提高
通过以上的学习,大家思考这样的地域形态有何优缺点?试着填写如下表格。【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这就是最常见的的三种城市形态,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都成为团块状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城市形态的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同时还分析了各地域形态的优缺点。
作业:试着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城市属于哪种城市形态以及其影响因素。
四、板书设计
(来源于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