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题 目
姓 名 专业班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年 月 日
大亚湾楼盘为何空置率高
——大亚湾楼盘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2012年的初春大地回暖世间生机勃勃,新的一年即将开始了,怀着学校毕业回来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在社会上开始追寻着自己的职业道路,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本想着以后发展的是IT行业,结果阴差阳错跨界做了房地产行业的一名置业顾问。现在是2014年的下半年了,转眼间快三年的时光过去了,时光飞逝从一个在校学生到一个行业的老油条。此时感慨万千。
在这三年的工作上基本工作地点都是在离家不远的大亚湾地区,前前后后换过四五个项目楼盘。由于工作需求,大亚湾的五区一岸线基本是熟到不能再熟,算的上是个地区楼盘百事通。但是工作的这几年我心中还是有个问题也是广大买主共同的问题,就是大亚湾地区楼盘空置率高困扰大家多年的问题,就连我多年长驻在这边也是很难理解心中的一个困惑。
大亚湾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独立经济开发区发展到至今,20年有余,开发至今项目楼盘大大小小100多个,已交楼楼盘也有40有余,但大亚湾的楼市空置率达9成,大亚湾人口不多,2000年统计不足10万人,而目前整个大亚湾规划区有约12.2万人,包含三个镇,霞涌镇 西区镇。大亚湾楼盘主要集中在澳头镇与西区。
傍晚,沿着惠深沿海高速去往大亚湾,都市喧哗逐渐隐去。在其沿线小桂湾、大亚湾第一中学附近,七八栋高层住宅依山而立,大量别墅密集分布,并无人居住,巨大的楼影子扎在地里。天色暗下来,上百户的高层只有三四盏灯点亮,这是大多楼盘业主会经常遇见已习已为常。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为何大亚湾楼盘空置高的问题,我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通过对大亚湾已交楼的三个代表性楼盘业主进行了随机电话回访及调查,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结论。
三、调查对象:
三远大爱城楼盘,一二期已交楼单位约425套。随机抽取调查的20位业主中,其中19位来自深圳,1位来自大亚湾本地。目前入住小区的2位。空置率达9成。
锦地繁花楼盘,一期已交楼单位约245套。随机抽取调查的20位业主中,其中18位来自深圳,一位来自上海,一位来自香港。目前入住小区的0位。空置率达10成。
和瑞深圳青年楼盘,一期已交楼单位约500套。随机抽取调查的20位业主中,其中16位来自深圳,两位大亚湾本地,两位惠阳淡水。目前入住小区的6位。空置率达7成。
四、调查项目和分析:
1、是什么导致了楼盘空置率的问题
调查的业主中,90%的业主来自深圳,只有10%的来自其它地区。其工作地点都在深圳地区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空置率高的问题主要源头是深圳客户群体。那么影响深圳客户的问题是什以呢?做了以下调查。65%在深圳租房居住或住在公司,这部分人认为当前大亚湾交通配置跟不上不适合居住,27%深圳有房产,购买在大亚湾房产只用于投资,剩于7%其它客观原因。
2、大亚湾目前适不适合居住
如果工作地点在深圳片区,自驾车过来可以走深汕高速和沿海高速,大约实际的车程都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才能到达,如果坐车过来可以在深圳各个地铁站坐地铁至离大亚湾最近的双龙站,然后再乘坐深惠2号线至大亚湾。时间约一小时40分。
目前的交通情况目除龙岗片区离大亚湾较近以外,其它深圳地区平均都要一个半钟以上才能到达目地的。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住在大亚湾,工作在深圳的确比较不现实这也是导致空置率高的原因之一。其二大亚湾配置是否能满足需求,调查的这三个楼盘,周边均有菜市场,步行最多约10分钟,但购物商场均比较少而且规模小品种少。大亚湾大型购物广场只有两三所而且位置不集中距离楼盘比较远。
不过当前居住是没有问题的。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另外教育和医疗等民生工程的问题也浮现在其中,小孩的教育问题,老人的养老保障等等均是配置体系中不可缺少的。
3.交通配置影响了空置率
大亚湾近20年内,从1991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从当初的熊猫汽车到后来的南海石化,经历了造地、造厂、造房、造城的四造运动,财政薄弱的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大量批复土地。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寄望于熊猫汽车要建成中国的第一汽车基地,但熊猫汽车的破产同时也破碎了大亚湾定位汽车城的规划。
而据网上统计,2011年至2013年11月,大亚湾区累计出售新建商品房69502套,619万平方米。其中当地人员购买4160套,仅占6%。火热的销售场面一度使大亚湾认为房地产的发展方向走对了,但没想到在2011年,随着调控的深入,深圳投资客开始放弃撤离,市场开始逆转,空城开始逐渐形成。由于惠州市政府财力比较弱,而产业聚集度也比较低,虽然大亚湾有南海石化产业支撑,但却没有产生产业集聚动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导致区域发展动力不足,而过度依赖房地产的发展又导致目前楼市陷入困境。配套严重缺乏。
4、实际困难及可行性问题探讨
基础设施大大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配套不足导致的生活不便,是房地产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成为目前大亚湾楼市发展最大的硬伤。
环顾整个大亚湾,很难看到大型的购物中心、娱乐中心以及医院、学校,一些小型的超市及医疗诊所、民办学校,根本无法满足区域的居住需求,更满足不了来自深圳的业主的消费需求。作为核心区域的大亚湾,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生活居住片区,还得在依靠惠阳淡水和深圳其他地方,使得大亚湾不具备功能分区的概念。现在楼盘空置率高,配套设施不全,人气不旺这些问题,关键是产业集群配套建设不完善,服务业、商业难以跟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去年的12月26日厦深高铁正式通车,在大亚湾设有惠州南站,曾带给大亚湾一剂兴奋剂,高铁的开通短时间内能促进一下市场,大亚湾片区的生活配套问题并不能随着高铁的开通而一并得到解决。
五、思考与对策
关于人气不足空置高、公共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大亚湾是一个新兴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处于开发时期,所以在人气和城市配套方面与周边成熟地区相比确实存在差距。据大亚湾住房和规划建设局未来规划建设最新资料显示。
1.关于交通设施的规划
分别建成了与深圳对接的石化大道西段、龙海二路西段、龙盛五路三条主干道以及与惠阳对接的龙山一路。正在开工建设的有与惠阳对接的龙山五路(石化大道-龙海一路)、龙山三路。连接深圳南山片区的南坪免费快速干道三期目前已在动工。以及连接惠大高速的疏港大道及北环路等等。未来深惠1小时生活圈不再是梦想。
2.关于商业设施的规划
比如中心区的沃尔玛超市已于今年开业、西区橙天嘉禾影院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比亚迪南门对面的世纪城大型百货连锁也在紧张的招商当中。太东集团旗下的太东时尚岛商业群也紧密筹备中。将来购物广场将越建越多规模越建越大。
3.医疗卫生设施方面
区级医院共规划5处。其中,西区医院位于西区北部综合配套片区;中心区医院规划3处,其中两处位于中心北片区,一处现状医院(区人民医院)位于澳头老镇;霞涌医院位于黄金海岸片区。片区级门诊共规划14处。其中西区规划4处,结合居住区配置;中心区规划6处,结合居住区配置;霞涌规划2处,一处是结合霞涌原有医疗设施设置,另一处是规划新增,位于小径湾区;塘横规划2处。目前,由我区采用BT模式,投资7.43亿元,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合作,按“三级甲等”标准建设的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已
正式运营,不仅大大地改变了目前的医疗现状,也将现状医疗配套设施标准提高至惠州市的前列。
4.教育科研设施方面
全区规划幼儿园80所、小学46所,初中22所,高中7所,职高1所。其中西区规划公办幼儿园32所,小学21所,初中9所,高中3所;中心区规划幼儿园38所,小学18所,初中9所,高中3所,职高1所;霞涌规划幼儿园10所,小学7所,初中4所,高中1所。近年来,先后建成了42班的大亚湾第一中学高中部(投资约2.9 亿元)、34班的澳头中心小学(投资约4800万元)、27班的西区中学(投资约8600万元)、18班的霞涌中心小学(投资约4000万元)、12班的西区幼儿园(投资约1500万元)等一批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六、结论:
对于大亚湾空置高的问题,空城的说法对于历史来说是肤浅的。许多城市都是从荒芜到繁华,今天的大亚湾就如同昨日的深圳龙岗、南山,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对于一个片区的价值,应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
未来5年配置交通等一系列公共民生建设工程在加速进行当中,将来配套越来越完善功能越来越齐全。所以作为我也是大亚湾房地产关系链中重要的一员,我相信大亚湾房地产未来的蓝天将会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行政管理调查报告。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职工培训越来越重要;由于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些企业对该工作存在诸多误区:成本能省则省、效益好时不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高管人员不需培训等.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企业职工必须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职工培训工作的企业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职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职工思想现状,了解企业对职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了解统化、结构化的企业内部培训体系。本人在成都某企业范围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问卷95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8份,主管级及职工级86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09年1月
2、调查地点:某国有企业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职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调查报告《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职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多数职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职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职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职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职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工外,团队士气良好。在实际调研中,28%的职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职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职工反映某些职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职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
职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职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职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职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职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职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职工技能发挥。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职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职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的能力,而且要使职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职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职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职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三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行政管理专科社会实践要求
社会实践是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之一,要求进行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以调查报告作为评定成绩依据。具体要求如下:
一、社会调查选题要求和形式
1、社会调查的内容应限定在行政管理专业实践范围内。应根据行政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地公共管理的实践,以及一些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题,并实施社会调查。
2、社会调查形式:可采取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案例分析等形式。
二、调查报告内容与格式要求
1、内容:参加行政机关实习、实地综合考察等活动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目的、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运用行政管理学理论去解决问题,形成相关结论。
2、字数要求:社会调查报告文字材料不得少于2000字。
3、格式要求:社会调查报告要有统一的格式。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 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 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
(一)”、“1”、“(1)”、“①”。
三、时间要求
6月10日前将调查报告交班主任。
(报告形式如下)
关于xxxxxxxxxxx的调查报告
年级:
专业:
姓名:
学校:
关于xxxxxxxxxxx的调查报告
第四篇:行政管理调查报告
关于潜江市森林资源和林业行政政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湖北省潜江市的林木资源虽然不多,但是资源和林政管理比较规范,工作扎实有力。林业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健全,对林地林木权属、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管理和执法的各项措施落实。
关键词:潜江市;森林资源;林业行政政管理
今年 3月初,我到湖北省调研,觉得潜江市的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比较扎实,有些感受,记录于下,其中有些做法可资各地借鉴。
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境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是一个典型的水网湖区。市域内有 17个乡、镇、办事处和 7个国有林场,11 个省市等部门管的农场,以及荆州原种场、江汉油田等单位,板块经济特点明显。据1999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林业用地面积虽然只有13.22 万亩,“四旁”路 旁、宅 旁、渠 旁、河 畔)林 木 面 积31.96万亩,森林覆盖率15.4%,但是森林、林木和林地管理做到了全覆盖。
通过查阅管理工作台帐、现地察看、与有关人员座谈,感到该市的林业机构健全、工作扎实、管理规范、执法有力,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成效比较显著。
1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该市设有林业局和一个为江汉油田服务的广华林业分局,并由其派出的 个乡、镇、办事处林业工作站,还有一个林政管理稽查大队、一个水上木材检查站。共有林业行政执法机构 27个,其中:有实施林业行政执法权的 6个,受委托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 21个。现有林业行政执法人员120 人。依照《森林法》等林业法规赋予的职责,行使林地林木权属、林木采伐、木材运输、木材经营、木材加工管理、林业案件查处等职能。
为提高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依法执法,市林业局十分重视对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去年十月,以“两法三条例”为主要内容,对执法人员普遍进行了执法业务考试,坚持合格者上岗。
为了切实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保障林业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有效地行使林业管理职能,使全市林业行政执法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市林业局还根锯《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及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精神,对全市林业行政执法管理与监督作出了具体规定。林业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在报经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批准后认定。并对拥有依法实施林业行政执法和受委托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组织(机构)的执法范围与职责权限作了详尽规定,林业局行文公布,以便各自遵守,共同监督。从而减少了林业系统内部各管理、执法组织(机构)的职能交叉和可能产生的扯皮或推诿现象,提高了林业行政管理效率和执法效果,树立了林业部门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
2规范管理,严格执法,狠抓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
2.1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依法管理林木采伐。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由市局编制全市林木采伐计划后,报市政府批准,并以市政府办文件将限额采伐计划分解下达到各个乡、镇、农场、办事处。
二是坚持审批一支笔制度,严格把住采伐许可证的核发关。“一支笔”就是全市的林木采
伐,先要由有限额指标的采伐者提出书面申请,报所在乡、镇、办事处或单位的主管领导批准,并由采伐者与林业部门签订更新造林合同,再报经市林业局林政科审查采伐申请和还林合同,最后由市局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特别要提的是,林政科在审核采伐申请和还林合同的过程中,坚持做到现地调查后,再按批准的采伐申请核发林木采伐许证。采伐许可证实行专人发放,专人发证与征收有关林业规费同步的办事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林业规费的流失。年终局林政科还要对林木采伐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为保证这些程序和制度的落实,市林业局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森林采伐限额执行包括发证、验收登记台帐制度。只要查看台帐,各单位采伐限额和计划多少、办了多少采伐证、实际采伐有没有超采、还林情况如何,对超采和未还林的处罚,都一目了然,经 查 2012年 该 市 政 府 下 达 采 伐 计 划11000m3,实际采伐 10480m3,未突破限额。
三是加强对限额采伐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每年林业局都要组织专门力量对采伐实地进行抽查验收,重点察看实施采伐和还林情况,发现问题,依法查处。.2严格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管,依法控制林木资源消耗。
该市地处江汉平原,森林资源少,可采资源更少。为切实加强对木材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木材流通管理条例》,依法加大对全市的木材经管(加工)单位、木材运输、木材市场的管理和执法力度,严格控制林木资源的过量消耗。
一是严格执行凭证经营(加工)木材制度,切实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管。依法由林业局批准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核发木材经营或加工许可证;每年年初组织对经营(加工)单位进行审查,换发许可证;建立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登记台帐制度,分别各乡、镇、办事处和各部门(机构)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全面进行登记。在台帐上明确记载各经营(加工)单位的经营范围、经营(加工)的规模、持有林业部门核(换)发的木材经营或加工许可证、营业执照、法人姓名等情况。依照《条例》,重点查处倒卖、转让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的违法行为;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经营(加工)单位的木材来源,对木材来源不明的找案源,依法予以处理。特别是对木材加工大户,始终坚持跟踪管理,其中对设备陈旧、浪费木材原料大的加工企业,实行限购木材数量,依照规定足额征收林业规费。二是加强木材市场管理,打击非法木材交易活动。每年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的木材市 场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取缔无证经营(加工)木材单位。三是依法执行凭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控制地产木材非法运输出境。建立木材运输证核发登记台帐制度。凡需要办理木材出境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持有经营或加工许可证、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按规定缴纳的林业“一金两费”票据。否则,不予办理木材出境手续。通过这一环扣一环的监督和管理,全市木材流通秩序井然,林木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
2.3 依法加强林木资源的权属管理,严格实行林地用途管制
全市的林业用地加上“四旁”植树面积,不到45 万亩,林地显得特别珍贵。为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林地,控制林地消耗,严格执行《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国发明电〔2011 〕 号、国办发明电〔 2012〕 号文件。去年对1994 年以来全市各类建设工程滥征乱占林地进行了彻底清理,共查处非法征占用林地、改变林地用途案件 7起,面积94 亩,责令限期补办了林地用途手续,按规定征收了森林植被恢复费20万元,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的林地保护意识
2.4 狠抓“源头”稽查,坚持依法执法
市政府于 2009年批准成立了“潜江市林政管理稽查大队”,定编15 人,为副局级事业单位,并赋予林业行政执法权。其主要职责:一是对全市无证经营、加工木材的单位和个人
进行清理整顿,依法处理非法经营、加工活动;二是对建筑市场木材消耗进行跟踪管理,依法处理收购非法木材;三是对林木伐前、伐中实施监督,伐后进行检查验收,依法查处批东砍西、超计划采伐和偷砍盗伐林木案件;四是对各类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和其他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非法侵占林地案件;五是对市场以外的集散地、狩猎者、餐馆、部分驯养繁殖基地等经营、利用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非法经营和利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这个稽查队比较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人员素质的提高,坚持依法办事,秉公执法,重在对资源林政管理“源头”的监督检查,对资源林政的各项管理措施跟踪追效,从而在保护森林资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五篇:调查报告行政管理
关于市级政府采购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1年9、10两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领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对市级政府采购工作及实施《政府采购法》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资料和文件制度等办法进行。先后听取了 市政府采购办(监管部门)、市政府采购中关于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市级政府采购情况工作汇报。同时还分别召开了政府采购供应商和采购人(市直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市级政府采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市级政府采购工作的基本现状
市级政府采购自1999年开始行,至今已有13年,特别是《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元月1日实施后,市级政府采购逐步转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1)加大法律宣传力度,严格依法办事。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元月1日实施后,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6年来,在市新闻媒体组织稿件达32篇,宣传《政府采购法》。同时,举办了各种层次的法律和专业知识培训班25次,培训人员达3000人。通过对采购机构、采购人和采购供应商法制宣传和专业培训,为该法在我市贯彻实施奠定了一定基础。二是理顺了机构职能。按照《政府采购法》第十六条“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设臵集中采购机构,不得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采购活动”的规定。市政府从2005年9月起,设立了政府采购中心,较好地将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与执行分离,并形成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的良性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政府采购的运行机制。制定并实施了政府采购计划申报、询价、招标、开标、评标、采购及售后服务整个政府采购流程的工作规范;组建了车辆维修、办公自动化、经济三类评审专家数据库,并坚持在开标前24小时内随机抽取专家,统一封闭式评标;建立了有监察、审计等部门和特约监察员组成的监管体系,并参与政府采购全过程的监管。四是强化了对采购人和采购供应商的监管,实行了采购人采购预算编制、审批制度和采购供应商公开招标制度,确保每个采购项目正常运行,提高了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
(2)强化了政府采购的制度建设。
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自2003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北京市政府采购程序》等30多个规范性制度。2008年又出台了《北京市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4个规范性文件。上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规范市级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提供了制度保障。
(3)强化了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管。
市级政府采购预算从2003年试编至今有6年,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纳入市级部门预算的编制范围,实行严格地“两上两下”编制、审核、下达程序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效缓解了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提高了政府采购预算的约束力。
(4)政府采购规模逐年扩大。
2007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预算6.79亿元,比2003年增长4.95倍。其中:市级政府采购预算完成1.49亿元,比2003年增长2.15倍。2008年元至8月全市完成采购预算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6%,其中市级完成0.76亿元,同比增长42.98%。
(5)政府采购的效益逐步显现。
一是优先采购国家政策扶持的节能、环保的国内产品,并坚持本地采购的原则,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全市及市级政府采购国内商品采购率和本地采购率均在99%以上。
二是据市政府采购办统计,2007年全市政府采购节支率达10.5%,市级达10.94%。另据市政府采购中心统计,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市采购中心完成采购额19591万元。其中:公开招标7707万元,竞争性谈判5273万元,协议和询价采购6611万元,平均节支率达9.3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家将政府采购纳入财政四项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政府采购法制化、规范化,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举措。市级实行政府采购制度10年来,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法》的贯彻实施,我们针对目前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广泛地调研,充分听取了监管部门、执行部门、采购人和供应商的意见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约束力不强。
2007年市级实际完成政府采购额1.49亿元,为预算的116.4%,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张皮”的问题仍很严重。一是采购人预算法制观
念淡薄。据我们调查,相当部分部门对政府采购不甚了解和理解,认为只有财政拨款发生的采购行为才需实行政府采购,而对部门自有资金用于采购的则可自行采购。特别是对部门所属二、三级预算单位的采购行为更是监管泛力,导致部门财政性资金自行采购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预算编制不完整。据我们座谈了解,某部门2006年至2007年实际上报采购预算12万元,最终执行为100多万元,超预算近10倍。另据市采购办对市直19个部门2006至2007年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发现,超预算采购额达2571.62万元。再如某部门两年内未纳入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购进车辆43台,金额高达686.75万元,且该部门部分车辆维修也未进入政府采购,金额达122.10万元。三是财政性资金投资的工程类项目,至今尚未全部纳入政府采购。据市采购办对19个部门2006至2007年检查发现,有551.74万元财政性资金用于单位建筑物的维修和改扩建,虽通过了建筑工程招投标程序,但未进入政府采购程序。
(2)政府采购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采购程序有待进一步优化。据我们调查,一个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整个采购过程要经过采购人申报、监管部门审批、招标、开标、评标、采购等六个环节,程序较为繁杂。二是部分项目采购周期较长。一个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按法律规定,“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二十日”。加上单位申报、审批等环节,采购人得到商品和服务至少需要30—40个工作日。
(3)采购人与供应商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采购人的真实采购意愿不能实现。座谈中,部分部门反映,因采购人面对的是采购执行机构而非供应商,如在采购电脑、IT产品、汽车及维修中某些零部件时,因其配臵、等级标准的不同造成其性能和价格差异较大。由此导致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现象偶有发生,特别是协议采购中的汽车维修项目,此类现象更为突出。采购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部分采购项目供应商面太窄,采购人选择余地有限。座谈中,部分部门反映汽车维修定点面太窄,个别品牌车辆的维修零配件供应难以保障。
(5)政府采购监管、执行机构工作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推行政府采购的目的就是要保障采购人得到更为廉价、高效、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优化财政资源的合理配臵,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法》的学习宣传力度。《政府采购法》是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保护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的基本法律。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一步加大该法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采购当事人和采购供应商的宣传教育。同时,对采购当事人要强化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对政府采购制度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到依法办事、依法采购。
(2)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法律约束力。政府采购预算是市级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一是强化预算编制。凡属财政性资金用于政府采购的都必须纳入政府采购预算,确保预算的完整性。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项目支出评估论证制度,强化项目支出数据库建设。对未经评估论证或评估论证未通过的项目支出一律不得列入预算,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严格预算支出管理。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政府采购预算的支出一律实行严格的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的变更,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三是强化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的对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要充分发挥审计、监察、财政监督在预算执行中的监督检查作用,增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
(3)进一步强化对政府采购机构运作的监管。政府采购机构的采购行为是整个政府采购活动中枢,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直接关系到采购活动的成效。一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是实现廉洁采购、廉价采购、高效采购、优质采购的关键。要将制度建设渗透政府采购活动的每个环节,用制度管人、管事。二是逐步建立政府采购电子网络平台,尽量优化或精简交易环节,缩短采购周期,将政府采购打造成高效、快捷的采购平台。三是充分发挥政府调控职能,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和国内产品。同时,要把服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臵,对供应高的选择要以本地为主,坚持本地采购的原则。四是增强服务意识,推行阳光采购。要强化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特别是要注重采购人与采购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对接工作,将采购人真实的需求及时准确地传递给采购供应商,使政府采购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政府采购机构要根据政府采购预算的安排,深入市直有关部门搞好调研,听取他们对政府采购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和完善政府采购工作。
(4)进一步强化对采购供应商的监管。一是加强对采购供应商资质等级、信用等级、经营实力的评估和监管。改进和完善采购供应商公开招标制度,确保采购供应商的质量。二是定期对供应商执行法律法规,履行采购合同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那些以次充好、随意加价、恶意操纵、不履行采购合同的供应商要依法严肃处理,确保采购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适当增加诸如汽车维修等特殊行业供应商数量,给采购人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5)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队伍素质建设。一是要认真学习国家法律和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模范地执行政府采购的各项政策和纪律,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强化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确保政府采购廉洁、廉价、高效、优质。二是认真学习各项业务知识,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政府采购队伍的履职能力。三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政府采购工作要将服务采购人支持和发展地方经济放在首位。四是进一步强化评审专家队伍素质建设,加强评委职业道德建设,充实和调整特殊行业评委职数,提高政府采购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