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创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字词分析人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法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成长,树立自信心,并明白自己的价值,懂得自己只要努力也会有成功的一天。
4、让家长明白,对子女该放手时须放手。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都几岁了?在这度过的十六七年中有心中想做但因某种原因而未做成的事情吗?
(追问:是什么原因呢)
过渡:今天却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凭着自己的勇敢、信心与独有的想象力,冲破阻碍,完成了别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梦想。
(字幕:儿子的创意)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并说一说文章诉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过渡:文章告诉我们,儿子不顾母亲的反对敢于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并获银奖的故事,为了突出人物,本文在写法上运用最多的是什么描写?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指名),谈一谈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人?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读,讨论明确:
①儿子突然说:“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勇敢
②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举办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一次。 —————————严肃认真,说明儿子对此事很认真,不是开玩笑。
③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参观的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这个博物馆里可以播放佛教音乐,您从少林寺带回的药师菩萨曲,听的时候就让人感到很宁静。比如……”—————————自信,充满想象力
④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再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从底下向阳光明媚的地面攀升,会有人的自豪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充满想象力
⑤儿子说:“我猜是一张飞往东京的机票”————————自信
⑥他看了一眼,然后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自信,豁达,天真,幽默
⑦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好玩
(追问:对儿子的好玩你如何看待)
板书:勇敢,自信,充满想象力,天真,幽默,豁达,好玩
2、儿子凭着这些终于成功了,而在整件事情中,母亲对此又怎样看待,她的态度由始至终一样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小组讨论)
讨论明确:
(置之不理、看也不看、打断、挖苦、不客气地打断、叹了一口气、一笑了之)
板书:置之不理→打断阻拦→无可奈何,一笑了之→刮目相看
四、自我体验
1、母亲认为什么是创意?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为什么?你觉得什么是真正的创意?
(开放题,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就是丰富的想象力。)
2、请以“爸爸(妈妈),请你听我说:……”为句首,写几句话,以倾诉自己的心声。
(全班讨论)
过渡: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点,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位母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五、课后拓展
1、于屏幕上打出“一场奇特的诉讼案”一文:
一场奇特的诉讼案
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 OPEN ”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非常吃惊,问她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这位母亲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因为她认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后自从劳拉三世幼儿园教她识读了26个字母,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她要求该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伊迪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诉讼状递上后,在内华达州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一些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小题大做,她的律师也不赞同她的做法,认为这场官司是浪费精力。然而,这位母亲坚持要把这场官司打下去,哪怕倾家荡产。
三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立法院开庭。
生读,问:你认为最后谁会胜利,为什么?
2、打出后面的文字: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是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她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了,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人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剪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池塘里的,虽然没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是会因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实地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想象的翅膀,人们早早地就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ABC的小水塘。
这段辩护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公民权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拥有玩的权利。这项权利的列入是否起因于那位母亲的官司,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美国人非常清楚,这一规定,使美国在科技方面始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也使美国出现了比其他国家多得多的年轻的百万富翁。
生读,问:你觉得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六、课堂小结
送给学生一句话: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未来是自己创造的,让我们用信心、勇敢、豁达和独特的想象力做画笔,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蓝图吧。要坚信梦想终究会变成现实的。
七、布置作业:
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以书信的格式,给父母写一封信。
儿子创意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3.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
附:板书设计
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儿子的创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能工整地书写、正确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和它给母亲带来的震撼,体会作者对创造力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儿子”创意的精彩之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创意”的故事:《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准备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
学生:了解作者毕淑敏,搜集有关“创意”的例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1、出示几张具有创意的广告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是什么产品的广告,让学生对“创意”有所感知,随后谈谈自己对“创意”的理解。
2、引出本课课题:儿子的创意。
读课题,并质疑。如:儿子的创意是什么?
3、了解作者毕淑敏: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毕淑敏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通过抽读生字、词,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2、联系生活积累,让生谈谈自己对“异想天开”“奢谈”“粗糙”“遐想”“置之不理”“毫不气馁”等词语的理解。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起因、经过、结果。)
(2)你能将课文分成三部分吗?(起因:1~6段;经过:5~19段;结果:20段。)
三、细读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1、事情的起因是怎么回事呢?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从第一部分中可以感受到儿子最突出的性格是什么呢?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勇敢)。 在第一部分里,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儿子勇敢的性格。(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 (2)面对儿子如此自信的想法,母亲是何种态度,她为什么对儿子的举动不予理睬?(母亲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件事不过又是儿子的异想天开,因为母亲认为像这样的事不单是勇敢就够用,还得有钱。)
2、母亲与儿子的不同看法,导致母子之间发生了争论。让学生自读事情的经过部分,找出儿子与母亲的几次争论,边默读边勾画,想一想,从每次争论中能看出什么?并能批注在课文旁边。(板书:三次争论)
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何为“创意”
引导学生填表,相机理解课文。
(1)第1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母亲觉得一个小学生对于科技、建筑,根本懂不了多少,只有大人才能参加这样的比赛。而儿子毫不气馁,认为自己知识不多,但有创意。
②从母亲、儿子的观点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儿子的不信任;儿子的毫不气馁,坚持自己的想法。
③你从哪儿可以感受到儿子勇敢?
儿子敢于实践大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而且充满信心。
(2)第2次争论。
①母亲的观点、儿子的想法各是怎样?
母亲认为建筑创意需要独特的风格,而儿子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儿子却是自言自语地将自己的创意讲述给母亲听,用自己独特的创意回答了母亲关于“独特风格”的疑问。
②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勾画出儿子的创意,借机体会“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说说你觉得儿子的创意如何?(儿子的创意的确很有新意,从儿子具体的描述中我们也感受到儿子的创意很具体,并不是随便的胡思乱想。)
③这一部分里你能看到儿子的勇敢、自信吗?(儿子能在母亲一次次的怀疑下坚持自己的想法,这种勇气与自信是难能可贵的。)
(3)分角色朗读第3次争论,找出各自的观点、想法。
第3次,母亲毫不客气地打断儿子,说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实现。儿子则回答说,那是工程师的问题,与他的创意无关。在此体会“遐想”与“瞎想”的区别。
总结:从两人三次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眼中的创意含义与儿子迥然不同,你能谈谈二人眼里创意不同的含义吗?如,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
3、在母亲与儿子的三次争论中,他们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母亲对儿子能力的怀疑、不信任;儿子勇于创造、大胆尝试,面对阻挠毫不言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勇敢、怀疑)
4、正是儿子的敢于创造,勇于在母亲的怀疑面前坚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获得了成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面对这样的成功,儿子会是什么心情?母亲又会怎么想?她会对儿子说点什么呢?试着写写。
(相机板书:成功、震撼)
四、课外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对“创意”是否有了新的感知?其实“创意”并不难,它存在于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身上。让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创意”的例子,教师也相机讲《做别人没做过的事》等故事。
2、学了本课,听了这些故事,你的脑海里是否也碰撞出了创意的火花呢?有什么创意与大家交流交流呢?