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声乐大师郎毓秀》(十四)跨出国门当评委
《声乐大师郎毓秀》(十四)跨出国门当评委
每周连载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华大地,文化部于1985年组织六七位艺术家到西欧去考察音乐艺术的发展情况,其中就有郎毓秀。同行的有中国音乐学院的声乐家张权以及沈阳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朱雅芬等。
他们考察的第一站是德国,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了七个城市,走访了汉堡音乐学院、汉诺威音乐学院、柏林歌舞剧院以及贝多芬故居等。
郎毓秀首先发现德国音乐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与我们有很大不同,她走访了那么多的学校奇怪地发现教师之中没有年轻人、没有助教、讲师,都是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原来他们从来不留应届毕业生,教师都是在舞台上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在社会上有了知名度的歌唱家,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声乐教师的主要来源,是将成绩优秀的毕业学生一届一届留校工作。其实这样做,毕业生的特长在学校里不能得到充分地施展,再说马上开始工作也缺少实践经验,很难立即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考察音乐院校的同时,也走访了歌剧院。
郎毓秀一行在考察西欧音乐活动时发现,他们的通俗歌曲和摇滚音乐也很热门,但严肃音乐也能与其抗衡。
国际文化交流的窗口打开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化部经常选拔35岁以上的美声歌唱演员去国外参赛,尽快使我国的声乐与国际接轨。1987年美国纽约举办罗莎-庞赛尔国际声乐比赛,文化部指派郎毓秀作为惟一的中国评委出席。代表自己的国家单独出任评委,这是国家对她最大的信赖,也是对她声乐造诣的最大肯定,她非常激动。
这是一场盛大的赛事,参赛选手达二百多人。来自苏联、英国、荷兰、美国等地。中国也有两名选手参赛,一名男中音、一名男高音。比赛在林肯中心旁的卡内基音乐厅一个礼堂里举行。
赛前,评委先与参赛者见面。郎毓秀以流畅的英语真诚的说:“我来自中国。中国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不少留学生在国外深造,我也是其中一员。但近几十年,没有出来了。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的选手重新出来参赛了,因为多年不通信息,我们的选手肯定会有许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通过交流,他们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次参赛选手来自世界各地,大家相聚在一起,这是很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希望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赛出自己的水平。祝愿大家好运。”她的讲话真挚、诚恳,受到大家的欢迎。
评奖的过程非常认真,评委不仅在台上打分数,还要对每个参赛者的表演都发表意见。郎毓秀以流畅的英语发表切中要害的意见,不仅博得参赛选手的热烈掌声,而且让评委们为之折报。赛事结束之后,罗莎-庞赛尔委员会主任马上要求郎毓秀第二年再去出任评委。主任很喜欢她的评论,说她的发言能说到点子上,而且非常中肯,让参赛者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