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08:3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第一篇: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2014年《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崔峦

主讲人简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一直以来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阅读关注不够,因此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投入更大的热情,拿出更多的的精力研究实践低年级的识字、学词、阅读教学。以便为低年级的儿童打下更坚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

今天下午听了三节课,第一节是浙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识字课,有这么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肯定的:1.比较关注学情,在她的课上有这么一个环节。要求学生自己识生字,给已经认识的生字打钩。这说明,老师关注学情,意识到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并不是每个学生都不认识的,学情并不是零起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在开展“兵教兵”,这样基本上把要求认识的字都认识了。2.重视汉字的特点,特别是形声字的规律识字。3.多种识字方法,特别是游戏的办法,带领孩子复习巩固识字。4.注意了在识字的基础上给孩子初步建立反义词的概念。在了解这样的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训练和积累词语。5.利用多种方式理解词义。比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义,利用表演理解词义如:“热情”“冷淡”,这样来理解词语比下定义容易得多,引导孩子从感性上理解词义的褒贬等。6.指导写字时,注意归类指导。本节重点指导了左窄右宽的字型,如“冷”“淡”“情”。这课的不足是:内容过多,在设计上目标过多,一个课时难以完成,显得有点忙乱。这一课应该更多的在巩固识字和指导写字上倾斜,在这方面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做到更加实一些。

左小梅老师教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教这样的课文,以往我们容易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左老师没有这样做,这里告诉我们怎么教红色经典,怎么教体现革命传统的课文,这节课给我们启发。1.入课自然,由孙中山引到毛泽东,恰恰我们这就是中山市,孙中山诞生的地方。2.另外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带领大家读小名,认识老师的名字以及读一连串的数量词,一座城市、一个小村、一位伟人,一件事,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在教识字。这里不仅教课文上的字,还增识课外的汉字。这告诉我们学习母语,识字无时不有,无时不在的,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孩子能积累不少汉字。3.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她把正确的读,作为指导的重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楚看到她的训练过程,和孩子朗读的能力及生成发展进步的过程。她的课也恰恰说明了,低年级的朗读的指导不要把精力放在有感情的读上,把指导的重心应该是正确的朗读。(1)纠正字音,把每个字音读正确,包括平翘舌,儿话音等指导具体精细。(2)指导停顿。长句子指导读出停顿。如果老师范读,直接问在那两处停顿了,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注意指导学生连词读,由于左老师精细具体的指导,学生由开始的读得不大准确、通顺到后来的读通读顺,这就是教学。(3)把了解课文内容和句式训练结合起来。如:前面做的铺垫一座城、一个村子、一位伟人、一件事,为了后面能够使孩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用上一连串的数量词,于是让孩子说字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得自然,人文内涵和思想性结合处理得很好。(4)左老师在巩固识字,积累词语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生字开花的办法,一字组多词的办法让孩子读了将近20组词语。低年级的识字、学词教学,帮助孩子积累词语,应该经常做的重要工作。如果我们老师能细水长流不断地帮助学生。

积累词语,那我们的孩子口头书面表达的语汇就越来越丰富,他们的语言就会越来越准确生动。(5)在指导写字的时候,左老师指导比较具体,能连词写的不破词写,值得学习。教学建议:

1、用编儿歌来巩固识字,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从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容量来看,读儿歌和读课文想比较,读好课文应该是第一位的。

2、如果这节课用模块教学,一个模块完成一个任务,这样更清晰,更适合一年级的教学。第三节课是孙老师指教的二年级课文《寄给青蛙的信》。评课:1.在孩子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找找有哪几个主人公,第一个功能培养低年级儿童自学课文,从文本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2.通过说话练习,实际上进行句式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3.要求学生认识12个字,会写18个字,孙老师调查学情后发现学生全部认识。她完全从学生实际出发,学情出发找教学的起点这一点非常提倡。

4、在这个基础上孙老师用检测的方法,来完成字词教学。在读中检测学生是不是读准生字词,读词语、读儿歌。听写词语,进行词语的书写练习,而且进行听、记的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注听,还要记得住。高年级还得训练学生听人讲话,要求能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听课作笔记的能力非常有好处。5.用词语说话,把积累、听写、运用词语结合起来。在教学中老师还注意对词语的辨析、词语的积累、词语的运用、词语的书写。6.读课文的过程中,并改成课文剧的形式,加提示语的本身就是把课文读的更好,读出一定的语气。后面的课文的延续应放在后面的一堂课中。识字、学词、读好课文、大致理解课文内容才是教学的重点。总之,三节课给我们今后改进低年级的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做好的6件事

1.识字、写字、学词的要求。按《新课程》要求低年级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掌握2000左右的词语。

2.能正确地读课文,进而读通读顺,低年级学生读正确不容易的事情。

3.能借助图画阅读,读后能提取简单的信息,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这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在理解能力的要求,低年级对重点词语的了解,而不是了解整篇课文的意思。

4.喜欢阅读,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5.认真听人讲话,能完整讲述小故事,清楚讲述自己的见闻。6.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我以为这6条是低年级语文教学该做的事,对初入学的儿童进行全面语文启蒙教育,对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应该对基础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关于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

语文重要,识字第一重要。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的要求,在课堂上要体现识字写字学词是教学的重点。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中一定要保证10分钟的写字时间,特别是低年级。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一定要做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要求认的字一定要降低要求,要认得牢,认得住,换个语境还认识,不成为阅读的障碍。要求写的字,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一字组多词的训练。

对写字的指导和训练,要求教师范写,对写字姿势有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每当学生写字时,应提醒学生写字做到“三个一”,经常提醒,严格训练。在教四会字的时候,教会学生识。

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可以适当利用汉字的特点教识字。可以引进一点汉字的知识,但是一定要适时适度,防止过度过深地讲解汉字知识,防止写字教学的艺术化。小学阶段不是书法教学是写字教学或者是书写教学,主要对广大学生是练好硬笔字,而对于学习毛笔字是其次的,对于个别有专长的小孩可以多培养。而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讲是写好硬笔字,从端正、正确、规范到美观。高年级可以适当学习行楷。

要加强识字、写字,还要进行学词的教学。在学词教学时重视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扩词,对词语的辨析(如:同类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教给学生防止用词不当,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意识和习惯。加强学词教育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特别是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识字,学习新的汉字。特别是低年级,既要抓课上的有师指导,也要抓课后的无师自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们的词语教学一定会有新面貌。

2.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大头,语文课上用60%-70%的时间在教阅读,但我们的阅读能力仍然很低。我们的基础知识过硬,但阅读教学很多部达标。当前的阅读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1)阅读教学年段目标不明确,有超标情况和未达标情况。(2)教学内容不确定性,很多老师以为教阅读就是教一篇篇课文。其实,课本只是一个例子,要用例子来教阅读,要用例子来悟写法,要用例子来学语言。(3)分析课文内容是基本的、普遍的教学模式,费时多而收效微。(4)教师过于强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改革改进低年级阅读教学就是要降低阅读理解要求,明确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是分析整篇课文内;3.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人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忘掉学校学到的知识;我们要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对我们的孩子实行;读理解要求,明确低年级阅读教学不是分析整篇课文内容,而是要识好字、写好字、读课文、词句积累语言。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向中年级靠,不能浮在上面,要落地。低年级从基本的要求做起,教朗读、练朗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朗读的重点不是有感情的读,而是指导读正确,进而读通读顺。读正确有很多的指标,其中我们容易忽略很重要的是,读出长句中词语之间的停顿。低年级的孩子不会断句,不是生而知之的,需要老师教,这是培养语感过程。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聆听,明白停顿,读、评议、再读,持续下去可以训练建立基础语感。要改进阅读教学,就要教会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如:借助图画了解课文内容;读文字想象画面;提取文本这种简单的信息。还要培养低年级读文章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在句子中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要加强课文阅读的指导、展示和交流,要把阅读教学的指导当做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工作。要建立亲子阅读、师生阅读的机制,使儿童阅读进课堂进课表进评价。

3.关于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忘掉学校学到的知识以后,剩下的东西。”而剩下的东西是什么?培根和叶圣陶都说过类似的话,是习惯。叶圣陶就是教育什么,简单的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低年级讲,作为一名合格、称职的老师,你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教给、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要天天讲要天天练,直到习惯成自然。从我们的课堂上,可以看到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培养学生种种语文学习的好习惯。这样,不仅使他们学好语文,良好的习惯能更改变和塑造学生的人生。语文老师要带头减负,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要还给学生快乐的童年,幸福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我们要向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对我们的孩子实行“六大解放”。解放他们的脑袋,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他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在课余做喜欢的事。老师们,用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观念的改变和教学实践,还给孩子快乐的、幸福的童年。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六点,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基础教育的春天还远吗?

第二篇:崔峦老师讲阅读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崔峦老师讲阅读教学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语文教师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最多,占到了语文课时的60%到70%,但是阅读教学的总体效果不尽如人意。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不分年段,不分文本的题材和体裁,一概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的现状。在这上面,浪费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做过一份调查,发现学生自学课文达到的理解程度和老师教读课文达到的理解程度相差无几。这说明老师讲读课文进行繁琐地面面俱到地内容分析是无效的,也说明学生学习任何一篇文的理解不是零起点,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阅读教学还要进行深入地改革。

第一,阅读教学要把握住阶段性。低年级阅读理解的范围重点在字、词、句上,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中年级扩大到词、句、段,培养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本做出解释的能力和预测推断的能力。高年级再扩大到句、段、篇的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对文本的内容、语言、人物、写法做出评价的能力。教师只有把各年段培养目标弄清楚,才能避免目前一味繁琐分析的现状。

第二,阅读教学一定要既得意又得言,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就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阅读教学不能只管读,不能只管得意,还要兼顾得言,要重视词语的运用、句式的迁移、段式的仿写、基本写法的体悟。在阅读教学中,结合文本的语言、文章的写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地灵活地进行练笔。比如,文中的词句换一换,好的句式练一练,抓住留白补一补,观察插图写一写,短篇内容归一归,文章结构理一理,顺着情节扩一扩,展开想象叙一叙,变换文体改一改,迁移写法仿一仿,加工信息编一编。另外,培养孩子听记的能力。低年级可以从听记词语开始,逐渐培养孩子专注地听,用心记的能力。早年老师教《狐假虎威》时,在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听写句子。老师从文中提取三个主要的句子,培养学生听记能力,不是一句一句地听写,而是这样做的:第一遍,请学生仔细听老师读的三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请学生仔细听,注意三句话之间的联系;第三遍,请学生注意老师在什么地方停顿,停顿的地方用什么标点符号;第四遍,请学生听完记下来,还要用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他就是这样培养学生听记能力的。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听一段话,然后记要点。这对学生今后的各科学习都很有帮助。总之,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第三,加强课外阅读。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方,都对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变一篇一篇的教课文为单元整组教学,大量压缩学生学习教材的时间,在课堂大量增加课外读物的阅读。总之要节约课内阅读教学的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单元整组教学,就是整组地自学,整组地解决字词问题,整组地把握课文内容,整组地发现发现文章的写法,整组地迁移运用。然后用节省下的时间带领学生多读书。(2013年6月济南)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一年级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如何培养一年级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低段学生要求,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会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就阅读情感态度而言,首先是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在条件;不可想象,学生对毫无兴趣,仅凭毅力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从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其受益终身。就此来谈谈一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则完全在于阅读时有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又必须靠老师不懈地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其视觉、形象、声音、动作等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以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话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为此,对一年级孩子,就应教育他们听课、预习乃至读课外书、在所读文章开头、行间,运用文字或固定的阅读符号,学习圈点批划。例如:可以通过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给难词注释、扩词;标标小节;划划重点、优美的词句;或在难懂的地方注个小问号。运用边读边批注的阅读方法,既可以把注意力切实集中起来,活跃思维;又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此外,为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阅读时边读边想在头脑中画图画的训练,也就是使阅读内容能迅速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视觉、形象、触觉、听觉等感官印象和语感能力,唤起再造现象。这样有利于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又易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

(二)、训练勤学好问的习惯。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是靠勤学好问得来的。因此,对一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不论是指导预习、讲授新课,还是辅导课外阅读,教师都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能先自行释疑解惑的习惯。

l、运用旧知识联系问题,当学生遇到难理解的词语时,先请他们联系课文,回忆旧知来自行解决。在新教材《火车的故事》这课中,有个”夕发朝至“的词语,有学生需要帮助。我先请他们回忆学过的《识字3》,其中有一句”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背完这句话后,学生也就明白,”夕“

就是傍晚,”朝“就是早上的意思。这样”夕发朝至“的意思也就迎韧而解了。

2、抓住学生疑问的闪光点,适时启发。

有一次我们认识”觉“这个新字,读音是”jue“,感觉的觉。有个小朋友举手了,他说这个字读”jiao“睡觉的觉。学生有了疑惑,到底是谁的读音对呢?我问他怎么知道的,他说查了《新华字典》知道的。我表扬他会通过查字典学习了。然后再请他查字典找到那个字,请他再仔细看看,结果他说:”老师,我发现这个字还有一个读音,就是jue。“我说:”这个字就是多音字,一个字有一个或两个读音。字典对每个多音字都有详细的介绍,大家有疑问可以我字典这个不说话的老师。“一星期后,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学会了查字典,而且平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总喜欢查查字典,要是多音字定会把每个音都搞清。这样阅读的目标明确了,阅读的效果也有了。

(三)、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都富有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不甘必只禁锢在枯燥的课本之中,而愿意通过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因此训练一年级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对他今后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阅读兴趣是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对阅读材料内容及意义进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常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情绪态度。而阅读兴趣的产生,首先必激发学生有阅读的需要。当学

生原由的认知水平不能适应社会和教育向他们提出的要求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新的阅读需要。由于一年级孩子本身的认知面窄,他们不认为自己知识的缺乏,还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必通过多种途径引起学生阅读的需要。如①:故事诱”读“。学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课后,我让小朋友再去找找写邓爷爷的其他故事。②榜样激”读“。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革命领袖、科学家等的成材之道。像学了23《王二小》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们去找一找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小朋友就找来了《小英雄 雨雷》、钓鱼竿里的秘密》、《刘胡兰》等文章来读。③教师引读:由于一年级学生自我的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可以不失时机跟孩子们一块儿阅读一部好书的开头,引起他们的兴趣。如老师有声有色的跟学生一起背 《三字经》,并做简要的解释,学生马上就会捧着 《三字经》背起来,比老师还快走一步。

2、丰富课外阅读的内容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以课堂为纽带,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利用教材以外知识火花来引爆课文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课文只是微微地打开了一个通往知识世界的窗口,以激励其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阅读的欲望。

:①以某篇作品为基点,向同类作品扩展。学到写春天的课文,就大量的扩充关于春天的短文、儿歌、古诗。这样阅读的内容多了,对春天的认识也深刻了。②以某个知识点为切入口,横向拓展。比如上到《百家姓 一家人》就引导学生阅读注音版的《百家姓》;学到新教材的《识字七》,出现了一系列的谚语,内容从天文到地理,先引导学生读、理解,引起他们的兴趣,课后再让学生收集谚语,再根据课文的方法去理解谚语。这样无形中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有计划地、经常性地组织故事会、古诗背诵比赛,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利用读书会介绍适宜的读物,并安排固定时间为之创造自由阅读条件,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自己的伙伴。以此来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那么语言的积累就必须从大量的课外书中去扩充。从一年级开始就该注重阅读的积累,日积月累,不会做诗也会诵。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高峰,古诗背诵是很重要的一个板块,其次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我让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本《采蜜本》,把平时看书时遇到的好词好旬记到这个本子里,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写。并定期检查,比一比谁摘的好词好句多,谁又能把这些内容记到自己的脑子里。记得多了,学习材料储存于大脑,成为学生终身营养,构成了语

文素养。因此强调积累就要政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积累精神,打好文学底蕴。

总之,从一年级开始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能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阅读,在阅读申积累词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第四篇:一年级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研究

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的保证。要让一年级的新生尽快适应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关键。本文的着眼点,就是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将这些方法归纳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习惯养成模式。这将会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一年级,良好,学习习惯,模式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养成好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地把“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写进了教学总目标之中,足以见它的重要性。的确,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促进各项语文能力的形成,而且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日本心理学家调查过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据此认为,学习习惯是在小学一年级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多大改进。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应当抓住这个培养习惯的黄金期,让学生养成听说读写几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初步奠定学生语文终身学习的基础。从目前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以及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忽视少年儿童行为的养成教育,而且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以及途径各方面都是欠缺的。以至于有些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就出现不会学,不爱学的状况。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某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顾把教学内容完成,忽略了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还有的教师课上传授书本知识,课外强调习惯养成,使孩子对语文学习兴趣索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由于幼儿园中游戏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在孩子入学初期难以适应小学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短时能达成,但不能保持,缺少习惯养成。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通过“寻找起点——明确目标——扎实训练——及时评价——反复再练”这一整套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模式让一年级新生尽快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将会为学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2]

[1]

一、寻找起点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各自的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已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更清楚地了解孩子们入学前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针对孩子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采取相应的训练措施及方法,提高训练的质量,使孩子逐步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那么,怎样摸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起点呢?可以通过教师上课观察、向家长发放调查表等方法。通过对一年级新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所有孩子在入学前都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如学拼音,学认字等。但大都忽视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父母一直扮演“陪读”的角色,没有独立学习的能力;有些孩子,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同学上课时喜欢做小动作„„这样就为开学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培养找准了训练的切入点。

二、明确目标

“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训练形成的反映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心理倾向。就语言活动能力方面而言,应该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习惯。对于一年级学生,主要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基本的常规学习习惯。

(一)听的习惯

良好的听话习惯包括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倾听同学的发言;能集中注意力听,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与别人说话时要有礼貌、两眼目视对方;听讲时要养成边听边把内容记住的习惯。

(二)说的习惯

良好的说话习惯包括对敢于在适当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说话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说话内容清晰完整;对他人交谈时,态度亲切自然;在他人表达完之前,不轻易打断别人说话。

(三)读的习惯

良好的朗读习惯包括能主动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朗读课文要做到声音响亮(集体朗读时声音可稍轻,不能拖调)、流利,并初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读书姿势正确(包括眼睛离书本一尺,书本与课桌桌面呈45度角等);逐步边读课文边思考的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用点圈钩画等形式批注课文中的内容;每天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注音读物(不少于半小时);看完后能将书本及时整理好,不乱丢乱放。

(四)写的习惯

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做到正确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养成先看范字,仔细观察汉字在田

[3]字格中的位置后再写字的习惯;下笔时边思考边写,不过分依赖橡皮修正字迹;学会保管好自己的写字用品,回家能自己整理文具盒。

三、扎实训练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是全方位进行的。在具体工作中,应该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条渠道入手。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家庭使每个家长都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家长的配合意识和家教能力。

(一)课堂教学——良好语文学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教师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进行实施,强化,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来不断强化,不断形成,达到良好学习语文习惯的形成和确立。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曾经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

1.以身作则:学生在进入一年级学习后,老师是其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而从模仿老师的行为中,学生也慢慢养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如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时,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批改作业时的评语也要工整;如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自己就得说标准的普通话。诸如此类,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细化要求:以往,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课,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课呢?大部分学生在进入一年级学习前,对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的内涵是不够明确的。因此在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语文学习行为时,教师必须以明确清晰的指令告诉学生具体该怎么做,如在告知学生正确的听课习惯时,可以详细地说:“听课的时候,小眼睛牢牢看着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要听清楚老师或发言的同学说了什么,脑子里不想其他事,手上不做小动作;听完别人的话,想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先举手,不能插嘴。”习惯养成必须注重细节,如握笔的姿势,还有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习惯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须加以细化,以细致规范的要求逐步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3.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就经常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提点他们应达到的要求,对他们进行认知指导,使他们自觉愉快地去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如写字时可以教给学生“习字时,心要静;人坐正,脚放平。”

(二)家庭教育——良好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摇篮

家长的影响教育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一些语文

[4]学习习惯的形成,跟家庭学习氛围、家长督促有极大的关系。在学校形成的学习习惯,要通过家长共同督促强化,才能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我在寻求家长配合时,采用了告家长书、家校练习本、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提出要求,配合学校,让学生在家逐日养成以下学习习惯:(1)正确的读写姿势。(2)保质保量,认真完成作业。(3)及时预习复习。(4)每日阅读课外书半小时。(5)劳逸结合。还告知家长一些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法,为指导家长督促孩子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四、及时评价

评价是依据教育者要求,对孩子的行为给以一定的考核、判断、褒贬的方式。它可以激励孩子坚持良好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习惯。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抑制自身消极的方面;这种方式还具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它通过对孩子行为反馈,迫使孩子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作用。一年级的学生刚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年龄偏小,注意保持时间不长,行为受情绪影响很大,因此自律能力较差。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进一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评价中应该贯穿这样几个原则:

(1)正面教育原则。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纠正学生错误的习惯,告诉他们“不能”、“不应该”做出的行为,而更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良行为,并立即给予褒奖,让学生意识到做出这些行为是值得肯定的,由此产生对这些行为的内心认同而加强。这些积极评价必须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将使学生的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作用下逐渐巩固下来。

(2)互动性原则。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但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自我评价,起到自我提醒、自我约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教师也应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关注,结合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优良行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学生做得不够的地方,提高孩子的认识。

(3)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过去,教育评价侧重于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过程常常被忽略。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过程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同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与奖惩强化起来,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促进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自觉形成。

[5]

五、反复再练

习惯的培养犹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劲退千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恒久性。同样一个习惯可能在学校就保持的好,在家中又变了样。还可能一段时间保持的好,过些日子又出现了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根据一年级年级的特点,进行学习习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发现学生形成不良语文学习习惯时,就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从严从细要求,循环反复练习,丝毫不能放松。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而且将使人终生受益。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并以此为基础上循环往复强化要求和训练,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为学生的终身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培根.培根论人生.成都:四川出版集团,2010.105 [2]蓦然.小学一年级学习惯的养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19b4c70100u1ab.html [3]欧阳斐.初浅论语文学习习惯及其培养.当代教育论坛.2008(4)[4]西·索洛维契克.学习与兴趣.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40 [5]陈峰.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好习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23-24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书写习惯。

2、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者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使用学习用品的方法,培养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和反复训练,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坐姿端正,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和书本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读书时要使视线与书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手臂平放在桌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呈60。夹角,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点与笔尖距离保持3~4厘米。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三、教具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正确的读书、握笔姿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心里感到高兴吗?

作为一名小学生,读书、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如果姿势不对,不仅字写不好,还会影响我们的视力。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来学习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了。

二、看图:

1、在书的每一页的左下角或右下角,都有一个小数字表示书的页码,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需要找的那一页。现在打开书,找到第一页。

2、我们先来看第一页的图。说一说:上面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读书、写字)中间的两名学生在干什么?(在做眼保健操)下面有几位学生?他们在干什么?(医生在给他们测视力)

3、师小结:读书、写字都要有正确的姿势,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执笔等等,都很有讲究。它直接关系到书是否能读得好,字是否能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骨骼能否正常发育,视力能否保持正常等等。总之,读书写字姿势正确与否对自己一生的成长关系重大。为了保护好自己的视力,除了保持读写姿势正确以外,还要认真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才能对国家有更多的贡献。

(过渡:那么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二页,第三页的插图)

4、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出示挂图):我们先来看第一排的图。图上的同学们在干什么?(读书)仔细观察:图上的学生读书时是怎样坐的?(腰挺起来,坐得很端正)手臂的怎样放的?(平放在桌上)胸口离桌缘有多远?(一拳)眼睛离课本有多远?(一尺)

5、练习:

(1)教师示范。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检查纠正。

(3)分组练习,评比做得标准的。

(4)选出好的同学示范给大家看。

(5)同座位互相检查。

6、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1)看图:图上的同学写字时是怎样坐的?手臂是怎样放的?胸口离桌缘的距离有多少?眼睛离练习本的距离有多少?

(2)重点指导握笔方法:握笔时大拇指和食指抓住笔杆,食指的位置稍低,中指顶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靠着中指。笔尖出头大约一寸,也就是在削铅笔印的位置稍上。教师示范。教给学生儿歌:大哥二哥在上头,三哥在下头,四哥五哥靠指头,笔尖伸出头。

7、练习:

(1)学生练习正确的握笔姿势,教师巡视检查。

(2)分组练习。

(3)同座位互查。

(4)选做的标准的学生上台示范

三、小结:

读书和写字时坐姿要求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正,两臂平放,胸口离桌边距离都是6~8厘米(一拳),两眼离课本距离都是30~35厘米(一寸),课本和练习本都要放在胸部正前方。不同的是写字时有握笔的要求。

四、作业:

练习正确的读书、握笔的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爱情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1、复习读书姿势。

2、复习写字姿势。

二、看图:

1、出示挂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总结:我们从上学那天起就背上了书包,怎样整理书包里的东西大有学问。如果书包是分层的,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可以分开放,如果不分层,也要把它们归归类,便于拿出来使用。把课本和练习本放进书包时,要注意不要把书角、本角弄卷。

3、检查自己的书包,按要求整理。

4、看左上角的小图,说说那位学生准备干什么?(写字)她正在干什么?(用手帕擦手)

5、小结:写字和看书之前,应把手擦干净,免得弄脏书本。

6、看右下角小图,说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把书本的卷角抹平)

7、检查自己的书本有没有卷角的,如果有,也把它抹抹平。

8、看第5页左上角的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削铅笔)教师小结:用转笔刀削铅笔不能用力过猛,笔尖不能削得过细或过粗。用小刀削铅笔要注意安全。右用一张较厚的纸片(板)垫在桌面上以免在课桌上留下痕迹。削好后要殷铅笔屑包起来丢进垃圾桶。

9、看右上角的图,并仿照样子整理自己的铅笔盒。

10、看中间的插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教师小结:写完字以后,应当把笔尖

部分套起来,笔尖就不易折断。

11、观察下面两幅图:我们应爱护自己的文具、书本。铅笔盒要保持干净,表面不

要刻画,里面的笔、小刀、转笔刀、尺、橡皮等要按一定顺序摆放。课本应尽

可能包上书皮。所有的文具、书本放进书包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大的书放在一起,小的书和本子放在一起。)

三、练习:

1、比赛整理文具盒。

2、比赛整理书包。

四、作业:

1、练习整理铅笔盒和书包。

2、给书本包皮。

教后记:这节课上的还算顺利,学生基本上能按照我的要求坐好,整理书包、铅笔盒等,但缺点之处在于:时间把握的不好,中途耽误的时间多,因为我检查了每个小朋友的姿势和书包,应该充分利用小组长和做的好同学的榜样作用。还有中途纪律维持的方式不够好,应该向老教师学习。

下载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崔峦《打牢基础 培养习惯—一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