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本教研经验
初中数学校本教研感悟 回龙镇中----杨拥均
校本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经常性工作,也是更新教师教育观念的捷径。更是教师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学校的内涵发展,始终要靠拥有一支科研意识强、业务娴熟的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课题研究将在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理论这些环节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它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教师创造更多学习机会,让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脱颖而出。
通过校本研究本人有如下感悟: 一.建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课题研究正是从关注教师在教学常态形式下关键性教学问题入手,结合教师发展的阶段需要和新课改的特点,不断传承原有教研优点。以年级为单位的主题设计(就像本次活动一样),既能保障和促进全体数学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又能促进教师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业引领中完善自我。还能注重教师在参与中的行为跟进,发挥校本教研的作用,实现以教研活动为载体的教师与学生、学校共同良性发展。
我希望以主题性数学教研活动为起点,强化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整个过程的意识,更好地审视数学教研组原有教研活动的优势与不足,吸收先进的教研理念,达到对数学教师良好培训的要求,以形成组内良性教师的培养与全程运行机制,为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关意教师的真实需求。
通过平时的交流了解,教师有如下两大需求:
1(1)有能力提高的需求如:强化和反馈教学信息;实施教学策略;了解和分析学生;驾驭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
(2)也有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的需求如:处理偶发事件;制作和演示教学课件(这一点以前特别突出);组织调控教学过程;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通常除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外,还有就是新课程理念的冲击和影响,教师本身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再者就是要了解教师更确切的需求,包括教师需求的内容和开展的形式(如讲座、讨论、课堂观摩与评析、撰写读书笔记以及开展教学研究等)。三.在教学中注意解决常见困惑
1.如何合理制定“三维目标”,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时只注重了过程而忽略了方法。
2.如何提高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有效性; 3.怎样更好地把握例题的教学与展开;
4.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怎样操作才更有效; 5.如何提高练习设计与学生训练的有效性; 6.课堂提问怎样设计才更合理; 7.如何准确把握概念教学。四:合理对教材与资源进行综合运用
有时对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不准,若讲深了,超范围;讲浅了,又怕变化多端的习题学生不会做。学生都喜欢新教材,但大多数对插图感兴趣,只有少数的学生对文字感兴趣。同时其它硬件条件达不到要求教材中的主题图、配套 光盘等教学资源,只能作为一种“摆设”。这些结果使我认识到要解决教学低效的问题必须从研究教材的使用开始做起。五:关注课堂教学对比,提升学生综合学力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基地,在备课中探究,在上课中研究,在反思中深究。第 一 : 备课时,从网上找到人教版全套电子教材,把它与其它教材进行比较,吸取两套教材之所长,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课后及时记录课堂上出现的有价值的案例并进行反思,积累实践经验。
第二:在听课时,时刻关注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课后把自认为不合理的地方提出来,有针对的进行教学反思和听课记录,这是最丰富翔实的研究资料,这样做能够把教学心得与感悟记录下来,丰富我的研究材料
第三:课后还做一些对比工作。如:
1.截取自己或他人一个课堂教学的横断面,即教学流程中的细节对比,如:导入、结课、课堂评价、问题设计等。
2.思考如何更好把握学生心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展开新知教学;注重学科渗透以及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设计等。
3.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应用性问题的设计;关注数学抽象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的教学情境设计等。
六.提高课堂合作交流效率的探究
1.组建合理的二人或四人小组,创设有效的数学交流条件
四人小组的按前后四人,二人小组按同桌,这种组内,组间的原则进行分组。
2.重视引导方法,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1)分派学习任务和要求,(2)合作学习以检验成效。3.提出进行高效“合作交流”的几点策略:
(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2)关注开放、探究的学习内容进行合作交流。
(3)选择活动性较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学习内容进行合作交流。(4)关注课后练习,选取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进行变式练习。(5)关注能构建多向、动态的交流形式的学习内容。
总之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大胆探索。因为校本教研带给我的除了一些显性的研究成果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研究观念上的转变。原以为科研是游离于教学以外的负担,经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感受到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研究自己困惑的并且感兴趣的问题就像解一道数学题,越是不会越想研究,经过不懈努力找到了题目的解题方向或方法时,那种喜悦真是无以言表。其实备课、上课、反思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何不通过一个课题研究把这些工作整合为一体,边工作边思考呢?我觉得自己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的引领,已经有了初步的科研意识,但我要继续努力把校本教研搞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第二篇:校本教研示范校经验材料
以美乐教育理念为核心,深化校本教育研究
校本教研已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融进了师生生活。我们认为校本教研必须结合教育实际、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但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通过不同的教育实践及其教育模式去推进,针对小学教育,我们认为教育必须面对社会需要和学生生命和谐、健康、快乐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快乐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因此,我们把美和乐作为小学教育的核心元素,把“人生立美、乐教乐学”作为我校实践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我们提出了小学美乐教育理念。主要内涵是:把教育过程看作促进人的美学生成、全面自由发展的“美的规律”的过程;把教育本身作为人的主体性实践建构、自由生成的过程,作为一个充满美和乐的主体性建构过程,使教育本身成为一种诗意的审美化的实践境界。把“人生立美,审美育人,以美立教,寓教于乐”作为美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以美育德,行善为乐,美善相通,美乐相随;以美益智,求真为乐,美真相合,美乐相亲;以美育人,提升人本,美化人生,美乐相融”成为美乐教育的基本要素,努力在学校教育中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程、优化内容、优化队伍、深化教研,构建审美教育场。通过“场化”功能去陶冶心灵,澡雪精神,怡情愉性,美化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该模式的操作样式,又体现出模式的灵魂和主旨。这就是我们阆师附小人的共同愿景,也是校本教研、校本发展及学校文化发展的聚合方向。
具体做法是:
1.培训工作日常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教研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二、周四下午最后一节课为全体教师的业务集中学习时间,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同时把美乐教育研究作为实践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程的重要教研目标,为实施美乐教育奠定坚实的教研文化。)
2.培训形式多样化。①走出去: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大胆交流弄斧到班门;积极竞教敢于过招。②请进来:请上级领导作指导;请贾贵州、欧阳明等知名专家办讲座;购名师光盘作再现。③以赛促学,分层开展学校青年教师竞教、中年教师献课、招聘教师过关赛课。④以考促练,学校自主设计考试软件,考核45岁以下教师的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⑤以老带新,为新教师绑定辅导教师实施“传”“帮”“带”。⑥网上冲浪,为各个教研组配备计算机并规范用途,定期浏览“阆中教育网”等教育咨询网站。⑦研训一体,互动培训。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举办课改讲座,进行经验交流。⑧教师假期作业,内容包括“三笔字”、简笔画、课件制作、普通话练习、写读书笔记等。
3.培训效果体现“内容新”“ 方法活”“ 效果实”。(内容新
整合,拓展课程资源。
同时,我们以课题研究形式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先后开展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重点课题《汉字输入与识字教学相整合,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和效率及其基本教学规律的探索的实验》《运用名城教育资源,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加强艺体教育,创办艺体特色学校》《加强音乐教育,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中澳音乐教育实验》《口风琴教学实验》等一系列国家、省、地、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益,从而也促进了美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化了校本课程特色。
三、以美乐教学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研究
教学活动是实施美乐教育的主渠道。加强教学研究是推进美乐课堂教学、构建教育美、教学美的根本保证,我们的做法是:
1.加强教学目标研究,构建教学目标和谐美。我们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下进行多层次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积极推进多样化、差异性教育。(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促进学生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地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对教学目标的制订做到既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又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2.加强教学内容研究,构建教学内容形象美。(教师挖掘出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美乐因子,以美乐的形态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1.扎实《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教育学生养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构建欣赏型、审美立美德育文化。
一是通过选修课(特别是文艺性选修课)以美育德。二是通过群众性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德育途径。三是加强社会活动,如在古城开展《雏鹰从名城阆中起飞》活动;在红军烈士纪念馆开展“知阆中、颂阆中、爱阆中、建设和谐美好阆中”等活动,丰富德育内涵。
3.加强校内外活动的整合研究,拓展德育空间。我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自律。首先,师生共商,制订出教育目标和实施细则,把学校提出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愿望;家校社区结合,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树榜样、学榜样、赶先进;其次,爱严结合,强化训练;互相鼓励,集体舆论。
五、以打造人文附小、美乐团队为宗旨,活化研究机制 实现整体环境的人文化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我们不断强化美乐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人文附小、魅力附小和文化校园。
1.构建学习型学校与美乐团队。
积极创设宽松、民主、团结的工作和学习氛围,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支持,充分发掘自身潜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夯实物质基础,本教研整体推进。
3.把校园环境的美乐化分为自然环境的美乐化和人文环境的美乐化,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特质与精神相统一的文化背景和心理氛围。自然环境美乐化着眼于学校硬件方面的优化和改善,把校园建成花园式的学校。人文环境的美乐化,对学生所起的作用远远优于自然环境。校园内浓浓的师生、生生之情;墙壁上的每一幅名人名言、学生字画等等都让人们感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我们还注意到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的新人新事,小小点歌台播出的优美旋律,以及满园的普通话和文明用语都给“美”的校园辅之以“乐”的文化氛围,给人以一种美滋滋、乐融融之感。
实践证明,校本教研既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更是对传统教育过分注重共性约束、缺乏个性张扬的重大突破,是实现特色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们虽创造性的提出了美乐教育观念,并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但我们觉得这只是漫步者在大海边拾到的一只贝壳而已,我们将继续不懈地去思考、去完善。在今后的道路上,把教育作为一种缔造美的生命和美丽生活的实践,去发现教育之美、创造教育之美!
第三篇:南庄小学校本教研经验材料
在理论中汲取 在 实 践 中 磨 合 创农村校本教研之路
—南庄小学校本教研材料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校本教研的内驱力。
众所周知校本教研在我国是指“各校从自身发展的实际出发,就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教育教学,从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简单地来说:就是立足本校,探索符合各校实际的课改教研。
课改的理论科学,新颖,但是我校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困惑很多。比如说,它提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人为本,以学校、师生的发展为本,提倡新教法,新学法,师生新型评价,开发校本教材,但实践中具体如何去做呢?新课程改革没有给我们提供符合我们各校实际的做法,只是宏观指导,必须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总结、去提升。
同时,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大家都认识到校本教研促进了我们自身专业成长,为我们各自施展才华,成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只要抓住校本教研不放松,课改的“秋天”必将结硕果。
二、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校本教研的推进力。
(一)、组建机构 为了将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学校年初就成立以校长(刘群昌)为组长,以主任(王俊库)为副组长,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我校校本 教研工作。
(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确保校本教研顺利开展。
本学年我校逐步健全了上至校长下至各科任教师的校本教研制度,用制度推动校本教研。
1、校长负责校本教研制度、方案的制定、校本教研流程的管理,全面负责校本教研的实施。
2、校长负责整合学校教研机构和教育资源,使学校形成教学、培训、科研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3、主任发动全校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并将校本教研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逐级落实。
4、主任负责制定和落实师生评价工作。
5、学校中心工作每周必须安排一项有关校本教研活动,全校每周三下午必须坚持开展1小时理论培训、评课、经验交流等内容的教研活动。
6、校领导必须走进课堂,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30节;教师听课、说课、评课不少于40节。
7、领导、教师每学期必须承担一项校级以上的研究课题,发表1篇论文(优秀教案设计、说课稿)。
8、教师每学期必须有至少30次教学反思,并定期交流。
9、教师都必须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教学,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对所带课程一半以上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
10、建立校本教研激励机制,学校每学期必须至少有1/10的经费投入校本教研,对在校本教研中有突出贡献者予以奖励,使全校形成教研兴校之风。
一年来,制度的严格落实,使我校校本教研步入正规化、科学化道路。
三、狠抓主要形式,增强校本教研的创造力。
我校进行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是“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案例分析、任务驱动”。专业引领
课改初期,我们主要通过阅读课改丛书和理论专家作报告,帮助我校教师转变了观念。课程改革进行几年来,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的课改目标也由转变观念向实践可行转变。在这里,主要通过区内校际之间联谊和评选我校专业学科带人推广实践经验为主,本学期我校与张小,语、数、英等教研组相互交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听他们优秀执教者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教法;同时学校还通过让教师上网的搜集名校的实践经验,以及通过推广我校张小玲、李建伟、崔创军等学科带人的经验,加强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指导。同伴互助
在同伴互助上我们采用同学科,不同学校之间的同伴互助。起初我们采用同学科组内教师的“优”帮“后”,以相互间的听课、评课、单个思想交流进行互帮互助,后来还通过与张小、高新小学骨干教师进行内容涉及课标理解,学习方式、教学方法、教研方式、思想交流来提高我校教师的执教水平。学校还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如学科带头人的经验介绍,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新老结对拜师等。
案例分析与自我反思
案例分析就是通过听、评一节优质示范课使教师对教者的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设计有了感知体验,从而提高自己业务水平。我们采用的重点是听取我区及全省教学能手的优质课后,再回校分析、讨论,使大家进一步体会教者的思路和教法。除此之外,我们对“学生一段好的评语”、“一节好的班会”、“一道典型错题的纠正”“一篇好的文章”等,都来作为案例分析并根据分析写出自己反思。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必须写出教学反思录,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设想,并通过课改沙龙定期交流反思,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任务驱动
学校根据不同的研究机构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给教师确立了八项研究专题:
1、“课改”要求下,如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
2、如何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科学评价?
3、如何加强对学生的评价?
4、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5、优质课的要求与标准?
6、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方法与途径?
7、对学生评语的写法?
8、新时期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八项研究专题的设立,使各研究机构方向明确,责任到人,目前已初显成效,有些好的做法已经运用于实践。近年我校教师共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篇、省级刊物发表论文2篇、市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校本教研之风蔚然升起,研究型单位氛围已逐步形成。
总之,课改之路仍十分漫长艰辛,需要我们继续在实践中磨合、摸索,我们相信有区局的正确指导,有我校教师的热情参与,我们的校本教研一定会走出特色。
(组织撰稿:王俊库)
第四篇:校本教研经验介绍材料二
校本教研经验总结
(二)三道岗镇第一中学崔世全
为了总结,提升教学经验,现将我校在校本教研上一点经验介绍给诸位同仁,希望我们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一、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并且常态化,形成一种制度。我校的成功做法就是每周四定点、定人,由各教研组备课组长组织,根据学科特点,把教育学生心理学有机地带入到本学科中,更新教育理念,用这样一种常态化的制度约束人,激励人,通过学习,教师们的理论水平提高了,在实践中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
二、师徒结对,以老促新。学科骨干教师,名师带动,新老帮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明显的教法,要在全校推广,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带动教学方法的改进。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同预设一样,这们久而久之,才改进教学模式。
三、学校设立课题研究制度,各教研组都积极参入其中,发挥教研型教师的优势,学校设立课题,准备十一五研究课题,《中学生厌学心理研究与对策》,学科教研组与骨干教师都能从学情出发,从课题的立项到结题,都发挥了攻坚克难的作用,这一课题,得到了县教育科研所的好评。
四、每学期都搞班主任论坛活动。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突出的教师,每次论坛都确定不同人选,根据人选确立不同立题,根据主题展开交流,互动,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传承了优秀的教育
理念,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素质,为班级管理的制度化,条理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成为学校的一大靓点。
校本教研经验总结
(二)三道岗镇第一中学崔世全
第五篇:小学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本教研经验工作总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中的新问题、新概念、新理念层出不穷,它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转变观念、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树立新型的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于一所面向21世纪的现代化学校是何其重要。结合教师队伍现状,学生结构实际情况:专职教师74名,汉族教师、民考汉教师不足30,其余教师均为维考维教师,全校学生近1000名,民汉各半,但均已进入全汉语授课,全校教师结构年轻,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5岁,教师整体比较年轻,从学习的角度上来说是个优势,但大部分民考民教师已经完全不能升任双语教学,面对这个严峻的事实,我校不得不把师资队伍建设上升到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充分发掘已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发挥本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创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
一、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做了以下工作: 1.抓观念更新,营造学习氛围
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主体教育、创新教育的新理念。我们积极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教师学习,只有让全体教师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主动进行有的学习。学校还通过多方面的培训学习,帮助教师了解外界教育的新动向,掌握最新的教育观念,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以更开放、更积极的目光去对待教育,掌握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进行教育研究。帮助民族教师认清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汉语是大势所趋、是服务与学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提,从思想上更新民族教师的老观念,努力提高全体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的水平。
2.教科研与培训有机结合
引导和培养教师同年级、同学科民汉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开展同课异教、教育教学研究等交流活动,尤其是注重引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听每学期一节校级、每周一节组内同学科公开课,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
动和推门听课,去最真实的了解教学的全方位,能很好的体会到创新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也可以少走弯路。在听课、评课中互相交流,撞击思维的火花,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完善的教学风格。创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充分尊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自主权,支持和指导教改实验,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允许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中有个人见解,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鼓励教师对学术问题要不分民族、资历深浅、职称高低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完善学校评估体系,注重创新教育能力考查
学校的教育评估体系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同时评估体系所选择的标准又是对某种教育思想和方法的肯定,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强的诱导和强化作用。所以注重评价体系中教师创造性工作成效的权重、导向、奖励,使之形成人人争创新的氛围。例如:定期的每学期教师的业务知识测试;听推门课;不定期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抽查、测试,可以是笔试,对双语班也可以采取口试等方法,通过学生考察教师的教学情况等方法。
4.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程”
积极提供机会让教师外出学习,特别是有计划、不间断地组织教师利用每周二下午语文学科、每周三下午数学学科、每周四下午汉语学科业务学习时间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新课标、观看优质课实录。派出教师参加每一轮继续教育,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在同级同类学校和在我校开展的骨干教师评选听课活动,从中总结学习到好的教学方法,观摩喀什优质课竞赛。
5.学校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如民族教师每堂课尽量采用全汉语授课、每节课汉语使用不能低于百分之八十,同年级教师互相监督,教育主管领导不定期听门外课;教学主管领导每天至少听一节推门课;每位教师每个假期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学期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教学经验总结;每个学期每位教师听课40节以上,每周听同年级教师组内公开课听,并认真评课、记录;每学期每位教师上几节使用多媒体公开课等;每学期分
学科业务学习测试两次;每周分学科业务学习,完成业务作业;每月教导处定期常规检查一次,教导处、学科组长不定期抽查常规工作情况。
6.专业引领
学校成立专家工作小组,请山东援疆教师****,原山东临沂费县教研室教研员,山东援疆教师***老师,指导校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为中青年教师磨课,提高教学艺术;向老师传递专业发展走向和教育发展趋向等动态信息,进行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作为教师个体而言,从心理角度分析,都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愿望。学校管理者考虑:如何正确引导,积极创造条件,让学校的一切制度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学校的“柔性”管理给老师松绑:让教师的心情“亮”起来。既让教师们觉得很宽松,又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
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征途上,老师们自己也作了一些努力: 1.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教师队伍年轻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对教育的改革相对是有利的,能积极接受新的理念,会出现大胆的创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汉族教师工作时间短,民族教师从2005年合校以来才进入汉语授课,这些教学内容对民族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因此,经验不足,对教学内容不十分熟悉,相关知识的储备量不足,对理解教学内容来说又十分不利,理解浅,自然不能举一反三。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文的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表面,当教师要求学生多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时,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教师对课文的理解也应该从课文中跳出来,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新的见地,也就需要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但在语文教学中如此,在一些自然科学的教学中更是如此,教师对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就越能带给孩子们新奇,也越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求知欲,也有更高的创新的活动。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整体了解了小学阶段要传授的知识甚至是初
中的一些内容,在讲解相关内容是可以提前为后面讲解内容打下基础,分散教学难点,化难为易,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所以我们教师用业务学习时间、课余时间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同年级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对各种知识、信息都有自己的判断力,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开拓新的天地。另外,也可以去旁听其他的课程,增加阅读量和层次,增加自己的信息量。
现代科学技术的掌握也是教师的一大素养。2007年以来,我们要求全体教师每学期必须使用多媒体进行讲授公开课,所以在业务学习中,我们安排教师进行专门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加强教师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培训,能熟练运用一些软件,能制作简单实用的课件,能在工作中更进一步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2.日常教学,常教常新。
我们的教师每天从事着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似乎在重复劳动。其实则不然。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发展,要求我们的具体教学也能以变应变,与时俱进。我校有位教师说:“我要求自己,今天要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这种对教学每天有新意,每天有追求,每天有进展的教学态度,是将日常教学作为自身成长载体的前提。
我们每一位教师每天对自己的教学有一个反思、小结,对第二天的教学有一个思考、调整,使每天有个新目标、新创意、新尝试,这样,日常教学就会常教常新,教学就会变得鲜
活、有趣、充满生机。我们老师们这样思考,也这样努力去做了,渐渐地形成了重在平时,重在基础,重在积累,重在进取的风气。教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追求中,不但使日常教学常教常新,而且使自身专业水平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3.边教边学,教学相长。
汉族教师努力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促使理论的经验化和经验的理论化。将反思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反思成为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学成为反思的主要目标。将尝试与总结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尝试成为总结的基础;总结成为尝试的结果。学习正在成为我们的一种工作方式、生活形态、自然现象。民族教师一边自己学习汉语,过教材,一边通过听课、课前课后向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请教,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教学相长。
日常的教学实践正在成为我们自身成长的有效载体,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
三、经过学校和老师们一学期的努力,在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征途上,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老师们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在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活动中我校***老师、****老师分别被评为县级语文、数学学科带头人。
2.在地区、自治区直播课堂教师选拔活动中,我校双语教师***老师《葡萄沟》被评为优质课,进行直播。
3.2012年我校先后有***等10余名教师论文分别获得各个奖项。
4.2012年****三位教师论文在地区教育教学论文专著一书中发表。***老师的论文在新疆教育杂志中发表。
5.2012年我校维族教师中有11人参加了各级汉语水平测试,不断提高着自身的汉语水平。
6.2012年40岁以下所有教师除了已拿到本科文凭的教师外,7人还在参加大学本科学历提高学习。
四、成绩固然可喜,但情况也不容乐观
我校教研经费不足、机构不健全、教育教学条件落后,制约了教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虽然我们还在通过继续教育、鼓励教师自学等手段促进教师学习,但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年轻,民族教师仅仅发展到边学边教阶段,知识储备量不足,对教材的理解相对肤浅,不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教学能力有限,教研人员编制不足,教科研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还不能满足为教育决策服务为教学实践服务,为教师成长服务。
人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将把人才教育的工作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